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82781U - 一种海缆保护钢管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缆保护钢管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82781U
CN217882781U CN202221812876.2U CN202221812876U CN217882781U CN 217882781 U CN217882781 U CN 217882781U CN 202221812876 U CN202221812876 U CN 202221812876U CN 217882781 U CN217882781 U CN 217882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marine cable
connecting plate
steel pipe
sleeve body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128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立威
王健
张辉强
邢立生
齐兴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aibo Marin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able Offshor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able Offshor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able Offshor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128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82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82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827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缆保护钢管套,包括:上套体,所述上套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板;下套体,所述上套体和所述下套体呈上下扣合设置并形成一管体结构,所述管体结构内形成有一容置通道,所述容置通道用于海缆的通过,所述下套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板,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板均与一所述第二连接板相靠近设置;若干连接组件,每一所述连接组件均用于连接一所述第一连接板和一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海缆登陆的钢管套结构,其采用装配式设计可快速完成对海缆的套设保护,满足了实际施工需求,且有利于海缆于近岸处的稳定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均较为方便,且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海缆保护钢管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缆登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缆保护钢管套。
背景技术
目前,在海上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中,往往会对海缆的近岸部分进行额外的保护,以避免海缆在埋深不够时外力对其造成损坏。现有的保护措施一般是采用呈一体式的铸铁管套直接套设于海缆上,然而,这种铸铁管套往往使用成本较高,且不易进行安装和拆卸,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施工建设的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缆保护钢管套,包括:
上套体,所述上套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板;
下套体,所述上套体和所述下套体呈上下扣合设置并形成一管体结构,所述管体结构内形成有一容置通道,所述容置通道用于海缆的通过,所述下套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板,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板均与一所述第二连接板相靠近设置;
若干连接组件,每一所述连接组件均用于连接一所述第一连接板和一所述第二连接板。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每一所述第二连接板均沿所述管体结构的径向向外延伸设置,且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和每一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所述管体结构的轴向设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均开设有一第一连接孔,每一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均开设有一第二连接孔,每一所述第一连接孔均正对一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第三连接板和若干第四连接板,若干所述第三连接板和若干第四连接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管体结构的两端,且若干所述第三连接板沿所述管体结构的一端的环向依次设置,若干所述第四连接板沿所述管体结构的另一端的环向依次设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每一所述第四连接板均沿所述管体结构的径向向外延伸设置,且每一所述第三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和每一所述第四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管体结构的轴向设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三连接板上均开设有一第三连接孔,每一所述第四连接板上均开设有一第四连接孔,每一所述第三连接孔均正对一所述第四连接孔设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套体和所述下套体均呈半圆弧形板体结构设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容置通道的径向截面呈圆形设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两吊耳,两所述吊耳分别安装于所述上套体的外侧和所述下套体的外侧上。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套体的表面和所述下套体的表面均设置有一防腐涂层。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海缆登陆的钢管套结构,其采用装配式设计可快速完成对海缆的套设保护,满足了实际施工需求,且有利于海缆于近岸处的稳定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均较为方便,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海缆保护钢管套的整体示意图。
附图中:
1、上套体;2、第一连接板;3、下套体;4、第二连接板;5、第一连接孔;6、第二连接孔;7、第三连接板;8、第四连接板;9、第三连接孔;10、第四连接孔;11、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海缆保护钢管套,包括:上套体1,上套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板2;下套体3,上套体1和下套体3呈上下扣合设置并形成一管体结构,管体结构内形成有一容置通道,容置通道用于海缆的通过,下套体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板4,每一第一连接板2均与一第二连接板4相靠近设置;若干连接组件,每一连接组件均用于连接一第一连接板2和一第二连接板4。进一步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预先生产若干上述的海缆保护钢管套并运送至现场进行装配,具体地说,下套体3可直接套设于海缆的下方以对海缆形成由下至上的支撑,再将上套体1由上至下地扣合于下套体3上,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体结构以使得海缆收容于相应形成的容置通道内,且再通过连接组件对相邻的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4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使得上套体1和下套体3相对固定;并且在需要对海缆进行检查时也可通过对连接组件的拆卸实现对上套体1相对于下套体3的打开操作。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4分别设置于上套体1和下套体3的边缘处。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4优选地在连接组件的作用下相紧贴设置。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连接组件可采用螺栓组件或其他卡扣件,以实现对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4之间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优选地,上套体1的两侧分别在沿管体结构的轴向上依次设置至少两第一连接板2,和下套体3的两侧分别在沿管体结构的轴向上依次设置至少两第二连接板4,即本管体结构上至少设置有四第一连接板2和四第二连接板4。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第一连接板2和每一第二连接板4均沿管体结构的径向向外延伸设置,且每一第一连接板2的长度方向和每一第二连接板4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管体结构的轴向设置。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2至少于垂直于管体结构轴线的方向上形成有一第一接触面,对应的,第二连接板4至少于垂直于管体结构轴线的方向上形成有一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可操作地相紧贴设置以便于连接组件的安装。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第一连接板2上均开设有一第一连接孔5,每一第二连接板4上均开设有一第二连接孔6,每一第一连接孔5均正对一第二连接孔6设置。进一步地,通过相正对的第一连接孔5和第二连接部可实现连接组件如螺栓组件等的安装。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连接孔5和第二连接孔6均呈长形孔结构设置,且第一连接孔5和第二连接孔6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管体结构的轴向设置。进一步地,通过上述第一连接孔5和第二连接孔6的长形设置便于上套体1的边缘处和下套体3的边缘处即便在径向上具有一定的尺寸误差依然可以通过连接组件进行牢靠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还包括:若干第三连接板7和若干第四连接板8,若干第三连接板7和若干第四连接板8分别设置于管体结构的两端,且若干第三连接板7沿管体结构的一端的环向依次设置,若干第四连接板8沿管体结构的另一端的环向依次设置。进一步地,在实际实用过程中可将若干海缆保护钢套管沿海缆的长度方向依次套设,且相邻的两海缆保护钢套管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板7和第四连接板8的配合进行相应的连接,从而使得其在海缆的长度方向上形成一可延长设置的管体结构,具体地说,使得前一海缆保护钢套管的后端与后一海缆保护钢套管的前端相对齐,并使得前一海缆保护钢套管的第四连接板8与后一海缆保护钢套管的第三连接板7相正对,并通过与上述连接组件相同或近似的连接结构以实现对前一海缆保护钢套管与后一海缆保护钢套管之间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优选地,上套体1的一端的弧形边缘处和下套体3的一端的弧形边缘处分别依次设置有至少三第三连接板7,相应的上套体1的另一端的弧形边缘处和下套体3的另一端的弧形边缘处分别依次设置有至少三第四连接板8.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也可在前一海缆保护钢管套的后端设置弯折状的后一海缆保护钢套管或不设置海缆保护钢套管以实现与海缆的弯折处的配合。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第三连接板7和每一第四连接板8均沿管体结构的径向向外延伸设置,且每一第三连接板7的长度方向和每一第四连接板8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管体结构的轴向设置。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4、第三连接板7和第四连接板8均沿上套体1或下套体3的外缘处设置。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第三连接板7上均开设有一第三连接孔9,每一第四连接板8上均开设有一第四连接孔10,每一第三连接孔9均正对一第四连接孔10设置。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三连接孔9和第四连接孔10均呈长形孔结构设置,且第三连接孔9和第四连接孔10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管体结构的轴向设置。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套体1和下套体3均呈半圆弧形板体结构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容置通道的径向截面呈圆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还包括:两吊耳11,两吊耳11分别安装于上套体1的外侧和下套体3的外侧上。进一步地,通过吊耳11可实现对上套体1和下套体3的吊装移动,吊耳11上至少形成有一通口,该通过用于吊机或其他牵引装置的连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吊耳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均与上套体1或下套体3的外壁焊接,第二连接部向外拱起并于第二连接部与上套体1或下套体3的外壁之间形成上述的通口。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共同呈一体式的长条形结构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套体1的表面和下套体3的表面均设置有一防腐涂层。进一步地,通过防腐涂层对上套体1和下套体3的外表面进行防腐蚀保护,从而可使得本海缆保护钢管套的寿命延长,可进行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防腐涂层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涂层、中涂层和内涂层,外涂层采用脂肪族聚氨酯涂层,中涂层和内涂层均采用环氧耐磨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中涂层和内涂层的厚度不小于160μm,外涂层的厚度不小于70μ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还包括: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包裹或抵压于管体结构的外侧上。进一步地,对于管体结构在实际使用时受近岸处地面的影响可能存在放置不牢固的问题,通过在管体结构的外侧包裹设置上述的混凝土结构,或通过一混凝土结构预制件由上至下地对管体结构进行抵压从而稳定本海缆保护钢管套的稳定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海缆保护钢管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套体,所述上套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板;
下套体,所述上套体和所述下套体呈上下扣合设置并形成一管体结构,所述管体结构内形成有一容置通道,所述容置通道用于海缆的通过,所述下套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板,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板均与一所述第二连接板相靠近设置;
若干连接组件,每一所述连接组件均用于连接一所述第一连接板和一所述第二连接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缆保护钢管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每一所述第二连接板均沿所述管体结构的径向向外延伸设置,且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和每一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所述管体结构的轴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缆保护钢管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均开设有一第一连接孔,每一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均开设有一第二连接孔,每一所述第一连接孔均正对一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缆保护钢管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第三连接板和若干第四连接板,若干所述第三连接板和若干第四连接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管体结构的两端,且若干所述第三连接板沿所述管体结构的一端的环向依次设置,若干所述第四连接板沿所述管体结构的另一端的环向依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缆保护钢管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每一所述第四连接板均沿所述管体结构的径向向外延伸设置,且每一所述第三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和每一所述第四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管体结构的轴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缆保护钢管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三连接板上均开设有一第三连接孔,每一所述第四连接板上均开设有一第四连接孔,每一所述第三连接孔均正对一所述第四连接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缆保护钢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体和所述下套体均呈半圆弧形板体结构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缆保护钢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通道的径向截面呈圆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缆保护钢管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吊耳,两所述吊耳分别安装于所述上套体的外侧和所述下套体的外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缆保护钢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体的表面和所述下套体的表面均设置有一防腐涂层。
CN202221812876.2U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海缆保护钢管套 Active CN217882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2876.2U CN217882781U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海缆保护钢管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2876.2U CN217882781U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海缆保护钢管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82781U true CN217882781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50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12876.2U Active CN217882781U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海缆保护钢管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827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85816B2 (en) Monopile foundation for offshore wind turbine
US8557089B2 (en) Cathodic protection system for marine applications
US20120282035A1 (en) Anode Retainer for Cathodic Corrosion Protection Devices of Foundation Pipes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s, Foundation Pipe of an Offshore Wind Turbine and Connecting Structure Therebetween, Cathodic Corrosion Protection Device for Foundation Pipes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s, and Offshore Wind Turbine
EP3255210B1 (en) Method for installing an offshore structure
KR20200067135A (ko) 세그먼트화된 흡인 버킷
EP3453087B1 (en) Mounting methods and assemblies for longitudinally extensive members
CN113062365A (zh) 套笼装置
KR101028147B1 (ko) 송전변전 배전 강재 전신주 이음장치
CN104278277A (zh) 阴极保护快速修复用牺牲阳极堆
CN217882781U (zh) 一种海缆保护钢管套
US10738431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a marine installation, marine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of erecting a marine installation
CN206127426U (zh) 牺牲阳极管卡夹具装置
JP2017129061A (ja) 洋上風力発電設備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JP5851542B2 (ja) ケーブルドラム固定具
EP3594411A2 (en) Anode structure for an offshore foundation, and a method of reducing corrosion in an offshore foundation
CN102102780B (zh) 垂直无级调距榫式固定的托臂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TWI773758B (zh) 離岸設施
CN201043641Y (zh) 在海洋工程中使用的带有阴极保护装置的单层保温配重管
KR20180022997A (ko) 외장형 고전압 케이블용의 임시 로드 고정 디바이스 및 외장형 고전압 케이블의 설치-관련 작업을 용이하게 하는 방법
CN215165732U (zh) 一种用于钢护筒上牛腿水下焊接的封水套箱
CN103966612A (zh) 一种海上风电基础牺牲阳极安装装置
CN110484923B (zh) 一种海底电缆铜铠装层的阴极保护防腐装置
CN112048723A (zh) 一种用于深海的阴极保护装置
CN113937709A (zh) 一种插入海底的海缆防锚害装置
CN219227158U (zh) 海缆续接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0433 Room 910-01, No. 825 Yingkou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Kaibo Marin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910-01, 825 Yingkou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82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CABLE OFFSHORE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