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16674U - 红外热像仪 - Google Patents

红外热像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16674U
CN217716674U CN202221853983.XU CN202221853983U CN217716674U CN 217716674 U CN217716674 U CN 217716674U CN 202221853983 U CN202221853983 U CN 202221853983U CN 217716674 U CN217716674 U CN 2177166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infrared imager
thermal insulation
heat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5398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5398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166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166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1667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红外热像仪,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所述红外热像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隔热组件,所述隔热组件包括隔热保护罩和隔热板,所述隔热保护罩和所述隔热板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隔热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内侧。该方案能够解决目前红外热像仪的耐高温性能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红外热像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热像仪。
背景技术
红外热像仪是指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的检测设备,而热图像中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其具有安全、高效、适应性强且能够全天候工作等特点,目前被应用于消防、医疗、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
红外热像仪主要分为手持式和望远镜式,其中,望远镜式的红外热像仪一般用于夜间观察远距离的目标;手持式的红外热像仪的结构较为紧凑、便于携带,且使用灵活,其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手持式的红外热像仪的耐高温性能较差,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容易导致显示屏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外热像仪,能够解决目前红外热像仪的耐高温性能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
隔热组件,所述隔热组件包括隔热保护罩和隔热板,所述隔热保护罩和所述隔热板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隔热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内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的容纳腔中设置隔热保护罩,从而阻滞外界环境中的热量通过壳体传递至容纳腔中,以延长红外检测仪的耐高温时间,有利于保护容纳腔中的功能器件;与此同时,隔热板的设置可以避免容纳腔中的热量与显示面板直接接触,从而保护显示面板,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解决目前红外热像仪的耐高温性能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红外热像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红外热像仪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10-安装孔、120-前壳、130-后壳、140-主体部、150-手持部、 160-内壳、161-前内壳、162-后内壳、170-外壳、171-前外壳、172-后外壳;
200-显示面板、210-显示屏、220-玻璃盖板;
300-隔热组件、310-隔热保护罩、320-隔热板、330-隔热套筒、340-隔热垫圈;
400-主板;
500-主板支架;
600-检制件;
700-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热像仪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考图1至图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红外热像仪,其包括壳体100、光学器件、显示面板200和隔热组件300。
壳体100为红外检测仪的基础构件,能够为红外检测仪的其它结构提供安装基础。壳体100开设有安装孔110,壳体100具有容纳腔,光学器件设置于容纳腔中,可选地,光学器件可以包括镜头、光栅等结构,这里不作具体限制。
显示面板200用于显示检测的温度和图像等信息,以便于用户精准的判断被检测件的状况,显示面板200安装于安装孔110内。
隔热组件300包括隔热保护罩310和隔热板320,隔热保护罩310和隔热板320均设置于容纳腔,隔热板320位于显示面板200的内侧。通过在壳体100 的容纳腔中设置隔热保护罩310,从而阻滞外界环境中的热量通过壳体100传递至容纳腔中,进而延长红外检测仪的耐高温时间,有利于保护容纳腔中的功能器件;与此同时,隔热板320的设置可以避免容纳腔中的热量与显示面板200 直接接触,从而保护显示面板200,以提高显示面板200的可靠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解决目前红外热像仪的耐高温性能较差的问题。
可选地,隔热板320可以设置于壳体100的内壁上,也可以设置于安装孔 110内,当隔热板320设置于壳体100的内壁上时,此时可以将隔热板320的尺寸设置的较大,以提高密封性;当隔热板320设置于安装孔110内时,此时可以将隔热板320的尺寸设置的与显示面板200的尺寸同等大小,以便于设置。
可选地,红外热像仪还包括设置于容纳腔中的主板400、主板支架500和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连接于主板400与主板支架500之间,且电子元器件与主板400电连接,主板支架500用于辅助固定电子元器件,以提高电子元器件的连接稳定性。然而,主板400和电子元器件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散发热量,长时间容易导致主板400和电子元器件出现故障。故,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红外热像仪还包括设置于容纳腔中的相变件,主板支架500、相变件和主板400依次叠置,电子元器件设置于主板400与相变件之间,而相变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从而减少电子元器件和主板400的散热;隔热板320设置于主板400 与显示面板200之间,而主板400、相变件和主板支架500依次叠置,故隔热板320设置于主板支架500与显示面板200之间,进而保护显示面板200,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200的可靠性。可选地,相变件可以为相变储热垫,其表面积较大,吸热效率较高,有利于提高相变件的吸热效率;并且,相变储热垫的表面积较大,以便于多个的电子元器件与相变件接触。
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壳120和后壳130,以便于组装和拆卸维修;可选地,红外热像仪还包括多个螺纹锁紧件,前壳120 和后壳130通过多个螺纹锁紧件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拆装,当然也可以通过铆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这里不作具体限制。安装孔110开设于后壳130。隔热保护罩310可以覆盖整个壳体100的内壁,但是由于容纳腔为不规则结构,不便于隔热保护罩310的组装,且生产制作时成型较难。基于此,可选地,前壳 120具有容纳槽,隔热保护罩310贴合地设置于容纳槽内,主板400、主板支架500、电子元器件和相变件中的至少一者位于容纳槽内,以保护主板400和电子元器件;并且,采用此种设置方式可以提高容纳腔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红外热像仪还包括检测件600,检测件600设置于容纳腔,可选地,检测件600设置于光栅与主板400之间,当需要检测物体时,物体向外辐射电磁波,红外检测仪的镜头进行滤波、聚焦等,接着由光栅滤除杂散光,然后红外能量投射到检测件600上,最后通过功能器件将能量换算成温度和图像显示到显示面板200上。可选地,检测件600可以包括探测器、磁敏元件等敏感元器件,这里不作具体限制。隔热保护罩310包裹检测件600,从而阻滞容纳腔中的热量传递至检测件600,以保护检测件600,有利于提升检测件600 的检测准确性。
可选的实施例中,红外热像仪还包括电池700,电池700设置于容纳腔中,当红外热像仪在户外环境等场景下使用时,电池700能够为红外热像仪提供电能。然而,外界环境中的热量以及容纳腔中的热量容易加快电池700电量的消耗。故,可选地,隔热组件300还包括隔热套筒330,隔热套筒330设置于容纳腔,隔热套筒330套设于电池700之外,从而将外界环境中的热量和容纳腔中的热量阻滞到隔热套筒330之外,以延缓电池700的温升,有利于提升电池的续航能力。
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相连的主体部140和手持部150,电池700和隔热套筒330可以设置于主体部140,但是由于镜头、光栅等结构通常设置于主体部140,此时将导致主体部140的尺寸较大;并且,此种情况下,主体部140的结构布置较为集中,从而导致该区域的热量较为集中,容易损坏设置于主体部140的其它结构;另外,将电池700和隔热套筒330设置于主体部140,将增大其它结构的布局难度。基于此,可选地,电池700和隔热套筒330均设置于手持部150,从而减小主体部140的尺寸;并且,此时容纳腔内的结构布置的较为分散,从而避免热量集中,以保护设置于容纳腔中的其它结构;另外,将电池700和隔热套筒330设置于手持部150,将降低容纳腔内的其它结构的布局难度。且隔热套筒330与手持部150贴合设置,从而提高手持部150的空间利用率,以减小手持部150的尺寸,便于用户握持。隔热套筒330可以由硅胶、石棉等具有隔热性能的材料制成,但是由硅胶、石棉等材料制成的隔热套筒330将增大红外热像仪的重量,不便于携带。故,可选地,隔热套筒330为气凝胶套筒,由于气凝胶的密度极小,故由气凝胶制成的气凝胶套筒的重量极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从而在几乎不增加红外热像仪的重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延缓电池700的升温,以提升电池700的续航能力。
又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包括显示屏210和玻璃盖板220,玻璃盖板220设置于显示屏210的外侧,以避免外界环境中的热量传递至显示屏210,从而保护显示屏210;可选地,玻璃盖板220可以由钢化玻璃制成,而钢化玻璃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其可以用于隔热,从而进一步保护显示屏 210。隔热组件300还包括隔热垫圈340,隔热垫圈340设置于显示屏210与玻璃盖板220之间,且隔热垫圈340位于显示屏210的边沿,当外界环境中的热量进入玻璃盖板220与安装孔的内壁之间的缝隙时,该隔热垫圈340可以阻滞该部分热量传递至显示屏210,从而更进一步地保护显示屏210。隔热板320 设置于显示屏210背离玻璃盖板220的一侧,以确保显示屏210的清晰度,以便于用户观看检测结果。
隔热板320和隔热垫圈340均可以由硅胶、石棉等具有隔热性能的材料制成,但是由硅胶、石棉等材料制成的隔热板320和隔热垫圈340将增大红外热像仪的重量,不便于携带。故,可选地,隔热板320为气凝胶板,隔热垫圈340 为气凝胶垫圈,由于气凝胶的密度极小,故由气凝胶制成的气凝胶板和气凝胶垫圈的重量极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从而在几乎不增加红外热像仪的重量的基础上,以保护显示屏210。
可选地,隔热板320的厚度可以为2mm,从而减小隔热板320的占用空间,以便于容纳腔中的其它结构的设置;并且,可以减小红外检测仪的壳体100 尺寸,以节省制作成本。
可选地,隔热垫圈340的厚度可以为1mm,从而减小隔热垫圈340的占用空间,以减小安装孔的长度,避免壳体100设置的较厚,进而减小红外检测仪的壳体100的尺寸和重量,以节省制作成本。
隔热保护罩310可以由硅胶、石棉等具有隔热性能的材料制成,但是由硅胶、石棉等材料制成的隔热保护罩310将增大红外热像仪的重量,不便于携带。基于此,可选地,隔热保护罩310为气凝胶保护罩,由于气凝胶的密度极小,故由气凝胶制成的气凝胶保护罩的重量极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从而在几乎不增加红外热像仪的重量的基础上,从而提升红外检测仪的隔热性能,以保护红外检测仪的壳体100内的结构。
可选地,隔热保护罩310的厚度可以为1.5mm,从而减小隔热保护罩310 的占用空间,以便于容纳腔中的其它结构的设置;并且,可以减小红外检测仪的壳体100的尺寸,以节省制作成本。
再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内壳160和外壳170,外壳170贴合地设置于内壳160,以提升红外热像仪的美观性。外壳170为硅胶壳,由于硅胶具有隔热性能,从而将外界环境中的热量阻滞在壳体100之外,当然该外壳170也可以由玻璃纤维制成,从而进行隔热,但是玻璃纤维的耐磨性较差,故玻璃纤维壳的使用寿命不如硅胶壳的持久。由于壳体100的容纳腔中设有隔热保护罩310,此时可以减小硅胶壳的厚度,只要满足保护内壳160的作用即可,可选地,外壳170的厚度可以为1mm~2mm,从而减小红外热像仪的尺寸和重量,以便于携带,且方便使用。进一步可选地,外壳170的厚度可以为1mm,在满足保护内壳160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红外热像仪的尺寸和重量,以节省制作成本。可选地,内壳160的厚度可以为1.5mm,以确保设置其它结构所需的强度。
在壳体100包括前壳120和后壳130的实施例中,当壳体100包括内壳160 和外壳170时,可选地,内壳16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内壳161和后内壳162,外壳17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外壳171和后外壳172,前外壳171贴合地设置于前内壳161,后外壳172贴合地设置于后内壳162,以便于前壳120与后壳 130的组装和拆卸维修。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开设有安装孔(110),所述壳体(100)具有容纳腔;
显示面板(200),所述显示面板(200)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10)内;
隔热组件(300),所述隔热组件(300)包括隔热保护罩(310)和隔热板(320),所述隔热保护罩(310)和所述隔热板(320)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隔热板(320)位于所述显示面板(200)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热像仪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主板(400)、主板支架(500)、电子元器件和相变件,所述主板支架(500)、所述相变件和所述主板(400)依次叠置,所述电子元器件设置于所述主板(400)与所述相变件之间,且所述电子元器件与所述主板(400)电连接,所述隔热板(320)设置于所述主板(400)与所述显示面板(20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壳(120)和后壳(130),所述安装孔(110)开设于所述后壳(130),所述前壳(120)具有容纳槽,所述隔热保护罩(310)贴合地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主板(400)、所述主板支架(500)、所述电子元器件和所述相变件中的至少一者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热像仪还包括检测件(600),所述检测件(60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隔热保护罩(310)包裹所述检测件(6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热像仪还包括电池(700),所述隔热组件(300)还包括隔热套筒(330),所述电池(700)和所述隔热套筒(330)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隔热套筒(330)套设于所述电池(700)之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相连的主体部(140)和手持部(150),所述电池(700)和所述隔热套筒(330)均设置于所述手持部(150),且所述隔热套筒(330)与所述手持部(150)贴合设置,所述隔热套筒(330)为气凝胶套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300)还包括隔热垫圈(340),所述显示面板(200)包括显示屏(210)和玻璃盖板(220),所述隔热垫圈(340)设置于所述显示屏(210)与所述玻璃盖板(220)之间,且所述隔热垫圈(340)位于所述显示屏(210)的边沿,所述隔热板(320)设置于所述显示屏(210)背离所述玻璃盖板(220)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320)为气凝胶板,所述隔热垫圈(340)为气凝胶垫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保护罩(310)为气凝胶保护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热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内壳(160)和外壳(170),所述外壳(170)贴合地设置于所述内壳(160),所述外壳(170)为硅胶壳,所述外壳(170)的厚度为1mm~2mm。
CN202221853983.XU 2022-07-18 2022-07-18 红外热像仪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77166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53983.XU CN217716674U (zh) 2022-07-18 2022-07-18 红外热像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53983.XU CN217716674U (zh) 2022-07-18 2022-07-18 红外热像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16674U true CN217716674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78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53983.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7716674U (zh) 2022-07-18 2022-07-18 红外热像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166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93355U (zh) 成像装置及无人机
CN217716674U (zh) 红外热像仪
CN204301865U (zh) 超远程观测制冷式红外热成像仪
CN217155605U (zh) 一种生物识别测温一体机
CN110798755A (zh) 一种物联网设备保护壳
CN213458191U (zh) 一体化测温门禁
CN106385783A (zh) 一种可适应高温环境的探测器及其降温方法
CN211580523U (zh) 一种新型智能环保数采仪
CN208126839U (zh) 一种户外智能电子公交站牌
CN201533476U (zh) 一种外部散热的led显示屏箱体结构
CN210719417U (zh) 在线式测温红外热像仪
CN210491098U (zh) 一种物联网设备保护壳
CN210577264U (zh) 一种具有防火功效的弱电箱
CN112179501A (zh) 一种红外线测温仪
CN217504995U (zh) 一种具有被动散热功能的红外火焰探测器
CN217305477U (zh) 远程智能电源检测管理系统
CN220983999U (zh) 一种防护罩及气体监测报警器
CN210983696U (zh) 一种可燃气体报警器
CN206118267U (zh) 一种具有自主降温功能的探测装置
CN212966430U (zh) 一种智能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设备
CN218916542U (zh) 一种一体化红外测温仪器
CN214954752U (zh) 一种避免涉水的笔记本触控按键
CN108417167A (zh) 一种户外智能电子公交站牌
CN213089766U (zh) 一种led电源
CN217011397U (zh) 一种应用于穿戴领域的柔性电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1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1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1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