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42212U - 液压系统和泵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液压系统和泵送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42212U CN217842212U CN202221846440.5U CN202221846440U CN217842212U CN 217842212 U CN217842212 U CN 217842212U CN 202221846440 U CN202221846440 U CN 202221846440U CN 217842212 U CN217842212 U CN 2178422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valve
- pipeline
- hydraulic system
-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液压系统和泵送设备,其中,液压系统包括:油缸,油缸包括有杆腔和无杆腔;变量泵,变量泵通过第一管道与有杆腔连通,变量泵通过第二管道与无杆腔连通;第一数字阀,设置于第一管道,第一数字阀能够控制第一管道导通或控制第一管道关闭;第二数字阀,设置于第二管道,第二数字阀能够控制第二管道导通或第二管道关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液压系统,通过在第一管道设置第一数字阀控制第一管道的通断,在第二管道设置第二数字阀控制第二管道的通断,简化了连接结构,且提升了液压系统的工作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使得液压系统响应控制的速度变快,准确性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系统和一种泵送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集成在臂架油缸上的控制阀数量多,使得整体结构复杂,体积大,且各个阀之间的协调难度大,阀组的抗干扰能力差,导致臂架油缸的工作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提出了一种液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还提出了一种泵送设备。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液压系统,包括:油缸,油缸包括有杆腔和无杆腔;变量泵,变量泵通过第一管道与有杆腔连通,变量泵通过第二管道与无杆腔连通;第一数字阀,设置于第一管道,第一数字阀能够控制第一管道导通或控制第一管道关闭;第二数字阀,设置于第二管道,第二数字阀能够控制第二管道导通或第二管道关闭。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液压系统包括油缸和变量泵。其中,油缸包括有杆腔和无杆腔,而变量泵为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其能够提供一定体积量的油液,其中,变量泵通过第一管道与有杆腔相连通,使得有杆腔内可以注入油液。变量泵还通过第二管道与无杆腔相连通,以使得油液能够进入到无杆腔内,油缸在无杆腔或有杆腔内进入油液时,能够相对应的进行动作响应,进而使得油缸能够执行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在第一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一数字阀,第一数字阀能够控制第一管道的导通与关闭,进而实现了只需设置一个第一数字阀在第一管路上,即可实现对有杆腔油路的控制,避免了集成多个的控制阀部件,共同配合才能去实现控制,从而减少了控制阀的数量,简化了控制油路的结构,减轻了整体重量。同时,单次通过第一数字阀的油液体积量小,而第一数字阀进行开关动作的重复性好,且第一数字阀通过数字信号进行控制,抗干扰能力强。通过去控制第一数字阀多次开启,使得第一数字阀和有杆腔之间既可以保证有油液的流动,且第一数字阀可以快速且准确的响应开关控制,从而使得整个液压系统的响应速度变快,且响应结果准确,液压系统的工作稳定性高。
进一步地,在第二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数字阀,第二数字阀能够控制第二管道的导通与关闭,进而实现了只需要设置一个第二数字阀在第二管路上,即可实现对无杆腔油路的控制,避免了集成多个的控制阀部件,共同配合才能去实现控制,从而减少了控制阀的数量,简化了控制油流的结构,减轻了整体的重量。同时,单次通过第二数字阀的油液体积量小,而第二数字阀进行开关动作的重复性好,且通过数字信号进行控制,抗干扰能力强。通过去控制第二数字阀多次开启,使得第二数字阀和无杆腔之间即可以保证有液压流动,且第二数字阀可以快速且准确的响应开关控制,从而使得整个液压系统的响应速度变快,且响应结果准确,液压系统的工作稳定性高。
进一步地,第一数字阀可以与第二数字阀配合实现对油液的控制。在第一数字阀在控制第一管道导通时,第二数字阀控制第二管道关闭,以使得油液可以通过第一管道流入到有杆腔内,同时无杆腔内不能在流入油液,进而使得油缸可以实现往复运动。同样的,第一数字阀在控制第一管道关闭时,第二数字阀控制第二管道打开,以使得油液可以通过第二管道流入到无杆腔内,同时有杆腔不能在流入油液,进而同样使得油缸实现往复运行,整个控制过程中,油液通断的控制迅速,第一数字阀与第二数字阀之间的配合协调难度低,控制方式便捷,液压系统的工作稳定性高。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液压系统,通过在油泵和有杆腔相连的第一管道上设置第一数字阀,在油泵和无杆腔相连的第二管道上设置第二数字阀,实现了液压系统控制阀数量的减少,简化了连接结构,提升了液压系统的工作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使得液压系统响应控制的速度变快,且准确性高。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液压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一平衡阀,第一平衡阀包括第一进油口、第一出油口、第一回油口、第一通油管道和第一回油管道,其中,第一进油口与第一数字阀连通,第一出油口与有杆腔连通,第一进油口通过第一通油管道与第一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一回油口通过第一回油管道与第一出油口连通;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二平衡阀,第二平衡阀包括第二进油口、第二出油口、第二回油口、第二通油管道和第二回油管道,其中,第二进油口与第二数字阀连通,第二出油口与无杆腔连通,第二进油口通过第二通油管道与第二出油口连通,第二回油口通过第二回油管道与第二出油口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液压系统包括第一平衡阀,其中,第一平衡阀包括第一进油口、第一出油口、第一回油口、第一通油管道和第一回油管道,第一进油口与第一数字阀连通,第一出油口与有杆腔连通,由第一进油口进入第一平衡阀的油液,再经由第一通油管道流至第一出油口处,之后由第一出油口进入到有杆腔之中,完成对有杆腔的供油。第一进油口与第一数字阀相连通,进而实现了通过第一数字阀即可去控制有杆腔进油,控制阀数量的减少,使得有杆腔进油的距离变短,油液的量变小,从而能够更加灵敏的进行控制油缸的动作。进一步地,在有杆腔需要排油时,也可以通过第一出油口和第一回油口的连通,使得有杆腔内的油液可以经由第一出油口、第一回油管道和第一回油口向外排出,进而避免了在有杆腔被压缩时,油液对有杆腔的冲击。
液压系统中还包括第二平衡阀,其中,第二平衡阀包括第二进油口、第二出油口、第二回油口、第二通油管道和第二回油管道。第二进油口与第二数字阀连通,第二出油口与无杆腔连通,实现由第二进油口进入第二平衡阀的油液,再经由第二通油管道流至第二出油口处,之后由第二出油口进入到无杆腔之中,完成对无杆腔的供油。通过第二进油口与第二数字阀相连通,进而实现了通过第二数字阀即可去控制无杆腔的进油过程,控制阀数量的减少,使得有杆腔进油的距离变短,液压油的量变小,从而能够更加灵敏的进行控制油缸的动作。进一步地,在无杆腔需要排油时,也可以通过第二出油口和第二回油口的连通,使得无杆腔内的油液可以经由第二出油口、第二回油管道和第二回油口向外排出,进而避免了无杆腔被压缩时,油液对无杆腔的冲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平衡阀还包括第一控制油口,第一控制油口与第二数字阀和第一回油管道连通,第一控制油口能够控制第一回油管道导通或第一回油管道关闭;第二平衡阀还包括第二控制油口,第二控制油口与第一数字阀和第二回油管道连通,第二控制油口能够控制第二回油管道导通或第二回油管道关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平衡阀还包括第一控制油口,第一控制油口与第二数字阀和第一回油管道连通。通过第一控制油口使得第一数字阀和第二数字阀产生了连接关系。第一控制油口通过压力变化来控制第一回油管道的导通与关闭。其中,第一控制油口预先设置有一个第一预设压力阈值,当第一控制油口所受的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阈值时,可以表明在此时的液压系统中,是第二数字阀打开,而第一数字阀关闭,即无杆腔为注入油液的状态。因此,相对应的,为实现油缸的运动,有杆腔需排出油液,此时,第一控制油口控制第一回油管道导通,进而实现第一出油口与第一回油口连通,进而使得有杆腔的油液可以经由第一出油口、第一回油管道和第一回油口向外排出。实现了有杆腔和无杆腔的互锁,即二者中的一个为进油,另一个即处于排油的状态,保证了液压系统的安全。同理,当第一控制油口的压力小于第一预设压力阈值时,表明第二数字阀并未打开,则可对应的控制第一回油管道关闭,以断开第一出油口与第一回油口的连通。
第二平衡阀还包括第二控制油口,第二控制油口与第一数字阀和第二回油管道连通。通过第二控制油口使得第二数字阀和第一数字阀产生了连接关系。第二控制油口通过压力变化来控制第二回油管道的导通与关闭。其中,第二控制油口预先设置有一个第二预设压力阈值,当第二控制油口所受的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阈值时,可以表明在此时的液压系统中,是第一数字阀打开,而第二数字阀关闭,即有杆腔为注入油液的状态。因此,相对应的,为实现油缸的运动,无杆腔需排出油液,此时,第二控制油口控制第二回油管道导通,进而实现第二出油口与第二回油口连通,进而使得无杆腔的油液可以经由第二出油口、第二回油管道和第二回油口向外排出。实现了有杆腔和无杆腔的互锁,即二者中的一个为进油,另一个即处于排油的状态,保证了液压系统的安全。同理,当第二控制油口的压力小于第二预设压力阈值时,表明第一数字阀并未打开,则可对应的控制第二回油管道关闭,以断开第二出油口与第二回油口的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平衡阀还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设置于第一通油管道;第一顺序阀,第一顺序阀设置于第一回油管道;第二平衡阀还包括: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设置于第二通油管道;第二顺序阀,第二顺序阀设置于第二回油管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平衡阀还包括第一单向阀和第一顺序阀,其中,第一单向阀设置于第一通油管道上,因第一单向阀所具有的单向导通性,使得油液只能由第一进油口向第一出油口的方向流动,进而保证了液压系统的工作状态。第一顺序阀设置于第一回油管道上,在有杆腔处于进油状态时,第一顺序阀断开第一出油口和第一回油口之间的连接,而在有杆腔处于排油状态时,第一顺序阀的阀口打开,以使第一出油口和第一回油口之间相连通,进而实现有杆腔的排油。
第二平衡阀还包括第二单向阀和第二顺序阀,其中,第二单向阀设置于第二通油管道上,因第二单向阀所具有的单向导通性,使得油液只能由第二进油口向第二出油口的方向流动,进而保证了液压系统的工作状态。第二顺序阀设置于第二回油管道上,在无杆腔处于进油状态时,第二顺序阀断开第二出油口和第二回油口之间的连接,而在无杆腔处于排油状态,时,第二顺序阀的阀口打开,以使第二出油口和第二回油口之间相连通,进而实现无杆腔的排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平衡阀还包括:第一溢流阀,第一溢流阀与第一出油口连通;第二平衡阀还包括:第二溢流阀,第二溢流阀与第二出油口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平衡阀还包括第一溢流阀,第一溢流阀与第一出油口连通,第一溢流阀能够在有杆腔压力过高时,即油液体积量过大时,将油液排出,以保证液压系统的安全。
第二平衡阀还包括第二溢流阀,第二溢流阀与第二出油口连通,第二溢流阀能够在无杆腔压力过高时,即油液体积量过大时,将油液排出,以保证液压系统的安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一梭阀,设置于第一管道,与变量泵电连接;第二梭阀,设置于第二管道,与变量泵电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一梭阀,第一梭阀设置于第一管道,与变量泵电连接,第一梭阀可以检测第一管道上各处的负载,并将负载反馈给变量泵,变量泵根据负载以对应的排量供油,达到节能的目的。
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二梭阀,第二梭阀设置于第二管道,与变量泵电连接,第二梭阀可以检测第二管道上各处的负载,并将负载反馈给变量泵,使得变量泵以对应的排量供油,进而达到节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压系统还包括:输油管,变量泵设置于输油管上,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输油管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液压系统还包括输油管,变量泵设置在输油管上,进而可以通过第一变量泵调整输入油液的流量,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输油管相连通,进而使得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可以通过输油管而流入油液。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三管道,第三管道与输油管连通;第三溢流阀,设置于第三管道,第三溢流阀能够控制第三管道导通或关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三管道,第三管道与输油管相连通,即输油管中流动的油液可以流入到第三管道内。进一步地,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三溢流阀,第三溢流阀设置于第三管道,能够控制第三管道的导通或关闭,进而在液压系统内压力正常时,第三溢流阀使第三管道关闭,第三管路不会影响液压的正常输入。而在液压系统内的压力过大时,第三溢流阀可相应的控制第三管道导通,以使油液经由第三管道排出,而并非进入到油缸的有杆腔或无杆腔内,进而保证了液压系统的使用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压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数字阀和第二数字阀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数字阀打开或关闭;以及控制器还用于控制第二数字阀打开或关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液压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数字阀和第二数字阀电连接,进而实现对第一数字阀和第二数字阀的控制,其中,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数字阀打开或关闭,进而实现第一管道上流量的可调。控制器还用于控制第二数字阀的打开或关闭,进而实现第二管道上流量的可调。进而使得了整个液压系统的流量皆可以进行快速调整。且第一数字阀和第二数字阀的结构简单,控制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使得整个液压系统的工作稳定性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还提出了一种泵送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液压系统;臂架,液压系统设置于臂架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泵送设备,因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液压系统,因此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液压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泵送设备还包括臂架,液压系统设置于臂架上,使得油液传输的距离变短,进而使得所流通的液压油的量变小,液压系统中的油缸可以更灵敏的被控制,从而臂架也能够更快速的响应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液压系统,10油缸,110有杆腔,120无杆腔,210第一数字阀,220第一平衡阀,221第一进油口,222第一出油口,223第一回油口,224第一控制油口,225第一单向阀,226第一顺序阀,227第一溢流阀,228第一通油管道,229第一回油管道,310第二数字阀,320第二平衡阀,321第二进油口,322第二出油口,323第二回油口,324第二控制油口,325第二单向阀,326第二顺序阀,327第二溢流阀,328第二通油管道,329第二回油管道,40变量泵,42第一梭阀,44第二梭阀,46第一管道,48第二管道,50第三管道,52第三溢流阀,56输油管,58主回油管,60控制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液压系统1和泵送设备(图中未示出)。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液压系统1,包括:油缸10,油缸10包括无杆腔120和有杆腔110;变量泵40,变量泵40通过第一管道46与无杆腔120连通,变量泵40通过第二管道48与无杆腔120连通;第一数字阀210,设置于第一管道46,第一数字阀210能够控制第一管道46导通或第一管道46关闭;第二数字阀310,设置于第二管道48,第二数字阀310能够控制第二管道48导通或第二管道48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液压系统1包括油缸10和变量泵40。其中,油缸10包括有杆腔110和无杆腔120,而变量泵40为液压系统1的动力元件,其能够提供一定体积量的油液,其中,变量泵40通过第一管道46有杆腔110相连通,使得有杆腔110内可以注入油液。变量泵40还通过第二管道48与无杆腔120相连通,以使得油液能够进入到无杆腔120内,油缸10在无杆腔120或有杆腔110内进入油液时,能够相对应的进行动作响应,进而使得油缸10能够执行往复运动,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
进一步地,在第一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一数字阀。第一数字阀210能够控制第一管道46的导通与关闭,进而实现了只需设置一个第一数字阀210,即可实现对有杆腔110油路的控制,避免了集成多个控制阀部件,共同配合才能去实现控制,从而减少了控制阀的数量,简化了控制油路的结构,减轻了整体重量。同时,单次通过第一数字阀210的油液体积量小,而第一数字阀210进行开关动作的重复性好,且第一数字阀210通过数字信号进行控制,抗干扰能力强。通过去控制第一数字阀210的多次开启,使得第一数字阀210和有杆腔110之间既可以保证有油液的流动,且第一数字阀210可以快速且准确的响应开关控制,从而使得整个液压系统1的响应速度变快,且响应结果准确,液压系统1的稳定性高。进一步地,在第二管道48上还设置有第二数字阀310,第二数字阀310能够控制第二管道48的导通与关闭,进而实现了只需要设置一个第二数字阀310在第二管道48上,即可实现对无杆腔120油路的控制,避免了集成多个的控制阀部件,共同配合才能去实现控制,从而减少了控制阀的数量,简化了控制油流的结构,减轻了整体的重量。同时,单次通过第二数字阀310的油液体积量小,而第二数字阀310进行开关动作的重复性好,且通过数字信号进行控制,抗干扰能力强。通过去控制第二数字阀310的多次开启,使得310第二数字阀和无杆腔120之间即可以保证有液压流动,且第二数字阀310可以快速且准确的响应开关控制,从而使得整个液压系统的响应速度变快,稳定性变高。
进一步地,第一数字阀210可以与第二数字阀310配合实现对油液的控制,即,第一数字阀210在控制第一管道46导通时,第二数字阀310控制第二管道48关闭,以使得油液可以通过第一管道46流入到有杆腔110内,同时无杆腔120内不能在流入油液,进而使得油缸10可以实现往复运动。同样的,第一数字阀210在控制第一管道46关闭时,第二数字阀310控制第二管道48打开,以使得油液可以通过第二管道48流入到无杆腔120内,同时有杆腔110不能在流入油液,进而同样使得油缸10实现往复运行,整个控制过程,油液通断的控制迅速,第一数字阀210与第二数字阀310之间的配合协调难度低,控制方式便捷。
第一数字阀210和第二数字阀310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响应快速、且执行动作准确,具有很强的抗污染能力,可靠性高,进而保证液压系统1的工作状态良好。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液压系统1还包括第一平衡阀220和第二平衡阀320。
具体地,第一平衡阀220包括第一进油口221、第一出油口222、第一回油口223、第一通油管道228和第一回油管道229,其中,第一进油口221与第一数字阀210连通,第一出油口222与有杆腔110连通,第一进油口221通过第一通油管道228与第一出油口222连通,第一回油口223通过第一回油管道229与第一出油口222连通;第二平衡阀320包括第二进油口321、第二出油口322、第二回油口323、第二通油管道328和第二回油管道329,其中,第二进油口321与第二数字阀310连通,第二出油口322与无杆腔120连通,第二进油口321通过第二通油管道328与第二出油口322连通,第二回油口323通过第二回油管道329与第二出油口322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液压系统1包括第一平衡阀220,其中,第一平衡阀220包括第一进油口221、第一出油口222、第一回油口223、第一通油管道228、第一回油管道229。第一进油口221与第一数字阀210连通,第一出油口222与有杆腔110连通,由第一进油口221进入第一平衡阀220的油液,再经由第一通油管道228流至第一出油口222处,之后由第一出油口222进入到有杆腔110之中,完成对有杆腔110的供油。
第一进油口221与第一数字阀210相连通,进而实现了通过第一数字阀210即可去控制有杆腔110进油,控制阀数量的减少,使得有杆腔110进油的距离变短,油液的量变小,从而能够更加灵敏的进行控制油缸10的动作,进一步地,在有杆腔110需要排油时,也可以通过第一出油口222和第一回油口223的连通,使得有杆腔110内的油液可以经由第一出油口222、第一回油管道229和第一回油口223向外排出,进而避免了在有杆腔110被压缩时,油液对有杆腔110的冲击。
液压系统1中还包括第二平衡阀320,其中,第二平衡阀320包括第二进油口321、第二出油口322、第二回油口323、第二通油管道328和第二回油管道329。第二进油口321与第二数字阀310连通,第二出油口322与无杆腔120连通,实现由第二进油口321进入第二平衡阀320的油液,再经由第二通油管道328流至第二出油口322处,之后由第二出油口322进入到无杆腔120之中,完成对无杆腔120的供油。
通过第二进油口321与第二数字阀310相连通,进而实现了通过第二数字阀310即可去控制无杆腔120的进油过程,控制阀数量的减少,使得无杆腔120进油的距离变短,液压油的量变小,从而能够更加灵敏的进行控制油缸10的动作。进一步地,在无杆腔120需要排油时,也可以通过第二出油口322和第二回油口323的连通,使得无杆腔120内的油液可以经由第二出油口322、第二回油管道329和第二回油口323向外排出,进而避免了无杆腔120被压缩时,油液对无杆腔120的冲击。
进一步地,液压系统1还包括有主回油管58,第一回油口223和第二回油口323与主回油管58相连通,进而使得由有杆腔110排出的油液或由无杆腔120排出的油液可以流入到主回油管58之中。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平衡阀220还包括第一控制油口224,第二平衡阀320还包括第二控制油口324。
具体地,第一控制油口224与第二数字阀310和第一回油管道229连通,第一控制油口224能够控制第一回油管道229导通或第一回油管道229关闭;第二控制油口324与第一数字阀210和第二回油管道329连通,第二控制油口324能够控制第二回油管道329导通或第二回油管道329关闭。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平衡阀220还包括第一控制油口224,第一控制油口224与第二数字阀310和第一回油管道229连通。通过第一控制油口224使得第一数字阀210和第二数字阀310产生了连接关系。第一控制油口224通过压力变化来控制第一回油管道229的导通与关闭。其中,第一控制油口224预先设置有一个第一预设压力阈值,当第一控制油口224所受的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阈值时,可以表明在此时的液压系统1中,是第二数字阀310打开,而第一数字阀210关闭,即无杆腔120为注入油液的状态。因此,相对应的,为实现油缸10的运动,有杆腔110需排出油液,此时,第一控制油口224控制第一回油管道229导通,进而实现第一出油口222与第一回油口223连通,进而使得有杆腔110的油液可以经由第一出油口222、第一回油管道229和第一回油口223向外排出。实现了有杆腔110和无杆腔120的互锁,即二者中的一个为进油,另一个即处于排油的状态,保证了液压系统1的安全。同理,当第一控制油口224的压力小于第一预设压力阈值时,表明第二数字阀310并未打开,则可对应的控制第一回油管道229关闭,以断开第一出油口222与第一回油口223的连通。
第二平衡阀320还包括第二控制油口324,第二控制油口324与第一数字阀210和第二回油管道329连通。通过第二控制油口324使得第二数字阀310和第一数字阀210产生了连接关系。第二控制油口324通过压力变化来控制第二回油管道329的导通与关闭。其中,第二控制油口324预先设置有一个第二预设压力阈值,当第二控制油口324所受的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压力阈值时,可以表明在此时的液压系统1中,是第一数字阀210打开,而第二数字阀310关闭,即有杆腔110为注入油液的状态。因此,相对应的,为实现油缸10的运动,无杆腔120需排出油液,此时,第二控制油口324控制第二回油管道329导通,进而实现第二出油口322与第二回油口323连通,进而使得无杆腔120的油液可以经由第二出油口322、第二回油管道329和第二回油口323向外排出。实现了有杆腔110和无杆腔120的互锁,即二者中的一个为进油,另一个即处于排油的状态,保证了液压系统1的安全。同理,当第二控制油口324的压力小于第二预设压力阈值时,表明第一数字阀210并未打开,则可对应的控制第二回油管道329关闭,以断开第二出油口322与第二回油口323的连通。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平衡阀220还包括第一单向阀225和第一顺序阀226;第二平衡阀320还包括第二单向阀325和第二顺序阀326。
具体地,第一单向阀225设置于第一通油管道228;第一顺序阀226设置于第一回油管道229;第二单向阀325设置于第二通油管道328;第二顺序阀326设置于第二回油管道329。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平衡阀220还包括第一单向阀225和第一顺序阀226,其中,第一单向阀225设置于第一通油管道228上,因第一单向阀225所具有的单向导通性,使得油液只能由第一进油口221向第一出油口222的方向流动,当油液产生相反流动趋势,即有杆腔110排油或油液产生回流趋势时,由第一出油口222向第一进油口221方向运动时,油液被第一单向阀225而阻挡,进而不能产生回流现象,进而保证了液压系统1维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第一顺序阀226设置于第一回油管道229上,在有杆腔110处于进油状态时,第一顺序阀226断开第一出油口222和第一回油口223之间的连接,而在有杆腔110处于排油状态时,第一顺序阀226的阀口能够被第一控制油口224控制而打开,以使第一出油口222和第一回油口223之间相连通,进而实现有杆腔110的排油。第一单向阀225的导通方向与第一顺序阀226处于阀口打开状态时的导通方向相反,进而实现第一单向阀225和第一顺序阀226能够相互配合去控制有杆腔110的油液进出过程。在正常向有杆腔110通油时,由第一单向阀225实现通油过程。在有杆腔110排油时,由第一顺序阀226实现排油过程。
第二平衡阀320还包括第二单向阀325和第二顺序阀326,其中,第二单向阀325设置于第二通油管道328上,因第二单向阀325所具有的单向导通性,使得油液只能由第二进油口321向第二出油口322的方向流动,当油液产生相反流动趋势,即无杆腔120排油或油液产生回流趋势时,由第二出油口322向第二进油口321方向运动时,油液被第二单向阀325而阻挡,进而不能产生回流现象,进而保证了液压系统1维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第二顺序阀326设置于第二回油管道329上,在无杆腔120处于进油状态时,第二顺序阀326断开第二出油口322和第二回油口323之间的连接,而在无杆腔120处于排油状态时,第二顺序阀326的阀口被第二控制油口324控制打开,以使第二出油口322和第二回油口323之间相连通,进而实现无杆腔120的排油。第二单向阀325的导通方向与第二顺序阀326处于阀口打开状态时的导通方向相反,进而实现第二单向阀325和第二顺序阀326能够相互配合去控制无杆腔120的油液进出过程。在正常向无杆腔120通油时,由第一单向阀225实现通油过程。在无杆腔120排油时,由第一顺序阀226实现排油过程。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平衡阀220还包括第一溢流阀227,第二平衡阀320还包括第二溢流阀327。
具体地,第一溢流阀227与第一出油口222连通;第二溢流阀327与第二出油口322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平衡阀220还包括第一溢流阀227,第一溢流阀227与第一出油口222连通,第一溢流阀227能够在有杆腔110压力过高时,即有杆腔110内油液体积量过大时,将油液排出,以保证液压系统1的安全。
具体地,第一溢流阀227的阀口能够打开或关闭,在向有杆腔110通入油液或在有杆腔110排出油液的过程中,如果有杆腔110内的空间足够容纳通入的油液或有杆腔110被压缩时,油液的排出速度与有杆腔110的压缩过程相适配时,此时有杆腔110的压力处于正常状态,第一溢流阀227的阀口关闭,进而避免油液通过第一溢流阀227流出而造成油液损失。当有杆腔110内不能容纳通入的油液或有杆腔110内油液的排出速度不能够与有杆腔110被压缩的过程相适配,导致有杆腔110内油液过多而对有杆腔110产生冲击,压力升高时。第一溢流阀227相应的打开阀口,使得油液可以由第一溢流阀227排出。
第二平衡阀320还包括第二溢流阀327,第二溢流阀327与第二出油口322连通,第二溢流阀327能够在无杆腔120压力过高时,即油液体积量过大时,将油液排出,以保证液压系统1的安全。
具体地,第二溢流阀327的阀口能够打开或关闭,在向无杆腔120通入油液或在无杆腔120排出油液的过程中,如果有无腔内的空间可以容纳通入的油液或无杆腔120被压缩时,油液的排出速度与无杆腔120的压缩过程相适配时,此时无杆腔120的压力处于正常状态,第二溢流阀327的阀口关闭,进而避免油液通过第二溢流阀327流出而造成油液损失。而当无杆腔120内不能容纳通入的油液或无杆腔120内油液的排出速度不能够与无杆腔120被压缩的过程相适配,导致有杆腔110内油液过多而对有杆腔110产生冲击,压力升高时。第二溢流阀327相应的打开阀口,使得油液可以由第二溢流阀327排出。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液压系统1还包括第一梭阀42和第二梭阀44。
具体地,第一梭阀42设置于第一管道46,与变量泵40电连接;第二梭阀44设置于第二管道48,与变量泵40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液压系统1还包括第一梭阀42,第一梭阀42设置于第一管道46,与变量泵40电连接,第一梭阀42可以检测第一管道46上各处的负载,并将负载反馈给变量泵40,变量泵40根据负载以对应的排量供油,进而实现节能。
液压系统1还包括第二梭阀44,第二梭阀44设置于第二管道48,与变量泵40电连接,第二梭阀44可以检测第二管道48上各处的负载,并将负载反馈给变量泵40,使得变量泵40以对应的排量供油,进而达到节能。具体地,第一梭阀42和第二梭阀44通过控制管路60与变量泵40相连接。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液压系统1还包括:输油管56,变量泵40设置于输油管56上,第一管道46和第二管道48与输油管56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液压系统1还包括输油管56,变量泵40设置在输油管56上,进而可以通过第一变量泵40调整输入油液的流量,第一管道46和第二管道48与输油管56相连通,进而使得第一管道46和第二管道48可以通过输油管56而流入油液。
具体地,变量泵40包括进油端和输油端,变量泵40对应整个液压系统1的负载而相应的调节液压流量,由进油端输入到变量泵40的油液,经变量泵40调控后,再由输出端流出对应负载的体积量的油液,进而流入到第一管道46和第二管道48中。
如2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液压系统1还包括第三管道50和第三溢流阀52。
具体地,第三管道50与输油管56连通,第三溢流阀52设置于第三管道50,第三溢流阀52能够控制第三管道50导通或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液压系统1还包括第三管道50,第三管道50与输油管56相连通,即输油管56中流动的油液可以流入到第三管道50内。进一步地,液压系统1还包括第三溢流阀52,第三溢流阀52设置于第三管道50,能够控制第三管道50的导通或关闭,进而在液压系统1内压力正常时,第三溢流阀52使第三管道50关闭,第三管路不会影响液压的正常输入。而在液压系统1内的压力过大时,第三溢流阀52可相应的控制第三管道50导通,以使油液经由第三管道50排出,而并非全部进入到油缸10的有杆腔110或无杆腔120内,进而保证了液压系统1的使用安全性。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液压系统1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数字阀210和第二数字阀310电连接。
具体地,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数字阀210打开或关闭;以及控制器还用于控制第二数字阀310打开或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液压系统1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数字阀210和第二数字阀310电连接,进而实现对第一数字阀210和第二数字阀310的控制,其中,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数字阀210打开或关闭,进而实现第一管道46上流量的调控。控制器还用于控制第二数字阀310的打开或关闭,进而实现第二管道48上流量的调控。进而使得了整个液压系统1的流量皆处于控制器可以调控的状态。
具体地,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一数字阀210和第二数字阀310高频次的开启,进而使得第一管道46上和第二管道48上的流量连续可调。具体地,控制器通过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数字阀210和第二数字阀310,使得控制过程的抗干扰能力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泵送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液压系统1;臂架,液压系统1设置于臂架上。
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泵送设备,因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液压系统1,因此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液压系统1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泵送设备包括臂架,液压系统1设置于臂架之上,使得油液传输的距离变短,进而使得所流通的液压油的量变小,液压系统中的油缸10可以更灵敏的被控制。
进一步地,臂架上可设置多组液压系统1,且多组液压系统1可连接同一个输油管56和主回油管58,进而不需要每个液压系统1都需要引两路通油管路。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缸,所述油缸包括有杆腔和无杆腔;
变量泵,所述变量泵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有杆腔连通,所述变量泵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无杆腔连通;
第一数字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一数字阀能够控制所述第一管道导通或所述第一管道关闭;
第二数字阀,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二数字阀能够控制所述第二管道导通或所述第二管道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平衡阀,所述第一平衡阀包括第一进油口、第一出油口、第一回油口、第一通油管道和第一回油管道,其中,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数字阀连通,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所述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一进油口通过所述第一通油管道与所述第一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一回油口通过所述第一回油管道与所述第一出油口连通;
第二平衡阀,所述第二平衡阀包括第二进油口、第二出油口、第二回油口、第二通油管道和第二回油管道,其中,所述第二进油口与所述第二数字阀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无杆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口通过所述第二通油管道与所述第二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回油口通过所述第二回油管道与所述第二出油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平衡阀还包括第一控制油口,所述第一控制油口与所述第二数字阀和所述第一回油管道连通,所述第一控制油口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回油管道导通或所述第一回油管道关闭;
所述第二平衡阀还包括第二控制油口,所述第二控制油口与所述第一数字阀和所述第二回油管道连通,所述第一控制油口能够控制所述第二回油管道导通或所述第二回油管道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平衡阀还包括:
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通油管道;
第一顺序阀,所述第一顺序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油管道;
所述第二平衡阀还包括:
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二通油管道;
第二顺序阀,所述第二顺序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回油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衡阀还包括:第一溢流阀,所述第一溢流阀与所述第一出油口连通;
所述第二平衡阀还包括:第二溢流阀,所述第二溢流阀与所述第二出油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梭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变量泵电连接;
第二梭阀,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变量泵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油管,所述变量泵设置于所述输油管上,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输油管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输油管连通;
第三溢流阀,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所述第三溢流阀能够控制所述第三管道导通或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数字阀和所述第二数字阀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数字阀打开或关闭;
以及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数字阀打开或关闭。
10.一种泵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系统;
臂架,所述液压系统设置于所述臂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846440.5U CN217842212U (zh) | 2022-07-18 | 2022-07-18 | 液压系统和泵送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846440.5U CN217842212U (zh) | 2022-07-18 | 2022-07-18 | 液压系统和泵送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42212U true CN217842212U (zh) | 2022-11-18 |
Family
ID=84037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846440.5U Active CN217842212U (zh) | 2022-07-18 | 2022-07-18 | 液压系统和泵送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42212U (zh) |
-
2022
- 2022-07-18 CN CN202221846440.5U patent/CN21784221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21506B (zh) | 一种负载敏感阀及负载敏感液压系统 | |
CN107489663B (zh) | 一种变量泵及运用变量泵的液压控制系统 | |
CN105156391A (zh) | 一种复合变量泵及运用复合变量泵的液压控制系统 | |
CN107542729B (zh) | 一种复合控制式液压泵及复合液压控制系统 | |
CN107489664B (zh) | 一种负载敏感和容积控制式变量泵及电液控制系统 | |
JP7200385B2 (ja) | 可変容量形油圧ポンプセット及びショベル | |
CN214247874U (zh) | 节能伺服驱动液压动力源系统 | |
CN109826836B (zh) | 一种智能变量泵及液压控制系统 | |
CN113915185B (zh) | 负载口独立控制负载敏感多路阀及液压系统 | |
CN217842212U (zh) | 液压系统和泵送设备 | |
CN209444637U (zh) | 一种恒张力液压控制系统及电力牵张机 | |
CN109306976B (zh) | 一种负载敏感控制系统 | |
CN202194873U (zh) | 伺服保压调速液压回路 | |
CN109681481A (zh) | 供油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机械 | |
CN201144902Y (zh) | 一种掘进机用液压系统 | |
CN105179353B (zh) | 变量泵液压系统控制发动机怠速免熄火装置 | |
CN107165879B (zh) | 一种流量优先控制回路 | |
CN211366734U (zh) | 变量泵液控系统及起重机 | |
CN105889160B (zh) | 废钢剪快速液压系统 | |
CN210343894U (zh) | 一种总功率控制的液压系统 | |
CN200971837Y (zh) | 一种柱塞泵 | |
CN104728190A (zh) | 液压节能控制系统 | |
CN214661146U (zh) | 一种臂架变幅节能液压控制系统 | |
CN219006928U (zh) | 一种注塑机变量泵快速卸压油路 | |
CN211813080U (zh) | 再生式自适应平衡阀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