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55535U - 一种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55535U
CN217855535U CN202222744942.3U CN202222744942U CN217855535U CN 217855535 U CN217855535 U CN 217855535U CN 202222744942 U CN202222744942 U CN 202222744942U CN 217855535 U CN217855535 U CN 217855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dewatering
pipe
fine
dehyd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4494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亚兵
周汉民
崔旋
江金发
邹来昌
苏星月
赖桂华
许辉标
李洪文
林秀培
刘晓非
郭杭锋
张树茂
林通发
邓莉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GRIMM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Zijin Min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GRIMM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Zijin Min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GRIMM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Zijin Min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GRIMM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4494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55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55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55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涉及细粒尾矿脱水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稀释搅拌结构和粗粒级脱水结构;与粗粒级脱水结构以及稀释搅拌结构连通的细粒级脱水结构,稀释搅拌结构、粗粒级脱水结构和细粒级脱水结构均设置有仪表组件、阀门组件和泵体组件;与仪表组件、阀门组件和泵体组件连接的中控器,中控器用于收集仪表组件所采集的数据并调节阀门组件和泵体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具有脱水精准度大、脱水效率高、经济性强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粒尾矿脱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尾矿库是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的重要生产设施,同时也是矿山企业的重要污染源和重大危险源之一,因此,尾矿如何安全、环保的堆排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尾矿堆排方式有不脱水直接湿排和脱水后干排两种方式,而国内绝大多数尾矿库采用湿排技术,即尾矿浆不经任何处理直接通过管道排入库内,通过自然沉淀将尾矿库上层的水循环利用,待尾矿库达到设计要求最大坝高时闭库,然后进行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土地复垦。传统的尾矿湿排存在隐患较多,尾矿库建设、使用、维护、管理等都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稍有疏忽大意就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国内外尾矿库发生溃坝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需要一种更为安全的尾矿堆排技术,尾矿脱水干排技术应用而生,即选矿后排出的尾矿矿浆经一系列高效脱水系统处理,形成含水量少、易沉淀固化和利用场地堆存的干尾矿,尾矿脱水干排工艺能缓解尾矿库库容压力,减少尾矿库安全隐患,加大尾矿再次综合利用。
然而,随着我国选矿工艺水平的提高,尾矿粒度越来越细,对尾矿干排技术也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针对细粒尾矿全粒径的高效脱水技术,需要更为精确便捷的工艺和控制方式才能实现全粒径细粒尾矿的集约化处置。目前,针对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技术采用的控制方式,主要是有两种:
经验性控制:采用工艺为现场由旋流器、泵体、搅拌槽、阀门、管路连接而成的简易尾砂脱水系统,直接利用分级后粗尾砂,溢流细尾矿排入库内。控制方式为:主要依靠人工经验观察脱水系统进料尾砂流速、粘稠度和底流尾砂粗细手感来判断筑坝系统进料尾砂浓度、压力、流量、稀释补水水量、底流尾砂浓度以及脱水后尾砂含水率等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经验判断不满足,则认为调整来料浓度、补水、矿浆量等。
上述方式具有以下不足:系统运行过程中完全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对运行参数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判断一次后将不再进行运行状态调整,导致预判参数存在不精确性,无法达到脱水系统预期的脱水效果及经济控制参数的要求。该方案使脱水系统的质和量严重依赖操作人员的经验和责任心。
表征性控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浓密机、压滤机等系统组成对尾砂浆进行脱水。控制方式:在脱水系统上安装一系列仪表,观察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仪表读数,将之与目标参数进行比较,不一致时再由人工手动对阀门以及泵体进行调整,以保证系统能按照预期的控制参数运行。
上述方式具有以下不足:脱水系统直接对配置好的尾砂浆进行脱水处理,无法实现对尾矿稀释浓度进行监控以及调整,尾砂浆进料浓度不可控。另外,脱水系统上虽已安装简单监测的仪器仪表,但需要值守人员及时进行分析并作出判断是否修改参数,如遇矿浆量发生波动或脱水工况发生改变时,则需重新计算所有参数并与仪器仪表读数进行校正,一个参数变化将导致所有参数或仪器仪表需要进行调整,同时手动调整各个阀门等,在工况调整时间段内存在细粒尾矿脱水参数不精确及人员投入较大等问题。并且为保证脱水系统的连续运行需要人员24小时交替值守,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全粒径细粒尾矿脱水精度以及效率的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具有脱水精准度大、脱水效率高、经济性强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包括:
相互连通的稀释搅拌结构和粗粒级脱水结构,所述粗粒级脱水结构用于接收所述稀释搅拌结构稀释搅拌完成的料浆并将所述料浆分级脱水;
与所述粗粒级脱水结构以及所述稀释搅拌结构连通的细粒级脱水结构,所述细粒级脱水结构用于接收所述粗粒级脱水结构溢流的尾矿产物并进行脱水处理,还用于将分离出的水分转排至所述稀释搅拌结构,所述稀释搅拌结构、所述粗粒级脱水结构和所述细粒级脱水结构均设置有仪表组件、阀门组件和泵体组件;
与所述仪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和所述泵体组件连接的中控器,所述中控器用于收集所述仪表组件所采集的数据并调节所述阀门组件和所述泵体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稀释搅拌结构包括第一进料管、补水管和搅拌组件,所述第一进料管与所述搅拌组件连通,所述第一进料管用于向所述搅拌组件进尾矿,所述补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搅拌组件和所述细粒级脱水结构连通,所述搅拌组件与所述粗粒级脱水结构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稀释搅拌结构中的阀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料管和所述补水管上的第一电动阀门;
所述稀释搅拌结构中的仪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料管和所述补水管上的第一流量计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料管上的第一浓度计;
所述稀释搅拌结构中的泵体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料管上的第一泵体;
所述第一电动阀门、第一流量计、第一浓度计和所述第一泵体均与所述中控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粗粒级脱水结构包括第二进料管、旋流器和脱水筛,所述第二进料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稀释搅拌结构和所述旋流器连通,所述旋流器的顶端和所述细粒级脱水结构连通,所述脱水筛与所述旋流器的底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粗粒级脱水结构中的阀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料管上的第二电动阀门;
所述粗粒级脱水结构中的仪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料管上的第二流量计、第二浓度计和压力表;
所述粗粒级脱水结构中的泵体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料管上的第二泵体;
所述第二电动阀门、所述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二浓度计、所述压力表和所述第二泵体均与所述中控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细粒级脱水结构包括第三进料管、浓密机、加药组件、滤水收集池、回流管、转排组件和压滤机;
所述第三进料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粗粒级脱水结构和所述浓密机连通;
所述加药组件与所述浓密机连通;
所述滤水收集池的进水端与所述浓密机以及所述压滤机连通,所述滤水收集池的出水端通过所述回流管与所述稀释搅拌结构连通;
所述转排组件连通于所述浓密机与所述压滤机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加药组件包括药剂搅拌槽和出药管,所述药剂搅拌槽通过所述出药管与所述浓密机连通。
进一步地,所以转排组件包括浓密池和出料管,所述浓密池的进料端与所述浓密机连通,所述浓密池的出料端通过所述出料管与所述压滤机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细粒级脱水结构中的阀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出药管上的第三电动阀门;
所述细粒级脱水结构中的仪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进料管、所述出药管和所述出料管上的第三流量计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进料管和所述出料管上的第三浓度计;
所述细粒级脱水结构中的泵体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出药管、所述出料管和所述回流管上的第三泵体;
所述第三电动阀门、所述第三流量计、所述第三浓度计和所述第三泵体均与所述中控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稀释搅拌结构、所述粗粒级脱水结构、所述细粒级脱水结构和所述中控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在上述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中,来矿首先进入稀释搅拌结构与细粒级脱水结构分离出的水混合搅拌得到料浆,料浆进入粗粒级脱水结构进行分级脱水,底流可以脱水后形成粗粒级尾矿,粗粒级脱水结构溢流的尾矿产物可以进入到细粒级脱水结构进行脱水处理。上述过程中,稀释搅拌结构、粗粒级脱水结构和细粒级脱水结构内的仪表组件不断检测各项数据,中控器收集上述数据并对稀释搅拌结构、粗粒级脱水结构和细粒级脱水结构内阀门组件和泵体组件进行调节。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可通过中控器来收集稀释搅拌结构、粗粒级脱水结构和细粒级脱水结构中仪表组件所采集的数据,并控制稀释搅拌结构、粗粒级脱水结构和细粒级脱水结构中阀门组件的开度以及泵体组件的运转频率,使得进入粗粒级脱水结构的料浆浓度可控,实现对尾矿脱水流程的全面监控以及快速响应,另外细粒级脱水结构分离出的水可循环利用至稀释搅拌结构,具有脱水精准度大、脱水效率高、经济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稀释搅拌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粗粒级脱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细粒级脱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稀释搅拌结构;11-第一进料管;12-补水管;13-搅拌组件;14-第一电动阀门;15-第一流量计;16-第一浓度计;17-第一泵体;2-粗粒级脱水结构;21-第二进料管;22-旋流器;23-脱水筛;24-第二电动阀门;25-第二流量计;26-第二浓度计;27-压力表;28-第二泵体;3-细粒级脱水结构;31-第三进料管;32-浓密机;33-加药组件;331-药剂搅拌槽;332-出药管;34-滤水收集池;35-回流管;36-转排组件;361-浓密池;362-出料管;37-压滤机;38-第三电动阀门;39-第三流量计;310-第三浓度计;311-第三泵体;4-中控器;5-供电组件;6-粗粒级尾矿;7-滤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相互连通的稀释搅拌结构1和粗粒级脱水结构2,粗粒级脱水结构2用于接收稀释搅拌结构1稀释搅拌完成的料浆并将料浆分级脱水;
与粗粒级脱水结构2以及稀释搅拌结构1连通的细粒级脱水结构3,细粒级脱水结构3用于接收粗粒级脱水结构2溢流的尾矿产物并进行脱水处理,还用于将分离出的水分转排至稀释搅拌结构1,稀释搅拌结构1、粗粒级脱水结构2和细粒级脱水结构3均设置有仪表组件、阀门组件和泵体组件;
与仪表组件、阀门组件和泵体组件连接的中控器4,中控器4用于收集仪表组件所采集的数据并调节阀门组件和泵体组件。
其中,稀释搅拌结构1能够对来矿进行稀释、搅拌得到料浆;粗粒级脱水结构2能够接收上述料浆并将料浆分级脱水得到粗粒级尾矿6;细粒级脱水结构3能够接收粗粒级脱水结构2溢流的尾矿产物并将尾矿产物脱水得到细粒级尾矿,同时细粒级脱水结构3分离出的水可循环利用至稀释搅拌结构1,对来矿进行稀释,实现水分的再利用,更加经济。
稀释搅拌结构1、粗粒级脱水结构2和细粒级脱水结构3内的仪表组件可以不断检测各项数据,中控器4收集上述数据并对各个结构内的阀门组件和泵体组件进行调节,实现对尾矿脱水流程的全面监控以及快速响应,保证脱水精度,提高脱水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中控器4包括可编程控制器(PLC),中控器4收集仪表组件所采集的数据并调整阀门组件的开度以及泵体组件的运转频率的原理属于本领域常规的反馈调节原理,例如空调根据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对功率进行调节,保证室内温度恒定。因此上述中控器4的控制原理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以下对稀释搅拌结构1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稀释搅拌结构1包括第一进料管11、补水管12和搅拌组件13;第一进料管11与搅拌组件13连通,第一进料管11用于向搅拌组件13进尾矿;补水管12的两端分别与搅拌组件13和细粒级脱水结构3连通,其一端接收细粒级脱水结构3回流的水,另一端将水体补入搅拌组件13内;搅拌组件13与粗粒级脱水结构2连通,用于将搅拌完成的料浆排放至粗粒级脱水结构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稀释搅拌结构1中的阀门组件可以但不限于包括设置于第一进料管11和补水管12上的第一电动阀门14,第一电动阀门14与中控器4连接并能够控制第一进料管11和补水管12内的流量。
稀释搅拌结构1中的仪表组件可以但不限于包括设置于第一进料管11和补水管12上的第一流量计15以及设置于第一进料管11上的第一浓度计16。第一流量计15与中控器4连接,可以用于检测第一进料管11和补水管12内的流量,第一浓度计16与中控器4连接,可以用于检测第一进料管11内尾矿的浓度。
稀释搅拌结构1中的泵体组件可以但不限于包括设置于第一进料管11上的第一泵体17,以将尾矿泵入搅拌组件13,第一泵体17与中控器4连接。
上述稀释搅拌结构1在使用时,原尾矿料浆引入管路将一定浓度原料浆由输送管路或高位料浆池引入至系统安置附近;可通过中控器4控制第一泵体17以及第一进料管11上的第一电动阀门14将料浆引入系统,第一泵体17的运转频率以及第一进料管11上的第一电动阀门14的开度值可以反馈至中控器4;第一进料管11上的第一流量计15可以监测进入第一进料管11内料浆的流量大小,并将测定流量值反馈至中控器4,同时可人工给定来浆流量大小并通过中控器4控制第一进料管11上的第一电动阀门14的开度,最终满足实际监测值与流量给定值一致;补水管12将外界水(或细粒级脱水结构3脱水后的水)引入至装备安置场地附近,可通过中控器4控制补水管12上第一电动阀门14的开度,并将测定开度值反馈至中控器4,同时根据搅拌组件13内料浆的设定浓度对补水管12上第一电动阀门14开度进行反调节;补水管12上的第一流量计15监测进入补水管12内水的流量大小;搅拌组件13承接引入装备的料浆及稀释水,并由料浆搅拌机对稀释矿浆进行充分搅拌;第一浓度计16可测定进入第一进料管11内料浆的浓度。
上述稀释搅拌结构1可有效地对料浆浓度进行控制,根据不同的来矿量调整补水量,保证料浆浓度的稳定性,从而便于控制料浆脱水过程各个数据的稳定性,保证精准、高效脱水。
以下对粗粒级脱水结构2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粗粒级脱水结构2包括第二进料管21、旋流器22和脱水筛23;第二进料管21的两端分别与稀释搅拌结构1中的搅拌组件13和旋流器22的顶端连通,用于将搅拌组件13排出的料浆引入旋流器22;旋流器22的顶端和细粒级脱水结构3连通,以将溢流的尾矿产物引入细粒级脱水结构3,旋流器22可以与中控器4连接;脱水筛23与旋流器22的底端连通,以承接旋流器22底部排出的底流尾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粗粒级脱水结构2中的阀门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进料管21上的第二电动阀门24,第二电动阀门24可控制第二进料管21内的流量。
粗粒级脱水结构2中的仪表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进料管21上的第二流量计25、第二浓度计26和压力表27,分别检测第二进料管21内的料浆流量、料浆浓度以及料浆压力。
粗粒级脱水结构2中的泵体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进料管21上的第二泵体28,以将料浆泵入旋流器22。
第二电动阀门24、第二流量计25、第二浓度计26、压力表27和第二泵体28均与中控器4连接。
上述粗粒级脱水结构2在使用时,第二进料管21将稀释至指定浓度和指定流量的料浆通过第二泵体28泵送至旋流器22,并提供分级所需压力;可通过中控器4控制第二电动阀门24将料浆引入系统,并将测定开度值反馈至中控器4;第二流量计25监测进入第二进料管21内料浆的流量大小,并将测定流量值反馈至中控器4,同时可人工给定来浆流量大小并通过中控器4控制第二电动阀门24的开度,最终满足实际监测值与流量给定值一致;第二泵体28运行过程中通过监测实际流量值、分级压力值与设定值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通过变频器件泵运转频率反滤给中控器4,并对频率进行调整直至实际流量与设定流量一致时以该频率进行稳定运行;第二浓度计26可用于检测搅拌均匀后料浆浓度值,并将测定浓度值反馈至中控器4,判读是否达到设定浓度值,若未达到则调节第一进料管11与补水管12上的第一电动阀门14;压力表27监测料浆进入旋流器22的压力并反馈至中控器4;旋流器22内的旋流分级器对进入旋流器22的料浆按照中控器4中设定的分级参数进行料浆旋流分级,并将分级后底流通过底流输出管送至脱水筛23;脱水筛23则对分级后底流进行脱水处置,并将底流尾矿脱水至指定要求含水率,高频振动脱水后尾矿则落入配置的计量传送带上,将脱水后的粗粒级尾矿输送至指定位置;粗粒径分级过程中产生的溢流副产品则进入细粒级脱水结构3。
上述粗粒级脱水结构2能够对稀释搅拌结构1排出的料浆浓度以及流量进行检测,如浓度以及流量中的一者超过设定范围时,可及时进行响应,保证进入旋流器22内料浆各项数据的稳定性。
以下对细粒级脱水结构3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细粒级脱水结构3包括第三进料管31、浓密机32、加药组件33、滤水收集池34、回流管35、转排组件36和压滤机37,其中:
第三进料管31的两端分别与浓密机32和粗粒级脱水结构2中的 旋流器22连通,以将旋流器22溢流的尾矿产物导流至浓密机32;
加药组件33与浓密机32连通,以向浓密机32内加药;
滤水收集池34的进水端与浓密机32以及压滤机37连通,收集浓密机32以及压滤机37滤出的水,滤水收集池34的出水端通过回流管35与稀释搅拌结构1中的补水管12连通,将水分回收至补水管12;
转排组件36连通于浓密机32与压滤机37之间,以将浓密机32内浓密后溢流尾矿转排至压滤机37。
上述细粒级脱水结构3结构简单,能够实现浓密机32以及压滤机37滤出水分的回收利用,使得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更加的经济。
其中,如图4所示,加药组件33可以包括药剂搅拌槽331和出药管332,药剂搅拌槽331通过出药管332与浓密机32连通,实现对浓密机32的加药作用。
另外,如图4所示,转排组件36可以包括浓密池361和出料管362,浓密池361的进料端与浓密机32的底端连通,浓密池361的出料端通过出料管362与压滤机37连通,浓密池361可对浓密后溢流尾矿进行收集并转排至压滤机37,提高脱水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细粒级脱水结构3中的阀门组件包括设置于出药管332上的第三电动阀门38,第三电动阀门38 可用于控制出药管332的出药量。
细粒级脱水结构3中的仪表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三进料管31、出药管332和出料管362上的第三流量计39以及设置于第三进料管31和出料管362上的第三浓度计310。第三流量计39可用于测量第三进料管31、出药管332和出料管362内的流量,第三浓度计310可用于测量第三进料管31和出料管362内料浆浓度。
细粒级脱水结构3中的泵体组件包括设置于出药管332、出料管362和回流管35上的第三泵体311,以分别将药剂泵入浓密机32、将料浆泵入压滤机37以及将水体泵入补水管12。
第三电动阀门38、第三流量计39、第三浓度计310和第三泵体311均与中控器4连接。
上述细粒级脱水结构3在使用时,溢流尾矿经过第三进料管31将矿浆引入浓密机32内,引入过程中由第三进料管31上的第三流量计39监测流量、第三进料管31上的第三浓度计310监测溢流浓度,并将监测的流量与浓度反馈至中控器4;浓密机32主要是对低浓度的细粒溢流尾矿进行浓密,浓密过程中为提升浓密效率采用加药方式浓密;药剂则由药剂搅拌槽331对药剂进行拌和,再通过出药管332上可变频的第三泵体311将药剂加入浓密机32内,加药过程中由中控器4对加药量进行计算,并控制出药管332上的第三电动阀门38的开度大小和第三泵体311的频率来保证加药量能满足计算量大小,浓密后产生的浓密滤水则流至浓密池361内;达到指定浓度的浓密后溢流尾矿经出料管362上的第三泵体311泵送至压滤机37进行压滤,上述过程中通过出料管362上的第三流量计39和第三浓度计310对浓密后溢流尾矿进行流量和浓度监测,以判定是否到达浓密要求,并为压滤机37运行提供参考指示,判断压滤机37开启台数以及压滤控制参数的确定;出料管362上的第三泵体311则为压滤机37提供进料压力,保证溢流尾矿能全部充满压滤机37内的腹腔,压滤机37运行完成后将滤饼7排至计量传送带运送至指定位置,而压滤后过滤水则流至滤水收集池34内;滤水收集池34内水分通过回流管35上的第三泵体311将收集的水一部分泵送至补水管12内进行原矿料浆稀释,剩余部分可泵送至选厂回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还包括供电组件5,供电组件5与稀释搅拌结构1、粗粒级脱水结构2、细粒级脱水结构3和中控器4连接,为各个结构进行供电。
上述中控器4可以外购获得,也可以自主研发得到,以下对中控器4的其他功能进行具体说明:
中控器4可以对各个结构运行过程中的实际参数值进行收集、分析并做成判断,再将判断传递至各个电动阀门和泵体处进行实时调整。中控器4的控制方式如下:
自动启动条件:所有电动阀门开度、压力表读数反馈值、流量计读数反馈值、泵体频率反馈值均为零时,系统满足自启动条件启动,否则无法完成自动启动。
正常运行流程:中控器4启动后,第一进料管11上的第一电动阀门14以及补水管12上的第一电动阀门14开至设定开度;待搅拌组件13液位达到预设启动液位时第二泵体28启动;此时稀释后的矿浆进入第二泵体28内,第二浓度计26监测稀释后浓度是否达到预设浓度,如未达到,调整补水管12上的第一电动阀门14和第一进料管11上的第一电动阀门14的开度,当经过第二泵体28的矿浆实测流量和浓度反馈值大小与预先设置的流量和浓度一致时,保持第二电动阀门24开度大小运行;正常运行过程中,当进入旋流器22管路上压力表27监测压力值达到设定压力值后,第二泵体28按照现有频率进行旋流分级,若压力值未达到预先设定值时,第二泵体28通过频率控制器提高频率加速进料,相反则减小频率减少进料;旋流器22产生的底流则通过脱水筛23进行粗粒级尾砂脱水,并将脱水后的筛上干粗晒落至计量传送带输送至指定位置;旋流器22产生的溢流细粒级尾矿通过第三进料管31上的第三流量计39和第三浓度计310将实测值反馈至中控器4,中控器4接收到溢流尾矿的浓度值和流量值后,结合已设定的浓密后浓度值通过中控器4得出需要添加的药剂量大小,药剂量大小通过出药管332上的第三电动阀门38的开度控制并反馈至中控器4,由出药管332上的第三流量计39实测的值反馈至中控器4与计算值进行比较,若满足,则出药管332上的第三电动阀门38的开度大小不变,如大小不一致,则通过中控器4调整出药管332上的第三电动阀门38的开度大小和第三泵体311的频率使得最终于计算值一致后,维持稳定运行;浓密后的溢流尾矿经由出料管362上的第三泵体311泵送给压滤机37进行压滤,浓密后尾矿通过出料管362上的第三流量计39和第三浓度计310监测并将该数值反馈至中控器4,与现有压滤机37相关参数进行匹配,确定开启压滤机37的台数,以保证能实现全部浓密后溢流尾矿全部压滤;压滤过程中通过实时测定压滤机37的进料压力,判断是否满足压滤机37设定要求,若不满足,则通过中控器4控制渣浆泵变频器调整出料管362上的第三泵体311;压滤后产生的过滤饼7掉落至计量传送带上送至指定位置;压滤后滤水则回流至滤水收集池34以备回用;
系统产能大小调节:中控器4内可输入要求产能大小值,输入完成后,系统会根据各个流量计的流量实测值大小与设定值比较并通过PID控制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自行调节各个电动阀门的开度值,直至实测值与设定值一致。运行过程中,若原料引入管路的进浆量发生波动变化时系统也会通过PID控制器自行调节第一进料管11上的第一电动阀门14的开度,随时保证第一进料管11上的第一流量计15实测值与设定输入值一致,实现系统产能人为实时控制与调整。
产率调节模块:脱水过程中,若需要修改脱水效率和产率,可将脱水要求参数输入中控器4内置的计算分析系统,系统通过PID控制器自动调节第二电动阀门24的开度值改变旋流分级浓度、通过泵体变频器调整来第二泵体28频率调整分级压力及流量实现旋流分级浓度及压力的精确、实时控制与调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连通的稀释搅拌结构(1)和粗粒级脱水结构(2),所述粗粒级脱水结构(2)用于接收所述稀释搅拌结构(1)稀释搅拌完成的料浆并将所述料浆分级脱水;
与所述粗粒级脱水结构(2)以及所述稀释搅拌结构(1)连通的细粒级脱水结构(3),所述细粒级脱水结构(3)用于接收所述粗粒级脱水结构(2)溢流的尾矿产物并进行脱水处理,还用于将分离出的水分转排至所述稀释搅拌结构(1),所述稀释搅拌结构(1)、所述粗粒级脱水结构(2)和所述细粒级脱水结构(3)均设置有仪表组件、阀门组件和泵体组件;
与所述仪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和所述泵体组件连接的中控器(4),所述中控器(4)用于收集所述仪表组件所采集的数据并调节所述阀门组件和所述泵体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搅拌结构(1)包括第一进料管(11)、补水管(12)和搅拌组件(13),所述第一进料管(11)与所述搅拌组件(13)连通,所述第一进料管(11)用于向所述搅拌组件(13)进尾矿,所述补水管(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搅拌组件(13)和所述细粒级脱水结构(3)连通,所述搅拌组件(13)与所述粗粒级脱水结构(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搅拌结构(1)中的阀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料管(11)和所述补水管(12)上的第一电动阀门(14);
所述稀释搅拌结构(1)中的仪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料管(11)和所述补水管(12)上的第一流量计(15)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料管(11)上的第一浓度计(16);
所述稀释搅拌结构(1)中的泵体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料管(11)上的第一泵体(17);
所述第一电动阀门(14)、第一流量计(15)、第一浓度计(16)和所述第一泵体(17)均与所述中控器(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粒级脱水结构(2)包括第二进料管(21)、旋流器(22)和脱水筛(23),所述第二进料管(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稀释搅拌结构(1)和所述旋流器(22)连通,所述旋流器(22)的顶端和所述细粒级脱水结构(3)连通,所述脱水筛(23)与所述旋流器(22)的底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粒级脱水结构(2)中的阀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料管(21)上的第二电动阀门(24);
所述粗粒级脱水结构(2)中的仪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料管(21)上的第二流量计(25)、第二浓度计(26)和压力表(27);
所述粗粒级脱水结构(2)中的泵体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料管(21)上的第二泵体(28);
所述第二电动阀门(24)、所述第二流量计(25)、所述第二浓度计(26)、所述压力表(27)和所述第二泵体(28)均与所述中控器(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粒级脱水结构(3)包括第三进料管(31)、浓密机(32)、加药组件(33)、滤水收集池(34)、回流管(35)、转排组件(36)和压滤机(37);
所述第三进料管(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粗粒级脱水结构(2)和所述浓密机(32)连通;
所述加药组件(33)与所述浓密机(32)连通;
所述滤水收集池(34)的进水端与所述浓密机(32)以及所述压滤机(37)连通,所述滤水收集池(34)的出水端通过所述回流管(35)与所述稀释搅拌结构(1)连通;
所述转排组件(36)连通于所述浓密机(32)与所述压滤机(37)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组件(33)包括药剂搅拌槽(331)和出药管(332),所述药剂搅拌槽(331)通过所述出药管(332)与所述浓密机(3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排组件(36)包括浓密池(361)和出料管(362),所述浓密池(361)的进料端与所述浓密机(32)连通,所述浓密池(361)的出料端通过所述出料管(362)与所述压滤机(37)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粒级脱水结构(3)中的阀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出药管(332)上的第三电动阀门(38);
所述细粒级脱水结构(3)中的仪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进料管(31)、所述出药管(332)和所述出料管(362)上的第三流量计(39)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进料管(31)和所述出料管(362)上的第三浓度计(310);
所述细粒级脱水结构(3)中的泵体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出药管(332)、所述出料管(362)和所述回流管(35)上的第三泵体(311);
所述第三电动阀门(38)、所述第三流量计(39)、所述第三浓度计(310)和所述第三泵体(311)均与所述中控器(4)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组件(5),所述供电组件(5)与所述稀释搅拌结构(1)、所述粗粒级脱水结构(2)、所述细粒级脱水结构(3)和所述中控器(4)连接。
CN202222744942.3U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 Active CN217855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44942.3U CN217855535U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44942.3U CN217855535U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55535U true CN217855535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82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44942.3U Active CN217855535U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55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6089B (zh)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全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9676795A (zh) 一种混凝土智能搅拌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6045244B (zh) 钾钙基聚磺钻井液岩屑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钾钙基聚磺钻井液岩屑不落地固化处理方法
CN205653326U (zh) 一种泥水处理系统
CN105064938B (zh) 化学絮凝与机械挤压处理废弃钻井液的集成装置
CN111844459A (zh) 用于膏体精准给料搅拌的集成监测系统及方法
CN201932697U (zh) 一种干粉物料自动化加料系统
CN109578071B (zh) 一种移动式智能化膏体充填系统
CN202898208U (zh)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全过程自动控制系统
CN103920409A (zh) 一种pam固体药剂在线自动配制投加设备
CN105347554A (zh) 石灰—石膏湿法脱硫废水污泥分质及减量化处理装置
CN217855535U (zh) 一种细粒尾矿全粒径脱水控制系统
CN217052006U (zh) 一种城镇污泥高效离心脱水集成技术装备系统
CN110030032B (zh) 尾砂料浆分流部分脱水调控充填料浆制备浓度的方法
CN110498590A (zh) 一种污泥调理系统及调理方法
CN101423203A (zh) 一种节水减排的湿法磷酸生产工艺
CN214004402U (zh) 一种污泥脱水系统
CN104788005B (zh) 一种剩余污泥的强化脱水方法及系统
CN112624564A (zh)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系统
CN108262346A (zh) 一种用于异位土壤多重搅拌氧化修复的系统
CN216894514U (zh) 尾砂分级重组再造浆胶结充填设备
CN113599867B (zh) 一种微细粒粘滞物料压滤脱水过程检测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11814056U (zh) 一种油田含油污泥减量处理装置
CN207899862U (zh) 一种用于异位土壤多重搅拌氧化修复的系统
CN107653014A (zh) 矿区洗煤厂连续式煤泥水煤浆制浆成套装备及其制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