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63622U - 加湿电暖器 - Google Patents

加湿电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63622U
CN217763622U CN202221624214.2U CN202221624214U CN217763622U CN 217763622 U CN217763622 U CN 217763622U CN 202221624214 U CN202221624214 U CN 202221624214U CN 217763622 U CN217763622 U CN 2177636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water tank
electric heater
heating device
humid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2421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瑞良
李曙光
郭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162421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636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636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636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湿电暖器,包括加热装置、加湿部件和水箱,水箱用于向加湿部件供水,加湿电暖器还包括:导热结构,导热结构的一端设置在加热装置位置处,用于接收加热装置的热量,导热结构的另一端设置在水箱内,用于向水箱内释放热量。本实用新型的加湿电暖器通过设置导热结构,使用时,可以通过导热结构将一部分加热装置的辐射的热量传递至水箱内,从而将水箱内的水升温,升温后的水进入到加湿部件后更容易蒸发,从而提升加湿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加湿电暖器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加湿电暖器的加湿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加湿电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电暖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加湿电暖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质量需求也逐渐提升,单一的电暖器产品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高质量生活体验了,因此当传统单一化的电暖器同时兼具加湿功能时,它既满足了人们的制热要求,同时也使周围保持一个舒适的湿度环境,如此用户使用此加湿电暖器取暖时同时也不会感觉到干燥。
然而,现有的可加湿的加湿电暖器只能通过自然蒸发加湿,加湿效果差。因此,如何提高加湿电暖器的加湿效果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湿电暖器,解决了现有加湿电暖器加湿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湿电暖器,包括加热装置、加湿部件和水箱,水箱用于向加湿部件供水,加湿电暖器还包括:导热结构,导热结构的一端设置在加热装置位置处,用于接收加热装置的热量,导热结构的另一端设置在水箱内,用于向水箱内释放热量。
进一步地,导热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受热部、放热部和导热部;受热部设置在加热装置位置处,受热部用于接收加热装置的热量,受热部通过导热部将热量传递至放热部;放热部设置在水箱内,放热部用于向水箱内释放热量。
进一步地,放热部固定在水箱的内壁上,导热结构通过放热部固定连接在水箱上。
进一步地,放热部为放热片,放热片贴设在水箱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水箱上设置有安装通孔,导热部穿设在安装通孔内,同时,放热片覆盖在安装通孔上。
进一步地,所述受热部具有受热面,所述受热面朝向所述加热装置设置。
进一步地,导热结构还具有与导热部相连的连接部,加热装置连接在连接部上,加热装置通过连接部固定在加湿电暖器内部,连接部用于接收加热装置的热量并通过导热部将热量传递至放热部。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加热管穿设在连接部上,加热管与连接部抵接。
进一步地,导热结构与水箱均位于加热装置的同一端。
进一步地,加湿电暖器还包括:安装侧壁,安装侧壁位于水箱与加热装置之间,水箱设置在安装侧壁上,导热结构同时穿设在安装侧壁与水箱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加湿电暖器通过设置导热结构,使用时,可以通过导热结构将一部分加热装置的辐射的热量传递至水箱内,从而将水箱内的水升温,升温后的水进入到加湿部件后更容易蒸发,从而提升加湿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加湿电暖器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加湿电暖器的加湿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加湿电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加湿电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加湿电暖器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例:10、加热装置;30、水箱;40、导热结构;41、受热部;42、导热部;43、放热部;44、连接部;50、壳体;51、安装侧壁;60、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加湿电暖器,包括加热装置10、加湿部件、水箱30和导热结构40,水箱30用于向加湿部件供水,导热结构40的一端设置在加热装置10位置处,用于接收加热装置10的热量,导热结构40的另一端设置在水箱30内,用于向水箱30内释放热量。本实用新型的加湿电暖器通过设置导热结构40,使用时,可以通过导热结构40将一部分加热装置10的辐射的热量传递至水箱30内,从而将水箱30内的水升温,升温后的水进入到加湿部件后更容易蒸发,从而提升加湿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加湿电暖器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加湿电暖器的加湿效果更好。
导热结构40包括依次相连的受热部41、导热部42和放热部43;受热部41设置在加热装置10位置处,受热部41用于接收加热装置10的热量,受热部41通过导热部42将热量传递至放热部43;放热部43设置在水箱30内,放热部43用于向水箱30内释放热量。通过将受热部41设置在加热装置10位置处,例如,加热装置10的下方,可以加热装置10可以将热量传递给受热部41,受热部41再将热量通过导热部42传递至放热部43,放热部43将热量释放到水箱30中,从而使水箱30中的水温升高。升温后的水进入到加湿部件后更容易蒸发,从而提升加湿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加湿电暖器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加湿电暖器的加湿效果更好。
放热部43固定在水箱30的内壁上,导热结构40通过放热部43固定连接在水箱30上。通过将放热部43固定在水箱30的内壁上,一方面,可以使放热部43将热量释放到水箱30内,另一方面可以使导热结构40通过放热部43固定连接在水箱30上,实现一物两用。
优选地,放热部43为放热片,放热片贴设在水箱30的内壁上。采用放热片,可以提高放热部43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热加热效果,另外,片状结构可以更好的与水箱30内壁贴合,提高连接的可靠度。
更优选地,水箱30上设置有安装通孔,导热结构40穿设在安装通孔内,同时,放热片覆盖在安装通孔上。通过设置安装通孔,可以使导热部42方便延伸至水箱30的外部,从而减少导热部42的长度,进而减少热量传递的距离,减少热量的损失。另外,放热片采用片状结构可以更好地覆盖在安装通孔上,避免漏水。
为了提高传热效率,受热部41设置有受热面,受热面朝向加热装置10设置。通过将受热面朝向加热装置10,可以提高受热面积,从而提高传热效率。优选地,受热部41可以是片状或圆柱状,当受热片是片状时,受热面是受热部的朝向加热装置10的一面,而受热部为圆柱状时,受热面为圆柱朝向加热装置10一侧的表面。
在如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导热结构40还具有与导热部42相连的连接部44,加热装置10连接在连接部44上,加热装置10通过连接部44固定在加湿电暖器内部,连接部44用于接收加热装置10的热量并通过导热部42将热量传递至放热部43。通过设置连接部44,不仅可以将加热装置10固定在加湿电暖器的内部,节省的安装结构,降低了成本,而且,还可以通过连接部44接收加热装置10的热量,从而提高水箱30内的加热效率,属于一物多用。
优选地,加热装置10包括加热管,加热管穿设在连接部44上,加热管与连接部44接触或抵接。连接部44为连接板,连接板一端与加湿电暖器的壳体连接固定,另一端与导热部42相连,加热管铲射在连接板上,由于加热管与连接板接触,传热效率更高,从而提高水箱30内的加热效率。
如图3和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导热结构40与水箱30均位于加热装置10的同一端位置处。加热装置1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导热结构40与水箱30均位于加热装置10的第一端,由于导热结构40与水箱30均位于加热装置10的第一端,因此,二者距离较近,可以减少热传递的距离,减少热传递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进一步地,加湿电暖器还包括壳体50,加热装置10和加湿部件均位于壳体50内,水箱30位于壳体50外部,壳体50包括安装侧壁51,安装侧壁51位于水箱30与加热装置10之间,水箱30设置在安装侧壁51上,导热结构40同时穿设在安装侧壁51与水箱30的侧壁上。通过设置安装侧壁51,可以将水箱30设置在安装侧壁51上,同时导热结构40同时穿设在安装侧壁51与水箱30的侧壁上,使导热结构40以最短路径到达加热装置10位置处,从而减少热传递的距离,减少热传递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属于典型的一物多用。
进一步地,加湿电暖器还包括安装板60,安装板60与壳体50的内壁连接,加热装置10的第一端安装在安装板60上,导热部42贯穿安装板60设置。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一种加湿电暖器,包括加热装置(10)、加湿部件和水箱(30),所述水箱(30)用于向所述加湿部件供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电暖器还包括:
导热结构(40),所述导热结构(4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10)位置处,用于接收所述加热装置(10)的热量,所述导热结构(40)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水箱(30)内,用于向所述水箱(30)内释放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电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结构(40)包括依次相连的受热部(41)、导热部(42)和放热部(43);
所述受热部(41)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10)位置处,所述受热部(41)用于接收所述加热装置(10)的热量,所述受热部(41)通过所述导热部(42)将热量传递至所述放热部(43);
所述放热部(43)设置在水箱(30)内,所述放热部(43)用于向所述水箱(30)内释放热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电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热部(43)固定在所述水箱(30)的内壁上,所述导热结构(40)通过放热部(43)固定连接在所述水箱(3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电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热部(43)为放热片,所述放热片贴设在所述水箱(30)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电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30)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导热部(42)穿设在所述安装通孔内,同时,所述放热片覆盖在所述安装通孔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电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热部(41)具有受热面,所述受热面朝向所述加热装置(10)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电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结构(40)还具有与所述导热部(42)相连的连接部(44),所述加热装置(10)连接在所述连接部(44)上,所述加热装置(10)通过所述连接部(44)固定在所述加湿电暖器内部,所述连接部(44)用于接收所述加热装置(10)的热量并通过所述导热部(42)将热量传递至所述放热部(4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电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10)包括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穿设在所述连接部(44)上,所述加热管与所述连接部(44)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电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结构(40)与所述水箱(30)均位于所述加热装置(10)的同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电暖器还包括:
安装侧壁(51),所述安装侧壁(51)位于所述水箱(30)与加热装置(10)之间,所述水箱(30)设置在所述安装侧壁(51)上,所述导热结构(40)同时穿设在所述安装侧壁(51)与所述水箱(30)的侧壁上。
CN202221624214.2U 2022-06-24 2022-06-24 加湿电暖器 Active CN2177636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24214.2U CN217763622U (zh) 2022-06-24 2022-06-24 加湿电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24214.2U CN217763622U (zh) 2022-06-24 2022-06-24 加湿电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63622U true CN217763622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95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24214.2U Active CN217763622U (zh) 2022-06-24 2022-06-24 加湿电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636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56919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热管理机构
JP2010135728A (ja) Ptcロード組立体
KR101132979B1 (ko) 프리 히터 조립체
CN217763622U (zh) 加湿电暖器
CN218672647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的余热回收机构
CN207690645U (zh) 一种高散热性的薄膜电容
CN212519804U (zh) 一种具有高效热传导性能的开关电源
CN210224227U (zh) 一种动力电池ptc加热液冷板
CN210866417U (zh)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CN210891856U (zh) 一种远红外加热的取暖器
CN210319943U (zh) 一种水下led灯散热装置
CN206890643U (zh) 发热模块
CN202059601U (zh) 一种电热垫
CN111343737A (zh) 电发热盘
CN110690529A (zh)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CN215489618U (zh) 一种高导热性能的led灯头导热硅胶片
CN213342709U (zh) 一种双面高导热能力的厚膜发热元件
CN215525281U (zh) 加热孵育装置
CN213272778U (zh) 一种电暖器
CN210053447U (zh) 一种具有保暖功能的手机壳
CN211184302U (zh) 电发热盘
CN212727891U (zh) 一种电路板的散热结构
CN213066553U (zh) 一种空气能热能源站泵
CN215496141U (zh) 一种带散热套汽车线束
CN210868191U (zh) 一种新型可扩展式ptc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