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36599U - 一种下水管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水管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36599U
CN217736599U CN202220857878.7U CN202220857878U CN217736599U CN 217736599 U CN217736599 U CN 217736599U CN 202220857878 U CN202220857878 U CN 202220857878U CN 217736599 U CN217736599 U CN 2177365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hose
sealing
wall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578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国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englong Space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englong Space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englong Space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englong Space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578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365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365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365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nch Pipes, Ben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水管连接结构,安装于两下水管之间,包括软管单元、若干钢圈单元、两接口单元以及两限位单元。其中,软管单元为管状结构,其内壁设置为光滑,外壁设置为波纹状;若干钢圈单元套设于软管单元的外壁的波峰内,用于增强软管单元的强度;两接口单元设置于软管单元的两端,用于与下水管连接;两限位单元对应套设于接口单元靠近软管单元的一端的内部,用于对接口单元和软管单元的连接处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密封防水性能强,能够通过接口单元与不同接头的下水支管或下水主管连接,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下水管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管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水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行家装施工中的PVC下水管支管与主管道之间的对接施工,通常根据管道排布方向和对接角度使用直接头、45°弯头以及90°弯头这三种常规成品管道配件进行连接。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因上述三种配件的变向角度固定,如遇非常规角度的管线连接施工时,需采用多种配件组合的方式,将不同角度的管道进行连接。
现有的施工方式中,地面管线排布较乱、对后续可能出现的管线维修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便,且由于单一管线中存在的弯头较多,易导致排水流速减弱。
目前,针对现有的施工方式中使用多个接头导致地面管线排布较乱以及单一管线中存在的弯头较多,导致排水流速减弱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下水管连接结构,以至少解决现有的施工方式中使用多个接头导致地面管线排布较乱以及单一管线中存在的弯头较多,导致排水流速减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水管连接结构,安装于两下水管之间,包括:
软管单元,所述软管单元为可弯曲形变的管状结构,其内壁设置为光滑,外壁设置为波纹状;
若干钢圈单元,若干所述钢圈单元埋设于所述软管单元外壁的波峰内,用于增强所述软管单元的强度;
两接口单元,两所述接口单元设置于所述软管单元的两端,用于与所述下水管连接;
两限位单元,两所述限位单元对应套设于所述接口单元靠近所述软管单元的一端的内部,用于对所述软管单元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软管单元包括:
软管元件,所述软管元件为可弯曲形变的管状结构,其内壁设置为光滑,外壁设置为波纹状;
两连接元件,两所述连接元件设置于所述软管元件的两端,用于与对应的所述接口单元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元件包括:
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外周壁的横截面呈凸字形,并同轴设置于所述软管元件的一端,且其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与对应的所述接口单元密封连接;
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同轴设置于所述软管元件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侧,其远端插入于对应的所述接口单元的内部,与所述接口单元内侧壁对应设置的所述限位单元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元件还包括:
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所述软管元件的一端,用于与对应的所述接口单元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元件还包括:
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设于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外周壁,用于将所述第三连接管限位于对应所述接口单元的安装槽元件内。
进一步地,所述接口单元包括:
接口元件;
安装槽元件,所述安装槽元件呈环形开设于所述接口元件朝向所述软管单元的一端,且其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安装槽元件用于与所述软管单元的第一连接管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口单元还包括:
密封槽元件,所述密封槽元件呈环形开设于所述安装槽元件的底壁,用于与所述软管单元的第三连接管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口单元还包括:
限位槽元件,所述限位槽元件沿所述密封槽元件的周向开设于所述密封槽元件的内壁,并与所述软管单元的限位环相对应且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口单元还包括:
第一密封元件,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套设于所述密封槽元件的底壁,用于配合所述软管单元的第三连接管对所述密封槽元件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接口单元还包括:
两第二密封元件,两所述第二密封元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元件的槽口处的两侧壁,用于对所述接口元件与所述软管单元的连接元件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该下水管连接结构,通过软管单元可任意角度弯曲,从而能够使软管单元与各种角度的下水主管或下水支管连接,解决了现有的施工方式使用多个接头导致地面管线排布较乱以及单一管线中存在的弯头较多,导致排水流速减弱的问题;
(2)通过采用具有抗压性强、水阻性小和耐酸碱性强的聚氯乙烯制作软管单元,从而增强了软管单元的使用寿命;
(3)通过在软管单元的内部增加若干钢圈单元,从而增强了软管单元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密封防水性能强,能够通过接口单元与不同接头的下水支管或下水主管连接,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水管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水管连接结构的纵向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水管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软管单元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图4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口单元的局部剖面图;
图7为图6中B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100、软管单元;110、软管元件;120、连接元件;121、第一连接管;122、第二连接管;123、第三连接管;124、限位环;
200、钢圈单元;
300、接口单元;310、接口元件;320、安装槽元件;330、密封槽元件;340、限位槽元件;350、第一密封元件;360、第二密封元件;
400、限位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水管连接结构,安装于两下水管之间,包括软管单元100、若干钢圈单元200、两接口单元300以及两限位单元400。其中,软管单元100为可弯曲形变的管状结构,其内壁设置为光滑,外壁设置为波纹状;若干钢圈单元200套设于软管单元100的外壁的波峰内,用于增强软管单元100的强度;两接口单元300设置于软管单元100的两端,用于与下水管连接;两限位单元400对应套设于接口单元300靠近软管单元100的一端的内部,用于软管单元100进行限位,避免软管单元100过于进入接口单元300内,并用于对下水管进行限位,避免下水管插入软管单元100的内部。
其中,软管单元100为PVC-U双壁波纹管,其可向任意角度旋转,从而与任意角度的PVC下水支管或PVC下水主管连接。
其中,钢圈单元200为弹性钢圈。
其中,限位单元400为PVC限位圈。
其中,接口单元300用于与下水支管或下水主管进行连接。
具体地,在需要使下水支管和下水主管连接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将一接口单元300的一端与下水支管连接,将接口单元300的另一端与软管单元100的一端连接,将软管单元100的另一端与另一接口单元300的一端连接,将另一接口单元300的另一端与下水主管连接,从而实现将下水支管和下水主管连接。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软管单元100的内壁设置为光滑,从而便于内部的下水管排水通畅,通过将软管单元100的外壁设置为波纹状,从而使软管单元100能够向任意角度弯曲,使得与不同角度的下水支管或下水主管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个变形实施例,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软管单元100和接口单元300的结构不同。
如图3~4所示,软管单元100包括软管元件110和两连接元件120。其中,软管元件110为可弯曲形变的管状结构,其内壁设置为光滑,外壁设置为波纹状;两连接元件120设置于软管元件110的两端,用于与对应的接口单元300密封连接。
具体地,两连接元件120对应与接口单元300密封连接,从而避免下水管漏水。
其中,软管元件110为PVC-U双壁波纹管。
如图5所示,连接元件120包括第一连接管121和第二连接管122。其中,第一连接管121设置于软管元件110的一端,且其外壁设置有外螺纹,第一连接管121用于与对应的接口单元300密封连接;第二连接管122同轴设置于软管元件110的一端,且位于第一连接管121的内侧,其远端插入于对应的接口单元300的内部,与接口单元300内侧壁对应设置的限位单元400相抵接,用于配合限位单元400对第一连接管121进行限位,避免第一连接管121过于插入接口单元300的安装槽元件320内。
其中,第一连接管121为PVC连接管,且其侧壁的横截面设置为凸字形。
其中,第二连接管122为PVC连接管。
具体地,第一连接管121与接口单元300螺纹连接,以增强第一连接管121与接口单元300连接的密封性,避免有水从第一连接管121与接口单元300的连接处发生渗漏。
如图5所示,连接元件120还包括第三连接管123,第三连接管123同轴设置于第一连接管121远离软管元件110的一端,用于与对应的接口单元300密封连接。
其中,第三连接管123为PVC连接管,且其内径大于第一连接管121的内径,其外径小于第一连接管121的外径。
具体地,第三连接管123与接口单元300嵌套连接,以增强第一连接管121与接口单元300连接的密封性,避免有水从第三连接管123与接口单元300的连接处发生渗漏。
如图5所示,连接元件120还包括限位环124,限位环124套设于第三连接管123的外壁,用于将第三连接管123限位于对应的接口单元300内。
其中,限位环124的一端的纵截面设置为弧形,以便于与接口单元300密封连接。
优选地,限位环124由弹性材料制成,如限位环124由橡胶制成。
其中,限位环124的外径小于第一连接管121的外径,从而便于限位环124进入接口单元300内,避免限位环124的外径大于第一连接管121的内径,限位环124无法进入接口单元300内。
如图6~7所示,接口单元300包括接口元件310和安装槽元件320。其中,安装槽元件320呈环形开设于接口元件310朝向软管单元100的一端,且其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安装槽元件320用于与软管单元100的第一连接管121密封连接。
具体地,在安装槽元件320与第一连接管121连接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将第一连接管121插入安装槽元件320内之后,工作元件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使第一连接管121与接口元件310密封连接。
其中,接口元件310用于与下水支管或下水主管。
其中,接口元件310通过安装槽元件320可以与第一连接管121连接,继而与软管元件110连接,且接口元件310的另一端可设置为不同型号或类型的接头,以与不同的下水支管或下水主管连接。
接口单元300还包括密封槽元件330,密封槽元件330呈环形开设于安装槽元件320的底壁,用于与软管单元100的第三连接管123密封连接,用于配合第三连接管123进一步地对第三连接管123和接口元件310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避免有水发生渗漏。
其中,密封槽元件330的外径等于第三连接管123的内径,密封槽元件330的内径等于第三连接管123的内径,以增强第三连接管123与密封槽元件330连接的密封性。
具体地,在安装第三连接管123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将第三连接管123插入安装槽元件320内,在第一连接管121螺纹进入安装槽元件320的情况下,第三连接管123能够进入密封槽元件330内,以增强连接元件120和接口元件310连接的密封性。
其中,密封槽元件330设置为环形凹槽。
如图7所示,接口单元300还包括限位槽元件340,限位槽元件340沿密封槽元件330的周向开设于密封槽元件330的内壁,并与软管单元100的限位环124相对应且配合连接,用于配合限位环124将第三连接管123限位于密封槽元件330内。
其中,在第三连接管123完全进入密封槽元件330的情况下,限位环124能够进入限位槽元件340内,从而将第三连接管123限位于密封槽元件330内,并对接口元件310和连接元件120连接的密封性。
其中,限位槽元件340侧壁的纵截面呈弧形。
如图7所示,接口单元300还包括第一密封元件350,第一密封元件350套设于密封槽元件330的底壁,用于配合软管单元100的第三连接管123对密封槽元件330进行密封。
其中,第一密封元件350为橡胶圈,用于在第三连接管123进入密封槽元件330的内部的情况下,对第三连接管123与密封槽元件330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如图6~7所示,接口单元300还包括两第二密封元件360,两第二密封元件360设置于安装槽元件320的槽口处的两侧壁,用于对接口元件310与软管单元100的连接元件120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其中,第二密封元件360为橡胶密封圈,用于对第一连接管121与接口元件310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本实施例的安装方法如下:
工作人员将第三连接管123插入安装槽元件320内,然后将第一连接管121与安装槽元件320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管121螺纹进入安装槽元件320的情况下,第一连接管121能够带动第三连接管123压入密封槽元件330内,当第三连接管123在压入密封槽元件330时,其外周壁的限位环124也被过盈压入密封槽元件330,至第三连接管123的远端与第一密封元件350抵接的同时第三连接管123也同步带动限位环124嵌入限位槽元件340内,以将第一连接管121限位于安装槽元件320内,将第三连接管123限位于密封槽元件330内。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下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于两下水管之间,包括:
软管单元(100),所述软管单元(100)为可弯曲形变的管状结构,其内壁设置为光滑,外壁设置为波纹状;
若干钢圈单元(200),若干所述钢圈单元(200)埋设于所述软管单元(100)外壁的波峰内,用于增强所述软管单元(100)的强度;
两接口单元(300),两所述接口单元(300)设置于所述软管单元(100)的两端,用于与所述下水管连接;
两限位单元(400),两所述限位单元(400)对应套设于所述接口单元(300)靠近所述软管单元(100)的一端的内部,用于对所述软管单元(100)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单元(100)包括:
软管元件(110),所述软管元件(110)为可弯曲形变的管状结构,其内壁设置为光滑,外壁设置为波纹状;
两连接元件(120),两所述连接元件(120)设置于所述软管元件(110)的两端,用于与对应的所述接口单元(300)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120)包括:
第一连接管(121),所述第一连接管(121)外周壁的横截面呈凸字形,并同轴设置于所述软管元件(110)的一端,且其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管(121)用于与对应的所述接口单元(300)密封连接;
第二连接管(122),所述第二连接管(122)同轴设置于所述软管元件(110)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21)的内侧,其远端插入于对应的所述接口单元(300)的内部,与所述接口单元(300)内侧壁对应设置的所述限位单元(400)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120)还包括:
第三连接管(123),所述第三连接管(123)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21)远离所述软管元件(110)的一端,用于与对应的所述接口单元(300)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120)还包括:
限位环(124),所述限位环(124)套设于所述第三连接管(123)的外周壁,用于将所述第三连接管(123)限位于对应所述接口单元(300)的安装槽元件(320)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单元(300)包括:
接口元件(310);
安装槽元件(320),所述安装槽元件(320)呈环形开设于所述接口元件(310)朝向所述软管单元(100)的一端,且其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安装槽元件(320)用于与所述软管单元(100)的第一连接管(121)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单元(300)还包括:
密封槽元件(330),所述密封槽元件(330)呈环形开设于所述安装槽元件(320)的底壁,用于与所述软管单元(100)的第三连接管(123)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单元(300)还包括:
限位槽元件(340),所述限位槽元件(340)沿所述密封槽元件(330)的周向开设于所述密封槽元件(330)的内壁,并与所述软管单元(100)的限位环(124)相对应且配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单元(300)还包括:
第一密封元件(350),所述第一密封元件(350)套设于所述密封槽元件(330)的底壁,用于配合所述软管单元(100)的第三连接管(123)对所述密封槽元件(330)进行密封。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下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单元(300)还包括:
两第二密封元件(360),两所述第二密封元件(360)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元件(320)的槽口处的两侧壁,用于对所述接口元件(310)与所述软管单元(100)的连接元件(120)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CN202220857878.7U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下水管连接结构 Active CN2177365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57878.7U CN217736599U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下水管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57878.7U CN217736599U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下水管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36599U true CN217736599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18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57878.7U Active CN217736599U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下水管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365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31992A (en) Universal joint connector
US8020899B2 (en) PVC pipe coupling
CN217736599U (zh) 一种下水管连接结构
CN211693882U (zh) 带有新型防脱密封结构的管材组件
CN110107760B (zh) 一种具有套接自锁功能的波纹管
CN205207961U (zh) 波纹薄壁不锈钢管
CN209354801U (zh) 一种快速对接式高密封性hdpe排水管
JPS6318875Y2 (zh)
CN207621542U (zh) 一种卡环定位式燃气波纹管
CN211259900U (zh) 一种便于连接和弯折的波纹双层软管
CN214466928U (zh) 一种排水管道与集水井的连接结构
CN206600560U (zh) 一种组合型龙头定位连体座
CN215409166U (zh) 一种污水泵出水口接头
CN220168838U (zh) 水管连接用软管
CN110566744A (zh) 管件马鞍接驳结构
CN219975760U (zh) 一种新型管路密封结构及管路连接单元
CN212361197U (zh) 一种四通排水接头
CN210266354U (zh) 一种集成热水器用的防漏水弯头
CN205875292U (zh) 食物垃圾处理器用的多功能排水管连接件
CN208311695U (zh) 一种直通管道接头
CN214222315U (zh) 可适应地质沉降的复合管接口结构及复合管
CN212537096U (zh) 一种可弯折的管道接口结构
CN213982418U (zh) 一种用于管道连接的金属软管及可调角度的多段式管道
CN205606054U (zh) 室外排水管弯接头
CN212509496U (zh) 用于管道连接处的橡胶垫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