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87443U - 一种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87443U CN217787443U CN202221534615.9U CN202221534615U CN217787443U CN 217787443 U CN217787443 U CN 217787443U CN 202221534615 U CN202221534615 U CN 202221534615U CN 217787443 U CN217787443 U CN 2177874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 optical multiplexer
- adhesive tape
- multiplexing
- rece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6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29910000833 kova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84 colloidal syste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模块,包括:基板与盖板盖合形成的光接收壳体;其中:基板设有复用承载台,复用承载台设有:第一固定胶设置于第一光复用器与复用承载台之间,实现第一光复用器与基板之间的连接固定;第二固定胶设置于第二光复用器与复用承载台之间,实现第二光复用器与基板之间的连接固定。第一胶条设置于第一光复用器的一侧;第二胶条设置于所述第一胶条的对侧;第一胶条与第二胶条对第一光复用器进行限位和固定。第三胶条设置于第二光复用器的一侧,第四胶条设置于第三胶条的对侧,第三胶条与第四胶条对第一光复用器进行限位和固定。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可有效避免因温度变化造成的光复用器与基板连接开裂,提高光模块的功能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
背景技术
光模块主要用于光电、电光转换,其发射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通过光纤传输出去,其接收端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为实现光模块多波长信号通讯,通常需要使用光复用器实现对多波长信号光的分束,然后利用光电探测器实现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光复用器与光电探测器之间的耦合效率影响光电转换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模块,以提高光模块光复用器与光电探测器之间的耦合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模块,包括:光接收器件,包括:盖板、基板、第一光复用器和第二光复用器;其中,
所述基板与所述盖板盖合形成光接收壳体;
所述基板设有复用承载台,所述复用承载台设有第一储胶槽和第二储胶槽,所述第一储胶槽内承载第一固定胶,第二储胶槽内承载第二固定胶;
所述第一固定胶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复用器与所述复用承载台之间;所述第二固定胶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复用器与所述复用承载台之间;
所述复用承载台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第一胶条、第二胶条、第三胶条和第四胶条;
所述第一胶条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复用器的一侧,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光复用器与所述复用承载台;所述第二胶条设置于所述第一胶条的对侧;
所述第三胶条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复用器的一侧,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光复用器与所述复用承载台;所述第四胶条设置于所述第三胶条的对侧。
有益效果: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模块,包括:基板与盖板盖合形成的光接收壳体;其中:基板设有复用承载台,复用承载台设有第一储胶槽和第二储胶槽,第一储胶槽内承载第一固定胶,第二储胶槽内承载第二固定胶。所述第一固定胶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复用器与所述复用承载台之间,实现第一光复用器与基板之间的连接固定。第二固定胶设置于第二光复用器与复用承载台之间,实现第二光复用器与基板之间的连接固定。第一胶条设置于第一光复用器的一侧,用于连接第一光复用器与复用承载台;第二胶条设置于所述第一胶条的对侧;第一胶条与第二胶条对第一光复用器进行限位和固定。第三胶条设置于第二光复用器的一侧,用于连接第二光复用器与复用承载台;第四胶条设置于第三胶条的对侧,第三胶条与第四胶条对第一光复用器进行限位和固定。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提高了光复用器与基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可有效避免因温度变化造成的光复用器与基板连接开裂,提高光模块的功能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通信系统的连接关系图;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网络终端的结构图;
图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模块的结构图;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模块的分解图;
图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接收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接收器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示例的光接收器件的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示例的光接收器件的基板剖面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示例的光接收器件的基板与光电器件连接示意图;
图1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接收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接收器件的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光通信系统中,使用光信号携带待传输的信息,并使携带有信息的光信号通过光纤或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传输至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以完成信息的传输。由于光通过光纤或光波导传输时具有无源传输特性,因此可以实现低成本、低损耗的信息传输。此外,光纤或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传输的信号是光信号,而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能够识别和处理的信号是电信号,因此为了在光纤或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与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之间建立信息连接,需要实现电信号与光信号的相互转换。
光模块在光通信技术领域中实现上述光信号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功能。光模块包括光口和电口,光模块通过光口实现与光纤或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的光通信,通过电口实现与光网络终端(例如,光猫)之间的电连接,电连接主要用于供电、I2C信号传输、数据信息传输以及接地等;光网络终端通过网线或无线保真技术(Wi-Fi)将电信号传输给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
图1为光通信系统的连接关系图。如图1所示,光通信系统包括远端服务器1000、本地信息处理设备2000、光网络终端100、光模块200、光纤101及网线103。
光纤101的一端连接远端服务器1000,另一端通过光模块200与光网络终端100连接。光纤本身可支持远距离信号传输,例如数千米(6千米至8千米)的信号传输,在此基础上如果使用中继器,则理论上可以实现无限距离传输。因此在通常的光通信系统中,远端服务器1000与光网络终端100之间的距离通常可达到数千米、数十千米或数百千米。
网线103的一端连接本地信息处理设备2000,另一端连接光网络终端100。本地信息处理设备2000可以为以下设备中的任一种或几种: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等。
远端服务器1000与光网络终端100之间的物理距离大于本地信息处理设备2000与光网络终端100之间的物理距离。本地信息处理设备2000与远端服务器1000之间的连接由光纤101与网线103完成;而光纤101与网线103之间的连接由光模块200和光网络终端100完成。
光模块200包括光口和电口,光口被配置为接入光纤101,从而使得光模块200与光纤101建立双向的光信号连接;电口被配置为接入光网络终端100中,从而使得光模块200与光网络终端100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光模块200实现光信号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从而使得光纤101与光网络终端100之间建立信息连接。示例地,来自光纤101的光信号由光模块200转换为电信号后输入至光网络终端100中,来自光网络终端100的电信号由光模块200转换为光信号输入至光纤101中。由于光模块200是实现光信号与电信号相互转换的工具,不具有处理数据的功能,在上述光电转换过程中,信息并未发生变化。
光网络终端100包括大致呈长方体的壳体(housing),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光模块接口102和网线接口104。光模块接口102被配置为接入光模块200,从而使得光网络终端100与光模块200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网线接口104被配置为接入网线103,从而使得光网络终端100与网线103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光模块200与网线103之间通过光网络终端100建立连接。示例地,光网络终端100将来自光模块200的电信号传递给网线103,将来自网线103的电信号传递给光模块200,因此光网络终端100作为光模块200的上位机,可以监控光模块200的工作。光模块200的上位机除光网络终端100之外还可以包括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等。
远端服务器1000通过光纤101、光模块200、光网络终端100及网线103,与本地信息处理设备2000之间建立了双向的信号传递通道。
图2为光网络终端的结构图,为了清楚地显示光模块200与光网络终端100的连接关系,图2仅示出了光网络终端100的与光模块200相关的结构。如图2所示,光网络终端100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电路板105,设置在电路板105表面的笼子106,设置在笼子106上的散热器107,以及设置在笼子106内部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被配置为接入光模块200的电口;散热器107具有增大散热面积的翅片等凸起部。
光模块200插入光网络终端100的笼子106中,由笼子106固定光模块200,光模块200产生的热量传导给笼子106,然后通过散热器107进行扩散。光模块200插入笼子106中后,光模块200的电口与笼子106内部的电连接器连接,从而光模块200与光网络终端100建议双向的电信号连接。此外,光模块200的光口与光纤101连接,从而光模块200与光纤101建立双向的光信号连接。
图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模块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光模块200包括壳体(shell),设置于壳体内的电路板300及光收发组件。
壳体包括上壳体201和下壳体202,上壳体201盖合在下壳体202上,以形成具有两个开口的上述壳体;壳体的外轮廓一般呈现方形体。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下壳体202包括底板2021以及位于底板2021两侧、与底板2021垂直设置的两个下侧板2022;上壳体201包括盖板2011,盖板2011盖合在下壳体202的两个下侧板2022上,以形成上述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壳体202包括底板2021以及位于底板2021两侧、与底板2021垂直设置的两个下侧板2022;上壳体201包括盖板2011以及位于盖板2011两侧、与盖板2011垂直设置的两个上侧板,由两个上侧板与两个下侧板2022结合,以实现上壳体201盖合在下壳体202上。
两个开口204和205的连线所在的方向可以与光模块200的长度方向一致,也可以与光模块200的长度方向不一致。例如,开口204位于光模块200的端部(图3的右端),开口205也位于光模块200的端部(图3的左端)。或者,开口204位于光模块200的端部,而开口205则位于光模块200的侧部。开口204为电口,电路板300的金手指从电口204伸出,插入上位机(例如,光网络终端100)中;开口205为光口,被配置为接入外部光纤101,以使外部光纤101连接光模块200内部的光收发组件。
采用上壳体201、下壳体202结合的装配方式,便于将电路板300、光收发组件等器件安装到壳体中,由上壳体201、下壳体202对这些器件形成封装保护。此外,在装配电路板300和光收发组件等器件时,便于这些器件的定位部件、散热部件以及电磁屏蔽部件的部署,有利于自动化地实施生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壳体201及下壳体202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利于实现电磁屏蔽以及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模块200还包括位于其壳体外部的解锁部件,解锁部件被配置为实现光模块200与上位机之间的固定连接,或解除光模块200与上位机之间的固定连接。
示例地,解锁部件位于下壳体202的两个下侧板2022的外壁上,具有与上位机笼子(例如,光网络终端100的笼子106)匹配的卡合部件。当光模块200插入上位机的笼子里,由解锁部件的卡合部件将光模块200固定在上位机的笼子里;拉动解锁部件时,解锁部件的卡合部件随之移动,进而改变卡合部件与上位机的连接关系,以解除光模块200与上位机的卡合关系,从而可以将光模块200从上位机的笼子里抽出。
电路板300包括电路走线、电子元件及芯片,通过电路走线将电子元件和芯片按照电路设计连接在一起,以实现供电、电信号传输及接地等功能。电子元件例如包括电容、电阻、三极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Transistor,MOSFET)。芯片例如包括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激光驱动芯片、限幅放大器(limiting amplifier)、时钟数据恢复(Clock and Data Recovery,CDR)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芯片。
电路板300一般为硬性电路板,硬性电路板由于其相对坚硬的材质,还可以实现承载作用,如硬性电路板可以平稳地承载上述电子元件和芯片;当光收发组件位于电路板上时,硬性电路板也可以提供平稳地承载;硬性电路板还可以插入上位机笼子中的电连接器中。
电路板300还包括形成在其端部表面的金手指,金手指由相互独立的多个引脚组成。电路板300插入笼子106中,由金手指与笼子106内的电连接器导通连接。金手指可以仅设置在电路板300一侧的表面(例如图4所示的上表面),也可以设置在电路板300上下两侧的表面,以适应引脚数量需求大的场合。金手指被配置为与上位机建立电连接,以实现供电、接地、I2C信号传递、数据信号传递等。
当然,部分光模块中也会使用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一般与硬性电路板配合使用,以作为硬性电路板的补充。例如,硬性电路板与光收发组件之间可以采用柔性电路板连接。
光收发组件包括光发射器件及光接收器件,光发射器件被配置为实现光信号的发射,光接收器件被配置为实现光信号的接收。示例地,光发射器件及光接收器件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地光收发组件。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如图4中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包括光发射器件400及光接收器件500,光发射器件400及光接收器件500位于电路板300的边缘,且光发射器件400及光接收器件500上下叠放设置。可选的,光发射器件400较光接收器件500更靠近上壳体201,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是光接收器件500较光发射器件400更靠近上壳体201。
可选的,光发射器件400及光接收器件500分别与电路板300物理分离,分别通过柔性电路板或电连接器连接电路板300。
当光发射器件400较光接收器件500更靠近上壳体201时,光发射器件400和光接收器件500设置在上、下壳体形成包裹腔体中。下壳体202可支撑光接收器件500;可选的,下壳体202通过垫块支撑光接收器件500,光接收器件500支撑光发射器件400。
光模块还包括盘纤架600,设置于光收发组件的一侧,靠近光口位置,用于光收发组件连接的光纤的安装固定。
光发射器件500包括第一光发射子组件和第二光发射子组件,分别设有第一发射尾纤和第二发射尾纤。第一光发射子组件与第一发射尾纤连接,实现第一光发射子组件向外发射光信号。第二光发射子组件与第二发射尾纤连接,实现第二光发射子组件向外发射光信号。第一发射尾纤和第二发射尾纤相邻设置。第一发射尾纤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发射适配器,第二端与第一光发射子组件连接。第二发射尾纤的第一端设有第二发射适配器,第二端与第二光发射子组件连接。
光接收器件设有第一接收尾纤530和第二接收尾纤540。第一接收尾纤530和第二接收尾纤540相邻设置。第一接收尾纤530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接收适配器,第二发射尾纤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接收适配器。
为方便识别和安装连接,沿电路板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发射适配器、第二发射适配器、第一光接收适配器和第二光接收适配器。
光发射器件还设有第一发射柔性板、第二发射柔性板。第一光发射子组件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发射尾纤、第二端与第一发射柔性板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发射柔性板的第二端与电路板的上表面连接。第二光发射子组件的第一端设有第二发射尾纤,第二端与第二发射柔性板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发射柔性板的第二端与电路板的上表面连接。
光接收器件还设有接收柔性板,与电路板的下表面连接。
图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接收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接收器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光接收器件包括:基板512、盖板511、第一光复用器570、第二光复用器、接收柔性板。基板与盖板盖合形成非气密性的光接收壳体,其内设有第一光复用器570、第二光复用器580,接收柔性板513的第一端伸入光接收壳体内,第二端与电路板的下表面焊接。
第一光复用器570的输入端设有第一准直器,第一准直器的一端与第一光复用器570输入端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接收光纤密封连接,第一接收光纤的另一端与第一接收适配器连接,如此外部光信号通过第一接收适配器射入第一接收光纤,通过光纤传输至第一准直器,通过第一准直器传输至第一光复用器570内。
第一接收尾纤内携带有第一混合信号光,是4种不同波长的信号光的混合光束。
第一光复用器570的输出端设有4个输出端口,分别为第一复用输出端口、第二复用输出端口、第三复用输出端口和第四复用输出端口。其中,第一复用输出端口、第二复用输出端口、第三复用输出端口和第四复用输出端口的出光口朝向下壳体设置。
第二光复用器580的输入端设有第二准直器,第二准直器的一端与第二光复用器580输入端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接收光纤密封连接,第二接收光纤的另一端与第二接收适配器连接,如此外部光信号通过第二接收适配器射入第二接收光纤,通过光纤传输至第二准直器,通过第二准直器传输至第二光复用器580内。
第二接收尾纤内携带有第二混合信号光,是4种不同波长的信号光的混合光束。
第二光复用器580的输出端设有4个输出端口,分别为第五复用输出端口、第六复用输出端口、第七复用输出端口和第八复用输出端口。其中,第五复用输出端口、第六复用输出端口、第七复用输出端口和第八复用输出端口的出光口朝向下壳体设置。
接收柔性板513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光电探测阵列和第二光电探测阵列,第一光电探测阵列的入光口与第一光复用器570的输出端口对应设置,第二光电探测阵列的入光口与第二光复用器580的输出端口对应设置。第一光电探测阵列和第二光电探测阵列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为增强接收柔性板513的稳定性,接收柔性板513与基板之间设有增强部件519,增强部件519的上表面与接收柔性板513连接,下表面与基板连接。
接收柔性板513的上表面还设有第一跨阻放大器516和第二跨阻放大器517,其中,第一跨阻放大器516的输入端与第一光电探测阵列514连接,接收第一光电探测阵列514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第二跨阻放大器517的输入端与第二光电探测阵列515连接,接收第二光电探测阵列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
接收柔性板513的一端为柔性金手指端,与电路板的下表面焊接,将第一跨阻放大器516、第二跨阻放大器输出的电信号传输至电路板上。
图7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示例的光接收器件的基板结构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示例的光接收器件的基板剖面示意图。图9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示例的光接收器件的基板与光电器件连接示意图。如图7、图8和图9中所示,基板512设有复用承载台5121和柔性板安装部5122,承载台的上表面高于柔性板安装部5122上表面,使得接收柔性板513的上表面设置的光电探测阵列入光口与光复用器的出光口对应设置。光电探测阵列的光敏面朝向光复用器的出光口设置。
第一储胶槽5123和第二储胶槽5124由复用承载台5121的上表面向下方凹陷形成。
复用承载台5121设有第一储胶槽5123和第二储胶槽5124,其中,第一储胶槽5123内设置第一固定胶,第一光复用器570设置于第一储胶槽5123的上方,第一固定胶设置于第一光复用器570与第一储胶槽5123之间。为方便第一光复用器570的安装和固定,避免因胶的存在导致第一光复用器570与复用承载台的上表面不平齐,第一固定胶的上表面不低于复用承载台的上表面。
第二储胶槽5124内设置第二固定胶,第二光复用器580设置于第二储胶槽5124的上方,第二固定胶设置于第二光复用器580与第二储胶槽5124之间。为方便第二光复用器580的安装和固定,避免因胶的存在导致第二光复用器580与承载台的上表面不平齐,第二固定胶的上表面不低于承载台的上表面。
为了进一步实现第一光复用器570与基板512的连接固定,还设有第一胶条610,位于第一光复用器570的一侧。第一胶条610用于连接第一光复用器570和复用承载台5121,第一胶条610的下表面与复用承载台5121连接,一侧面与第一光复用器570的侧面连接。复用承载台5121的上表面还设有第二胶条620,位于第一胶条的对侧。第二胶条620用于连接第一光复用器570和复用承载台5121,第二胶条的下表面与复用承载台5121连接,一侧面与第一光复用器570的侧面连接。
为了增加第一胶条610与第一光复用器570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光复用器570与复用承载台5121的连接牢固度,第一胶条610沿第一光复用器570的长度方向设置。同理,第二胶条620沿第一光复用器570的长度方向设置。
为了进一步实现第二光复用器580与基板512的连接固定,还设有第三胶条630,位于第二光复用器580的一侧。第三胶条630用于连接第二光复用器580和复用承载台5121,第三胶条630的下表面与复用承载台5121连接,一侧面与第二光复用器580的侧面连接。复用承载台5121的上表面还设有第四胶条640,位于第三胶条的对侧。第三胶条用于连接第二光复用器580和复用承载台5121,第四胶条的下表面与复用承载台5121连接,一侧面与第二光复用器580的侧面连接。
为了增加第三胶条630与第二光复用器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三光复用器与复用承载台5121的连接牢固度,第三胶条630沿第二光复用器580的长度方向设置。同理,第四胶条640沿第二光复用器580的长度方向设置。
复用承载台5121的右侧设有柔性板安装部5122,用于承载接收柔性板513。柔性板安装部5122包括:柔性板承载台51221,和设置于柔性板承载台两侧的第一固定部51222和第二固定部51223,第一固定部位51222于第二固定部51223的对侧。柔性板承载台51221的上表面低于复用承载台5121的上表面高度,接收柔性板513的一端设置于柔性板承载台上,第一光电探测阵列设置于第一光复用器570与接收柔性板513之间,第二光电探测阵列设置于第二光复用器580与接收柔性板513之间。复用承载台5121的边缘还设有盖板支撑部51211,盖板支撑部51211的上表面低于复用承载台5121的上表面,且盖板支撑部的上表面与盖板接触连接。
复用承载台5121设有第一准直支撑部5125,第一准直器设置于第一准直支撑部的上方,复用承载台5121还设有第二准直支撑部,第二准直器设置于第二准直支撑部的上方。
第一准直器设置于第一准直支撑部的上方,且第一准直支撑部的长度大于第一准直器的长度,可有效防止外部在长度方向对第一准直器的碰撞,对第一准直器进行防护。第一准直支撑部的宽度大于第一准直器的宽度,可有效防止外部在宽度方向对第一准直器的碰撞,对第一准直器进行防护。同理,第二准直支撑部的长度大于第二准直器的长度,第一准直支撑部的宽度大于第二准直器的宽度,对第二准直器进行防护,避免在安装夹持过程中,夹持治具碰撞到第二准直器。
图1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盖板结构示意图。图10与图9中所示方向相反。如图10中所示,盖板包括:上部挡件5111和垂直设置于上部挡件四周第一支撑部5112、第二支撑部5113、第三支撑部5114和第四支撑部5115。其中,上部挡件5111设置于基板512的对侧,罩设于基板512的上方,第一支撑部5112设置于上部挡件的一侧,且第二支撑部5113设置于第一支撑部5112的对侧。第三支撑部5114设置于光口方向,第四支撑部5115设置于电口方向。且第三支撑部5114的下表面与盖板支撑部的上表面连接。第三支撑部设有第一避让部51141和第二避让部51142,第一避让部与基板512围合形成第二开口,第二避让部与基板512围合形成第三开口。第一避让部51141和第二避让部51142设有支撑凸起51143,位于第一光复用器和第二光复用器之间,其下表面抵靠于基板512上。
盖板与基板512盖合形成光接收壳体,光接收壳体具有第一开口,朝向电口位置设置,接收柔性板513的一端由第一开口插入。光接收壳体还设有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位于第一开口的对侧。第一光复用器570的一端经第二开口伸出光接收壳体外部,与第一准直器55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准直器560的一端经第三开口伸入光接收壳体内部,与第二光复用器580的输出端连接。
因第一准直器550的下表面低于第一光复用器570的下表面,复用承载台5121设有第一准直支撑部,第一准直器设置于第一准直支撑部的上方,复用承载台5121还设有第二准直支撑部5126,第二准直器设置于第二准直支撑部的上方。第一准直支撑部与第二准直支撑部之间设有第一安装避让部。下壳体设有第一发射支撑柱和第二发射支撑柱,用于支撑光发射器件,其中,第一发射支撑部设置靠近光口方向,第二发射支撑部靠近电口方向设置。第一发射支撑部位于第一安装避让部,其上表面与光发射器件连接。
接收柔性板513设有第二安装避让部518,与第二发射支撑部的位置对应,第二发射支撑部位于第二安装避让部处,其上表面与光发射器件连接。光发射器件的下表面的一端与第一发射支撑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发射支撑部。
为方便接收柔性板513的安装,盖板的第一支撑部设有第一连接凸起,其向下壳体方向凸起,第二连接凸起的下表面低于第四支撑部的下表面设置。盖板的第二支撑部设有第二连接凸起,其向下壳体方向凸起,第二连接凸起的下表面低于第四支撑部的下表面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提高第一光复用器570与基板512的连接稳定性,首先将第一固定胶设置于第一储胶槽5123内,利用第一固定胶将第一光复用器570与基板512连接,然后利用第一胶条和第二胶条分别设置于第一光复用器570的两侧,实现对第一光复用器570上下、左右方向的连接限位。为方便安装,第一固定胶为液态胶,具体的可以为UV胶。
为提高第二光复用器580与基板512的连接稳定性,首先将第二固定胶设置于第二储胶槽5124内,利用第二固定胶将第一光复用器570与基板512连接,然后利用第三胶条和第四胶条分别设置于第二光复用器580的两侧,实现对第二光复用器580上下、左右方向的连接限位。为方便安装,第二固定胶为液态胶,具体的可以为UV胶。
为避免温度变化时,基板512与光复用器因不同的膨胀系数造成连接胶开裂,基板512采用可伐合金材料。可伐合金基板与光复用器的材料具有相近的膨胀系数,在温度发生变化时,可伐合金基板512与光复用器发生的变化率一致,可有效避免因温度变化造成的胶体开裂,提高光模块稳定性。
图1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接收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接收器件的光路示意图。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准直器560的一端经盖板511与基板512盖合形成的第三开口,进入光接收壳体内部与第二光复用器580连接。第二光复用器580覆盖于第二储胶槽5124的上方,第二光复用器580通过第二储胶槽5124内的第二固体胶与基板512连接。接收柔性板513的一端经盖板511与基板512盖合形成的的第一开口伸入光接收壳体内部。接收柔性板513与基板512之间设有增强部件519,接收柔性板513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光电探测阵列515和第二跨阻放大器517,第二光电探测阵列515的入光面与第二光复用器580的出光口位置对应。
第二准直器560接收第二混合信号光,传递至第二光复用器580内。第二光复用器580将接收到的第二混合信号光分解为4束不同波长的子信号光,经第二光复用器580的42°斜面,将光路转折90°,近距离耦合到第二光电探测阵列515的光敏面上。第二光电探测阵列515将接收到的子信号光转换为电信号。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模块,包括:基板与盖板盖合形成的光接收壳体;其中:基板设有复用承载台,复用承载台设有第一储胶槽和第二储胶槽,第一储胶槽内承载第一固定胶,第二储胶槽内承载第二固定胶。所述第一固定胶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复用器与所述复用承载台之间,实现第一光复用器与基板之间的连接固定。第二固定胶设置于第二光复用器与复用承载台之间,实现第二光复用器与基板之间的连接固定。第一胶条设置于第一光复用器的一侧,用于连接第一光复用器与复用承载台;第二胶条设置于所述第一胶条的对侧;第一胶条与第二胶条对第一光复用器进行限位和固定。第三胶条设置于第二光复用器的一侧,用于连接第二光复用器与复用承载台;第四胶条设置于第三胶条的对侧,第三胶条与第四胶条对第一光复用器进行限位和固定。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提高了光复用器与基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可有效避免因温度变化造成的光复用器与基板连接开裂,提高光模块的功能稳定性。
由于以上实施方式均是在其他方式之上引用结合进行说明,不同实施例之间均具有相同的部分,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在此不再详细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电路结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电路结构、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有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电路结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本申请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的内容指出。
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接收器件,包括:盖板、基板、第一光复用器和第二光复用器;其中,
所述基板与所述盖板盖合形成光接收壳体;
所述基板设有复用承载台,所述复用承载台的上表面凹陷形成第一储胶槽和第二储胶槽,所述第一储胶槽内承载第一固定胶,第二储胶槽内承载第二固定胶;
所述第一固定胶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复用器与所述复用承载台之间;所述第二固定胶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复用器与所述复用承载台之间;
所述复用承载台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第一胶条、第二胶条、第三胶条和第四胶条;
所述第一胶条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复用器的一侧,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光复用器与所述复用承载台;所述第二胶条设置于所述第一胶条的对侧;
所述第三胶条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复用器的一侧,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光复用器与所述复用承载台;所述第四胶条设置于所述第三胶条的对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器件还包括接收柔性板;所述接收柔性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光电探测阵列和第二光电探测阵列;
所述第一光电探测阵列的光敏面与所述第一光复用器的出光口对应设置;
所述第二光电探测阵列的光敏面与所述第二光复用器的出光口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还包括:柔性板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复用承载台的一侧,且所述柔性板安装部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复用承载台的上表面;
增强部件,设置于所述接收柔性板与所述柔性板安装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可伐合金基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承载台设有盖板承载部,其上表面低于所述复用承载台的上表面,所述盖板承载部与所述盖板接触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壳体包括:第一开口,所述接收柔性板的一端经所述第一开口伸入所述光接收壳体的内部;
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光复用器的一端设有第一准直器,所述第一光复用器的一端经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准直器连接;
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光复用器的一端设有第二准直器,所述第二光复用器的一端经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准直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收适配器;
第一接收光纤,一端与所述第一准直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收适配器连接;
第二接收适配器;
第二接收光纤,一端与所述第二准直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收适配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还包括:第一准直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准直器的下方,其上表面低于所述复用承载台的上表面;
第二准直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准直器的下方,其上表面低于所述复用承载台的上表面;
所述第一准直支撑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准直器的长度;所述第一准直支撑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准直器的宽度;
所述第二准直支撑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准直器的长度;所述第二准直支撑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准直器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
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盖合形成包裹腔体;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包裹腔体内部;
光发射器件,设置于所述包裹腔体内部,且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一侧;
所述光接收器件设置于所述光发射器件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盘纤架,设置于所述光接收器件的一侧,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接收光纤和所述第二接收光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34615.9U CN217787443U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一种光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34615.9U CN217787443U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一种光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87443U true CN217787443U (zh) | 2022-11-11 |
Family
ID=83935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534615.9U Active CN217787443U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一种光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87443U (zh) |
-
2022
- 2022-06-16 CN CN202221534615.9U patent/CN2177874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38039B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4278497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5181032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114035286B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114035287A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114035288A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117693697A (zh) | 光模块 | |
CN114488438B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114488439B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6310330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118284836A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7484547U (zh) | 一种光模块 | |
US20230341640A1 (en) | Optical module | |
CN217484546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7639669U (zh) | 一种光接收组件及光模块 | |
CN114779412B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7787443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8350566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114660740B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5895042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6310329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6248442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113805290B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6901053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6391020U (zh) | 一种光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