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28977U - 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及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及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28977U
CN217928977U CN202221640760.5U CN202221640760U CN217928977U CN 217928977 U CN217928977 U CN 217928977U CN 202221640760 U CN202221640760 U CN 202221640760U CN 217928977 U CN217928977 U CN 217928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urrounding
edge
heat collecting
wa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407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王伟
赵瑞奇
罗法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igcas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igcas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igcas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igcas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407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28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28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28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及取暖器,该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包括底座、后围件以及两个侧围件;聚热结构具有叠合状态及展开状态:在叠合状态,底座、两个侧围件以及展平状态的后围件在上下方向上两两叠合形成扁平结构;在展开状态,后围件及两个侧围件均相对于底座打开,后围件由前往后地向下弯曲延伸,底座、后围件及两个侧围件围合形成的聚热空间朝前开放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聚热结构,侧围件同时围挡上侧及后侧并形成弯曲的内壁面,如此形成更加聚热效果且使用更方便。

Description

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及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便携室内供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及取暖器。
背景技术
在寒冷的天气,若无法为全身整体取暖,人们希望至少可以为足部取暖,如此既可以减少寒冷带来的不适感,又能通过减小加热区域而减少能源消耗。
为了满足上述需求,现有技术提出了可用于足部加热的取暖器,并且为了方便收纳于运输,现有技术还发展出了一种可叠合状态的足部取暖器。这一类的足部取暖器多采用硬质平板搭建聚热空间,最为常见的搭建结构为:
首先设置三块竖立的侧板用于围挡后侧及左右两侧,然后再设置一块顶板盖合三块侧板围合空间的上部开口。
但这种聚热结构的内壁面与人体足部之间的存在较大空腔,且聚热结构的内壁面转角结构多,因此,需一并升温的空气体积较大且热对流效果差,从而聚热效果不佳,进而导致相应的取暖器取暖效果能效低。此外,由于该聚热结构的外形方正,若置于桌下还容易与桌下的部分物件发生干涉,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及取暖器,旨在解决现现有的聚热结构聚热效果差且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包括底座、后围件以及两个侧围件;所述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具有叠合状态及展开状态:
在所述叠合状态,所述底座、两个所述侧围件以及展平状态的所述后围件在上下方向上两两叠合形成扁平结构;
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后围件及两个侧围件均相对于所述底座打开,所述后围件由前往后地向下弯曲延伸,所述后围件的下边缘与所述底座的后边缘连接;两个所述侧围件均呈竖立设置,两个所述侧围件的下边缘分别与所述底座的左右侧边缘连接,两个所述侧围件的内侧面分别与所述后围件的左右侧边缘连接,所述底座、所述后围件及两个侧围件围合形成的聚热空间朝前开放设置。
优选地,所述后围件的下边缘与所述底座的后边缘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两个所述侧围件的上边缘分别与所述后围件的左右侧边缘连接。
优选地,所述侧围件的上边缘包括斜边及凸弧边,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斜边由前往后地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凸弧边与所述斜边的下端相连,所述凸弧边的凹侧朝向前下侧,两个所述侧围件的所述凸弧边分别与所述后围件的左右边缘连接,所述后围件下部的内壁面形成朝前的凹弧面;所述侧围件的所述斜边与所述后围件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侧围件的下边缘与所述底座可拆卸插接。
优选地,所述侧围件包括侧板体以及套接在所述侧板体下端的第一硬质保护件,所述第一硬质保护件与所述底座可拆卸插接。
优选地,所述侧板体包括第一柔性片及嵌置于所述第一柔性片内部的内嵌侧板,所述内嵌侧板延伸至所述第一硬质保护件的内侧;所述后围件包括后板体,所述后板体包括第二柔性片及嵌置于第二柔性片的内嵌背板,所述第一柔性片与第二柔性片相连且为一体结构,所述内嵌侧板与所述内嵌背板之间形成条形间隔以在所述第一柔性片与第二柔性片的连接处形成薄膜铰链结构;所述第二柔性片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左右边缘的上表面处分别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前端壁及后端壁分别设有自由端靠下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的下端朝向所述插槽中心的侧面设有限位凸起;所述第一硬质保护件的前后端面分别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卡接的限位凹槽。
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上下对接的上壳及下壳,所述上壳与下壳之间形成有容置腔,所述插槽自所述上壳左右边缘的上表面处向下凹陷形成。
优选地,所述后围件包括后板体,所述后板体包括第二柔性片及内嵌背板,所述第二柔性片包括位于两个所述斜边之间的平板部,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凸弧边之间的弯曲部,所述内嵌背板嵌置于第二柔性片的所述平板部。
优选地,所述后板体的前端凸出于所述侧围件的前边缘,所述后围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后板体前端的第二硬质保护件,所述内嵌背板延伸至所述第二硬质保护件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叠合槽;在所述叠合状态,所述后围件及两个侧围件相互叠合后容纳于所述叠合槽。
优选地,所述后围件的下边缘与所述底座的后边缘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叠合状态,所述后围件的前边缘与所述叠合槽的前边缘对齐;两个所述侧围件位于所述后围件与底座之间;所述取暖器的聚热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后围件前边缘的提手。
优选地,后围件包括后板体及套设于所述后板体前端的第二硬质保护件,所述提手设于所述第二硬质保护件上。
优选地,所述提手上设置有锁扣,所述底座的前端设有锁扣配合件,在所述叠合状态,所述锁扣与所述锁扣配合件可拆卸锁合。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取暖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取暖器的聚热结构,所述取暖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后围件以及两个侧围件中至少其中一个的加热器。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包括底部加热器以及上部加热膜,所述底部加热器设于所述底座,所述上部加热膜设于所述后围件以及两个侧围件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取暖器的聚热结构,由于后围件具有弯曲状态,因此在聚热结构的展开状态后围件可以同时围挡后侧及上侧,并且由于后围件自身的弯曲形状使得后围件的内壁面形成大致外凸的凹弧面,从而不仅可以形成更好地热对流和热反射作用,而且还因为与伸入聚热空间内的足背倾斜面适配度更高,因此,内壁面与足背之间的空隙处的空气体积更小,进而聚热效果更好。与此相结合地,由于后围件由前往后地向下弯曲延伸,因此,在后围件的后侧可以形成更大的避位空间,从而使得聚热结构可以塞入更为狭小的空间,并减少与其他物件发生干涉的可能性,如此提升了使用上的便利性。后围件还具有展平状态,从而后围件可以与两个侧围件以及底座叠合形成方便收纳及运输的扁平结构,如此进一步提升了聚热结构的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取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聚热结构处于展开状态;
图2为图1中取暖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取暖器的进一步爆炸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取暖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沿V-V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沿VIII-VI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取暖器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2中的第一硬质保护件端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取暖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聚热结构处于叠合状态;
图14为图13中沿XIV-XIV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底座 21 后板体 33 侧板体
11 插槽 22 第二柔性片 331 第一柔性片
12 弹性臂 221 平板部 332 内嵌侧板
121 限位凸起 222 弯曲部 34 第一硬质保护件
13 上壳 23 内嵌背板 341 限位凹槽
14 下壳 24 第二硬质保护件 40 聚热空间
15 容置腔 30 侧围件 50 提手
16 叠合槽 31 斜边
20 后围件 32 凸弧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2、图13以及图14,本申请提出的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包括底座10、后围件20以及两个侧围件30;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具有叠合状态及展开状态:
在叠合状态,底座10、两个侧围件30以及展平状态的后围件20在上下方向上两两叠合形成扁平结构;
在展开状态,后围件20及两个侧围件30均相对于底座10打开,后围件20由前往后地向下弯曲延伸,后围件20的下边缘与底座10的后边缘连接;两个侧围件30均呈竖立设置,两个侧围件30的下边缘分别与底座10的左右侧边缘连接,两个侧围件30的内侧面分别与后围件20的左右侧边缘连接,底座10、后围件20及两个侧围件30围合形成的聚热空间40朝前开放设置。
本实施例中,底座10提供基础连接作用,后围件20以及两个侧围件30直接或间接地与底座10相连。在具体的应用中,底座10还用于提供支撑保护作用,例如可以将加热器设于底座10的内部;在叠合状态,底座10用于防止后围件20及侧围件30被意外弯折。出于以上需求,底座10通常采用塑胶材质或木料。就形态而言,底座10还可以为简单的板状。
在展开状态,侧围件30用以提供左右方向上的围挡面,因此,侧围件30在展开状态可以为板状或其他适于提供围挡面的非板状结构。
在叠合状态,底座10、后围件20以及两个侧围件30之间的叠合顺序不做具体的限定,例如,两个侧围件30可以位于底座10与后围件20之间,也可以位于后围件20的上侧;后围件20可以位于底座10的上侧,也可以位于底座10的上侧。为了方便在同一个方位操作并且避免抬升底座10,优选地,后围件20及侧围件30均位于底座10的上侧。在外形上,底座10、后围件20以及两个侧围件30还可以形成互补的结构以在叠合状态形成扁平结构。
在具体使用时,聚热空间40的前部开口的宽度大致与使用者的并拢的两个小腿的宽度相当,并且聚热空间40的前部开口的高度低于或等于使用者膝部的高度,如此使用者的两条小腿可以大致封堵聚热空间40前部开口,从而减少与外界空气的热交换,进而保证聚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取暖器的聚热结构,由于后围件20具有弯曲状态,因此在聚热结构的展开状态后围件20可以同时围挡后侧及上侧,并且由于后围件20自身的弯曲形状使得后围件20的内壁面形成大致外凸的凹弧面,从而不仅可以形成更好地热对流和热反射作用,而且还因为与伸入聚热空间40内的足背倾斜面适配度更高,因此,内壁面与足背之间的空隙处的空气体积更小,进而聚热效果更好。与此相结合地,由于后围件20由前往后地向下弯曲延伸,因此,在后围件20的后侧可以形成更大的避位空间,从而使得聚热结构可以塞入更为狭小的空间,并减少与其他物件发生干涉的可能性,如此提升了使用上的便利性。后围件20还具有展平状态,从而后围件20可以与两个侧围件30以及底座10叠合形成方便收纳及运输的扁平结构,如此进一步提升了聚热结构的使用便利性。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照图3至图5,以及图6,在一实施例中,后围件20的下边缘与底座10的后边缘可转动连接。如此可以方便使用者抓握后围件20的前端打开或合上后围件20;通过使后围件20保持与底座10连接的状态可以防止后围件20与底座10分离,无需使用者另行装配后围件20并防止后围件20单独遗失。后围件20与底座10之间的可转动连接既可以为硬质的转轴与轴孔这样的转动副也可以为薄膜铰链连接。
进一步地,两个侧围件30的上边缘分别与后围件20的左右侧边缘连接。本实施例中,在使用上同样可以方便使用者在聚热结构的前侧进行操作,例如抓握侧围件30的前端以使侧围件30相对后围件20折叠或打开。由于两个侧围件30均与后围件20相连,且后围件20又与底座10相连,因此通过各个部件两两相连,无需使用者另行装配即可使用,并且避免了各个部件因为相互分离而单独遗失。同理,后围件20与两个侧围件30之间的可转动连接既可以为硬质的转轴与轴孔这样的转动副也可以为薄膜铰链连接。侧围件30通过上边缘与后围件20连接,如此既方便连接又提升了侧围件30的材料利用率。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2至图4、图8以及图9,侧围件30的上边缘包括斜边31及凸弧边32,在展开状态,斜边31由前往后地向下倾斜设置,凸弧边32与斜边31的下端相连,凸弧边32的凹侧朝向前下侧,两个侧围件30的凸弧边32分别与后围件20的左右边缘连接,后围件20下部的内壁面形成朝前的凹弧面;侧围件30的斜边31与后围件20可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侧围件30仅斜边31与后围件20可转动连接,如此既不影响侧围件30的折叠与打开操作,又能使凸弧边32与后围件20下部的凹弧面相适配,形成更好地热对流及热反射结构。为了增加聚热结构后侧的密闭性,优选地,聚热结构还包括可拆卸连接凸弧边32与侧围件30左右边缘的拉链。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照图10至图12,在一实施中,侧围件30的下边缘与底座10可拆卸插接。本实施例中,在展开状态,侧围件30与底座10插接可以防止侧围件30的下端侧滑,从而防止后围件20意外倒塌。
进一步地,侧围件30包括侧板体33以及套接在侧板体33下端的第一硬质保护件34,第一硬质保护件34与底座10可拆卸插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硬质保护件34可以局部地提升侧围件30的刚度及耐磨性,从而提升插接操作的便利性以及可靠性;并且相比将侧围件30全部采用硬质材料,这种设置还降低了材料成本。作为具体的示例,为了方便与侧板体33的下端套接,第一硬质保护件34可以采用两块壳体对接结构,如第一半壳及第二半壳,其中一个半壳的内侧面设有螺孔柱,另一半壳设有第一过孔,侧板体33对应螺孔设有第二过孔,如此螺孔柱可以穿过第二过孔,设置螺钉穿过第一过孔及螺孔柱上的螺孔即可将第一硬质保护件34与侧板体33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侧板体33包括第一柔性片331及嵌置于第一柔性片331内部的内嵌侧板332,内嵌侧板332延伸至第一硬质保护件34的内侧;后围件20包括后板体21,后板体21包括第二柔性片22及嵌置于第二柔性片22的内嵌背板23,第一柔性片331与第二柔性片22相连且为一体结构,内嵌侧板332与内嵌背板23之间形成条形间隔以在第一柔性片331与第二柔性片22的连接处形成薄膜铰链结构;第二柔性片22与底座10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若侧板体33或后板体21均采用柔性材质,则聚热结构容易发生变形,即难以在展开状态保持特定的形状;若全部采用相对刚性的板材,则可能增加聚热结构整体的重量或增加材料成本。本实施例中,通过局部地设置内嵌侧板332及内嵌背板23可以提升聚热结构支撑强度的同时形成可靠的薄膜铰链结构,并且使整体结构更轻便,用料成本更低。为了方便设置内嵌侧板332与内嵌背板23,第一柔性片331及第二柔性片22可以设置为双层结构,从而方便对应地将内嵌侧板332与内嵌背板23夹在其中。作为示例,第一柔性片331及第二柔性片22可以采用耐热且低热传导系数的皮革。第二柔性片22与底座10的固定连接具体可参考图3及图7,底座10的上壳13的内壁面设有向下延伸的螺孔柱,第二柔性片22设有与该螺孔柱套接的套接孔,底座10的下壳14对应螺孔柱设有过孔,采用螺钉穿过过孔以及螺孔柱内的螺孔既可以同时将上壳13、下壳14以及第二柔性片22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底座10的左右边缘的上表面处分别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插槽11,插槽11的前端壁及后端壁分别设有自由端靠下的弹性臂12,弹性臂12的下端朝向插槽11中心的侧面设有限位凸起121;第一硬质保护件34的前后端面分别设有与限位凸起121卡接的限位凹槽341。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硬质保护件34上设置限位凹槽341与底座10上的限位凸起121卡接,除了防止侧围件30侧滑,还能防止侧围件30被意外拔出。可以理解的是,限位凸起121设置在弹性臂12上,因此在施加沿前后方向的扩张力时,弹性臂12可以沿背离插槽11中心的方向变形,从而使限位凸起121与限位凹槽341脱离,进而可以将侧围件30折叠以使聚热结构切换至叠合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在等同的变形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2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硬质保护件34上,而对应地,限位凹槽341设置在插槽11的内壁面上。
进一步地,底座10包括上下对接的上壳13及下壳14,上壳13与下壳14之间形成有容置腔15,插槽11自上壳13左右边缘的上表面处向下凹陷形成。
本实施例中,底座10设置为分体的上壳13及下壳14,从而方便将功能附件设于底座10上,例如将加热器设于容置腔15内。为了方便同时起到按摩作用,上壳13可转动设置有按摩滚轮。
进一步地,后围件20包括后板体21,后板体21包括第二柔性片22及内嵌背板23,第二柔性片22包括位于两个斜边31之间的平板部221,以及位于两个凸弧边32之间的弯曲部222,内嵌背板23嵌置于第二柔性片22的平板部221。
本实施例中,内嵌背板23的设置位置可以保证后围件20在展开状态的支撑性,且使弯曲部222易于弯曲,同时又不影响在叠合状态将后围件20展平至方便叠合。
进一步地,后板体21的前端凸出于侧围件30的前边缘,后围件20还包括套设于后板体21前端的第二硬质保护件24,内嵌背板23延伸至第二硬质保护件24的内侧。
可以理解的是,使用者可能频繁地抓握后围件20的前端,因此,本实施例中后板体21的前端凸出设置,可以方便使用沿左右方向移动手掌以抓握后围件20的前端。同理,通过设置第二硬质保护件24可以局部地提升后围件20的刚度及耐磨性,从而提升产品的耐用性;并且相比将侧围件30全部采用硬质材料,这种设置还降低了材料成本。作为具体的示例,为了方便与后板体21的前端套接,第二硬质保护件24可以采用两块壳体对接结构,如第三半壳及第四半壳,其中一个半壳的内侧面设有螺孔柱,另一半壳设有第三过孔,后板体21对应螺孔设有第四过孔,如此螺孔柱可以穿过第四过孔,设置螺钉穿过第三过孔及螺孔柱上的螺孔即可将第二硬质保护件24与后板体21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底座10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叠合槽16;在叠合状态,后围件20及两个侧围件30相互叠合后容纳于叠合槽16。如此,在叠合状态,后围件20及两个侧围件30不会受到横向方向的推力,即底座10同时起到了保护后围件20及两个侧围件30的作用。
进一步地,后围件20的下边缘与底座10的后边缘可转动连接,在叠合状态,后围件20的前边缘与叠合槽16的前边缘对齐,如此可以扩大后围件20的围挡面积。并且,在叠合状态,两个侧围件30位于后围件20与底座10之间,从而可以防止两个侧围件30被单独打开,两个侧围件30也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防止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为了方便在叠合状态打开后围件20,取暖器的聚热结构还包括设于后围件20前边缘的提手50。
进一步地,后围件20包括后板体21及套设于后板体21前端的第二硬质保护件24,提手50设于第二硬质保护件24上。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硬质保护件24可以起到局部加强结构的作用,因此,相比将提手50设置在后板体21上,将提手50设置在第二硬质保护件24上可以提升聚热结构的耐用性。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在叠合状态后围件20被意外打开,在提手50上设置有锁扣(图未示),底座10的前端设有锁扣配合件(图未示),在所述叠合状态,所述锁扣与所述锁扣配合件可拆卸锁合。在变形实施例中,锁扣也可以直接设置后围件20上。锁扣可以按压弹簧扣、磁吸扣、魔术贴扣等。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取暖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取暖器还包括设于底座10、后围件20以及两个侧围件30中至少其中一个的加热器(图未示)。取暖器的聚热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取暖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中,传统的加热器通常设置在底座10上,但为了更全面的加热,也可以增加在后围件20以及两个侧围件30其中之一设置加热件。当然在变形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后围件20以及两个侧围件30中设置加热件。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更全面的加热,加热器包括底部加热器以及上部加热膜,底部加热器设于底座10,上部加热膜设于后围件20以及两个侧围件30中的至少一个。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后围件以及两个侧围件;所述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具有叠合状态及展开状态:
在所述叠合状态,所述底座、两个所述侧围件以及展平状态的所述后围件在上下方向上两两叠合形成扁平结构;
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后围件及两个侧围件均相对于所述底座打开,所述后围件由前往后地向下弯曲延伸,所述后围件的下边缘与所述底座的后边缘连接;两个所述侧围件均呈竖立设置,两个所述侧围件的下边缘分别与所述底座的左右侧边缘连接,两个所述侧围件的内侧面分别与所述后围件的左右侧边缘连接,所述底座、所述后围件及两个侧围件围合形成的聚热空间朝前开放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件的下边缘与所述底座的后边缘可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围件的上边缘分别与所述后围件的左右侧边缘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件的上边缘包括斜边及凸弧边,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斜边由前往后地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凸弧边与所述斜边的下端相连,所述凸弧边的凹侧朝向前下侧,两个所述侧围件的所述凸弧边分别与所述后围件的左右边缘连接,所述后围件下部的内壁面形成朝前的凹弧面;所述侧围件的所述斜边与所述后围件可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件的下边缘与所述底座可拆卸插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件包括侧板体以及套接在所述侧板体下端的第一硬质保护件,所述第一硬质保护件与所述底座可拆卸插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体包括第一柔性片及嵌置于所述第一柔性片内部的内嵌侧板,所述内嵌侧板延伸至所述第一硬质保护件的内侧;所述后围件包括后板体,所述后板体包括第二柔性片及嵌置于第二柔性片的内嵌背板,所述第一柔性片与第二柔性片相连且为一体结构,所述内嵌侧板与所述内嵌背板之间形成条形间隔以在所述第一柔性片与第二柔性片的连接处形成薄膜铰链结构;所述第二柔性片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左右边缘的上表面处分别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前端壁及后端壁分别设有自由端靠下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的下端朝向所述插槽中心的侧面设有限位凸起;所述第一硬质保护件的前后端面分别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卡接的限位凹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上下对接的上壳及下壳,所述上壳与下壳之间形成有容置腔,所述插槽自所述上壳左右边缘的上表面处向下凹陷形成。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件包括后板体,所述后板体包括第二柔性片及内嵌背板,所述第二柔性片包括位于两个所述斜边之间的平板部,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凸弧边之间的弯曲部,所述内嵌背板嵌置于第二柔性片的所述平板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体的前端凸出于所述侧围件的前边缘,所述后围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后板体前端的第二硬质保护件,所述内嵌背板延伸至所述第二硬质保护件的内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叠合槽;在所述叠合状态,所述后围件及两个侧围件相互叠合后容纳于所述叠合槽。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件的下边缘与所述底座的后边缘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叠合状态,所述后围件的前边缘与所述叠合槽的前边缘对齐,两个所述侧围件位于所述后围件与底座之间;所述取暖器的聚热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后围件前边缘的提手。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后围件包括后板体及套设于所述后板体前端的第二硬质保护件,所述提手设于所述第二硬质保护件上。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上设置有锁扣,所述底座的前端设有锁扣配合件,在所述叠合状态,所述锁扣与所述锁扣配合件可拆卸锁合。
16.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的聚热结构,所述取暖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后围件以及两个侧围件中至少其中一个的加热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底部加热器以及上部加热膜,所述底部加热器设于所述底座,所述上部加热膜设于所述后围件以及两个侧围件中的至少一个。
CN202221640760.5U 2022-06-28 2022-06-28 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及取暖器 Active CN217928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40760.5U CN217928977U (zh) 2022-06-28 2022-06-28 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及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40760.5U CN217928977U (zh) 2022-06-28 2022-06-28 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及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28977U true CN217928977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85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40760.5U Active CN217928977U (zh) 2022-06-28 2022-06-28 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及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289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22290B1 (en) Multi-use table
US20100044259A1 (en) Bag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US6227339B1 (en) Upright standing duffle bag
US20090321490A1 (en) Laptop computer carrier
US7096613B1 (en) Iron board expansion platform
US20080252120A1 (en) Chair having shape memory sponge mounted on backrest
CN217928977U (zh) 取暖器的聚热结构及取暖器
USD461360S1 (en) Portable barbecue grill
US7748667B1 (en) Folding portable laptop stand
US20050035631A1 (en) Foldable child support device
TWM448173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保護套
USD943279S1 (en) Stroller bag strap
USD518959S1 (en) Handbag pocket design
USD453602S1 (en) Foldable pushcart
KR20200007134A (ko) 가방형 의자
US20190174975A1 (en) Portable toilet
USD477923S1 (en) Webbed hunter's seat with folding legs
US20110008100A1 (en) Joint assembly for a foldable furniture piece
USD375945S (en) Combined portable computer docking station and computer
ITBZ20010008U1 (it) Mobile di seduta imbottito.
CN214433423U (zh) 一种可调节午睡枕支架
KR20240000129U (ko) 접이식 발 온열 패드
USD465664S1 (en) Folding chair with frame back
CN215423745U (zh) 一种沙发靠背结构及沙发
CN212941012U (zh) 颈部按摩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