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45341U - 前地板支撑梁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地板支撑梁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45341U
CN217945341U CN202222342202.7U CN202222342202U CN217945341U CN 217945341 U CN217945341 U CN 217945341U CN 202222342202 U CN202222342202 U CN 202222342202U CN 217945341 U CN217945341 U CN 217945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einforcing plat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422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磊
师宗钊
邓铭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4220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453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45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453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地板支撑梁及车辆,包括:纵向加强板,纵向加强板沿前后方向延伸,纵向加强板的前端适于与前排座椅前横梁相连,纵向加强板的后端适于与前排座椅后横梁相连;横向加强板,横向加强板与纵向加强板固定相连,横向加强板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横向加强板背离纵向加强板的一端适于与车身门槛梁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支撑梁,通过设置前地板支撑梁,使前排座椅前横梁和前排座椅后横梁可与车身门槛梁连接,从而当车身侧面受到冲击或碰撞时,可共同承担冲击力,不仅可使力的传播范围更广泛并吸收碰撞带来的能量,还可减小侧面碰撞时车门侵入量,从而减小碰撞对车内乘员造成的伤害以及保护车内零件不受破坏。

Description

前地板支撑梁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前地板支撑梁及具有该前地板支撑梁的车辆。
背景技术
前地板总成可为乘员提供了载体及活动空间,且在正面及侧面的碰撞中能吸收能量并将能量传递于车身框架,从而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及车辆内部零件不受破坏。以及,前地板总成还可与隔音件共同起到隔离噪音的作用,且为内外饰、动力附件、电气等系统的零部件提供安装点位。而在上述功能中,针对前地板总成在刚度和强度方面的功能具有明确要求,即前地板总成需要具有较好的正面碰撞安全性以及侧面碰撞安全性。
其中,在侧面柱碰的试验中,由于柱状结构的刚度较大,而碰撞接触面积又较小,导致这类障碍物对车辆侧面局部侵入量要比一般发生在两车侧面碰撞时的侵入量大,故而对车内乘员造成的伤害非常严重。而在DE30平台车辆的实验中,一方面,侧柱碰撞位置为前排座椅的前/后安装横梁的中间位置,此处较为薄弱。另一方面,受布置的影响,座椅横梁与门槛梁的重叠量较小,导致地板侧向支撑不足。由此,当车辆侧面受到柱碰时动力电池模组将受到撞击,使得Y向的受力过大,易对乘员造成伤害。因此,针对侧面支撑强度差的问题,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前地板支撑梁,用于对车身地板侧向支撑进行加强,提高车身Y向受力强度,提升车辆侧面柱碰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支撑梁,包括:纵向加强板,所述纵向加强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纵向加强板的前端适于与前排座椅前横梁相连,所述纵向加强板的后端适于与前排座椅后横梁相连;横向加强板,所述横向加强板与所述纵向加强板固定相连,所述横向加强板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所述横向加强板背离所述纵向加强板的一端适于与车身门槛梁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支撑梁,通过设置前地板支撑梁,使前排座椅前横梁和前排座椅后横梁可与车身门槛梁连接,从而当车身侧面受到冲击或碰撞时,可共同承担冲击力,不仅可使力的传播范围变得广泛,可吸收受到碰撞带来的能量,还可减小侧面碰撞时车门向车身内部的侵入量,从而减小碰撞对车内乘员造成的伤害以及保护车内零件不受破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支撑梁,所述纵向加强板的前端设有朝前凸出的前翻边,所述前翻边适于与所述前排座椅前横梁的后侧边相连;所述纵向加强板的后端设有朝后凸出的后翻边,所述后翻边适于与所述前排座椅后横梁的前侧边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支撑梁,所述前翻边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前翻边沿左右方向间隔开分布于所述纵向加强板的前端;和/或,所述后翻边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后翻边沿左右方向间隔开分布于所述纵向加强板的后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支撑梁,所述横向加强板包括加强子板和连接子板,所述加强子板与所述连接子板贴合固定,且所述加强子板与所述纵向加强板相连,所述连接子板背离所述纵向加强板的一端适于与所述车身门槛梁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支撑梁,所述加强子板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子板的延伸长度,所述连接子板背离所述车身门槛梁的一端与所述加强子板的侧面及顶面贴合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支撑梁,所述加强子板设有第一减重孔,所述第一减重孔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支撑梁,所述纵向加强板的中部设有加强凸台,所述加强凸台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减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支撑梁,所述横向加强板的一端搭接于所述纵向加强板的侧面且与所述纵向加强板焊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支撑梁,所述横向加强板的前侧边沿和/或后侧边沿设有第一支撑翻边,和/或所述纵向加强板的周向边沿处设有第二支撑翻边,所述第一支撑翻边和所述第二支撑翻边用于与前地板贴合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前地板支撑梁。
所述车辆和上述的前地板支撑梁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支撑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支撑梁的纵向加强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支撑梁的横向加强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前地板总成1000,
前地板支撑梁100,
纵向加强板1,前翻边11,后翻边12,加强凸台13,第二减重孔131,第二支撑翻边14,
横向加强板2,加强子板21,第一减重孔211,第二加强筋212,连接子板22,第一加强筋221,第一支撑翻边23,
前排座椅前横梁200,前排座椅后横梁300,车身门槛梁400,前地板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无特殊的说明,本申请中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纵向,即X向;左右方向为车辆的横向,即Y向;上下方向为车辆的竖向,即Z向。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支撑梁100,包括:纵向加强板1及横向加强板2。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前地板支撑梁100、前排座椅前横梁200、前排座椅后横梁300、车身门槛梁400以及前地板500均设置于前地板总成1000中。其中,前地板支撑梁100中的纵向加强板1固定连接于前排座椅前横梁200与前排座椅后横梁300之间,横向加强板2固定连接于车身门槛梁400,且横向加强板2又与纵向加强板1固定连接。由此,可实现车身门槛梁400与前排座椅前横梁200及前排座椅后横梁300之间的连接,使得三者可通过前地板支撑梁100连接成一体结构,提高了整体的刚度,从而保证了侧向支撑强度。
具体地,如图2所示,纵向加强板1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纵向加强板1的前端适于与前排座椅前横梁200相连,纵向加强板1的后端适于与前排座椅后横梁300相连。由此,纵向加强板1可固定于前排座椅前横梁200和前排座椅后横梁300之间,从而可将力从纵向加强板1传递至前排座椅前横梁和/或前排座椅后横梁300。
以及,横向加强板2与纵向加强板1固定相连,横向加强板2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且横向加强板2背离纵向加强板1的一端适于与车身门槛梁400相连。也就是说,横向加强板2的一端与纵向加强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身门槛梁400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车身门槛梁400与前排座椅前横梁200和前排座椅后横梁300的连接。由此,当车身侧面受到碰撞时,前地板支撑梁100可作为传力结构,将车身门槛梁400上的力传递至前排座椅前横梁200和前排座椅后横梁300上,且力再通过前排座椅前横梁200和前排座椅后横梁300传递至整个前地板500等结构上,使得力的传递途径可分散至各个部位,达到卸力散力的效果,从而提高车身在侧面承受柱碰的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地板支撑梁100,通过设置前地板支撑梁100,使前排座椅前横梁和前排座椅后横梁可与车身门槛梁400连接,从而当车身侧面受到冲击或碰撞时,可共同承担冲击力,不仅可使力的传播范围变得更为广泛,且可吸收碰撞带来的能量,还可减小侧面碰撞时车门向车身内部的侵入量,从而减小碰撞对车内乘员造成的伤害以及保护车内零件的完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纵向加强板1的前端设有朝前凸出的前翻边11。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及图3所示,前排座椅前横梁200和前排座椅后横梁300均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边及后侧边。其中,前翻边11固定连接于前排座椅前横梁200的后侧边上,且前翻边11固定贴合连接于前排座椅前横梁200的后侧边的下方。以及,纵向加强板1的后端设有朝后凸出的后翻边12,后翻边12固定连接于前排座椅后横梁300的前侧边上,且前翻边11固定贴合连接于前排座椅后横梁300的前侧边的下方。由此,实现纵向加强板1与两个座椅横梁的连接,实现传递力的效果。
其中,上述的连接方式均使用点焊的固定方式,不仅可使得纵向加强板1能稳定的固定于前排座椅前横梁200和前排座椅后横梁300上,且点焊的工艺手段成熟,方便操作,节省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翻边11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前翻边11沿左右方向间隔开分布于纵向加强板1的前端。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前翻边11,且两个前翻边11于纵向加强板1前端处的左右两侧布置。即两个前翻边11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且沿前后方向凸出于纵向加强板1的前端。和/或,后翻边12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后翻边12沿左右方向间隔开分布于纵向加强板1的后端。也就是说,两个后翻边12于纵向加强板1后端处的左右两侧布置,即两个后翻边12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且沿前后方向凸出于纵向加强板1的后端。
可以理解的是,前翻边11和后翻边12均为纵向加强板1在前后方向上,且分别在前排座椅前横梁200和前排座椅后横梁300上固定的连接结构。因此,本实施例可对前翻边11和后翻边12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即前翻边11或后翻边12可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保证纵向加强板1能在前后方向上实现与两个前排座椅横梁稳固连接即可。但一侧至少为两个翻边结构是保证稳固的最低条件,且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车型设置合理数量的翻边数量是可以理解的,但满足稳固条件时,应设置最小数量的翻边,从而保证不对车身带来多余的载荷,利于减小车重。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向加强板2包括加强子板21和连接子板22,加强子板21与连接子板22贴合固定,且加强子板21与纵向加强板1相连,连接子板22背离纵向加强板1的一端适于与车身门槛梁400相连。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加强子板21的大部分位于连接子板22与纵向加强板1之间,且加强子板21的左侧部分与连接子板22的右侧部分贴合固定,而连接子板22的左侧部分与车身门槛梁400搭接固定。其中,连接子板22的左侧部分在与车身门槛梁400相连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加强筋221,第一加强筋221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且贯穿连接子板22与车身门槛梁400的连接部分,可提升连接子板22的连接稳定性。
由此,横向加强板2可通过加强子板21与连接子板22的配合实现与车身门槛梁400及纵向加强板1的连接,从而使得前地板支撑梁100形成的传力结构具有较好的支撑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子板21的延伸长度大于连接子板22的延伸长度。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加强子板21沿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连接子板22沿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可以理解的是,加强子板21的延伸长度大,可保证当侧面受力时,力的传递路径远,从而可使得前排座椅前横梁200和前排座椅后横梁300均能吸收较多的能量,从而保护乘员的安全。以及,加强子板21的延伸长度大于连接子板22的延伸长度,可保证加强子板21的刚度及强度更大,使得整个前地板支撑梁100的结构强度更大,屈服强度也更大,从而提高车身侧面柱碰的能力。
以及,连接子板22背离车身门槛梁400的一端与加强子板21的侧面及顶面贴合相连。如图2及图4所示,连接子板22背离车身门槛梁400的一端的构造与加强子板21的侧面及顶面的构造相适配,使得连接子板22可搭接贴合于加强子板21的上方,且连接子板22与加强子板21的贴合部分大于连接子板22贴合车身门槛梁400的部分可保证连接子板22搭接加强子板21的稳定性较好,从而提高横向加强板2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子板21设有第一减重孔211,第一减重孔211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第一减重孔211在加强子板21的顶端处构造为沿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条形孔。可以理解的是,条形孔的设计可进一步减少前地板支撑梁100的重量,使得加强子板21在不影响结构强度的同时减小了车辆的重量,提高了结构的实用性。以及,在加强子板21的顶部处还构造有数个定位孔,当加强子板21在固定安装时可起到定位作用。
其中,在加强子板21与连接子板22的贴合处还构造有螺栓孔以及多个焊接点位,可使用螺栓对二者进行连接,且再通过点焊的工艺进行二次紧固,从而进一步加强二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纵向加强板1的中部设有加强凸台13,加强凸台13在纵向加强板1的顶部凸出设置,且加强凸台13的凸出高度可与横向加强板2的高度保持一致。其中,加强凸台13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减重孔131,即第二减重孔131在纵向加强板1的加强凸台13顶端处构造有条形孔。以及,在加强凸台13上的第二减重孔131的前后两端及加强凸台13背离横向加强板2的一侧均构造有数个安装孔或定位孔,可用于安装其余零部件或为纵向加强板1提供定位等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向加强板2的一端搭接于纵向加强板1的侧面且与纵向加强板1焊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横向加强板2搭接于纵向加强板1的一端的结构与纵向加强板1的侧面结构相适配。即通过随形设计,从而可保证二者拥有较高的贴合度,可提高二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在二者连接处并在加强子板21的顶部处设置有两个前后方向间隔开的第二加强筋212,且在第二加强筋212的前后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焊接点位,从而可进一步的提高加强子板21与纵向加强板1在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及安装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向加强板2的前侧边沿和/或后侧边沿设有第一支撑翻边23,和/或纵向加强板1的周向边沿处设有第二支撑翻边14,第一支撑翻边23和第二支撑翻边14用于与前地板500贴合相连。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翻边23与第二支撑翻边14不仅用于与前地板500进行贴合,且在横向加强板2与纵向加强板1的连接处,二者的翻边结构可覆盖贴合。从而利用第一支撑翻边23及第二支撑翻边14的贴合可提高横向加强板2与纵向加强板1的贴合面积,即增大了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横向加强板2的连接子板22与加强子板21之间也是通过第一支撑翻边23的叠加覆盖的贴合来提高连接强度。
其中,在第一支撑翻边23与第二支撑翻边14上均设置有多个焊接点位,从而可通过点焊连接工艺实现纵向加强板1、横向加强板2与前地板500彼此之间的连接,操作简单,稳定性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上述中任一项的前地板支撑梁100。通过设置纵向加强板1将前排座椅前横梁200与前排座椅后横梁300连接起来,在通过横向加强板2将车身门槛梁400与纵向加强板1连接起来,使得上述四种结构能够连接形成整体。由此,当车身侧面受到撞击时,由纵向加强板1与横向加强板2组合形成的前地板支撑梁100能够作为传力结构,不仅可承担了传递力的作用,还可利用设置的多个翻边结构为组合安装提供了焊接点位,从而保证了足够的支撑强度,如侧面受力降低到20KN时,支撑效果提升明显。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前地板支撑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纵向加强板(1),所述纵向加强板(1)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纵向加强板(1)的前端适于与前排座椅前横梁(200)相连,所述纵向加强板(1)的后端适于与前排座椅后横梁(300)相连;
横向加强板(2),所述横向加强板(2)与所述纵向加强板(1)固定相连,所述横向加强板(2)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所述横向加强板(2)背离所述纵向加强板(1)的一端适于与车身门槛梁(40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地板支撑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加强板(1)的前端设有朝前凸出的前翻边(11),所述前翻边(11)适于与所述前排座椅前横梁(200)的后侧边相连;
所述纵向加强板(1)的后端设有朝后凸出的后翻边(12),所述后翻边(12)适于与所述前排座椅后横梁(300)的前侧边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地板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翻边(11)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前翻边(11)沿左右方向间隔开分布于所述纵向加强板(1)的前端;
和/或,所述后翻边(12)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后翻边(12)沿左右方向间隔开分布于所述纵向加强板(1)的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地板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板(2)包括加强子板(21)和连接子板(22),所述加强子板(21)与所述连接子板(22)贴合固定,且所述加强子板(21)与所述纵向加强板(1)相连,所述连接子板(22)背离所述纵向加强板(1)的一端适于与所述车身门槛梁(400)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地板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子板(21)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子板(22)的延伸长度,所述连接子板(22)背离所述车身门槛梁(400)的一端与所述加强子板(21)的侧面及顶面贴合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地板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子板(21)设有第一减重孔(211),所述第一减重孔(211)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地板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加强板(1)的中部设有加强凸台(13),所述加强凸台(13)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减重孔(1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地板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板(2)的一端搭接于所述纵向加强板(1)的侧面且与所述纵向加强板(1)焊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地板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板(2)的前侧边沿和/或后侧边沿设有第一支撑翻边(23),和/或所述纵向加强板(1)的周向边沿处设有第二支撑翻边(14),所述第一支撑翻边(23)和所述第二支撑翻边(14)用于与前地板贴合相连。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前地板支撑梁。
CN202222342202.7U 2022-09-02 2022-09-02 前地板支撑梁及车辆 Active CN217945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2202.7U CN217945341U (zh) 2022-09-02 2022-09-02 前地板支撑梁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2202.7U CN217945341U (zh) 2022-09-02 2022-09-02 前地板支撑梁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45341U true CN217945341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11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42202.7U Active CN217945341U (zh) 2022-09-02 2022-09-02 前地板支撑梁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453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452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3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0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7945341U (zh) 前地板支撑梁及车辆
CN109204485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8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6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8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3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61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3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8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6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9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56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25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9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38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41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8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7B (zh) 车身横梁和车辆
CN10920447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