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61100U - 一种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61100U
CN217761100U CN202222129075.2U CN202222129075U CN217761100U CN 217761100 U CN217761100 U CN 217761100U CN 202222129075 U CN202222129075 U CN 202222129075U CN 217761100 U CN217761100 U CN 217761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ooler
pipeline
cooling system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2907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凯
高伟恒
黄伟
钟平
孟桂祥
王安庆
韩国庆
王峰
聂雨
曹寿峰
单绍荣
宋金时
郑磊
史燕红
张丁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uzhou Xir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uzhou Xir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uzhou Xir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2907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61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61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61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属于冷却技术领域,包括:冷却管路,设置在轴承体内部;所述冷却管路内流通有冷却流体;所述冷却管路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通过管路与冷却器连通;半导体制冷器,设置在冷却器的一侧;所述半导体制冷器具有冷端和热端,所述冷端靠近所述冷却器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半导体制冷器在通电的情况下,具有热电能量转换的特性,当通直流电时热量从材料的一端到达另一端而产生制冷效果,可以实现对冷却器的降温,结构简单且冷却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轮机是一种旋转式蒸汽动力装置,高温高压蒸汽穿过固定喷嘴成为加速的气流后喷射到叶片上,使装有叶片排的转子旋转,同时对外做功,汽轮机是现代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设备。
汽轮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因此也会导致汽轮机轴承很热。现有技术中,轴承的冷却多采用循环水或油冷却,这些冷却方式伴随着冷却结构的设置,这些结构复杂,同时冷却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采用循环水或油的冷却方式的冷却结构设置复杂,同时冷却效果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包括:
冷却管路,设置在轴承体内部;所述冷却管路内流通有冷却流体;所述冷却管路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通过管路与冷却器连通;
半导体制冷器,设置在冷却器的一侧;所述半导体制冷器具有冷端和热端,所述冷端靠近所述冷却器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
散热器,设置在半导体制冷器的热端的一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半导体制冷器通过前固定板与冷却器固定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器通过后固定板与散热器固定连接;所述前固定板和所述后固定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
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轴承体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器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呈放射状布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器远离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一侧设置有调速风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冷却器的内部设置有成蛇形布置的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具有进口与出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冷却管路的进口与所述循环管路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冷却管路的出口与所述循环管路的进口通过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包括:冷却管路和半导体制冷器;半导体制冷器在通电的情况下,具有热电能量转换的特性,当通直流电时热量从材料的一端到达另一端而产生制冷效果,可以实现对冷却器的降温,结构简单且冷却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速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汽轮机体;2、轴承体;3、冷却器;4、半导体制冷器;5、散热器;6、第一管路;7、第一温度传感器;8、第二管路;9、第二温度传感器;10、调速水泵;11、调速风扇;12、散热翅片;13、第三温度传感器;14、循环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冷却管路和半导体制冷器4;
轴承体2支撑汽轮机体1的主轴,轴承体2中充满汽轮机油,油中冷却管路;冷却管路具有进口和出口,且冷却管路的进口与出口均通过管路与冷却器3连通;在冷却器3的一侧设置有半导体制冷器4,半导体制冷器4具有冷端和热端,冷端靠近冷却器3设置。冷却管路与冷却器3循环流通有冷却流体,在本方案中优选为冷却水。
半导体制冷器4在通电的情况下,具有热电能量转换的特性,当通直流电时热量从材料的一端到达另一端而产生制冷效果,可以实现对冷却器3的降温,结构简单且冷却效果好。
进一步的,在半导体制冷器4的热端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5;冷却器3与前固定板为一体结构设置,散热器5与后固定板的一侧连接,且为一体设置;在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半导体制冷器4,通过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之间通过螺栓,可以实现半导体制冷器4夹设在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之间。
如图2所示,在冷却器3的内部设置有成蛇形布置的循环管路14,在循环管路14上具有进口和出口;冷却管路的进口与循环管路14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6连通,冷却管路的出口与循环管路14的进口通过第二管路8连通,在第一管路6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7,第二管路8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9。且在第一管路6上设置有调速水泵10。
进一步,如图3、4所示,在散热器5远离半导体制冷器4的一侧设置有调速风扇11,调速风扇11中间为扇体,边缘位置有固定螺栓,将调速风扇11固定到散热器5上;在散热器5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12,多个散热翅片12呈放射状布置,起到增加散热面积和打乱空气流态的作用。
进一步,底部有底座,用于支撑、固定冷却器3和散热器5,底座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地面或者其他基础上。另外,设置有动力模块,内有电源以及控制装置,可以采集各项温度数据,并且为调速水泵10、半导体制冷器4、调速风扇11供电。
使用方法及原理
汽轮机旋转时,主轴与轴承在轴承体2中摩擦产生热量,冷却管路中的冷却水吸热后,成为高温水,从第一管路6中流出,一直进入到冷却器3的循环管路14中,在冷却器3的循环管路14中降温,成为低温水再流出,经过第二管路8再次进入到轴承体2的冷却管路中,完成循环。同时,冷却水的流动由调速水泵10带动。
半导体制冷器4在通电的情况下,具有热电能量转换的特性,当通直流电时,热量从材料的一端到达另一端而产生制冷效果。当半导体制冷器4正确放置,使冷端在冷却器3的一侧,热端在散热器5的一侧,通电后即可冷却冷却器3中的水,热端通过散热器5的调速风扇11吹动空气散热,这样就完成了整个降温过程。
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13实时测量轴承体2内的轴瓦温度,如果温度偏高,则需要增大调速水泵10转速,增加冷却水进水量,同时适当加大半导体制冷器4电压,增加制冷量,并加大调速风扇11转速,增加散热。当轴承中轴瓦温度下降到一定数值时,将上述参数做相应降低,最终达到平衡。
第一温度传感器7和第二温度传感器9分别监测冷却器3的进、出水温度,如果出水温度或进水温度持续上升,说明制冷量不够,需要增大半导体制冷器4的电压来增加制冷量,如果温度值降低,则需要减小电压来减小制冷量,最终也将达到散热平衡。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管路,设置在轴承体(2)内部;所述冷却管路内流通有冷却流体;所述冷却管路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通过管路与冷却器(3)连通;
半导体制冷器(4),设置在冷却器(3)的一侧;所述半导体制冷器(4)具有冷端和热端,所述冷端靠近所述冷却器(3)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热器(5),设置在半导体制冷器(4)的热端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4)通过前固定板与冷却器(3)固定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器(4)通过后固定板与散热器(5)固定连接;所述前固定板和所述后固定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温度传感器(13),设置在所述轴承体(2)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5)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12);多个所述散热翅片(12)呈放射状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5)远离所述半导体制冷器(4)的一侧设置有调速风扇(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3)的内部设置有成蛇形布置的循环管路(14),所述循环管路(14)具有进口与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的进口与所述循环管路(14)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6)连通;所述冷却管路的出口与所述循环管路(14)的进口通过第二管路(8)连通;所述第一管路(6)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7);所述第二管路(8)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9)。
CN202222129075.2U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 Active CN217761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9075.2U CN217761100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9075.2U CN217761100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61100U true CN217761100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80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29075.2U Active CN217761100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61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56949B2 (en) Server rack heat sink system with combination of liquid cooling device and auxiliary heat sink device
US7168251B1 (en) Wind energy turbine
US10222102B2 (en) Thermoelectric based heat pump configuration
CN110094313A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轴承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EP3388751A1 (en) Natural cold-source heat-dissipation system for various data equipment rooms
CN111258402A (zh) 一种服务器芯片重力型热管的服务器散热系统
US20060037340A1 (en) Modularized high efficiency cooling device in a cooling mechanism
CN217761100U (zh) 一种用于汽轮机轴承的冷却系统
CN109944746A (zh) 风力发电机组
CN218299946U (zh) 一种液冷储能系统
CN11549831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无源散热装置
CN20665392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以及新能源汽车
CN2907193Y (zh) 散热装置
CN209781139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高温冷却设备
CN113623152A (zh) 风力发电机的散热系统及风力发电机
CN110671283A (zh) 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重力热管式冷却装置
CN218991780U (zh) 多功能风力发电机控制器
CN210861516U (zh) 一种新型环保空调
CN112302806B (zh) 一种利用制冷站冷量余量的燃气轮机进气单回路冷却系统及方法
CN220015401U (zh) 风力发电机组轮毂冷却系统
CN214102198U (zh) 一种水利发电组冷却装置
JPH04148161A (ja) 発電を伴つた冷暖房方法又は冷温水の供給方法
CN218817679U (zh) 一种用于炉头的轴承散热机构
CN214307749U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冰箱的散热结构
CN114614603B (zh) 一种水轮发电机转子磁极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