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93267U - 一种穿刺针引导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穿刺针引导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93267U CN217793267U CN202221401418.XU CN202221401418U CN217793267U CN 217793267 U CN217793267 U CN 217793267U CN 202221401418 U CN202221401418 U CN 202221401418U CN 217793267 U CN217793267 U CN 2177932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ing
- slider
- puncture needle
- ruler
- rela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穿刺针引导装置,包括底座、基准尺、引导尺和支架,底座包括本体、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沿第一方向与本体滑动配合,第二滑块沿第二方向与本体滑动配合;引导尺与基准尺铰接,具有相对转动的第一状态和相对固定的第二状态,引导尺用于与穿刺针沿引导尺的长度方向滑动配合;支架的一端同时穿设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支架与第一滑块沿第二方向具有相对滑动和相对固定的两个状态,支架与第二滑块沿第一方向具有相对滑动和相对固定的两个状态,支架的另一端与基准尺固接,基准尺可通过支架形变调节其与本体的相对角度。该装置具有较强的位置调节能力,可以满足不同环境下对病人的穿刺诊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刺针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当人体内部发生肿瘤病灶时,借助CT扫描图像的引导将针状器械精准穿刺病灶进行活检或治疗已成为重要的技术手段。首先通过CT扫描横断面图像显示病灶及其周围组织结构,选取病灶穿刺层面以及确定病灶穿刺端点,在该层面皮肤表面选取合适进针位点,两点相连确定进针入路和深度;在此基础上,以体表水平或垂直线为基准线,测量出基准线与进针线路相交的穿刺角度;在穿刺点、穿刺角度、穿刺深度确定后,将针状器械经皮肤通过组织到达预定的病灶穿刺端点,实现疾病的诊治目标。尽管在CT扫描图像上操作人员能够准确地规划出出进针线路、角度和深度,但受目前的技术条件的限制,穿刺过程不能做到实时穿刺引导,而是需要将患者从CT扫描装置中退出后,参考屏幕图像在体外确定一个大致的进针方向,穿刺后重新CT扫描加以确认。
当前的穿刺针引导装置由于其位置调节能力较弱,在这个操作过程中,穿刺针无法精准调节到其最佳的穿刺位置。给诊疗带来更大的风险,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刺针引导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当前的穿刺针引导装置由于其位置调节能力较弱,在这个操作过程中,穿刺针无法精准调节到其最佳的穿刺位置。给诊疗带来更大的风险,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刺针引导装置,该穿刺针引导装置包括:
底座,包括本体、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沿第一方向与所述本体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块沿第二方向与所述本体滑动配合;
基准尺和引导尺,所述引导尺与所述基准尺铰接,且所述引导尺与所述基准尺具有相对转动的第一状态和相对固定的第二状态,所述引导尺用于与穿刺针沿所述引导尺的长度方向滑动配合;
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相对滑动和相对固定的两个状态,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相对滑动和相对固定的两个状态,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准尺固接,所述基准尺可通过所述支架的形变调节其与所述本体的相对角度;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作为穿刺针引导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包括连接杆、滑座和支撑架,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座具有相对摆动和相对固定的两个状态,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具有相对摆动和相对固定的两个状态;
所述第一滑块沿其第二方向设置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滑块沿其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二滑道,所述滑座依次插设于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
作为穿刺针引导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块沿其第二方向设置有第一锁止槽,所述第一锁止槽与所述第一滑道相通,所述第二滑块沿其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二锁止槽,所述第二锁止槽与所述第二滑道相通;
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一锁紧螺栓和第二锁紧螺栓,所述第一锁紧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锁止槽且与所述滑座螺接,所述第二锁紧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二锁止槽且与所述滑座螺接。
作为穿刺针引导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本体设置有矩形的容纳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一侧滑槽,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二侧滑槽,所述第一滑块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所述第一侧滑槽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块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所述第二侧滑槽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侧滑槽滑动配合。
作为穿刺针引导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槽,所述基准尺与所述插接槽插接。
作为穿刺针引导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导尺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等间距设置;
还包括定位棒,所述定位棒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用于与所述穿刺针滑动配合。
作为穿刺针引导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水平仪,所述水平仪设置于所述基准尺。
作为穿刺针引导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平仪为T型水平仪。
作为穿刺针引导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量角尺,所述量角尺设置于所述基准尺和所述引导尺的铰接处,所述量角尺用于测量所述基准尺和所述引导尺之间的夹角。
作为穿刺针引导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贴设有硅胶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刺针引导装置,该穿刺针引导装置包括底座、基准尺、引导尺和支架,底座包括本体、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沿第一方向与本体滑动配合,第二滑块沿第二方向与本体滑动配合;引导尺与基准尺铰接,且引导尺与基准尺具有相对转动的第一状态和相对固定的第二状态,引导尺用于与穿刺针沿引导尺的长度方向滑动配合;支架的一端同时穿设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支架与第一滑块沿第二方向具有相对滑动和相对固定的两个状态,支架与第二滑块沿第一方向具有相对滑动和相对固定的两个状态,支架的另一端与基准尺固接,基准尺可通过支架的形变调节其与本体的相对角度;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患者在沿着CT扫描线做完CT后,通过CT图像规划出进针角度、进针位置和进针深度,其中进针角度以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为基准方向,与进针方向的夹角为进针角度,然后将本体固定于患者病灶附近,通过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调节支架相对本体的位置以及支架自身的形状,进而使基准尺处于水平或竖直状态,同时使引导尺上的穿刺针的轴线与CT扫描线重合。然后根据预先规划的进针角度调节引导尺和基准尺的夹角,最后根据规划的进针位置和进针深度进行操作,便可将穿刺针准确插入患者的病灶处。该穿刺针引导装置解决了医生只能凭经验和感觉盲目穿刺操作。由于人为的因素较多,常常造成进针位点不准确,不能到达预定目标,从而影响穿刺诊疗精确度。为了命准目标,常常需要反复多次来回进针,严重时会导致误穿,给在诊疗带来更大的风险,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穿刺针引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患者;101、病灶;200、穿刺针;
1、底座;11、本体;111、容纳腔;12、第一滑块;121、第一滑道;13、第二滑块;131、第二滑道;
2、基准尺;3、引导尺;
4、支架;41、连接杆;42、滑座;43、支撑架;44、第一锁紧螺栓;45、第二锁紧螺栓;46、量角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穿刺针引导装置,该穿刺针引导装置包括底座1、基准尺2、引导尺3和支架4,底座1包括本体11、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3,第一滑块12沿第一方向与本体11滑动配合,第二滑块13沿第二方向与本体11滑动配合;引导尺3与基准尺2铰接,且引导尺3与基准尺2具有相对转动的第一状态和相对固定的第二状态,引导尺3用于与穿刺针200沿引导尺3的长度方向滑动配合;支架4的一端同时穿设于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3,支架4与第一滑块12沿第二方向具有相对滑动和相对固定的两个状态,支架4与第二滑块13沿第一方向具有相对滑动和相对固定的两个状态,支架4的另一端与基准尺2固接,基准尺2可通过支架4的形变调节其与本体11的相对角度;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患者100在沿着CT扫描线做完CT后,通过CT图像规划出进针角度、进针位置和进针深度,其中进针角度以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为基准方向,与进针方向的夹角为进针角度,然后将本体11固定于患者100的病灶101附近,通过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3调节支架4相对本体11的位置以及支架4自身的形状,进而使基准尺2处于水平或竖直状态,同时使引导尺3上的穿刺针200的轴线与CT扫描线重合。然后根据预先规划的进针角度调节引导尺3和基准尺2的夹角,最后根据规划的进针位置和进针深度进行操作,便可将穿刺针200准确插入患者100的病灶101处。该穿刺针200引导装置解决了医生只能凭经验和感觉盲目穿刺操作。由于人为的因素较多,常常造成进针位点不准确,不能到达预定目标,从而影响穿刺诊疗精确度。为了命准目标,常常需要反复多次来回进针,严重时会导致误穿,给在诊疗带来更大的风险,给患者100造成更大的痛苦的问题。
可选地,支架4包括连接杆41、滑座42和支撑架43,连接杆41的一端与滑座42具有相对摆动和相对固定的两个状态,连接杆41的另一端与支撑架43具有相对摆动和相对固定的两个状态;第一滑块12沿其第二方向设置有第一滑道121,第二滑块13沿其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二滑道131,滑座42依次插设于第一滑道121和第二滑道131。本实施例中,滑座42可以在第一滑道121和第二滑道131内滑动,第一滑道121与第二方向一致,第二滑道131与第一方向一致,通过调节滑座42分别在第一滑道121和第二滑道131内的相对位置,进而可以使支架4停留在本体11的任意位置。
对于滑座42如何与第一滑块12或第二滑块13相对固定,可选地,第一滑块12沿其第二方向设置有第一锁止槽,第一锁止槽与第一滑道121相通,第二滑块13沿其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二锁止槽,第二锁止槽与第二滑道131相通;支架4还包括第一锁紧螺栓44和第二锁紧螺栓45,第一锁紧螺栓44穿设于第一锁止槽且与滑座42螺接,第二锁紧螺栓45穿设于第二锁止槽且与滑座42螺接。本实施例中,通过旋拧第一锁止螺栓,进而使第一锁止螺栓与第一滑块12抵紧,此时滑座42与第一滑块12相对固定;通过旋拧第二锁止螺栓,进而使第二锁止螺栓与第二滑块13抵紧,此时滑座42与第二滑块13相对固定。
对于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3如何与本体11滑动配合,可选地,本体11设置有矩形的容纳腔111,沿第一方向的容纳腔111的侧壁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一侧滑槽,沿第二方向的容纳腔111的侧壁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二侧滑槽,第一滑块12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第一侧滑槽且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滑槽滑动配合,第二滑块13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第二侧滑槽且分别与两个第二侧滑槽滑动配合。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12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滑块,两个第一侧滑块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滑槽滑动配合;第二滑块13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侧滑块,两个第二侧滑块分别与两个第二侧滑槽滑动配合。
可选地,支撑架43远离连接杆41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槽,基准尺2与插接槽插接。本实施例中,基准尺2与支撑架43插接,可以方便基准尺2的更换,进而降低维修成本。
可选地,引导尺3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等间距设置;穿刺针引导装置还包括定位棒,定位棒滑动设置于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用于与穿刺针200滑动配合。本实施例中,分别位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的穿刺针200和定位棒分别与水平面抵接时,穿刺针200和定位棒之间的间距为a。为防止穿刺针200穿刺时与穿刺位置有错位,进而先调节定位棒,进而使定位棒与患者100抵接时,定位棒与穿刺位置的间距为a,进而可以确保穿持针可以准确的从穿刺位置插入到人体内。
可选地,穿刺针引导装置还包括水平仪,水平仪设置于基准尺2。本实施例中,水平仪可以判定基准尺2是否处于水平或竖直位置。具体地,水平仪为T形水平仪。
可选地,穿刺针引导装置还包括量角尺46,量角尺46设置于基准尺2和引导尺3的铰接处,量角尺46用于测量基准尺2和引导尺3之间的夹角。本实施例中,量角尺46可以提升调节基准尺2和引导尺3之间夹角的效率。同时也可以随时观察基准尺2和引导尺3之间的角度,进而防止其发生变化。
可选地,底座1远离支架4的一端贴设有硅胶片。本实施例中,硅胶片具有极强的粘附性,因此设置硅胶片可以使底座1固定于患者100的皮肤上,或者患者100病灶101附近的平台上。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穿刺针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包括本体(11)、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3),所述第一滑块(12)沿第一方向与所述本体(11)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块(13)沿第二方向与所述本体(11)滑动配合;
基准尺(2)和引导尺(3),所述引导尺(3)与所述基准尺(2)铰接,且所述引导尺(3)与所述基准尺(2)具有相对转动的第一状态和相对固定的第二状态,所述引导尺(3)用于与穿刺针(200)沿所述引导尺(3)的长度方向滑动配合;
支架(4),所述支架(4)的一端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一滑块(12)和所述第二滑块(13),所述支架(4)与所述第一滑块(12)沿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相对滑动和相对固定的两个状态,所述支架(4)与所述第二滑块(13)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相对滑动和相对固定的两个状态,所述支架(4)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准尺(2)固接,所述基准尺(2)可通过所述支架(4)的形变调节其与所述本体(11)的相对角度;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包括连接杆(41)、滑座(42)和支撑架(43),所述连接杆(41)的一端与所述滑座(42)具有相对摆动和相对固定的两个状态,所述连接杆(41)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43)具有相对摆动和相对固定的两个状态;
所述第一滑块(12)沿其第二方向设置有第一滑道(121),所述第二滑块(13)沿其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二滑道(131),所述滑座(42)依次插设于所述第一滑道(121)和所述第二滑道(1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针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12)沿其第二方向设置有第一锁止槽,所述第一锁止槽与所述第一滑道(121)相通,所述第二滑块(13)沿其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二锁止槽,所述第二锁止槽与所述第二滑道(131)相通;
所述支架(4)还包括第一锁紧螺栓(44)和第二锁紧螺栓(45),所述第一锁紧螺栓(44)穿设于所述第一锁止槽且与所述滑座(42)螺接,所述第二锁紧螺栓(45)穿设于所述第二锁止槽且与所述滑座(42)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刺针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1)设置有矩形的容纳腔(11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容纳腔(111)的侧壁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一侧滑槽,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容纳腔(111)的侧壁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二侧滑槽,所述第一滑块(12)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所述第一侧滑槽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块(13)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所述第二侧滑槽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侧滑槽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针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3)远离所述连接杆(41)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槽,所述基准尺(2)与所述插接槽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尺(3)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等间距设置;
还包括定位棒,所述定位棒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用于与所述穿刺针(200)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仪,所述水平仪设置于所述基准尺(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刺针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仪为T型水平仪。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穿刺针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量角尺(46),所述量角尺(46)设置于所述基准尺(2)和所述引导尺(3)的铰接处,所述量角尺(46)用于测量所述基准尺(2)和所述引导尺(3)之间的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穿刺针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远离所述支架(4)的一端贴设有硅胶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401418.XU CN217793267U (zh) | 2022-06-06 | 2022-06-06 | 一种穿刺针引导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401418.XU CN217793267U (zh) | 2022-06-06 | 2022-06-06 | 一种穿刺针引导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93267U true CN217793267U (zh) | 2022-11-15 |
Family
ID=83989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401418.XU Active CN217793267U (zh) | 2022-06-06 | 2022-06-06 | 一种穿刺针引导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93267U (zh) |
-
2022
- 2022-06-06 CN CN202221401418.XU patent/CN2177932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041249A (en) | Device for making a guide path for an instrument on a patient | |
US4681103A (en) | Ultrasound guided surgical instrument guide and method | |
CA2924230C (en) | Optical targeting and visusalization of trajectories | |
US5618288A (en) | Stereotactic system for surgical procedures | |
US4930525A (en) | Method for performing C.T. guided drainage and biopsy procedures | |
US4733661A (en) | Guidance device for C.T. guided drainage and biopsy procedures | |
US6110112A (en) | Medical guide apparatus for breath-coordinated puncturing of the body or a body cavity | |
CN109692033B (zh) | 一种经皮腰椎间孔镜穿刺辅助定位器 | |
EP1958588A2 (en) | Medical guide for guiding a medical instrument | |
AU8246898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sting percutaneous computed tomography-guided surgical activity | |
IL119545A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cise invasive procedures | |
CN203576600U (zh) | 三维立体ct全身精确引导穿刺定位装置 | |
US20130066232A1 (en) | Axial Surgical Trajectory Guide | |
CN109124770A (zh) | 一种前列腺穿刺机器人 | |
CN2882557Y (zh) | Ct引导颅底卵圆孔穿刺导航系统 | |
CN217793267U (zh) | 一种穿刺针引导装置 | |
CN113633276B (zh) | 一种脊柱畸形测量装置 | |
CN207186642U (zh) | 手持式ct定位穿刺数显角度引导器 | |
CN115005944B (zh) | 一种穿刺针引导装置 | |
CN212369060U (zh) | 一种腰椎椎弓根经皮穿刺辅助定位器 | |
CN110731811B (zh) | 一种脊柱穿刺定位装置 | |
CN213465313U (zh) | 一种神经外科导航手术设备 | |
CN211934212U (zh) | 一种椎间孔镜穿刺定位装置 | |
CN110279456B (zh) | 一种应用于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定位导向器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9730755B (zh) | 一种腰穿定位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