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52293U - 杯盖及杯具 - Google Patents

杯盖及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52293U
CN217852293U CN202222285604.8U CN202222285604U CN217852293U CN 217852293 U CN217852293 U CN 217852293U CN 202222285604 U CN202222285604 U CN 202222285604U CN 217852293 U CN217852293 U CN 217852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plug
cup
lid
water outlet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856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龙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8560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522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52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522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杯盖及杯具,杯盖包括杯盖主体,杯盖主体具有内塞容纳腔,内塞容纳腔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杯盖还包括盖合于杯盖主体的上方的外盖以及,活动地设置于内塞容纳腔中内塞,内塞的底壁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错位设置,内塞配置为:当外盖盖合于杯盖主体时,内塞的底壁与内塞容纳腔的底壁贴合,第一出水口处于封堵状态;当外盖与杯盖主体分开时,内塞的底壁与内塞容纳腔的底壁间隔设置,第一出水口处于导通状态。当打开杯盖时,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自动处于导通状态,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即可直接饮水,方便用户使用。

Description

杯盖及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杯盖及杯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杯具,部分的设置有内塞结构,在饮水时,首先需要打开外盖,然后再通过按压或者拨动内塞等操作,以打开内塞才可进行饮水,此类产品在使用时需要在打开杯盖时,额外进行打开内塞的操作,不方便用户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杯盖及杯具,在打开杯盖后,内塞和杯具内部的饮水通道能够自动打开,方便用户操作。
针对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公开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杯盖,所述杯盖包括:杯盖主体,所述杯盖主体具有内塞容纳腔,所述内塞容纳腔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外盖,所述外盖盖合于所述杯盖主体的上方;内塞,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内塞容纳腔中,所述内塞的底壁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错位设置,所述内塞配置为:当所述外盖盖合于所述杯盖主体时,所述内塞的底壁与所述内塞容纳腔的底壁贴合,所述第一出水口处于封堵状态;当所述外盖与所述杯盖主体分开时,所述内塞的底壁与所述内塞容纳腔的底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出水口处于导通状态。在盖合外盖时,第一出水口被内塞封堵,在打开外盖时,内塞解除对第一出水口的封堵,用户可以使用杯具的饮水通道进行饮水,该杯盖能够在外盖打开后,内塞自动打开,无需额外操作,方便用户饮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述内塞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杯盖主体,所述内塞相对于所述杯盖主体沿所述杯盖的纵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内塞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内塞的底壁与所述内塞容纳腔的底壁贴合,所述内塞的顶端抵顶在所述外盖的顶壁上。当内塞位于第一位置时,外盖可挤压内塞封堵第一出水口,防止杯体内液体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在所述内塞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内塞的底壁与所述内塞容纳腔的底壁间隔设置。当内塞位于第二位置时,外盖对内塞无挤压作用,内塞可解除对第一出水口的封堵,第一出水口与外界连通,可进行饮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述杯盖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内塞的背离所述外盖的一侧,以压紧于所述内塞和所述杯盖主体之间。弹性件可在外盖打开时,自动恢复形变并推动内塞解除对第一出水口的封堵,可自动饮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述内塞的外周壁和所述杯盖主体的内周壁中的一者设置有卡槽,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匹配的卡凸,所述卡凸在所述卡槽内沿所述杯盖的纵向移动,以使所述内塞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卡槽和卡凸的配合,可使内塞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时,防止内塞脱离内塞容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述第一出水口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水口布置于所述杯盖主体的第一圆周上。多个第一出水口可保证饮水的出水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述第二出水口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出水口布置于所述内塞的第二圆周上。多个第二出水口可保证饮水的出水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述第二圆周位于所述第一圆周内侧,所述内塞还包括内塞本体和内塞底封,所述内塞底封设置于所述内塞本体的下部,且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径向外侧,所述内塞底封在所述杯盖的纵向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出水口。内塞底封可在外盖盖合时,封堵第一出水口,防止液体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述内塞底封的外周壁突出设置有底凸缘,所述底凸缘沿所述内塞底封的周向连续延伸,所述底凸缘延伸至所述内塞容纳腔的腔壁处。底凸缘可对内塞容纳腔进行密封,防止液体进入内塞容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述内塞还包括内塞顶封,所述内塞顶封的外周壁突出设置有顶凸缘,所述顶凸缘沿所述内塞的周向连续延伸,所述顶凸缘延伸至所述内塞容纳腔的腔壁。内塞顶封可进一步密封内塞容纳腔,防止液体从内塞容纳腔的顶部进入到该内塞容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杯具,所述杯具包括杯体和如前所述的杯盖,所述杯盖能够盖合在所述杯体的开口处。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杯具的第一角度纵向剖面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杯具的第二角度纵向剖面图。
图3为图1中的杯盖主体的结构图。
图4为图1中的内塞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杯盖主体;101、第一出水口;110、内筒体;120、外筒体;130、连接臂;200、外盖;300、内塞;310、内塞底封;3101、底凸缘;3102、卡槽;320、内塞本体;3202、第二出水口;330、内塞顶封;3301、顶凸缘;340、限位凸出;350、卡凸;400、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不应被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杯盖以及设置有该杯盖的杯具,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杯具的第一角度纵向剖面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杯具的第二角度纵向剖面图。图3为图1中的杯盖主体的结构图。图4为图1中的内塞的结构图。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杯盖包括杯盖主体100,杯盖主体100具有内塞容纳腔,内塞容纳腔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101;杯盖还包括外盖200,外盖200盖合于杯盖主体100的上方;杯盖还包括内塞300,活动地设置于内塞容纳腔中,内塞的底壁设置有第二出水口3202,第二出水口3202与第一出水口101错位设置,内塞300配置为:当外盖200盖合于杯盖主体100时,内塞300的底壁与内塞容纳腔的底壁贴合,第一出水口101处于封堵状态;当外盖200与杯盖主体100分开时,内塞300的底壁与内塞容纳腔的底壁间隔设置,第一出水口101处于导通状态。
具体的,第一出水口101与杯体内部相通,当外盖200盖合于杯盖主体100上方时,外盖200可对内塞300具有挤压作用以使内塞300在纵向上向下移动至内塞300与杯盖主体100的内塞容纳腔底壁贴合,由于第一出水口101和第二出水口3202错位设置,因此,内塞300可封堵第一出水口101,此时,可防止杯体内的液体从第一出水口101流出。当外盖200与杯盖主体100分离时,外盖200解除对内塞300的挤压作用,此时,内塞300和内塞容纳腔的底壁间隔设置,此时,液体可从杯体通过第一出水口101流出,进一步地,液体可通过第二出水口3202流出。在此过程中,当打开外盖200时,内塞300与内塞容纳腔可自动分离,用户在打开外盖后可直接饮水,使用较为方便。
作为示例,内塞300的形状可以为敞口的筒状,当第一出水口101导通时,水可从杯体通过第一出水口101进入内塞300底壁和内塞容纳腔的底壁之间的空间,再通过第二出水口3202,最终从内塞300的顶部开口处流出。
作为示例,为了能够更好的容纳内塞300,杯盖主体100的形状也可以大体为筒状,从而形成与内塞300形状匹配的内塞容纳腔,使得内塞300的底壁与杯盖主体100的底壁有效贴合。
作为示例,外盖200可盖合于杯盖主体100的上方,两者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也可以为卡接的方式,也并不限于此两种连接方式。本公开以外盖200与杯盖主体100之间螺纹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内塞300可活动地连接于杯盖主体100,内塞300相对于杯盖主体100沿杯盖的纵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内塞300位于第一位置时,内塞300的底壁与内塞容纳腔的底壁贴合,内塞300的顶端抵顶在外盖200的顶壁上。当内塞300位于第二位置时,内塞300的底壁与内塞容纳腔的底壁间隔设置。
外盖200刚盖合于杯盖主体100上到盖紧的过程中,可随着外盖200相对于杯盖主体100盖紧,外盖200可挤压并推动内塞300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以使内塞300的底壁紧贴杯盖主体100的底壁,内塞300可以封堵第一出水口101。
为了在打开外盖200时,内塞300能够自动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如图1-4所示,杯盖还包括弹性件400,弹性件400设置于内塞300的背离外盖200的一侧,以压紧于内塞300和所述杯盖主体100之间。
作为示例,弹性件400可以为压缩弹簧,随着外盖200的盖合,外盖200推动内塞300朝向内塞容纳腔的底壁移动,例如但不限于,本实施例中为向下移动,随着内塞300的移动,弹性件400受到内塞300的挤压而进一步压缩,至内塞300的底壁与内塞容纳腔的底壁贴合。
当外盖200打开时,弹性件400可恢复原位并推动内塞300朝向远离内塞容纳腔底壁的方向移动,例如但不限于,向上移动,以使第一出水口101和第二出水口3202导通。
为了安装弹性件400,在内塞300的筒外壁设置有限位凸出340,而杯盖主体100包括内筒体110、外筒体120,以及连接内筒体110和外筒体120的连接臂130,外筒体120套接于内筒体110的外周。而弹性件140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连接臂130以及限位凸出340上,如图1和图2所示。
为了防止在弹性件400回弹的过程中,内塞300从内塞容纳部弹出,内塞300的外周壁和杯盖主体100的内周壁中的一者设置有卡槽3102,另一者设置有与卡槽3102匹配的卡凸350,卡凸350在卡槽3102内沿杯盖的纵向移动,以使内塞3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卡槽3102不仅可以起到限位作用,也可以起到对内塞300移动的导向作用。
为了保证在第一出水口101导通时,具有足够的出水量,第一出水口101为多个,多个第一出水口101布置于杯盖主体100的第一圆周上。可选地,多个第一出水口101沿杯盖主体100的周向等角间隔设置,但不以此为限。如此,通过在杯盖主体100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水口101,可以使杯体内的水可以从各个位置处的第一出水口101流出,用户在使用杯具时,无需调整第一出水口101的位置。
可选地,第二出水口3202为多个,多个第二出水口3202布置于内塞300的第二圆周上,第二圆周位于第一圆周内侧。作为示例,第一出水口101和第二出水口3202的形状可以为方形或者长条形,不以此为限。第一出水口101和第二出水口3202可分别形成于杯盖主体100的底壁和内塞300的底壁上,以保证具有足够的出水量。
内塞300还包括内塞本体320和内塞底封310,内塞底封310设置于内塞本体320的下部,且位于第二出水口3202的径向外侧,内塞底封310在杯盖的纵向的投影覆盖第一出水口101。内塞底封310可以为具有环槽的密封圈,套接于内塞本体320的底部,内塞底封310的底端可以密封第一出水口101。
为了加强内塞容纳腔的密封性,内塞底封310的外周壁突出设置有底凸缘3101,底凸缘3101沿内塞底封310的周向连续延伸,底凸缘3101延伸至内塞容纳腔的腔壁处,底凸缘3101可以过盈的贴合于内塞容纳腔的腔壁,底凸缘3101可以为可变形材料,在受到挤压时,能够变形贴合,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
为了进一步加强内塞容纳腔的密封性,内塞300还包括内塞顶封330,内塞顶封330的外周壁突出设置有顶凸缘3301,顶凸缘3301延伸至内塞容纳腔的腔壁。同样的,内塞顶封330和顶凸缘3301可以为可变形材料,在受到挤压时,能够变形贴合,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杯具,杯具包括杯体和如前所述的杯盖,杯盖能够盖合在杯体的开口处。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杯盖和设置有该杯盖的杯具,杯具包括杯盖和杯体,杯盖包括杯盖主体100,杯盖主体100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101,杯盖主体100内设置有内塞300,内塞300可封堵第一出水口101,外盖200盖合于杯盖主体100上,在打开外盖时,内塞300可自动与杯盖主体100分离,使第一出水口101导通,方便用户饮水。
继续参照图1和图2,在外盖200盖合在杯盖主体100的上方时,内塞300的顶端抵顶在外盖200顶壁上,由于弹性件400的支撑作用,在外盖200相对于杯盖主体100向下移动时,内塞300将进一步挤压弹性件400并向下移动,至内塞300的底壁与内塞容纳腔的底壁贴合,第一出水口101与第二出水口3202错位设置,此时杯具的饮水通道处于封堵状态。
在外盖200相对于杯盖主体100向上移动时,作用于内塞300的向下的作用力减小,在弹性件400的作用下,内塞300将被向上推动以使内塞300的底壁与内塞容纳腔的底壁分离,此时内塞300的底部空间可以分别与第一出水口101与第二出水口3202连通,即杯具的饮水通道处于导通状态,此时倾斜杯体,杯体内的水可以经第一出水口101与第二出水口3202流出,以被饮用。
本公开提供的杯盖,由于内塞300的下方设置有弹性件400,在外盖200相对于杯盖主体100纵向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内塞300也随着上下移动,以能够与内塞容纳腔的底壁分离或者贴合,从而使杯具的饮水通道导通或者封堵,用户无需额外按压或者拨动内塞300即可控制饮水通道的导通和封堵,改善了杯盖使用的卫生情况,提高了杯具使用的便捷性。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参考附图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旨在是可以各种形式和替代形式体现的示例。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而是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践所公开的概念的代表性基础。

Claims (11)

1.一种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包括:
杯盖主体(100),所述杯盖主体(100)具有内塞容纳腔,所述内塞容纳腔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101);
外盖(200),所述外盖(200)盖合于所述杯盖主体(100)的上方;
内塞(300),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内塞容纳腔中,所述内塞的底壁设置有第二出水口(3202),所述第二出水口(3202)与所述第一出水口(101)错位设置,所述内塞(300)配置为:
当所述外盖(200)盖合于所述杯盖主体(100)时,所述内塞(300)的底壁与所述内塞容纳腔的底壁贴合,所述第一出水口(101)处于封堵状态;当所述外盖(200)与所述杯盖主体(100)分开时,所述内塞(300)的底壁与所述内塞容纳腔的底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出水口(101)处于导通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塞(300)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杯盖主体(100),所述内塞(300)相对于所述杯盖主体(100)沿所述杯盖的纵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内塞(30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内塞(300)的底壁与所述内塞容纳腔的底壁贴合,所述内塞(300)的顶端抵顶在所述外盖(200)的顶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塞(30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内塞(300)的底壁与所述内塞容纳腔的底壁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还包括弹性件(400),所述弹性件(400)设置于所述内塞(300)的背离所述外盖(200)的一侧,以压紧于所述内塞(300)和所述杯盖主体(100)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塞(300)的外周壁和所述杯盖主体(100)的内周壁中的一者设置有卡槽(3102),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卡槽(3102)匹配的卡凸(350),所述卡凸(350)在所述卡槽(3102)内沿所述杯盖的纵向移动,以使所述内塞(30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10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水口(101)布置于所述杯盖主体(100)的第一圆周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口(3202)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出水口(3202)布置于所述内塞(300)的第二圆周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周位于所述第一圆周内侧,所述内塞(300)还包括内塞本体(320)和内塞底封(310),所述内塞底封(310)设置于所述内塞本体(320)的下部,且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口(3202)的径向外侧,所述内塞底封(310)在所述杯盖的纵向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出水口(10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塞底封(310)的外周壁突出设置有底凸缘(3101),所述底凸缘(3101)沿所述内塞底封(310)的周向连续延伸,所述底凸缘(3101)延伸至所述内塞容纳腔的腔壁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塞(300)还包括内塞顶封(330),所述内塞顶封(330)的外周壁突出设置有顶凸缘(3301),所述顶凸缘(3301)延伸至所述内塞容纳腔的腔壁。
11.一种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具包括杯体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杯盖,所述杯盖能够盖合在所述杯体的开口处。
CN202222285604.8U 2022-08-25 2022-08-25 杯盖及杯具 Active CN2178522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85604.8U CN217852293U (zh) 2022-08-25 2022-08-25 杯盖及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85604.8U CN217852293U (zh) 2022-08-25 2022-08-25 杯盖及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52293U true CN217852293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80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85604.8U Active CN217852293U (zh) 2022-08-25 2022-08-25 杯盖及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522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852293U (zh) 杯盖及杯具
CN108338618B (zh) 一种防喷溅的安全杯盖
CN216916957U (zh) 容器盖和容器
CN110652157B (zh) 一种带有两用杯盖的保温杯
CN213993167U (zh) 一种双饮杯及其杯盖
CN209826144U (zh) 一种带自锁功能的弹跳盖
CN211870191U (zh) 一种自动开闭密封盖组件
CN217161674U (zh) 杯盖及杯具
CN201977677U (zh) 一种新型皂液器
CN111358254A (zh) 一种旋转按压式杯盖
CN210762096U (zh) 一种带吸管的液体容器密封盖
CN218369372U (zh) 一种医用涂擦酒精用瓶
CN214964294U (zh) 一种双口水壶
CN112674576B (zh) 一种可拆卸且可调节出水量的新型饮料容器
CN214712050U (zh) 水壶
CN211833812U (zh) 一种按键式茶水分离水杯
CN211186742U (zh) 一种能实现快捷开盖的子弹头杯盖
CN218105508U (zh) 一种具有大容量茶仓的水杯
CN212100088U (zh) 一种盖体内壁设置有定位槽的分离式饮料瓶盖
CN218127981U (zh) 杯盖及杯具
CN216907539U (zh) 一种多用途杯盖
CN217959591U (zh) 一种分仓式新型饮水壶
CN217510243U (zh) 吸管组件、杯盖以及杯具
CN215127369U (zh) 咖啡壶
CN215820507U (zh) 容器盖及液体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