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70403U - 一种塑钢板桩及其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塑钢板桩及其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70403U
CN217870403U CN202220867267.0U CN202220867267U CN217870403U CN 217870403 U CN217870403 U CN 217870403U CN 202220867267 U CN202220867267 U CN 202220867267U CN 217870403 U CN217870403 U CN 217870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plate
connecting part
sheet pile
riser
plastic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672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富方卫
肖桂宗
姜祖良
宋莲萍
高伯云
宋少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ongzhi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ongzhi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ongzhi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ongzhi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672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70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70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70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钢板桩和其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及与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的第一延伸竖板,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第一连接部插设配合的安装孔和用于与第一延伸竖板插设配合的缺口;所述第一连接部上面向第一延伸竖板的表面上设有两个第五凸条,所述两个第五凸条分别位于第一延伸竖板的两侧并分别与第一延伸竖板配合形成两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缺口两侧的第六凸条,所述第六凸条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上,两个第六凸条与第二连接部配合形成两个第二凹槽;本技术方案能够使得相邻两块塑钢板桩的连接更为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塑钢板桩及其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钢板桩及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护岸是在原有的水岸岸坡上采取人工加固的工程措施,用来防御波浪、水流的侵袭和淘刷及地下水作用,维持岸线稳定。
现有的护岸一般是采用塑钢板桩,在板桩两侧设置CT圆弧型套接接头,通过匹配连接,形成整体连续的护岸板墙;在遇到转角处,通过连接件将相邻的两个塑钢板桩进行转向连接,从而使组合后的塑钢板桩整体形状贴合建筑基坑或堤岸。
但现有的塑钢板桩具有如下问题:
1)、塑钢板桩的一侧为水,另一侧为泥土,以及泥土显著高于水面,从而导致塑钢板桩露出水面的部分会长久受到泥土侧的压力,进而导致该部分尤其是与水面交接的部分容易产生变形;
2)、相邻两块塑钢板桩的连接时,接头处由于接触面积不大,包围没有那么完整,故会使得连接处易松动,连接强度不高,有时为了连接更加紧密,会将CT圆弧型套接接头设计成紧配合,但这对安装操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二,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钢板桩及其连接结构,能够使得相邻两块塑钢板桩的连接更为稳定且安装操作更加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塑钢板桩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及与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的第一延伸竖板,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第一连接部插设配合的安装孔和用于与第一延伸竖板插设配合的缺口;
所述第一连接部上面向第一延伸竖板的表面上设有两个第五凸条,所述两个第五凸条分别位于第一延伸竖板的两侧并分别与第一延伸竖板配合形成两个第一凹槽;
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缺口两侧的第六凸条,所述第六凸条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上,两个第六凸条与第二连接部配合形成两个第二凹槽;
其中,所述两个第六凸条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凹槽内;以及所述两个第五凸条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延伸竖板穿过缺口,且第六凸条与第一凹槽之间、第五凸条第二凹槽之间均留有间隙。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板状结构,且第一连接部的中间部分与第一延伸竖板垂直相连。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延伸竖板包括一体成型的平板部和弧形弯板部,所述平板部的外端与第一连接部相连,且两个第一凹槽关于第一延伸竖板的平板部相互对称设置。
设置多个对称的凹槽,能够使得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尽可能多的相贴合,且贴合的位置分布均匀,使得连接处包裹充分,提高连接的强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背向第一延伸竖板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七凸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背向第一延伸竖板的表面上设有两个第七凸条,在两个第七凸条之间还安装有密封条,密封条的两侧分别与安装孔内壁、第一连接部表面相抵,且使得第六凸条与第一凹槽、第五凸条第二凹槽均相抵。密封条的设置可以提高连接处的防水能力,且密封条使得连接处更加紧密,减少晃动。
一种塑钢板桩,包括板桩本体,所述板桩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安装孔和缺口;相邻两个塑钢板桩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扣合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上面向板桩本体的表面上设有两个第五凸条,所述两个第五凸条分别位于板桩本体的两侧并分别与板桩本体配合形成两个第一凹槽;
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缺口两侧的第六凸条,所述第六凸条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上,两个第六凸条与第二连接部配合形成两个第二凹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板桩本体依次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三竖板、第四竖板和第五竖板,所述第二竖板分别与第一竖板和第三竖板之间形成倾斜夹角,所述第四竖板分别与第三竖板和第五竖板之间形成倾斜夹角,
其中,所述第一竖板的外边沿向靠近第三竖板同时远离第二竖板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延伸竖板,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延伸竖板的外端相连;
所述第五竖板的外边沿向靠近第三竖板同时远离第四竖板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延伸竖板,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二延伸竖板的外端相连。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板状结构,且第一连接部的中间部分与第一延伸竖板垂直相连;
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间部分与板桩本体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带有缺口的矩形框并与板桩本体垂直分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背向板桩本体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七凸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背向板桩本体的表面上设有两个第七凸条,在两个第七凸条之间还安装有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一方面增加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自身的结构强度,同时,将平行于第一竖板或第五竖板的拉力分出垂直于第一竖板或第五竖板的拉力的力,从而增加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强度。
另外,由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包裹性更好,贴合程度更高,故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还留有间隙,方便在施工时,即使相邻两个塑钢板桩有些许位置偏差也能顺畅的进行插接卡合,同时相应的壁面相接触还能进一步提高密封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塑钢板桩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塑钢板桩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塑钢板桩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塑钢板桩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塑钢板桩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配合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配合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竖板;11、第二竖板;12、第三竖板;13、第四竖板;14、第五竖板;15、第一连接部;16、第二连接部;161、安装孔;111、第一凸条;112、第二凸条;131、第三凸条;132、第四凸条;101、第一延伸竖板;141、第二延伸竖板;151、第五凸条;152、第二凹槽;153、第七凸条;162、第六凸条;163、缺口;164、第二凹槽;17、第一拐角部;18、第二拐角部;19、第三拐角部;20、第四拐角部;21、加强板;22、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如图5所示的一种塑钢板桩,从左到右依次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竖板10、第二竖板11、第三竖板12、第四竖板13和第五竖板14,所述第一竖板10和第五竖板14分别位于第三竖板12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竖板11分别与第一竖板10和第三竖板12之间形成大于90°的夹角,所述第四竖板13分别与第三竖板12和第五竖板14之间形成大于90°的夹角,所述第一竖板10的左边沿设有第一连接部15,所述第五竖板14的右边沿设有第二连接部16,所述第二连接部16上设有可供第一连接部15沿第五竖板14长度方向插设连接的安装孔161。
其中,在第二竖板11的外表面上沿第二竖板11的长度方向设有两个第一凸条111,在第二竖板11的内表面上沿第二竖板11的长度方向设有两个第二凸条112,所述第一凸条111和第二凸条112在位置上一一对应;
在第四竖板13的外表面上沿第四竖板13的长度方向设有两个第三凸条131,在第四竖板13的内表面上沿第四竖板13的长度方向设有两个第四凸条132,所述第三凸条131和第四凸条132在位置上一一对应。
第一凸条、第二凸条、第三凸条和第四凸条可以充当加强筋的作用,使得第二竖板、第四竖板整体的强度更高,从而增加了第二竖板、第四竖板抗变形能力。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竖板10的左边沿向靠近第三竖板12同时远离第二竖板11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延伸竖板101,所述第一连接部15为板状结构并与第一延伸竖板101垂直分布,所述第一连接部15的中间部分与第一延伸竖板101的外端相连;
所述第五竖板14的右边沿向靠近第三竖板12同时远离第四竖板13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延伸竖板141,所述第二连接部16为带有缺口163的矩形框,所述第二连接部16的中间部分与第二延伸竖板141的外端相连,所述缺口163位于矩形框中远离第二延伸竖板141的一侧并用于供第一延伸竖板101插设通行。
这样,第二连接部16与第一连接部15之间形成全包围式连接,连接更紧密,包裹性更好,从而使得两块相邻的塑钢板桩之间晃动更小;
同时,第一延伸竖板101和第二延伸竖板141向靠近第三竖板12的方向偏转,进而使得第二连接部16、第一连接部15、第一延伸竖板101和第二延伸竖板141共同配合形成一凹凸结构,进而增强第二连接部16和第一连接部15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15上面向第一延伸竖板101的表面上设有两个第五凸条151,所述两个第五凸条151分别位于第一延伸竖板101的两侧并分别与第一延伸竖板101配合形成两个第一凹槽152;
所述第二连接部16上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缺口163两侧的第六凸条162,所述第六凸条162位于所述安装孔161的内侧壁上,两个第六凸条162与第二连接部16配合形成两个第二凹槽164;
其中,当第一连接部15插设安装在安装孔161中时,所述两个第六凸条162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凹槽152内;以及所述两个第五凸条151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凹槽164内。
上述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结构,一方面增加了第一连接部15和第二连接部16自身的结构强度,同时,将平行于第一竖板或第五竖板的拉力分出垂直于第一竖板或第五竖板的拉力的力,从而增加了第一连接部15和第二连接部16之间的连接强度。
另外,由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包裹性更好,贴合程度更高,故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还留有间隙,方便在施工时,即使相邻两个塑钢板桩有些许位置偏差也能顺畅的进行插接卡合,同时相应的壁面相接触还能进一步提高密封能力。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15上背向第一延伸竖板101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七凸条153。这样,在第一连接部15和第二连接部16相同连接的紧密程度下,第一连接部15所用的材料更少,降低成本;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15上背向第一延伸竖板101的表面上设有两个第七凸条153,在两个第七凸条153之间还通过塑料焊接或粘接的方式安装有密封条22,这样在第一连接部15插设在第二连接部16内时,密封条能够使得第五凸条151紧贴第二凹槽164,以及第六凸条162紧贴第一凹槽152,进而增加了第一连接部15和第二连接部16的连接紧密度,防止第二连接部16内渗水,增加了第一连接部15和第二连接部16的使用寿命。密封条为橡胶条,也可以采用和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的生产制造方式。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的塑钢板桩相较于图5中的塑钢板桩,还设有第一拐角部17,所述第一拐角部17用于连接第一竖板10和第二竖板11,所述第一拐角部17的厚度大于第一竖板10以及第二竖板11的厚度;
还设有第二拐角部18,所述第二拐角部18用于连接第四竖板13和第五竖板14,所述第二拐角部18的厚度大于第四竖板13以及第五竖板14的厚度。
这样,通过设置厚度更大的第一拐角部17和第二拐角部18增强了塑钢板桩的强度,有效防止塑钢板桩在泥土侧的压力下产生变形,增加了塑钢板桩在护岸作业中的工作寿命;
同时,只在拐角部增加了塑钢板桩的厚度,有效节约了原材料。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拐角部17的外表面与第一竖板10的外表面以及第二竖板11的外表面齐平,所述第一拐角部17的内表面凸出于第一竖板10的内表面以及第二竖板11的内表面;
所述第二拐角部18的外表面与第四竖板13的外表面以及第五竖板14的外表面齐平,所述第二拐角部18的内表面凸出于第四竖板13的内表面以及第五竖板14的内表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拐角部17的厚度不超过第一竖板10厚度的3倍,以及不超过第二竖板11厚度的3倍;
所述第二拐角部18的厚度不超过第四竖板13厚度的3倍,以及不超过第五竖板14厚度的3倍。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拐角部17的厚度为第一竖板10厚度的1.5-2倍,以及为第二竖板11厚度的1.5-2倍;
所述第二拐角部18的厚度为第四竖板13厚度的1.5-2倍,以及为第五竖板14厚度的1.5-2倍。
实施例三:
如图2所示的塑钢板桩相较于图5中的塑钢板桩,还设有第三拐角部19,所述第三拐角部19用于连接第二竖板11和第三竖板12,所述第三拐角部19的厚度大于第二竖板11以及第三竖板12的厚度;
还设有第四拐角部20,所述第四拐角部20用于连接第三竖板12和第四竖板13,所述第四拐角部20的厚度大于第三竖板12以及第四竖板13的厚度。
这样,通过设置厚度更大的第三拐角部19和第四拐角部20增强了塑钢板桩的强度,有效防止塑钢板桩在泥土侧的压力下产生变形,增加了塑钢板桩在护岸作业中的工作寿命;
同时,只在拐角部增加了塑钢板桩的厚度,有效节约了原材料。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三拐角部19的外表面与第二竖板11的外表面以及第三竖板12的外表面齐平,所述第三拐角部19的内表面凸出于第二竖板11的内表面以及第三竖板12的内表面;
所述第四拐角部20的外表面与第三竖板12的外表面以及第四竖板13的外表面齐平,所述第四拐角部20的内表面凸出于第三竖板12的内表面以及第四竖板13的内表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拐角部19的厚度不超过第二竖板11厚度的3倍,以及不超过第三竖板12厚度的3倍;
所述第四拐角部20的厚度不超过第三竖板12厚度的3倍,以及不超过第四竖板13厚度的3倍。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三拐角部19的厚度为第二竖板11厚度的1.5-2倍,以及为第三竖板12厚度的1.5-2倍;
所述第四拐角部20的厚度为第三竖板12厚度的1.5-2倍,以及为第四竖板13厚度的1.5-2倍。
实施例四:
如图3所示的塑钢板桩相较于图5中的塑钢板桩,所述第三竖板12的内表面上一体成型有加强板21,所述加强板21位于第三竖板12的中间位置。
这样,通过设置加强板21增强了塑钢板桩的强度,有效防止塑钢板桩在泥土侧的压力下产生变形,增加了塑钢板桩在护岸作业中的工作寿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21的宽度为第三竖板12宽度的0.15-0.7;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板21的宽度为第三竖板12宽度的0.25-0.35;这样,即有效增强了塑钢板桩的强度,同时还节约了原材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21的厚度不超过第三竖板12厚度的2倍;进一步优选,所述加强板21的厚度为第三竖板12厚度的0.5-1倍。
实施例五:
如图4所示的塑钢板桩相较于图5中的塑钢板桩,还设有第一拐角部17、第二拐角部18、第三拐角部19、第四拐角部20和加强板21;从而极大的增强了塑钢板桩的强度,增加了塑钢板桩在护岸作业中的工作寿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塑钢板桩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15)和第二连接部(16),以及与第一连接部(15)一体成型的第一延伸竖板(101),所述第二连接部(16)上设有用于与第一连接部(15)插设配合的安装孔(161)和用于与第一延伸竖板(101)插设配合的缺口(163);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15)上面向第一延伸竖板(101)的表面上设有两个第五凸条(151),所述两个第五凸条(151)分别位于第一延伸竖板(101)的两侧并分别与第一延伸竖板(101)配合形成两个第一凹槽(152);
所述第二连接部(16)上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缺口(163)两侧的第六凸条(162),所述第六凸条(162)位于所述安装孔(161)的内侧壁上,两个第六凸条(162)与第二连接部(16)配合形成两个第二凹槽(164);
其中,所述两个第六凸条(162)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凹槽内(152);以及所述两个第五凸条(151)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凹槽(164)内,所述第一延伸竖板(101)穿过缺口(163),且第六凸条(162)与第一凹槽(152)之间、第五凸条(151)第二凹槽(164)之间均留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钢板桩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5)为板状结构,且第一连接部(15)的中间部分与第一延伸竖板(101)垂直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塑钢板桩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竖板(101)包括一体成型的平板部和弧形弯板部,所述平板部的外端与第一连接部(15)相连,且两个第一凹槽(152)关于第一延伸竖板(101)的平板部相互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塑钢板桩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5)上背向第一延伸竖板(101)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七凸条(15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塑钢板桩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5)上背向第一延伸竖板(101)的表面上设有两个第七凸条(153),在两个第七凸条(153)之间还安装有密封条(22),密封条(22)的两侧分别与安装孔(161)内壁、第一连接部(15)表面相抵,且使得第六凸条(162)与第一凹槽(152)、第五凸条(151)第二凹槽(164)均相抵。
6.一种塑钢板桩,包括板桩本体,所述板桩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15)和第二连接部(16),所述第二连接部(16)上设有安装孔(161)和缺口(163);相邻两个塑钢板桩通过第一连接部(15)和第二连接部(16)的扣合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15)上面向板桩本体的表面上设有两个第五凸条(151),所述两个第五凸条(151)分别位于板桩本体的两侧并分别与板桩本体配合形成两个第一凹槽(152);
所述第二连接部(16)上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缺口(163)两侧的第六凸条(162),所述第六凸条(162)位于所述安装孔(161)的内侧壁上,两个第六凸条(162)与第二连接部(16)配合形成两个第二凹槽(16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塑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桩本体依次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竖板(10)、第二竖板(11)、第三竖板(12)、第四竖板(13)和第五竖板(14),所述第二竖板(11)分别与第一竖板(10)和第三竖板(12)之间形成倾斜夹角,所述第四竖板(13)分别与第三竖板(12)和第五竖板(14)之间形成倾斜夹角,
其中,所述第一竖板(10)的外边沿向靠近第三竖板(12)同时远离第二竖板(11)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延伸竖板(101),所述第一连接部(15)与第一延伸竖板(101)的外端相连;
所述第五竖板(14)的外边沿向靠近第三竖板(12)同时远离第四竖板(13)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延伸竖板(141),所述第二连接部(16)与第二延伸竖板(141)的外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塑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5)为板状结构,且第一连接部(15)的中间部分与第一延伸竖板(101)垂直相连;
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16)的中间部分与板桩本体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16)为带有缺口(163)的矩形框并与板桩本体垂直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塑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5)上背向板桩本体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七凸条(153)。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塑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5)上背向板桩本体的表面上设有两个第七凸条(153),在两个第七凸条(153)之间还安装有密封条(22)。
CN202220867267.0U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塑钢板桩及其连接结构 Active CN217870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67267.0U CN217870403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塑钢板桩及其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67267.0U CN217870403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塑钢板桩及其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70403U true CN217870403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88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67267.0U Active CN217870403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塑钢板桩及其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704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45287A (en) Plastic panel erosion barrier
KR100528578B1 (ko) 가설용 흙막이 및 그 설치방법
CN217870403U (zh) 一种塑钢板桩及其连接结构
CA3112520A1 (en) Retaining wall systems
CN114150628B (zh) 堆石坝坝顶溢洪道泄槽及其施工方法
CN210288431U (zh) 一种基槽支护结构
CN215857643U (zh) 一种内部加强的塑钢板桩
CN113981989B (zh) 桥梁主墩承台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4783816U (zh) 一种钢板桩施工用防水密闭结构
CN214994058U (zh) 一种用于明挖法轨道交通装配式车站的预应力凹凸榫注浆接头结构
CN209818077U (zh) 预制片连接组件及具有其的仰拱结构
CN216765945U (zh) 一种围堰结构
CN217710561U (zh) 一种砼预制桩与塑钢板桩连接式护岸结构
CN212771870U (zh) 一种用于高速路的土工膜
CN211922698U (zh) 高强度生态挡墙
CN216340174U (zh) 一种组合式钢边橡胶止水带
CN210163940U (zh)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混凝土预制件
CN217580082U (zh) 一种河道治理用高分子板桩结构
CN211340641U (zh) 一种侧向加强型塑钢板桩护岸
KR200214388Y1 (ko) 보강부재가 구비된 토류판
CN219344134U (zh) 一种用于仿古建筑的加固结构
CN215857644U (zh) 一种内部共挤的塑钢板桩
CN218813649U (zh) 一种基坑支护用排桩组件
KR102400572B1 (ko) 강재 복부판이 구비된 합성거더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20953350U (zh) 一种拱形混凝土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