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47996U - 翻抛装置及槽式翻抛机 - Google Patents

翻抛装置及槽式翻抛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47996U
CN217947996U CN202222162798.2U CN202222162798U CN217947996U CN 217947996 U CN217947996 U CN 217947996U CN 202222162798 U CN202222162798 U CN 202222162798U CN 217947996 U CN217947996 U CN 217947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ing
throwing
main
shaft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627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东东
郭辉
李志远
潘琰
嵇文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li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li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li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li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627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479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47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479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翻抛装置及槽式翻抛机,翻抛装置包括架体、第一主翻抛组件和副翻抛组件,第一主翻抛组件的第一主翻抛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架体上,第一主翻抛刀片设置在第一主翻抛轴上,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架体上并驱动第一主翻抛轴转动,副翻抛组件的副翻抛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架体上并位于第一主翻抛轴的前侧,副翻抛轴在架体上的安装高度高于第一主翻抛轴在架体上的安装高度,副翻抛刀片设置在副翻抛轴上,并且副翻抛刀片的安装外径小于第一主翻抛刀片的安装外径,第二驱动件设置在架体上并驱动副翻抛轴转动,通过将副翻抛组件和第一主翻抛组件进行组合,可以避免因驱动力不足而出现刀片卡停的现象,达到提高翻抛工作效率以及提升翻抛质量的目的。

Description

翻抛装置及槽式翻抛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翻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翻抛装置及槽式翻抛机。
背景技术
翻抛机是一种能够将固体堆积物翻动、抛离、混合的环保机械,主要应用于农业中有机肥生产、生活垃圾、污泥、粪便等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等。目前,现有的槽式翻抛机一般都是单轴单驱动系统,当物料深度比较深和紧实时,单轴单驱动系统的槽式翻抛机常出现因驱动力不足而出现导致刀片卡停的现象,影响翻抛工作效率和翻抛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翻抛装置及槽式翻抛机,旨在解决现有的单轴单驱动系统因驱动力不足而容易出现刀片卡停的现象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抛装置,其中,翻抛装置包括架体、第一主翻抛组件和副翻抛组件;第一主翻抛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主翻抛轴和第一主翻抛刀片,第一主翻抛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架体上,第一主翻抛刀片设置在第一主翻抛轴上,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架体上并用于驱动第一主翻抛轴转动;副翻抛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副翻抛轴和副翻抛刀片,副翻抛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架体上并位于第一主翻抛轴的前侧,副翻抛轴在架体上的安装高度高于第一主翻抛轴在架体上的安装高度,副翻抛刀片设置在副翻抛轴上,并且副翻抛刀片在副翻抛轴上的安装外径小于第一主翻抛刀片在第一主翻抛轴上的安装外径,第二驱动件设置在架体上并用于驱动副翻抛轴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为双出轴减速机并设置在架体的上侧,第一主翻抛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一链条、第一上链轮和第一下链轮,第一传动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传动轴一一对应地穿设于第一驱动件的两个输出端,两个第一传动轴远离第一驱动件的一端均套设第一上链轮,第一主翻抛轴的两端均套设第一下链轮,第一上链轮与对应设置的第一下链轮通过第一链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架体包括支撑板、两个第一上安装壳和两个第一下安装壳,两个第一上安装壳位于支撑板的上侧,两个第一传动轴远离第一驱动件的一端一一对应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第一上安装壳上,并且第一上链轮套设于第一传动轴伸入第一上安装壳内的轴段上,两个第一下安装壳位于支撑板的下侧,第一主翻抛轴的两端一一对应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第一下安装壳上,并且第一下链轮套设于第一主翻抛轴伸入第一下安装壳内的轴段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主翻抛轴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伸出于两个第一下安装壳设置,第一主翻抛刀片设置位于两个第一下安装壳之间的第一主翻抛轴的轴段上,第一主翻抛组件还包括两个侧刀座,两个侧刀座一一对应地套设于第一主翻抛轴伸出于两个第一下安装壳的两端,两个侧刀座上均设置有边翻抛刀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主翻抛轴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架体上的轴本体以及沿轴本体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盘体,每个安装盘体上均匀间隔设置多个第一主翻抛刀片,第一主翻抛刀片包括与安装盘体连接的加强板以及与加强板连接并可在加强板上调整安装位置的刀片本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为旋转电机并对应副翻抛轴的一端设置在架体的上侧,副翻抛组件还包括第二链条、第二上链轮和第二下链轮,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套设第二上链轮,副翻抛轴与第二驱动件对应设置的一端套设第二下链轮,第二上链轮与第二下链轮通过第二链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抛装置还包括第二主翻抛组件,第二主翻抛组件包括第三驱动件、第二主翻抛轴和第二主翻抛刀片,第二主翻抛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架体上并位于第一主翻抛轴的后侧,第二主翻抛刀片设置在第二主翻抛轴上,第三驱动件设置在架体上并用于驱动第二主翻抛轴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主翻抛轴在架体上的安装高度等于第一主翻抛轴在架体上的安装高度,第二主翻抛刀片在第二主翻抛轴上的安装外径等于第一主翻抛刀片在第一主翻抛轴上的安装外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副翻抛刀片在副翻抛轴上的安装外径为第一主翻抛刀片在第一主翻抛轴上的安装外径的1/2~4/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槽式翻抛机,其中,槽式翻抛机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翻抛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翻抛装置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当使用上述的翻抛装置时,由于翻抛装置包括架体、第一主翻抛组件和副翻抛组件,副翻抛组件的副翻抛轴位于第一主翻抛组件的第一主翻抛轴的前侧,副翻抛轴在架体上的安装高度高于第一主翻抛轴在架体上的安装高度,副翻抛刀片在副翻抛轴上的安装外径小于第一主翻抛刀片在第一主翻抛轴上的安装外径,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主翻抛轴转动,第二驱动件驱动副翻抛轴转动,则在第一主翻抛组件进行翻抛操作之前,副翻抛组件可以先对深度较浅区域的物料进行翻抛操作,以减小第一主翻抛组件进行翻抛操作所需的驱动力,通过将副翻抛组件和第一主翻抛组件进行组合,可以避免因驱动力不足而出现刀片卡停的现象,达到提高翻抛工作效率以及提升翻抛质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翻抛装置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翻抛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主翻抛组件的一个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主翻抛组件的另一个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副翻抛组件的一个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副翻抛组件的另一个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主翻抛组件的一个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主翻抛组件的另一个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架体 11 支撑板
12 第一上安装壳 13 第一下安装壳
14 第二上安装壳 15 第二下安装壳
2 第一主翻抛组件 21 第一驱动件
22 第一主翻抛轴 221 轴本体
222 安装盘体 23 第一主翻抛刀片
231 加强板 232 刀片本体
24 第一下链轮 25 侧刀座
251 边翻抛刀片 3 副翻抛组件
31 第二驱动件 32 副翻抛轴
33 副翻抛刀片 34 第二下链轮
4 第二主翻抛组件 41 第三驱动件
42 第二主翻抛轴 43 第二主翻抛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翻抛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翻抛装置,其中,翻抛装置包括:
架体1;
第一主翻抛组件2,包括第一驱动件21、第一主翻抛轴22和第一主翻抛刀片23,第一主翻抛轴22可转动地设置在架体1上,第一主翻抛刀片23设置在第一主翻抛轴22上,第一驱动件21设置在架体1上并用于驱动第一主翻抛轴22转动;
副翻抛组件3,包括第二驱动件31、副翻抛轴32和副翻抛刀片33,副翻抛轴32可转动地设置在架体1上并位于第一主翻抛轴22的前侧,副翻抛轴32在架体1上的安装高度高于第一主翻抛轴22在架体1上的安装高度,副翻抛刀片33设置在副翻抛轴32上,并且副翻抛刀片33在副翻抛轴32上的安装外径小于第一主翻抛刀片23在第一主翻抛轴22上的安装外径,第二驱动件31设置在架体1上并用于驱动副翻抛轴32转动。
当使用上述的翻抛装置时,由于翻抛装置包括架体1、第一主翻抛组件2和副翻抛组件3,副翻抛组件3的副翻抛轴32位于第一主翻抛组件2的第一主翻抛轴22的前侧,副翻抛轴32在架体1上的安装高度高于第一主翻抛轴22在架体1上的安装高度,副翻抛刀片33在副翻抛轴32上的安装外径小于第一主翻抛刀片23在第一主翻抛轴22上的安装外径,第一驱动件21驱动第一主翻抛轴22转动,第二驱动件31驱动副翻抛轴32转动,则在第一主翻抛组件2进行翻抛操作之前,副翻抛组件3可以先对深度较浅区域的物料进行翻抛操作,以减小第一主翻抛组件2进行翻抛操作所需的驱动力,通过将副翻抛组件3和第一主翻抛组件2进行组合,可以避免因驱动力不足而出现刀片卡停的现象,达到提高翻抛工作效率以及提升翻抛质量的目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副翻抛刀片33在副翻抛轴32上的安装外径是指单个副翻抛刀片33安装在副翻抛轴32上的外圈半径,第一主翻抛刀片23在第一主翻抛轴22上的安装外径是指单个第一主翻抛刀片23安装在第一主翻抛轴22上的外圈半径。
参见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1为双出轴减速机并设置在架体1的上侧,第一主翻抛组件2还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一链条、第一上链轮和第一下链轮24,第一传动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传动轴一一对应地穿设于第一驱动件21的两个输出端,两个第一传动轴远离第一驱动件21的一端均套设第一上链轮,第一主翻抛轴22的两端均套设第一下链轮24,第一上链轮与对应设置的第一下链轮24通过第一链条连接。作为第一驱动件21的双出轴减速机置于架体1的上侧,并通过第一传动轴以及链传动的连接方式,可以驱动第一主翻抛轴22的两端进行转动,相较于第一驱动件21安装于架体1的边侧的安装方式,更有利于整个槽式翻抛机的安装,不占用边侧空间,此外,两端链传动能够保证翻抛操作的稳定性。具体地,第一上链轮与第一传动轴通过键结构进行连接,第一下链轮24与第一主翻抛轴22也可以通过键结构进行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架体1包括支撑板11、两个第一上安装壳12和两个第一下安装壳13,两个第一上安装壳12位于支撑板11的上侧,两个第一传动轴远离第一驱动件21的一端一一对应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第一上安装壳12上,并且第一上链轮套设于第一传动轴伸入第一上安装壳12内的轴段上,两个第一下安装壳13位于支撑板11的下侧,第一主翻抛轴22的两端一一对应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第一下安装壳13上,并且第一下链轮24套设于第一主翻抛轴22伸入第一下安装壳13内的轴段上。即第一上安装壳12形成有供第一传动轴伸入以及第一上链轮容置的空间,第一下安装壳13形成有供第一主翻抛轴22伸入以及第一下链轮24容置的空间,以分别起到对第一上链轮和第一下链轮24的保护作用。
具体地,第一上安装壳12和第一下安装壳13可以为分体式设计并分别设置在支撑板11上,支撑板11在第一上安装壳12和第一下安装壳13之间开设有通孔,第一上安装壳12对应通孔下端开口,第一下安装壳13对应通孔上端开口,以便于实现第一链条连接第一上链轮和第一下链轮24。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第一上安装壳12和第一下安装壳13也可以为整体式壳体设计,即整体式壳体自通孔伸出于支撑板11的上下两侧,第一上链轮、第一下链轮24和第一链条均容置于整体式壳体内。上述实施例均可以实现第一上链轮、第一下链轮24和第一链条的隐藏式设计,从而可以对链传动起到保护作用。
此外,第一上安装壳12和第一下安装壳13上可以分别设置有轴承件,以分别供第一传动轴和第一主翻抛轴22穿设。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主翻抛轴22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伸出于两个第一下安装壳13设置,第一主翻抛刀片23设置位于两个第一下安装壳13之间的第一主翻抛轴22的轴段上,第一主翻抛组件2还包括两个侧刀座25,两个侧刀座25一一对应地套设于第一主翻抛轴22伸出于两个第一下安装壳13的两端,两个侧刀座25上均设置有边翻抛刀片251。即可以在第一主翻抛轴22的两个轴端增设侧刀座25,以使得侧刀座25上的边翻抛刀片251能够进行边侧翻抛操作。具体地,侧刀座25与第一主翻抛轴22之间通过键结构进行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主翻抛轴22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架体1上的轴本体221以及沿轴本体221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盘体222,具体地,轴本体221的两端一一对应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第一下安装壳13上,多个安装盘体222位于两个第一下安装壳13之间的轴本体221的轴段上,每个安装盘体222上均匀间隔设置多个第一主翻抛刀片23,第一主翻抛刀片23包括与安装盘体222连接的加强板231以及与加强板231连接并可在加强板231上调整安装位置的刀片本体232。加强板231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刀片本体232在第一主翻抛轴22上的安装外径,进而保证翻抛深度,刀片本体232可以在加强板231上进行安装位置调整,从而使得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具体地,加强板231的一端平铺于安装盘体222上并可以通过螺纹件进行可拆卸连接,刀片本体232的一端平铺于加强板231远离安装盘体222的一端并也可以通过螺纹件进行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对加强板231和刀片本体232进行更换和维修。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安装盘体222上的多个第一主翻抛刀片23彼此交错间隔设置,每个安装盘体222上的第一主翻抛刀片23的数量可以为四个。
参见图1、图2、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31为旋转电机并对应副翻抛轴32的一端设置在架体1的上侧,副翻抛组件3还包括第二链条、第二上链轮和第二下链轮34,第二驱动件31的输出轴套设第二上链轮,副翻抛轴32与第二驱动件31对应设置的一端套设第二下链轮34,第二上链轮与第二下链轮34通过第二链条连接。由于副翻抛组件3的翻抛深度较浅,所需的驱动力较低,则可以是旋转电机驱动副翻抛轴32的一端进行转动即可满足需求,从而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为了实现对第二链条、第二上链轮和第二下链轮34的隐藏式设计,架体1还可以包括第二上安装壳14和第二下安装壳15,第二下安装壳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下安装壳15位于支撑板11的下侧,副翻抛轴32的两端一一对应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第二下安装壳15上,第二上安装壳1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第二上安装壳14对应其中一个第二下安装壳15设置在支撑板11的上侧,第二驱动件31的输出轴可以伸入第二上安装壳14,以使得第二上链轮隐藏于第二上安装壳14内,第二下链轮隐藏于与第二上安装壳14对应设置的第二下安装壳15内。
参见图1、图2、图7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抛装置还包括第二主翻抛组件4,第二主翻抛组件4包括第三驱动件41、第二主翻抛轴42和第二主翻抛刀片43,第二主翻抛轴42可转动地设置在架体1上并位于第一主翻抛轴22的后侧,第二主翻抛刀片43设置在第二主翻抛轴42上,第三驱动件41设置在架体1上并用于驱动第二主翻抛轴42转动。即整个翻抛装置可以为三轴三驱动系统,副翻抛组件3在前对物料深度较浅区域进行第一次翻抛操作,第一主翻抛组件2在中对物料进行第二次翻抛操作,并且第二次翻抛操作的翻抛深度大于第一次翻抛操作,第二主翻抛组件4在后对物料进行第三次翻抛操作,不论第三次翻抛操作的翻抛深度如何,都能够达到进一步提升翻抛质量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主翻抛轴42在架体1上的安装高度等于第一主翻抛轴22在架体1上的安装高度,第二主翻抛刀片43在第二主翻抛轴42上的安装外径等于第一主翻抛刀片23在第一主翻抛轴22上的安装外径。即第二主翻抛组件4的翻抛深度与第一主翻抛组件2的翻抛深度一致,以在提升翻抛质量的同时可以保证整个翻抛装置的尺寸。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二主翻抛组件4可以与第一主翻抛组件2的传动方式和传动结构保持一致。
请再次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副翻抛刀片33在副翻抛轴32上的安装外径为第一主翻抛刀片23在第一主翻抛轴22上的安装外径的1/2~4/5,从而能够保证副翻抛组件3具有一定的翻抛深度。具体地,副翻抛刀片33在副翻抛轴32上的安装外径为第一主翻抛刀片23在第一主翻抛轴22上的安装外径的3/5。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槽式翻抛机,其中,槽式翻抛机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翻抛装置。由于槽式翻抛机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翻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抛装置包括:
架体(1);
第一主翻抛组件(2),包括第一驱动件(21)、第一主翻抛轴(22)和第一主翻抛刀片(23),所述第一主翻抛轴(2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所述第一主翻抛刀片(23)设置在所述第一主翻抛轴(22)上,所述第一驱动件(21)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主翻抛轴(22)转动;
副翻抛组件(3),包括第二驱动件(31)、副翻抛轴(32)和副翻抛刀片(33),所述副翻抛轴(3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并位于所述第一主翻抛轴(22)的前侧,所述副翻抛轴(32)在所述架体(1)上的安装高度高于所述第一主翻抛轴(22)在所述架体(1)上的安装高度,所述副翻抛刀片(33)设置在所述副翻抛轴(32)上,并且所述副翻抛刀片(33)在所述副翻抛轴(32)上的安装外径小于所述第一主翻抛刀片(23)在所述第一主翻抛轴(22)上的安装外径,所述第二驱动件(31)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并用于驱动所述副翻抛轴(3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21)为双出轴减速机并设置在所述架体(1)的上侧,所述第一主翻抛组件(2)还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一链条、第一上链轮和第一下链轮(24),所述第一传动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轴一一对应地穿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21)的两个输出端,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轴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21)的一端均套设所述第一上链轮,所述第一主翻抛轴(22)的两端均套设所述第一下链轮(24),所述第一上链轮与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下链轮(24)通过所述第一链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包括支撑板(11)、两个第一上安装壳(12)和两个第一下安装壳(13),两个所述第一上安装壳(12)位于所述支撑板(11)的上侧,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轴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21)的一端一一对应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上安装壳(12)上,并且所述第一上链轮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伸入所述第一上安装壳(12)内的轴段上,两个所述第一下安装壳(13)位于所述支撑板(11)的下侧,所述第一主翻抛轴(22)的两端一一对应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下安装壳(13)上,并且所述第一下链轮(24)套设于所述第一主翻抛轴(22)伸入所述第一下安装壳(13)内的轴段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翻抛轴(22)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伸出于两个所述第一下安装壳(13)设置,所述第一主翻抛刀片(23)设置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下安装壳(13)之间的所述第一主翻抛轴(22)的轴段上,所述第一主翻抛组件(2)还包括两个侧刀座(25),两个所述侧刀座(25)一一对应地套设于所述第一主翻抛轴(22)伸出于两个所述第一下安装壳(13)的两端,两个所述侧刀座(25)上均设置有边翻抛刀片(2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翻抛轴(22)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的轴本体(221)以及沿所述轴本体(221)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盘体(222),每个所述安装盘体(222)上均匀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主翻抛刀片(23),所述第一主翻抛刀片(23)包括与所述安装盘体(222)连接的加强板(231)以及与所述加强板(231)连接并可在所述加强板(231)上调整安装位置的刀片本体(23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翻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31)为旋转电机并对应所述副翻抛轴(3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架体(1)的上侧,所述副翻抛组件(3)还包括第二链条、第二上链轮和第二下链轮(34),所述第二驱动件(31)的输出轴套设所述第二上链轮,所述副翻抛轴(32)与所述第二驱动件(31)对应设置的一端套设所述第二下链轮(34),所述第二上链轮与所述第二下链轮(34)通过所述第二链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翻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抛装置还包括第二主翻抛组件(4),所述第二主翻抛组件(4)包括第三驱动件(41)、第二主翻抛轴(42)和第二主翻抛刀片(43),所述第二主翻抛轴(4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并位于所述第一主翻抛轴(22)的后侧,所述第二主翻抛刀片(43)设置在所述第二主翻抛轴(42)上,所述第三驱动件(41)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主翻抛轴(42)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翻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翻抛轴(42)在所述架体(1)上的安装高度等于所述第一主翻抛轴(22)在所述架体(1)上的安装高度,所述第二主翻抛刀片(43)在所述第二主翻抛轴(42)上的安装外径等于所述第一主翻抛刀片(23)在所述第一主翻抛轴(22)上的安装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翻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翻抛刀片(33)在所述副翻抛轴(32)上的安装外径为所述第一主翻抛刀片(23)在所述第一主翻抛轴(22)上的安装外径的1/2~4/5。
10.一种槽式翻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式翻抛机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翻抛装置。
CN202222162798.2U 2022-08-16 2022-08-16 翻抛装置及槽式翻抛机 Active CN217947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2798.2U CN217947996U (zh) 2022-08-16 2022-08-16 翻抛装置及槽式翻抛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2798.2U CN217947996U (zh) 2022-08-16 2022-08-16 翻抛装置及槽式翻抛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47996U true CN217947996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32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62798.2U Active CN217947996U (zh) 2022-08-16 2022-08-16 翻抛装置及槽式翻抛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479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947996U (zh) 翻抛装置及槽式翻抛机
CN108993681B (zh) 一种立式活化机
CN112495239B (zh) 一种带有过滤功能的肥料增效剂生产回收装置
CN112655326B (zh) 一种水稻直播用播种装置
CN2846494Y (zh) 可调节多刀盘的农田开沟机
CN201207821Y (zh) 玉米收获机用果穗箱均布装置
CN209462893U (zh) 一种水田打浆机
CN210437465U (zh) 一种包装机变相机构
CN105191522A (zh) 一种双动力旋耕机
CN220573636U (zh) 一种研磨机叶片打磨结构
CN215712506U (zh) 一种生态治理用污泥清除装置
CN212246809U (zh) 一种翻耙机的破料结构
CN212573457U (zh) 一种绿色农业用农田土壤松动装置
CN218774896U (zh) 含三角动齿盘的自吸式粉碎装置
CN219342043U (zh) 一种防飞溅的有机肥翻抛机深刨机构
CN220823689U (zh) 一种农业机械分苗装置
CN2791094Y (zh) 一种切草机
CN210168462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施肥机
CN114073200B (zh) 行星轮系秸秆逆向差速有支撑切割防堵装置
CN214234351U (zh) 一种脚踏式粉碎机
CN218244297U (zh) 一种农艺种植用松土设备
CN214046734U (zh) 一种用于玉米秸秆的粉碎装置
CN212064911U (zh) 一种农机用秸秆粉碎还田机
CN210840568U (zh) 一种旋耕机
CN211640632U (zh) 高效率塑料粉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