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74481U - 一种调节装置及控制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节装置及控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74481U
CN217874481U CN202221848381.5U CN202221848381U CN217874481U CN 217874481 U CN217874481 U CN 217874481U CN 202221848381 U CN202221848381 U CN 202221848381U CN 217874481 U CN217874481 U CN 2178744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ector gear
gear assembly
base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4838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善垚
谢伟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aowei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aowei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aowei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aowei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4838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744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744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744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ly-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传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节装置及控制阀,调节装置包括包括基体和扇形齿轮,扇形齿轮可转动连接于基体上。基体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中可移动连接有螺栓。扇形齿轮沿转动方向的侧面与螺栓的一端相对设置,螺栓用于限制扇形齿轮的转动范围。螺栓背离扇形齿轮的一端设置有端头部,端头部与基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通过上述方式,扇形齿轮的可转动范围在调节好后不易发生改变,扇形齿轮长时间也能保持在调节好的可转动范围内。

Description

一种调节装置及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传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节装置及控制阀。
背景技术
对于控制阀的调节装置而言,通过控制调节装置上的扇形齿轮转动,可以改变流经控制阀的流体流量大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对扇形齿轮进行限位的结构之间存在装配间隙,因此容易导致扇形齿轮的可转动范围调节完成后会发生改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装置及控制阀,以解决扇形齿轮的可转动范围调节完成后不易发生改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基体和扇形齿轮,扇形齿轮可转动连接于基体上。基体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中可移动连接有螺栓。扇形齿轮沿转动方向的侧面与螺栓的一端相对设置,螺栓用于限制扇形齿轮的转动范围。螺栓背离扇形齿轮的一端设置有端头部,端头部与基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
本申请提供的调节装置中,通过在基体上设置螺纹孔,螺栓与螺纹孔可移动配合,且螺栓的一端与扇形齿轮沿转动方向的侧面相对设置,使螺栓限制扇形齿轮的转动范围。通过在螺栓背离扇形齿轮的一端设置端头部,在端头部与基体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使得第一弹性件对端头部提供轴向弹力,螺栓与螺纹孔两者的螺纹配合得更紧密,从而扇形齿轮的可转动范围在调节好后不易发生改变,扇形齿轮长时间也能保持在调节好的可转动范围内。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基体与第一弹性件之间设置有防水件。通过在基体与第三弹性件之间设置防水件,使得防水件紧贴基体,从而避免使用环境中的水分及灰尘进入到基体内以及螺母与螺栓配合的螺纹处,从而防止螺纹孔和螺栓生锈,为螺栓与螺纹孔的配合提供保障。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基体上转动连接有输出轴,扇形齿轮固定于输出轴上。输出轴的一端固定有外露的指针盘,基体在朝向指针盘的外边缘的位置设置有标识结构。通过将扇形齿轮和指针盘固定在输出轴上,使得扇形齿轮通过带动输出轴旋转而带动指针盘旋转,或直接驱动输出轴以带动指针盘转动,通过指针盘上指针指向的标识结构,便可读取扇形齿轮的转动角度或输出轴控制的控制阀的流量开启度数值。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输出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入端用于驱动输出轴转动。通过在输出轴的一端设置第一输入端,使得第一输入端通过驱动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扇形齿轮或与输出轴连接的控制阀的转动。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调节装置包括第二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固定在基体上,并与扇形齿轮固定连接,第二输入端用于驱动扇形齿轮转动。通过将第二输入端固定在基体上,并与扇形齿轮连接,从而驱动扇形齿轮的转动。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基体上转动连接有传感轴。传感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组件。第一齿轮组件与扇形齿轮连接。传感轴的一端固定有磁性件。磁性件的周围设置有检测组件,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磁性件的磁场信息。通过在基体上转动连接具有磁性件的传感轴,并在传感轴上固定第一齿轮组件,使得磁性件、传感轴和第一齿轮组件三者一起转动。再通过在磁性件的周围设置检测组件,第一齿轮组件与扇形齿轮连接,检测组件可通过检测传感轴的转动角度,进而检测扇形齿轮和输出轴的转动角度。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齿轮组件、操控杆和抵接件。第二齿轮组件转动连接于基体上,且与扇形齿轮啮合。操控杆可移动连接于基体上。抵接件设置于操控杆上,抵接件与第二齿轮组件的一端面相对设置。操控杆用于通过抵接件带动第二齿轮组件沿其轴向移动,以使第二齿轮组件与扇形齿轮分离。基体上设置有通孔。通孔的侧壁设置有滑槽,滑槽在沿通孔的周向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操控杆的侧壁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与滑槽滑动配合,使得当第二齿轮组件与扇形齿轮分离后,通过转动操控杆,凸起部卡接于卡槽内。通过在基体上设置通孔、第二齿轮组件、第三齿轮组件以及可移动的操控杆,并在操控杆上设置与第二齿轮组件一端面相对的抵接件,使得操控杆移动时,可以通过抵接件带动第二齿轮组件沿其轴向移动,从而使第二齿轮组件与第三齿轮组件顺利分离。通过在通孔内设置滑槽和卡槽,在操控杆上设置可以与滑槽滑动配合的凸起部,使得第二齿轮组件与第三齿轮组件呈分离状态后,可以通过转动操控杆使凸起部滑动并进入卡槽内与卡槽进行卡接,进而无需再对操控杆施加外力,便可以使第二齿轮组件与第三齿轮组件持续保持在分离状态,更加易于操作,省时省力。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齿轮组件与基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通过在第二齿轮组件与基体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从而在转动操控杆使卡接在卡槽内的凸起部进入滑槽后,便无需再对操控杆施力,第二齿轮组件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便可以移动并与第三齿轮组件恢复啮合。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抵接件与基体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用于向抵接件提供弹力,使得第二齿轮组件与扇形齿轮啮合时,抵接件与第二齿轮组件之间具有间隙。通过在抵接件与基体之间设置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对抵接件提供弹力,使得第二齿轮组件与第三齿轮组件处于啮合状态时,抵接件与第二齿轮组件的端面之间具有间隙,因此,抵接件不会干涉第二齿轮组件的转动,从而不会造成第二齿轮组件发生磨损,起到保护第二齿轮组件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控制阀,包括阀体和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调节装置。调节装置与阀体连接,调节装置用于控制阀体的转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沿A-A方向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扇形齿轮和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传感轴和第一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操控杆和第二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孔、滑槽和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操控杆和第二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操控杆和第二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抵接件和第三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00、调节装置;
110、基体;111、螺纹孔;112、螺栓;1121、端头部;113、第一弹性件;111a、螺母;114、防水件;115、标识结构;120、扇形齿轮;121、第二输入端;130、输出轴;131、指针盘;132、扁位结构;133、输出件;134、第一输入端;140、传感轴;141、磁性件;142、检测组件;143、第一轴套;144、第二轴套;1421、霍尔元件;145、显示组件;146、主控结构;150、第一齿轮组件;160、第二齿轮组件;116、通孔;1161、滑槽;1162、卡槽;161、转轴;162、第一齿轮;163、第二齿轮;164、第二弹性件;170、操控杆;171、凸起部;180、抵接件;181、第三弹性件;182、把手;190、第三齿轮组件;191、第三齿轮;192、第四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控制阀的调节装置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需要改变扇形齿轮的可转动范围。通过调节调节件,以改变扇形齿轮的可转动范围,但扇形齿轮的可转动范围调好后容易发生改变。
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对于采用螺栓和螺纹孔配合结构以对扇形齿轮进行转动范围限制的方式而言,由于螺栓和螺纹孔配合时两者的螺纹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在扇形齿轮在转动磕碰螺栓时,使螺栓与螺纹孔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从而导致扇形齿轮的转动范围发生变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调节装置,通过在螺栓的端头部与基体之间设置弹性件,使得弹性件向螺栓提供弹力,从而使螺栓与螺纹孔之间配合得更加紧密,保证扇形齿轮的转动范围不易发生改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调节装置100,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沿A-A方向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调节装置100包括基体110和扇形齿轮120,扇形齿轮120可转动连接于基体110上。基体110上设置有螺纹孔111,螺纹孔111中可移动连接有螺栓112。扇形齿轮120沿转动方向的侧面与螺栓112的一端相对设置,螺栓112用于限制扇形齿轮120的转动范围。螺栓112背离扇形齿轮120的一端设置有端头部1121,端头部1121与基体110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13。
请继续参照图1,基体110是调节装置100的主体结构,可用于安装和固定扇形齿轮120。基体110可以包括内部用于安装各部件的固定板,同时还可以包含外部的壳体。
请继续参照图2,扇形齿轮120的圆心角的角度可以为90°,当然扇形齿轮120的圆心角度也可以设置为大于0、小于360°中的其他任一角度。
请继续参照图2至图4,螺纹孔111可设置在螺母111a内,螺母111a固定在基体110上。螺纹孔111也可以是在基体110上形成的。螺栓112与螺纹孔111通过螺纹可移动连接。
螺栓112与螺纹孔111配合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对,且两对配合的螺栓112与螺纹孔111分别设置在扇形齿轮120的转动方向的两侧。通过两个螺栓112的各一端分别与扇形齿轮120转动方向的两侧进行抵接,朝向或远离扇形齿轮120转动螺栓112便可以实现对扇形齿轮120可转动范围的调节。将至少一个螺栓112朝向或远离扇形齿轮120移动时,扇形齿轮120至少一侧与螺栓112相抵接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对扇形齿轮120可转动范围的调节。当转动螺栓112使其朝向扇形齿轮120移动时,扇形齿轮120的可转动范围减小;转动螺栓112使其远离扇形齿轮120移动时,扇形齿轮120的可转动范围增大。
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需要旋转螺栓112,以改变扇形齿轮120的可转动范围,例如,扇形齿轮120的可转动范围为0至50°,但由于使用需要,需要将扇形齿轮120的最大可转动范围调为90°,此时,将螺栓112远离扇形齿轮120的方向旋转,使扇形齿轮120的可转动范围调为0至90°。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扇形齿轮120的可转动范围调节好后,扇形齿轮120在转动时触碰到螺栓112,由于螺栓112与螺纹孔111两者配合的螺纹在轴向上存在间隙,螺栓112相对螺纹孔111沿着远离扇形齿轮120的方向移动,使扇形齿轮120的可转动范围发生改变。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螺栓112和螺纹孔111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时,螺栓112长时间在重力的作用下也会相对螺纹孔111移动从而靠近或远离扇形齿轮120,使扇形齿轮120的可转动范围发生改变,例如扇形齿轮120的可转动范围在0-90°,螺栓112相对螺纹孔111移动后,扇形齿轮120的可转动范围可能变成0-89.9°或0-90.1°。
第一弹性件113可以为弹簧或弹片或弹性塑胶件。第一弹性件113抵接于端头部1121与基体110之间。
通过在基体110上设置螺纹孔111,螺栓112与螺纹孔111可移动配合,且螺栓112的一端与扇形齿轮120沿转动方向的侧面相对设置,使螺栓112限制扇形齿轮120的转动范围。通过在螺栓112背离扇形齿轮120的一端设置端头部1121,在端头部1121与基体110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113,使得第一弹性件113对端头部1121提供轴向弹力,螺栓112与螺纹孔111两者的螺纹配合得更紧密,从而扇形齿轮120的可转动范围在调节好后不易发生改变,扇形齿轮120长时间也能保持在调节好的可转动范围内。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照图2至图4,基体110与第一弹性件113之间设置有防水件114。
防水件114用于防止水和/或灰尘进入螺纹孔111。防水件114可以为密封圈,软胶垫等,套设于螺栓112的外周并且夹设于基体110与第一弹性件113之间。
通过在基体110与第三弹性件之间设置防水件114,使得防水件114紧贴基体110,从而避免使用环境中的水分及灰尘进入到基体110内以及螺母与螺栓112配合的螺纹处,从而防止螺纹孔111和螺栓112生锈,为螺栓112与螺纹孔111的配合提供保障。
请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基体110上转动连接有输出轴130,扇形齿轮120固定于输出轴130上。输出轴130的一端固定有外露的指针盘131,基体110上在朝向指针盘131外边缘的位置设置有标识结构115。
请参照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扇形齿轮和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扇形齿轮120和输出轴130上可以分别设置扁位结构132,扇形齿轮120和输出轴130通过扁位结构132连接。类似地,可在指针盘131和输出轴130上设置扁位结构132,指针盘131和输出轴130通过扁位结构132连接。指针盘131可由扇形齿轮120带动输出轴130转动而旋转,也可以是驱动件直接与输出轴130连接,通过驱动输出轴130转动而旋转。
具体地,输出轴130与基体110转动连接。输出轴130上的一端与指针盘131固定连接。标识结构115可以是雕刻或印制在基体110上的凹槽或图案,以起到标识作用。标识结构115可用于显示输出轴130和扇形齿轮120的转动角度或与之连接的控制阀的流量读数。指针盘131用于指向基体110周围的标识结构115。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2,输出轴130的一端可固定连接输出件133,输出件133与终端结构(例如控制阀、门窗等需要通过转动驱动实现相应功能的装置)固定连接,从而输出轴130在转动时通过输出件133带动终端结构上相应的调节机构旋转,以实现对终端结构相应功能的控制。
通过将扇形齿轮120和指针盘131固定在输出轴130上,使得扇形齿轮120通过带动输出轴130旋转而带动指针盘131旋转,或直接驱动输出轴130以带动指针盘131转动,通过指针盘131上指针指向的标识结构115,便可读取扇形齿轮120的转动角度或输出轴130控制的控制阀的流量开启度数值。
请参照图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输出轴13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输入端134,第一输入端134用于驱动输出轴130转动。
如图2中所示,第一输入端134可以是驱动孔,驱动孔设置在指针盘131的中间,驱动孔可以是方形,十字形等形状,插入工具以对输出轴130和扇形齿轮120进行手动驱动。第一输入端134也可以是多边形轴结构,输出轴130沿着向上的方向穿过指针盘131,多边形轴结构设置在输出轴130的上端,当然多边形轴结构也可设置在输出轴130的下端,手动转动多边形轴结构以对输出轴130和扇形齿轮120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调节装置100可包括驱动件和传动组件,驱动件通过传动组件与扇形齿轮120啮合,驱动件驱动传动组件的转动而传动到扇形齿轮120。由于驱动件存在自锁功能,因此无法通过第一输入端134对扇形齿轮120反驱,需要先将扇形齿轮120与存在自锁功能的驱动件进行分离,然后才能通过第一输入端134进行反驱。
通过在输出轴130的一端设置第一输入端134,使得第一输入端134通过驱动输出轴130转动,从而带动扇形齿轮120或与输出轴130连接的控制阀的转动。
请参照图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调节装置100包括第二输入端121,第二输入端121固定在基体110上,并与扇形齿轮120固定连接,第二输入端121用于驱动扇形齿轮120转动。
第二输入端121可以是驱动件,例如电机等,第二输入端121可以通过齿轮组件与扇形齿轮120啮合,从而带动扇形齿轮120转动。第二输入端121也可以连接扇形齿轮120的输出轴130,驱动输出轴130的转动从而带动扇形齿轮120转动。
通过将第二输入端121固定在基体110上,并与扇形齿轮120连接,从而驱动扇形齿轮120的转动。
请参照图6和图7,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传感轴和第一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基体110上转动连接有传感轴140。传感轴140上固定有第一齿轮组件150。第一齿轮组件150与扇形齿轮120连接。传感轴140的一端固定有磁性件141。磁性件141的周围设置有检测组件142,检测组件142用于检测磁性件141的磁场信息。
请继续参照6图和图7,传感轴140可通过第一轴套143与基体110转动连接。第一轴套143对传感轴140起到支撑的作用,还可保证传感轴140的转动顺滑性和耐磨性。
具体地,如图中所示,第一齿轮组件150可为多个相互固定的齿轮,也可以是单个的齿轮。第一齿轮组件150和扇形齿轮120通过啮合而进行传动转动。
如图6和图7中所示,磁性件141可以是永磁体或电磁铁。磁性件141可固定在第二轴套144上,且第二轴套144与传感轴140的一端过盈配合,从而实现磁性件141固定在传感轴140上。检测组件142包括霍尔元件1421。霍尔元件1421可以与磁性件141相对设置,用于检测磁性件141的磁场信息。检测组件142通过检测磁性件141的磁场信息来检测传感轴140的转动信息,进而确定与第一齿轮组件150啮合的扇形齿轮120的转动信息如转动角度。检测组件142还可与显示组件145电连接,显示组件145用于显示检测组件142检测到的扇形齿轮120的转动信息。显示组件145可设置在调节装置的基体110的外壳上,便于查看显示的信息。
具体地,在旋转螺栓112以对扇形齿轮120的可转动范围调节至所需可转动范围时,检测组件142可以对扇形齿轮120位置进行检测,并可将扇形齿轮120的转动角度传送至显示组件145,以便能实时显示扇形齿轮120的转动角度,从而更方便和快速地通过调节螺栓112来调节所需的扇形齿轮120的可转动范围。
主控结构146与检测组件142电连接。第二输入端121通过第一齿轮组件150与扇形齿轮120连接。主控结构146用于根据检测组件142检测到的磁性件141的磁场信息控制第二输入端121转动,从而控制扇形齿轮120的转动角度。
通过在基体110上转动连接具有磁性件141的传感轴140,并在传感轴140上固定第一齿轮组件150,使得磁性件141、传感轴140和第一齿轮组件150三者一起转动。再通过在磁性件141的周围设置检测组件142,第一齿轮组件150与扇形齿轮120连接,检测组件142可通过检测传感轴140的转动角度,进而检测扇形齿轮120和输出轴130的转动角度。
请参照图6、图8和图9,图8为图6中第二齿轮组件和操控杆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孔、滑槽和卡槽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调节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齿轮组件160、操控杆170和抵接件180。第二齿轮组件160转动连接于基体110上,且与扇形齿轮120啮合。操控杆170可移动连接于基体110上。抵接件180设置于操控杆170上,抵接件180与第二齿轮组件160的一端面相对设置。操控杆170用于通过抵接件180带动第二齿轮组件160沿其轴向移动,以使第二齿轮组件160与扇形齿轮120分离。基体110上设置有通孔116。通孔116的侧壁设置有滑槽1161,滑槽1161在沿通孔116的周向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1162。操控杆170的侧壁设置有凸起部171,凸起部171与滑槽1161滑动配合,使得当第二齿轮组件160与扇形齿轮120分离后,通过转动操控杆170,凸起部171卡接于卡槽1162内。
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箭头X方向为转轴161的轴向,亦即第二齿轮组件160的轴向。
请参照图6和图8。第二齿轮组件160和第三齿轮组件190均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于基体110上。第二齿轮组件160可包括同轴的第一齿轮162和第二齿轮163,第一齿轮162和第二齿轮163固定在转轴161上,且第一齿轮162与第二齿轮163为一体结构或相互固定连接,使得第二齿轮163与第二齿轮163沿着转轴161的轴向同步进行移动。第三齿轮组件190可包括同轴的第三齿轮191和第四齿轮192,第三齿轮191和第四齿轮192固定在转轴161上,且第三齿轮191与第四齿轮192为一体结构或相互固定。其中,第二齿轮163和第三齿轮191啮合,第一齿轮162与第一输入端134连接,第四齿轮192用于与第一齿轮组件150进行啮合,实现调节装置100整体的啮合传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齿轮组件160和第三齿轮191组件也可以为两个直接啮合的齿轮。可选地,第二齿轮组件160和扇形齿轮120直接啮合。
其中,操控杆170的侧壁的凸起部171可以与操控杆170一体形成,也可以通过螺纹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操控杆170上。同样地,抵接件180可以与操控杆170为一体结构,也可以通过螺钉或焊接等方式与操控杆170连接。
如图8及图9中所示,可以通过向下拉动操控杆170,使抵接件180带动第一齿轮162及第二齿轮163向下移动,当第二齿轮163与第三齿轮191分离后,操控杆170上的凸起部171向下移动至卡槽1162的槽口处,进而通过转动操控杆170,使凸起部171从滑槽1161内滑入卡槽1162内,此时无需再对操控杆170施加外力,便可以使第二齿轮163与第三齿轮191持续保持在分离状态。
请参照图10,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操控杆和第二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操控杆170移动连接于基体110上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如图10中所示的操控杆170穿过通孔116并可在通孔116内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操控杆170始终位于滑槽1161内的实施方式而言,滑槽1161的长度可以设置的足够长,以保证第二齿轮组件160和第三齿轮组件190从啮合状态到分离的状态,凸起部171可以始终位于滑槽1161内,进而确保操控杆170与基体110之间形成可靠的滑动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基体110上设置导轨,操控杆170上设置导槽,导轨与导槽滑动配合,实现操控杆170与基体110的可移动连接。具体地,当第二齿轮组件160和第三齿轮组件190处于啮合状态时,凸起部171位于滑槽1161外,滑动操控杆170并通过抵接件180使第二齿轮组件160和第三齿轮组件190分离的过程中,凸起部171进入滑槽1161内,并在第二齿轮组件160和第三齿轮组件190分离时或分离之后,凸起部171到达卡槽1162处与卡槽1162进行卡接。
请参照图10,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抵接件180凸出于操控杆170的侧壁,并且抵接件180与第二齿轮组件160的下端面相对设置。从而通过向上拉动或推动操控杆170,使抵接件180与第二齿轮组件160的下端面抵接并带动第二齿轮组件160向上移动,从而使第二齿轮组件160与第三齿轮组件190分离,在此过程中,操控杆170的凸起部171在滑槽1161内向上滑动至卡槽1162处,然后通过旋转操控杆170使凸起部171旋转并进入卡槽1162中,此时取消对操控杆170施加的外力后,第二齿轮组件160与第三齿轮组件190便可以保持在分离状态。当需要第二齿轮组件160与第三齿轮组件190重新啮合时,则转动操控杆170使凸起部171重新进入滑槽1161,此时无需再对操控杆170施加外力,第二齿轮组件160会在自身重力影响下自动向下移动从而与第三齿轮组件190恢复啮合。
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的凸起部171设置于抵接件180朝向第二齿轮组件160的上方。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部171也可以设置于抵接件180背离第二齿轮组件160的下方,通孔116、滑槽1161及卡槽1162的位置则一起进行相应地调整,保证第二齿轮组件160与第三齿轮组件190分离后凸起部171可以顺利卡接于卡槽1162内即可。
请参照图11,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操控杆和第二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抵接件180也可以设置在操控杆170朝向第二齿轮组件160的一端,抵接件180则与第二齿轮组件160的端面相对设置。通过向上推动操控杆170,以使抵接件180与第二齿轮组件160的下端面抵接并推动第二齿轮组件160向上移动,从而使第二齿轮组件160与第三齿轮组件190分离,操控杆170的凸起部171在滑槽1161内向上滑动,通过旋转操控杆170,使凸起部171旋转并进入卡槽1162中,此时停止对操控杆170施加外力后,第二齿轮组件160与第三齿轮组件190便可以保持在分离状态。
通过在基体110上设置通孔116、第二齿轮组件160、第三齿轮组件190以及可移动的操控杆170,并在操控杆170上设置与第二齿轮组件160一端面相对的抵接件180,使得操控杆170移动时,可以通过抵接件180带动第二齿轮组件160沿其轴向移动,从而使第二齿轮组件160与第三齿轮组件190顺利分离。通过在通孔116内设置滑槽1161和卡槽1162,在操控杆170上设置可以与滑槽1161滑动配合的凸起部171,使得第二齿轮组件160与第三齿轮组件190呈分离状态后,可以通过转动操控杆170使凸起部171滑动并进入卡槽1162内与卡槽1162进行卡接,进而无需再对操控杆170施加外力,便可以使第二齿轮组件160与第三齿轮组件190持续保持在分离状态,更加易于操作,省时省力。
请参照图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第二齿轮组件160与基体110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64。
第二弹性件164可以是弹簧、弹片、弹性塑胶件等。请参考图8,在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164抵接于第二齿轮组件160和基体110之间。当第二齿轮组件160与第三齿轮组件190呈分离状态且凸起部171卡接于卡槽1162内时,第二弹性件164被压缩。此时通过转动操控杆170使凸起部171从卡槽1162内滑出后,无需再对操控杆170施加外力,第二齿轮组件160在第二弹性件164弹力的作用下便可以向上移动复位,从而与第三齿轮组件190恢复啮合状态。
通过在第二齿轮组件160与基体110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164,从而在转动操控杆170使卡接在卡槽1162内的凸起部171进入滑槽1161后,便无需再对操控杆170施力,第二齿轮组件160在第二弹性件164的弹力作用下便可以移动并与第三齿轮组件190恢复啮合。
请参照图8及图1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抵接件和第三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抵接件180与基体110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件181,第三弹性件181用于向抵接件180提供弹力,使得第二齿轮组件160与扇形齿轮120啮合时,抵接件180与第二齿轮组件160之间具有间隙。
首先请参照图8,为了更好地展现调节装置100的内部结构,图中仅示出了基体110中用于固定第二齿轮组件160和第三齿轮组件190的部分结构,相应地,基体110还具有形成通孔116并与第三弹性件181进行抵接的部分,具体请进一步参阅图12,如图中所示,第三弹性件181设置在抵接件180与基体110之间,第三弹性件181为抵接件180提供向上的弹力,使得第二齿轮组件160与第三齿轮组件190处于啮合状态时,抵接件180与第二齿轮组件160的上端面之间具有间隙,从而第二齿轮组件160在啮合传动过程中不会与抵接件180之间发生摩擦。第三弹性件181具体可以是弹簧、弹片或弹性塑胶件。
通过在抵接件180与基体110之间设置第三弹性件181,第三弹性件181对抵接件180提供弹力,使得第二齿轮组件160与第三齿轮组件190处于啮合状态时,抵接件180与第二齿轮组件160的端面之间具有间隙,因此,抵接件180不会干涉第二齿轮组件160的转动,从而不会造成第二齿轮组件160发生磨损,起到保护第二齿轮组件160的作用。
请参照图1、图8和图9,基体110包括壳体,通孔116设置于壳体上。操控杆170穿过通孔116,且操控杆170上位于壳体外侧的位置设置有把手182。
如图3中所示,把手182可以由操控杆170一端的截面积增大形成,以便于操作人员更好地进行施力。可以理解,把手182也可以通过螺纹、卡扣等方式与操控杆170连接。
通过在操控杆170上位于壳体外侧的位置设置把手182,使得在对操控杆170进行移动时,更加便于对操控杆170进行施力。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控制阀,控制阀包括阀体和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调节装置100。调节装置100与阀体连接,调节装置100用于控制阀体的转动。
阀体用于调节流体的流量大小。阀体可与齿轮组件啮合,也可以与齿轮组件固定在相同的轴上并与齿轮组件做同轴转动。请参照图8,输出件133固定在输出轴130上,调节装置100通过输出件133与阀体上的封堵机构进行连接,从而在调节装置100传动的过程中,通过输出件133的转动实现对流过阀体的流体流量大小的调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阅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和扇形齿轮,所述扇形齿轮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基体上;
所述基体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可移动连接有螺栓,所述扇形齿轮沿转动方向的侧面与所述螺栓的一端相对设置,所述螺栓用于限制所述扇形齿轮的转动范围;
所述螺栓背离所述扇形齿轮的一端设置有端头部,所述端头部与所述基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与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设置有防水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上转动连接有输出轴,所述扇形齿轮固定于所述输出轴上;
所述输出轴的一端固定有外露的指针盘,所述基体上在朝向所述指针盘外边缘的位置设置有标识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用于驱动所述输出轴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固定在所述基体上,并与所述扇形齿轮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用于驱动所述扇形齿轮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上转动连接有传感轴,所述传感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组件,所述第一齿轮组件与所述扇形齿轮连接,所述传感轴的一端固定有磁性件,所述磁性件的周围设置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磁性件的磁场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齿轮组件、操控杆和抵接件;
所述第二齿轮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基体上,且与所述扇形齿轮啮合;
所述操控杆可移动连接于所述基体,所述抵接件设置于所述操控杆上,所述抵接件与所述第二齿轮组件的一端面相对设置,所述操控杆用于通过所述抵接件带动所述第二齿轮组件沿其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齿轮组件与所述扇形齿轮分离;
所述基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侧壁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在沿所述通孔的周向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操控杆的侧壁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使得当所述第二齿轮组件与所述扇形齿轮分离后,通过转动所述操控杆,所述凸起部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组件与所述基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与所述基体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用于向所述抵接件提供弹力,使得所述第二齿轮组件与所述扇形齿轮啮合时,所述抵接件与所述第二齿轮组件之间具有间隙。
10.一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与所述阀体连接,所述调节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阀体的转动。
CN202221848381.5U 2022-07-17 2022-07-17 一种调节装置及控制阀 Active CN2178744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48381.5U CN217874481U (zh) 2022-07-17 2022-07-17 一种调节装置及控制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48381.5U CN217874481U (zh) 2022-07-17 2022-07-17 一种调节装置及控制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74481U true CN217874481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52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48381.5U Active CN217874481U (zh) 2022-07-17 2022-07-17 一种调节装置及控制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744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86739A (en) Door closer
DE69535137T2 (de) Positionsgeber und Verfahren zur Positionssteuerung eines sich bewegenden Objektes
EP1997684A2 (en) Front Panel Operating Apparatus
CN217874481U (zh) 一种调节装置及控制阀
CN212725094U (zh) 一种具有防误触的报警装置开关
DE102013000266A1 (de) Schalt- und Steuereinrichtung für ein Elektrowerkzeug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Steuerung
EP1881204B1 (de) Zylinderservicemodul
KR100313975B1 (ko) 밸브구동용액츄에이터장치
DE102005051159B4 (de) Verwendung eines Kommunikationsmoduls zum Einsetzen in einen Zähler und Kommunikationsmodul
DE102008047422A1 (de) Feldgerät
CN209336339U (zh) 一种自动笔
AU2010101382A4 (en) Roller Door Drive Assembly
CN112073606A (zh) 一种危险驾驶行为检测用图像采集装置
CN204287008U (zh) 拉拔力测试装置
DE19937222A1 (de) Steuervorrichtung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für ein verstellbares Fahrzeugteil
CN213814099U (zh) 一种智能眼镜的变焦驱动装置及智能眼镜
US20170259414A1 (en) Adjustment tool
GB2068028A (en) Reference value transmitter unit for the control means of drive mechanism
DE10304985B3 (de) Schaltgerät
US8456271B1 (en) Optical proximity switch
CN112412229A (zh) 一种工业门机的限位装置
CN220982395U (zh) 用于检测水表信息盒的检测装置
CN211232147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光学测量装置
CN215398167U (zh) 拨片装置
CN218802010U (zh) 一种pin针的压盖托肩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