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00203U - 一种数控摆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控摆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00203U
CN217800203U CN202221551908.8U CN202221551908U CN217800203U CN 217800203 U CN217800203 U CN 217800203U CN 202221551908 U CN202221551908 U CN 202221551908U CN 217800203 U CN217800203 U CN 217800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tator
channel
rotating assembly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5190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璐
段周波
余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reate Century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reate Centur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reate Centur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reate Centur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5190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00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00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002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领域和数控摆台,包括第一旋转组件、第二旋转组件和工作台,第一旋转组件包括第一转子和分配器,分配器设置在第一转子内侧,分配器具有第一油液通道、第一冷却液通道和第一供气通道,第二旋转组件包括第二油液通道、第二冷却液通道和第二供气通道,第二供气通道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气封结构,第二冷却液通道用于为第二旋转组件的电机提供冷却液,第二油液通道通向第二旋转组件的用油部分;且第一油液通道连通第二油液通道,第一冷却液通道连通第二冷却液通道,第一供气通道连通第二供气通道。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旋转组件的气幕、电机冷却、液压部件中各流体的供应均集成至第一旋转组件的分配器中,简化了摆台内部管路的布局。

Description

一种数控摆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控机床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控摆台。
背景技术
五轴摆台是五轴加工机床的功能部件,在五轴联动加工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一般来说,摆台的C轴需要配给气、冷却液和液压油,以完成不同的动作和实现不同的效果。然而,当前对C轴的流体供应会采用不同的管路或者不同的部件进行配给,那么会造成摆台结构更加复杂,其内部管路较为混乱,不利于各旋转件的传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摆台,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控摆台,包括第一旋转组件、第二旋转组件和工作台,所述第一旋转组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旋转组件,所述工作台连接在第二旋转组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旋转组件的转动轴线与第二旋转组件的转动轴线成角度的设置,
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包括第一力矩电机和分配器,所述分配器设置在第一力矩电机内周侧,所述分配器具有第一油液通道、第一冷却液通道和第一供气通道;
所述第二旋转组件包括第二油液通道、第二冷却液通道和第二供气通道,所述第二供气通道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气封结构,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用于为第二旋转组件的第二力矩电机提供冷却液,所述第二油液通道通向第二旋转组件的用油部分;且
所述第一油液通道连通第二油液通道,所述第一冷却液通道连通第二冷却液通道,所述第一供气通道连通第二供气通道。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油液通道与第二油液通道通过软管连接,和/或第一冷却液通道与第二冷却液通道通过软管连接,和/或第一供气通道与第二供气通道通过软管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分配器包括分配轴和第一回转体,所述第一回转体同轴连接第一力矩电机的第一转子内壁,所述分配轴的外周沿轴向设有若干环形槽,所述第一回转体连接分配轴外壁且覆于环形槽,相邻所述环形槽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第一油液通道的配油出口、第一冷却液通道的配液出口和第一供气通道的供气出口分别设置在第一回转体上,并且所述配油出口、配液出口、供气出口分别连通轴向不同位置的环形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旋转组件包括第二定子座和连接在第二定子座上的第二定子外套,所述电机的第二定子固定在第二定子座与定子外套围成的腔体内,且第二定子外套连接第二定子的外壁,
所述第二供气通道从第二定子座穿过第二定子外套后连接第二气封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定子外周设置第二冷却槽,所述第二定子外套包覆第二冷却槽,所述第二定子座上设有第二冷却液通道的进液口,且进液口与第二冷却槽通过第二定子外套内的流道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所述第二旋转组件包括配油轴和设置在配油轴外周的第二回转体,所述配油轴外周沿轴向设置若干相互分隔的配油槽,所述第二回转体包覆配油槽,所述用油部分包括若干个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夹具油液接口,所述第二油液通道包括若干个夹具油液通道,各夹具油液通道从第二定子座穿过配油轴,且经不同的配油槽分别接通第二回转体内不同的通道后,到达各夹具油液接口,所述夹具油液通道连通第一油液通道的至少一个配油出口。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用油部分包括第二刹车装置,所述第二油液通道包括第二刹车供油通道,所述第二刹车供油通道穿过第二定子座和第二定子外套后连接第二刹车装置,第二刹车供油通道连通第一油液通道的其中一个配油出口。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包括第一定子外套、连接第一定子外套的第一定子座,第一定子外套内周侧设置有第一定子,第一转子设置在第一定子内周侧,
所述第一定子外周设置有第一冷却槽,所述第一定子外套包覆所述第一冷却槽,所述第一旋转组件还包括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定子座上设有第三冷却液通道的进液口,且第三冷却液通道的进液口与第一冷却槽通过第一定子外套内的流道连通,和/或
所述第一旋转组件还包括第三供气通道和第一气封结构,所述第三供气通道从第一定子座穿过第一定子外套后连接第一气封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包括第一刹车装置和第三油液通道,所述第一刹车装置用于提供第一回转体的锁紧力,所述第三油液通道穿过第一定子座和第一定子外套后连接第一刹车装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回转体和第二定子外套通过连接座固定,第一回转体的轴承与连接座之间设置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外壁设置有被连接座包覆的气封槽,所述气封槽作为第一气封结构,和/或
所述第一定子外套一体连接有滑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分配轴的靠近第一定子座的一端设有端盖,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包括圆光栅组件,所述圆光栅组件的光栅盘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子内侧,圆光栅组件的读数头设置在端盖与第一定子座围成的腔体内,所述端盖设有连通第一油液通道的接口。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旋转组件的气幕、电机冷却、液压部件中各流体的供应均集成至第一旋转组件的分配器中,简化了摆台内部管路的布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数控摆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数控摆台的结剖面示意图;
图3是第一旋转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第一旋转组件另一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第二旋转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第二旋转组件第一个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第二旋转组件第二个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第二旋转组件第三个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以及“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不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间接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案。
如图1-2所示的数控摆台,应用在五轴加工机床上,尤其是作为工件的夹持装置,以带动待加工工件的各向运动。该数控摆台包括第一旋转组件100、第二旋转组件200和工作台300,第一旋转组件10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旋转组件200,工作台300连接在第二旋转组件200的输出端。其中第一旋转组件100可以是五轴加工机床的C轴而固定在机台上,或者可移动的固定在机台上;第二旋转组件200可以是B轴,其连接在C轴的转动的输出端,工作台300用于提供工件的支撑以及待装夹工件的夹具。C轴的转动轴线与机台的平面成一锐角夹角,优选为优选为45度;B轴的转动轴线与C轴转动轴线成角度的设置,该角度可以是锐角,优选为45度。
通过C轴的转动轴线、B轴转动轴线的成锐角夹角的设置,与传统的单支撑摆台结构相比,其弯曲力臂更短,结构刚性更强,使得机床刀具对工件具有更优异的空间接近性。
以下C轴均采用第一旋转组件100说明,B轴均采用第二旋转组件200说明。
结合参考图3和图11,第一旋转组件100包括第一力矩电机和分配器,第一力矩电机包括位于外周侧的第一定子2和在内周侧的第一转子3,分配器设置在第一转子3内周侧,分配器具有第一油液通道、第一冷却液通道和第一供气通道。
第二旋转组件200包括第二油液通道、第二冷却液通道和第二供气通道。第二供气通道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气封结构,该第二气封结构用于向第二密封件41提供气流以形成气幕,该第二密封件41用于密封第二旋转组件200的轴承。上述的第二冷却液通道用于为第二旋转组件200的第二力矩电机提供冷却液,第二油液通道通向第二旋转组件200的用油部分,为第二旋转组件提供液压油。
其中第一油液通道连通第二油液通道,第一冷却液通道连通第二冷却液通道,第一供气通道连通第二供气通道。即液压油、冷却液、压缩气体从第一旋转组件100进入,经过分配器分配至第二旋转组件200的各相应部件。
由此,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旋转组件200的气幕、电机冷却、液压部件中各流体的供应均集成至第一旋转组件100的分配器中,简化了摆台内部管路的布局。
容易理解的,第一油液通道、第一冷却液通道、第二油液通道、第二冷却液通道均非单通道,而是分别包括分开的至少一流体进入通路和至少一流体回流通路。以冷却液通道为例,第一冷却液通道包括第一冷却进入通道和第一冷却回流通路,第二冷却液通道包括第二冷却进入通道和第二冷却回流通路,冷却液的流向为:第一冷却液通道——第二冷却液通道——第二冷却回流通路——第一冷却回流通路,由此形成了冷却液的完整通路。
容易理解的,第一供气通道和第二供气通道形成的通路可以无需额外设置气体回流的通路,而只采用单通道。
第一旋转组件100与第二旋转组件200的流体供应和流体连通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实现。
第一油液通道与第二油液通道通过软管连接;第一冷却液通道与第二冷却液通道通过软管连接;第一供气通道与第二供气通道通过软管连接。
因为第二旋转组件200相对第一旋转组件100的旋转范围一般是在-90°~+90°,采用软管将对应的通道连接,可以保证第二旋转组件200旋转时,相应管路具有一定的扭曲、拉伸的余量,对第二旋转组件200的转动设计提供有利的条件。
结合参考图4-5中所示,分配器包括分配轴1和第一回转体5,第一回转体5同轴连接第一转子3内壁并随第一转子3转动。分配轴1套于第一回转体5内部,其不具有转动自由度。分配轴1的外周沿轴向设有若干环形槽6,相邻环形槽6之间设置有密封件,第一回转体5连接分配轴1外壁且覆于环形槽6。如此,第一回转体5在旋转过程中,密封件阻隔相邻环形槽6之间的连通,使得各环形槽6相互分隔而形成不同的流通通道。而这些不同的流通通道包括分别位于不同轴向位置的第一油液环形槽61、第一冷却液环形槽62和第一供气环形槽63。
其中上述的第一油液通道的配油出口、第一冷却液通道的配液出口和第一供气通道的供气出口分别设置在第一回转体5上,并且配油出口、配液出口、供气出口分别连通轴向不同位置的环形槽6。具体来说,液压油从外部进入分配轴1后流向第一油液环形槽61,之后通过配油出口流向第二旋转组件200;冷却液从外部进入分配轴1后流向第一冷却液环形槽62,之后通过配液出口流向第二旋转组件200;压缩气体从外部进入分配轴1后流向第一供气环形槽63,之后通过供气出口流向第二旋转组件200。与之配合的,第一回转体5的内侧壁上沿轴向分别开有接入各环形槽6的、且连通配油出口、配液出口、供气出口的接口。
因为设置了环形槽6,第一回转体5在旋转时,流体均能从相应的环形槽6分别流向配油出口、配液出口和供气出口。
结合参考图6,上述的第一旋转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定子外套7、连接第一定子外套7的第一定子座8。第一定子座8连接在第一定子外套7底端,即远离第二旋转组件200的一端。第一定子座8与第一定子外套7围成一个空腔,该空腔内可以安装上述的第一力矩电机和分配器,其中第一定子2固接在第一定子外套7内周侧。
倾斜设置的第一力矩电机在驱动第二旋转组件200转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影响电机的使用,为此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定子2采用液冷进行冷却,该液冷一般为提供冷却用水。具体的,第一定子2外周沿轴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冷却槽9,若干个第一冷却槽9相互流体连通,该连通的方式为在相邻第一冷却槽处设置沿轴向的通道。上述的第一定子外套7包覆第一冷却槽9,使得流体仅能在第一冷却槽9中流动。
第一旋转组件100还包括第三冷却通道101,第一定子座8上设有第三冷却液通道的进液口102,且第三冷却液通道的进液口与第一冷却槽9通过第一定子外套7内的流道连通。容易理解的第三冷却通道101,包括第三冷却进液通道和第三冷却回液通道,冷却液从第一定子座8的进液口进入第三冷却进液通道,之后流入位于轴向顶部的第一冷却槽9,之后从位于底部的第一冷却槽9回流至第三冷却回液通道,由此实现了第一定子2的冷却。
通过上述这种套式的冷却结构,能够充分对第一定子2进行冷却,保证第一力矩电机的工作温度,以提高电机精度。
结合参考图7,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组件100还包括第三供气通道10和第一气封结构,第三供气通道经第一定子座8穿过第一定子外套7后连接第一气封结构。该第一气封结构用于向第一密封件提供气流以形成气幕,该第一密封件用于密封第一旋转组件100的轴承。
第三供气通道同样利用了第一定子座8、第一定子外套7内部作为通路而为第一气封结构供气,而无需额外接管道,其简化了结构,节约空间。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组件100还包括包括第一刹车装置12和第三油液通道,第一刹车装置12用于提供第一回转体5的锁紧力,刹车装置为摆台(转台)的常规结构,如钳夹,实施例不再进行额外的说明。第三油液通道穿过第一定子座8和第一定子外套7后连接第一刹车装置12。
第三油液通道同样利用了第一定子座8、第一定子外套7内部作为通路而为第一刹车装置12提供液压油,而无需额外接管道,其简化了结构,节约空间。
由此,在第一定子座8、第一定子外套7内均分别集成有第一气封结构、第一定子2的冷却以及第一刹车装置12的流体通路,为此极大的简化了结构,进一步节约空间。
上述的第一旋转组件100通过滑座400安装在数控机床的导轨上,可以沿X/Y轴进行平移。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定子外套7与滑座一体成型而作为一个主体,即将第一力矩电机直接装配在滑座内,且第一气封结构、第一定子2的冷却以及第一刹车装置12的流体通路开设在滑座上,以此减少第一旋转组件100的零部件数量,也能节约材料,节省成本。
如图6所示,分配轴1的靠近第一定子座8的一端(底端)设有端盖13,该端盖13通过螺栓与第一定子座8可拆卸的连接。端盖13与第一定子座8之间围成一个腔体,分配轴1的底端的一部分位于该腔体内。第一旋转组件100还包括圆光栅组件14,圆光栅组件14的光栅盘连接于第一转子3内侧,且能够随第一转子3转动,圆光栅组件14的读数头设置在端盖13与第一定子座8围成的腔体内,圆光栅组件14的检测为常规技术,实施方式不进行描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圆光栅组件14设置在靠近第一定子座8的一端,通过拆卸端盖13即可对其进行维护或更换,提供了数控摆台零部件维护的便利性。
不仅如此,在端盖13上还设有连通第一油液通道的接口,通过端盖13的拆卸也可以进行接口的维护,以及管路的预安装。
以下对第二旋转组件200进行说明。
如图8-图11所示,第二旋转组件200包括第二定子座15和连接在第二定子座15上端的第二定子外套16,电机(第二力矩电机)的第二定子17固定在第二定子座15与定子外套围成的腔体内,第二力矩电机的第二转子转动设置在第二定子17的内周侧。在第二定子外套16连接于第二定子17的外壁,且第二定子外套16外部还连接有连接座500,该连接座500的底部设置有穿管口,用于上述第一油液通道与第二油液通道通的连接管路、第一冷却液通道与第二冷却液通道的连接管路、第一供气通道与第二供气通道的连接管路的连接管路穿过。
如图10所示,第二定子17外周设置第二冷却槽18,第二定子外套16包覆第二冷却槽18,第二定子座15上设有第二冷却液通道的进液口,且第二冷却液通道的进液口19与第二冷却槽18通过第二定子外套16内的流道连通,第二冷却槽18沿轴向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多道。第二冷却液通道包括有第二冷却进液通道和第二冷却回液通道,冷却液从第一旋转组件100供入后到达第二冷却液通道的进液口19,之后进入第二冷却进液通道,之后流入位于轴向顶部的第二冷却槽,再从位于底部的第二冷却槽回流至第二冷却回液通道,回到第二冷却液通道的回液口20,由此实现第二定子17的冷却。
由此,第二定子外套16形成了水冷套,通过流动的冷却水能够充分对第二定子17进行冷却,保证第二力矩电机的工作温度,以提高电机精度。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供气通道经过第二定子座15穿过第二定子外套16后连接第二气封结构。第二供气通道和第二冷却液通道均分别利用第二定子座15、第二定子外套16内的通道为不同的部件提供流体,无需额外接管道,其简化了结构,节约空间。
如图11所示,第二旋转组件200还包括配油轴21和设置在配油轴21外周的第二回转体22,第二回转体22随第二转子转动,配油轴21相对于第二定子17固定,该配油轴21用于配合第二回转体22向第一旋转组件100的各用油部分分配液压油。
具体的,在配油轴21外周沿轴向设置若干相互分隔的配油槽23,轴向相邻的配油槽23采用密封圈密封分隔。第二回转体22包覆所有的配油槽23,使第二回转体22旋转时各配油槽23内的流体互不连通。第二旋转组件200的用油部分包括若干个设置在工作台300上的夹具油液接口24,第二油液通道包括若干个夹具油液通道25,各夹具油液通道25从第二定子座15穿过配油轴21,且经不同的配油槽23分别接通第二回转体22内不同的通道后,到达各夹具油液接口24,夹具油液通道25连通第一油液通道的至少一个配油出口。易于理解的,第一油液通道的末端开设在第一回转体5的顶端,并且形成若干个配油出口和若干个回油入口。
举例来说,工作台300上可以安装两组夹具,每组夹具的夹具油液接口24包括进油的夹紧接口和回油的松开接口,第二定子座15上设置有可对应于夹紧接口的夹具供油接口和对应于松开接口的夹具回油接口。通过设置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夹具以及对应的夹具油液接口24,可以满足多位置的工件夹持需求。油液从第一旋转组件100通过其中一个配油出口导入夹具供油接口,之后油液穿过第二定子座15到达配油轴21,并流入其中一条配油槽23中,在该配油槽23的油液通入第二回转体22之后再进入工作台300,以到达夹紧接口,使得夹具夹紧;夹具松开时,油液通过松开接口、工作台、第二回转体22顺次返回至另一配油槽23中,并通过该另一配油槽23回流至夹具回油接口,最后再回流至其中一个回油入口,返回第一旋转组件100。
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的为夹具配油的配油轴21结构,满足了第二旋转组件200旋转过程中的持续供油需求,而不会出现管路的缠绕或者扭曲。
如图9所示,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用油部分还包括第二刹车装置26,第二油液通道包括第二刹车供油通道27,该第二刹车供油通道27同样应该为供油通路和回油通路,在此不进行额外描述。第二刹车供油通道27穿过第二定子座15和第二定子外套16后连接第二刹车装置26,第二刹车供油通道27连通第一油液通道的其中一个配油出口。第二刹车装置26用于提供第二回转体22的锁紧力,刹车装置为摆台(转台)的常规结构,如钳夹,实施例不再进行额外的说明。
由此,在第二定子座15、第二定子外套16内均分别集成有第二气封结构、第二定子17的冷却以及第二刹车装置26的流体通路,为此极大的简化了结构,进一步节约空间。
结合参考图7,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回转体5和第二定子外套16通过上述的连接座500固定。第一回转体5的外周侧设置有轴承28,轴承与连接座500之间设置有密封套11,密封套的外壁设置有气封槽29,该气封槽29被连接座500所包覆。压缩气体进入气封槽以在连接座500与轴承28之间形成气幕。该实施方式中,利用装配有第二旋转组件200的连接座500与气封槽配合形成气幕以对轴承28进行气封,无需额外零部件,因此能简化整机的结构,节约成本。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数控摆台,包括第一旋转组件、第二旋转组件和工作台,所述第一旋转组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旋转组件,所述工作台连接在第二旋转组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旋转组件的转动轴线与第二旋转组件的转动轴线成角度的设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包括第一力矩电机和分配器,所述分配器设置在第一力矩电机内周侧,所述分配器具有第一油液通道、第一冷却液通道和第一供气通道;
所述第二旋转组件包括第二油液通道、第二冷却液通道和第二供气通道,所述第二供气通道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气封结构,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用于为第二旋转组件的第二力矩电机提供冷却液,所述第二油液通道通向第二旋转组件的用油部分;且
所述第一油液通道连通第二油液通道,所述第一冷却液通道连通第二冷却液通道,所述第一供气通道连通第二供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摆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液通道与第二油液通道通过软管连接,和/或第一冷却液通道与第二冷却液通道通过软管连接,和/或第一供气通道与第二供气通道通过软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控摆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包括分配轴和第一回转体,所述第一回转体同轴连接第一力矩电机的第一转子内壁,所述分配轴的外周沿轴向设有若干环形槽,所述第一回转体连接分配轴外壁且覆于环形槽,相邻所述环形槽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第一油液通道的配油出口、第一冷却液通道的配液出口和第一供气通道的供气出口分别设置在第一回转体上,并且所述配油出口、配液出口、供气出口分别连通轴向不同位置的环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控摆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组件包括第二定子座和连接在第二定子座上的第二定子外套,所述第二力矩电机的第二定子固定在第二定子座与定子外套围成的腔体内,且第二定子外套连接第二定子的外壁,
所述第二供气通道从第二定子座穿过第二定子外套后连接第二气封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定子外周设置第二冷却槽,所述第二定子外套包覆第二冷却槽,所述第二定子座上设有第二冷却液通道的进液口,且进液口与第二冷却槽通过第二定子外套内的流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控摆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组件包括配油轴和设置在配油轴外周的第二回转体,所述配油轴外周沿轴向设置若干相互分隔的配油槽,所述第二回转体包覆配油槽,所述用油部分包括若干个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夹具油液接口,所述第二油液通道包括若干个夹具油液通道,各夹具油液通道从第二定子座穿过配油轴,且经不同的配油槽分别接通第二回转体内不同的通道后,到达各夹具油液接口,所述夹具油液通道连通第一油液通道的至少一个配油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控摆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油部分包括第二刹车装置,所述第二油液通道包括第二刹车供油通道,所述第二刹车供油通道穿过第二定子座和第二定子外套后连接第二刹车装置,第二刹车供油通道连通第一油液通道的其中一个配油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数控摆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包括第一定子外套、连接第一定子外套的第一定子座,第一定子外套内周侧设置第一力矩电机的第一定子,第一转子设置在第一定子内周侧,
所述第一定子外周设置有第一冷却槽,所述第一定子外套包覆所述第一冷却槽,所述第一旋转组件还包括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定子座上设有第三冷却液通道的进液口,且第三冷却液通道的进液口与第一冷却槽通过第一定子外套内的流道连通,和/或
所述第一旋转组件还包括第三供气通道和第一气封结构,所述第三供气通道从第一定子座穿过第一定子外套后连接第一气封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控摆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包括第一刹车装置和第三油液通道,所述第一刹车装置用于提供第一回转体的锁紧力,所述第三油液通道穿过第一定子座和第一定子外套后连接第一刹车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控摆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转体和第二定子外套通过连接座固定,第一回转体的轴承与连接座之间设置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外壁设置有被连接座包覆的气封槽,所述气封槽作为第一气封结构,和/或
所述第一定子外套一体连接有滑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控摆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轴的靠近第一定子座的一端设有端盖,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包括圆光栅组件,所述圆光栅组件的光栅盘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子内侧,圆光栅组件的读数头设置在端盖与第一定子座围成的腔体内,所述端盖设有连通第一油液通道的接口。
CN202221551908.8U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数控摆台 Active CN217800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51908.8U CN217800203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数控摆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51908.8U CN217800203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数控摆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00203U true CN217800203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94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51908.8U Active CN217800203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数控摆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002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7250C (zh) 一种气浮高速电主轴
US20100310335A1 (en) Working head for machine tool
US20120121356A1 (en) Machining head for machine tool
CN113635083A (zh) 一种具有旋转油路的卧式数控转台
CN217800203U (zh) 一种数控摆台
US20100290854A1 (en) Machining head for machine tool
KR20130061241A (ko) 공작기계의 지그 유압공급장치
US20100189525A1 (en) Machining head for machine tool
CN211288321U (zh) 一种五轴摇篮转台液压系统
CN110701142A (zh) 一种五轴摇篮转台液压系统
JP2009285808A (ja) 回転工具タレット
CN212824111U (zh) 气缸夹头座
CN211136422U (zh) B轴铣头结构和加工机床
CN220101676U (zh) 一种摇篮转台摆动轴结构以及机床
CN211738356U (zh) 转台旋转接头
CN210059822U (zh) 一种冷却主轴以及包括该冷却主轴的高速数控机床
CN218253878U (zh) 回转轴装置、装夹装置及机床
CN102632418A (zh) 一种高速运转型气液自动夹紧装置
CN107838694B (zh) 一种静动压直驱转台
CN218081429U (zh) 一种双轴车铣复合数控转台
CN216681320U (zh) 一种可倾式直驱转台
CN110744337A (zh) B轴铣头结构和加工机床
CN216371054U (zh) 一种回转载台
CN220838923U (zh) 一种数控转台
CN216912933U (zh) 一种可更换工作台的摆动转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