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38577U - 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38577U
CN217838577U CN202221848602.9U CN202221848602U CN217838577U CN 217838577 U CN217838577 U CN 217838577U CN 202221848602 U CN202221848602 U CN 202221848602U CN 217838577 U CN217838577 U CN 217838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hell
black
purification treatment
treatm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4860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文柳
田漫
何杰
徐晓丽
夏明芳
汪国锋
周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Nju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Nju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Nju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Nju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4860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38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38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385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底端连接有支撑柱,所述的壳体顶端连接有进水口和加药口,进水口中设置有过滤格栅,壳体内部中间位置位置有过滤层,过滤层的上方设置有上下运动装置,下方设置有加药管,加药管的顶端贯穿过滤层和上下运动装置的底端连接,上下运动装置的顶端通过伸缩管和加药口连接;本专利通过对黑臭河道的污水先通过过滤格栅进行粗过滤,再通过过滤层再次过滤,之后加入药剂,如絮凝剂等进行处理,再经过细过滤层再次过滤后排出,从而实现对黑臭河道的高效净化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治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黑臭河道,顾名思义就是已经发黑发臭的河道,黑臭河道治理的难点主要在以下几点:污染源难以控制,水体中氮磷营养盐严重超标,水体生态系统被破坏,水体自净能力丧失,水体流动性差,河道底部硬化;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针对黑臭河道治理的措施主要包括四种方法,即物理方法,曝气复氧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包括引水换水和底泥疏浚,而引水换水治标不治本,底泥疏浚可能会破坏湖泊原有的生物种群结构和生境,削弱其自净功能,对生态修复带来负面影响;曝气复氧法是进入水体的溶解氧与黑臭物质(H2S,FeS等还原物质)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但是这种方法一般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化学方法主要是采用化学絮凝剂处理;生物方法则是采用一系列天然有机的、含多种酶类的复合产品,并结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天然成分的蛋白质及无机营养物合成的一种高效复合酶类净化剂;
目前的黑臭河道净化处理在净化的时候净化不彻底,不彻底的原因一方面是加药不均匀,导致污水不能充分混合,其次是由于沉淀物以及过滤物不能及时清除,导致沉淀物过滤物越来越多,过滤速率越来越慢。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黑臭河道净化处理不彻底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它可以实现对黑臭河道的污水进行高效净化处理。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底端连接有支撑柱,所述的壳体顶端连接有进水口和加药口,进水口中设置有过滤格栅,壳体内部中间位置位置有过滤层,过滤层的上方设置有上下运动装置,下方设置有加药管,加药管的顶端贯穿过滤层和上下运动装置的底端连接,上下运动装置的顶端通过伸缩管和加药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过滤格栅呈圆锥状。
优选地,所述的加药管侧面连接有若干分支管,分支管上设置有出药孔。
优选地,所述的壳体底部开设有污物口,污物口处连接有密封盖,壳体底部从边缘向污物口高度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的上下运动装置包括运动杆、支撑板和旋转圆盘,支撑板的一端和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板侧面通过转轴和旋转圆盘连接;
壳体外表面连接有电机框,电机框内设置有电机,电机框的下表面通过加固杆和壳体内壁连接,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壳体和转轴连接;
旋转圆盘远离支撑板的表面边缘处连接有T型第一固定轴,支撑板表面位于旋转圆盘和运动杆之间位置连接有T型第二固定轴;
还包括往复杆,往复杆上开设有长孔,第一固定轴位于长孔内;
运动杆表面靠近旋转圆盘的一侧设置有运动齿,运动齿和扇形齿轮啮合连接,扇形齿轮远离运动杆的一端和往复杆的一端连接,且第二固定轴贯穿该连接处;
运动杆为中空结构,运动杆的底端和加药管顶端连通,顶端通过伸缩管和加药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运动杆的顶端处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的端部和壳体内壁连接,限位杆中部开设有限位孔,运动杆的顶端位于限位孔内。
优选地,所述的过滤层下方设置有污水出口,污水出口处设置有细过滤层,加药管的外表面顶端连接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毛刷,毛刷和细过滤层接触。
优选地,所述的过滤层倾斜设置,过滤层的底端处的壳体上设置有除污门。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专利黑臭河道的污水通过进水口中的过滤格栅先进行粗过滤,将较大的污物进行过滤掉,然后再通过过滤层进行再过滤,将细小的污物去除掉,然后通过加药口加入药剂,如絮凝剂,絮凝剂进入加药管,在进入到壳体内部与污水混合,在絮凝剂的作用下,黑臭河道内的污水发生絮凝,从而产生絮凝沉淀;
圆锥状形状的过滤格栅能够增加过滤面积,从而实现高效过滤,而且即便是有污物堵塞,也可能堵塞圆锥状的过滤格栅的底端,顶端不会堵塞,保证污水的过滤效率;
为了让药剂和污水充分混合,进入到加药管内的药剂再流入到分支管内,之后通过出药孔流出,从而实现药剂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污水中;
絮凝产生的沉淀在壳体底端处会逐渐向污物口处移动,定期开启密封盖对絮凝沉淀进行清除;
在上下运动装置的作用下,带动加药管实现上下运动,从而使药剂从加药管上的出药孔中流出,与污水混合的更加均匀,从而实现高效净化;
上下运动装置除了能带动加药管一起上下运动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连接杆带动毛刷一起上下运动,从而通过毛刷对细过滤层上附着的污物进行清除,从而提高细过滤层过滤效率;
经过过滤层过滤下来的污物会越来越多,污物会被污水冲击到过滤层的下方,即靠近除污门处,定期打开除污门对过滤层上的污物进行清理,从而提高过滤层的过滤效率;
本专利通过对黑臭河道的污水先通过过滤格栅进行粗过滤,再通过过滤层再次过滤,之后加入药剂,如絮凝剂等进行处理,再经过细过滤层再次过滤后排出,从而实现对黑臭河道的高效净化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药管和分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下运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壳体;2、支撑柱;3、进水口;4、加药口;5、过滤格栅;6、过滤层;7、上下运动装置;8、加药管;9、伸缩管;10、分支管;11、出药孔;12、污物口;13、密封盖;14、限位杆;15、污水出口;16、细过滤层;17、连接杆;18、毛刷;19、除污门;701、运动杆;702、支撑板;703、旋转圆盘;704、转轴;705、电机;706、加固杆;707、第一固定轴;708、第二固定轴;709、往复杆;710、长孔;711、运动齿;712、扇形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底端连接有支撑柱2,壳体1顶端连接有进水口3和加药口4,进水口3中设置有过滤格栅5,壳体1内部中间位置位置有过滤层6,过滤层6的上方设置有上下运动装置7,下方设置有加药管8,加药管8的顶端贯穿过滤层6和上下运动装置7的底端连接,上下运动装置7的顶端通过伸缩管9和加药口4连接。
如图2所示,黑臭河道的污水通过进水口中的过滤格栅先进行粗过滤,将较大的污物进行过滤掉,然后再通过过滤层进行再过滤,将细小的污物去除掉,然后通过加药口加入药剂,如絮凝剂,絮凝剂进入加药管,在进入到壳体内部与污水混合,在絮凝剂的作用下,黑臭河道内的污水发生絮凝,从而产生絮凝沉淀。
实施例2:
过滤格栅5呈圆锥状。圆锥状形状的过滤格栅5能够增加过滤面积,从而实现高效过滤,而且即便是有污物堵塞,也可能堵塞圆锥状的过滤格栅的底端,顶端不会堵塞,保证污水的过滤效率。
实施例3:
加药管8侧面连接有若干分支管10,分支管10上设置有出药孔11。
如图3所示,为了让药剂和污水充分混合,进入到加药管内的药剂再流入到分支管内,之后通过出药孔流出,从而实现药剂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污水中。
实施例4:
壳体1底部开设有污物口12,污物口12处连接有密封盖13,壳体1底部从边缘向污物口12高度逐渐减小。
如图1和2所示,絮凝产生的沉淀在壳体底端处会逐渐向污物口处移动,定期开启密封盖对絮凝沉淀进行清除。
实施例5:
上下运动装置7包括运动杆701、支撑板702和旋转圆盘703,支撑板702的一端和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板702侧面通过转轴704和旋转圆盘703连接;
壳体1外表面连接有电机框,电机框内设置有电机705,电机框的下表面通过加固杆706和壳体1内壁连接,电机705的输出轴贯穿壳体1和转轴704连接;
旋转圆盘703远离支撑板702的表面边缘处连接有T型第一固定轴707,支撑板702表面位于旋转圆盘703和运动杆701之间位置连接有T型第二固定轴708;
还包括往复杆709,往复杆709上开设有长孔710,第一固定轴707位于长孔710内;
运动杆701表面靠近旋转圆盘703的一侧设置有运动齿711,运动齿711和扇形齿轮712啮合连接,扇形齿轮712远离运动杆701的一端和往复杆709的一端连接,且第二固定轴708贯穿该连接处;
运动杆701为中空结构,运动杆701的底端和加药管8顶端连通,顶端通过伸缩管9和加药口4连接。
如图2-5所示,电机带动转轴704旋转,进而带动旋转圆盘703旋转,旋转圆盘703上的第一固定轴707也跟着一起旋转,从而通过长孔710带动往复杆709远离扇形齿轮712的一端上下运动,通过第二固定轴708的作用,从而带动扇形齿轮712围绕第二固定轴708也一起旋转,进而通过运动齿711带动运动杆701上下运动,由于加药口4位置是固定的,所以两者之间连接有伸缩管9;在上下运动装置7的作用下,带动加药管实现上下运动,从而使药剂从加药管上的出药孔11中流出,与污水混合的更加均匀,从而实现高效净化。
实施例6:
运动杆701的顶端处设置有限位杆14,限位杆14的端部和壳体1内壁连接,限位杆14中部开设有限位孔,运动杆701的顶端位于限位孔内。
如图2所示,运动杆701的底端有过滤层6进行限位,上方通过限位杆进行限位,从而实现运动杆在与扇形齿轮712啮合连接的时候不会发生偏移。
实施例7:
过滤层6下方设置有污水出口15,污水出口15处设置有细过滤层16,加药管8的外表面顶端连接有连接杆17的一端,连接杆17的另一端连接有毛刷18,毛刷18和细过滤层16接触。
如图2所示,上下运动装置除了能带动加药管一起上下运动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连接杆带动毛刷一起上下运动,从而通过毛刷对细过滤层上附着的污物进行清除,从而提高细过滤层过滤效率。
实施例8:
过滤层6倾斜设置,过滤层6的底端处的壳体1上设置有除污门19。
如图2和4所示,经过过滤层过滤下来的污物会越来越多,污物会被污水冲击到过滤层的下方,即靠近除污门处,定期打开除污门对过滤层上的污物进行清理,从而提高过滤层的过滤效率。
本专利通过对黑臭河道的污水先通过过滤格栅进行粗过滤,再通过过滤层再次过滤,之后加入药剂,如絮凝剂等进行处理,再经过细过滤层再次过滤后排出,从而实现对黑臭河道的高效净化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底端连接有支撑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顶端连接有进水口(3)和加药口(4),进水口(3)中设置有过滤格栅(5),壳体(1)内部中间位置有过滤层(6),过滤层(6)的上方设置有上下运动装置(7),下方设置有加药管(8),加药管(8)的顶端贯穿过滤层(6)和上下运动装置(7)的底端连接,上下运动装置(7)的顶端通过伸缩管(9)和加药口(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格栅(5)呈圆锥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药管(8)侧面连接有若干分支管(10),分支管(10)上设置有出药孔(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底部开设有污物口(12),污物口(12)处连接有密封盖(13),壳体(1)底部从边缘向污物口(12)高度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运动装置(7)包括运动杆(701)、支撑板(702)和旋转圆盘(703),支撑板(702)的一端和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板(702)侧面通过转轴(704)和旋转圆盘(703)连接;
壳体(1)外表面连接有电机框,电机框内设置有电机(705),电机框的下表面通过加固杆(706)和壳体(1)内壁连接,电机(705)的输出轴贯穿壳体(1)和转轴(704)连接;
旋转圆盘(703)远离支撑板(702)的表面边缘处连接有T型第一固定轴(707),支撑板(702)表面位于旋转圆盘(703)和运动杆(701)之间位置连接有T型第二固定轴(708);
还包括往复杆(709),往复杆(709)上开设有长孔(710),第一固定轴(707)位于长孔(710)内;
运动杆(701)表面靠近旋转圆盘(703)的一侧设置有运动齿(711),运动齿(711)和扇形齿轮(712)啮合连接,扇形齿轮(712)远离运动杆(701)的一端和往复杆(709)的一端连接,且第二固定轴(708)贯穿该连接处;
运动杆(701)为中空结构,运动杆(701)的底端和加药管(8)顶端连通,顶端通过伸缩管(9)和加药口(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动杆(701)的顶端处设置有限位杆(14),限位杆(14)的端部和壳体(1)内壁连接,限位杆(14)中部开设有限位孔,运动杆(701)的顶端位于限位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层(6)下方设置有污水出口(15),污水出口(15)处设置有细过滤层(16),加药管(8)的外表面顶端连接有连接杆(17)的一端,连接杆(17)的另一端连接有毛刷(18),毛刷(18)和细过滤层(16)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层(6)倾斜设置,过滤层(6)的底端处的壳体(1)上设置有除污门(19)。
CN202221848602.9U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 Active CN217838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48602.9U CN217838577U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48602.9U CN217838577U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38577U true CN217838577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36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48602.9U Active CN217838577U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385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87092U (zh) 一种阶段性运行的多介质过滤污水处理装置
CN214880707U (zh) 一种生态湿地的过滤沉淀池
CN217838577U (zh) 一种黑臭河道净化处理装置
CN213569989U (zh) 一种炼钢厂用污水处理设备
CN211419924U (zh)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CN220334936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沸石曝气生物滤池
CN210915635U (zh) 一种应用于水环境治理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1770797U (zh) 一种无管网生活污物综合处理系统
CN115093053B (zh) 一种园林景观设计综合一体化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5962546U (zh) 一种甲鱼养殖池尾水净化装置
CN213506358U (zh) 一种移动式沉淀污水净化装置
CN113336361B (zh)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13313503U (zh) 一种化工厂污水池除污除杂装置
CN212640207U (zh) 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罐
CN211896324U (zh) 一种多级废水处理装置
CN205151950U (zh) 一种城市水渠污水处理装置
CN212214861U (zh) 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2174640U (zh) 一种清杂的农业尾水治理装置
CN215480232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消毒装置
CN219689455U (zh) 具备搅拌功能的水处理絮凝池
CN216440099U (zh) 养殖场用污水处理净化机构
CN219689561U (zh) 一种废水治理用的高效沉淀装置
CN216106390U (zh) 一种电厂脱硫废水处理装置
CN216737911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电催化氧化装置
CN215975439U (zh) 用于机床加工中心的出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