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84134U - 纯电动力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纯电动力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84134U
CN217784134U CN202221851257.4U CN202221851257U CN217784134U CN 217784134 U CN217784134 U CN 217784134U CN 202221851257 U CN202221851257 U CN 202221851257U CN 217784134 U CN217784134 U CN 2177841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transmission
power system
output
pure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512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华朝
华煜
储昭伟
阮飞
王逢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Xingchao Automobile Co ltd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512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841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841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841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纯电动力系统和车辆,纯电动力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差速器;变速器,输入轴与驱动电机相连接,输入轴设置有输入齿轮,中间轴设置有第一中间齿轮和第二中间齿轮,输出轴设置有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输入齿轮与传动组件传动配合,传动组件与第一中间齿轮传动配合,第二中间齿轮与第一输出齿轮传动配合,第二输出齿轮与主减输入齿轮传动配合。由此,将输入齿轮与传动组件传动配合,传动组件与第一中间齿轮传动配合,第二中间齿轮与第一输出齿轮传动配合,第二输出齿轮与主减输入齿轮传动配合,纯电动力系统可以实现四级传动,不仅易于实现大速比,而且结构相对紧凑,能适应后驱狭小空间,可以方便设置与应用。

Description

纯电动力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纯电动力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的纯电动力系统采用两级传动,不易实现大速比,若需要追求较大速比,会导致齿轮的尺寸较大,造成纯电动力系统的尺寸较大,导致该汽车的驱动装置离地间隙较小,难以满足需求,若布置在后驱将很难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纯电动力系统,该纯电动力系统的速比较大,并且结构紧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纯电动力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上设置有主减输入齿轮;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输入轴、中间轴、传动组件和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输入轴设置有输入齿轮,所述中间轴设置有第一中间齿轮和第二中间齿轮,所述输出轴设置有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配合,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中间齿轮传动配合,所述第二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传动配合,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与所述主减输入齿轮传动配合。
由此,将输入齿轮与传动组件传动配合,传动组件与第一中间齿轮传动配合,第二中间齿轮与第一输出齿轮传动配合,第二输出齿轮与主减输入齿轮传动配合,纯电动力系统可以实现四级传动,不仅易于实现大速比,而且结构相对紧凑,能适应后驱狭小空间,可以方便设置与应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同轴固定的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传动配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中间齿轮传动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空套在所述输出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同步器,所述同步器选择性地同步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一传动齿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空套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设置于所述同步器的两侧,以共用所述同步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固定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二输出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背离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邻近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构造为双联齿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入齿轮固定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一中间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齿轮固定在所述中间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前半轴;后半轴;前动力系统,所述前动力系统和所述前半轴传动配合;后动力系统,所述后动力系统和所述后半轴传动配合,其中,所述前动力系统和所述后动力系统中的至少一个为以上所述的纯电动力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纯电动力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纯电动力系统一挡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纯电动力系统二挡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四驱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0、车辆;
100、纯电动力系统;200、前半轴;300、后半轴;400、前动力系统;500、后动力系统;
10、驱动电机;
20、差速器;21、主减输入齿轮;
30、变速器;31、输入轴;311、输入齿轮;32、中间轴;321、第一中间齿轮;322、第二中间齿轮;33、传动组件;331、第一传动齿轮;332、第二传动齿轮;34、输出轴; 341、第一输出齿轮;342、第二输出齿轮;344、同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纯电动力系统100,纯电动力系统100可以应用于车辆1000。
结合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纯电动力系统100可以主要包括:驱动电机10、差速器20和变速器30,其中,差速器20上设置有主减输入齿轮21,变速器30包括:输入轴31、中间轴32、传动组件33和输出轴34,输入轴31与驱动电机 10相连接,输入轴31设置有输入齿轮311,中间轴32设置有第一中间齿轮321和第二中间齿轮322,输出轴34设置有第一输出齿轮341和第二输出齿轮342,输入齿轮311 与第一中间齿轮321传动配合,第二中间齿轮322与传动组件33传动配合,传动组件 33与第一输出齿轮341传动配合,第二输出齿轮342与主减输入齿轮21传动配合。
具体地,在纯电动力系统100驱动车辆1000行驶的过程中,驱动电机10可以驱动输入轴31转动,从而可以使输入轴31带动输入齿轮311转动,由于输入齿轮311与与传动组件33传动配合,输入齿轮311可以带动传动组件33转动,因为传动组件33与第一中间齿轮321传动配合,传动组件33将带动第一中间齿轮321转动,又因为第一中间齿轮321和第二中间齿轮322均设置在中间轴32上,第一中间齿轮321的转动可以带动中间轴32转动,并且使中间轴32带动第二中间齿轮322转动,又因为第二中间齿轮322与第一输出齿轮341传动配合,第二中间齿轮322将带动第一输出齿轮341转动,第一输出齿轮341将带动输出轴34转动,并且带动第二输出齿轮342转动,由于第二输出齿轮342与主减输入齿轮21传动配合,第二输出齿轮342将带动主减输入齿轮21转动,并且使差速器20带动车辆1000的车轮转动,并且驱动车辆1000正常行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纯电动力系统100的工作模式为一挡时的工作模式,通过输入齿轮311与传动组件33传动配合,传动组件33与第一中间齿轮321传动配合,第二中间齿轮322与第一输出齿轮341传动配合,第二输出齿轮342与主减输入齿轮21传动配合,纯电动力系统100一挡为四级传动,此种传动易于实现大速比,使纯电动力系统 100的结构相对紧凑,并且使纯电动力系统100能适应后驱狭小空间,从而便于纯电动力系统100的安装应用。
进一步地,可以通过减小第一中间齿轮321和第二中间齿轮322的直径,以及增大输入齿轮311直径和输入轴31轴径,从而提升输入轴31的强度,不仅可以在实现大速比的同时使纯电动力系统100的结构较紧凑,而且还可实现更大的速比范围,输出更大扭矩,满足特定情况下的使用需求。
相对应地,可以通过减小主减输入齿轮21的直径,从而增大差速器20的离地间隙,从而使纯电动力系统100更易于布置在后驱狭小空间中,可以方便纯电动力系统100的安装应用,更易满足使用需求。
还有,在纯电动力系统100处于一挡时,驱动电机10为正转,即驱动电机10只需通过正转便可以实现车辆1000的前进。
在车辆1000处于倒挡时,驱动电机10反转,并且将动力传递至输入轴31,并且经过输入轴31依次传递至传动组件33、第一中间齿轮321、第二中间齿轮322、第二输出齿轮342和主减输入齿轮21,并且驱动车辆1000倒车。
结合图1-图3所示,传动组件33包括:同轴固定的第一传动齿轮331和第二传动齿轮332,输入齿轮311与第一传动齿轮331传动配合,第二传动齿轮332与第一中间齿轮321传动配合。具体地,将第一传动齿轮331和第二传动齿轮332同轴固定,在输入齿轮311与第一传动齿轮331传动配合,输入齿轮311带动第一传动齿轮331时,第二传动齿轮332将与第一传动齿轮331一起转动,从而使第二传动齿轮332带动第一中间齿轮321转动,输出动力,这样不仅可以使传动组件33的结构分布合理,而且可以通过将第一传动齿轮331和第二传动齿轮332设置成不同直径,使第一传动齿轮331将动力传递至第一中间齿轮321的过程中,可以再实现一次速比的改变,这样可以优化传动组件33的设计。
结合图1-图3所示,第一传动齿轮331和第二传动齿轮332空套在输入轴31上。具体地,将第一传动齿轮331和第二传动齿轮332空套在输入轴31上,第一传动齿轮 331和第二传动齿轮332的转动将不会影响转动,从而可以在提升纯电动力系统100的紧凑性的前提下,保证输入轴31的正常工作,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纯电动力系统100 可靠性。
结合图1-图3所示,输出轴34上设置有同步器344,同步器344选择性地同步第一输出齿轮341和第一传动齿轮331。具体地,将同步器344固定在输出轴34上,并且使同步器344设置于第一输出齿轮341和第一传动齿轮331之间,在第一输出齿轮341和同步器344相连接时,可以实现第一输入齿轮311与输出轴34的接合,从而可以使第一输出齿轮341的转动带动输出轴34的转动,在驱动电机10带动输入轴31转动,并且使输入轴31带动第一传动齿轮331和第二传动齿轮332转动,并且使第二传动齿轮 332带动第一中间齿轮321和第二中间齿轮322转动,并且使第二中间齿轮322带动第一输出齿轮341传动后,可以使第一输出齿轮341带动输出轴34转动,从而使输出轴 34带动第二输出齿轮342转动,并且使第二输出齿轮342带动主减输入齿轮21转动,进而实现车辆1000在一挡下的正常行驶。
结合图3所示,进一步地,在第一传动齿轮331和同步器344相连接时,驱动电机 10产生的动力将被输入轴31传递至第一传动齿轮331上,并且使第一传动齿轮331带动同步器344和输出轴34转动,从而直接使输出轴34带动第二输出轴34转动,并且使第二输出齿轮342带动主减输入齿轮21转动,实现车辆1000的正常行驶。需要说明的是,纯电动力系统100在此种工况下为二挡工作模式,纯电动力系统100二挡为二级传动,这样不仅可以使纯电动力系统100二挡的结构较紧凑,有利于减小尺寸,降低了成本。进一步地,二挡时的纯电动力系统100将长期处于高效区,并且具有较好的动力性,可以兼顾整车爬坡、加速性及整车最高车速等要求,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纯电动力系统100的结构可靠性。
结合图1-图3所示,第一输出齿轮341空套在输出轴34上,第一输出齿轮341和第一传动齿轮331设置于同步器344的两侧,以共用同步器344。具体地,将第一输出齿轮341空套,在同步器344和第一传动齿轮331相接合,输入轴31将动力传递至第一传动齿轮331后,第一传动齿轮331将带动同步器344和输出轴34转动,从而实现纯电动力系统100的二挡运行,此时,由于第二传动齿轮332和第一传动齿轮331同轴连接,第二传动齿轮332将在第一传动齿轮331的带动下转动,并且使第一传动齿轮331 带动第一中间齿轮321、第二中间齿轮322和第一输出齿轮341转动后,由于第一输出齿轮341空套在输出轴34,第一输出齿轮341的转动将不会带动输出轴34转动,因此,在纯电动力系统100处于二挡的二级传动时,纯电动力系统100将不会进行一挡的四级传动,这样可以保证纯电动力系统100的可靠性。
结合图1-图3所示,第二输出齿轮342固定在输出轴34上,第二输出齿轮342设置于第一输出齿轮341背离第一传动齿轮331的一侧。具体地,将第二输出齿轮342设置于输出轴34上,输出轴34和第二输出齿轮342可以同步转动,这样可以提升传动效率。进一步地,将第二输出齿轮342设置于第一输出齿轮341背离第一传动齿轮331的一侧,这样可以使第一输出齿轮341、第二输出齿轮342和第一传动齿轮331的分布更加合理,不仅可以提升传动效率,而且还可以使纯电动力系统100的结构更加紧凑,这样可以优化纯电动力系统100的设计。
结合图1所示,第一传动齿轮331设置于第二传动齿轮332邻近第一输出齿轮341的一侧。具体地,将第一传动齿轮331设置于第二传动齿轮332邻近第一输出齿轮341 的一侧,这样不仅可以使防止第二传动齿轮332和第一输出齿轮341相互干涉,可以保证动力传递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纯电动力系统100的紧凑性。
结合图1-图3所示,第一传动齿轮331和第二传动齿轮332构造为双联齿轮,如此设置,不仅可保证第一传动齿轮331和第二传动齿轮332同步转动的可靠性,从而可以提升纯电动力系统100的可靠性,而且还可以使传动组件33的结构更加紧凑,可以减小纯电动力系统100的尺寸,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方便纯电动力系统100的安装应用
结合图1-图3所示,输入齿轮311固定在输入轴31上,第一中间齿轮321和第二中间齿轮322固定在中间轴32上,如此设置,输入齿轮311将与输入轴31同步转动,第一中间齿轮321和第二中间齿轮322将与中间轴32同步转动,可以使动力的传递更加顺畅,从而可以提升纯电动力系统100的可靠性。
结合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可以主要包括:前半轴200、后半轴300、前动力系统400和后动力系统500,前动力系统400和前半轴200传动配合,后动力系统500和后半轴300传动配合,其中,前动力系统400和后动力系统500中的至少一个为上述的纯电动力系统100。具体地,将前动力系统400和后动力系统500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上述的纯电动力系统100,在将前动力系统400设置成上述的纯电动力系统100时,车辆1000为前驱车辆1000,在将后动力系列设置成上述纯电动力系统 100时,车辆1000为后驱车辆1000,在将前动力系统400和后动力系统500均设置成纯电动力系统100时,车辆1000为四驱车辆1000,在车辆1000为四驱车辆1000时,前动力系统400驱动车辆1000,并且后动力系统500处于空挡时,后动力系统500中只有主减输入齿轮21跟随前动力系统400转动,这样可以提升车辆1000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纯电动力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电机(10);
差速器(20),所述差速器(20)上设置有主减输入齿轮(21);
变速器(30),所述变速器(30)包括:输入轴(31)、中间轴(32)、传动组件(33)和输出轴(34),所述输入轴(31)与所述驱动电机(10)相连接,所述输入轴(31)设置有输入齿轮(311),所述中间轴(32)设置有第一中间齿轮(321)和第二中间齿轮(322),所述输出轴(34)设置有第一输出齿轮(341)和第二输出齿轮(342),所述输入齿轮(311)与所述传动组件(33)传动配合,所述传动组件(33)与所述第一中间齿轮(321)传动配合,所述第二中间齿轮(322)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341)传动配合,所述第二输出齿轮(342)与所述主减输入齿轮(21)传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力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3)包括:同轴固定的第一传动齿轮(331)和第二传动齿轮(332),所述输入齿轮(311)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31)传动配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332)与所述第一中间齿轮(321)传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纯电动力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31)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332)空套在所述输出轴(3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纯电动力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34)上设置有同步器(344),所述同步器(344)选择性地同步所述第一输出齿轮(341)和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纯电动力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341)空套在所述输出轴(34)上,所述第一输出齿轮(341)和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31)设置于所述同步器(344)的两侧,以共用所述同步器(34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纯电动力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342)固定在所述输出轴(34)上,所述第二输出齿轮(342)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341)背离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31)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纯电动力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31)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332)邻近所述第一输出齿轮(341)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纯电动力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31)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332)构造为双联齿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力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齿轮(311)固定在所述输入轴(31)上,所述第一中间齿轮(321)和所述第二中间齿轮(322)固定在所述中间轴(32)上。
10.一种车辆(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半轴(200);
后半轴(300);
前动力系统(400),所述前动力系统(400)和所述前半轴(200)传动配合;
后动力系统(500),所述后动力系统(500)和所述后半轴(300)传动配合,其中,所述前动力系统(400)和所述后动力系统(500)中的至少一个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纯电动力系统(100)。
CN202221851257.4U 2022-07-18 2022-07-18 纯电动力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177841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51257.4U CN217784134U (zh) 2022-07-18 2022-07-18 纯电动力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51257.4U CN217784134U (zh) 2022-07-18 2022-07-18 纯电动力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84134U true CN217784134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41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51257.4U Active CN217784134U (zh) 2022-07-18 2022-07-18 纯电动力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841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20026B2 (en) Transmission, power-driven system, and vehicle
US20230278409A1 (en) Drive synthesis box with multi-motors flexible torque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14030348A (zh) 电驱动桥
CN112224006A (zh) 一种三挡平行轴式双电机三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
JPS6251769B2 (zh)
CN212499851U (zh) 一种双电机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
CN113464620A (zh) 一种同轴双电机双速比电驱动总成及电动汽车
CN210970654U (zh) 混合动力系统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7784134U (zh) 纯电动力系统和车辆
CN217574828U (zh) 电机单侧放置两档电驱动桥动力系统
CN215850710U (zh) 一种同轴集成式双电机双速比电驱动总成及电动车辆
CN217784133U (zh) 纯电动力系统和车辆
CN217784135U (zh) 纯电动力系统和车辆
CN213472775U (zh) 动力传动系统和车辆
CN114750588A (zh) 一种电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14294387A (zh) 一种双电机变速箱及工程机械
CN114435106A (zh) 可用于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桥结构
JPS6251761B2 (zh)
CN220390978U (zh) 动力系统及车辆
CN218141007U (zh) 一种电驱动系统、动力系统以及电动汽车
CN211390940U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混合动力系统
CN220037365U (zh) 新能源汽车及其多档位变速器
CN220281104U (zh) 一种双电机驱动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0682786A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CN220452630U (zh) 一种行星排式电动车两挡变速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7

Address after: 518118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Legal Affairs Office of BYD Co., Ltd., No. 3009 BYD Road,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YD Co.,Ltd.

Patentee after: Changsha Xingchao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009, BYD Road,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118

Patentee before: BY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