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47897U -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47897U
CN217947897U CN202221696346.6U CN202221696346U CN217947897U CN 217947897 U CN217947897 U CN 217947897U CN 202221696346 U CN202221696346 U CN 202221696346U CN 217947897 U CN217947897 U CN 2179478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pipe
anaerobic tank
sewage treatment
anaerob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63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骆伟良
冯顺煜
张嘉铣
罗铭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anheng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anheng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anheng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anheng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634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478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478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478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箱体、曝气装置、污泥回流管、进水管和出水管;箱体内依次设有第一厌氧池、第二厌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进水管连通第一厌氧池的上端,出水管连通沉淀池的上端;第一厌氧池与第二厌氧池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过水口,第二厌氧池与好氧池之间相互连通的第二过水口,好氧池与沉淀池之间设有连通的第三过水口;曝气装置设于好氧池的底部,污泥回流管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厌氧池的上端,污泥回流管的第二端伸进沉淀池的底部,污泥回流管内设有吹气管,吹气管用于将沉淀池内的污泥沿污泥回流管输送回第一厌氧池;曝气装置和吹气管均连接气泵。

Description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例如,在工厂生产中,水扮演着溶剂、反应物、生成物以及载体等多种多样的角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水就没有现代生活。但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当水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系统中时,就会被各种各样的污染物所污染,导致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而且污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慢慢就会演变成为新的污染源,进一步扩散污染。
目前,污水处理通常采用不同体积密度污水处理填料(如火山岩、陶粒等) 的排列变化,形成不同的间隙层,从而使水流产生从宽(急)流到窄(缓)流的流速变化,并利用整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有利的物理现象以及不同间隙层中产生的相应的微生物群来处理污水,形成前底段活性污泥段处理,中段好氧、缺氧、厌氧硝化、反硝化同步处理(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质的氧化分解与沿水流方向会形成完整的生物链分级捕食共同形成主要的污水生化处理段)后上段物理和生物多重过滤的处理过程,最终到达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低二次污染(污泥)、简单易行的净化污水的目的,且适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但是,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给喜氧区曝气(输入氧气或空气)需要使用曝气设备(例如:气泵),将沉淀池污泥重新输送回污水处理设备的前端需要单独使用泵体,增加设备成本及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设备,给喜氧区曝气需要使用曝气设备,将沉淀池污泥重新输送回污水处理设备的前端需要单独使用泵体,增加设备成本及能耗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箱体、曝气装置、污泥回流管、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箱体内依次设有第一厌氧池、第二厌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厌氧池的上端,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沉淀池的上端;所述第一厌氧池与所述第二厌氧池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过水口,所述第二厌氧池与所述好氧池之间相互连通的第二过水口,所述好氧池与所述沉淀池之间设有连通的第三过水口;所述曝气装置设于所述好氧池的底部,所述污泥回流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厌氧池的上端,所述污泥回流管的第二端伸进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污泥回流管内设有吹气管,所述吹气管用于将所述沉淀池内的污泥沿所述污泥回流管输送回所述第一厌氧池;所述曝气装置和所述吹气管均连接气泵。
可选地,所述曝气装置包括至少一根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开设有多个曝气孔,所述曝气管通过多个连接座固定于所述好氧池的底部,所述曝气管的中部通过管道连接气泵。
可选地,所述污泥回流管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厌氧池的上端,所述水平段与所述竖直段的上端连接,所述竖直段的下端伸至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吹气管穿设于所述吹气管,所述吹气管的下端口位于所述竖直段的下端且朝上设置,所述吹气管的上端口连接气泵。
可选地,所述竖直段的下端设有向下递增的喇叭口。
可选地,所述水平段位于所述第一厌氧池的一端低于位于所述沉淀池的一端以使所述水平段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厌氧池、所述第二厌氧池和所述好氧池内均设有一层或多层的填料支架,填料物填充于所述填料支架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厌氧池、所述第二厌氧池、所述好氧池和所述沉淀池的顶部均设有检测口,每一所述检测口均连接有一连接管。
可选地,所述第一厌氧池的侧壁设有第一隔罩,所述第一隔罩的底部设有第一入口,所述第一隔罩罩住所述第一过水口,且所述第一过水口位于所述第一厌氧池的侧壁上端;所述第二厌氧池的侧壁设有第二隔罩,所述第二隔罩的底部设有第二入口,所述第二隔罩罩住所述第二过水口,且所述第二过水口位于所述第二厌氧池的侧壁上端。
可选地,所述沉淀池在所述出水管的旁侧设有出水堰,所述出水堰的前端设有溢流板。
可选地,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向所述污泥回流管一侧倾斜的引导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通过气泵向曝气装置输入空气或氧气,使得曝气装置将空气或氧气输入好氧池中,为好氧池中的好氧微生物提供氧气,以使好氧微生物能大量繁殖并利用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为底物进行好氧代谢,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逐级释放能量,最终形成低能位无害的无机物。同时,通过气泵向吹气管提供气体,使得吹气管吹动沉淀池内的污泥沿污泥回流管输送回第一厌氧池,保证第一厌氧池内具有足够厚度的污泥层,以含有足够多的厌氧微生物,同时还能对污泥中未分解完成的有机物进行二次降解,处理污水更加彻底。因此,通过一个气泵向曝气装置和吹气管中输入空气或氧气,就能实现给好氧池提供氧气,以及将沉淀池中的污泥重新输送回第一厌氧池中,省去了现有技术中使用需要水泵的结构,结构简单,降低了设备成本以及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箱体;110、进水管;120、出水管;121、出水堰;122、溢流板;130、第一厌氧池;131、第一过水口;132、第一隔罩;133、第一入口;140、第二厌氧池;141、第二过水口;142、第二隔罩;143、第二入口;150、好氧池; 151、第三过水口;160、沉淀池;161、引导板;162、排污泥通道;170、填料支架;171、填料物;180、检测口;181、连接管;190设备舱;
200、曝气装置;210、曝气管;220、连接座;230、管道;
300、污泥回流管;310、吹气管;320、水平段;330、竖直段;331、喇叭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箱体100、曝气装置200、污泥回流管300、进水管110和出水管120。
其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箱体100内依次设有第一厌氧池130、第二厌氧池140、好氧池150和沉淀池160,所述进水管110连通所述第一厌氧池130 的上端,所述出水管120连通所述沉淀池160的上端。所述第一厌氧池130与所述第二厌氧池140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过水口131,所述第二厌氧池140 与所述好氧池150之间相互连通的第二过水口141,所述好氧池150与所述沉淀池160之间设有连通的第三过水口151。
其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曝气装置200设于所述好氧池150的底部,所述污泥回流管300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厌氧池130的上端,所述污泥回流管 300的第二端伸进所述沉淀池160的底部,所述污泥回流管300内设有吹气管 310,所述吹气管310用于将所述沉淀池160内的污泥沿所述污泥回流管300输送回所述第一厌氧池130。所述曝气装置200和所述吹气管310均连接气泵。
其中,参照图1和图2,生活污水从进水管110输入所述箱体100内,然后污水依次经过第一厌氧池130、第二厌氧池140、好氧池150和沉淀池160,在第一厌氧池130和第二厌氧池140中,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代谢、消化,使得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幅减少,经过厌氧微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好氧池150,在好氧池150中,污水中的残余的有机物被好氧微生物进一步处理,好氧微生物利用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为底物进行好氧代谢,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逐级释放能量,最终形成低能位无害的无机物,最后经过好氧微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160中,污水中的污泥在沉淀池160中沉淀,而经过处理后的污水中出水管120排出。
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2,通过气泵向曝气装置200输入空气或氧气,使得曝气装置200将空气或氧气输入好氧池150中,为好氧池150中的好氧微生物提供氧气,以使好氧微生物能大量繁殖并利用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为底物进行好氧代谢,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逐级释放能量,最终形成低能位无害的无机物。同时,通过气泵向吹气管310提供气体,使得吹气管310吹动沉淀池 160内的污泥,污泥在气体的推动下会不断沿污泥回流管300向上涌动,从而使得能沿着泥回流管输送回第一厌氧池130中,保证第一厌氧池130内具有足够厚度的污泥层,以使第一厌氧池130的污泥层中含有足够多的厌氧微生物,同时还能对污泥中未分解完成的有机物进行二次降解,处理污水更加彻底。因此,通过一个气泵向曝气装置200和吹气管310中输入空气或氧气,就能实现给好氧池150提供氧气,以及将沉淀池160中的污泥重新输送回第一厌氧池130中,省去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水泵的结构,结构简单,降低了设备成本以及能耗。
可以理解的是,吹气管310吹出气体的强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保证吹气管310吹出的气体能推动污水中的污泥不断上移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曝气装置200包括至少一根曝气管210。所述曝气管210开设有多个曝气孔,所述曝气管210通过多个连接座220固定于所述好氧池150的底部,所述曝气管210的中部通过管道230连接气泵,气泵向所述曝气管210提供空气或氧气,然后空气或氧气从曝气孔进入好氧池150中,结构简单。具体地,所述好氧池150的底部设有多条相互连通的曝气管210,供氧效率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污泥回流管300包括水平段320和竖直段330。所述水平段320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厌氧池130的上端,所述水平段320与所述竖直段330的上端连接,所述竖直段330的下端伸至所述沉淀池160的底部。所述吹气管310穿设于所述吹气管310,所述吹气管310的下端口311位于所述竖直段330的下端且朝上设置,所述吹气管310 的上端口连接气泵。通过从所述吹气管310的下端口311吹出气体,污泥在气体的推动下会不断沿污泥回流管300向上涌动,从而使得能沿着泥回流管输送回第一厌氧池130中,而所述吹气管310的下端口朝上设置,吹气管310吹出气体能更好地推动污泥回流管300向上涌动。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所述竖直段330的下端设有向下递增的喇叭口 331,在所述吹气管310吹出气体的推动下,喇叭口331的设置有利于污泥进入所述竖直段330中。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所述水平段320位于所述第一厌氧池130的一端低于位于所述沉淀池160的一端以使所述水平段320倾斜设置,由于所述水平段320倾斜设置,污泥和水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所述水平段320流动至所述第一厌氧池130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第一厌氧池130、所述第二厌氧池140和所述好氧池150内均设有一层或多层的填料支架170,填料物171填充于所述填料支架170上。具体地,该填料物171可以是培菌球,有利于微生物在培菌球上大量繁殖,保证所述第一厌氧池130、所述第二厌氧池 140和所述好氧池150具有足够的微生物,以更好地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具体地,所述第一厌氧池130、所述第二厌氧池140和所述好氧池150内均设有两层填料支架170,每层填料支架170上均放置有填料物17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填料支架170贯穿设有多个供污水穿过的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第一厌氧池130、所述第二厌氧池140、所述好氧池150和所述沉淀池160的顶部均设有检测口 180,每一所述检测口180均连接有一连接管181,所述检测口180用于提供工作人员检测所述第一厌氧池130、所述第二厌氧池140、所述好氧池150和所述沉淀池160的运行情况,可进行取样检测等操作。根据应用场地,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埋地深度可以选择不同长度的检修口连接管181,实现地上式建设和埋地式建设这两种建设方式,均不影响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运行及检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第一厌氧池130的侧壁设有第一隔罩132,所述第一隔罩132的底部设有第一入口133,所述第一隔罩132罩住所述第一过水口131,且所述第一过水口131位于所述第一厌氧池 130的侧壁上端。所述第二厌氧池140的侧壁设有第二隔罩142,所述第二隔罩 142的底部设有第二入口143,所述第二隔罩142罩住所述第二过水口141,且所述第二过水口141位于所述第二厌氧池140的侧壁上端。污水由上至下依次经过第一厌氧池130中的两填料支架170后,再通过第一入口133和第一过水口131进入第二厌氧池140中,同理在所述第二厌氧池140中一样,污水先经过第一厌氧池130中的两填料支架170上的厌氧微生物的处理,再经过第二厌氧池140中的两填料支架170上的厌氧微生物的处理,使得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代谢、消化,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幅减少,避免出现污水在第一厌氧池130和第二厌氧池140中还没经过厌氧微生物的处理就快速流走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沉淀池160在所述出水管120的旁侧设有出水堰121,所述出水堰121的前端设有溢流板122。经过处理后的污水漫过溢流板122流进所述出水堰121,然后经所述出水管120排出所述沉淀池160外,而污泥会向下沉淀于所述沉淀池160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沉淀池160的底部设有向所述污泥回流管300一侧倾斜的引导板161,在污水中的污泥向所述沉淀池160底部沉淀的时候,所述引导板161能引导污泥向所述污泥回流管300的下端汇集,以便通过吹气管310吹动沉淀池160内的污泥沿污泥回流管300输送回第一厌氧池130。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所述引导板161上设有排污泥通道162,沉淀于所述沉淀池160底部的污泥可从排污泥通道162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箱体100的顶部还设有设备舱190,该设备舱190内设有气泵和电控装置,气泵与电控装置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控装置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采用PLC或者集成芯片来设置,由于所述电控装置属于现有技术中技术成型且成熟的技术,故对于所述电控装置如何控制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作理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并能够掌握,故本实用新型在此对其控制原理便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曝气装置、污泥回流管、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箱体内依次设有第一厌氧池、第二厌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厌氧池的上端,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沉淀池的上端;所述第一厌氧池与所述第二厌氧池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过水口,所述第二厌氧池与所述好氧池之间相互连通的第二过水口,所述好氧池与所述沉淀池之间设有连通的第三过水口;所述曝气装置设于所述好氧池的底部,所述污泥回流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厌氧池的上端,所述污泥回流管的第二端伸进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污泥回流管内设有吹气管,所述吹气管用于将所述沉淀池内的污泥沿所述污泥回流管输送回所述第一厌氧池;所述曝气装置和所述吹气管均连接气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包括至少一根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开设有多个曝气孔,所述曝气管通过多个连接座固定于所述好氧池的底部,所述曝气管的中部通过管道连接气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管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厌氧池的上端,所述水平段与所述竖直段的上端连接,所述竖直段的下端伸至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吹气管穿设于所述吹气管,所述吹气管的下端口位于所述竖直段的下端且朝上设置,所述吹气管的上端口连接气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的下端设有向下递增的喇叭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段位于所述第一厌氧池的一端低于位于所述沉淀池的一端以使所述水平段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厌氧池、所述第二厌氧池和所述好氧池内均设有一层或多层的填料支架,填料物填充于所述填料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厌氧池、所述第二厌氧池、所述好氧池和所述沉淀池的顶部均设有检测口,每一所述检测口均连接有一连接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厌氧池的侧壁设有第一隔罩,所述第一隔罩的底部设有第一入口,所述第一隔罩罩住所述第一过水口,且所述第一过水口位于所述第一厌氧池的侧壁上端;所述第二厌氧池的侧壁设有第二隔罩,所述第二隔罩的底部设有第二入口,所述第二隔罩罩住所述第二过水口,且所述第二过水口位于所述第二厌氧池的侧壁上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在所述出水管的旁侧设有出水堰,所述出水堰的前端设有溢流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向所述污泥回流管一侧倾斜的引导板。
CN202221696346.6U 2022-06-30 2022-06-30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Active CN2179478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6346.6U CN217947897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6346.6U CN217947897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47897U true CN217947897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17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6346.6U Active CN217947897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478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5025B (zh) 高效低能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4671597B (zh) 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
CN104710085A (zh) 一种高效aoas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工艺
CN108128986A (zh) 一体化多级ao分散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8249691B (zh) 一体化低能耗分散式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14956459A (zh) 一种低能耗和低排放的分散污水生物-生态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8166683U (zh) 一种重力回流式一体化节能污水处理装置
CN114315012A (zh) 一种应用于景区的粪污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4714653U (zh) 一种高效aoas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06517520A (zh) 一种mbbr连续流序批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CN103641268A (zh) 两级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设备及工艺
CN212076760U (zh) 一种微型仿生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7947897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11348746A (zh) 一种微型仿生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110713315A (zh) 一种乡镇污水厂专用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03269735U (zh) 两级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设备
CN212269816U (zh) 一种老龄化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无浓液处理系统
CN110713256A (zh) 一种生物管涵反应装置
CN110950489A (zh) 一种高速公路服务区生活污水智能一体化处理设备及工艺
CN214142004U (zh) 一种分散型污水的处理系统
CN115028267A (zh) 一种废水再利用装置
CN215288157U (zh) 一种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12425590U (zh) 一种多级ao-mbbr好氧生物脱氮除磷系统
CN104355493B (zh) 一种一体化好氧深度处理装置
CN111960618A (zh) 一种沿海地区达准ⅳ类水的叠拼污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