CN217948207U - 一种不锈钢厨具生产用加热退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不锈钢厨具生产用加热退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48207U
CN217948207U CN202222367295.9U CN202222367295U CN217948207U CN 217948207 U CN217948207 U CN 217948207U CN 202222367295 U CN202222367295 U CN 202222367295U CN 217948207 U CN217948207 U CN 217948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fixed cylinder
thick bamboo
stainless steel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6729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恩雷
候雪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dong Huihai Me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dong Huihai Me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dong Huihai Me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dong Huihai Me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6729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48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48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48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锈钢厨具生产用加热退火装置,包括底座与顶板,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板之间对称安装有多个支杆,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板分别安装有气缸与电热线圈,所述气缸输出端安装有动力杆,所述动力杆安装有固定筒,所述电热线圈与所述固定筒活动连接,所述固定筒内活动连接有放置筒,所述固定筒设有安装槽,所述放置筒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固定筒与所述安装块均对称设有水平对应的螺孔,所述螺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放置筒安装有提拉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筒、气缸与可拆卸安装的放置筒,可以在加热时将电热线圈与厨具隔开,避免电热线圈与厨具直接接触造成厨具损坏,且加热完成后能以放置筒为容器取出烫手的厨具。

Description

一种不锈钢厨具生产用加热退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锈钢生产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厨具生产用加热退火装置。
背景技术
不锈钢产品的热处理是将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综合工艺过程。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
并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720559920.6包括电源机箱,线圈,搁置板,升降杆,升降装置。具体而言,电源机箱用于对线圈提供交流电,线圈盘绕成若干大小相同的圆环并且层层相叠,线圈的正下方设置有搁置板,搁置板用于搁放待加工的不锈钢锅具,升降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搁置板,升降杆的下端与升降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锈钢锅具生产用加热退火装置,能够对不锈钢锅具进行加热退火,结构简易精巧,操作简便,生产使用效率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实用新型人认为,上述装置在进行加热时,厨具可能会与电热线圈接触,造成厨具或线圈的损坏,且加热后的厨具温度较高,难以直接拿出,存在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不锈钢厨具生产用加热退火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不锈钢厨具生产用加热退火装置,包括底座与顶板,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板之间对称安装有多个支杆,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板分别安装有气缸与电热线圈,所述气缸输出端安装有动力杆,所述动力杆安装有固定筒,所述电热线圈与所述固定筒活动连接,所述固定筒内活动连接有放置筒,所述固定筒设有安装槽,所述放置筒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所述安装槽活动连接且契合,所述固定筒与所述安装块均对称设有水平对应的螺孔,所述螺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放置筒安装有提拉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筒、气缸与可拆卸安装的放置筒,可以在加热时将电热线圈与厨具隔开,避免电热线圈与厨具直接接触造成厨具损坏,且加热完成后能以放置筒为容器取出烫手的厨具。
优选的,所述提拉组件包括提手与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两端分别与所述提手和放置筒固定连接,所述电热线圈与所述连接槽活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提手便于提出放置槽,且不影响电热线圈进入固定筒内。
优选的,所述顶板设有凹槽与插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插槽分别与所述固定筒和所述提手活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此设计便于增加固定筒内的气密性,增加加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放置筒的筒壁从上往下向内倾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此设计便于增加厨具与放置筒之间的间距,便于热传递。
优选的,所述放置筒设有多个导热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热孔便于热传递。
优选的,所述固定筒外壁对称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安装有滑动块,所述支杆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此设计保持固定筒升降时稳定。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1、通过固定筒、气缸与可拆卸安装的放置筒,可以在加热时将电热线圈与厨具隔开,避免电热线圈与厨具直接接触造成厨具损坏,且加热完成后能以放置筒为容器取出烫手的厨具。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固定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固定筒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顶板顶视截面图。
图中:1、底座;11、支杆;12、导向槽;13、气缸;14、动力杆;2、顶板;21、电热线圈;22、凹槽;23、插槽;3、固定筒;31、连接杆;32、滑动块;33、放置筒;331、导热孔;332、安装块;34、提拉组件;341、提手;342、连接槽;36、安装槽;37、螺孔;38、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如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一种不锈钢厨具生产用加热退火装置,包括底座1与顶板2;所述底座1与所述顶板2之间对称安装有多个支杆11,所述底座1与所述顶板2分别安装有气缸13与电热线圈21,所述气缸13输出端安装有动力杆14,所述动力杆14安装有固定筒3,所述电热线圈21与所述固定筒3活动连接,所述固定筒3内活动连接有放置筒33,所述固定筒3设有安装槽36,所述放置筒33安装有安装块332,所述安装块332与所述安装槽36活动连接且契合,所述固定筒3与所述安装块332均对称设有水平对应的螺孔37,所述螺孔37内螺纹连接有螺杆38,所述放置筒33安装有提拉组件34。
如图1-图3所示,所述提拉组件34包括提手341与连接槽342,所述连接槽342两端分别与所述提手341和放置筒33固定连接,所述电热线圈21与所述连接槽342活动连接。
如图1、图4所示,所述顶板2设有凹槽22与插槽23,所述凹槽22与所述插槽23分别与所述固定筒3和所述提手341活动连接。
如图1-图3所示,所述放置筒33的筒壁从上往下向内倾斜,所述放置筒33设有多个导热孔331。
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筒3外壁对称安装有连接杆31,所述连接杆31安装有滑动块32,所述支杆11设有导向槽12,所述导向槽12与所述滑动块32滑动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不锈钢厨具生产用加热退火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为:
使用时,将厨具放置在固定筒3内的放置筒33内,然后启动气缸13,气缸13通过动力杆14带动固定筒3向上移动,固定筒3带动放置筒33以及放置筒33内的厨具向上移动,当固定筒3移动至凹槽22内后关停气缸13,此时,电热气缸13进入固定筒3内,位于固定筒3与放置筒33之间,然后启动电热线圈21,电热线圈21发热对厨具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关闭气缸13,关闭电热线圈21,气缸13带动固定筒3向下移动复位,然后,转出螺杆38,通过提手341将放置筒33向上提出固定筒3,放置筒33带着厨具脱离固定筒3,此时即可对厨具进行下一步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不锈钢厨具生产用加热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与顶板(2);
所述底座(1)与所述顶板(2)之间对称安装有多个支杆(11),所述底座(1)与所述顶板(2)分别安装有气缸(13)与电热线圈(21),所述气缸(13)输出端安装有动力杆(14),所述动力杆(14)安装有固定筒(3),所述电热线圈(21)与所述固定筒(3)活动连接,所述固定筒(3)内活动连接有放置筒(33),所述固定筒(3)设有安装槽(36),所述放置筒(33)安装有安装块(332),所述安装块(332)与所述安装槽(36)活动连接且契合,所述固定筒(3)与所述安装块(332)均对称设有水平对应的螺孔(37),所述螺孔(37)内螺纹连接有螺杆(38),所述放置筒(33)安装有提拉组件(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厨具生产用加热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组件(34)包括提手(341)与连接槽(342),所述连接槽(342)两端分别与所述提手(341)和放置筒(33)固定连接,所述电热线圈(21)与所述连接槽(342)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锈钢厨具生产用加热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设有凹槽(22)与插槽(23),所述凹槽(22)与所述插槽(23)分别与所述固定筒(3)和所述提手(341)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厨具生产用加热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筒(33)的筒壁从上往下向内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厨具生产用加热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筒(33)设有多个导热孔(3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厨具生产用加热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3)外壁对称安装有连接杆(31),所述连接杆(31)安装有滑动块(32),所述支杆(11)设有导向槽(12),所述导向槽(12)与所述滑动块(32)滑动连接。
CN202222367295.9U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不锈钢厨具生产用加热退火装置 Active CN217948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67295.9U CN217948207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不锈钢厨具生产用加热退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67295.9U CN217948207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不锈钢厨具生产用加热退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48207U true CN217948207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11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67295.9U Active CN217948207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不锈钢厨具生产用加热退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482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948207U (zh) 一种不锈钢厨具生产用加热退火装置
CN104930561A (zh) 一种电磁炉
CN204245951U (zh) 一种复合锅底
CN105764176A (zh) 多功能线盘支架
CN203776395U (zh) 一种多功能饭桌
CN203734867U (zh)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及电热锅
CN209782743U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的锅架组件
CN210090348U (zh) 一种超高温导电陶瓷发热材料用测试装置
CN21398368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磁煲汤炉
CN214317803U (zh) 一种电饭煲用中空内胆
CN221450173U (zh) 一种可升降加热茶几桌
CN2912473Y (zh) 电磁炉适用内圆弧炒锅
CN216876023U (zh) 一种电磁式保温容器加热装置
CN2593696Y (zh) 感应加热电饭煲
CN213444319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储油罐加热装置
CN212058268U (zh) 用于铝合金的双室熔炼炉
CN211324494U (zh) 一种蒸烤箱
CN211437575U (zh) 一种非标自动化生产用折弯装置
CN215604913U (zh) 一种高效节能电炒锅
CN204943588U (zh) 一种电磁炉
CN221205067U (zh) 一种简易装配型电脑电饭锅
CN204031499U (zh) 电饭煲线盘
CN2584075Y (zh) 一种电饭煲
CN212117800U (zh) 一种餐饮保温罩
CN212853230U (zh) 一种智能温控的电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