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37437U - 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37437U
CN217737437U CN202220312291.8U CN202220312291U CN217737437U CN 217737437 U CN217737437 U CN 217737437U CN 202220312291 U CN202220312291 U CN 202220312291U CN 217737437 U CN217737437 U CN 217737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pply
auxiliary
main
supply pipeline
mai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122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立成
傅建勋
潘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122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374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37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37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及其安装结构,包括主送风装置和两个辅助送风装置。所述主送风装置包括主送风管道和分设在主送风管道两侧的主进风口和主出风口,所述主出风口为条缝型风口;所述辅助送风装置包括辅助送风管道和分设在辅助送风管道两侧的辅助进风口和辅助出风口,所述辅助出风口为双层百叶风口;两个所述辅助送风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主送风装置两侧,所述主送风管道的管径小于所述辅助送风管道的管径。通过结合不同种类送风口射流特性送风,以达到形成良好的气流组织,避免室内气流涡旋、卷绕、扰动现象发生,使室内温度场、湿度场、速度场分布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各送风系统常采用单一送风口类型的射流特性,采用单一种类送风口送风,实际效果常不理想,往往很难形成良好的气流组织,室内气流卷绕、涡旋、扰动现象严重,造成室内温度场、湿度场、速度场分布不均匀,不利于室内舒适性以及工业生产工艺要求,同时对于有洁净要求场所,不利于控制污染、净化空气。特别是对于各种工业、民用的高大空间建筑场所,要控制形成良好的气流组织更加困难。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及其安装结构,通过结合不同种类送风口射流特性送风,以达到形成良好的气流组织,避免室内气流涡旋、卷绕、扰动现象发生,使室内温度场、湿度场、速度场分布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主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包括:
主送风装置,所述主送风装置包括主送风管道和分设在主送风管道两侧的主进风口和主出风口,所述主出风口为条缝型风口;
两个辅助送风装置,所述辅助送风装置包括辅助送风管道和分设在辅助送风管道两侧的辅助进风口和辅助出风口,所述辅助出风口为双层百叶风口;
两个所述辅助送风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主送风装置两侧,所述主送风管道的管径小于所述辅助送风管道的管径。
可选的,所述主送风管道与所述辅助送风管道的管径比为1:5至1:2。
可选的,所述主送风管道与所述主出风口的平面垂直,所述辅助送风管道与所述辅助出风口的平面垂直。
可选的,所述主送风管道为直筒,所述主送风管道与所述主进风口的平面垂直,所述主进风口的高度高于所述主出风的高度;
所述辅助送风管道为直筒,所述辅助送风管道与所述辅助进风口的平面垂直,所述辅助进风口的高度高于所述辅助出风的高度。
可选的,两个所述辅助送风装置与所述主送风装置的中心线对称。
可选的,所述主送风管道上设置有主送风管风量调节装置,所述主送风管风量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主送风管道内的一对主调节片和设置在所述主送风管道外侧的主调节阀,所述主调节片通过转轴穿过所述主送风管道壁与所主调节阀的调节端连接;
所述辅助送风管道上设置有辅助风道风速调节装置,所述辅助风道风速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辅助送风管道内的一对辅助调节片和设置在所述辅助送风管道外侧的辅助调节阀,所述辅助调节片通过转轴穿过所述辅助送风管道壁与所辅助调节阀的调节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主送风管道与主出风口之间连通有主末端静压箱,所述主末端静压箱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主送风管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所述辅助送风管道与主出风口之间连通有辅助末端静压箱,所述辅助末端静压箱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辅助送风管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可选的,所述主送风管道与所述主末端静压箱之间连通有主扩散接口,所述主扩散接口与所述主送风管道连接端的管口小于与主末端静压箱连接端的管口;
所述辅助送风管道与所述辅助末端静压箱之间连通有辅助扩散接口,所述辅助扩散接口与所述辅助送风管道连接端的管口小于与辅助末端静压箱连接端的管口。
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上述所述的复合式送风组件和连接板体,所述连接板体上设置有一个主安装孔和等距离设置在所述主安装孔两侧的两个辅助安装孔,所述主送风管道贯穿所述主安装孔与所述连接板体连接,所述辅助送风管道贯穿所述辅助安装孔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板体环绕所述主安装孔一周设置有主连接孔,所述连接板体环绕所述辅助安装孔一周设置有辅助连接孔,
所述主送风管道外壁上设有主环形法兰,使用连接件连接所述主环形法兰和所述主连接孔,所述辅助送风管道外壁上设有辅助环形法兰,使用连接件连接所述辅助环形法兰和所述辅助连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复合式送风组件及其安装结构,安装使用时,主送风管的主进风口和辅助送风管的的辅助进风口均与送风系统的总管道连通,主送风装置的送风管道较窄,风速比较大,主出风口为条缝型风口,采用低风量高风速。辅助送风装置的送风管道较宽,风速较小,辅助出风口为双层百叶风口,采用低风量高风速。通过结合不同种类送风口射流特性送风,以达到形成良好的气流组织,避免室内气流涡旋、卷绕、扰动现象发生,使室内温度场、湿度场、速度场分布均匀。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的主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的辅助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式送风组件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复合式送风组件100、主送风装置1、主送风管道11、主送风管风量调节装置12、主末端静压箱13、主均流均压装置14、主条缝型风口15、主风口调节平衡装置16、主扩散接口17、辅助送风装置2、辅助送风管道21、辅助风道风速调节装置22、辅助末端静压箱23、辅助均流均压装置24、辅助条缝型风口25、辅助风口调节平衡装置26、辅助扩散接口27、连接板体300、主安装孔301、辅助安装孔302。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包括主送风装置1和两个辅助送风装置2。所述主送风装置1包括主送风管道11和分设在主送风管道11两侧的主进风口和主出风口,所述主出风口为条缝型风口。所述辅助送风装置2包括辅助送风管道21和分设在辅助送风管道21两侧的辅助进风口和辅助出风口,所述辅助出风口为双层百叶风口。两个所述辅助送风装置2分别设置在所述主送风装置1两侧,所述主送风管道11的管径小于所述辅助送风管道21的管径。
安装使用时,主送风管的主进风口和辅助送风管的的辅助进风口均与送风系统的总管道连通,主送风装置1的送风管道较窄,风速比较大,主出风口为条缝型风口,采用低风量高风速。辅助送风装置2的送风管道较宽,风速较小,辅助出风口为双层百叶风口,采用低风量高风速。
通过结合不同种类送风口射流特性送风,以达到形成良好的气流组织,避免室内气流涡旋、卷绕、扰动现象发生,使室内温度场、湿度场、速度场分布均匀。
其中,主送风口宽度为40--60mm,主送风口长度可根据现场送风区域长度以及由于建筑结构杆件限制所能分成长度。
每个辅助送风口的大小、风量均相同,辅助送风口每侧的各风口服务区域长度之和与主送风口长度相同,误差不得超过±10mm。辅助送风口大小、风量以及辅助送风口与主送风口之间中心距离可通过射流计算或者采用CFD模拟计算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主送风管道11与所述辅助送风管道21的管径比为1:5至1:2。优选地,所述主送风管道11与所述辅助送风管道21的管径比为1:3,该比例适用于较多环境,形成气流组织优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主送风管道11与所述主出风口的平面垂直,所述辅助送风管道21与所述辅助出风口的平面垂直。可很好地形成接近垂直单向气流,整体气流可均匀稳定送至工作区域,进一步降低室内气流扰动、卷绕以及涡旋,有利于提高室内温度场、湿度场分布均匀性,并且有利于控制室内污染物、净化空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主送风管道11为直筒,所述主送风管道11与所述主进风口的平面垂直,所述主进风口的高度高于所述主出风的高度。所述辅助送风管道21为直筒,所述辅助送风管道21与所述辅助进风口的平面垂直,所述辅助进风口的高度高于所述辅助出风的高度。形成上送下排空调系统形式,可更好地形成接近垂直单向气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两个所述辅助送风装置2与所述主送风装置1的中心线对称。如此设置均匀气流的效果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主送风管道11上设置有主送风管风量调节装置12,所述主送风管风量调节装置12包括设置在主送风管道11内的一对主调节片和设置在所述主送风管道11外侧的主调节阀,所述主调节片通过转轴穿过所述主送风管道11壁与所主调节阀的调节端连接。所述辅助送风管道21上设置有辅助风道风速调节装置22,所述辅助风道风速调节装置22包括设置在辅助送风管道21内的一对辅助调节片和设置在所述辅助送风管道21外侧的辅助调节阀,所述辅助调节片通过转轴穿过所述辅助送风管道21壁与所辅助调节阀的调节端连接。使用调节阀可小范围的对流量进行进一步调节,调节至最优效果后使形成的气流组织更好。其中,主调节阀和辅助调节阀均为手动控制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主送风管道11与主出风口之间连通有主末端静压箱13,所述主末端静压箱1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主送风管道1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所述辅助送风管道21与主出风口之间连通有辅助末端静压箱23,所述辅助末端静压箱2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辅助送风管道2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使由送风管道进入出风口的风进入末端静压箱内进行均流稳压后再由出风口送出,降低动压转化静压,使送出的提高气流更平衡和均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主送风管道11与所述主末端静压箱13之间连通有主扩散接口17,所述主扩散接口17与所述主送风管道11连接端的管口小于与主末端静压箱13连接端的管口。所述辅助送风管道21与所述辅助末端静压箱23之间连通有辅助扩散接口27,所述辅助扩散接口27与所述辅助送风管道21连接端的管口小于与辅助末端静压箱23连接端的管口。送风管与末端静压箱之间设置喇叭口形的转接管进行转接,可起到扩散气流,降低气流动压,提高气流分布均匀性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主末端静压箱13上部设置有主均流均压装置14,所述主均流均压装置14为均流均压多孔板,所述多孔板可采用镀锌钢板、不锈钢板等,其孔径一般不高于2.5mm,有效流通面积不高于50%。辅助末端静压箱23上部设置有辅助均流均压装置24,所述辅助均流均压装置24也为均流均压多孔板,所述多孔板可采用镀锌钢板、不锈钢板等,其孔径一般不高于2.5mm,有效流通面积不高于5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主出风口设置在所述主末端静压箱13底部,所述主末端静压箱13底部位于主出风口处由上至下依次均匀安装有主风口调节平衡装置16和主条缝型风口15,每个主风口调节平衡装置16自带对开多叶调节阀。所述辅助出风口设置在所述辅助末端静压箱23底部,所述辅助末端静压箱23底部位于主出风口处由上至下依次均匀安装有辅助风口调节平衡装置26和辅助条缝型风口25,每个辅助风口调节平衡装置26自带对开多叶调节阀。
实施例二
参见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复合式送风组件100和连接板体300,所述连接板体300上设置有一个主安装孔301和等距离设置在所述主安装孔301两侧的两个辅助安装孔302,所述主送风管道11贯穿所述主安装孔301与所述连接板体300连接,所述辅助送风管道21贯穿所述辅助安装孔302与所述连接板连接。将三个送风装置整合再进行安装更节省时间和人工。
所述连接板体300上还设置多组相对主安装孔301对称设置的,辅助安装孔302,如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安装需要变更辅助送风装置2与主送风装置1的距离,可以适应更多的环境。
其中,辅助送风装置2与主送风装置1的中心距离与送至工作区域的气流断面宽度有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板体300环绕所述主安装孔301一周设置有主连接孔,所述连接板体300环绕所述辅助安装孔302一周设置有辅助连接孔,
所述主送风管道11外壁上设有主环形法兰,使用连接件连接所述主环形法兰和所述主连接孔,所述辅助送风管道21外壁上设有辅助环形法兰,使用连接件连接所述辅助环形法兰和所述辅助连接孔。使用法兰连接,连接更稳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送风装置,所述主送风装置包括主送风管道和分设在主送风管道两侧的主进风口和主出风口,所述主出风口为条缝型风口;
两个辅助送风装置,所述辅助送风装置包括辅助送风管道和分设在辅助送风管道两侧的辅助进风口和辅助出风口,所述辅助出风口为双层百叶风口;
两个所述辅助送风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主送风装置两侧,所述主送风管道的管径小于所述辅助送风管道的管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送风管道与所述辅助送风管道的管径比为1:5至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送风管道与所述主出风口的平面垂直,所述辅助送风管道与所述辅助出风口的平面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送风管道为直筒,所述主送风管道与所述主进风口的平面垂直,所述主进风口的高度高于所述主出风的高度;
所述辅助送风管道为直筒,所述辅助送风管道与所述辅助进风口的平面垂直,所述辅助进风口的高度高于所述辅助出风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辅助送风装置与所述主送风装置的中心线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送风管道上设置有主送风管风量调节装置,所述主送风管风量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主送风管道内的一对主调节片和设置在所述主送风管道外侧的主调节阀,所述主调节片通过转轴穿过所述主送风管道壁与所主调节阀的调节端连接;
所述辅助送风管道上设置有辅助风道风速调节装置,所述辅助风道风速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辅助送风管道内的一对辅助调节片和设置在所述辅助送风管道外侧的辅助调节阀,所述辅助调节片通过转轴穿过所述辅助送风管道壁与所辅助调节阀的调节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送风管道与主出风口之间连通有主末端静压箱,所述主末端静压箱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主送风管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所述辅助送风管道与主出风口之间连通有辅助末端静压箱,所述辅助末端静压箱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辅助送风管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送风管道与所述主末端静压箱之间连通有主扩散接口,所述主扩散接口与所述主送风管道连接端的管口小于与主末端静压箱连接端的管口;
所述辅助送风管道与所述辅助末端静压箱之间连通有辅助扩散接口,所述辅助扩散接口与所述辅助送风管道连接端的管口小于与辅助末端静压箱连接端的管口。
9.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中所述的复合式送风组件和连接板体,所述连接板体上设置有一个主安装孔和等距离设置在所述主安装孔两侧的两个辅助安装孔,所述主送风管道贯穿所述主安装孔与所述连接板体连接,所述辅助送风管道贯穿所述辅助安装孔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体环绕所述主安装孔一周设置有主连接孔,所述连接板体环绕所述辅助安装孔一周设置有辅助连接孔;
所述主送风管道外壁上设有主环形法兰,使用连接件连接所述主环形法兰和所述主连接孔,所述辅助送风管道外壁上设有辅助环形法兰,使用连接件连接所述辅助环形法兰和所述辅助连接孔。
CN202220312291.8U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Active CN217737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12291.8U CN217737437U (zh)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12291.8U CN217737437U (zh)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37437U true CN217737437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15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12291.8U Active CN217737437U (zh)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374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38146B (zh) 一种利用风口特殊结构实现等风速微温差的空调送风方法
CN103322657B (zh) 一种低稳速、辐流洁净室空调送、回风系统
CN105258316B (zh) 精确控制送风方向的送风口及其实现不同气流组织的方法
CN105444387A (zh) 出风调节板及空调室内机
CN105546778A (zh) 一种实现均匀送风的静压箱
CN203385158U (zh) 一种低稳速、辐流洁净室空调送、回风系统
CN107672771A (zh) 空调器及船用空调系统
CN217737437U (zh) 一种复合式送风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CN103307718B (zh) 辐流洁净室空调送、回风系统的辐流送风通道装置
CN208325595U (zh) 船体中特种舱室的空调通风系统
CN105674465B (zh) 一种可调节诱导式新风系统的出风装置
CN112212443B (zh) 一种带环形风口的送风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CN110425718B (zh) 一种影剧院建筑顶部空间优化用“一替多”风口装置
CN114576760B (zh) 一种高大空间复合式送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3630788U (zh) 一种带环形风口的送风装置
CN104315690A (zh) 一种用于坐姿的个性化节能送风装置
CN100451469C (zh) 一种动力置换通风送风装置
CN217715382U (zh) 一种静压箱散流器
CN105135585A (zh) 一种形成空气池气流组织的双侧通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4342044B2 (ja) 空調設備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風量調整方法
CN104315688A (zh) 一种用于睡姿的个性化节能送风装置
CN104315691A (zh) 一种用于跑动状态的个性化节能送风装置
CN218001742U (zh) 一种用于圆桌会议的送风装置
JPH038910Y2 (zh)
CN216845083U (zh) 一种消声静压箱球形喷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