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26749U - 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 - Google Patents

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26749U
CN217926749U CN202221574771.8U CN202221574771U CN217926749U CN 217926749 U CN217926749 U CN 217926749U CN 202221574771 U CN202221574771 U CN 202221574771U CN 217926749 U CN217926749 U CN 217926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connecting plate
upper connecting
cam
h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747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晓强
沈洪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ingy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ingy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ingy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ingy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747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26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26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267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包括下连接板、上连接板、第一轴、第二轴、固定座及限位块,下连接板与第一轴铰接,上连接板与第二轴铰接,固定座分别与第一轴和第二轴圆周方向固定连接,固定座上设置有能够分别与下连接板和上连接板相配合的第一止动件,限位块分别与第一轴和第二轴圆周方向固定连接,第一轴上和第二轴上分别设置有为其转动提供摩擦扭力的凸轮组件,上连接板能够相对于下连接板打开和闭合。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采用双轴的结构能够分散轴的受力、减少对轴的磨损等,第一止动件和限位块能够实现开合的顺序动作、减小对轴及凸轮的作用力等,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体验感等。

Description

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智能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pad)、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手机、电子书、学习机、游戏机等轻便小巧、便于携带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目前,对于这些便携式智能设备,为了支撑稳固、便于使用、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被刮伤或碰撞等,很多都配备了相应的支架,比如妙控键盘等,使用时打开对便携式智能设备进行支撑,携带时闭合对便携式智能设备进行保护,为了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体验感等,对支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现有便携式智能设备的支架,其转动的铰链一般都是一根转轴,容易造成转轴的磨损等,降低了使用寿命,支架的打开角度也无法进行有效限制,使用不便,不能满足使用者越来越高的需求、体验感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包括下连接板、上连接板、第一轴、第二轴、固定座及限位块,下连接板与第一轴铰接,上连接板与第二轴铰接,固定座分别与第一轴和第二轴圆周方向固定连接,固定座上设置有能够分别与下连接板和上连接板相配合的第一止动件,限位块分别与第一轴和第二轴圆周方向固定连接,第一轴上和第二轴上分别设置有为其转动提供摩擦扭力的凸轮组件,上连接板能够相对于下连接板打开和闭合,上连接板从闭合向外转动到第一打开角度过程中,第一轴同步向外转动,第一止动件与上连接板相配合以使第二轴与上连接板不发生相对转动,当上连接板转动到第一打开角度时,限位块能够限制第一轴继续向外转动,上连接板从第一打开角度向外转动到最大打开角度过程中,第一止动件与下连接板相配合以使下连接板与第一轴不发生相对转动,上连接板与第二轴相对转动,当上连接板转动到最大打开角度时,限位块能够限制上连接板继续向外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下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上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限位块上设置有能够分别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配合的第三限位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下连接板上设置有与第一止动件相配合的第一沟槽,上连接板上设置有与第一止动件相配合的第二沟槽,固定座上设置有与第一止动件相配合的第一滑槽,上连接板从闭合向外转动到第一打开角度过程中,第一止动件脱离第一滑槽,并且第一止动件与第二沟槽相配合以对上连接板进行止动,上连接板从第一打开角度向外转动到最大打开角度过程中,第一止动件沿第一滑槽滑动脱离第二沟槽,并且第一止动件与第一沟槽相配合以对下连接板进行止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轴上设置有第一扁位,固定座上设置有与第一轴连接的第一连接孔,限位块上设置有与第一轴连接的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内设置有与第一扁位相配合的第二扁位,第二连接孔内设置有与第一扁位相配合的第三扁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座的一端分别压靠在下连接板和上连接板上,第一轴上和第二轴上分别设置有与固定座的另一端相配合的第一卡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轮组件包括第一凸轮及第一弹性件,下连接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凸轮相配合的第二凸轮,第一弹性件能够使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弹性配合,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压靠在第一凸轮上,第一轴上设置有与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相配合的第一螺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件为套设在第一轴上的碟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轴上套设有第一扭簧,第二轴上套设有第二扭簧,上连接板从闭合向外转动到第一打开角度过程中,第一扭簧产生的扭力逐渐减小,上连接板从第一打开角度向外转动到最大打开角度过程中,第二扭簧产生的扭力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下连接板上设置有与第一扭簧的引脚连接的第三沟槽,上连接板上设置有与第二扭簧的引脚连接的第四沟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扭簧一端的引脚与第二扭簧一端的引脚固定连接,第一扭簧另一端的引脚与第三沟槽固定连接,第二扭簧另一端的引脚与第四沟槽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连接板相对于下连接板进行打开,上连接板从闭合向外转动到第一打开角度过程中,第一轴同步向外转动,即固定座、限位块、第二轴及上连接板随第一轴的转动一起运动,由于第一止动件与上连接板相配合,第一止动件对上连接板进行止动,使得第二轴与上连接板不会发生相对转动;
当上连接板转动到第一打开角度时,限位块与下链接板相配合,从而限制第一轴继续向外转动;
上连接板从第一打开角度向外转动到最大打开角度过程中,第一止动件解除对上连接板的止动,第一止动件与下连接板相配合,第一止动件对下连接板进行止动,使得下连接板与第一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上连接板与第二轴相对转动,使得上连接板继续向外打开;
当上连接板转动到最大打开角度时,限位块与下链接板相配合,从而限制上连接板继续向外转动,即限定上连接板的最大打开角度;
同理,根据需要,上连接板再相对于下连接板进行闭合,操作方便,结构紧凑、稳固,采用双轴的结构能够分散轴的受力、减少对轴的磨损等,并且通过第一止动件和限位块能够实现开合的顺序动作、减小对轴及凸轮的作用力等,简化了零件结构,加工制造更加简单,稳定性和可靠性高,能够保证更好地打开和闭合,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体验感等,便于更好地用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携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比如用于平板电脑的妙控键盘等,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扩大了产品的应用和发展。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下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上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扭簧及第二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闭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第一打开角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第一打开角度状态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第一打开角度状态的剖视图的局部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最大打开角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最大打开角度状态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最大打开角度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扭簧及第二扭簧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扭簧及第二扭簧第一打开角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扭簧及第二扭簧最大打开角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下连接板1,第一限位部11,第一沟槽12,第三沟槽13,第二凸轮14,第一连接柱15,上连接板2,第二限位部21,第二沟槽22,第四沟槽23,第三凸轮24,第二连接柱25,第一轴3,第一扁位 31,第一螺母32,第一扭簧33,第一凸缘34,第二轴4,第二扭簧41,固定座5,第一止动件51,第一滑槽52,第一连接孔53,第二扁位54,限位块6,第三限位部61,第二连接孔62,第三扁位63,凸轮组件7,第一凸轮71,第一弹性件72,第四凸轮73,第一卡簧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两端”、“两侧”、“底部”、“顶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上级”、“下级”、“主要”、“次级”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可以简单地用于更清楚地区分不同的组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18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包括下连接板1、上连接板2、第一轴3、第二轴4、固定座5及限位块6,上连接板2能够相对于下连接板1打开和闭合。下连接板1与第一轴3铰接,即下连接板1与第一轴3能够相对转动,上连接板2 与第二轴4铰接,即上连接板2与第二轴4能够相对转动,固定座5分别与第一轴3和第二轴4圆周方向固定连接,即固定座5与第一轴3不能相对转动,固定座5与第一轴3不能相对转动,限位块6分别与第一轴3和第二轴4圆周方向固定连接,即限位块6与第一轴3不能相对转动,限位块6与第二轴4不能相对转动。
固定座5上设置有能够分别与下连接板1和上连接板2相配合的第一止动件51,当第一止动件51与上连接板2相配合时,第一止动件51能够对上连接板2进行止动,使得第二轴4与上连接板2不发生相对转动,当第一止动件51与下连接板1相配合时,第一止动件51能够对下连接板1 进行止动,使得第二轴4与下连接板1不发生相对转动。
第一轴3上和第二轴4上分别设置有为其转动提供摩擦扭力的凸轮组件7,其中一个凸轮组件7能够下连接板1与第一轴3的相对转动提供摩擦扭力,另一个凸轮组件7能够上连接板2与第二轴4的相对转动提供摩擦扭力。
在使用过程中,下连接板1用于与第一主体连接,比如第一主体可以是底座、键盘底板等,上连接板2用于与第二主体连接,比如第二主体可以是平板电脑等便携式智能设备或放置便携式智能设备的支撑板。上连接板2相对于下连接板1进行打开,上连接板2从闭合向外转动到第一打开角度过程中,第一轴3同步向外转动,由于第一止动件51与上连接板2相配合,第一止动件51对上连接板2进行止动,使得第二轴4与上连接板2 不会发生相对转动,所以固定座5、限位块6、第二轴4及上连接板2随第一轴3的转动一起运动;
当上连接板2转动到第一打开角度时,限位块6与下链接板相配合,使得限位块6不能继续向外转动,从而限制第一轴3继续向外转动,固定座5也不能继续向外转动,第一打开角度可以是30°或其他合适的角度;
上连接板2从第一打开角度向外转动到最大打开角度过程中,第一止动件51解除对上连接板2的止动,第一止动件51与下连接板1相配合,第一止动件51对下连接板1进行止动,使得下连接板1与第一轴3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上连接板2与第二轴4相对转动,使得上连接板2继续向外打开,最大打开角度可以是80°或其他合适的角度;
当上连接板2转动到最大打开角度时,限位块6与下链接板相配合,从而限制上连接板2继续向外转动,即限定上连接板2的最大打开角度;
同理,上连接板2相对于下连接板1进行闭合,上连接板2从最大打开角度向内转动到第一打开角度过程中,第一止动件51对下连接板1进行止动,使得下连接板1与第一轴3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上连接板2与第二轴4相对转动,使得上连接板2继续向内转动进行闭合,上连接板2从第一打开角度向内转动到闭合过程中,第一止动件51对上连接板2进行止动,使得第二轴4与上连接板2不会发生相对转动,第一轴3同步向内转动,直至上连接板2盖合在下连接板1上,从而实现打开和闭合的顺序动作。
下连接板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1,上连接板2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 21,限位块6上设置有能够分别与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21相配合的第三限位部61。当上连接板2转动到第一打开角度时,参见图12所示,第三限位部61碰到第一限位部11,使得限位块6不能继续向外转动,从而限制第一轴3继续向外转动,当上连接板2转动到最大打开角度时,参见图15所示,第二限位部21与第三限位部61,从而限制上连接板2继续向外转动,能够保证更好的打开和闭合,更加稳定、可靠。
下连接板1上设置有与第一止动件51相配合的第一沟槽12,上连接板 2上设置有与第一止动件51相配合的第二沟槽22,固定座5上设置有与第一止动件51相配合的第一滑槽52,第一止动件51可以采用止动销等,第一止动件51沿第一滑槽52滑动,使得第一止动件51能够根据需求分别与下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1相配合。参见图9、图11所示,上连接板2从闭合向外转动到第一打开角度过程中,第一止动件51脱离第一滑槽52,并且第一止动件51与第二沟槽22相配合,第一止动件51对上连接板2进行止动,使得第二轴4与上连接板2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参见图9、图11所示,上连接板2从第一打开角度向外转动到最大打开角度过程中,第一止动件 51沿第一滑槽52滑动脱离第二沟槽22,并且第一止动件51与第一沟槽12相配合,第一止动件51对下连接板1进行止动,使得第一轴3与下连接板 1不会发生相对转动,能够保证更好的打开和闭合,更加稳定、可靠。
第一轴3与第二轴4结构基本相同,这里以第一轴3为例,第二轴4 参照第一轴3的结构。第一轴3上设置有第一扁位31,固定座5上设置有与第一轴3连接的第一连接孔53,限位块6上设置有与第一轴3连接的第二连接孔62,第一连接孔53内设置有与第一扁位31相配合的第二扁位54,第二连接孔62内设置有与第一扁位31相配合的第三扁位63,从而使得固定座5与第一轴3圆周方向固定,限位块6与第一轴3圆周方向固定连接,结构简单、稳定。第一轴3上的扁位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第二扁位54和第三扁位63分别与第一扁位31一一对应。
固定座5的一端分别压靠在下连接板1和上连接板2上,第一轴3上和第二轴4上分别设置有与固定座5的另一端相配合的第一卡簧8,第一轴 3上和第二轴4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卡簧8相配合的卡槽,可以是一个第一卡簧8上设置有两个卡环,两个卡环分别与第一轴3和第二轴4连接,结构更加稳固,操作更加方便。第一卡簧8也可以弹性挡圈等。
凸轮组件7包括第一凸轮71及第一弹性件72,下连接板1上设置有与第一凸轮71相配合的第二凸轮14,第一弹性件72能够使第一凸轮71与第二凸轮14弹性配合,第一弹性件72的一端压靠在第一凸轮71上,第一轴 3上设置有与第一弹性件72的另一端相配合的第一螺母32,第一螺母32 与第一弹性件72之间还可以设置垫片等。通常第一螺母32位于第一轴3 的一端,第一轴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凸缘34,从而对第一轴3的两端进行限定。同理,凸轮组件7包括第四凸轮73及与第四凸轮73相配合的第二弹性件,上连接板2上设置有与第四凸轮73相配合的第三凸轮24。上连接板2从闭合向外转动到第一打开角度过程中,第一凸轮71的凸轮面转动至第二凸轮14的凸轮面的坡顶,上连接板2从第一打开角度向外转动到最大打开角度过程中,第三凸轮24的凸轮面从第四凸轮73的凸轮面的坡顶转动至第三限位部61与第二限位部21接触时停止,闭合过程则与之相反,从而在打开和闭合过程中,保证凸轮产生扭力的连续性。
第一弹性件72为套设在第一轴3上的碟簧,碟簧可以是一个或者叠加的多个,碟簧具有负荷大、行程短、所需空间小、组合使用方便、维修换装容易等优点,操作更加方便。此外,第一弹性件72也可以是压缩弹簧或其他合适的弹性元件。
第一轴3上套设有第一扭簧33,第二轴4上套设有第二扭簧41,上连接板2从闭合向外转动到第一打开角度过程中,第一扭簧33被扭转,第一扭簧33产生的扭力逐渐减小,上连接板2从第一打开角度向外转动到最大打开角度过程中,第二扭簧41被扭转,第二扭簧41产生的扭力逐渐减小,从而在打开和闭合过程中,通过凸轮组件7与第一扭簧33和第二扭簧41的衔接,保证整个过程中扭矩变化的连续性,手感更连续,尤其是利用扭簧平衡智能设备打开过程中重力产生的扭矩变化,即打开时,扭簧扭矩逐渐变小,使得打开过程更轻松,而闭合时,扭簧扭矩逐渐变大,关闭过程中支撑智能设备下落。进一步地,上连接板2从闭合向外转动到第一打开角度过程中,第一扭簧33的压力角从图16中的角度变化到图17中的角度;上连接板2从第一打开角度向外转动到最大打开角度过程中,第二扭簧41 的压力角从图17中的角度变化到图18中的角度,闭合过程则与之相反,从而在打开和闭合过程中,保证扭簧提供的扭力连续变化,提高使用体验等。
下连接板1上设置有与第一扭簧33的引脚连接的第三沟槽13,上连接板2上设置有与第二扭簧41的引脚连接的第四沟槽23,操作更加方便,减少外露件,结构更加美观、紧凑等。进一步地,第一扭簧33一端的引脚与第二扭簧41一端的引脚固定连接,比如第一扭簧33与第二扭簧41一体成型,第一扭簧33另一端的引脚与第三沟槽13固定连接,第二扭簧41另一端的引脚与第四沟槽23固定连接,结构更加稳固、可靠。
下连接板1上可以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柱15,固定块和第一扭簧33 位于两个第一连接柱15之间,两个第一连接柱1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轴3 铰接的连接通孔,第一沟槽12和第二凸轮14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一连接柱 15上,第一限位部11和第三沟槽13设置在另一个第一连接柱15上,受力更加均匀,结构更加紧凑、稳固。同理,下连接板1上也可以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柱25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操作方便,结构紧凑、稳固,采用双轴的结构能够分散轴的受力、减少对轴的磨损等,第一止动件51和限位块6能够实现开合的顺序动作、减小对轴及凸轮的作用力等,简化了零件结构,加工制造更加简单,通过凸轮组件7与第一扭簧33和第二扭簧 41的衔接,保证整个打开和闭合过程中扭矩变化的连续性,手感更连续,尤其是利用扭簧平衡智能设备打开过程中重力产生的扭矩变化,即打开时,扭簧扭矩逐渐变小,使得打开过程更轻松,而闭合时,扭簧扭矩逐渐变大,关闭过程中支撑智能设备下落,稳定性和可靠性高,能够保证更好地打开和闭合,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体验感等,便于更好地用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携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比如用于平板电脑的妙控键盘等,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扩大了产品的应用和发展。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替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细节都可以用等效元素代替,材料、形状和尺寸也可以是任意的。

Claims (10)

1.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连接板(1)、上连接板(2)、第一轴(3)、第二轴(4)、固定座(5)及限位块(6),所述下连接板(1)与所述第一轴(3)铰接,所述上连接板(2)与所述第二轴(4)铰接,所述固定座(5)分别与所述第一轴(3)和所述第二轴(4)圆周方向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5)上设置有能够分别与所述下连接板(1)和所述上连接板(2)相配合的第一止动件(51),所述限位块(6)分别与所述第一轴(3)和所述第二轴(4)圆周方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3)上和所述第二轴(4)上分别设置有为其转动提供摩擦扭力的凸轮组件(7),所述上连接板(2)能够相对于所述下连接板(1)打开和闭合,所述上连接板(2)从闭合向外转动到第一打开角度过程中,所述第一轴(3)同步向外转动,所述第一止动件(51)与所述上连接板(2)相配合以使所述第二轴(4)与所述上连接板(2)不发生相对转动,当所述上连接板(2)转动到第一打开角度时,所述限位块(6)能够限制所述第一轴(3)继续向外转动,所述上连接板(2)从第一打开角度向外转动到最大打开角度过程中,所述第一止动件(51)与所述下连接板(1)相配合以使所述下连接板(1)与所述第一轴(3)不发生相对转动,所述上连接板(2)与所述第二轴(4)相对转动,当所述上连接板(2)转动到最大打开角度时,所述限位块(6)能够限制所述上连接板(2)继续向外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板(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1),所述上连接板(2)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1),所述限位块(6)上设置有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1)相配合的第三限位部(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板(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止动件(51)相配合的第一沟槽(12),所述上连接板(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止动件(51)相配合的第二沟槽(22),所述固定座(5)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止动件(51)相配合的第一滑槽(52),所述上连接板(2)从闭合向外转动到第一打开角度过程中,所述第一止动件(51)脱离所述第一滑槽(52),并且所述第一止动件(51)与所述第二沟槽(22)相配合以对所述上连接板(2)进行止动,所述上连接板(2)从第一打开角度向外转动到最大打开角度过程中,所述第一止动件(51)沿所述第一滑槽(52)滑动脱离所述第二沟槽(22),并且所述第一止动件(51)与所述第一沟槽(12)相配合以对所述下连接板(1)进行止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3)上设置有第一扁位(31),所述固定座(5)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轴(3)连接的第一连接孔(53),所述限位块(6)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轴(3)连接的第二连接孔(62),所述第一连接孔(53)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扁位(31)相配合的第二扁位(54),所述第二连接孔(62)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扁位(31)相配合的第三扁位(6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5)的一端分别压靠在所述下连接板(1)和所述上连接板(2)上,所述第一轴(3)上和所述第二轴(4)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座(5)的另一端相配合的第一卡簧(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组件(7)包括第一凸轮(71)及第一弹性件(72),所述下连接板(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轮(71)相配合的第二凸轮(14),所述第一弹性件(72)能够使所述第一凸轮(71)与所述第二凸轮(14)弹性配合,所述第一弹性件(72)的一端压靠在所述第一凸轮(71)上,所述第一轴(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弹性件(72)的另一端相配合的第一螺母(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72)为套设在所述第一轴(3)上的碟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3)上套设有第一扭簧(33),所述第二轴(4)上套设有第二扭簧(41),所述上连接板(2)从闭合向外转动到第一打开角度过程中,所述第一扭簧(33)产生的扭力逐渐减小,所述上连接板(2)从第一打开角度向外转动到最大打开角度过程中,所述第二扭簧(41)产生的扭力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板(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扭簧(33)的引脚连接的第三沟槽(13),所述上连接板(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扭簧(41)的引脚连接的第四沟槽(2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簧(33)一端的引脚与所述第二扭簧(41)一端的引脚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扭簧(33)另一端的引脚与所述第三沟槽(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扭簧(41)另一端的引脚与所述第四沟槽(23)固定连接。
CN202221574771.8U 2022-06-22 2022-06-22 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 Active CN217926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74771.8U CN217926749U (zh) 2022-06-22 2022-06-22 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74771.8U CN217926749U (zh) 2022-06-22 2022-06-22 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26749U true CN217926749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81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74771.8U Active CN217926749U (zh) 2022-06-22 2022-06-22 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267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24405B2 (en) Implementation of friction hinge with a range of motion and detent separation greater than 180 degrees
TWI488563B (zh) 周邊輸入裝置
EP3540557B1 (en) Composite shaft assembly, multi-function keyboard, and tablet computer external component
TWI496529B (zh) Can stand the electronic device
CN103914104B (zh) 携带式电子装置
WO2006012108A1 (en) A laptop stand
CN216691846U (zh) 铰链以及应用铰链的设备
CN217926749U (zh) 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
CN217951830U (zh) 移动终端支架的铰链
CN115263909A (zh) 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支架的铰链
CN217181460U (zh) 一种转轴机构、折叠机壳和键盘
CN113273785A (zh) 电子产品支撑保护套
CN110762111A (zh) 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对称开合式双轴内折铰链结构
CN217081098U (zh) 碟簧供扭机构
US20220050532A1 (en) Keyboard with an independent bracket
CN103140068A (zh) 手持电子装置
CN211009551U (zh) 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对称开合式双轴内折铰链结构
CN215837484U (zh) 电子产品支撑保护套
KR102216152B1 (ko) 올인원 독서대
CN215837483U (zh) 便携式电子产品键盘一体保护套
CN115250299A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2361137A (zh) 一种支架及桌子
CN210225505U (zh) 防近视矫正器
CN220551372U (zh) 平板与支架一体机的铰链
CN114923082A (zh) 移动终端支架的铰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