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72914U - 一种输液港拔针装置及拔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液港拔针装置及拔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72914U
CN217772914U CN202221422005.XU CN202221422005U CN217772914U CN 217772914 U CN217772914 U CN 217772914U CN 202221422005 U CN202221422005 U CN 202221422005U CN 217772914 U CN217772914 U CN 217772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plate
wing plate
port
pu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2200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雅茹
王红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142200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72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72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729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港拔针装置及拔针器,其中,该输液港拔针装置包括:拔针板,拔针板上设置有卡合部,卡合部镂空设置;第一翼板,第一翼板固定设置在拔针板的一端上;第二翼板,第二翼板固定设置在拔针板的另一端上,且第二翼板与第一翼板沿拔针板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拔针板上设置卡合部,用于对直角针进行卡合,在拔针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可通过分开的两个手指对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进行下压,使输液港稳固定位,由于医护人员的手指分别位于直角针的两侧,能够避免医护人员的手部与直角针的针尖发生接触,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成本低廉,能够有效对医护人员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输液港拔针装置及拔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液港拔针装置及拔针器。
背景技术
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使用时可通过直角针(蝴蝶针)配合进行输液,避免对病患反复穿刺。
在现有技术中,临床上为输液港病人拔除直角针操作时,由于输液港的胶垫具有弹性,医护人员一只手固定输液港,另一只手拔针,在拔针时因为受力的惯性作用,落空的时候很容易扎到医护人员固定输液港的手部,导致医护人员存在被病菌感染的风险。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输液港的胶垫具有弹性,医护人员若用手直接去拔,在拔针时因为受力的惯性作用,落空的时候很容易扎到医护人员手部,导致医护人员存在被病菌感染的风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液港拔针装置及拔针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输液港拔针装置,其中,所述输液港拔针装置包括:
拔针板,所述拔针板上设置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镂空设置;
第一翼板,所述第一翼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拔针板的一端上;
第二翼板,所述第二翼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拔针板的另一端上,且所述第二翼板与所述第一翼板沿所述拔针板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所述的输液港拔针装置,其中,所述拔针板上对应所述卡合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引导边和第二引导边,所述第一引导边和所述第二引导边沿预定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引导边和所述第二引导边对应所述拔针板内侧的间距小于对应所述拔针板外侧的间距。
所述的输液港拔针装置,其中,所述拔针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卡合孔,所述卡合孔贯通所述拔针板,所述第一引导边上对应所述拔针板内侧的一端与所述卡合孔相贯,所述第二引导边上对应所述拔针板内侧的一端与所述卡合孔相贯。
所述的输液港拔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引导边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对应所述拔针板的两侧倾斜设置;
所述第二引导边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对应所述拔针板的两侧倾斜设置。
所述的输液港拔针装置,其中,所述拔针板的一侧设置有垫体,所述垫体的形状与所述拔针板的形状适配,所述垫体贴合固定设置在所述拔针板上。
所述的输液港拔针装置,其中,所述垫体上对应所述卡合部设置的位置设置有倒角部,所述倒角部从所述垫体的一侧向所述拔针板设置的一侧倾斜设置;
所述垫体为柔性垫体。
所述的输液港拔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哑铃形状,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二翼板与所述拔针板连接的位置光滑过渡。
所述的输液港拔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上均设置有若干防滑凹槽,若干所述防滑凹槽间隔预定距离均匀布置。
所述的输液港拔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二翼板和所述拔针板为一体成型构件。
一种拔针器,其中,所述拔针器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输液港拔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拔针板上设置卡合部,用于对直角针进行卡合,在拔针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可通过分开的两个手指对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进行下压,使输液港稳固定位,由于医护人员的手指分别位于直角针的两侧,能够避免医护人员的手部与直角针的针尖发生接触,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成本低廉,能够有效对医护人员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输液港拔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100、拔针板;110、第一引导边;111、第一导向部;120、第二引导边;121、第二导向部;130、卡合孔;200、卡合部;301、防滑凹槽;310、第一翼板;320、第二翼板;400、垫体;410、倒角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所述“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现有技术中,临床上为输液港病人拔除直角针操作时,由于输液港的胶垫具有弹性,医护人员一只手固定输液港,另一只手拔针,在拔针时因为受力的惯性作用,落空的时候很容易扎到医护人员固定输液港的手部,导致医护人员存在被病菌感染的风险。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液港拔针装置,如图1所示,该输液港拔针装置包括:拔针板100,拔针板100上设置有卡合部200,卡合部200镂空设置;第一翼板310,第一翼板310固定设置在拔针板100的一端上;第二翼板320,第二翼板320固定设置在拔针板100的另一端上,且第二翼板320与第一翼板310沿拔针板10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拔针板100上设置卡合部200,用于对直角针进行卡合,在拔针板1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翼板310和第二翼板320,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可通过分开的两个手指对第一翼板310和第二翼板320进行下压,使输液港稳固定位,由于医护人员的手指分别位于直角针的两侧,能够避免医护人员的手部与直角针的针尖发生接触,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成本低廉,能够有效对医护人员进行保护。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输液港拔针装置的主体包括拔针板100、第一翼板310和第二翼板320,其中,拔针板100是用于拔针的主要构件,在拔针板100上设置有卡合部200,卡合部200与直角针(蝴蝶针)的穿刺端的形状适配,设置在拔针板100两端的第一翼板310和第二翼板320用于医护人员手持,在具体使用时,当卡合部200与直角针(蝴蝶针)结合后,医护人员的非惯用手将食指和中指分离并做弯曲状,分别压合在第一翼板310和第二翼板320上,通过惯用手实现拔针,在本实用新型中,此种拔针方式能够提高对输液港拔针过程中的稳定性,回刺后的针尖与输液港拔针装置接触,从而避免因惯性回刺伤害到医护人员。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上述拔针板100上对应卡合部200设置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引导边110和第二引导边120,第一引导边110和第二引导边120用于在卡合部200与直角针(蝴蝶针)结合时对直角针(蝴蝶针)进行引导,以保证医护人员能够快速地将直角针(蝴蝶针)卡合在卡合部200内。在实际设置时,第一引导边110和第二引导边120沿预定夹角设置,该预定夹角优选设置为钝角,以便于将直角针(蝴蝶针)引导至卡合部200中,即第一引导边110和第二引导边120为喇叭状,具体的设置为第一引导边110和第二引导边120对应拔针板100内部的一端之间的间距应小于第一引导边110和第二引导边120对应拔针板100外侧一端之间的间距,从而起到类似漏斗的引导效果,保证直角针(蝴蝶针)在于拔针板100结合后能提高接触面积,以提高医护人员固定输液港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进一步定位直角针(蝴蝶针)与拔针板100,在本实施例中还在拔针板100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卡合孔130,卡合孔130贯通拔针板100设置,且上述第一引导边110上对应拔针板100内部的一端与卡合孔130相贯,第二引导边120上对应拔针板100内部的一端与卡合孔130相贯,从而在使用时可通过第一引导边110和第二引导边120将直角针(蝴蝶针)引导至卡合孔130内部的效果,从而实现对直角针(蝴蝶针)的卡合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引导边110和第二引导边120对应在拔针板100内部一端的距离优选设置为小于卡合孔130的直径,从而使卡合孔130与第一引导边110和第二引导边120自然形成锁定结构,以降低直角针(蝴蝶针)在卡合孔130内脱出的可能性,保证医护人员拔针过程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由于拔针板100具有一定的厚度,在将拔针板100插入到直角针(蝴蝶针)与病患皮肤贴合的一侧时,容易因拔针板100的厚度造成阻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还优选在上述第一引导边110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部111,第一导向部111对应拔针板100的两侧倾斜设置,即横截面形成三角形的结构,通过三角形的两侧边实现引导作用以辅助拔针板100插入到直角针(蝴蝶针)与病患的皮肤之间的位置上;对应地,在上述第二引导边120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导向部121,第二导向部121与第一导向部111的设置相同,即同样对应拔针板100的两侧倾斜设置,同样实现引导拔针板100插入到直角针(蝴蝶针)与病患皮肤之间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为避免在拔针板100与病患的皮肤接触的过程中对病患的皮肤造成刺激,以及进一步避免输液港发生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还在上述拔针板100的一侧设置有垫体400,垫体400采用柔性亲肤材料制成,例如水胶体敷料、硅胶等,垫体400的形状与拔针板100的形状适配,且在实际设置时贴合固定设置在拔针板100上,在实际使用时,医护人员将设置有垫体400的一侧朝向病患的皮肤使用,在拔针板100插入到病患皮肤与直角针(蝴蝶针)之间的过程中时,垫体400与病患的皮肤接触,该过程为柔性接触,避免了对病患皮肤的刺激,从而防止因病患产生应激反应造成拔针失败的情况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为便于医护人员弯曲的手指对第一翼板310和第二翼板320形成扣合下压,在本实施例中还优选将第一翼板310和第二翼板320的横截面设置为哑铃形状,即中间窄、两侧宽的形状,从而辅助医护人员的手指进行握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翼板310、第二翼板320与拔针板100连接的位置光滑过渡设置,以避免在医护人员握持第一翼板310和第二翼板320的过程中产生不适感。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下压第一翼板310和第二翼板320过程中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优选在第一翼板310和第二翼板320上设置有若干防滑凹槽301,防滑凹槽301设置有若干条,若干防滑凹槽301间隔预定距离均匀布置,通过设置防滑凹槽301,可通过增大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的方式提高医护人员握持第一翼板310和第二翼板320过程中的摩擦力,从而避免医护人员在拔针过程中第一翼板310和第二翼板320发生松脱的情况。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还优选将第一翼板310和第二翼板320与拔针板100设置为一体构件,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提高输液港拔针装置整体的结构强度,以提高使用寿命,同时也便于厂家进行制作,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拔针器,该拔针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输液港拔针装置,该输液港拔针装置具体包括:拔针板,拔针板上设置有卡合部,卡合部镂空设置;第一翼板,第一翼板固定设置在拔针板的一端上;第二翼板,第二翼板固定设置在拔针板的另一端上,且第二翼板与第一翼板沿拔针板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拔针板上设置卡合部,用于对直角针进行卡合,在拔针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可通过分开的两个手指对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进行下压,使输液港稳固定位,由于医护人员的手指分别位于直角针的两侧,能够避免医护人员的手部与直角针的针尖发生接触,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成本低廉,能够有效对医护人员进行保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液港拔针装置及拔针器,其中,该输液港拔针装置具体包括:拔针板,拔针板上设置有卡合部,卡合部镂空设置;第一翼板,第一翼板固定设置在拔针板的一端上;第二翼板,第二翼板固定设置在拔针板的另一端上,且第二翼板与第一翼板沿拔针板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拔针板上设置卡合部,用于对直角针进行卡合,在拔针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可通过分开的两个手指对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进行下压,使输液港稳固定位,由于医护人员的手指分别位于直角针的两侧,能够避免医护人员的手部与直角针的针尖发生接触,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成本低廉,能够有效对医护人员进行保护。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输液港拔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港拔针装置包括:
拔针板,所述拔针板上设置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镂空设置;
第一翼板,所述第一翼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拔针板的一端上;
第二翼板,所述第二翼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拔针板的另一端上,且所述第二翼板与所述第一翼板沿所述拔针板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港拔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拔针板上对应所述卡合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引导边和第二引导边,所述第一引导边和所述第二引导边沿预定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引导边和所述第二引导边对应所述拔针板内侧的间距小于对应所述拔针板外侧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港拔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拔针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卡合孔,所述卡合孔贯通所述拔针板,所述第一引导边上对应所述拔针板内侧的一端与所述卡合孔相贯,所述第二引导边上对应所述拔针板内侧的一端与所述卡合孔相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港拔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边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对应所述拔针板的两侧倾斜设置;
所述第二引导边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对应所述拔针板的两侧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港拔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拔针板的一侧设置有垫体,所述垫体的形状与所述拔针板的形状适配,所述垫体贴合固定设置在所述拔针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液港拔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上对应所述卡合部设置的位置设置有倒角部,所述倒角部从所述垫体的一侧向所述拔针板设置的一侧倾斜设置;
所述垫体为柔性垫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港拔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哑铃形状,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二翼板与所述拔针板连接的位置光滑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港拔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上均设置有若干防滑凹槽,若干所述防滑凹槽间隔预定距离均匀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港拔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二翼板和所述拔针板为一体成型构件。
10.一种拔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拔针器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输液港拔针装置。
CN202221422005.XU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输液港拔针装置及拔针器 Active CN217772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22005.XU CN217772914U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输液港拔针装置及拔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22005.XU CN217772914U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输液港拔针装置及拔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72914U true CN217772914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34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22005.XU Active CN217772914U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输液港拔针装置及拔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729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02408B2 (ja) 針保護鞘
WO2003066139A1 (en) Drug delivery needle device
CN217772914U (zh) 一种输液港拔针装置及拔针器
CN215914695U (zh) 一种新型防滑咽拭子
CN211066661U (zh) 一种儿科专用抽血器
CN215900677U (zh) 一种防止胸腔引流管脱落的装置
CN214157470U (zh) 一种穿刺针管
CN211244942U (zh) 一种改良的输液港专用穿刺针
CN217067357U (zh) 引流管固定器
CN217245893U (zh) 一种输液港穿刺用的输液港固定装置
CN213220013U (zh) 一种利于固定的正压接头及留置针
CN216877177U (zh) 一种取出方便安全性高的揿针装置
CN215690581U (zh) 三指扎针蝶翼及无损伤针
CN218900544U (zh) 一种picc管路夹闭贴
CN220002600U (zh) 输液港无损伤针拔针时防针刺伤辅助器
CN220676085U (zh) 一种静脉穿刺装置
CN219764155U (zh) 一种滞留针保护套
CN217430585U (zh) 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
CN210520978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采血针
CN214318772U (zh) 一种留置针的退针装置
CN213075629U (zh) 一种动脉穿刺置管用接头装置
CN215194847U (zh) 一种深静脉管防脱装置
CN210933146U (zh) 一种新型可推拉输液港拔针器
CN214912422U (zh) 防滑脱picc管导丝置入器
CN212788651U (zh) 一种妇产科临床用输卵管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