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04113U - 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04113U
CN217904113U CN202221261545.4U CN202221261545U CN217904113U CN 217904113 U CN217904113 U CN 217904113U CN 202221261545 U CN202221261545 U CN 202221261545U CN 217904113 U CN217904113 U CN 217904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ter
water pipe
heat
communica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6154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竹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Wofu Permanent Magn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Wofu Permanent Mag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Wofu Permanent Magn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Wofu Permanent Mag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6154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04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04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041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包括散热水管单元组件;散热水管单元组件由多个散热水管单元以环形阵列的方式组成;进水管和出水管与外部配套的水站降温平台相连接;散热水管单元包括进水连通管和出水连通管;进水连通管和出水连通管分别与散热水管连接,进水连通管和出水连通管均为折线结构,进水连通管和出水连通管均沿着X、Y、Z轴方向排布,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冷却结构体积小,布局科学合理,循环利用水资源,散热效果佳;应用适应性强,有利于滚筒永磁电机产品的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永磁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16490115U公开了一种直线电机动子的冷却结构,直线电机动子包括冷却结构、铜线圈和直线电机铁芯,冷却结构由冷却结构前部、冷却结构中部、冷却结构后部三个模块构成,冷却结构中部与冷却结构前部和冷却结构后部连接后形成中空的腔体,铜线圈和直线电机铁芯放置在冷却结构腔体内,冷却结构前部、冷却结构中部和冷却结构后部三者均设有冷却管道和冷却槽,冷却管道贯穿整个冷却结构内部,冷却槽位于冷却管道四周,冷却结构内部冷却管道通过冷却槽实现相互导通;对比文件中热量是从铜线传递铁芯、铁芯传递给冷却液,其存着两次温度传递;
现有的滚筒永磁电机用内部液体冷却结构,冷却水管路不够导致散热不足,又或者管路太复杂,空间占用比大,导致走水不够顺畅,散热不及时,设备整体尺寸太大;还有大多数冷却液循环流动,并从电机里面带出热量后,其存在着需要大量冷却水才能表现出较好的冷却效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问题,而提出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该结构体积小,布局科学合理,循环利用水资源,散热效果佳;应用适应性强,有利于滚筒永磁电机产品的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包括散热水管单元组件;
散热水管单元组件由多个散热水管单元以环形阵列的方式组成;进水管和出水管与外部配套的水站降温平台相连接;
散热水管单元包括进水连通管和出水连通管;进水连通管和出水连通管分别与散热水管连接,进水连通管和出水连通管均为折线结构,进水连通管和出水连通管均沿着X、Y、Z轴方向排布;
每个散热水管单元位于每个定子铁芯上的绕线槽之内的绕线组处;
散热水管单元采用导电材料和不导电材料,导电材料的优势为对外不表现电流,导电材料包括不锈钢、铜、铝等金属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进水连通管和出水连通管均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位于X轴方向、第二连接管位于Y轴方向、第三连接管位于Z轴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第一连接管与定子铁芯内部的管路相连通,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的一端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管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散热水管设置有三个,第一个散热水管位于第二个散热水管的内侧,第三个散热水管位于第二个散热水管的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第一个散热水管与第二个散热水管之间的距离和第二个散热水管与第三个散热水管之间的距离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散热水管包括第一水管和第四水管;第一水管与进水连通管的第一连接管相互连通,第四水管与出水连通管的第一连接管相互连通,第一水管与第四水管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水管和第三水管,第一水管与第二水管通过第一连通管相互连通,第二水管与第三水管通过第二连通管相互连通,第三水管与第四水管通过第三连通相互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第三水管和第四水管为直管,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为弧形管,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第三水管和第四水管之间相互平行,第一水管和第四水管长度相等,第二水管和第三水管长度相等,第一水管和第四水管的长度大于第二水管和第三水管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散热水管单元的进水连通管和出水连通管通过定子铁芯内部的管路汇总到进水管和出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散热水管单元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得散热水管单元组件可以很好地与绕线组接触,其使得两者接触面积大,从而可以提高对滚筒电机的冷却效果,以及对散热水管单元组件中的散热水管单元的设计,使得管路之间连接安装更加紧凑,并且有效增加了冷凝管的数量和长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与绕线组的接触面积和热量传递的时间;以及该散热水管单元可以有效防止磁钢的老化;
(2)散热水管单元组件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与外部配套的水站降温平台联通,使得可以不断循环地对滚筒电机进行冷却降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散热水管单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散热水管3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定子铁芯;2、绕线组;3、散热水管单元组件;4、进水管;5、出水管;301、散热水管单元;302、进水连通管;303、出水连通管;304、散热水管;305、第一连接管;306、第二连接管;307、第三连接管;3041、第一水管;3042、第一连通管;3043、第二水管;3044、第二连通管;3045、第三水管;3046、第三连通管;3047、第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包括散热水管单元组件3、进水管4和出水管5以及外部配套的水站降温平台;
散热水管单元组件3由多个散热水管单元301以环形阵列的方式组成,每个散热水管单元301位于每个定子铁芯1上的绕线槽之内的绕线组2处,使得散热水管单元301采用槽内安装方式,使其散热效果更好;每个散热水管单元301的进水连通管302和出水连通管303通过定子铁芯内部的管路汇总到进水管4和出水管5;进水管4和出水管5与外部配套的水站降温平台相连接,使得热水从出水管5出来后进入外部配套的水站降温平台,降温为冷水后又从进水管4进入到滚筒电机内部;
以及,散热水管单元301采用导电材料和不导电材料,导电材料的优点为对外不表现电流,导电材料包括不锈钢、铜、铝等金属材质。
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散热水管单元301包括进水连通管302、出水连通管303和散热水管304;进水连通管302和出水连通管303分别与散热水管304连接,进水连通管302和出水连通管303结构相同,均为折线结构,该进水连通管302和出水连通管303均包括第一连接管305、第二连接管306和第三连接管307,第一连接管305位于X轴方向、第二连接管306位于Y轴方向、第三连接管307位于Z轴方向;第一连接管305与定子铁芯内部的管路相连通,第一连接管305与第二连接管306的一端相连通,第二连接管306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管307相连通;
散热水管304设置有三个,并相互套设;即第一个散热水管304位于第二个散热水管304的内侧,第三个散热水管304位于第二个散热水管304的内侧,其中,第一个散热水管304与第二个散热水管304之间的距离和第二个散热水管304与第三个散热水管304之间的距离相等;
散热水管304包括第一水管3041、第一连通管3042、第二水管3043、第二连通管3044、第三水管3045、第三连通管3046、第四水管3047;第一水管3041与进水连通管302的第一连接管305相互连通,第四水管3047与出水连通管303的第一连接管305相互连通,第一水管3041与第四水管3047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水管3043和第三水管3045,第一水管3041与第二水管3043通过第一连通管3042相互连通,第二水管3043与第三水管3045通过第二连通管3044相互连通,第三水管3045与第四水管3047通过第三连通相互连通;
其中,第一水管3041、第二水管3043、第三水管3045和第四水管3047为直管,第一连通管3042、第二连通管3044和第三连通管3046为弧形管,第一水管3041、第二水管3043、第三水管3045和第四水管3047之间相互平行,第一水管3041和第四水管3047长度相等,第二水管3043和第三水管3045长度相等,第一水管3041和第四水管3047的长度大于第二水管3043和第三水管3045的长度;
工作时,当滚筒电机长时间运转,绕线组2会发热,每个散热水管单元301会把各自旁边的绕线的热量通过冷却液,经过定子铁芯1内部的水路汇总到出水管5,出水管5与外部配套的水站降温平台联通,水站降温平台将冷却液降温后再经由进水管4进入每个散热水管单元301,以此不断循环,达到滚筒电机的冷却功能;
以及通过对散热水管单元组件3的结构设计,使得散热水管单元组件3可以很好地与绕线组2接触,其使得两者接触面积大,从而可以提高对滚筒电机的冷却效果,以及对散热水管单元组件3中的散热水管单元301的设计,使得管路之间连接安装更加紧凑,并且有效增加了冷凝管的数量和长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与绕线组2的接触面积和热量传递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在每个定子铁芯1上的绕线槽之内的绕线组2旁边嵌装一个散热水管单元301,每一个散热水管单元301组成了散热水管单元组件3,每组散热水管单元301的进水连通管302和出水连通管303通过定子铁芯1内部的管路汇总到进水管4和出水管5;实现冷却液不断循环流动,对滚筒电机进行冷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包括散热水管单元组件(3),其特征在于,散热水管单元组件(3)包括散热水管单元(301);
每个散热水管单元(301)位于每个定子铁芯(1)上的绕线槽之内的绕线组(2)处;
散热水管单元(301)采用导电材料和不导电材料,导电材料为导电金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散热水管单元组件(3)由多个散热水管单元(301)以环形阵列的方式组成;进水管(4)和出水管(5)与外部配套的水站降温平台相连接;
散热水管单元(301)包括进水连通管(302)和出水连通管(303);进水连通管(302)和出水连通管(303)分别与散热水管(304)连接,进水连通管(302)和出水连通管(303)均为折线结构,进水连通管(302)和出水连通管(303)均沿着X、Y、Z轴方向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水连通管(302)和出水连通管(303)均包括第一连接管(305)、第二连接管(306)和第三连接管(307),第一连接管(305)位于X轴方向、第二连接管(306)位于Y轴方向、第三连接管(307)位于Z轴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管(305)与定子铁芯(1)内部的管路相连通,第一连接管(305)与第二连接管(306)的一端相连通,第二连接管(306)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管(307)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散热水管(304)设置有三个,第一个散热水管(304)位于第二个散热水管(304)的内侧,第三个散热水管(304)位于第二个散热水管(304)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个散热水管(304)与第二个散热水管(304)之间的距离和第二个散热水管(304)与第三个散热水管(304)之间的距离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散热水管(304)包括第一水管(3041)和第四水管(3047);第一水管(3041)与进水连通管(302)的第一连接管(305)相互连通,第四水管(3047)与出水连通管(303)的第一连接管(305)相互连通,第一水管(3041)与第四水管(3047)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水管(3043)和第三水管(3045),第一水管(3041)与第二水管(3043)通过第一连通管(3042)相互连通,第二水管(3043)与第三水管(3045)通过第二连通管(3044)相互连通,第三水管(3045)与第四水管(3047)通过第三连通相互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水管(3041)、第二水管(3043)、第三水管(3045)和第四水管(3047)为直管,第一连通管(3042)、第二连通管(3044)和第三连通管(3046)为弧形管,第一水管(3041)、第二水管(3043)、第三水管(3045)和第四水管(3047)之间相互平行,第一水管(3041)和第四水管(3047)长度相等,第二水管(3043)和第三水管(3045)长度相等,第一水管(3041)和第四水管(3047)的长度大于第二水管(3043)和第三水管(3045)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散热水管单元(301)的进水连通管(302)和出水连通管(303)通过定子铁芯内部的管路汇总到进水管(4)和出水管(5)。
CN202221261545.4U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 Active CN217904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1545.4U CN217904113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1545.4U CN217904113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04113U true CN217904113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13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61545.4U Active CN217904113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041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5632B (zh) 一种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水冷装置
CN203104215U (zh) 一种适用多种冷却方式的电机
CN109787405B (zh) 一种基于混合冷却技术的高效磁通壁垒电机
CN212412990U (zh) 一种采用直接冷却方式的双气隙高功率密度电机
CN115441639A (zh) 基于散热铜管的风冷永磁电机
CN217904113U (zh) 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
CN106549517A (zh) 一种定子槽内水冷系统及具有该水冷系统的电机
CN114977563A (zh) 一种滚筒永磁电机内部液体冷却结构
CN103618394B (zh) 一种采用热管绕组的盘式电机定子
CN114337015B (zh) 一种具有定子浸油冷却结构的高功率密度电机
CN116191707A (zh) 一种油冷散热结构
CN206790296U (zh) 液冷电机冷却系统
CN215420031U (zh) 一种高散热型永磁同步电机定子
CN114337005A (zh) 一种新型单杜瓦高效电机结构
CN100594985C (zh) 循环油冷式电磁除铁器
CN211405635U (zh) 一种水冷电机定子
CN209134204U (zh) 高效冷媒降温的油井专用永磁电动机
CN210327237U (zh) 液冷机壳及液冷电机
CN215817707U (zh) 电机定子冷却结构和电机
CN207098901U (zh) 一种碟式双气隙内转子无铁芯电机
CN216819653U (zh) 复合冷却式飞轮储能系统电机
CN112688459B (zh) 具有低温绕组的电机转子冷却组件及电机
CN216699699U (zh) 一种油冷电机的三相线冷却回路结构
CN213815754U (zh) 一种变电站用变压器
CN112953051A (zh) 高效水冷电机定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