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69900U - 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69900U
CN217769900U CN202121997550.7U CN202121997550U CN217769900U CN 217769900 U CN217769900 U CN 217769900U CN 202121997550 U CN202121997550 U CN 202121997550U CN 217769900 U CN217769900 U CN 2177699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module
power supply
capacitor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9755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贵聪
李俊需
伍佼
张志伟
王其才
徐进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City Kel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City Kel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City Kel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City Kel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9755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699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699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699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其包括主电源单元和待机电源单元;主电源单元包括EMI滤波模块、整流模块、BUS总线、第一变压器以及依序串接于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和第一变压器的输入侧之间的切换模块、第一热敏电阻和滤波模块;EMI滤波模块用于连接交流输入并滤波输出至整流模块的输入端;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BUS总线连接;待机电源单元的输入端与BUS总线连接,以与主电源单元共用EMI滤波模块和整流模块;其电源输出端与切换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以为其供电;切换模块包括继电器,继电器串接于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和第一热敏电阻之间,用于根据外部使能信号吸合或断开,以降低开关电源的待机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
背景技术
目前的大功率开关电源包括主电源单元和待机电源单元两个部分,上电时待机电源开始工作,当外部有使能信号时主电源开始工作。
一般小功率电源的待机功耗可以做到50mW以下,但对于大功率电源而言,由于大功率电源中存在输出功率较大的主电源单元,因此电路设计中往往会增加NTC热敏电阻以及较大容量的输入滤波电解电容。其中,NTC热敏电阻用于抑制开机浪涌电流,防止元器件损坏;输入滤波电解电容用于将整流后脉动直流电流电压转换为平滑的直流电压,该电容的容量与主电源单元的输出功率相关,输出功率大输入滤波电解电容的容量就大。一般NTC热敏电阻与输入滤波电解电容都是损耗器件,虽然对整个电源的效率影响不大,但对低待机功耗的电源的影响会很大,进而导致开关电源的待机功耗做不低。
综上,现有技术中关于开关电源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以降低开关电源的待机功耗。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包括主电源单元和待机电源单元,主电源单元包括EMI 滤波模块、整流模块、BUS总线、第一变压器以及依序串接于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和第一变压器的输入侧之间的切换模块、第一热敏电阻和滤波模块;EMI滤波模块用于连接交流输入并滤波输出至整流模块的输入端;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BUS总线连接;待机电源单元的输入端与BUS总线连接,以与主电源单元共用EMI滤波模块和整流模块;其电源输出端与切换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以为其供电;切换模块包括继电器,继电器串接于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和第一热敏电阻之间,用于根据外部使能信号吸合或断开。
进一步地,EMI滤波模块包括保险丝、压敏电阻、第一电感器、第一电容和第二电感器;第一电感器由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组成;第一线圈的同名端经过保险丝与交流输入的火线连接;第二线圈的同名端与交流输入的零线连接;压敏电阻跨接于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同名端之间;第二电感器由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组成;第三线圈的同名端与第一线圈的非同名端连接,其非同名端与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四线圈的同名端与第二线圈的非同名端连接,其非同名端与整流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容跨接于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的同名端之间。
进一步地,整流模块包括依序串接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并接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作为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三线圈的非同名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作为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并与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整流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和第四线圈的非同名端连接。
进一步地,继电器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五二极管;第一电阻的一端与外部使能信号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其发射极与第五二极管的阳极和继电器的第一触点连接;继电器的第二触点与待机电源单元的电源输出端连接;其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与BUS总线连接并分别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一热敏电阻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变压器包括第一初级绕组;滤波模块包括若干并联的电解电容;各电解电容的正极分别与第一热敏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一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其负极接地。
进一步地,第一变压器还包括第二初级绕组和第一次级绕组;主电源单元还包括稳压模块、脉冲宽度调制模块、辅助电源模块、电流采样模块和可控开关模块;可控开关模块包括 MOS管;稳压模块串接于第一次级绕组的电压输出端和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反馈端之间,用于控制占空比以稳定输出;电流采样模块串接于MOS管的源极和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电流采样端之间;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用于根据其反馈端和电流采样端的电信号输出PWM脉冲信号以控制MOS管的通断;MOS管的漏极与第一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辅助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二初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其输出端与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包括第一芯片、第二热敏电阻、第五电容、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二三极管和第四电阻;第一芯片的第一引脚经过第二热敏电阻接地,其第二引脚作为反馈端经过第五电容接地,其第三引脚作为电流采样端,其第四引脚接地,其第五引脚依序经过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与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与MOS管的栅极连接,其基极连接与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之间,其集电极经过第四电阻接地。
进一步地,电流采样模块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六电容;第五电阻的一端作为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入端与MOS管的源极连接,其另一端作为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与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电流采样端连接并经过第六电容接地;第六电阻的两端分别与MOS管的栅极和源极连接;第七电阻的两端分别与MOS管的源极和地连接;辅助电源模块包括第七电容、第六二极管和第八电阻;第八电阻的一端与第二初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其另一端与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作为辅助电源的输出端经过第七电容与第二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并接地。
进一步地,稳压模块包括四端光电耦合器、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八电容和第七二极管;第九电阻的一端作为稳压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次级绕组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二端与第七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其第三端接地,其第四端与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七二极管的阳极接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作为稳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反馈端;第十一电阻跨接于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与第一次级绕组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经过第十三电阻接地;第十四电阻的一端与第七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其另一端与第八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八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七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进一步地,待机电源单元包括第二芯片、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十八电容、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八二极管、第九二极管、第十二极管和第二变压器;第二变压器包括第三初级绕组、第四初级绕组和第二次级绕组;第二芯片的GND引脚接地;其VDD引脚分别经过第九电容和第十电容接地,还经过第十八电阻与第八二极管的引脚连接;其FB引脚经过第十五电阻与第四初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还分别经过第十六电阻、第十一电容接地,其CS引脚经过第十七电阻接地,其四个SW引脚共同连接至第三初级绕组的同名端和第九二极管的阳极;第八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四初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第九二极管的阴极经过第十九电阻和第十二电容连接至第三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第二十电阻的一端连接于第十二电容和第十九电阻之间,另一端连接至第三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第十八电容的正极与第三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并经过第二十一电阻连接至BUS总线,其阴极接地;第十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次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其阴极作为待机电源单元的电源输出端与第十四电容的正极连接,并经过第二十三电阻接地;第十四电容的负极与第二次级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并接地;第十三电容的一端与第二次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其另一端经过第二十二电阻与第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和第一变压器的输入侧之间依序串接切换模块、第一热敏电阻和滤波模块,并将待机电源单元与主电源单元设置成共用EMI滤波模块和整流模块的方式,使得电源处于待机状态时,可通过控制切换模块中的继电器的通断来控制主电源单元中流经第一热敏电阻和滤波模块的电流;当外部使能信号为低电平时,继电器吸合,电流流过第一热敏电阻和滤波模块,主电源单元开始工作;当外部使能信号为高电平时,继电器断开,以使处于待机状态的电源不会因电流流过第一热敏电阻和滤波模块而造成的损耗影响待机功耗;该设置通过改变第一热敏电阻和滤波模块的位置并增设切换模块的方式,使得开关电源在不影响第一热敏电阻抑制开机浪涌电流以及滤波模块的作用的前提下,还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将开关电源的待机电源单元和主电源单元设置成共用整流滤波模块的情况下会有电流流经损耗器件造成损耗,影响待机功耗的问题。
2、通过提供EMI滤波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以进一步确保电源处于待机状态时,主电源单元中不会有电流流经损耗器件以影响待机功耗的情况;且EMI滤波模块的设置能够有效滤除干扰信号,以提高开关电源的可靠性。
3、通过提供整流模块的具体结构以及其与上述EMI滤波模块的连接方式,以使得该开关电源能够将交流输入转换为直流输出。
4、通过提供切换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使得继电器能够根据外部使能信号吸合或断开以控制主电源单元的工作状态,使得主电源单元上的第一热敏电阻和滤波模块在电源处于待机状态时不会有电流经过造成损耗,进而影响待机功耗的情况。
5、通过提供滤波模块的具体结构以及其与第一热敏电阻和第一初级绕组的连接关系,使得整流后的脉冲直流转换为平滑的直流电压。
6、通过设置稳压模块、脉冲宽度调制模块、辅助电源模块、电流采样模块和可控开关模块并提供各模块之间连接关系的方式,使得开关电源能够通过稳压模块和脉冲宽度调制模块让MOS管对输入电压进行秒冲调制,进而实现电压变换并输出稳定的电压。
7、通过提供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的方式,以使其能够根据采样的电信号调整占空比以实现其对MOS管的控制。
8、通过提供电流采样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的方式,实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对MOS管的电流采集,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提供辅助电源模块的具体结构的方式,实现其对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供电。
9、通过提供稳压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及其与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连接方式,使得第一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能够反馈至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反馈端,以达到稳定输出的目的。
10、通过提供待机电源单元的具体电路结构以及其与主电源单元的连接方式,实现其为切换单元的供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主电源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待机电源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第二芯片U2;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
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八二极管D8;第九二极管D9;第十二极管D10;
第二变压器T2;
保险丝F1;压敏电阻VDR1、第一电感器L1;第一电容C1;第二电感器L2;
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
第一变压器T1;
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七电阻R27、第十二二极管D12、第十三二极管D13;
四端光电耦合器PC1、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八电容C8;第七二极管D7;
第一芯片U1、第二热敏电阻RT1、第五电容C5、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二三极管Q2;第四电阻R4;
第七电容C7;第六二极管D6;第八电阻R8;
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六电容C6;
MOS管Q3、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五电容C15;第二十四电阻R24;
继电器K1;第一电阻R1;第一三极管Q1;第五二极管D5;
第一热敏电阻NTC1;
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参见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包括主电源单元和待机电源单元。
主电源单元包括EMI滤波模块、整流模块、BUS总线、第一变压器T1、输出模块、稳压模块、脉冲宽度调制模块、辅助电源模块、电流采样模块、可控开关模块以及依序串接于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和第一变压器T1的输入侧之间的切换模块、第一热敏电阻NTC1和滤波模块。
EMI滤波模块用于连接交流输入并滤波输出至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EMI滤波模块包括保险丝F1、压敏电阻VDR1、第一电感器L1、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感器L2;该设置能够滤除交流输入中的干扰信号,有利于提高开关电源的可靠性。
第一电感器L1由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组成;第一线圈的同名端经过保险丝F1与交流输入的火线连接;第二线圈的同名端与交流输入的零线连接;压敏电阻VDR1跨接于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同名端之间;第二电感器L2由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组成;第三线圈的同名端与第一线圈的非同名端连接,其非同名端与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四线圈的同名端与第二线圈的非同名端连接,其非同名端与整流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容C1跨接于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的同名端之间。
整流模块用于将交流输入转换为直流输出,其输出端与BUS总线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整流模块包括依序串接的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
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并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作为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和第三线圈的非同名端连接;第二二极管 D2的阴极作为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并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作为整流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和第四线圈的非同名端连接。
切换模块包括继电器K1,该继电器K1串接于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和第一热敏电阻NTC1之间,用于根据外部使能信号吸合或断开;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继电器K1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五二极管D5。
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外部使能信号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地,其发射极与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和继电器K1的第一触点连接;继电器K1的第二触点与待机电源单元的电源输出端连接;其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与BUS总线连接并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一热敏电阻NTC1的一端连接;该设置使得开关电源处于待机状态时,可通过控制切换模块中的继电器K1的通断来控制主电源单元中流经第一热敏电阻NTC1和滤波模块的电流;当外部使能信号为低电平时,继电器K1吸合,电流流过第一热敏电阻NTC1和滤波模块,主电源单元开始工作;当外部使能信号为高电平时,继电器K1 断开,无电流流过主电源单元中的第一热敏电阻NTC1和滤波模块,如此一来,则可避免因电流流经第一热敏电阻NTC1和滤波模块时引起损耗,进而影响待机功耗的问题;此外,将第一热敏电阻NTC1设置于继电器K1和滤波模块的方式,使得开关电源在不影响第一热敏电阻NTC1 抑制开机浪涌电流以及滤波模块的作用的前提下,还能够避免有电流流经损耗器件造成损耗,影响待机功耗的问题。
第一变压器T1包括第一初级绕组、第二初级绕组和第一次级绕组。
滤波模块包括若干并联的电解电容;各电解电容的正极分别与第一热敏电阻NTC1的另一端和第一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其负极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滤波模块包括彼此并联的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
稳压模块串接于第一次级绕组的电压输出端和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反馈端之间,用于控制占空比以稳定输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稳压模块包括四端光电耦合器PC1、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八电容C8和第七二极管D7。
第九电阻R9的一端作为稳压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次级绕组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二端与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其第三端接地,其第四端与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接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作为稳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反馈端;第十一电阻R11跨接于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与第一次级绕组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经过第十三电阻R13接地;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与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其另一端与第八电容C8的一端连接;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与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
输出模块包括第十六电筒C16、第十七电容C17、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七电阻R27、第十二二极管D12、第十三二极管D13。
第十二二极管D12和第十三二极管D13同向并联,且二者的阳极共同与第一次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二者的阴极共同作为第一次级绕组的电压输出端;第二十五电阻R25和第第十六电阻R16并联,且二者的一端与第一电容C1串接后连接至第一次级绕组的同名端,二者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次级绕组的电压输出端;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与第一次级绕组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七电阻R27与第十七电容C17并联。
可控开关模块包括MOS管Q3、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五电容C15和第二十四电阻R24;MOS管Q3的漏极与第一初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阳极与第一初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其阴极经过第十五电容C15与第一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第二十四电阻R24 与第十五电容C15并联。
电流采样模块串接于MOS管Q3的源极和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电流采样端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电流采样模块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六电容C6;第五电阻R5的一端作为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入端与MOS管Q3的源极连接,其另一端作为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与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电流采样端连接并经过第六电容C6接地;第六电阻 R6的两端分别与MOS管Q3的栅极和源极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两端分别与MOS管Q3的源极和地连接。
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用于根据其反馈端和电流采样端的电信号输出PWM脉冲信号以控制 MOS管Q3的通断;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包括第一芯片U1、第二热敏电阻RT1、第五电容C5、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二三极管Q2和第四电阻R4;第一芯片U1的第一引脚经过第二热敏电阻RT1接地,其第二引脚作为反馈端经过第五电容C5接地,其第三引脚作为电流采样端,其第四引脚接地,其第五引脚依序经过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 R3与MOS管Q3的栅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与MOS管Q3的栅极连接,其基极连接于第二电阻R2和所述第三电阻R3之间,其集电极经过第四电阻R4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芯片U1的型号为LD7750.
辅助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二初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其输出端与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电源模块包括第七电容C7、第六二极管D6和第八电阻R8;第八电阻R8的一端与第二初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其另一端与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作为辅助电源的输出端经过第七电容C7与第二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并接地。
待机电源单元的输入端与BUS总线连接,以与主电源单元共用EMI滤波模块和整流模块;其电源输出端与切换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以为其供电;待机电源单元包括第二芯片U2、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一电容C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八二极管D8、第九二极管D9、第十二极管D10和第二变压器T2;第二变压器T2包括第三初级绕组、第四初级绕组和第二次级绕组;其中,第二芯片U2的GND引脚接地;其VDD引脚分别经过第九电容C9和第十电容C10接地,还经过第十八电阻R18与第八二极管D8的引脚连接;其FB引脚经过第十五电阻R15与第四初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还分别经过第十六电阻 R16、第十一电容C11接地,其CS引脚经过第十七电阻R17接地,其四个SW引脚共同连接至第三初级绕组的同名端和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与第四初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经过第十九电阻R19和第十二电容C12连接至第三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连接于第十二电容C12和第十九电阻R19之间,另一端连接至第三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第十八电容C18的正极与第三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并经过第二十一电阻R21连接至BUS总线,其阴极接地;第十二极管D10的阳极与第二次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其阴极作为待机电源单元的电源输出端与第十四电容C14的正极连接,并经过第二十三电阻R23接地;第十四电容C14的负极与第二次级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并接地;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与第二次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其另一端经过第二十二电阻R22与所述第十二极管D10的阴极连接。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有效降低了开关电源的待机功耗。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包括主电源单元和待机电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电源单元包括EMI滤波模块、整流模块、BUS总线、第一变压器以及依序串接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变压器的输入侧之间的切换模块、第一热敏电阻和滤波模块;
所述EMI滤波模块用于连接交流输入并滤波输出至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BUS总线连接;
所述待机电源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BUS总线连接,以与所述主电源单元共用所述EMI滤波模块和所述整流模块;其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切换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以为其供电;
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串接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热敏电阻之间,用于根据外部使能信号吸合或断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EMI滤波模块包括保险丝、压敏电阻、第一电感器、第一电容和第二电感器;
所述第一电感器由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组成;所述第一线圈的同名端经过所述保险丝与所述交流输入的火线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的同名端与所述交流输入的零线连接;
所述压敏电阻跨接于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同名端之间;
所述第二电感器由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组成;所述第三线圈的同名端与所述第一线圈的非同名端连接,其非同名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线圈的同名端与所述第二线圈的非同名端连接,其非同名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跨接于所述第三线圈和所述第四线圈的同名端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模块包括依序串接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并接地;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作为所述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三线圈的非同名端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作为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并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整流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四线圈的非同名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所述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五二极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外部使能信号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其发射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继电器的第一触点连接;
所述继电器的第二触点与所述待机电源单元的电源输出端连接;其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与所述BUS总线连接并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一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压器包括第一初级绕组;所述滤波模块包括若干并联的电解电容;各所述电解电容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其负极接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压器还包括第二初级绕组和第一次级绕组;所述主电源单元还包括稳压模块、脉冲宽度调制模块、辅助电源模块、电流采样模块和可控开关模块;所述可控开关模块包括MOS管,
所述稳压模块串接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电压输出端和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反馈端之间,用于控制占空比以稳定输出;
所述电流采样模块串接于所述MOS管的源极和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电流采样端之间;
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用于根据其反馈端和电流采样端的电信号输出PWM脉冲信号以控制所述MOS管的通断;
所述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
所述辅助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包括第一芯片、第二热敏电阻、第五电容、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二三极管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引脚经过所述第二热敏电阻接地,其第二引脚作为所述反馈端经过所述第五电容接地,其第三引脚作为所述电流采样端,其第四引脚接地,其第五引脚依序经过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与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其基极连接于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之间,其集电极经过所述第四电阻接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采样模块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六电容;
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MOS管的源极连接,其另一端作为所述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电流采样端连接并经过所述第六电容接地;
所述第六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MOS管的栅极和源极连接;
所述第七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MOS管的源极和地连接;
所述辅助电源模块包括第七电容、第六二极管和第八电阻;
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作为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端经过所述第七电容与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并接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模块包括四端光电耦合器、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八电容和第七二极管;
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其第三端接地,其第四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反馈端;
所述第十一电阻跨接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
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经过所述第十三电阻接地;
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机电源单元包括第二芯片、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十八电容、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八二极管、第九二极管、第十二极管和第二变压器;所述第二变压器包括第三初级绕组、第四初级绕组和第二次级绕组;
所述第二芯片的GND引脚接地;其VDD引脚分别经过所述第九电容和所述第十电容接地,还经过所述第十八电阻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引脚连接;其FB引脚经过所述第十五电阻与所述第四初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还分别经过所述第十六电阻、第十一电容接地,其CS引脚经过所述第十七电阻接地,其四个SW引脚共同连接至所述第三初级绕组的同名端和所述第九二极管的阳极;
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初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
所述第九二极管的阴极经过所述第十九电阻和所述第十二电容连接至所述第三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
所述第二十电阻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十二电容和所述第十九电阻之间,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
所述第十八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三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并经过所述第二十一电阻连接至所述BUS总线,其阴极接地;
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其阴极作为所述待机电源单元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第十四电容的正极连接,并经过所述第二十三电阻接地;
所述第十四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并接地;
所述第十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其另一端经过所述第二十二电阻与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CN202121997550.7U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 Active CN2177699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97550.7U CN217769900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97550.7U CN217769900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69900U true CN217769900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69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97550.7U Active CN217769900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699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09825A (zh) 45w宽频带电压自适应pps超级快充移动电源结构
CN216122223U (zh) 一种恒功率开关电源
CN105207347A (zh) 一种不间断供电的多输出电源
CN217769900U (zh) 一种具有低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
CN104953863A (zh) 一种用于三相电能表供电的开关电源电路
CN210111953U (zh) 一种信号放大器
CN218526244U (zh) 一种整流采样模块和直流供电系统
CN107332435B (zh) 一种脉冲宽度调制芯片的供电电路及开关电源
CN216751521U (zh) 一种基于同步整流的开关电源电路
CN215912258U (zh) 一种低功耗的恒流启动led驱动电源
CN212231331U (zh) 一种电源电路及过欠压保护器
CN212412839U (zh) 一种应用于导航定位终端的双电源控制电路
CN212278139U (zh) 供电系统
CN210405097U (zh) 宽电压范围直流输入开关电源
CN113645735A (zh) 一种低功耗的恒流启动led驱动电源
CN211556969U (zh) Ups设备的辅助电源供电拓扑结构和ups设备
CN209402158U (zh) 接口装置以及电源系统
CN207234665U (zh) 一种脉冲宽度调制芯片的供电电路及开关电源
CN209200940U (zh) 一种基于全桥加同步整流的隔离型dcdc直流变换电路
CN218449863U (zh) 一种重合闸电源电路
CN112688579A (zh) Llc输出大电流的整流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
CN207368895U (zh) 整流电路以及开关电源
CN219068050U (zh) 一种多级调压供电装置
CN202798461U (zh) 一种开关电源控制芯片应用电路
CN111464054A (zh) 一种直流开关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