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37580U - 一种储能设备用的空调系统和储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设备用的空调系统和储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37580U
CN217737580U CN202221186024.7U CN202221186024U CN217737580U CN 217737580 U CN217737580 U CN 217737580U CN 202221186024 U CN202221186024 U CN 202221186024U CN 217737580 U CN217737580 U CN 217737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assembly
communicated
air conditioning
condition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860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建龙
汪峰
高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New Energy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860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37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37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375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能设备用的空调系统和储能设备,其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第一管路单元,第二管路单元和第三管路单元;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第二换热组件;具有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第一换热组件以及阀组件;所述第一管路单元包括第一泵和至少一个冷却组件,第一管路单元用于与储能电池发生热交换从而对储能电池进行冷却,而第二管路单元和第三管路单元的作用是对第一管路单元的换热介质进行冷却;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一翅片,部分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第一换热管连接,部分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第二换热管连接。所述空调系统有利于降低运行能耗,提高系统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设备用的空调系统和储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设备用的空调系统和储能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深入发展,风能、太阳能与储能结合应用,储能系统中储能电池的储电量可以在风电、光伏发电量少时向电网输送电能,同时也可以移峰填谷,为用户节省用电成本及用电尖峰时刻电量短缺的问题。在某些实际应用中,储能电池布置在封闭的箱体内,电池充放电产生的热量需要安装空调系统进行冷却,同时空调系统的用电也需要使用储能电池的蓄电。因此,如何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同时保证冷却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储能设备用的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使用多个冷却管路单元,有利于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能耗,提高系统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储能设备,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第一方面所述空调系统的储能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第一管路单元,第二管路单元和第三管路单元;
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具有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
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所述第一管路单元包括第一泵和至少一个冷却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泵的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冷却组件的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冷却组件的另一个进出口与第一泵的另一个进出口连通;
所述第二管路单元包括压缩机和节流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换热管与所述压缩机的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节流组件的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第二通道与所述压缩机另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节流组件的另一个进出口连通;
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包括多个进出口,一个所述进出口与第一管路单元连通,另一个所述进出口与第二换热组件的第一通道连通,再一个所述进出口与第三管路单元连通;所述空调系统至少包括2个阀组件;
第三管路单元,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二换热管与一个所述阀组件的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与另一个所述阀组件的进出口连通;
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一翅片,部分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第一换热管连接,部分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第二换热管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单元包括第一冷媒,所述第二管路单元包括第二冷媒,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不连通,和/或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不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空调系统,第二管路单元和第三管路单元共用一个第一换热组件,在降低了空调耗电量的同时还能减小空调尺寸,以腾出空间装载更多的储能电池,从而增加储能系统的储电量。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单元还包括四通阀,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换热管与所述四通阀的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节流组件的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第二通道与所述四通阀的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节流组件的另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两个进出口与所述四通阀的两个进出口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路单元还包括第二泵,所述第二泵与所述第二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二泵与一个所述阀组件的进出口连通。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集管,所述第一换热管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一集管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二集管、第三集管和第四集管;
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集管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二换热管与所述第三集管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二换热管与所述第四集管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
所述第一翅片为多个,所述第一翅片,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为微通道扁管,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换热管的宽度与第二换热管的宽度不同。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风机,所述空调系统运行时,气流同时流经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组件包括第一阀和第二阀,所述第一阀和第二阀为截止阀,所述阀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三通阀;所述第一阀安装于所述第一管路单元中,所述第二阀安装于所述第二管路单元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的一种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包括:箱体、空调系统、设在所述箱体内的储能电池,所述空调系统用于对储能电池进行温度调节,所述空调系统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由于储能设备带有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因此整个储能设备的能耗更低,且有更多的空间装载储能电池,因此整个储能设备的储电量更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空调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空调系统内各管路单元的组成示意图;
图3为空调系统在第一工作模式时管路内流体的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4为空调系统在第二工作模式时管路内流体的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5为空调系统在第三工作模式时管路内流体的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6为所述阀组件包括第一阀和第二阀时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第一管路单元1,第二管路单元2,第三管路单元3,第一换热组件4,第二换热组件5,阀组件6;
第一泵11,冷却组件12,分液元件13,压缩机21,节流组件22,四通阀23,风机31,第一换热管41,第二换热管42,第一翅片43,第一集管44,第二集管45,第三集管46,第四集管47,第一通道51,第二通道52,第一三通阀61,第二三通阀62,第一阀611,第二阀6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和储能设备。
如图1-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采用水冷对储能设备进行降温,其具体包括:第一管路单元1,第二管路单元2和第三管路单元3;
第一换热组件4,所述第一换热组件4具有第一换热管41和第二换热管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组件4为管式换热器。
第二换热组件5,所述第二换热组件5具有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组件5为板式/壳式换热器。
所述第一管路单元1是通过水与储能电池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储能电池进行冷却的,即第一管路单元1是对储能电池进行直接冷却的单元。因此,所述第一管路单元1包括第一泵11和至少一个冷却组件12,第一泵11用于提供动力源,而冷却组件12用于对储能电池进行直接冷却,这里所说的冷却组件12可以但不限于仅是冷却板。
此外,所述第一管路单元1还可以包括分液元件13,分液元件13的作用是对流入第一管路单元1内的水进行分液,从而使得各个冷却组件12内经过的水量更加均匀,以保证冷却效果。
所述第二换热组件5的第一通道51与所述第一泵11的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道51与所述冷却组件12的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冷却组件12的另一个进出口与第一泵11的另一个进出口连通,以形成循环通路。水从冷却组件12的一个进出口进入,通过冷却组件12对储能电池进行冷却后在第一泵11的作用下流出第一管路单元1,流出的水在第二管路单元2和/或第三管路单元3发生热交换,降温后又流回第一管路单元1内,如此循环以对储能电池进行冷却。
所述第二单元2是通过冷媒与水发生热交换从而对第一管路单元1流出的水进行降温的。因此,所述第二管路单元2包括压缩机21和节流组件22,这里提到的节流组件22可以是膨胀阀,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节流组件22也可以是毛细管。所述第一换热组件4的第一换热管41与所述压缩机21的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41与所述节流组件22的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组件5的第二通道52与所述压缩机21另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52与所述节流组件22的另一个进出口连通,以形成循环通路。第一管路单元1流出的水进入第二换热组件5,在第二换热组件5内与冷媒发生热交换,完成降温后的水又循环回第一管路单元1内作为冷源对储能电池进行降温。
阀组件,所述阀组件6包括多个进出口,一个所述进出口与第一管路单元1连通,另一个所述进出口与第二换热组件5的第一通道51连通,再一个所述进出口与第三管路单元3连通;所述空调系统至少包括2个阀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阀组件6可以是两个三通阀,即图1中所示的第一三通阀61和第二三通阀62,此外,阀组件还可以是四个阀,又或者是两个阀和一个三通阀,具体的阀门组合包括但不限于此,无论是哪种阀门的组合使用,只要能起到控制流体流向,使得管路内的流体往预设方向流通即可,这里将对两个阀和一个三通阀的实施例进行介绍:
如图6所示,两个阀分别为第一阀611和第二阀612,所述第一阀611和第二阀612为截止阀,所述阀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三通阀。此时第一阀611设于第二换热组件5的第一通道51入口处,用于控制第一管路单元1与第一通道51的导通/或关闭;所述第二阀612设于第一管路单元1与第三管路单元3之间的管路上,用于控制第一管路单元1与第三管路单元3的导通/或关闭。
第三管路单元3,所述第一换热组件4的第二换热管42与一个所述阀组件6的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42与另一个所述阀组件6的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三管路单元3是通过风机31和第一换热组件4的第二换热管42对第一管路单元1流出的水进行直接冷却从而达到降温目的。所述空调系统运行时,气流同时流经所述第一换热组件4的第一换热管41和第二换热管42。
所述第一换热组件4还包括第一翅片43,部分所述第一翅片43与所述第一换热管41连接,部分所述第一翅片43与所述第二换热管42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单元1包括第一冷媒,所述第二管路单元2包括第二冷媒,所述第一换热管41和所述第二换热管42不连通,和/或所述第一通道51和所述第二通道52不连通。
参照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单元2还包括四通阀23,此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4的第一换热管41与所述四通阀23的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41与所述节流组件22的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组件5的第二通道52与所述四通阀23的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52与所述节流组件22的另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压缩机21的两个进出口与所述四通阀23的两个进出口连通。
在冬季温度较低,储能电池在刚启用时可能存在由于温度过低导致的充放电异常的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储能设备进行制热,第二管路单元2内四通阀23的作用就是对冷媒进行换向,从而对储能设备进行制热。由于储能电池正常工作时会不断放热,因此该制热过程是短暂的。在储能电池可以正常工作开始放热后又转而根据设定的温度阈值或需求对其进行制冷。此外,在空调系统未设置四通阀23,而储能设备在上述情况下需要制热时,也可以采用电加热来进行制热。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路单元3还包括第二泵(图中未示),所述第二泵与所述第二换热管42连通,所述第二泵与一个所述阀组件6的进出口连通。第二泵的主要作用是对第三管路单元3内的水进行增压,由于第一管路单元1内已经设有第一泵,因此,第二泵的作用不是十分必要,可以只在制冷需求较大,需要第一管路单元1和第三管路单元3内的水流速较快时启用。
在空调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环境温度而决定第二管路单元2和第三管路单元3的工作状态,在不同工作状态时空调系统内流体的流向如图3-5所示。更具体地说,在冬季或储能电池温度较低,散热降温需求较小时,可以单独使用第三管路单元3对储能电池进行降温。由于第三管路单元3的能耗较低,因此可以有效降低该种情况下的空调的能耗。在夏季或储能电池温度较高,散热需求较大时,可以单独使用第二管路单元2,或第二管路单元2和第三管路单元3同时启用,从而增强散热效果。此外,第二管路单元2和第三管路单元3均可以作为备用系统进行启用。
此外,空调系统内还包括温控系统和温度报警系统,温控系统用于根据电池舱内的温度或电池温度控制第二管路单元2和第三管路单元3的工作状态,而温度报警系统则是在温度高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发出声光报警。
参照图7-9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组件4包括第一集管44,所述第一换热管4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41与所述第一集管44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42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41与所述第二换热管42沿所述第一集管44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二集管45、第三集管46和第四集管47;
所述第一换热组件4的第一换热管41与所述第二集管45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组件4的第二换热管45与所述第三集管46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组件4的第二换热管45与所述第四集管47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
所述第一翅片43为多个,所述第一翅片,所述第一换热组件4的第一换热管41和第二换热管42沿所述第一集管4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换热组件4还可以是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管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通道,所述多个通道在所述换热管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微通道换热器相比传统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侧对流换热系数较高,采用微通道换热器,机器的能效更高,可以减少空调的耗电量,提升储能集装箱的利用率。同时机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换热器的大小,微通道换热器结构更紧凑,采用微通道后的空调机组可以做小,集装箱的内容积有限,多余的空间可以装更多的电池,同时提升储能集装箱的储电量。
如图10所示,在所述第一换热组件4未微通道换热器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4的第一换热管41和第二换热管42为微通道扁管,所述第一换热组件4的第一换热管41的宽度与第二换热管42的宽度不同。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在运行状态下具有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和第三工作模式,更具体的说,是空调系统在进行制冷功能时具有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和第三工作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空调系统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控制所述阀组件6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单元1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5的第一通道51,控制所述阀组件6断开所述第一管路单元1和所述第三管路单元3,所述第二管路单元2的压缩机21处于工作状态;
空调系统处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控制所述阀组件6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单元1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5的第一通道51,控制所述阀组件6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单元1和所述第三管路单元3,所述第二管路单元2的压缩机21处于工作状态;
空调系统处于所述第三工作模式时,控制所述阀组件6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单元1和所述第三管路单元3,控制阀组件6断开所述第一管路单元1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5的第一通道51。
此外,由于储能电池在正常工作时会不断放热,因此空调系统的制热功能仅低温导致储能电池在刚启用充放电异常时需要用到,由于储能电池正常工作时会不断放热,因此该制热过程是短暂的。第二管路单元2内四通阀23的作用就是对冷媒进行换向,从而对储能设备进行制热。在储能电池可以正常工作开始放热后又转而对其进行制冷。此外,在空调系统未设置四通阀23,而储能设备在上述情况下需要制热时,也可以采用电加热来进行制热。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通过设定温度阈值而控制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具体为:设定三个环境温度阈值,即第一环境温度阈值T1、第二环境温度阈值T2和第三环境温度阈值T3,T1<T2<T3;更具体的说,所述第二环境温度阈值T2的取值范围满足:T2≤11℃;所述第三环境温度阈值T3的取值范围满足:T3≥20℃。
检测环境温度T,比较环境温度T与环境温度阀值,
当环境温度T满足:T≥T3时,控制空调系统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
当环境温度T满足:T2<T<T3时,控制空调系统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
当环境温度T满足:T1≤T≤T2时,控制空调系统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下运行。
参照图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组件包括第一阀611和第二阀612,所述第一阀611和所述第二阀612为截止阀;此时,在所述第一管路单元1中安装所述第一阀611,在所述第三管路单元3中安装所述第二阀612;
T≥T3时,打开所述第一阀611,关闭所述第二阀612,系统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运行以对储能电池进行冷却,此时空调系统能耗较高,但制冷效果好,可以快速高效的对储能电池进行冷却。
T2<T<T3时,打开所述第一阀611,打开所述第二阀612,系统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以对储能电池进行冷却。此时储能电池的冷却需求不高,因此采用三个管路系统同时运行的方式,使用能耗更低的第三管路单元3进行一定程度的补足,从而降低整个空调系统的能耗。
T1≤T≤T2时,关闭所述第一阀611,打开所述第二阀612,系统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下运行。此时由于储能电池的冷却需求较低,因此选择更加节能的第三管路单元3对储能电池进行冷却。
而当T<T1,且储能电池因低温启用困难时,空调系统进行制热。
一种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包括:箱体、空调系统、设在所述箱体内的储能电池,所述空调系统用于对储能电池进行温度调节,所述空调系统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由于储能设备带有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因此整个储能设备的能耗更低,且有更多的空间装载储能电池,因此整个储能设备的储电量更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储能设备用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第一管路单元,第二管路单元和第三管路单元;
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具有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
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所述第一管路单元包括第一泵和至少一个冷却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泵的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冷却组件的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冷却组件的另一个进出口与第一泵的另一个进出口连通;
所述第二管路单元包括压缩机和节流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换热管与所述压缩机的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节流组件的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第二通道与所述压缩机另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节流组件的另一个进出口连通;
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包括多个进出口,一个所述进出口与第一管路单元连通,另一个所述进出口与第二换热组件的第一通道连通,再一个所述进出口与第三管路单元连通;所述空调系统至少包括2个阀组件;
第三管路单元,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二换热管与一个所述阀组件的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与另一个所述阀组件的进出口连通;
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一翅片,部分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第一换热管连接,部分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第二换热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单元包括第一冷媒,所述第二管路单元包括第二冷媒,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不连通,和/或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不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单元还包括四通阀,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换热管与所述四通阀的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节流组件的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第二通道与所述四通阀的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节流组件的另一个进出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两个进出口与所述四通阀的两个进出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单元还包括第二泵,所述第二泵与所述第二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二泵与一个所述阀组件的进出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集管,所述第一换热管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一集管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二集管、第三集管和第四集管;
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集管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二换热管与所述第三集管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二换热管与所述第四集管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
所述第一翅片为多个,所述第一翅片,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为微通道扁管,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换热管的宽度与第二换热管的宽度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所述空调系统运行时,气流同时流经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包括第一阀和第二阀,所述第一阀和第二阀为截止阀,所述阀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三通阀;所述第一阀安装于所述第一管路单元中,所述第二阀安装于所述第二管路单元中。
10.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空调系统、设在所述箱体内的储能电池,所述空调系统用于对储能电池进行温度调节,所述空调系统为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
CN202221186024.7U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储能设备用的空调系统和储能设备 Active CN217737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86024.7U CN217737580U (zh)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储能设备用的空调系统和储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86024.7U CN217737580U (zh)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储能设备用的空调系统和储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37580U true CN217737580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36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86024.7U Active CN217737580U (zh)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储能设备用的空调系统和储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375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83789B (zh) 一种电动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5194809U (zh)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
CN109159657A (zh) 燃料电池整车热管理系统
US11355796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battery module
CN109466380A (zh) 氢燃料电池车的热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2289436U (zh) 热管理系统、电动汽车
CN219696549U (zh) 一种新型风电储能电池的热管理机组
CN217737580U (zh) 一种储能设备用的空调系统和储能设备
CN116780025A (zh) 储能热管理系统及储能设备
CN207842707U (zh) 一种动力电池冷却加热管理系统及动力电池
CN109910542B (zh) 一种车辆及车辆热管理系统
CN216903126U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及车辆
CN111342167B (zh) 一种基于极耳风冷方式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8033811U (zh) 一种空调系统和储能设备
CN215398276U (zh) 一种与空调集成式动力电池热管理机组
CN108312866A (zh) 一种动力电池冷却加热管理系统及动力电池
CN108390129A (zh) 温度调节装置
CN209766604U (zh) 一种节能型水路可逆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7091314A (zh) 一种储能设备用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和储能设备
CN208272068U (zh) 温度调节装置
CN220963485U (zh) 使用制冷剂为电控箱冷却的储能热管理系统
CN221649255U (zh) 一种换热器结构及冷却系统
CN218661246U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20527012U (zh) 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20429896U (zh) 一种耦合快充充电站及整车的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09

Address after: 310000 Floor 2, No. 289-1, No. 12 Avenue,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Sanhua New Energy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H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No. 289-1, No. 12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