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92861U - 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92861U
CN217792861U CN202221061394.8U CN202221061394U CN217792861U CN 217792861 U CN217792861 U CN 217792861U CN 202221061394 U CN202221061394 U CN 202221061394U CN 217792861 U CN217792861 U CN 217792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winding
clamping
cleaning devic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6139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eerm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eer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eerm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eer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6139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92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92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92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清洁装置,清洁装置包括主体、电线、第一绕线件和第二绕线件,第一绕线件和第二绕线件间隔设置在主体上,第一绕线件包括相连的第一绕线部和第一卡线部,第二绕线件包括相连的第二绕线部和第二卡线部,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中的至少一者可转动地与主体相连以使第一卡线部和第二卡线部的相对位置变化,从而使清洁装置在卡线状态和脱线状态之间转换,在卡线状态,第一卡线部和第二卡线部限制绕设在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上的电线脱离;在脱线状态,绕设的电线从第一绕线部和/或第二绕线部脱离。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清洁装置的电线缠绕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尤其是使得电线的取用过程更加便捷。

Description

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洗地机的清洁装置通常具有用于连接电源的电线,电线的收取一直是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一个因素,为了便于电线的收取,相关技术中提出采用将电线缠绕的,在对电线进行收纳时,将电线一圈一圈缠绕至清洁装置主体上,在对电线进行取用时,再将电线一圈一圈地从清洁装置的主体上取下,过程重复、繁琐、耗时,导致用户的体验感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的电线的收取快捷、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清洁装置包括主体和电线;第一绕线件和第二绕线件,所述第一绕线件和所述第二绕线件间隔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绕线件包括相连的第一绕线部和第一卡线部,所述第二绕线件包括相连的第二绕线部和所述第二卡线部,所述第一绕线部和所述第二绕线部中的至少一者可转动地与所述主体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卡线部和所述第二卡线部的相对位置变化,从而使所述清洁装置在卡线状态和脱线状态之间转换,在所述卡线状态,所述第一卡线部和所述第二卡线部限制绕设在所述第一绕线部和所述第二绕线部上的所述电线脱离;在所述脱线状态,绕设的所述电线从所述第一绕线部和/或所述第二绕线部脱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设置有第一绕线件和第二绕线件,通过第一绕线件和/或第二绕线件与主体之间的可转动连接,使清洁装置在脱线状态和卡线状态之间可转换,并且在脱线状态下,电线能够直接从第一绕线间和/或第二绕线件上脱离,从而实现电线的快速取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能够对电线实现更便捷、快速的收取,改善了用户体验感,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线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绕线部的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相连且其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绕线部的长度方向呈夹角,所述第一卡线部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卡线部与所述第二绕线部的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相连且其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绕线部的长度方向呈夹角,所述第二卡线部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在所述卡线状态,所述第一卡线部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卡线部的自由端朝向相反;在所述脱线状态,所述第一卡线部和所述第二卡线部的自由端朝向相同或者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绕线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主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二绕线件的上方,所述第二卡线部的自由端朝下,在所述卡线状态,所述第一卡线部的自由端朝上;在所述脱线状态,所述第一卡线部的自由端朝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机体和与所述机体相连的竖直设置的把手组件,所述第一绕线件设在所述把手组件上,所述第二绕线部与所述机体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卡线状态,所述第一卡线部竖直向上;在所述脱线状态,所述第一卡线部竖直向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绕线部可转动地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主体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绕线部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连接柱内,或者,所述第一绕线部可转动地套设所述第一连接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绕线部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连接柱内,所述第一绕线部的外周面设有至少一个卡合部,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内壁面设有至少一个卡槽,所述卡合部可转换地与所述卡槽卡合或脱离,以便使所述清洁装置在所述卡线状态和所述脱线状态之间转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绕线部包括弹舌,所述卡合部设在所述弹舌上,所述弹舌具有弹力以便将所述卡合部推入在所述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合部为半球形,所述卡槽为与所述卡合部配合的半圆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槽包括相对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卡合部包括相对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在所述卡线状态,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槽卡合,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槽卡合;在所述脱线状态,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槽卡合,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槽卡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绕线部的深入所述第一连接柱内的端部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在所述第一连接柱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一端相抵以避免所述第一绕线部从所述第一连接柱内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清洁装置处于卡线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的侧视图(清洁装置处于卡线状态)。
图3是图2的局部截面图。
图4的图2的局部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绕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绕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组件的局部截面图。
附图标记:
清洁装置100、主体200、机体210、把手组件220、第一连接柱221、第一卡槽222、第二卡槽223、清洁头230、
第一绕线件1、第一绕线部11、第一卡合部111、第二卡合部112、第一弹舌113、第二弹舌114、限位部115、第一卡线部12、
第二绕线件2、第二绕线部21、第二卡线部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根据图1-图7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100,清洁装置100包括主体200、电线(图中未示出)、第一绕线件1和第二绕线件2。在图1-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清洁装置100为洗地机。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100不限于洗地机,可以为具有电线的其他清洁类设备。
第一绕线件1和第二绕线件2间隔设置在主体200上,第一绕线件1包括相连的第一绕线部11和第一卡线部12,第二绕线件2包括相连的第二绕线部21和第二卡线部22,第一绕线部11和第二绕线部21中的至少一者可转动地与主体200相连以使第一卡线部12和第二卡线部22的相对位置变化,从而使清洁装置100在卡线状态和脱线状态之间转换。电线可以绕设在第一绕线部11和第二绕线部21上,以在停机状态下,方便地对电线进行收纳,便于下次使用。电线绕设在第一绕线部11和第二绕线部21上具体地是指可以将电线从第一绕线部11绕到第二绕线部21,再绕回第一绕线部11,如此反复,直至电线完全收纳。
其中,在卡线状态,第一卡线部12和第二卡线部22限制绕设在第一绕线部11和第二绕线部21上的电线脱离,即绕设在第一绕线部11和第二绕线部21上的电线在第一卡线部12和第二卡线部22的限制下,无法直接从第一绕线部11或第二绕线部21上脱离。当然,可以采用与绕线时相反的动作将电线一圈一圈的解开,但是如此操作耗时耗力,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100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脱线状态,绕设的电线从第一绕线部11和/或第二绕线部21脱离。例如,第一绕线部11可旋转地与主体200相连,通过使第一绕线部11旋转,从而带动与第一绕线部11相连的第一卡线部12转动,第一卡线部12与第二卡线部22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此时第二卡线部22仍然能够对绕设在第二绕线部21上的电线进行限位,防止其直接脱离第二绕线部21,但是第一卡线部12由于位置发生变化,其不再对绕设在第一绕线部11上的电线进行限位,电线能够直接从第一绕线件1上脱离,进而电线从第二绕线件2上脱离,电线可快捷地实现取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设置有第一绕线件和第二绕线件,通过第一绕线件和/或第二绕线件与主体之间的可转动连接,使清洁装置在脱线状态和卡线状态之间可转换,并且在脱线状态下,电线能够直接从第一绕线件和/或第二绕线件上脱离,从而实现电线的快速取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能够对电线实现更便捷、快速的收取,改善了用户体验感,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如图1和图2所示,清洁装置100的主体200包括机体210、把手组件220和清洁头230。把手组件220与机体210的顶部相连,清洁头230安装在机体210的底部,清洁头230用于与待清洁地面相接触以起到清洁的效果。为了表述方便,将清洁装置100的高度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上下方向如图1和图2中的箭头所示。把手组件220沿上下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绕线件1位于第二绕线件2的上方并与其间隔设置,具体地,第一绕线件1设在把手组件220上,第二绕线件2设在机体210上。第一绕线件1与第二绕线件2中的至少一者可转动地设置。
作为示例,如图2所示,第一绕线部11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卡线部12的一端与第一绕线部11的远离把手组件220的一端相连,且第一卡线部1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绕线部11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第一卡线部1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优选地,在图1-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卡线部1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绕线部1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如此,能够使清洁装置100在卡线状态时,第一卡线部12能够更好地对电线进行限制,避免电线脱落。
如图2所示,第二绕线部21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卡线部22的一端与第二绕线部21的远离机体210的一端相连,且第二卡线部2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绕线部21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第二卡线部2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优选地,第二卡线部2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绕线部2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如此,能够使清洁装置100在卡线状态时,第二卡线部22能够更好地对电线进行限制,避免电线脱落。
在卡线状态,第一卡线部12的自由端和第二卡线部22的自由端朝向相反,“朝向相反”的意思是:第一卡线部12的自由端朝上,第二卡线部22的自由端朝下。从而对绕设在第一绕线部11和第二绕线部21上的电线进行限位,避免电线从其中任意一者上脱落。
在此基础上,可选地,在脱线状态,第一卡线部12和第二卡线部22的自由端朝向相同,即在脱线状态,第一卡线部12的自由端和第二卡线部22的自由端均朝上,此时可以将电线从第二绕线部21上直接脱离,进而将电线从第一绕线件1上取下。或者在脱线状态,第一卡线部12的自由端和第二卡线部22的自由端均朝下,此时可以将电线从第一绕线部11上直接脱离,进而将电线从第二绕线件2上取下。
或者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在脱线状态,第一卡线部12的自由端和第二卡线部22的自由端的朝向可以相对。“朝向相对”是指:第一卡线部12的自由端朝下,第二卡线部22的自由端朝上,此时可以将电线从第一绕线部11和第二绕线部21中的每一者上直接取下。
在图1-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绕线件1可转动地与把手组件220相连,第二绕线件2与机体210固定连接,且第二卡线部22的自由端始终朝下。在卡线状态,第一卡线部12的自由端朝上,与第二卡线部22的自由端朝向相反,绕设的电线被限制脱离。旋转第一绕线件1,清洁装置转换至脱线状态,此时第一卡线部12的自由端朝下,与第二卡线部22的自由端朝向相同,电线可以从第一绕线部11上直接脱离,进而从第二绕线件2上取下。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绕线件2与机体210的外壳一体成型。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绕线件1可以与把手组件220固定连接,第二绕线件2可转动地与机体210连接,或者,第一绕线件1和第二绕线件2均可转动地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所述“朝上”或“朝下”均非指代竖直朝上或朝下,包括自由端在一定角度内的倾斜状态下的朝上和朝下。如图4所示,第二卡线部22的自由端并非竖直朝下,而是向下有一定角度地设置,也可以认为第二卡线部22的自由端朝下。
优选地,如图2所示,在卡线状态,第一卡线部12竖直向上,与把手组件220的长度方向平行。在脱线状态,第一卡线部12竖直向下(图中未示出),与把手组件220的长度方向平行。如此,使得电线能够在卡线状态更稳定地绕设在第一绕线件1和第二绕线件2上,也使电线能够在脱线状态更好地从第一绕线件1上脱离,避免第一卡线部12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电线的摘取。
进一步地,为了使第一绕线件1可转动地与把手组件220相连,如图3所示,把手组件220设有第一连接柱221,第一连接柱221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绕线部11可转动地配合在第一连接柱221内,即第一绕线部11位于第一连接柱221内,并且可相对第一连接柱221转动,操作者通过手握第一卡线部12发力,可使第一绕线件1旋转。可替换地,还可以使第一绕线部11可转动地套设第一连接柱221,也可以使第一绕线件1可转动地与把手组件220相连。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绕线件1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把手组件220相连,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手段,此处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绕线部11可转动地配合在第一连接柱221内,第一绕线部11的外周面设有至少一个卡合部,第一连接柱221的内壁面设有至少一个卡槽,卡合部可转换地与卡槽卡合或脱离,以便使清洁装置100在所述卡线状态和所述脱线状态之间转换。例如,卡合部为一个,卡槽为一个,在所述卡线状态,卡合部与卡槽卡合;在所述脱线状态,卡合部与卡槽脱离。
作为示例,如图5、图6、及图7所示,第一连接柱221的内壁面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卡槽,分别为第一卡槽222和第二卡槽223。第一绕线部11的外周面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卡合部,分别为第一卡合部111和第二卡合部112。
第一卡合部111和第二卡合部112可转换地卡合于第一卡槽222和第二卡槽223内以便使清洁装置100在卡线状态和脱线状态之间转换。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在卡线状态,第一卡合部111配合在第一卡槽222内,第二卡合部112配合在第二卡槽223内,第一卡线部12朝上。在脱线状态,第一卡合部111配合在第二卡槽223内,第二卡合部112配合在第一卡槽222内。如此,卡合部和卡槽的设置可以使使用者能够感受到卡合状态以判断是否旋转到位。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绕线部11包括第一弹舌113和第二弹舌114,第一卡合部111设在第一弹舌113上,第二卡合部112设在第二弹舌114上。第一弹舌113和第二弹舌114具有弹力以便将第一卡合部111和第二卡合部112推入第一卡槽222或第二卡槽223中。
进一步地,为了使第一绕线件1更便于旋转,如图5-图7所示,第一卡合部111和第二卡合部112均为半球形,第一卡槽222和第二卡槽223均为与半球形的第一卡合部111和第二卡合部112配合的半圆槽。由于第一卡合部111和第二卡合部112具有半球面,因此第一绕线部11与第一连接柱221之间的相对滑动更顺滑,从而能够更省力地对第一绕线件1进行旋转操作。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绕线部11的深入第一连接柱221内的端部设有限位部115,限位部115在第一连接柱221的轴向上与第一连接柱221的一端相抵以避免第一绕线部11从第一连接柱221内脱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和电线;
第一绕线件和第二绕线件,所述第一绕线件和所述第二绕线件间隔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绕线件包括相连的第一绕线部和第一卡线部,所述第二绕线件包括相连的第二绕线部和第二卡线部,所述第一绕线部和所述第二绕线部中的至少一者可转动地与所述主体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卡线部和所述第二卡线部的相对位置变化,从而使所述清洁装置在卡线状态和脱线状态之间转换,在所述卡线状态,所述第一卡线部和所述第二卡线部限制绕设在所述第一绕线部和所述第二绕线部上的所述电线脱离;在所述脱线状态,绕设的所述电线从所述第一绕线部和/或所述第二绕线部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线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绕线部的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相连且其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绕线部的长度方向呈夹角,所述第一卡线部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卡线部与所述第二绕线部的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相连且其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绕线部的长度方向呈夹角,所述第二卡线部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在所述卡线状态,所述第一卡线部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卡线部的自由端朝向相反;在所述脱线状态,所述第一卡线部和所述第二卡线部的自由端朝向相同或者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主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二绕线件的上方,所述第二卡线部的自由端朝下,在所述卡线状态,所述第一卡线部的自由端朝上;在所述脱线状态,所述第一卡线部的自由端朝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机体和与所述机体相连的竖直设置的把手组件,所述第一绕线件设在所述把手组件上,所述第二绕线部与所述机体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线状态,所述第一卡线部竖直向上;在所述脱线状态,所述第一卡线部竖直向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部可转动地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主体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绕线部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连接柱内,或者,所述第一绕线部可转动地套设所述第一连接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部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连接柱内,所述第一绕线部的外周面设有至少一个卡合部,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内壁面设有至少一个卡槽,所述卡合部可转换地与所述卡槽卡合或脱离,以便使所述清洁装置在所述卡线状态和所述脱线状态之间转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部包括弹舌,所述卡合部设在所述弹舌上,所述弹舌具有弹力以便将所述卡合部推入在所述卡槽中;
和/或,所述卡合部为半球形,所述卡槽为与所述卡合部配合的半圆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包括相对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卡合部包括相对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在所述卡线状态,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槽卡合,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槽卡合;在所述脱线状态,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槽卡合,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槽卡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部的深入所述第一连接柱内的端部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在所述第一连接柱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一端相抵以避免所述第一绕线部从所述第一连接柱内脱离。
CN202221061394.8U 2022-04-29 2022-04-29 清洁装置 Active CN217792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61394.8U CN217792861U (zh) 2022-04-29 2022-04-29 清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61394.8U CN217792861U (zh) 2022-04-29 2022-04-29 清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92861U true CN217792861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80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61394.8U Active CN217792861U (zh) 2022-04-29 2022-04-29 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928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39436A1 (en) Extension tube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EP3231343B1 (en) Upright cleaner
EP2636350B1 (en) Cleaner including an agitator with a brush
EP2941994B1 (en) Vacuum cleaner
CN110290735B (zh) 用于表面清洁装置的工具
US20080263816A1 (en) Vacuum cleaner
US6625838B2 (en) Mop with self-contained wringer sleeve
EP3167785B1 (en) Drum for cleaner and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CN101564281A (zh) 电动吸尘器
CN217792861U (zh) 清洁装置
CN105496308B (zh) 用于吸尘器的切毛装置、用于吸尘器的充电座和吸尘器
DE102016105475A1 (de) Staubsauger
US20040128783A1 (en) Twist mop
US20090025163A1 (en) Cleaning implement
RU2483666C2 (ru) Пылесос и его узел шланга
RU2472421C1 (ru) Электропылесос
CN211511662U (zh) 一种擦地机充电坞
CN210572496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电阻测试仪
CN109561801B (zh) 吸尘器吸嘴以及真空吸尘器
CN110754994A (zh) 杆式吸尘器及吸尘器收纳座
CN219289339U (zh) 吸尘器
CN214205023U (zh) 充电座及设有其的清洁系统
CN216439101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N211324719U (zh) 杆式吸尘器及吸尘器收纳座
WO2019026882A1 (ja) 電気掃除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