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93297U - 提拉复位器 - Google Patents

提拉复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93297U
CN217793297U CN202220073348.3U CN202220073348U CN217793297U CN 217793297 U CN217793297 U CN 217793297U CN 202220073348 U CN202220073348 U CN 202220073348U CN 217793297 U CN217793297 U CN 217793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rod
sliding sleeve
rear end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7334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国
董亚龙
张勋
甄超
董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y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7334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93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93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932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拉复位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提拉复位器包括主杆,主杆的前端设有用于夹持待提拉椎弓根螺钉的夹持部,主杆的前部套设有可前后移动用于触发夹持部的滑动套管,主杆的后部设有沿主杆长度方向延伸的手柄,手柄的侧面设有能够驱动滑动套管前后移动的扳手,提拉复位器还包括用于防止滑动套管后退的防退装置,手柄的后端设有用于解锁防退装置的解锁件。本实用新型的提拉复位器在锁定和解锁时只需单手操作即可,操作简便,术中占用空间小,不影响手术空间/视野。

Description

提拉复位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提拉复位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颈椎和腰胸椎的创伤、退行性病变和侧弯畸形等疾病常使用脊柱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来治疗,脊柱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主要包括椎弓根螺钉和连接棒。术中,先将椎体的内侧分别植入两排椎弓根螺钉,然后用两个连接棒分别将两排椎弓根螺钉连接起来。由于两排椎弓根螺钉露出的高度往往不在一条直线上,在水平方向的位置也不在一条直线上,用连接棒很难将椎弓根螺钉连接起来。因此,术中常常使用提拉复位器,以将椎弓根螺钉向上提拉(连同椎体),使椎弓根螺钉的开口槽卡住连接棒。
在脊柱钉棒手术中,常规提拉复位器例如枪式复位钳和蛙式复位钳等,均是通过提拉椎弓根螺钉压缩连接棒,以起到对抗复位的手术效果,其中蛙式复位钳的结构如图1所示,现有提拉复位器通常均包括一对手柄,其中一个手柄的后端设有与另一个手柄的后端相啮合的齿条,以锁定一对手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提拉复位器在锁定和解锁时均需要双手操作(即左右手相互配合),操作繁琐,且术中手柄占用空间较大,影响手术空间/视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单手操作,占用空间小的提拉复位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拉复位器,包括主杆,所述主杆的前端设有用于夹持待提拉椎弓根螺钉的夹持部,所述主杆的前部套设有可前后移动用于触发所述夹持部的滑动套管,所述主杆的后部设有沿所述主杆长度方向延伸的手柄,所述手柄的侧面设有能够驱动所述滑动套管前后移动的扳手,所述提拉复位器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滑动套管后退的防退装置,所述手柄的后端设有用于解锁所述防退装置的解锁件。
进一步的,所述扳手为L形扳手,所述手柄的一侧设有铰接部,所述 L形扳手的竖杆部的远端驱动连接所述滑动套管,所述L形扳手的竖杆部的近端铰接在所述铰接部上,所述L形扳手的横杆部用作为握持操作部。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套管远离所述铰接部的一侧设有向后延伸的翼板,所述翼板的后端设有沿所述翼板宽度方向延伸的销孔,所述L形扳手的竖杆部的远端设有与所述销孔相配合的销轴。
进一步的,所述L形扳手的竖杆部的近端与所述铰接部之间设有用于使所述L形扳手复位的扭簧;
和/或,所述销孔为沿所述翼板厚度方向延伸的长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翼板的内侧设有齿面,所述防退装置为位于所述手柄内且沿所述手柄长度方向延伸的防退杆,所述防退杆的前端设有与所述齿面相啮合的定位齿,所述解锁件驱动连接所述防退杆的后端。
进一步的,所述防退杆的中部铰接在所述手柄内,所述防退杆的后部与所述手柄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用于使所述齿面和定位齿保持啮合状态的弹片;
和/或,所述齿面上的齿朝所述翼板的后端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的后端设有滑动槽,所述解锁件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解锁件为L形按钮,所述L形按钮的竖板部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内且与所述防退杆的后端连接,所述L形按钮的横板部用作为按压操作部。
进一步的,所述主杆和滑动套管其中一个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定位槽,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滑动定位槽相配合的横向定位凸肋。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为一对相对设置的夹持臂;
和/或,所述滑动套管的前端设有一对压棒槽口;
和/或,所述主杆内设有沿所述主杆长度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手柄内设有与所述通孔相贯通的器械操作孔,所述解锁件上设有与所述器械操作孔相连通的键槽;
和/或,所述手柄上套设有防滑套。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提拉复位器,包括主杆,主杆的前端设有夹持部,主杆的前部套设有可前后移动用于触发夹持部的滑动套管,主杆的后部设有手柄,手柄的侧面设有能够驱动滑动套管前后移动的扳手,提拉复位器还包括用于防止滑动套管后退的防退装置,手柄的后端设有用于解锁防退装置的解锁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提拉复位器在锁定和解锁时只需单手操作即可,操作简便,术中占用空间小,不影响手术空间/视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蛙式复位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拉复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正视图, (b)为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拉复位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拉复位器中主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拉复位器中滑动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拉复位器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拉复位器中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拉复位器中防滑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拉复位器中防退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拉复位器中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拉复位器中解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拉复位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a)为提拉操作前的示意图,(b)为提拉操作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拉复位器,如图2-12所示,包括主杆1,其中:
主杆1的前端(即图2中(a)中箭头所示方向)设有用于夹持待提拉椎弓根螺钉10的夹持部11,主杆1的前部套设有可前后移动用于触发夹持部11的滑动套管2;
主杆1的后部设有沿主杆1长度方向延伸的手柄3,手柄3的侧面设有能够驱动滑动套管2前后移动的扳手4,提拉复位器还包括用于防止滑动套管2后退的防退装置,手柄3的后端设有用于解锁防退装置的解锁件5(具体可以为滑动解锁件)。
术中使用时,先单手掌心握住手柄3,手指握住扳手4,使主杆1前端的夹持部11对准待提拉椎弓根螺钉10的开口槽101(参考图3和图12 中(a)),然后手指逐渐压缩扳手4,扳手4驱动滑动套管2沿主杆1向前滑动,滑动套管2触发主杆1前端的夹持部11夹持住待提拉椎弓根螺钉 10的开口槽101,之后向上提拉椎弓根螺钉10(连同椎体),与此同时滑动套管2的前端逐渐将连接棒20压向待提拉椎弓根螺钉10的开口槽101 内,使待提拉椎弓根螺钉10的开口槽101卡住连接棒20(也即连接棒20 与待提拉椎弓根螺钉10的开口槽101对抗压紧),此过程中防退装置防止滑动套管2后退,扳手4逐渐靠近手柄3,当连接棒20与待提拉椎弓根螺钉10的开口槽101卡紧后,扳手4与手柄3为贴合/平行状态(参考图12 中(b)),手柄3处占据空间大大减小,不影响手术空间/视野;解锁时,可用同一只手的手指(大拇指或食指)驱动手柄3后端的解锁件5,即可解锁防退装置,取下提拉复位器。
本实用新型的提拉复位器,包括主杆,主杆的前端设有夹持部,主杆的前部套设有可前后移动用于触发夹持部的滑动套管,主杆的后部设有手柄,手柄的侧面设有能够驱动滑动套管前后移动的扳手,提拉复位器还包括用于防止滑动套管后退的防退装置,手柄的后端设有用于解锁防退装置的解锁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提拉复位器在锁定和解锁时只需单手操作即可,操作简便,术中占用空间小,不影响手术空间/视野。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脊柱钉棒手术。
如图2-3和图6-7所示,为便于扳手4驱动滑动套管2前后移动,扳手4可以为L形扳手,手柄3的一侧(图中指上侧)设有铰接部31(具体的,铰接部31可以为突出部、立柱、立板或支架等),L形扳手的竖杆部 41的远端驱动连接滑动套管2,L形扳手的竖杆部41的近端铰接在铰接部(可以采用销轴411铰接)31上,L形扳手的横杆部42用作为握持操作部。此时,驱动L形扳手的握持操作部,即可使L形扳手的竖杆部41 驱动滑动套管2前后移动。本实施例中,横杆部42上设置有凹槽,便于握持操作。
为方便L形扳手的竖杆部41驱动连接滑动套管2,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各种结构形式,为方便实施,优选采用以下结构形式:
如图2-3和图5所示,滑动套管2远离铰接部31的一侧(图中指下侧)设有向后延伸的翼板21,翼板21的后端设有沿翼板21宽度方向延伸的销孔211,L形扳手的竖杆部41的远端设有与销孔211相配合的销轴 412。销孔211优选为沿翼板21厚度方向延伸的长圆孔,以避免两者的相对运动产生干涉而导致机构卡死。
如图3和图6-7所示,为便于使L形扳手复位,L形扳手的竖杆部41 的近端与铰接部31之间可以设有用于使L形扳手复位的扭簧43。L形扳手和铰接部31上可以均设有扭簧放置槽44、311,以便于稳定的放置扭簧 43。扭簧43可以为一对扭簧且分别位于铰接部31的两侧,以提高复位力。
本实用新型中,用于防止滑动套管2后退的防退装置,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各种结构形式,例如主杆1内设有穿过主杆1侧壁与滑动套管2内表面相配合的防退结构(如齿面配合结构、销孔配合结构等),然而为方便实施,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以下结构形式:
如图2、图5和图9所示,翼板21的内侧设有齿面212,防退装置为位于手柄3内且沿手柄3长度方向延伸的防退杆32,防退杆32的前端设有与齿面212相啮合的定位齿321,解锁件5驱动连接防退杆32的后端。此时,防退杆32前端的定位齿321与翼板21内侧的齿面212相啮合,即可防止滑动套管2后退;解锁时,利用解锁件5驱动防退杆32的后端,使定位齿321与齿面212分离,即可实现解锁。
如图2-3所示,防退杆32的中部优选铰接(具体可以采用销轴322铰接)在手柄3内,防退杆32的后部与手柄3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用于使齿面212和定位齿321保持啮合状态的弹片33,这样一方面可便于随时进行滑动套管2的锁紧定位,另一方面防退杆32的中部铰接在手柄3内,解锁件5驱动防退杆32的后端,形成省力杠杆,操作省力轻便。此时解锁时,利用解锁件5驱动防退杆32的后端,防退杆32沿销轴322旋转,弹片33受力压缩,从而使定位齿321与齿面212分离,即可实现解锁;锁定时,松开解锁件5,弹片33舒张,在弹片33弹力的作用下,定位齿 321与齿面212重新啮合,达到牢固自锁紧状态,防止滑动套管2后退,进而实现滑动套管2的锁紧定位。齿面212上的齿优选朝翼板21的后端倾斜,这样在操作扳手4驱动滑动套管2向前移动时便于定位齿321自动越过齿面212上的齿向后移动,不影响操作。
如图6所示,为便于安装和操作解锁件5,手柄3的后端可以设有滑动槽34,解锁件5滑动连接在滑动槽34内。滑动槽34可以为横向滑动槽 (垂直于手柄3的长度方向)。为使解锁件5在滑动槽34内滑动的过程中驱动防退杆32,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各种结构形式,例如解锁件为滑动连接在滑动槽内的滑板,滑板的下端面推动或是铰接防退杆;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以下结构形式:
如图11所示,解锁件5为L形按钮,L形按钮的竖板部51滑动连接在滑动槽34内且与防退杆32的后端连接,L形按钮的横板部52用作为按压操作部。优选地,竖板部51上设有透孔511,防退杆32的后端位于透孔511内。此时,按压L形按钮的按压操作部(横板部52),即可驱动防退杆32沿销轴322旋转,进而实现解锁,解锁力度小,可轻松解锁,松开L形按钮的按压操作部,即可实现滑动套管2的锁紧定位,以实现单手锁紧操作。
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蛙式复位钳的两个手柄的尺寸相同,在其中一个手柄的后端设有与另一个手柄的后端相啮合的齿条,齿条和手柄之间铰接,当操作两个手柄相互靠拢时,未设置齿条的手柄将沿着两个手柄铰接处转动,会导致齿条在手柄的作用下向外侧摆动,在此情况下手柄后端与齿条之间的啮合力的方向会发生变化,从而会产生一个脱开力,导致手柄后端与齿条脱开,即两个手柄之间的锁紧失效,影响操作效果。本实施例中,防退杆32在锁紧时,设置定位齿321的高度低于防退杆32的后端,即防退杆32从定位齿321到后端为倾斜向上的结构,上述设置能够保证按下扳手4使滑动套管2向前滑动,定位齿321在齿面212上滑动的过程中,定位齿321一直保持与齿面212的锁紧力,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蛙式复位钳,能够避免脱开,提高了该提拉复位器的锁紧效果。
如图4-5所示,为防止主杆1和滑动套管2相对转动,主杆1和滑动套管2其中一个上可以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定位槽12,另一个上设有与滑动定位槽12相配合的横向定位凸肋22。图中所示实施例中,主杆1上设有滑动定位槽12,滑动套管2内设有与滑动定位槽12相配合的横向定位凸肋22;滑动定位槽12优选为一对且分别位于主杆1的两侧,相对应的,横向定位凸肋22为一对且分别位于滑动套管2的内部两侧。
本实用新型中,夹持部11优选为一对相对设置的夹持臂,以方便夹持待提拉椎弓根螺钉10。如图5所示,为使滑动套管2与连接棒20接触稳定,滑动套管2的前端可以设有一对压棒槽口23。如图2和图11所示,主杆1内可以设有沿主杆1长度方向延伸的通孔13,手柄3内设有与通孔13相贯通的器械操作孔35,解锁件5上设有与器械操作孔35相连通的键槽512,以方便器械伸入操作。如图2-3和图8所示,手柄3上可以套设有防滑套36(具体可以为硅橡胶材料,例如硅胶套),以在操作过程中起到防滑作用。本实用新型中各配件的材料可以采用医用不锈钢。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提拉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所述主杆的前端设有用于夹持待提拉椎弓根螺钉的夹持部,所述主杆的前部套设有可前后移动用于触发所述夹持部的滑动套管,所述主杆的后部设有沿所述主杆长度方向延伸的手柄,所述手柄的侧面设有能够驱动所述滑动套管前后移动的扳手,所述提拉复位器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滑动套管后退的防退装置,所述手柄的后端设有用于解锁所述防退装置的解锁件;
所述手柄的一侧设有铰接部,所述滑动套管远离所述铰接部的一侧设有向后延伸的翼板,所述翼板的内侧设有齿面,所述防退装置为位于所述手柄内且沿所述手柄长度方向延伸的防退杆,所述防退杆的前端设有与所述齿面相啮合的定位齿,所述解锁件驱动连接所述防退杆的后端;
所述防退杆的中部铰接在所述手柄内,所述防退杆的后部与所述手柄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用于使所述齿面和定位齿保持啮合状态的弹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拉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为L形扳手,所述L形扳手的竖杆部的远端驱动连接所述滑动套管,所述L形扳手的竖杆部的近端铰接在所述铰接部上,所述L形扳手的横杆部用作为握持操作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拉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的后端设有沿所述翼板宽度方向延伸的销孔,所述L形扳手的竖杆部的远端设有与所述销孔相配合的销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拉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扳手的竖杆部的近端与所述铰接部之间设有用于使所述L形扳手复位的扭簧;
和/或,所述销孔为沿所述翼板厚度方向延伸的长圆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拉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面上的齿朝所述翼板的后端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拉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后端设有滑动槽,所述解锁件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拉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为L形按钮,所述L形按钮的竖板部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内且与所述防退杆的后端连接,所述L形按钮的横板部用作为按压操作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提拉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和滑动套管其中一个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定位槽,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滑动定位槽相配合的横向定位凸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拉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为一对相对设置的夹持臂;
和/或,所述滑动套管的前端设有一对压棒槽口;
和/或,所述主杆内设有沿所述主杆长度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手柄内设有与所述通孔相贯通的器械操作孔,所述解锁件上设有与所述器械操作孔相连通的键槽;
和/或,所述手柄上套设有防滑套。
CN202220073348.3U 2022-01-12 2022-01-12 提拉复位器 Active CN217793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73348.3U CN217793297U (zh) 2022-01-12 2022-01-12 提拉复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73348.3U CN217793297U (zh) 2022-01-12 2022-01-12 提拉复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93297U true CN217793297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58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73348.3U Active CN217793297U (zh) 2022-01-12 2022-01-12 提拉复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932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03621B2 (en) Rod reduc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US7611517B2 (en) Rod reducer
US5304203A (en) Tissue extracting forceps for laparoscopic surgery
US5250056A (en) Forceps-type surgical instrument
CN112754563A (zh) 一种带有防滑握把微创腔镜吻合器
CN210130893U (zh) 一种腹腔镜手术钳
US9351814B2 (en) Device for attaching or removing dental or surgical components
CN217793297U (zh) 提拉复位器
CN210541878U (zh) 拔牙装置
CN202154721U (zh) 提拉钳
CN108403160B (zh) 一种含中空扳机的手术器械
CN211325523U (zh) 一种带尖复位钳
CN214434350U (zh) 一种微创外科用可调角度持针钳
US20220218437A1 (en) Locking dental forceps for tooth extraction
CN112089486B (zh) 一种减轻损伤的椎弓根螺钉尾牙折断器结构
CN217488809U (zh) 一种适用于多种宽度的医用门钉的夹持钳
CN113397646A (zh) 一种可拆卸的椎板咬骨钳
CN218247365U (zh) 医疗钳
CN219782708U (zh) 一种弹性髓内钉剪断装置
CN211094476U (zh) 一种锥板钳
CN205359778U (zh) 一种眼科手术用镊子
CN211934262U (zh) 一种取出滑丝螺旋刀片的骨钳
CN115381541A (zh) 一体式颈椎前路复位器
CN215020372U (zh) 眼部手术用精细镊
CN213993769U (zh) 牙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22

Address after: G356, 3rd floor, building 1, yard 9, CHENGWA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94

Patentee after: Beijing natong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NAYAO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BEIJING

Address before: G356, 3rd floor, building 1, yard 9, CHENGWA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94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natong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