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24273U - 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24273U
CN217924273U CN202221794142.6U CN202221794142U CN217924273U CN 217924273 U CN217924273 U CN 217924273U CN 202221794142 U CN202221794142 U CN 202221794142U CN 217924273 U CN217924273 U CN 217924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drainage
concave
surface unit
conv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9414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永
徐敏
李巍
王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angda Zhij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angda Zhi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angda Zhij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angda Zhi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9414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24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24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242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其包括:设置于主体结构上的凹面单元与凸面单元以及将所述凹面单元与所述凸面单元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的单元挂件,所述凹面单元与所述凸面单元水平方向上交替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上;所述凹面单元包括凹面单元上横梁,所述凹面单元上横梁上设有凹面单元排水结构;所述凸面单元包括凸面单元上横梁,所述凸面单元上横梁上设有凸面单元排水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内凹单元幕墙系统,通过在凹面单元上横梁上设置凹面单元排水结构,在凸面单元上横梁上设置凸面单元排水结构,分别为凹面单元与凸面单元设置独立的排水渠道,实现了一种排水路径简单清晰,防水性能强的内凹单元幕墙排水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元幕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建筑师对幕墙外立面造型要求越来越严苛,特别是高层建筑中带凹槽造型尤为普遍。高层建筑一般采用单元式幕墙系统,内凹部位单元幕墙相比直面部位单元幕墙组装工艺要求更高,现场安装后内凹部位的排水路径较为复杂,防水性能也相对薄弱,容易产生漏水隐患。尤其是对于内凹进出尺寸较小且无法采用转角立柱及排水槽过渡的内凹单元幕墙,在设计阶段的防水设计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以解决现有凹面单元幕墙排水系统复杂、防水性能薄弱的弊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其包括:设置于主体结构上的凹面单元与凸面单元以及将所述凹面单元与所述凸面单元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的单元挂件,所述凹面单元与所述凸面单元水平方向上交替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上;所述凹面单元包括凹面单元上横梁,所述凹面单元上横梁上设有凹面单元排水结构;所述凸面单元包括凸面单元上横梁,所述凸面单元上横梁上设有凸面单元排水结构。
其中,所述凹面单元包括:单元公立柱、第一玻璃面板,所述单元公立柱安装于所述第一玻璃面板左右两侧,所述凹面单元上横梁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面板上方,所述凹面单元上横梁与左右两侧所述单元公立柱的上端连接。
其中,所述凹面单元排水结构包括:第一共用排水槽和凹面单元内排水腔,所述第一共用排水槽、凹面单元内排水腔从所述凹面单元上横梁上内侧向外侧设置,所述第一共用排水槽与所述凹面单元内排水腔间设有第一泄水孔。
其中,所述单元公立柱内设有一上下贯穿的单元公立柱内排水腔,所述凹面单元内排水腔与所述单元公立柱内排水腔间设有第二泄水孔。
其中,所述凸面单元包括:单元母立柱、第二玻璃面板,所述单元母立柱安装于所述第二玻璃面板左右两侧,所述凸面单元上横梁设置于所述第二玻璃面板上方,所述凸面单元上横梁与左右两侧所述单元母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单元公立柱插接于所述单元母立柱。
其中,所述凸面单元排水结构包括:第二共用排水槽、凸面单元前排水腔和凸面单元内排水腔,所述第二共用排水槽、凸面单元前排水腔和凸面单元内排水腔从所述凸面单元上横梁内侧向外侧设置,所述第二共用排水槽与所述凸面单元前排水腔间设有第三泄水孔,所述凸面单元前排水腔与所述凸面单元内排水腔间设置有第四泄水孔。
其中,所述单元母立柱内设有一上下贯穿的单元母立柱内排水腔,所述凸面单元内排水腔与所述单元母立柱内排水腔间设有第五泄水孔。
其中,所述第一共用排水槽与所述第二共用排水槽相互连通,且连通处采用密封胶进行防水密封处理。
其中,所述凸面单元前排水腔的两端设有封边板,所述封边板与凸面单元前排水腔之间采用密封胶进行防水密封处理。
其中,所述凸面单元上横梁与所述凹面单元上横梁的上表面外侧都设置有倾斜的披水胶条,所述披水胶条用于防止落于上方的水向下渗透并引导其流出室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内凹单元幕墙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内凹单元幕墙系统,通过在凹面单元上横梁上设置凹面单元排水结构,在凸面单元上横梁上设置凸面单元排水结构,分别为凹面单元与凸面单元设置独立的排水渠道,实现了一种排水路径简单清晰,防水性能强的内凹单元幕墙排水结构。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的装配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的横向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的凹面单元竖向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的凸面单元竖向结构剖视图;
图中标识说明:
10、主体结构;11、单元挂件;20、凹面单元;21、第一共用排水槽;22、凹面单元内排水腔;23、第一玻璃面板;24、单元公立柱;25、凹面单元上横梁;30、凸面单元;31、第二共用排水槽;32、凸面单元前排水腔;321、封边板;33、凸面单元内排水腔;34、第二玻璃面板;35、单元母立柱;36、凸面单元上横梁;41、第一泄水孔;42、第二泄水孔;43、第三泄水孔;44、第四泄水孔;45、第五泄水孔;50、披水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其包括:设置于主体结构10上的凹面单元20与凸面单元30以及将所述凹面单元20与所述凸面单元30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10的单元挂件11,所述凹面单元20与所述凸面单元30水平方向上交替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10上;所述凹面单元20包括凹面单元上横梁25,所述凹面单元上横梁25上设有凹面单元排水结构;所述凸面单元30包括凸面单元上横梁36,所述凸面单元上横梁36上设有凸面单元排水结构。
其中,所述凹面单元20包括:单元公立柱24、第一玻璃面板23,所述单元公立柱24安装于所述第一玻璃面板23左右两侧,所述凹面单元上横梁25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面板23上方,所述凹面单元上横梁25与左右两侧所述单元公立柱24的上端连接。
具体的,所述凹面单元排水结构包括:第一共用排水槽21和凹面单元内排水腔22,所述第一共用排水槽21、凹面单元内排水腔22从所述凹面单元上横梁25上内侧向外侧设置,所述第一共用排水槽21与所述凹面单元内排水腔22间设有第一泄水孔41。
进一步的,所述单元公立柱24内设有一上下贯穿的单元公立柱内排水腔,所述凹面单元内排水腔22与所述单元公立柱内排水腔间设有第二泄水孔42。一般的,所述第一共用排水槽21中的水将穿过所述第一泄水孔41流入凹面单元内排水腔22,再由所述凹面单元内排水腔22穿过所述第二泄水孔42流入所述单元公立柱内排水腔。
其中,所述凸面单元30包括:单元母立柱35、第二玻璃面板34,所述单元母立柱35安装于所述第二玻璃面板34左右两侧,所述凸面单元上横梁36设置于所述第二玻璃面板34上方,所述凸面单元上横梁36与左右两侧所述单元母立柱35的上端连接,所述单元公立柱24插接于所述单元母立柱35。
具体的,所述凸面单元排水结构包括:第二共用排水槽31、凸面单元前排水腔32和凸面单元内排水腔33,所述第二共用排水槽31、凸面单元前排水腔32和凸面单元内排水腔33从所述凸面单元上横梁36内侧向外侧设置,所述第二共用排水槽31与所述凸面单元前排水腔32间设有第三泄水孔43,所述凸面单元前排水腔32与所述凸面单元内排水腔33间设置有第四泄水孔44。
进一步的,所述单元母立柱35内设有一上下贯穿的单元母立柱内排水腔,所述凸面单元内排水腔33与所述单元母立柱内排水腔间设有第五泄水孔45。一般的,所述第二共用排水槽31中的水将穿过所述第三泄水孔43流入凸面单元前排水腔32,再由所述凸面单元前排水腔32穿过所述第四泄水孔44流入所述凸面单元内排水腔33,最终由所述凸面单元内排水腔33穿过所述第五泄水孔45流入所述单元母立柱内排水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共用排水槽21与所述第二共用排水槽31相互连通,且连通处采用密封胶进行防水密封处理。一般的,在实际使用中所述第一共用排水槽21与所述第二共用排水槽31中的水可以相互流通,当所述凹面单元20或所述凸面单元30排水压力较大时,相邻单元一起分担排水。
其中,所述凸面单元前排水腔32的两端设有封边板321,所述封边板321与凸面单元前排水腔32之间采用密封胶进行防水密封处理,所述封边板321用于防止所述凸面单元前排水腔32中的水流向凹面单元20。
其中,所述凸面单元上横梁36与所述凹面单元上横梁25的上表面外侧都设置有倾斜的披水胶条50,所述披水胶条50用于防止落于上方的水向下渗透并引导其流出室外。一般的,所述披水胶条50设置于所述凸面单元上横梁36靠近所述单元母立柱35的上表面外侧以及所述凹面单元上横梁25靠近所述单元公立柱24与的上表面外侧,凹面单元20中的水落入所述单元公立柱内排水腔后将沿所述单元公立柱内排水腔垂直落下至下一层的凹面单元上横梁25上的披水胶条50上,再由所述披水胶条50流向室外;凸面单元30中的水落入所述单元母立柱内排水腔后将沿所述单元母立柱内排水腔垂直落下至下一层的凸面单元上横梁36上的披水胶条50上,再由所述披水胶条50流向室外。可选的,所述披水胶条50上方还设有挡水胶条,所述挡水胶条竖向向外倾斜设置于所述披水胶条50上,所述挡水胶条用于遮挡防止外界雨水进入单元系统,当内部由上层凹面单元20、凸面单元30落下的水沿所述披水胶条50流出碰到所述挡水胶条时将会冲起所述挡水胶条流出室外;当外界雨水向内流至所述挡水胶条时将会使所述挡水胶条与所述披水胶条50紧贴,以至外界雨水无法流入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内凹单元幕墙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内凹单元幕墙系统,通过在凹面单元上横梁上设置凹面单元排水结构,在凸面单元上横梁上设置凸面单元排水结构,分别为凹面单元与凸面单元设置独立的排水渠道,实现了一种排水路径简单清晰,防水性能强的内凹单元幕墙排水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主体结构上的凹面单元与凸面单元以及将所述凹面单元与所述凸面单元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的单元挂件,所述凹面单元与所述凸面单元水平方向上交替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上;所述凹面单元包括凹面单元上横梁,所述凹面单元上横梁上设有凹面单元排水结构;所述凸面单元包括凸面单元上横梁,所述凸面单元上横梁上设有凸面单元排水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单元包括:单元公立柱、第一玻璃面板,所述单元公立柱安装于所述第一玻璃面板左右两侧,所述凹面单元上横梁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面板上方,所述凹面单元上横梁与左右两侧所述单元公立柱的上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单元排水结构包括:第一共用排水槽和凹面单元内排水腔,所述第一共用排水槽、凹面单元内排水腔从所述凹面单元上横梁上内侧向外侧设置,所述第一共用排水槽与所述凹面单元内排水腔间设有第一泄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公立柱内设有一上下贯穿的单元公立柱内排水腔,所述凹面单元内排水腔与所述单元公立柱内排水腔间设有第二泄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面单元包括:单元母立柱、第二玻璃面板,所述单元母立柱安装于所述第二玻璃面板左右两侧,所述凸面单元上横梁设置于所述第二玻璃面板上方,所述凸面单元上横梁与左右两侧所述单元母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单元公立柱插接于所述单元母立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面单元排水结构包括:第二共用排水槽、凸面单元前排水腔和凸面单元内排水腔,所述第二共用排水槽、凸面单元前排水腔和凸面单元内排水腔从所述凸面单元上横梁内侧向外侧设置,所述第二共用排水槽与所述凸面单元前排水腔间设有第三泄水孔,所述凸面单元前排水腔与所述凸面单元内排水腔间设置有第四泄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母立柱内设有一上下贯穿的单元母立柱内排水腔,所述凸面单元内排水腔与所述单元母立柱内排水腔间设有第五泄水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用排水槽与所述第二共用排水槽相互连通,且连通处采用密封胶进行防水密封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面单元前排水腔的两端设有封边板,所述封边板与凸面单元前排水腔之间采用密封胶进行防水密封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面单元上横梁与所述凹面单元上横梁的上表面外侧都设置有倾斜的披水胶条,所述披水胶条用于防止落于上方的水向下渗透并引导其流出室外。
CN202221794142.6U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 Active CN217924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94142.6U CN217924273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94142.6U CN217924273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24273U true CN217924273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88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94142.6U Active CN217924273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242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14605U (zh) 一种鱼鳞状单元幕墙及建筑
CN202131928U (zh) 隐框斜幕墙开启窗
CN106121104B (zh) 一种玻璃幕墙系统的隔热防渗漏结构
CN217924273U (zh) 一种内凹单元幕墙系统
CN206941844U (zh) 一种组装式集装箱房屋的防水结构
CN211850229U (zh) 一种防水密封效果良好的单元式幕墙
CN112411832A (zh) 一种新型单元幕墙上部阶梯状收口系统
CN208010192U (zh) 一种钢结构圆浪板墙体窗口上包边结构
CN214658120U (zh) 一种等压防水新型单元式幕墙系统
CN112878743A (zh) 一种拼装式卫生间侧底连接结构
CN216865637U (zh) 一种可实现凹凸效果的单元式幕墙系统
CN217518557U (zh) 一种防水疏水铝合金门窗
CN216380130U (zh) 一种防水全隐框幕墙结构
CN213741674U (zh) 一种铝合金阳光房底梁排水结构
CN216130456U (zh) 一种玻璃采光顶
CN210828114U (zh) 一种单元式组合的铝合金玻璃栏杆
CN211974720U (zh) 一种平开窗副框密封结构
CN214614872U (zh) 一种装配式曲面三角形幕墙单元的防水构造
CN217681269U (zh) 框扇平齐外开窗
CN218060791U (zh) 一种玻璃幕墙底部防水封堵装置
CN220203206U (zh) 一种可导流排水铝板幕墙系统
CN216810512U (zh) 一种双道气密线的单元式幕墙系统
CN112796448A (zh) 一种等压防水新型单元式幕墙系统
CN217105743U (zh) 一种控制相对滑移的箱体式单元模块化幕墙系统
CN217105750U (zh) 玻璃幕墙阳角装饰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