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06763U - 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06763U
CN217906763U CN202222082415.0U CN202222082415U CN217906763U CN 217906763 U CN217906763 U CN 217906763U CN 202222082415 U CN202222082415 U CN 202222082415U CN 217906763 U CN217906763 U CN 217906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vel gear
driving
liftable
panel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824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惠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Temeixin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Temeixin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Temeixin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Temeixin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824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06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06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06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Tables And Desk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al Sha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包括面板、底座、内升降柱、外支撑柱和脚箱组件,外支撑柱的下部固定连接脚箱组件,面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内升降柱,内升降柱滑动设置在中空的外支撑柱内,内升降柱内部设置有第一升降螺母,第一升降螺母内螺纹连接有第一升降螺杆,第一升降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锥齿轮,外支撑柱下部或脚箱组件内设置有带内螺纹的第二从动锥齿轮,第二从动锥齿轮的内螺纹连接有第二升降螺杆,底座固定连接在第二升降螺杆下端,第二从动锥齿轮连接有第二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可调节面板和底座升降,增加了升降高度及升降行程,且便于安装地插,以及方便对脚箱组件下的地面进行清扫,增强了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取暖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
背景技术
电暖桌是电加热和桌子的结合体,又称电取暖桌,是集桌子和取暖器为一体的新型取暖器具。
但是,现有带升降功能的电暖桌,一般是面板可升降,或者面板及中间层可升降,而这种电暖桌底座无法升降,其升降高度较矮,且升降行程较短。现有带升降功能电暖桌的脚箱距离地面较低,不便于清扫脚箱下的地面,不方便安装地插及其使用。现有带升降功能电暖桌的脚箱离地面高度是固定的,使用时用户把脚放在脚箱上取暖,由于脚箱离地高度不能调节,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包括面板、底座、内升降柱、外支撑柱和脚箱组件,所述外支撑柱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所述脚箱组件,所述脚箱组件包括上部底板、中部底边框和下部底封板,所述面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内升降柱,所述内升降柱滑动设置在中空的所述外支撑柱内,所述内升降柱内部设置有第一升降螺母,所述第一升降螺母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升降螺杆,所述第一升降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从动锥齿轮转动,所述外支撑柱下部或脚箱组件内设置有带内螺纹的第二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的内螺纹连接有第二升降螺杆,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第二升降螺杆下端,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传动杆和第一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的端部连接第一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与第一从动锥齿轮之间啮合,工作时,通过启动第一驱动电机,在第一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就可以达到调节面板高度的目的,第一驱动电机提供给面板升降的动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传动杆和第二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的端部连接第二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与第二从动锥齿轮之间啮合,工作时,开启第二驱动电机,在第二驱动电机的作用下使得底座与脚箱组件之间的距离出现变化,这时就会使得脚箱组件距离地面的高度发生改变,从而达到调节脚箱组件高度的目的,这样就便于对脚箱组件下的地面进行清扫,使用时用户把脚放在脚箱组件上取暖,调节脚箱组件离地高度,可以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同时近一步的调节了整机高度,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升降高度及升降行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第一导向柱和第一导向套,所述第一导向柱套设在所述内升降柱的外围,且所述第一导向柱固定连接在所述面板的下端,所述第一导向套固定连接在所述外支撑柱的上端,所述第一导向柱与所述第一导向套之间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导向柱滑动设置在所述外支撑柱内,工作时,第一导向柱和第一导向套的存在可以使得面板更加稳定的进行上下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第二导向柱和第二导向套,所述第二导向柱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导向套固定连接在所述脚箱组件的下端或外支撑柱的下端,所述第二导向柱与所述第二导向套之间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导向柱滑动设置在所述脚箱组件内或外支撑柱内,工作时,在第二导向柱和第二导向套的作用下,使得脚箱组件可以更加稳定的进行上下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脚箱组件内或外支撑柱下部设置有第一驱动齿轮箱和第二驱动齿轮箱,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和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箱内;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箱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箱内还设置有第一传动锥齿轮,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箱内还设置有第二传动锥齿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传动锥齿轮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杆一端,所述第一传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锥齿轮连接在所述第二传动杆一端,所述第二传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工作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转动驱动第一传动杆转动,所述第一传动杆转动驱动第一主动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转动驱动第一从动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的转动驱动竖直方向上的第一升降螺杆转动,所述第一升降螺杆转动驱动第一升降螺母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升降螺母上下移动带动内升降柱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面板上升和下降;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转动驱动第二传动杆转动,所述第二传动杆转动驱动第二主动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转动驱动带内螺纹的第二从动锥齿轮转动,所述带内螺纹的第二从动锥齿轮转动驱动第二升降螺杆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升降螺杆上下移动带动底座相对于脚箱组件上下移动,由于实际使用时,所述底座是放置在地面上的,从而实现所述脚箱组件及桌体上升和下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内升降柱、外支撑柱、第一升降螺母、第一升降螺杆、第一驱动齿轮箱、第一主动锥齿轮、第一从动锥齿轮、第一传动锥齿轮、底座、第二升降螺杆、第二驱动齿轮箱、第二主动锥齿轮、第二从动锥齿轮和第二传动锥齿轮均设置有多个。工作时,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的转动同时驱动水平方向上的第一传动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一传动锥齿轮转动驱动另一条第一传动杆转动,所述另一条第一传动杆转动驱动另一个第一主动锥齿轮转动,所述另一个第一主动锥齿轮转动驱动另一个第一从动锥齿轮转动,所述另一个第一从动锥齿轮转动驱动另一个第一升降螺杆转动,所述另一个第一升降螺杆转动驱动另一个第一升降螺母上下移动,所述另一个第一升降螺母上下移动带动另一棵内升降柱上下移动,这就形成多棵内升降柱带动面板上下移动,这样使得面板更加稳定的上升或下降;所述带内螺纹的第二从动锥齿轮转动同时驱动水平方向上的第二传动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二传动锥齿轮转动驱动另一条第二传动杆转动,所述另一条第二传动杆转动驱动另一个第二主动锥齿轮转动,所述另一个第二主动锥齿轮转动驱动另一个带内螺纹的第二从动锥齿轮转动,所述另一个带内螺纹的第二从动锥齿轮转动驱动另一棵第二升降螺杆上下移动,所述另一棵第二升降螺杆上下移动带动另一个底座相对于脚箱组件上下移动,这就形成多个底座支撑且多棵第二升降螺杆驱动脚箱组件上下移动,这样使得所述脚箱组件及桌体可以更加稳定的上升或下降。同时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外观设计和结构设计方面的多样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有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把所述面板的升降高度及升降行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有第三限位开关和第四限位开关,把所述底座的升降高度和升降行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内设置有发热元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通过开启第一驱动电机,在第一驱动电机的作用下使得面板与外支撑柱之间的距离出现变化,就可以达到调节面板高度的目的;通过开启第二驱动电机,在第二驱动电机的作用下使得底座与脚箱组件之间的距离出现变化,从而达到调节脚箱组件高度的目的,同时进一步的调节了面板高度;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柱和第一导向套,使得面板更加稳定的进行上下移动;通过设置第二导向柱和第二导向套,使得脚箱组件可以更加稳定的进行上下移动;这样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面板和脚箱组件都可以更加稳定的上升或下降,增加了电暖桌的升降高度及升降行程,且便于安装地插,以及方便对脚箱组件下的地面进行清扫,增强了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主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主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俯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主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图5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俯视和主视剖面的主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图7中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的俯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面板;2、第一导向柱;3、外支撑柱;4、上部底板;5、第一导向套;6、中部底边框;7、底座;8、第一从动锥齿轮;9、下部底封板;10、第一驱动电机;11、第二驱动电机;12、第一传动杆;13、第二传动杆;14、第二升降螺杆;15、内螺纹; 16、第二从动锥齿轮;17、第二主动锥齿轮;18、内升降柱;20、第一升降螺杆;22、第一驱动齿轮箱;23、第二驱动齿轮箱;24、第二导向柱;25、第二导向套;26、第一升降螺母;27、第一主动锥齿轮;28、第一传动锥齿轮;29、第二传动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包括面板1、底座7、内升降柱18、外支撑柱3和脚箱组件,外支撑柱3的下部固定连接脚箱组件,脚箱组件包括上部底板4、中部底边框6和下部底封板9,面板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内升降柱18,内升降柱18滑动设置在中空的外支撑柱3内,内升降柱18内部设置有第一升降螺母26,第一升降螺母26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升降螺杆20,第一升降螺杆2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锥齿轮8,第一从动锥齿轮8啮合连接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从动锥齿轮8转动,外支撑柱3下部或脚箱组件内设置有带内螺纹15的第二从动锥齿轮16,第二从动锥齿轮16的内螺纹15连接有第二升降螺杆14,底座7固定连接在第二升降螺杆14下端,第二从动锥齿轮16啮合连接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从动锥齿轮16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实施方式: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0、第一传动杆12和第一主动锥齿轮27,第一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传动杆12,第一传动杆12的端部连接第一主动锥齿轮27,第一主动锥齿轮27与第一从动锥齿轮8之间啮合。工作时,通过启动第一驱动电机10,在第一驱动电机10的作用下,就可以达到调节面板1高度的目的,第一驱动电机10提供给面板1升降的动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实施方式: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1、第二传动杆13和第二主动锥齿轮17,第二驱动电机1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传动杆13,第二传动杆13的端部连接第二主动锥齿轮17,第二主动锥齿轮17与第二从动锥齿轮16啮合。工作时,开启第二驱动电机11,在第二驱动电机11的作用下使得底座7与脚箱组件之间的距离出现变化,这时就会使得脚箱组件距离地面的高度发生改变,从而达到调节脚箱组件高度的目的,这样就便于对脚箱组件下的地面进行清扫,使用时用户把脚放在脚箱上取暖,调节脚箱离地高度,可以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同时进一步的调节了整机高度,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升降高度及升降行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导向柱2和第一导向套5,第一导向柱2套设在内升降柱18的外围,第一导向柱2固定连接在面板1的下端,第一导向套5固定连接在外支撑柱3的上端,第一导向柱2与第一导向套5之间滑动连接,且第一导向柱2滑动设置在外支撑柱3内,工作时,第一导向柱2和第一导向套5的存在可以使得面板1更加稳定的进行上下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二导向柱24和第二导向套25,第二导向柱24固定连接在底座7上,第二导向套25固定连接在脚箱组件的下端或外支撑柱3的下端,第二导向柱24与第二导向套25之间滑动连接,且第二导向柱24滑动设置在脚箱组件或外支撑柱3内,工作时,在第二导向柱24和第二导向套25的作用下,使得脚箱组件可以更加稳定的进行上下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实施方式:脚箱组件或外支撑柱3下部设置有第一驱动齿轮箱22和第二驱动齿轮箱23,第一主动锥齿轮27和第一从动锥齿轮8设置在第一驱动齿轮箱22内,第二主动锥齿轮17和第二从动锥齿轮16设置在第二驱动齿轮箱23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实施方式:第一驱动齿轮箱22内还设置有第一传动锥齿轮28,第一传动锥齿轮28与第一从动锥齿轮8啮合。第二驱动齿轮箱23内还设置有第二传动锥齿轮29,第二传动锥齿轮29与第二从动锥齿轮16啮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实施方式:第一传动锥齿轮28连接在第一传动杆12一端,第一传动杆12另一端连接第一主动锥齿轮27。第二传动锥齿轮29连接在第二传动杆13一端,第二传动杆13另一端连接第二主动锥齿轮17。
工作时,第一驱动电机10转动驱动第一传动杆12转动,第一传动杆12转动驱动第一主动锥齿轮17转动,第一主动锥齿轮17转动驱动第一从动锥齿轮8转动,第一从动锥齿轮8转动驱动竖直方向上的第一升降螺杆20转动,第一升降螺杆20转动驱动第一升降螺母26上下移动,第一升降螺母26上下移动带动内升降柱18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面板1上升和下降,第一从动锥齿轮8转动同时驱动水平方向上的第一传动锥齿轮28转动;第二驱动电机11转动驱动第二传动杆13转动,第二传动杆13转动带动第二主动锥齿轮17转动,第二主动锥齿轮17转动驱动带内螺纹15的第二从动锥齿轮16转动,带内螺纹15的第二从动锥齿轮16转动驱动第二升降螺杆14上下移动,第二升降螺杆14上下移动带动底座1相对于脚箱组件上下移动。实际使用时,底座1是放置在地面上的,从而实现所述脚箱组件及桌面上升和下降,同时,所述带内螺纹的第二从动锥齿轮转动还驱动水平方向上的第二传动锥齿轮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内升降柱18、外支撑柱3、第一升降螺母26、第一升降螺杆20、第一驱动齿轮箱22、第一主动锥齿轮27、第一从动锥齿轮8、第一传动锥齿轮28、底座7、第二升降螺杆14、第二驱动齿轮箱23、第二主动锥齿轮17、第二从动锥齿轮16和第二传动锥齿轮29均设置有多个。工作时,可以使得面板1和脚箱组件可以更加稳定的上升或下降,同时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外观设计和结构设计方面的多样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实施方式:第一驱动电机10设置有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把所述面板的升降高度及升降行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第二驱动电机11设置有第三限位开关和第四限位开关,可以把底座的升降高度及升降行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内设置有发热元件。
工作原理: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暖桌时,当需要对面板1进行升降时,开启第一驱动电机10驱动第一传动杆12转动,第一传动杆12转动驱动第一主动锥齿轮27转动,第一主动锥齿轮27转动驱动第一从动锥齿轮8转动,第一从动锥齿轮8转动驱动竖直方向上的第一升降螺杆20转动,第一升降螺杆20转动驱动第一升降螺母26上下移动,第一升降螺母26上下移动带动内升降柱18上下移动,内升降柱18上下移动带动面板1上下移动,这样就达到调节面板1高度的目的。当需要清扫脚箱组件下的地面时,开启第二驱动电机11驱动第二传动杆13转动,第二传动杆13转动驱动第二主动锥齿轮17转动,第二主动锥齿轮17驱动带动带有内螺纹15的第二从动锥齿轮16转动,带有内螺纹15的第二从动锥齿轮16驱动第二升降螺杆14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底座相对于着脚箱组件上下移动,使得底座7与脚箱组件之间的距离出现变化。由于实际使用时,底座7是放置在底面上的,从而实现脚箱组件及桌体上升和下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包括面板、底座、内升降柱、外支撑柱和脚箱组件,所述外支撑柱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所述脚箱组件,所述脚箱组件包括上部底板、中部底边框和下部底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内升降柱,所述内升降柱滑动设置在中空的所述外支撑柱内,所述内升降柱内部设置有第一升降螺母,所述第一升降螺母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升降螺杆,所述第一升降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从动锥齿轮转动,所述外支撑柱下部或脚箱组件内设置有带内螺纹的第二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的内螺纹连接有第二升降螺杆,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第二升降螺杆下端,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传动杆和第一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的端部连接第一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与第一从动锥齿轮之间啮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传动杆和第二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的端部连接第二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与第二从动锥齿轮之间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向柱和第一导向套,所述第一导向柱套设在所述内升降柱外围,且所述第一导向柱固定连接在所述面板的下端,所述第一导向套固定连接在所述外支撑柱的上端,所述第一导向柱与所述第一导向套之间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导向柱滑动设置在所述外支撑柱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向柱和第二导向套,所述第二导向柱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导向套固定连接在所述脚箱组件的下端或外支撑柱的下端,所述第二导向柱与所述第二导向套之间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导向柱滑动设置在所述脚箱组件内或所述外支撑柱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其特征在于:所述脚箱组件内或外支撑柱下部设置有第一驱动齿轮箱和第二驱动齿轮箱,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和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箱内,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箱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箱内还设置有第一传动锥齿轮,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箱内还设置有第二传动锥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锥齿轮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杆一端,所述第一传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锥齿轮连接在所述第二传动杆一端,所述第二传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升降柱、外支撑柱、第一升降螺母、第一升降螺杆、第一驱动齿轮箱、第一主动锥齿轮、第一从动锥齿轮、第一传动锥齿轮、底座、第二升降螺杆、第二驱动齿轮箱、第二主动锥齿轮、第二从动锥齿轮、第二传动锥齿轮均设置有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有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有第三限位开关和第四限位开关。
CN202222082415.0U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 Active CN217906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82415.0U CN217906763U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82415.0U CN217906763U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06763U true CN217906763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53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82415.0U Active CN217906763U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067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7107B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合并式智能机器人
CN217906763U (zh) 一种面板和底座可升降的电暖桌
CN214905311U (zh) 自动升降的睡眠床
CN115987192B (zh) 一种太阳能锂电储能一体化装置
CN217323274U (zh) 一种楼房建筑装饰用辅助施工装置
CN215454027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园林绿化用打草装置
CN215685661U (zh) 一种双驱动同步升降电取暖桌
CN217184759U (zh) 一种基于电动推杆的自动煮面机
CN220777751U (zh) 一种取暖装置随底板升降的取暖桌
CN203468402U (zh) 自动升降机构及多士炉
CN219515647U (zh) 一种底板升降的电取暖茶几
CN219961829U (zh) 一种发酵面包醒发机
CN213308626U (zh) 一种升降机构及儿童书桌
CN218698498U (zh) 一种操作台
CN216020704U (zh) 手动升降浴室柜
CN214495559U (zh) 一种带有调节功能的机电设备用辅助安装装置
CN214712016U (zh) 一种一体式升降锅
CN213309042U (zh) 一种升降火锅
CN219288985U (zh) 一种方便移动的升降电暖桌
CN217948067U (zh) 一种用于醋胚翻料的自行走式装置
CN202104487U (zh) 桌面升降装置
CN217743969U (zh) 一种基于齿条传动的自动煮面机
CN218208655U (zh) 一种摄像头摆架
CN215650166U (zh) 一种多功能升降床
CN213402912U (zh) 一种便于清洗光伏玻璃的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