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81883U - 河床湿地单元及城市景观复合型河床湿地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河床湿地单元及城市景观复合型河床湿地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81883U
CN217781883U CN202220934788.3U CN202220934788U CN217781883U CN 217781883 U CN217781883 U CN 217781883U CN 202220934788 U CN202220934788 U CN 202220934788U CN 217781883 U CN217781883 U CN 2177818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iverbed
wetland
supporting
pla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3478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边磊
高志永
宋洪涛
王丹
赵奕
王瑶
汤双宇
田宇
高长城
邱凌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d Water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d Water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d Water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d Water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3478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818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818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818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 Hydroponics (AREA)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床湿地单元及城市景观复合型河床湿地处理系统,河床湿地单元包括:围护层;栽种层和支撑过滤区,所述栽种层和支撑过滤区布置于所述围护层的内侧,所述栽种层位于所述支撑过滤区的上方,所述栽种层用于种植水生植物,所述支撑过滤区用于净化河水及支撑所述栽种层;其中,所述支撑过滤区包括第一碎石层、填料层和第二碎石层;所述填料层位于所述支撑过滤区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碎石层和第二碎石层位于所述填料层的两侧。该河床湿地单元对围护层内的区域进行了不同水平层和垂直层的划分,对多种填料进行了组合搭配使用,该结构的河床湿地单元不仅结构稳定,也大大增强了对河道的净化能力。

Description

河床湿地单元及城市景观复合型河床湿地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河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床湿地单元及城市景观复合型河床湿地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河水污染非常严重,现阶段使用人工湿地方式进行河道河水治理,是从土地处理、稳定塘、生物滤池等污水处理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它主要是利用湿地植物、微生物及土壤(或填料)的综合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具有构造简单、处理费用低、并且具有景观效果等优点,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现有技术多为河床满铺或者部分填充单一填料,填料上层种植水生植物,再通过宾格石笼进行围护,河道水通过自流通过湿地,进而实现净化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河床湿地单元及城市景观复合型河床湿地处理系统,以消除或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更多个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河床湿地单元,所述河床湿地单元包括:围护层;栽种层和支撑过滤区,所述栽种层和支撑过滤区布置于所述围护层的内侧,所述栽种层位于所述支撑过滤区的上方,所述栽种层用于种植水生植物,所述支撑过滤区用于净化河水及支撑所述栽种层;其中,所述支撑过滤区包括第一碎石层、填料层和第二碎石层;所述填料层位于所述支撑过滤区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碎石层和第二碎石层位于所述填料层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河床湿地单元还包括支撑所述围护层的基础层,所述基础层布置于所述围护层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河床湿地单元整体呈半圆柱体构造,所述围护层的平面呈半圆环形状,用于结合河岸侧壁封闭其内部的栽种层和支撑过滤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栽种层和支撑过滤区之间布置有用于进行隔断的水平石笼网;所述第一碎石层和填料层之间、所述第二碎石层和填料层之间也布置有用于进行隔断的竖直石笼网。所述水平石笼网和/或竖直石笼网的孔径为15mm×1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料层的填料为直径65mm的多孔悬浮球填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栽种层包括碎石层以及种植在所述碎石层上的水生植物,所述碎石层的厚度为300mm,所述碎石层内填装有粒径15~20mm的碎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碎石层和第二碎石层内填装有粒径25~40mm的碎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过滤区的第一碎石层、填料层和第二碎石层的体积比为2: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围护层和基础层均由宾格石笼形成,所述基础层的平面呈半圆环形状,所述基础层的厚度比所述围护层的厚度大,所述围护层和基础层的宾格石笼内装填粒径为100~200mm的大块毛石。
一种城市景观复合型河床湿地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前述的河床湿地单元;在布置有多个所述河床湿地单元的情况下,若干所述河床湿地单元交错地布置于河道两岸,所述河床湿地单元的高度设计为河道常水位高于所述栽种层100mm。
该河床湿地单元对围护层内的区域进行了不同水平层和垂直层的划分,对多种填料进行了组合搭配使用,该结构的河床湿地单元不仅结构稳定,也大大增强了对河道的净化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践而获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说明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到并获得。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实用新型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附图中的部件不是成比例绘制的,而只是为了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了便于示出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部分,附图中对应部分可能被放大,即,相对于依据本实用新型实际制造的示例性装置中的其它部件可能变得更大。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河床湿地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河床湿地单元的立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城市景观复合型河床湿地处理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围护层;2、栽种层;3、第一碎石层;4、填料层;5、第二碎石层;6、基础层;7、水平石笼网;8、竖直石笼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术语“连接”在本文不仅可以指直接连接,也可以表示存在中间物的间接连接。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
针对现有技术在填料选择较为单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河床湿地单元及城市景观复合型河床湿地处理系统,对河床湿地单元进行了创新设计,在填料方面进行复合型组合,并且根据水流方向进行系统设计,从而加大湿地系统消解污染物的能力。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河床湿地单元包括:围护层1、栽种层2和支撑过滤区。所述栽种层2和支撑过滤区布置于所述围护层1的内侧,所述栽种层2位于所述支撑过滤区的上方,所述栽种层2用于种植水生植物,所述支撑过滤区用于净化河水及支撑所述栽种层2。其中,所述支撑过滤区包括第一碎石层3、填料层4和第二碎石层5;所述填料层4位于所述支撑过滤区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碎石层3和第二碎石层5位于所述填料层4的两侧。
该河床湿地单元对围护层内的区域进行了不同水平层和垂直层的划分,对多种填料进行了组合搭配使用,该结构的河床湿地单元不仅结构稳定,也大大增强了对河道的净化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增强围护层1的稳定性,所述河床湿地单元还包括支撑所述围护层1的基础层6,所述基础层6布置于所述围护层1的下方。如图2所示,该基础层6可通过开挖河床底部进行布置,使得基础层6的顶面与和河床保持齐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河床湿地单元整体呈半圆柱体构造,所述围护层1的平面呈半圆环形状,用于结合河岸侧壁封闭其内部的栽种层2和支撑过滤区。该河床湿地单元可依托河岸进行布置。半圆型结构也在形式上增加了河道景观性,保障城市景观河道的合理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栽种层2和支撑过滤区之间布置有用于进行隔断的水平石笼网7,防止上、下层的填料流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碎石层3和填料层4之间、所述第二碎石层5和填料层4之间也布置有用于进行隔断的竖直石笼网8,防止下层三个区的填料流动,也保护了填料层4内的填料,以保障其功能。可选地,水平石笼网7和/或竖直石笼网8的孔径可为15mm×15mm。
可选地,所述栽种层2包括碎石层以及种植在所述碎石层上的水生植物,所述碎石层的厚度为300mm,所述碎石层内填装有粒径15~20mm的碎石。可选地,所述第一碎石层3和第二碎石层5内填装有粒径25~40mm的碎石。上层的碎石层采用的碎石粒径较小,以供水生植物依附成长。下层的第一碎石层3和第二碎石层5采用的碎石粒径较大,以便河水过流和起到支撑作用。
可选地,所述填料层4的填料为直径65mm的多孔悬浮球填料。多孔悬浮球填料为复合型塑料材料,分内外双层球体,外部为中空鱼网状球体,内部为旋转球体。主要起生物膜载体的作用,同时兼有截留悬浮物的作用,具有生物附着力强、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化学和生物稳定性好、经久耐用、不溶出有害物、不引起二次污染、防紫外线、抗老化、亲水性能强等特点,在使用过程中,微生物易生成、易更换、耐酸碱、抗老化、不受水流影响、使用寿命长,剩余污泥少,安装方便。
可选地,所述支撑过滤区的第一碎石层3、填料层4和第二碎石层5的体积比为2:1:2。该比例可保证河床湿地单元具有一定的支撑稳定性,但不限于此,该比例可根据不同水文信息的河道进行调整。
可选地,所述围护层1和基础层6均由宾格石笼形成,所述基础层6的平面呈半圆环形状,所述基础层6的厚度比所述围护层1的厚度大。其中,所述围护层1和基础层6的宾格石笼内装填粒径为100~200mm的大块毛石。围护层1的采用的碎石粒径最大,方便河水过流,以便对其进行净化。
可选地,围护层1的宾格石笼装石容积为800mm×500mm×300mm,其下方敷设的基础层6的宾格石笼装石容积为1000mm×300mm×300mm。基础层6的厚度比围护层1大,且围护层1可布置于基础层6中间的上方位置,两者搭接固定。围护层1和基础层6的宾格石笼的尺寸及布置位置可根据实际工况水位进行调整,以保障其稳定性及实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河床湿地单元的高度可根据河道深度及河道常水位进行设定。例如,可使得河床湿地单元的围护层1最高点略高于河道常水位、同时围护层1的顶层略低于河道常水位。例如,所述河床湿地单元的高度设计为河道常水位高于所述栽种层10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种城市景观复合型河床湿地处理系统,如图3所示,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前述的河床湿地单元;在布置有多个所述河床湿地单元的情况下,若干所述河床湿地单元交错地布置于河道两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半圆型的河床湿地单元交错依靠河道两岸,适用城市景观河道,并良好的提升河道整体美感。河床湿地单元并且根据水流方向进行布置,从而加大湿地系统消解污染物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中,针对一个实施方式描述和/或例示的特征,可以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以相同方式或以类似方式使用,和/或与其他实施方式的特征相结合或代替其他实施方式的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河床湿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床湿地单元包括:
围护层;
栽种层和支撑过滤区,所述栽种层和支撑过滤区布置于所述围护层的内侧,所述栽种层位于所述支撑过滤区的上方,所述栽种层用于种植水生植物,所述支撑过滤区用于净化河水及支撑所述栽种层;
其中,所述支撑过滤区包括第一碎石层、填料层和第二碎石层;所述填料层位于所述支撑过滤区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碎石层和第二碎石层位于所述填料层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床湿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床湿地单元还包括支撑所述围护层的基础层,所述基础层布置于所述围护层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床湿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床湿地单元整体呈半圆柱体构造,所述围护层的平面呈半圆环形状,用于结合河岸侧壁封闭其内部的栽种层和支撑过滤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床湿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栽种层和支撑过滤区之间布置有用于进行隔断的水平石笼网;
所述第一碎石层和填料层之间、所述第二碎石层和填料层之间也布置有用于进行隔断的竖直石笼网;
所述水平石笼网和/或竖直石笼网的孔径为15mm×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床湿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的填料为直径65mm的多孔悬浮球填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床湿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栽种层包括碎石层以及种植在所述碎石层上的水生植物,所述碎石层的厚度为300mm,所述碎石层内填装有粒径15~20mm的碎石。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床湿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碎石层和第二碎石层内填装有粒径25~40mm的碎石。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床湿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过滤区的第一碎石层、填料层和第二碎石层的体积比为2:1:2。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床湿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层和基础层均由宾格石笼形成,所述基础层的平面呈半圆环形状,所述基础层的厚度比所述围护层的厚度大,所述围护层和基础层的宾格石笼内装填粒径为100~200mm的大块毛石。
10.一种城市景观复合型河床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河床湿地单元;
在布置有多个所述河床湿地单元的情况下,若干所述河床湿地单元交错地布置于河道两岸,所述河床湿地单元的高度设计为河道常水位高于所述栽种层100mm。
CN202220934788.3U 2022-04-20 2022-04-20 河床湿地单元及城市景观复合型河床湿地处理系统 Active CN2177818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34788.3U CN217781883U (zh) 2022-04-20 2022-04-20 河床湿地单元及城市景观复合型河床湿地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34788.3U CN217781883U (zh) 2022-04-20 2022-04-20 河床湿地单元及城市景观复合型河床湿地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81883U true CN217781883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07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34788.3U Active CN217781883U (zh) 2022-04-20 2022-04-20 河床湿地单元及城市景观复合型河床湿地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818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30608B (zh) 用于城市河道水体原位生物生态修复集成系统
CN102251459B (zh) 一种路面雨水集蓄净化利用系统
CN102351316B (zh) 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
CN106830506A (zh)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强化脱氮除磷生物滞留池
CN109399800B (zh)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CN108947152B (zh) 一种人工湖水体的导流净化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111807645A (zh) 一种河道旁侧生态净化系统
CN109437484A (zh) 一种适用于河流型水源地水体的生物预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0642384A (zh) 一种用于削减入河面源污染的河滩台地人工湿地系统
CN210945249U (zh) 一种自然式驳岸生态净化系统
CN212246700U (zh) 一种河道旁侧生态净化系统
CN213295077U (zh) 面向复合面源污染去除的环湖污染控制湿地系统
CN210656606U (zh) 一种地表径流生态净化装置
CN109121843A (zh) 一种沿河坡地多级净化景观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CN217781883U (zh) 河床湿地单元及城市景观复合型河床湿地处理系统
CN210505956U (zh) 一种地埋式同步河道污水治理与生态护岸构筑物
CN218116356U (zh) 一种水平潜流式溢流堰
CN105920915A (zh) 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05800810A (zh) 一种良好水质雨水的低影响治理方法
CN109160681A (zh) 一种净化处理装置
CN112939332B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截污净化系统
CN215855635U (zh) 一种阶梯式农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CN214880943U (zh) 初期雨水净化处理系统
CN110655190A (zh) 一种正粒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及运行方法
KR20140002867A (ko) 살수여상기능 및 정수처리기능을 갖는 자연형 하천 호안 공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