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34018U - 软包电池和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软包电池和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34018U
CN217934018U CN202220657069.1U CN202220657069U CN217934018U CN 217934018 U CN217934018 U CN 217934018U CN 202220657069 U CN202220657069 U CN 202220657069U CN 217934018 U CN217934018 U CN 2179340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package
battery
laminate polymer
so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570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阳阳
杨慧敏
苏灿
单晓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570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340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34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340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包电池和具有软包电池的电池包,所述软包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防爆阀;至少一个软包电芯,所述软包电芯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软包电芯具有封边,所述封边设有封装削弱区,其中,所述封装削弱区与所述防爆阀相对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包电池,通过在封边上设有封装削弱区,壳体设有防爆阀,防爆阀与封装削弱区相对设置,软包电芯发生热失控时,气压和火焰从封装削弱区排出,而软包电池的泄压位置可控,可避免损坏软包电芯的其他结构,进一步地,软包电芯与壳体相配合,可避免发生软包电芯热失控的连锁反应,从而提高系统热防护和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软包电池和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软包电池和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电池热失控引发的着火现象愈加剧烈。电池失控后迅速在模组内蔓延,导致整个模组失控,大量的热量引发多个模组失控,释放大量的有毒气体,引发外部着火,严重威胁乘客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软包电池,所述软包电池可以实现定向泄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软包电池的电池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包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防爆阀;至少一个软包电芯,所述软包电芯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软包电芯具有封边,所述封边设有封装削弱区,其中,所述封装削弱区与所述防爆阀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包电池,通过在封边上设有封装削弱区,壳体设有防爆阀,防爆阀与封装削弱区相对设置,软包电芯发生热失控时,气压和火焰从封装削弱区排出,而软包电池的泄压位置可控,可避免损坏软包电芯的其他结构,进一步地,软包电芯与壳体相配合,可避免发生软包电芯热失控的连锁反应,从而提高系统热防护和安全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软包电池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封装削弱区通过刻痕处理进行封装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软包电芯具有极耳,所述软包电芯具有多个所述封边,所述极耳与所述封装削弱区设于不同所述封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封边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封边和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封边之间的第二封边,所述极耳为两个且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封边,所述封装削弱区设于所述第二封边的中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封边的宽度为L,所述封装削弱区的宽度为W,W/L=1/4~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封边沿宽度方向间隔开的两边缘分别为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二边缘靠近所述软包电芯的电芯本体,所述封装削弱区与所述第一边缘的间距小于与所述第二边缘的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和封盖,所述封盖盖封所述壳本体的端部开口,所述封盖外设有输出端子,所述软包电芯设于所述壳本体内,且所述软包电芯的极耳与所述封盖焊接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极耳与所述封盖之间填充防火隔热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内设有多个所述软包电芯,多个所述软包电芯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包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包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盖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包电池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包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边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软包电池100;
壳体10;壳本体11;封盖12;输出端子13;防爆阀14;
软包电芯20;封边21;第一封边211;第二封边212;第一边缘2101;第二边缘2102;封装削弱区210;极耳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包电池100。
锂离子电池以高循环寿命、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成为纯电动汽车动力的主流选择。锂离子电池按照结构特点分为圆柱、方形和软包电池。其中,软包电池因为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的特点,得到了大规模发展和应用。随着电动汽车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电池热失控引发的着火现象愈加剧烈。电池失控后迅速在模组内蔓延,导致整个模组失控,大量的热量引发多个模组失控,释放大量的有毒气体,引发外部着火,严重威胁乘客生命安全。
软包电池热失控时,大量可燃气体、电解液、热量通过封装处喷溅。软包电池因为没有防爆阀,热失控气体、火焰排出的位置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在极耳处喷出,高温导致模组汇流排温度迅速升高,导致高压铜排变形或熔融与系统底板搭接发生短路(高镍电池燃烧最高温度可达1200℃),引发其他模组热失控,且火苗会沿着极耳空隙处快速蔓延,导致整个模组的所有电池迅速失控,一般传递时间不足30s。目前一个355或390模组电量都在3KWh电量以上,多个模组瞬间释放的热量和气体压力会导致系统的热失控防护失效。因此,防止电池在模组内快速蔓延和防止多个模组同时失控是解决系统热失控的关键。
参照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包电池100可以包括:壳体10、防爆阀14、软包电芯20。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3所示,软包电池100的壳体10设有防爆阀14,当壳体10内的气压达到防爆阀14的预设值时,防爆阀14可将壳体10内部与外界连通,使软包电池100内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能够通过防爆阀14排出,避免软包电池100内的气压过大或热量聚集而发生爆炸。
如图2所示,至少一个软包电芯20设于壳体10内,即壳体10内可以设有一个软包电芯20,也可以设有多个软包电芯20。壳体10内设有多个软包电芯20时可以对软包电芯20的布置合理安排,从而节约软包电池100占用的空间,并且可以节约材料,降低加工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内设有多个软包电芯20,多个软包电芯20可以沿软包电芯20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如图2所示的前后方向),层叠设置的软包电芯20表面受力均匀,可以避免导致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进而避免影响影响软包电池100的寿命及安全性,并且层叠设置的软包电芯20结构紧凑,能节约软包电池100占用的空间。
此外,在软包电池100应用于电池包等设备中时,多个软包电芯20放置于同一个壳体10内,可以减少设备中零部件数量,减少安装工序,并且,壳体10可以将相邻两个软包电池100内的软包电芯20隔开,避免其中一个软包电池100内的软包电芯20热失控后,扩散至相邻软包电池100内的软包电芯20。
如图4所示,软包电芯20可以具有封边21,封边21设有封装削弱区210,并且,封装削弱区210与防爆阀14相对设置。具体地,封边21可以用于密封软包电池100内的软包电芯20,增加软包电芯20工作的安全性。在一些实施例中,软包电芯20采用铝塑膜的封装工艺,以密封铝塑膜内的电芯。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铝塑膜对折封装电芯,可以形成三个封边21。
继续参照图4所示,封边21设有封装削弱区210,与封边21未设置封装削弱区210的区域相比,封装削弱区210更容易被气体冲破,在软包电芯20内发生热失控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先从封装削弱区210冲出,而非从封边21的其他区域冲出,通过封装削弱区210的位置预先设置,从而使高温高压气体冲出的位置可以预先控制。而封装削弱区210与防爆阀14相对设置,从封装削弱区210排出的高温气体可以通过防爆阀14排向外界,避免气体聚集于壳体10内,确保软包电池100工作的安全性,并且可以避免发生热失控的连锁反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封装削弱区210可以设置在远离软包电芯20的重要部件(如极耳22等)的位置,从而减小软包电芯20发生热失控使造成的损耗。
此外,封装削弱区21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在一些实施例中,软包电芯20的容积较大,封装削弱区210可以设有多个,发生热失控时能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多个封装削弱区210可是实现快速泄压,使泄压过程更加高效,减小热失控产生的气体在软包电池100内蔓延的时间,从而避免发生热失控的连锁反应,增加软包电池100的工作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包电池100,通过在封边21上设有封装削弱区210,壳体10设有防爆阀14,防爆阀14与封装削弱区210相对设置,软包电芯20发生热失控时,气压和火焰从封装削弱区210排出,使软包电池100的泄压位置可控,可避免损坏软包电芯20的其他结构,进一步地,软包电芯20与壳体10相配合,可避免发生软包电池100热失控的连锁反应,从而提高系统热防护和安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封装削弱区210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例如,封装削弱区210可以是刻痕结构、窄部结构、熔点较低结构等。
其中,窄部结构即减小局部封边21的密封宽度,软包电芯20发生热失控产生的气体先从窄部泄出,而防爆阀14与窄部相对设置,气体通过防爆阀14排向外界。熔点较低结构即降低对应位置封边的熔点,当软包电芯20发生热失控时,气体先从熔点较低的封边21区域排出,而防爆阀14与该区域相对设置,气体通过防爆阀14排向外界。
而刻痕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即通过刻痕处理进行封装形成。刻痕可以减小封装削弱区210相对于未经刻痕处理的封边21的强度,进而软包电芯20产生的气体更容易冲破封装削弱区210。具体地,封边21通过刻痕处理形成封装削弱区210,封边21经刻痕处理后,可以在封边21的表面形成凹凸的痕迹,使封装削弱区210的强度小于封边21未经刻痕处理的区域,由此,气体可以先从经过刻痕处理的封装削弱区210排出,实现定向泄压。
需要说明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刻痕的形状不作特殊限制,所形成的刻痕应能减小封装削弱区210相对于未经刻痕处理的封边21的强度,例如,刻痕可以是矩形的长条刻痕,或者锯齿形的刻痕,也可以是点状的刻痕。
其中,窄部结构使软包电芯20的封边21较窄,可能导致软包电芯20密封不严,影响使用寿命。熔点较低结构对工艺要求较高,无法实现产业化稳定生产。在一些相关技术中,还通过在电池主体表面设置压力传感器,在电池侧面设置软管,实现泄压功能,但该技术会导致电池大面受力不均匀,导致电流密度不均匀,进而影响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
而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封边21设封装削弱区210,并且封装削弱区210通过刻痕处理形成,无需改变封边21的熔点实现气体和火焰的定向排出,封边21设有封装削弱区210的区域可以与未设置封装削弱区210的区域的熔点相同,实现定向泄压的同时,降低了对封边21加工工艺的要求,实现稳定的产业化生产,具有刻痕结构的软包电池100,涉及设备及工艺过程简单,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也无需在电池主体表面设置压力传感器,避免使软包电芯20表面受力不均匀,从而避免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而影响软包电池100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并且,经过刻痕处理后,封边21的宽度可以处处相等,以保证封边21整体的密封效果和密封寿命,避免长期使用过程中封边21易发生密封失效等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软包电芯20具有极耳22,极耳22用于将软包电芯20连接外部电路。软包电芯20可以具有多个封边21,极耳22与封装削弱区210设于不同的封边21,极耳22与封装削弱区210相隔的距离远,减小封装削弱区210排出的气体蔓延至极耳22的风险,从而减小软包电芯20发生热失控时的损耗。
具体而言,软包电芯20发生热失控时产生的气体从封装削弱区210定向排出,而封装削弱区210与极耳22设于不同的封边21,封装削弱区210与极耳22相隔较远,火焰无法冲击极耳22,可以避免气体在极耳22孔隙处快速传递,保证了极耳22的工作稳态。进一步地,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防止输出端子13受到火焰冲击而导致外部高压铜排产生变形或与系统壳体搭接短路,从而阻止多模组同时失控,提升了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封边21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封边211和设于两个第一封边211之间的第二封边212,第一封边211和第二封边212用于密封软包电芯20,确保软包电芯20工作时的安全性,并且,可以在第一封边211和第二封边212处设置不同的结构,避免发生位置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软包电芯20为矩形状,软包电芯20采用铝塑膜封装的工艺,封装完成后,铝塑膜在软包电芯20的相互平行的两个边形成第一封边211,与第一封边211相垂直的软包电芯20的边沿处形成第二封边212,第二封边212与第一封边211垂直。
继续如图4所示,极耳22为两个,并且分别设于两个第一封边211,封装削弱区210设于第二封边212,且位于第二封边212的中部,极耳22与封装削弱区210距离较远。具体而言,极耳22设于第一封边211,封装削弱区210设于第二封边212,使极耳22与封装削弱区210相隔较远,避免封装削弱区210排出的气体快速蔓延至极耳22,从而避免影响极耳22的工作稳态。
需要说明是,中部可以是第二封边212的中点位置,也可以是第二封边212的两端与中心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特殊限制。在中部为第二封边212的中点的实施例中,封装削弱区210距离设于两个第一封边211的极耳22等距,且与两个极耳22皆较远,可以减小封装削弱210区排出的气体对两个极耳22工作稳态的影响,并提升软包电池100的热防护和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封边21的宽度为L,封装削弱区210的宽度为W,这里,“宽度”可以理解为在发生热失控时,气体冲出方向的尺寸。例如图4所示,第二封边212为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即为第二封边212的长度方向,长方形的宽即为第二封边212的宽度方向,封装削弱区210沿第二封边21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即为封装削弱区210的宽度。
其中,封装削弱区210的宽度小于封边21的宽度,具体地,W/L=1/4~1/3,W/L的值可以是0.25、0.27、0.3等。
通过封装削弱区210的宽度与封边21的宽度的比值范围为1/4~1/3,一方面,能保证气体易于冲破封装削弱区210,保证气体流通的高效性,避免气体在壳体10与软包电芯20之间蔓延而影响其他结构;另一方面,封装削弱区210的宽度小于封边21的宽度,在软包电芯20正常工作过程中,封边21不会因为设有封装削弱区210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出现缝隙,避免产生密封不严密的风险,进而确保软包电芯20的工作稳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封装削弱区210的长度可以根据软包电芯20的尺寸及容量确定,具体而言,软包电芯20的长度越长,封装削弱区210的长度越长以确保软包电芯20发生热失控时能高效泄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封边21沿宽度方向间隔开的两个边缘分别为第一边缘2101和第二边缘2102,第一边缘2101相对第二边缘2102靠近软包电芯20的电芯本体。换言之,在发生热失控时,排出的气体沿宽度方向由第一边缘2101向第二边缘2102的方向流动。
封装削弱区210与第一边缘2101的间距小于与第二边缘2102的间距,换言之,封装削弱区210设于靠近软包电芯20的位置,可以使软包电芯20发生热失控时产生的气体快速冲破封装削弱区210,提高气体冲破封装削弱区210的效率,避免气体在壳体10内蔓延。
并且,封装削弱区210靠近第一边缘2101,封边21的第二边缘2102处的密封效果不会受到封装削弱区210的影响,进而保证了封边21在第二边缘2102处的密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封装削弱区210的一侧边沿与第一边缘2101对齐,即与第一边缘2101距离为零,与第二边缘2102距离最远,一方面能够使气体从封装削弱区210冲出,并提高气体冲破封装削弱区210的效率;另一方面使封装削弱区210不影响封边21的密封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4所示,壳体10可以包括壳本体11和封盖12,封盖12用于盖封壳本体11的端部开口,以形成密封的安装腔。软包电芯20设于壳本体11内,即处于安装腔内,使软包电芯20处于密封的工作环境中。封盖12外设有输出端子13,输出端子13可以外接电路。
软包电芯20的极耳22与封盖12焊接相连,极耳22与封盖12可以通过激光焊相连,也可以通过超声焊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特殊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软包电芯20的极耳22与封盖12焊接相连,并且封盖12外设有输出端子13,使软包电芯20能够通过输出端子13与外界电路相连,实现正常工作。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软包电芯20的两个极耳22分别设于软包电芯20的彼此相背的两侧。对应的,壳体10可以包括两个封盖12,壳本体11的两端分别设有端部开口,两个封盖12分别盖封两个端部开口。两个极耳22分别与两个封盖12焊接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极耳22与封盖12之间可以填充防火隔热材料,防火隔热材料可以用于保护极耳22,避免软包电芯20发生热失控时产生的气体和火焰冲击极耳22,避免影响极耳22的工作稳态,并且减小发生热失控连锁反应的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包电池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包电池100具有上述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通过在封边21上设有封装削弱区210,壳体10设有防爆阀14,防爆阀14与封装削弱区210相对设置,软包电池100发生热失控时,气压和火焰从封装削弱区210排出,而软包电池100的泄压位置可控,可避免损坏软包电芯20的其他结构,进一步地,软包电芯20与壳体10相配合,可避免发生软包电池100热失控的连锁反应,从而提高系统热防护和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软包电池100在电池包中布置,软包电池100设有封装削弱区210的封边21位于上方(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未设置封装削弱区210的侧边位于下方,当软包电芯20发生热失控时,产生的气体能冲破封装削弱区210通过防爆阀14排向外界,气体向上排出,避免冲击电池包中的其他结构。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软包电池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两个软包电芯20并联收容于方形的壳体10中,软包电芯20使用铝塑膜采用三封边21的加工工艺,形成两个第一封边211和一个第二封边212,两个第一封边211皆与第二封边212垂直,两个极耳22分别设置于第一封边211,封装削弱区210为刻痕区,刻痕区设于第二封边212,与第二封边212的第一边缘2101处重合,并且刻痕区与壳体10外的防爆阀14相对设置,两个极耳22通过激光焊与封盖12焊接,并在极耳22焊接位置填充防火隔热材料,防止火焰冲击。两个电池极耳22与封盖12焊接,然后将封盖12和壳本体11焊接,保证软包电池100的密封性。封盖12外设有输出端子13,两个极耳22分别与输出端子13间接相连,并且输出端子13外设有高压铜排。
当电池热失控时,软包电池100内部产生气体,当气体压力过大,会沿着刻痕区冲破铝塑壳。铝塑壳外与刻痕区对应的防爆阀14迅速打开,将高温气体或火焰排出,防止热量在壳体10内部聚集。防爆阀14位置与极耳22相差较远,当电池电池失控时,火焰无法冲击极耳22,从而防止输出端子13受到火焰冲击而导致外部高压铜排与系统壳体搭接短路,从而提升了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软包电池(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设有防爆阀(14);
至少一个软包电芯(20),所述软包电芯(20)设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软包电芯(20)具有封边(21),所述封边(21)设有封装削弱区(210),
其中,所述封装削弱区(210)与所述防爆阀(14)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削弱区(210)通过刻痕处理进行封装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包电芯(20)具有极耳(22),所述软包电芯(20)具有多个所述封边(21),所述极耳(22)与所述封装削弱区(210)设于不同所述封边(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包电池(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封边(21)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封边(211)和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封边(211)之间的第二封边(212),
所述极耳(22)为两个且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封边(211),所述封装削弱区(210)设于所述第二封边(212)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21)的宽度为L,所述封装削弱区(210)的宽度为W,W/L=1/4~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21)沿宽度方向间隔开的两边缘分别为第一边缘(2101)和第二边缘(2102),所述第一边缘(2101)相对于所述第二边缘(2102)靠近所述软包电芯(20)的电芯本体,
所述封装削弱区(210)与所述第一边缘(2101)的间距小于与所述第二边缘(2102)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软包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壳本体(11)和封盖(12),所述封盖(12)盖封所述壳本体(11)的端部开口,所述封盖(12)外设有输出端子(13),
所述软包电芯(20)设于所述壳本体(11)内,且所述软包电芯(20)的极耳(22)与所述封盖(12)焊接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包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22)与所述封盖(12)之间填充防火隔热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软包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设有多个所述软包电芯(20),多个所述软包电芯(20)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软包电池(100)。
CN202220657069.1U 2022-03-23 2022-03-23 软包电池和电池包 Active CN217934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57069.1U CN217934018U (zh) 2022-03-23 2022-03-23 软包电池和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57069.1U CN217934018U (zh) 2022-03-23 2022-03-23 软包电池和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34018U true CN217934018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46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57069.1U Active CN217934018U (zh) 2022-03-23 2022-03-23 软包电池和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340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2437B (zh)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低压力分布断开设备
US20190181419A1 (en) Overcharge Electrical Disconnect System
JP7428811B2 (ja) 電池セル、電池及び電力消費装置
CN115472997B (zh) 电池端盖组件、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JP2023524539A (ja) 電池セ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システム、電池及び電力消費装置
KR20230025766A (ko) 배터리 팩 및 배터리 팩을 전원으로 사용하는 장치
CN115152080A (zh) 电池、装置、电池的制备方法以及制备装置
KR20230124678A (ko) 배터리 셀, 배터리, 전기 장치 및 배터리 셀의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KR20200128411A (ko) 전지 에너지 저장 모듈의 안전 보호와 제어 방법 및 소자
CN217934018U (zh) 软包电池和电池包
WO2023142620A1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5732096U (zh) 软包电池、模组及系统
EP4009434B1 (en) Battery and power utilization device
CN115485927A (zh) 一种汇流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KR20220160094A (ko) 전지, 전기 기기, 전지 제조 방법 및 기기
CN220544156U (zh) 一种电池防爆结构及电池包
CN220543989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EP4009433B1 (en) Battery, electric apparatus, and batte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CN218939874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KR102659525B1 (ko) 배터리, 전기 설비, 배터리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설비
CN220324636U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18586256U (zh) 防护组件、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8414790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180740U (zh) 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JP7498280B2 (ja) 電池の筐体、電池、電力消費機器、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