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20197U - 一种转发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发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20197U
CN217720197U CN202221604771.8U CN202221604771U CN217720197U CN 217720197 U CN217720197 U CN 217720197U CN 202221604771 U CN202221604771 U CN 202221604771U CN 217720197 U CN217720197 U CN 217720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line
switch
upper cover
transponder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047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世友
胡志勇
周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047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20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20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201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发器组件,包括:转发器本体;数据线,与所述转发器本体连接;其中,所述数据线包括第一子数据线、开关件和第二子数据线;所述第一子数据线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发器本体,所述第一子数据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开关件的一端,所述开关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子数据线;所述开关件能够接通和断开所述第一子数据线和所述第二子数据线的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转发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转发器组件。
背景技术
转发器组件用于对电子设备的数据进行复制和转发,相关的转发器组件不具有切屏和黑屏的功能,用户需要直接将转发器组件从电子设备中拔除或通过在电子设备中操作来实现转发器组件的功能切换,用户操作的便捷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发器组件,以解决如何提高转发器组件使用的便捷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发器组件,包括:
转发器本体;
数据线,与所述转发器本体连接;其中,所述数据线包括第一子数据线、开关件和第二子数据线;所述第一子数据线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发器本体,所述第一子数据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开关件的一端,所述开关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子数据线;所述开关件能够接通和断开所述第一子数据线和所述第二子数据线的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插头,与所述第二子数据线的远离所述开关件的一端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件包括:
壳体,内部设有容纳腔;
开关电路板,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其中,所述第一子数据线和所述第二子数据线分别伸入所述容纳腔内,连接所述开关电路板的两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
上盖;
下盖,与所述上盖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路板包括:
电路板本体;
按键,与所述电路板本体电连接,设置在所述电路板本体靠近所述上盖的一侧;
其中,所述上盖开设通孔,所述按键穿过所述通孔凸出到所述上盖的上方;或,所述按键与上盖的内表面抵靠。
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按键与所述上盖的内表面抵靠的情况下,所述上盖包括:
中部,与所述按键的投影重合;
外缘部,围绕所述中部设置;
其中,所述外缘部的厚度大于所述中部的厚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缘部朝靠近所述中部的方向厚度逐渐减小。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部的厚度大于等于0.2mm且小于等于0.5mm。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缘部与所述中部平滑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发器本体具有接口和提示灯,所述提示灯设置在靠近所述接口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发器组件,该转发器组件包括转发器本体和数据线,数据线与转发器本体连接,数据线包括第一子数据线、开关件和第二子数据线,第一子数据线的一端连接转发器本体,另一端连接开关件的一端,开关件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子数据线,开关件能够接通和断开第一子数据线与第二子数据线的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开关件设置第一子数据线和第二子数据线之间,通过开关的接通和断开即可实现第一子数据线与第二子数据线的接通和断开,无需将数据线从电子设备上拔除,就能够实现对转发器组件的一键关闭,有利于延长转发器组件使用的寿命,还能通过对开关组件的接通的断开实现转发器组件数据转发路径的切换,操作简单,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发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件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发器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发器本体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发器本体;11、上壳;12、底壳;13、转发器电路板;14、端盖;15、堵头;2、数据线;21、第一子数据线;22、开关件;221、壳体;2211、上盖;2212、下盖;2213、中部;2214、外缘部;222、开关电路板;2221、电路板本体;2222、按键;223、容纳腔;23、第二子数据线;3、插头;4、接口;41、第一接口;42、第二接口;43、第三接口;44、第四接口;5、提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外”、“内”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左”、“右”方向表示在具体对应的示意图中所示意的左右方向,可以为正常使用状态的左右方向也可以不是。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多个”表示大于或等于两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发器组件(HUB,可称为扩展坞),用于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提供的外置设备,可用于复制及扩展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端口,使得电子设备能够与多个配件或外置设备(如电源适配器、网线、鼠标、外置键盘、打印机及外置显示器等)方便的集成式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转发器组件所扩展的应用场景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发器组件的结构产生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发器组件,如图1所示,该转发器组件包括转发器本体1和数据线2。转发器本体1用于转发数据,数据线2的一端与转发器本体1连接,数据线2的另一端连接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数据线2用于传输笔记本电脑的数据,转发器本体1用于转发经数据线2传输的数据。
其中,如图1所示,数据线2包括第一子数据线21、开关件22和第二子数据线23。第一子数据线21的一端连接转发器本体1,第一子数据线21的另一端连接开关件22的一端,开关件2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子数据线23,也就是说,第一子数据线21、开关件22和第二子数据线23之间相互串联,第二子数据线23远离开关件22的另一端可用于连接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用于接受电子设备中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表示的是电连接,也就是说,转发器本体1、第一子数据线21、开关件22、第二子数据线23及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均为电连接,使得在通电状态下,数据线2能够将电子设备中的数据传递至转发器本体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开关件22能够接通和断开第一子数据线21和第二子数据线23的连接。开关件22表示的是能够使电路导通和断开的器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开关件22设置在第一子数据线21与第二子数据线2之间,在开关件22导通的情况下,第二子数据线23能够接收来自电子设备的数据,并通过开关件22传递至第一子数据线21,第一子数据线21将数据传递至转发器本体1之后,再通过转发器本体1转发给与转发器本体1连接的外置设备。在开关件22断开的情况下,第二子数据线23不能将数据传输至第一子数据线21,从而实现转发器本体1的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数据线2与转发器本体1的物理连接关系进行限定,也就是说,数据线2与转发器本体1可以设置为一体连接的形式,也可以设置为可拆卸的形式,用户可以将数据线2从转发器本体1上拆卸下来,并且转发器本体1与数据线2可单独加工制造。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开关件22设置的类型进行限定,例如,该开关件22可以是线控开关、微动开关、旋转开关及触摸开关等,无论开关件22设置为何种形式,只要开关件22能够对第一子数据线和第二子数据线之间的电路起到接通和断开功能即可。
以下以转发器组件应用的其中一个场景举例说明:
结合图1所示,转发器组件中的数据线连接到笔记本电脑的接口,转发器组件连接外部的电视显示屏,在开关件22接通的状态下,转发器组件能够将笔记本电脑中的数据通过数据线传递至转发器本体1,再通过转发器本体1将数据转发至外部的电视显示屏,使得笔记本电脑中显示的画面能够同步到外部的电视显示屏上,实现笔记本电脑在电视显示屏上的同步投屏。在开关件22断开的状态下,数据线2与转发器本体1断开连接,数据线2不能将笔记本电脑中的数据传输至转发器本体1,对应的也就无法将笔记本电脑中的数据同步到外部的电视显示屏上,从而实现外部显示屏的息屏。
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发器组件能够同时连接多个外置设备,例如,转发器组件能够同时连接多个电视显示屏,依次接通的关断开关件22,能够实现笔记本电脑依次与不同的电视显示屏连接,或者实现笔记本电脑与多个电视显示屏的同步连接,或者笔记本电脑与多个电视显示屏的同步断开。具体的,每触发一次开关件22,即可实现开关件22状态的切换,开关件22状态的切换包括开关件22从接通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以及开关件22从断开状态切换为开关件接通状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通过软件程序控制开关件每次接通后数据转发的路径,从而可以实现通过控制开关件的接通和断开来控制对转发器组件的部分数据导通、全部数据导通、或者全部数据关闭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发器组件,该转发器组件包括转发器本体和数据线,数据线与转发器本体连接,数据线包括第一子数据线、开关件和第二子数据线,第一子数据线的一端连接转发器本体,另一端连接开关件的一端,开关件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子数据线,开关件能够接通和断开第一子数据线与第二子数据线的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开关件设置第一子数据线和第二子数据线之间,通过开关的接通和断开即可实现第一子数据线与第二子数据线的接通和断开,无需将数据线从电子设备上拔除,就能够实现对转发器组件的一键关闭,有利于延长转发器组件使用的寿命,还能通过对开关组件的接通的断开实现转发器组件数据转发路径的切换,操作简单,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转发器组件还包括插头3。插头3与第二子数据线23的远离开关件22的一端连接,插头3用于插接在电子设备上,以实现数据线2与电子设备的稳固连接,其中,插头3可设置为Type-c等USB插头,且同一个数据线2可设置一个或多个插头3,不同的插头3可设置不同的接口,从而实现转发器组件与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连接,有利于提高转发器组件的适用范围。当然,插头3上还可外接插头转化器,通过插头转化器实现接口的转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开关件22包括壳体221和开关电路板222。壳体221内部设有容纳腔223,开关电路板222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腔223内,壳体221能够对开关电路板222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至少部分表示的是开关电路板222可以是完全设置在容纳腔223内,也可以是开关电路板222部分露出在容纳腔223外。结合图3所示,第一子数据线21和第二子数据线23分别伸入容纳腔223内以连接开关电路板222的两端。第一子数据线21和第二子数据线23的外侧可包覆保护膜,从而降低壳体221对第一子数据线21和第二子数据线23的磨损,有利于延长第一子数据线21和第二子数据线23的使用寿命。以下分别对开关电路板222与壳体221的两种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在开关电路板222完全设置在壳体221的容纳腔223内的情况下,可通过施加外部作用力至壳体221表面,使得壳体221的表面发生形变,形变的壳体221具有一定的位移量,壳体221形变的部分能够带动容纳腔223内的开关电路板222发生形变,从而实现对开关件状态的切换;在外部作用力消失的情况下,壳体221可恢复弹性形变。
在开关电路板222部分设置在容纳腔223的情况下,开关电路板222的另一部分设置在容纳腔223外部,其中,位于容纳腔223外部的开关电路板222至少穿过壳体221,穿过壳体221的开关电路板222可与壳体221的外表面平齐,也可以突出于壳体221的外表面。无论采用何种设置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开关电路板均是通过形变位移的方式来实现开关件的状态切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开关电路板222部分设置在容纳腔223外部,用户可直观的看到开关电路板的位置,更有利于用户准确的施加作用力的位置,提高开关件状态切换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壳体221包括上盖2211和下盖2212。上盖2211可设置为弧形结构,下盖2212可设置成弧形结构,当然,也可将下盖设置为平面件,便于用户区分壳体的上下表面,从而能够准确的施加作用力至开关件上。如图2所示,下盖2212与上盖2211可拆卸地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上盖2211与下盖2212的具体连接方式,例如上盖2211可与下盖2212通过卡扣的方式实现可拆卸的连接,或者上盖2211可与下盖2212通过螺钉的方式实现可拆卸地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上盖与下盖可拆卸的连接,有利于降低开关件装配的难度,从而提高开关件制造的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盖与下盖还可以采用焊接、胶黏等方式实现永久性的固定,从而有利于提高壳体的结构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开关电路板222包括电路板本体2221和按键2222。电路板本体2221具体为印制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按键2222与电路板本体2221电连接,也就是说,按键2222是在印制电路板基础上经过表面贴装技术(SMT,SurfaceMounted Technology)上件,或者经过双列直插封装(DIP,dual inline-pinpackage)插件形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按键2222设置在电路板本体2221靠近上盖2211的一侧,可以理解为电路板本体2221沿水平方向延伸,上盖2211设置在电路板本体2221的上侧,下盖2212设置在电路板本体2221的下侧,其中,按键2222设置在电路板本体2221的上侧,且位于上盖2211与电路板本体2221之间。如图4所示,按键2222的上表面可与上盖2211的内表面抵靠,抵靠表示的是按键2222的上表面与上盖2211的内表面贴合接触。通过外部作用力施加在上盖2211上,使得上盖2211形变,形变的上盖2211能够带动按键2222在上下方向上发生位移,从而实现按键接通和断开状态的切换。在其他实施例中,上盖可开设通孔,按键穿过通孔凸出到上盖的上方,用户可直接接触按键,使得按键在上下方向发生位移,从而实现按键功能状态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以按键2222与上盖2211的内表面抵靠为例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盖2211包括中部2213和外缘部2214。中部2213与按键2222的投影重合,也就是说,中部2213包括了与按键2222接触的部分,且中部2213还包括与按键2222接触部分的周缘,外缘部2214围绕中部2213设置,外缘部2214相对中部2213距离按键2222的距离较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缘部2214的厚度L1大于中部的厚度L2,需要说明的是,厚度表示的是上盖2211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中部的厚度小于外缘部的厚度,使得中部的可形变能力高于外缘部的可行变能力,在外力作用下,中部更容易形变,中部靠近按键使得按键切换的难度降低,从而提高用户的体验度;且外缘部的厚度较大,有利于提高上盖的结构强度,从而延长开关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盖设置为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上盖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在外力消失的情况下,上盖能够恢复弹性形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中可设有弹性件,弹性件能够带动按键恢复弹性形变,在按键恢复弹性形变的过程中,按键也能够提供一定的恢复力至上盖,从而带动上盖恢复形变,有利于延长上盖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外缘部2214的厚度朝靠近中部2213的方向逐渐减小。需要说明的是,逐渐减小表示的是外缘部2214的厚度变化呈一定的曲率减小,当然,外缘部2214的部分厚度的变化率可以是零,例如,外缘部2214远离中部2213位置处的厚度为定值,外缘部2214靠近中部2213的位置处的厚度成设定变化率减小。中部2213的厚度可以是定值,或者,中部2213从靠近外缘部2214的一端朝中心的方向厚度减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外缘部的厚度呈减小的趋势设置,有利于提高中部与外缘部衔接处的形变能力,提高外缘部与中部的疲劳强度,延长上盖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中部2213的厚度L2大于等于0.2mm且小于等于0.5mm。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中部2213的厚度是否为定值,只要中部2213的厚度满足上述范围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中部的厚度设置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得中部在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的前提下,还具有较好的抗疲劳强度,从而有利于延长上盖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外缘部2214与中部2213平滑连接,平滑连接表示的是外缘部2214与中部2213连接的位置处的曲率变化没有突变值,例如外缘部2214与中部2213连接的位置不是直角,而是平滑过渡的形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外缘部与中部平滑连接,有利于延长上盖的抗疲劳强度,延长上盖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转发器本体1具有接口4和提示灯5,提示灯5设置在靠近接口4的位置。指示灯设置在所靠近的接口的回路上,在对应接口接通的状态下,指示灯亮,便于提示用户对应的接口处于接通状态,同时还有利于用户进行故障排查。
结合图3所示,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转发器本体1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转发器本体1包括上壳11、底壳12和转发器电路板13,上壳11与底壳12可拆卸的连接,且上壳11与底壳12之间形成空腔,转发器电路板13设置在空腔内。转发器电路板13上设有多个接口4,接口用于连接外置设备,以将转发器本体获得的数据传输至外置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转发器电路板13上的接口4包括但不限于HDMI接口、有线网络接口、USB PD接口、USB2.0接口、USB3.0接口、SD卡接口、Micro SD卡接口。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接口4设置有两个第一接口41、一个第二接口42、第三接口43和第四接口44,例如,第一接口41可设置为USB口,第二接口42可设置为Micro SD卡接口,第三接口43可设置为HDMI接口,第四接口可设置为有线网络接口。其中,转发器本体1可同时外接一个或多个设备。且转发器本体1可与一个或多个设备同时连接或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接口4设置在转发器电路板13的侧部,上壳11和底壳12之间所形成的的壳体侧部设有对应的开口以供接口穿过。转发器本体1还包括设置在上壳11和底壳12两端的端盖14和堵头15,用于封堵空腔。数据线2可部分穿过堵头15与转发器电路板1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对其中一种转发器本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转发器本体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描述的结构,无论转发器本体采用何种结构也均不会对开关件的结构产生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开关件设置数据线上,通过开关的接通和断开即可实现数据线的接通和断开,无需将数据线从电子设备上拔除,就能够实现对转发器组件的一键关闭,有利于延长转发器组件使用的寿命,还能通过对开关组件的接通的断开实现转发器组件数据转发路径的切换,操作简单,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转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发器本体;
数据线,与所述转发器本体连接;其中,所述数据线包括第一子数据线、开关件和第二子数据线;所述第一子数据线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发器本体,所述第一子数据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开关件的一端,所述开关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子数据线;所述开关件能够接通和断开所述第一子数据线和所述第二子数据线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插头,与所述第二子数据线的远离所述开关件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件包括:
壳体,内部设有容纳腔;
开关电路板,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其中,所述第一子数据线和所述第二子数据线分别伸入所述容纳腔内,连接所述开关电路板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上盖;
下盖,与所述上盖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板包括:
电路板本体;
按键,与所述电路板本体电连接,设置在所述电路板本体靠近所述上盖的一侧;
其中,所述上盖开设通孔,所述按键穿过所述通孔凸出到所述上盖的上方;或,所述按键与上盖的内表面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键与所述上盖的内表面抵靠的情况下,所述上盖包括:
中部,与所述按键的投影重合;
外缘部,围绕所述中部设置;
其中,所述外缘部的厚度大于所述中部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缘部朝靠近所述中部的方向厚度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的厚度大于等于0.2mm且小于等于0.5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缘部与所述中部平滑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器本体具有接口和提示灯,所述提示灯设置在靠近所述接口的位置。
CN202221604771.8U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转发器组件 Active CN217720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04771.8U CN217720197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转发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04771.8U CN217720197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转发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20197U true CN217720197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75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04771.8U Active CN217720197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转发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201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08246B2 (en) Electric plug with replaceable head unit
CN107092305B (zh) 用于计算机终端的快速装配系统
CN111124045B (zh) 具有用户可替换面板的计算机终端
EP3128723B1 (en) Sim card holder and terminal mobile having sim card holder
EP2274804B1 (en) Connector for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s
WO2015032206A1 (zh) 一种终端
CN217720197U (zh) 一种转发器组件
US8746990B2 (en) Universal modular connector
JP2018504826A (ja) ボタン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端末
CN111029818A (zh) 可插拔的卡座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566657A (zh)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电路及资产管理系统
JP2022510651A (ja) 移動端末
CN107482332B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US20130016426A1 (en) Three-dimensional glasses
CN210404237U (zh) Type-C连接器、扩展坞和电子设备
KR100276497B1 (ko) 모듈화된 키패널과 그것이 적용된 휴대용 전화기
CN215729487U (zh) 主板及智能终端
TWI477010B (zh) 輸入/輸出模組及具該輸入/輸出模組之行動電子裝置
CN114916161B (zh)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218997117U (zh) 一种具有开关功能的5pinusb连接器
US20230420963A1 (en) Charging apparatus, charger and smart wearable device
CN217427132U (zh) 一种侧按键usb设备
CN215991037U (zh) 一种电视机
CN213026622U (zh) 具端子焊接部检视孔的视频连接器
TWI807894B (zh) 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