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69832U - 振动发电装置、振动发电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振动发电装置、振动发电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69832U
CN217769832U CN202221960804.2U CN202221960804U CN217769832U CN 217769832 U CN217769832 U CN 217769832U CN 202221960804 U CN202221960804 U CN 202221960804U CN 217769832 U CN217769832 U CN 217769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generation
cavity
vibration power
permanent magnet
gener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6080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辉
张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6080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69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69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69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振动发电装置、振动发电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所述振动发电装置包括:腔体;至少一个线圈,线圈由导电材料制成且绕制在腔体的侧壁的外表面上;永磁体,位于腔体的内部且能够在腔体内往复运动,永磁体的磁极分别面对腔体的上顶板和下顶板;两个铁磁性部件,分别设置在腔体的上顶板和下顶板上,其中,当腔体的上顶板或下顶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预设角度时,两个铁磁性部件中的一个吸住永磁体。通过本公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振动发电装置在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较小时无法有效输出电能的问题。

Description

振动发电装置、振动发电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说来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振动发电装置、振动发电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发电是比较常见的,一般情况下,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振动发电装置通常是由永磁体和线圈相对运动来发电的,发电的效率取决于振动频率,振动幅度,线圈面积,线圈匝数等因素。如手摇式手电筒,通过快速晃动来发电。可见,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振动发电装置,要求有较高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才能有效输出电能,但是,当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较小时,则无法有效输出电能。如风力发电机的轮毂转动的非常缓慢,最低转速约5转每分钟,振动频率不到0.1Hz,这种情况下,永磁体只能相对线圈缓慢运动,无法有效输出电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振动发电装置、振动发电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振动发电装置在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较小时无法有效输出电能的问题。
在一个总的方面,提供一种振动发电装置,包括:腔体;至少一个线圈,线圈由导电材料制成且绕制在腔体的侧壁的外表面上;永磁体,位于腔体的内部且能够在腔体内往复运动,永磁体的磁极分别面对腔体的上顶板和下顶板;两个铁磁性部件,分别设置在腔体的上顶板和下顶板上,其中,当腔体的上顶板或下顶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预设角度时,两个铁磁性部件中的一个吸住永磁体。
可选地,振动发电装置还包括:两个减震胶垫,分别设置在腔体的上顶板和下顶板的内侧。
可选地,铁磁性部件为磁性橡胶。
可选地,振动发电装置还包括:两个减震弹簧,分别设置在腔体的上顶板和下顶板的内侧,其中,当永磁体撞击到减震弹簧时,减震弹簧将永磁体的部分动能转换为弹簧势能,当永磁体离开减震弹簧时,减震弹簧将弹簧势能转换为永磁体的动能。
可选地,永磁体中部设置有贯穿永磁体的孔。
可选地,腔体内部为真空状态。
在另一总的方面,提供了一种振动发电系统,包括:振动发电装置,振动发电装置为上述的振动发电装置;整流桥,与振动发电装置相连,用于将振动发电装置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储能装置,与整流桥相连,用于存储整流桥输出的直流电。
在另一总的方面,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振动发电装置,振动发电装置为上述的振动发电装置,振动发电装置的腔体设置在风力发电机的叶片上且腔体的延伸方向与叶片的表面平行;整流桥,与振动发电装置相连,用于将振动发电装置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储能装置,与整流桥相连,用于存储整流桥输出的直流电;用电装置,位于风力发电机上且与储能装置相连,从储能装置中获取直流电以支持自身运作。
可选地,腔体的上顶板和下顶板与叶片的变桨转动轴线垂直。
可选地,腔体的安装位置紧邻叶片的根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振动发电装置、振动发电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在腔体的上顶板和下顶板分别增设一个铁磁性部件,用于在腔体的上顶板或下顶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预设角度时,其中一个铁磁性部件吸住永磁体,使得永磁体只能在腔体的侧壁近似垂直于水平面的角度时才开始下落,以便永磁体可以以最大下落速度下落,即使腔体缓慢转动,避免永磁体随着腔体缓慢转动在腔体内来回缓慢滑动,从而提高了发电效率。因此,通过本公开,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振动发电装置在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较小时无法有效输出电能的问题。
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公开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公开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示出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振动发电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种振动发电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又一种振动发电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振动发电系统的结构图;
图5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腔体与叶片的位置关系图;
图7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磁感应原理示意图;
图8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腔体1旋转受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将是清楚的。例如,在此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是示例,并且不限于在此阐述的那些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的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那样被改变。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明,本领域已知的特征的描述可被省略。
在此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描述的示例。相反,已提供在此描述的示例,以仅示出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可行方式,所述许多可行方式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
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中的任何一个以及任何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尽管在此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相反,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进行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在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底)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其间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相反,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其他元件。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不将用于限制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说明存在叙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由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公开之后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在此明确地如此定义,否则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和本公开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被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地解释。
此外,在示例的描述中,当认为公知的相关结构或功能的详细描述将引起对本公开的模糊解释时,将省略这样的详细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振动发电装置、振动发电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进行详细描述。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振动发电装置,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振动发电装置的结构图。参照图1,所述振动发电装置包括:腔体1;至少一个线圈2,线圈由导电材料制成且绕制在腔体1的侧壁的外表面上;永磁体3,位于腔体1的内部且能够在腔体1内往复运动,永磁体的磁极分别面对腔体1的上顶板和下顶板;两个铁磁性部件4,分别设置在腔体1的上顶板和下顶板上,其中,当腔体1的上顶板或下顶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预设角度时,两个铁磁性部件4中的一个吸住永磁体3。本实施例在腔体1的上顶板和下顶板分别增设一个铁磁性部件4,用于在腔体1的上顶板或下顶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预设角度时,其中一个铁磁性部件4吸住永磁体3,使得永磁体3只能在腔体1的侧壁近似垂直于水平面的角度时才开始下落,以便永磁体3可以以最大下落速度下落,即使腔体1缓慢旋转,也可以避免永磁体3随着腔体1缓慢转动在腔体1内来回缓慢滑动,从而提高了发电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腔体1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圆柱体,还可以是长方体,也可以是正方体,本公开对腔体1的形状并不进行限定,只要腔体1的上顶板和下顶板平行且中间无遮挡,侧壁能够连接上顶板和下顶板即可;还有,腔体1一般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再有,腔体1的内壁一般是光滑的,这样可以减少永磁体3在腔体1内部往复运动时带来的摩擦力。上述线圈2可以由细铜线制成,因为细铜线可以做到较细的程度,取得较好的发电效果,但是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定,线圈2还可以由其他导电材料制成,再有,线圈2的外表面一般包裹绝缘的漆面,也就是说线圈2一般为漆包线。上述永磁体3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圆柱体,也可以是椭圆柱体,本公开对此不进行限定;还有,永磁体3的表面一般是光滑的,同样可以减少永磁体3在腔体1内部往复运动时带来的摩擦力。上述铁磁性部件4可以是薄铁片,还可以是其他对永磁体有吸引作用的材料,其形状也可以是其他适合的形状,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定;还有,上述铁磁性部件可以设置在上顶板和下顶板上属于腔体内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上顶板和下顶板上属于腔体外的一侧,图1仅仅展示了铁磁性部件设置在上顶板和下顶板上属于腔体外的一侧,但本公开同样对此不进行限定。上述预设角度的范围可以是[0度,5度],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他范围,本公开对此也不进行限定。
例如,假设预设角度为0度时,腔体1随着外部系统缓慢转动,这里外部系统需在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上转动,如图1所示,腔体1的侧壁与外部系统的转动平面平行。在腔体1随着外部系统缓慢转动过程中,永磁体3在重力作用下可以在光滑的腔体1内来回的运动,这里永磁体3运动的方向和外部系统转动的离心力的方向尽可能保持垂直,这样可以减弱离心力对振动发电装置的影响,因为离心力也会影响永磁体往复运动的速度。线圈2在永磁体3来回运动时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电能。具体地,腔体1随着外部系统缓慢转动到侧壁与水平面垂直角度之前,也即腔体1的上顶板或下顶板与水平面的夹角等于0度之前,永磁体3被上部的铁磁性部件4吸附,加上腔体1的侧壁对永磁体3的支持作用,此时永磁体3无法滑落;腔体1随着外部系统缓慢转动到侧壁与水平面垂直角度时,腔体1的侧壁对永磁体3的支持作用为零,永磁体3在重力作用下,摆脱铁磁性部件4的吸附,开始加速下落,并通过来回切割线圈2的磁场对线圈2做功产生电能。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铁磁性部件4对永磁体3的吸力应该略小于永磁体3的重力,这样才能保证永磁体3在腔体1运动到侧壁与水平面垂直时,能够摆脱铁磁性部件4的吸力的束缚,加速下降。上述铁磁性部件4对永磁体3的吸力可以通过铁磁性部件4的体积和材料来调整,对此本公开不展开论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振动发电装置还可以包括:两个减震胶垫5,分别设置在腔体1的上顶板和下顶板的内侧。通过本实施例的减震胶垫,可以在永磁体3撞击腔体1上下顶板时候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机械疲劳。
例如,图2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种振动发电装置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振动发电装置还包括两个减震胶垫5,两个减震胶垫5分别设置在腔体1的上顶板和下顶板的内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铁磁性部件可以为磁性橡胶。本实施例将减震胶垫和铁磁性部件合在一起,使得振动发电装置结构更紧凑、更小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磁性橡胶是一种新型的橡胶复合材料,既有刚性磁体的磁性能,又具有橡胶的柔弹性,此时可以将磁性橡胶制成的铁磁性部件附着在腔体1的上下顶板的内侧,不仅可以吸附永磁体3,还可以在永磁体3撞击腔体1上下顶板时候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机械疲劳。还有本实施例中磁性橡胶制成的铁磁性部件4和永磁体3相邻面的极性应该相反,以及该铁磁性部件4对永磁体3的吸力同样应该略小于永磁体3的重力,这样才能保证永磁体3在腔体1运动到侧壁与水平面垂直时,能够摆脱铁磁性部件4的吸力的束缚,加速下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振动发电装置还可以包括:两个减震弹簧6,分别设置在腔体1的上顶板和下顶板的内侧,其中,当永磁体3撞击到减震弹簧6时,减震弹簧6将永磁体3的部分动能转换为弹簧势能,当永磁体3离开减震弹簧6时,减震弹簧6将弹簧势能转换为永磁体3的动能。通过本实施例的减震弹簧,不仅可以在永磁体3撞击腔体1上下顶板时候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机械疲劳;还可以增加永磁体3的动能。
例如,图3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又一种振动发电装置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振动发电装置还包括两个减震弹簧6,两个减震弹簧6分别设置在腔体1的上顶板和下顶板的内侧,减震弹簧6在永磁体3撞击腔体1上下顶板时候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机械疲劳,同时将永磁体3的部分动能转换成弹簧势能,永磁体3在铁磁性部件4的吸附力下,使减震弹簧6保持被压缩状态。弹簧释能过程一般如下:腔体1随着外部系统缓慢转动到侧壁与水平面垂直之前,永磁体3被铁磁性部件4吸附无法掉落;腔体1随着外部系统缓慢转动到侧壁与水平面垂直时,永磁体3在重力作用下,摆脱铁磁性部件4的吸附,开始下落,同时减震弹簧6释放储存的势能加快永磁体3下落的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减震弹簧6还可以由其他弹性材料替代,也可以不带储能功能,对此本公开并不进行限定。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永磁体3中部可以设置有贯穿永磁体3的孔。通过本实施例,在永磁体中部开通贯穿永磁体3的孔,可以帮助永磁体3在腔体1中往复运动时流通空气,减少永磁体3在腔体1内往复运动的空气阻力。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腔体1内部可以为真空状态。通过本实施例,将腔体1的内部抽成真空,可以进一步消除永磁体3在腔体1内往复运动的空气阻力。
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振动发电系统,图4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振动发电系统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该振动发电系统可以包括:振动发电装置40,振动发电装置40为上述实施例的振动发电装置;整流桥42,与振动发电装置40相连,用于将振动发电装置40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储能装置44,与整流桥42相连,用于存储整流桥42输出的直流电。
例如,如图4所示,该振动发电系统可以服务于传感器46,当然也可以服务于其他用电装置,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定。本实施例仅以传感器46为例,具体地,振动发电装置40随着外部系统转动产生交流电,整流桥42负责将振动发电装置40产生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存储在储能装置44(如可以是储能电容)里,储能装置44可接收多次振动产生的电流,积累能量。一般情况下,在储能装置44的电压达到传感器46工作的最低电压并有充足余量之前,传感器46的电路应该处于电流截止状态或低功耗状态。
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图5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风力发电机组可以包括:振动发电装置,振动发电装置为上述的振动发电装置,振动发电装置的腔体1设置在风力发电机的叶片52上且腔体1的延伸方向与叶片52的表面平行;整流桥,与振动发电装置相连,用于将振动发电装置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储能装置,与整流桥相连,用于存储整流桥输出的直流电;用电装置,位于风力发电机上且与储能装置相连,从储能装置中获取直流电以支持自身运作。上述振动发电装置的其他部分、用电装置、整流桥、储能装置在图5中未示出,这些装置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在风力发电机的适合的位置上,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定。上述用电装置可以是任何使用电源的装置,如传感器、控制器等等。上述腔体1的延伸方向是腔体1的侧壁的延伸方向。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腔体1的上顶板和下顶板可以与叶片52的变桨转动轴线垂直。通过本实施例,振动发电装置的腔体1按叶片52的变桨转动轴线水平方向放置安装,这样叶片52在变桨的时候,振动发电装置的腔体1的工作模式不受影响。
例如,图6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腔体与叶片的位置关系图,如图6所示,腔体1安装在叶片52上,且腔体1的上顶板、下顶板与叶片52的变桨转动轴线7垂直。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腔体1的安装位置可以紧邻叶片52的根部。通过本实施例,将腔体1安装在距离叶片52根部较近的位置,此时振动发电装置所受的叶轮转动的离心力很小,从而可忽略离心力对下落速度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振动发电装置可以应用在上述振动发电系统、风力发电机组,当然还可以应用其他任何可适应的场景,对此本公开并不进行限定。
为了方便理解本公开,下面简单阐述电磁感应原理,图7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磁感应原理示意图,如图7所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可以为E=BLV,其中,B表示永磁体3的磁场强度,L表示导线长度,V表示切割磁力线的速度;如图7所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还可以为E=nΔΦ/Δt,其中,磁通量Φ=BS,n表示线圈2匝数,S表示线圈2截面积。可见,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永磁体3的磁场强度、线圈2的匝数、线圈2的截面积成正比,但是在系统设计时,这些参数往往受到设备体积和成本的限制。另外一方面,增加永磁体3与线圈2的相对速度,也可以增大感应电动势,所以相关技术通常应用在高频率和大振幅的场景,用较高的速度提升振动发电的输出功率。但是,对于缓慢转动的外部系统如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和轮毂等(转动频率约为0.1Hz-0.3Hz),相关技术中的振动发电方式无法有效输出电压,因为这种情况下,永磁体的运动主要由重力驱动,随着外部系统的缓慢转动,永磁体只会在腔体里来回缓慢移动,无法达到较高的速度。
图8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腔体1旋转受力示意图,如图8所示,1为腔体,2为线圈,3为永磁体,永磁体3下滑的加速度a=(F1-f)/m=(G×sinθ-f)/m,其中,图8中所示的F0表示支撑力(包含离心力),F1表示重力与支撑力的和力,f表示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m表示永磁体3的质量,G表示永磁体3的重力,θ表示腔体1和水平面的夹角,腔体1的长度L=V0×t+1/2at2,t表示永磁体3在腔体1内单个行程的运动时间,永磁体3下滑的最大速度V1=V0+at,初始速度V0的初始值为零。需要说明的是,在腔体1内表面足够润滑的情况下摩擦阻力可以看作接近零,另外,因为外部系统的转速很低,腔体1所受到的离心力通常很小,离心力对振动发电装置做功的影响也可以忽略。
由此可以得出永磁体3下滑的最大速度V1如下:
Figure BDA0003767282830000091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出在风力发电机的轮毂和叶片等转动速度很慢的外部系统里,振动发电装置的永磁体3的往复速度低的原因有两个主要因素:
1)永磁体3滑动时的腔体1的侧壁和水平线的夹角小,导致加速度很小。
2)空气阻力较大,导致加速度很小。
因此,如果要增大永磁体3的往复速度,就要使永磁体3运动时的腔体1和水平线的夹角尽量接近90度,同时永磁体3的空气阻力需要尽量小,基于上述考虑,本公开在腔体的上顶板和下顶板分别增设一个铁磁性部件,用于在腔体的上顶板或下顶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预设角度时,其中一个铁磁性部件吸住永磁体,使得永磁体只能在近似垂直于水平面的角度时才开始下落,以便永磁体可以以最大下落速度下落,避免永磁体随着腔体缓慢转动在腔体内来回缓慢滑动,从而提高了发电效率;并且,本公开的永磁体中部设置了贯穿所述永磁体的孔,以及将腔体内部抽为真空状态,如此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空气阻力的影响。
综上,本公开分析了电磁感应式的振动发电装置里影响永磁体运动速度的两个因素,并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缓慢转动系统的振动发电装置,该缓慢转动的系统可以是风力发电机的轮毂和叶片,其振动频率可小于0.1Hz,此时振动发电装置主要由永磁体的重力的作用,在腔体内往复运动,往复的穿过线圈来反复做功发电,本公开的振动发电装置可以输出较高的电动势、结构紧凑、体积小巧且成本低,而且本公开的振动发电装置非常适合于给低功耗的无线传感器供电。
虽然已表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振动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腔体;
至少一个线圈,所述线圈由导电材料制成且绕制在所述腔体的侧壁的外表面上;
永磁体,位于所述腔体的内部且能够在所述腔体内往复运动,所述永磁体的磁极分别面对所述腔体的上顶板和下顶板;
两个铁磁性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腔体的上顶板和下顶板上,其中,当所述腔体的上顶板或下顶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预设角度时,所述两个铁磁性部件中的一个吸住所述永磁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发电装置还包括:
两个减震胶垫,分别设置在所述腔体的上顶板和下顶板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磁性部件为磁性橡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发电装置还包括:
两个减震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腔体的上顶板和下顶板的内侧,其中,当所述永磁体撞击到所述减震弹簧时,所述减震弹簧将所述永磁体的部分动能转换为弹簧势能,当所述永磁体离开所述减震弹簧时,所述减震弹簧将所述弹簧势能转换为所述永磁体的动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中部设置有贯穿所述永磁体的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部为真空状态。
7.一种振动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振动发电装置,所述振动发电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振动发电装置;
整流桥,与所述振动发电装置相连,用于将所述振动发电装置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储能装置,与所述整流桥相连,用于存储所述整流桥输出的直流电。
8.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振动发电装置,所述振动发电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振动发电装置,所述振动发电装置的腔体设置在风力发电机的叶片上且所述腔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叶片的表面平行;
整流桥,与所述振动发电装置相连,用于将所述振动发电装置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储能装置,与所述整流桥相连,用于存储所述整流桥输出的直流电;
用电装置,位于所述风力发电机上且与所述储能装置相连,从所述储能装置中获取直流电以支持自身运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上顶板和下顶板与所述叶片的变桨转动轴线垂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安装位置紧邻所述叶片的根部。
CN202221960804.2U 2022-07-27 2022-07-27 振动发电装置、振动发电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Active CN217769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0804.2U CN217769832U (zh) 2022-07-27 2022-07-27 振动发电装置、振动发电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0804.2U CN217769832U (zh) 2022-07-27 2022-07-27 振动发电装置、振动发电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69832U true CN217769832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77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60804.2U Active CN217769832U (zh) 2022-07-27 2022-07-27 振动发电装置、振动发电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698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60601B2 (ja) 速度増倍を備えた波力エネルギー変換器(wec)
CN105680720B (zh) 多自由度压电‑电磁复合式多方向宽频带动能采集器
CN111181346B (zh) 一种面向海洋机器人的电磁式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WO2007070022A2 (en) Electromechanical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
CN112780480B (zh) 用于捕获波浪能的压电与电磁复合式发电装置
WO2011152919A2 (en) Power generator
WO2022267262A1 (zh) 一种垂摆升频式波浪能收集装置及搭载设备
CN103312215B (zh) 一种基于夹持限位的轴端悬垂式压电梁发电机
CN217769832U (zh) 振动发电装置、振动发电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US6700216B1 (en) Magnetically levitated windmill
US9577500B2 (en) Rotary continuous permanent magnet motor
WO2018092032A1 (en) Electric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CN210380694U (zh) 一种压电-电磁耦合的上变频多方向振动俘能装置
US20040251757A1 (en) High efficiency torque converter
CN203313092U (zh) 一种基于夹持限位的轴端悬垂式压电梁发电机
Luo et al. Electromagnetic energy harvester with inertial rotary structure for human motion application at ultra-low frequency
CN114826016A (zh) 一种摩擦磁电复合微能源采集器
CN205453546U (zh) 一种薄膜片式压电手机振动马达
CN201118422Y (zh) 反冲式高效振动电机
US10562067B2 (en) Efficient haptic accuator
CN113285556A (zh) 一种将振动转换为单向转动的运动转换机构
CN209516889U (zh) 一种新型线性振动马达
CN112953305B (zh) 一种新型磁激励旋转式压电发电装置
CN114513104B (zh) 一种滚动式振动能量收集器
JP2015158134A (ja) 発電機および増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830026 No. 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Ji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830026 No. 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