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94039U - 一种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94039U
CN217794039U CN202220413931.4U CN202220413931U CN217794039U CN 217794039 U CN217794039 U CN 217794039U CN 202220413931 U CN202220413931 U CN 202220413931U CN 217794039 U CN217794039 U CN 2177940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orking space
outer sleeve
tube
cylind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139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文林
陈瑾
梁艳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WHU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WHU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to CN20222041393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940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94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940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其包括:外套管底座;筒体,其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筒体的开口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套管底座上,并与外套管底座形成工作空间;筒体的周身上设有延伸至工作空间内的雾化管和集痰管;气管内套管,其设置在所述外套管底座远离筒体的一侧上,并且延伸至工作空间内,雾化管和集痰管择一地与气管内套管抵接并连通。从而在需要雾化时,转动筒体以使雾化管与气管内套管抵接并连通;当需要集痰时,集痰管与气管内套管抵接并连通,从而将痰及时排出,在管路通道上有所区分,避免了雾化管和集痰管里的气、液溶胶在同一空间内相互流通,降低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一种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手术,是解除呼吸道梗阻,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主要措施,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除了应用于喉部肿瘤、喉部疾病的治疗中,还更加广泛的应用到其他影响患者呼吸功能的疾病当中。气管切开术改变了呼吸道解剖结构,使患者呼吸道防御结构遭到破坏,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则极易形成痰痂,痰痂一旦形成,可阻塞支气管,造成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因此,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显得极为关键。气道湿化是保证患者气管套管通畅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关技术中,在临床上,雾化式湿化法是常用的保持气管套管通畅的方法之一,雾化治疗可以稀释痰痂,使痰液松动,利于痰液咳出;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患者的气管套管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患者咳嗽时,痰液会直接从气管套管口喷溅出去。这样,容易喷溅到患者床上、医护人员身上或者空气中,存在环境污染、病毒传播的潜在风险。
CN111544728A气管切开套管的管口防喷溅装置中可开合的盖体包括固定于连接管末端的固定环,可拆卸式套设于连接管上的连接套和可开合式盖于连接套前侧开口处的硅胶盖。固定环可以是与连接管末端连接为一体的结构,也可以是单独的环状结构固定套设于连接管末端。连接套采用硅胶材质。固定环和连接套之间通过第一硅胶连接件连接在一起,连接套和硅胶盖之间通过第二硅胶连接件连接在一起。连接套的前侧开口内部设置有硅胶隔层,硅胶隔层中心开设有一道缝隙。对于直径相对较小的吸痰、气道治疗器件,打开硅胶盖后,可方便插入吸痰、气道治疗器件,同时保证在插入和拔出吸痰、气道治疗器件前后,装置内保持相对密封状态。相较于无此装置者,减少痰液喷溅,降低气道疾病传播的风险。对于直径相对较大的吸痰、气道治疗器件,则可以根据需要,直接打开连接套,治疗器件直接从连接管内插入;虽然相关技术中有防喷溅的装置,但是患者咳嗽时的痰液会残留在气管套管中,导致无法及时排出,影响后面雾化效果,患者舒适度降低,严重也会导致堵塞,另外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清理,该装置的清理过程增加了护理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患者咳嗽时的痰液会残留在气管套管中,导致无法及时排出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其包括:
外套管底座;
筒体,其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筒体的开口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套管底座上,并与外套管底座形成工作空间;筒体的周身上设有延伸至工作空间内的雾化管和集痰管;
气管内套管,其设置在所述外套管底座远离筒体的一侧上,并且延伸至工作空间内;雾化管和集痰管择一地与气管内套管抵接并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的开口端上设有凸块;所述外套管底座上设有与凸块适配的圆弧限位凹槽,圆弧限位凹槽圆心位于筒体的中心轴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块为铁块,所述圆弧限位凹槽的两端内有设有第一磁块。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管位于工作空间内的部分与所述集痰管位于工作空间内的部分相切;
所述凸块为圆弧状,其弧长为圆弧限位凹槽弧长的一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管和集痰管均为直角弯管。
如前文所述的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还包括:
所述雾化管和集痰管与气管内套管抵接的一端均设有柔性抵接圈。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管底座上,且位于工作空间内设有连接块
所述筒体封闭端的中心处设有转杆,转杆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限位端;连接端穿设筒体,并与连接块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设有外螺纹,连接块上设有螺纹连接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为铁制端;连接块为第二磁块,并且其上设有卡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管底座的两侧设有系带孔。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由于外套管底座上转动连接有筒体,并与筒体形成工作空间;筒体上设有延伸至工作空间内的雾化管和集痰管,外套管底座上还连接有气管内套管,气管内套管延伸至工作空间内;雾化管和集痰管择一地与气管内套管抵接并连通,从而在需要雾化时,转动筒体以使雾化管与气管内套管抵接并连通;当需要集痰时,集痰管与气管内套管抵接并连通,从而将痰及时排出,在管路通道上有所区分,避免了雾化管和集痰管里的气、液溶胶在同一空间内相互流通,降低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筒体内雾化管和集痰管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套管底座没有安装筒体的示意图。
图中:1、外套管底座;2、筒体;3、雾化管;4、集痰管;5、气管内套管;6、圆弧限位凹槽;7、连接块;8、转杆;9、系带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患者咳嗽时的痰液会残留在气管套管中,导致无法及时排出的问题。
请参阅图1-图3,一种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包括外套管底座 1、筒体2、雾化管3、集痰管4和气管内套管5。
其中筒体2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筒体2的开口端转动连接在外套管底座1上,并与外套管底座1形成工作空间;雾化管3和集痰管4设置在筒体2的周身上,并延伸至工作空间内。
气管内套管5其设置在外套管底座1远离筒体2的一侧上,并且延伸至工作空间内,雾化管3和集痰管4择一地与气管内套管5抵接并连通。
从而在需要雾化时,转动筒体2以使雾化管3与气管内套管5抵接并连通;当需要集痰时,集痰管4与气管内套管5抵接并连通,从而将痰及时排出,在管路通道上有所区分,避免了雾化管3和集痰管 4里的气、液溶胶在同一空间内相互流通,降低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当患者咳嗽完毕后,可以旋转筒体2,将雾化管3和气管内套管5重新抵接连通,继续完成雾化治疗。
形成的工作空间,可以在雾化治疗的同时,达到防止痰液喷溅的效果。此外,集痰管4可以连接引流管和引流袋,方便收集痰液;雾化管3也可以在进行输氧治疗,湿化仪湿化等治疗的同时,达到防止痰液喷溅的效果,原理同前。
以上的材质可以采用普通的pp材质制作成一次性用物,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合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为说明雾化管3和集痰管4与气管内套管5连接的具体结构,有以下阐述:
雾化管3和集痰管4均为直角弯管,直角弯管的运动轨迹为圆形,筒体2为圆筒;气管内套管5在工作空间内的端口在圆筒轴向上的投影位于直角弯管的运动轨迹上。
这样的设置保证,气管内套管5在工作空间内的端口、雾化管3 和集痰管4在转动时始终位于一个圆上,只需要转动角度即可;另外直角弯管的设置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将原本大致垂直的气管内套管 5与雾化管3和集痰管4能够顺利的连通。
进一步的,筒体2的开口端上设有凸块;外套管底座1上设有与凸块适配的圆弧限位凹槽6,圆弧限位凹槽6圆心位于筒体2的中心轴上。
这样的设置是对筒体2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避免在转换时,抵接时间过长,调节范围过大。
进一步的,当调节到位后存在,筒体2自行转动的情况,因此有了以下的设置:
凸块为铁块,圆弧限位凹槽6的两端内有设有第一磁块;利用第一磁块的吸附功能实现限位。
进一步的,在以上的转动调节过程中,仍然存在调节不方便的情况,即需要多次调整转动,才能够将气管内套管5与雾化管3和集痰管4完成抵接;故而有了以下改进:
雾化管3位于工作空间内的部分与集痰管4位于工作空间内的部分相切;凸块为圆弧状,其弧长为圆弧限位凹槽6弧长的一半。这样设置使筒体2的转动到不能转动为止时,证明其调节到位。方便快捷。
进步的,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气管内套管5与雾化管3和集痰管 4之间进行切换抵接(即气管内套管5的端口与直角弯管的端口相贴合,并且密闭),存在一定的摩擦,为延长其使用的寿命,因此在雾化管3和集痰管4与气管内套管5抵接的一端设有柔性抵接圈。
对于雾化管3和集痰管4的具体结构还可以是水平管,即与气管内套管5位于工作空间的部分水平设置;也可以是竖直管,即与气管内套管5位于工作空间的部分竖直设置,并且相切。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下面具体说明筒体2的转动结构:
外套管底座1上设有连接块7筒体2封闭端的中心处设有转杆8,转杆8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限位端;连接端穿设筒体2,并与连接块7连接。这样的设置简单,制作成本较低。
进一步的,连接端设有外螺纹,连接块7上设有螺纹连接槽。或者连接端为铁制端;连接块7为第二磁块,并且其上设有卡槽。这两种方式均使筒体2可以拆卸下来,便于医护人员将其拆卸下来进行清洗。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外套管底座1的两侧设有系带孔9,便于将外套管底座1固定在患者身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外套管底座(1);
筒体(2),其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筒体(2)的开口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套管底座(1)上,并与外套管底座(1)形成工作空间;筒体(2)的周身上设有延伸至工作空间内的雾化管(3)和集痰管(4);
气管内套管(5),其设置在所述外套管底座(1)远离筒体(2)的一侧上,并且延伸至工作空间内;雾化管(3)和集痰管(4)择一地与气管内套管(5)抵接并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2)的开口端上设有凸块;所述外套管底座(1)上设有与凸块适配的圆弧限位凹槽(6),圆弧限位凹槽(6)圆心位于筒体(2)的中心轴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块为铁块,所述圆弧限位凹槽(6)的两端内有设有第一磁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管(3)位于工作空间内的部分与所述集痰管(4)位于工作空间内的部分相切;
所述凸块为圆弧状,其弧长为圆弧限位凹槽(6)弧长的一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管(3)和集痰管(4)均为直角弯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管(3)和集痰管(4)与气管内套管(5)抵接的一端均设有柔性抵接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套管底座(1)上,且位于工作空间内设有连接块(7)
所述筒体(2)封闭端的中心处设有转杆(8),转杆(8)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限位端;连接端穿设筒体(2),并与连接块(7)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设有外螺纹,连接块(7)上设有螺纹连接槽。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为铁制端;连接块(7)为第二磁块,并且其上设有卡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套管底座(1)的两侧设有系带孔(9)。
CN202220413931.4U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 Active CN217794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13931.4U CN217794039U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13931.4U CN217794039U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94039U true CN217794039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79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13931.4U Active CN217794039U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940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99013A1 (en) Gas-Treatment Devices
JP2008541971A (ja) 医療外科器具
CN217794039U (zh) 一种气管套管双通道连接器
CN205612830U (zh) 持续雾化输氧装置
CN208990051U (zh) 气管套管和简易呼吸气囊专用连接管
CN219208498U (zh) 一种卧位式专用雾化吸入器
CN203634618U (zh) 一种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用氧气雾化器
CN105107069A (zh) 一种特别适用于昏迷病人的雾化吸痰一体装置
CN211188695U (zh) 一种气管切开病人便携式湿化气管装置
CN206045118U (zh) 一种密闭式呼吸机积水引流装置
CN213158668U (zh) 一种气管插管专用雾化器
CN208770615U (zh) 一次性隔空套管式气管切开插管
CN219185447U (zh) 一种呼吸机管路
CN219517445U (zh) 一种带有湿化功能的防脱型人工鼻
CN215275220U (zh) 一种人工气道雾化器
CN205759101U (zh) 一种气管导管给氧湿化装置
CN214912076U (zh) 一种吸氧装置
CN214596741U (zh) 一种气管切开氧疗接头
CN210812884U (zh) 一种内科护理吸痰处理装置
CN216855350U (zh) 一种肺部检查用防喷溅密闭式吸痰管
CN215135301U (zh) 一种连接气管插管的湿热交换器
CN220695615U (zh) 一种球囊固定及吸痰连接装置
CN216319376U (zh) 多功能气管插接转换装置
CN217526039U (zh) 一种吸氧湿化机构
CN215024451U (zh) 一次性气切套管塞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