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71438U - 气溶胶发生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设备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发生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71438U
CN217771438U CN202220211130.XU CN202220211130U CN217771438U CN 217771438 U CN217771438 U CN 217771438U CN 202220211130 U CN202220211130 U CN 202220211130U CN 217771438 U CN217771438 U CN 2177714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sol generating
generating device
circuit board
electromagnetic
connecting wi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111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小明
朱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111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714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714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714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设备。其中,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设有吸嘴,壳体内包括:雾化芯,用于使气溶胶发生基质发生雾化;雾化芯靠近壳体的底部设置;电池仓,电池仓靠近吸嘴设置;第一电路板,第一电路板设置于雾化芯和电池仓之间;第一电路板用于实现电池仓为雾化芯供电;第二电路板,第二电路板设置于壳体的底部与雾化芯之间,第二电路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用于实现为电池仓充电和为雾化芯供电。本申请实施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可以在电池仓中电池的电量耗尽时,外部电源直接为雾化芯供电,满足用户使用气溶胶发生装置的需求。

Description

气溶胶发生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溶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设备。
背景技术
气溶胶发生装置是一种电子产品,需要电源供电。由于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便携性、安全性以及环保性,气溶胶发生装置受到市场青睐。
现有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雾化芯和电池,电池用于给雾化芯和其他用电器件供电。当电池中的电量耗尽时,需要将气溶胶发生装置插入充电装置内以便给所述电池供电,并且在电池充够电的情况下,才可以使雾化芯中的气溶胶发生基质发生雾化,满足用户使用气溶胶发生装置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设备,以在电池仓中电池的电量耗尽或者电池仓中没有安装电池的情况下,外部电源可以直接为雾化芯供电,满足用户使用气溶胶发生装置的需求。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设有吸嘴,壳体内包括:
雾化芯,用于使气溶胶发生基质发生雾化;雾化芯靠近壳体的底部设置;
电池仓,电池仓靠近吸嘴设置;
第一电路板,第一电路板设置于雾化芯和电池仓之间;第一电路板用于实现电池仓为雾化芯供电;
第二电路板,第二电路板设置于壳体的底部与雾化芯之间,第二电路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用于实现为电池仓充电和为雾化芯供电。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电路板包括电磁接收线圈和多对连接导线;电磁接收线圈用于接收电磁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感应;多对连接导线电连接电磁接收线圈;
多对连接导线包括第一对连接导线和第二对连接导线,第一对连接导线的正极连接导线电连接电池仓的正极,第一对连接导线的负极连接导线电连接电池仓的负极;
雾化芯包括两个电极;第二对连接导线的两根连接导线分别电连接两个电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雾化芯的数目为多个;
多对连接导线包括多个第二对连接导线,用于电连接多个雾化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壳体内还包括第一磁力件;第一磁力件与电磁发射线圈上的第二磁力件配合,以使电磁接收线圈与电磁发射线圈对齐;
第一磁力件与第二电路板贴和;第一磁力件设置于壳体的底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壳体内还包括按钮,按钮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电连接,壳体的底部设有穿孔,用于按钮穿过壳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壳体内还包括插线端口,插线端口与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任一实施方式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和充电装置;充电装置用于对气溶胶发生装置充电。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主体,充电装置主体内设有电磁发射线圈,用于发射电磁感应;
电磁接收线圈接收电磁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感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充电装置主体包括凹槽,凹槽的大小与壳体的底部大小相适应;电磁发射线圈靠近凹槽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二磁力件,第二磁力件与第一磁力件相配合,第二磁力件靠近凹槽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壳体内设有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实现在电池仓可以供电的情况下,为雾化芯供电,以使用户使用气溶胶发生基质。第二电路板实现为电池仓充电,同时,在电池仓电量不够或者没有安装电池的情况下,为雾化芯供电,使得用户在电池仓电量不够或者没有安装电池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使用气溶胶发生基质,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气溶胶发生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气溶胶发生装置100,包括:壳体110,壳体110的顶部设有吸嘴1101,壳体110内包括:雾化芯150、电池仓120、第一电路板190和第二电路板130。
雾化芯150用于使气溶胶发生基质发生雾化;雾化芯150靠近壳体的底部设置。电池仓120用于为雾化芯150供电;电池仓120靠近吸嘴1101设置。第一电路板190设置于雾化芯150和电池仓120之间;第一电路板190用于实现电池仓120为雾化芯150供电。第二电路板130设置于壳体110的底部与雾化芯150之间,第二电路板130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用于实现为电池仓120充电和为雾化芯150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壳体110内设置第一电路板190和第二电路板130,第一电路板190实现在电池仓120有电的情况下,为雾化芯150供电,以使用户使用气溶胶发生基质。第二电路板130实现为电池仓120充电,同时,在电池仓120电量不够的情况下,为雾化芯150供电,使得用户在电池仓120电量不够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使用气溶胶发生基质,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仓120内可以装有电池,电池可以为一次性电池或者可充电电池。
可以理解,第一电路板190还用于为气溶胶发生装置中的其他元器件供电。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电路板130可以和第一电路板190电连接,或者与其他元器件电连接,以实现在电池仓120电量不够的情况下,第二电路板130通过外部电源实现为雾化芯150和其他元器件供电,以使用户在使用外部电源为雾化芯150供电的情况下,其他元器件能够照常运行,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电池仓120靠近壳体110顶部的吸嘴1101设置,雾化芯150靠近壳体110的底部设置,可以方便外部电源为雾化芯150供电,同时,吸嘴1101与雾化芯150分别设置于壳体110的两端,可以延长气路,提升口感。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130通过外部电源实现为电池仓120充电和为雾化芯150供电,可以为有线供电也可以为无线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130设置在壳体110的底部和雾化芯150之间,使得第二电路板130可以方便地为雾化芯150供电,雾化芯150与第二电路板130之间的连接导线可以较短,方便壳体110内元器件的安装。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外部电源为第二电路板130进行无线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第一电路板190和第二电路板130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并不限定其为具体的电路板结构。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电路板190和第二电路板130可以为导线,例如,导线与雾化芯150电连接,从壳体110内延伸出插头,可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实现为雾化芯150供电;或者导线与雾化芯150和电池仓120电连接,从壳体110内延伸出插头,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实现为电池仓120内的电池充电,和为雾化芯15-供电;或者电池仓120与雾化芯150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在电池仓120内的电池有电的情况下,为雾化芯150供电。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电路板130包括电磁接收线圈和多对连接导线;电磁接收线圈用于接收电磁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感应;多对连接导线电连接电磁接收线圈。多对连接导线140包括第一对连接导线(图中未示出),第一对连接导线的正极连接导线电连接电池仓120的正极,第一对连接导线的负极连接导线电连接电池仓120的负极。
本申请实施例在气溶胶发生装置100的壳体110内安装包括电磁接收线圈的第二电路板130,电磁接收线圈可以通过接收电磁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感应,对电池仓120实现无线充电。使得气溶胶发生装置100可以在不需要对准充电接口的情况下充电,方便用户使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雾化芯150包括两个电极。多对连接导线140包括第二对连接导线,第二对连接导线的两根连接导线分别电连接两个电极。
通过两个电极与第二电路板130上的多对连接导线140电连接,可以使得雾化芯150能够通过第二电路板130的电磁接收线圈接收电磁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感应,通过无线供电的方式获得电能,以完成雾化芯150的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雾化芯150的两个电极还与第一电路板190电连接,以使得电池仓有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池仓120供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气溶胶发生装置中的雾化芯150可以通过电池仓120供电,另一方面还与第二电路板130电连接,可以通过外部的充电装置200为其无线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使得气溶胶发生装置100在电池仓120电量不够的情况下,通过外部充电装置200供电,实现雾化。可以避免在电池仓120电量不够的情况下,电池仓120一边充电一边为雾化芯150供电,造成的电池仓120损耗。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对连接导线与雾化芯150的连接,通过外部充电装置200直接给雾化芯150供电,可以减少电池仓120损耗,延长气溶胶发生装置100的使用寿命,也可以提高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安全性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雾化芯150的数目为多个;多对连接导线140包括多个第二对连接导线,用于电连接多个雾化芯150。
气溶胶雾化装置中,可以包括多个雾化芯150,例如包括用于对气溶胶发生基质进行加热的雾化芯150,和对气溶胶发生基质加热后产生的冷凝液进行雾化的雾化芯150。
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雾化芯150中,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雾化芯150通过第二对导线与电路板130电连接,以获得外部充电装置200的电能。
在一个示例中,多个雾化芯150均通过第二对连接导线与第二电路板130电连接,用户根据使用情况,通过按钮控制,选择为其中一个或者多个具体的雾化芯150从外部的充电装置200获得电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壳体110内还包括第一磁力件160;第一磁力件160与电磁发射线圈上的第二磁力件配合,以使电磁接收线圈与电磁发射线圈对齐;第一磁力件160与第二电路板130贴和;第一磁力件160设置于壳体110的底部。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磁力件160和第二磁力件配合,可以使得电磁接收线圈准确、快速地与电磁发射线圈对齐。从而以确保电磁接收线圈可以获得电磁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感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壳体110内还包括插线端口180,插线端口180与第二电路板130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气溶胶发生装置100可以包括两种为电池仓120充电的充电方式,即一种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采用电磁接收线圈接收磁感应进行无线充电的方式,另一种为通过插线端口180进行有线充电的充电方式。
采用有线充电方式时,可以为插线端口180与第二电路板130电连接,连接导线140通过与无线充电方式相同的同一对连接导线与电池仓120电连接;也可以为插线端口180通过第一电路板与电池仓120电连接,实现为电池仓120充电。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壳体110内还包括按钮170,按钮170与第一电路板190和第二电路板130电连接,壳体110的底部设有穿孔(图中未示出),用于按钮170穿过壳体110。
本申请实施例中,按钮170与第一电路板190和第二电路板130电连接,通过按压按钮170,可以选择气溶胶发生装置100的充电模式。
在一个示例中,充电模式可以为:为电池仓120无线充电、为具体的某一个雾化芯150供电或者通过插线端口180有线充电。
在一个示例中,按压按钮170,按压一次为为电池仓120无线充电、按压两次为为对气溶胶发生基质加热雾化的雾化芯供电、按压三次为对冷凝液加热雾化的雾化芯供电、长按按钮170为通过插线端口180有线充电。
上述实施例的气溶胶发生装置100的其他构成可以采用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现在和未来知悉的各种技术方案,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气溶胶发生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气溶胶发生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任一实施方式的气溶胶发生装置100,和充电装置200。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充电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充电装置200用于对上述气溶胶发生装置100充电;充电装置200包括充电装置200主体,充电装置200主体内设有电磁发射线圈(图中未示出),用于发射电磁感应;气溶胶发生装置100内的电磁接收线圈接收电磁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感应。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电磁发射线圈发射电磁感应,为气溶胶发生装置100进行无线充电,使得用户使用时,不需要对准充电接口即可以充电,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充电装置200主体包括凹槽210,凹槽210的大小与壳体110的底部大小相适应;电磁发射线圈靠近凹槽210设置。
在一个示例中,凹槽210的深度为2厘米至5厘米,使得气溶胶发生装置100可以稳固的插放至凹槽210内,进行无线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凹槽210的设置,限定气溶胶发生装置100进行无线充电时的放置位置,使得气溶胶发生装置100可以竖立着充电,进一步方便用户快速地完成对气溶胶发生装置100进行充电的操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磁发射线圈靠近凹槽210设置,可以使得电磁发射线圈与电磁接收线圈对齐。
在一个示例中,电磁发射线圈设置于凹槽210的下方,电磁发射线圈的中心与凹槽210的中心对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充电装置200还包括第二磁力件,第二磁力件与第一磁力件160相配合,第二磁力件靠近凹槽210设置。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磁力件设置于凹槽210的下方,第二磁力件的中心与凹槽210的中心对齐。
上述实施例的充电装置200的其他构成可以采用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现在和未来知悉的各种技术方案,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充电装置200为气溶胶发生装置100的电池仓120和雾化芯150供电,气溶胶发生装置100可以通过壳体110内的电磁接收线圈接收充电装置200中电磁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感应,对气溶胶发生装置100内的电池仓120实现无线充电,使得气溶胶发生装置100可以在不需要对准充电接口的情况下充电,方便用户使用。
进一步地,充电装置200还可以为气溶胶发生装置100内的雾化芯150供电,可以使得气溶胶发生装置100内的电池仓120电量不够的情况下,通过充电装置200直接获得电能,实现雾化。避免在电池仓120电量不够的情况下,电池仓120一边充电一边为雾化芯150供电,造成的电池仓120损耗。延长气溶胶发生设备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的气溶胶发生设备的其他构成可以采用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现在和未来知悉的各种技术方案,这里不再详细描述。例如,还可以包括有线充电装置20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吸嘴,所述壳体内包括:
雾化芯,用于使气溶胶发生基质发生雾化;所述雾化芯靠近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
电池仓,所述电池仓靠近所述吸嘴设置;
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雾化芯和所述电池仓之间;所述第一电路板用于实现所述电池仓为所述雾化芯供电;
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雾化芯之间,所述第二电路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用于实现为所述电池仓充电和为所述雾化芯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电磁接收线圈和多对连接导线;所述电磁接收线圈用于接收电磁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感应;所述多对连接导线电连接所述电磁接收线圈;
所述多对连接导线包括第一对连接导线和第二对连接导线,所述第一对连接导线的正极连接导线电连接所述电池仓的正极,所述第一对连接导线的负极连接导线电连接所述电池仓的负极;
所述雾化芯包括两个电极;所述第二对连接导线的两根连接导线分别电连接所述两个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的数目为多个;
所述多对连接导线包括多个第二对连接导线,用于电连接多个所述雾化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包括第一磁力件;所述第一磁力件与所述电磁发射线圈上的第二磁力件配合,以使所述电磁接收线圈与所述电磁发射线圈对齐;
所述第一磁力件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贴和;所述第一磁力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包括按钮,所述按钮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穿孔,用于所述按钮穿过所述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包括插线端口,所述插线端口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7.一种气溶胶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和充电装置;
所述充电装置用于为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主体,所述充电装置主体内设有电磁发射线圈,用于发射电磁感应;
所述电磁接收线圈接收所述电磁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感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主体包括凹槽,所述凹槽的大小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大小相适应;所述电磁发射线圈靠近所述凹槽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溶胶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二磁力件,所述第二磁力件与所述第一磁力件相配合,所述第二磁力件靠近所述凹槽设置。
CN202220211130.XU 2022-01-24 2022-01-24 气溶胶发生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设备 Active CN2177714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1130.XU CN217771438U (zh) 2022-01-24 2022-01-24 气溶胶发生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1130.XU CN217771438U (zh) 2022-01-24 2022-01-24 气溶胶发生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71438U true CN217771438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03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11130.XU Active CN217771438U (zh) 2022-01-24 2022-01-24 气溶胶发生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714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9508B (zh) 用于为电子吸烟设备部分供电的模块
CN105191050A (zh) 用于电子香烟的感应充电
EP3820021B1 (en) Power supply unit for aerosol inhaler
CN106463982A (zh) 电子烟的特性描述和智能充电
CN204089230U (zh) 电子烟无线充电系统和可无线充电的电子烟及电池组件
RU2010133056A (ru)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иловой адаптер для компьютера
EP3818855B1 (en) Power supply unit for aerosol inhaler, aerosol inhaler and charging unit for aerosol inhaler
US7674437B2 (en) Anion generating device utilizing solar power
US11853489B2 (en) Electronic pen of capacitive system, electronic pen cartridge of capacitive system, charging tray for electronic pen, and charging tray for electronic pen cartridge
CN213281469U (zh) 一次性雾化装置
CN217771438U (zh) 气溶胶发生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设备
CN220822643U (zh) 一种应急救护设备及应用于应急救护设备的无线充电系统
US20220022556A1 (en) Charging solutions for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CN209759858U (zh) 一种新型无线电熨斗
CN216059243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2117062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08378712B (zh) 饮料加热装置
CN101409370A (zh) 感应充电的充电装置
CN209104842U (zh) 无线充电器
CN219966695U (zh) 一种便携式电烙铁
CN212771612U (zh) 无线充电熨斗
CN212175297U (zh) 一种电熨斗
CN211513142U (zh) 一种面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仪的主机
CN220211962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353099U (zh) 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