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09460U - 一种菌粒用加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菌粒用加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09460U
CN217709460U CN202221344351.0U CN202221344351U CN217709460U CN 217709460 U CN217709460 U CN 217709460U CN 202221344351 U CN202221344351 U CN 202221344351U CN 217709460 U CN217709460 U CN 217709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rc
end plate
shell
low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4435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伟
郭宁
林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rand Biologic Pharmaceutic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Broad Life Sciences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ad Life Sciences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oad Life Sciences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4435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094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09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094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ushing And Pulveriza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菌粒用加工结构,粉碎箱体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下壳体的上端相互对称的设置有两个限位台,各限位台的长度与下壳体的长度相同,各限位台的上端与下壳体的上端齐平;上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上端板,第一上端板与第一下端板连接,下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上端板,第二下端板上设置有与缺口配合使用的延伸部,转轴上设置有若干个粉碎刀,转轴的一端可转动的穿过第一下端板,并与动力源的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有效的提高了粉碎质量和效率、便于对下壳体进行清洗,同时也易对附着在粉碎凸台上的打碎物进行清理,并且制造成本低且不易损坏,降低了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菌粒用加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结构,具体地说他,特别涉及一种菌粒用加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制备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的过程中,需要对菌粒进行粉碎,现有粉碎方式是通过电机带动粉碎刀旋转,从而对位于粉碎箱中的菌粒进行粉碎,粉碎完成后,菌粒位于粉碎箱的下半部,打开粉碎箱底部的出料口,从而对粉碎完成后的菌粒进行收集,这种方式对菌粒进行粉碎后排料,目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单纯的通过粉碎刀进行的旋转进行粉碎,效率低且质量不佳;另一方面,粉碎箱的进料口和出料口都较小,不便于对其进行清洗;再一方面,各个零部件不便于进行拆卸检修和更换,导致提高了使用成本。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菌粒用加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菌粒用加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菌粒用加工结构,包括粉碎箱体,所述粉碎箱体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上壳体和下壳体;
所述下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上壳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
所述下壳体的上端相互对称的设置有两个限位台,各所述限位台的长度与所述下壳体的长度相同,各所述限位台的上端与所述下壳体的上端齐平;
所述下壳体内可活动的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两侧上端分别位于各所述限位台的下端,并通过各所述限位台进行限位,所述弧形板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粉碎凸台;
所述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下端板,所述下壳体的另一端可活动的设置有第二下端板,所述第二下端板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第二下端板的内侧与所述弧形板的一端贴合;
所述第二下端板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块,各所述连接块可活动的穿设在导向杆上,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与转杆连接,所述转杆的下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上端与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粉碎箱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第二下端板与所述下壳体通过锁紧单元连接;
所述上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上端板,所述第一上端板与所述第一下端板连接,所述下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上端板,所述第二下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缺口配合使用的延伸部;
所述粉碎箱体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若干个粉碎刀,所述转轴的一端可转动的穿过所述第一下端板,并与动力源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延伸部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位于弧形板上中间一排的若干个粉碎凸台上均开设有通孔;相邻的两排粉碎凸台错位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块的个数为四个,每两个连接块为一组,一组位于所述第二下端板的左侧,另一组位于所述第二下端板的下侧;
各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各所述限位块连接,各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同时与弧形连接板连接,所述弧形连接板的外侧通过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杆同时与所述转杆连接,所述弧形连接板的内侧与所述第二下端板的外侧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个数为两个,各所述底座的上端通过若干个连接座与所述下壳体的外壁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转杆的下端可转动的穿过所述底座,并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可开启和关闭的门。
作为优选,所述锁紧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下端板上的第一锁紧板,所述第一锁紧板上螺纹连接有锁紧杆,所述锁紧杆的前端设置有转动盘,所述锁紧杆的后半段与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外壁上的第二锁紧板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杆上还可设置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弧形块的第二弧形块,所述第一弧形块与所述第二弧形块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二弧形块和所述第一弧形块的另一侧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源为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电机安装座与所述第一下端板的外壁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粉碎刀与粉碎凸台配合,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粉碎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将设有粉碎凸台的弧形板直接从下壳体中取出,使其下壳体内壁光滑便于清洗,同时也易对附着在粉碎凸台上的打碎物进行清理,再一方面,制造成本低且不易损坏,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使用新型中未设置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上壳体两侧分别设置第一上端板和第二上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未设置第一上端板和转轴等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二下端板外侧设置各连接块等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未设置第二下端板等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D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弧形板上设置有粉碎凸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13所示,一种菌粒用加工结构,包括粉碎箱体1,所述粉碎箱体1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上壳体2和下壳体3,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而定,将上壳体2和下壳体3作为可拆卸扣合还是一体成型。
所述下壳体3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5,所述上壳体2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6;该出料口5和进料口均可关闭和开启。所述下壳体3的上端相互对称的设置有两个限位台7,两个限位台7与下壳体3为一体成形结构。各所述限位台7的长度与所述下壳体3的长度相同,各所述限位台7的上端与所述下壳体3的上端齐平;
所述下壳体3内可活动的设置有弧形板8,为了便于出料,在弧形板8上开设有与所述出料口5配合使用的开口97。
所述弧形板8的两侧上端分别位于各所述限位台7的下端,并通过各所述限位台7进行限位,所述弧形板8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粉碎凸台9;
所述下壳体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下端板10,所述下壳体3的另一端可活动的设置有第二下端板11,所述第二下端板11上开设有缺口12,所述第二下端板11的内侧与所述弧形板8的一端贴合;
所述第二下端板11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块13,各所述连接块13可活动的穿设在导向杆15上,所述导向杆15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16,所述导向杆 15的另一端与转杆17连接,所述转杆17的下端与底座18转动连接,所述转杆 17的上端与设置在所述底座18上的支撑座19转动连接,所述粉碎箱体1设置在所述底座18上;
所述第二下端板11与所述下壳体3通过锁紧单元20连接;所述上壳体2 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上端板21,所述第一上端板21与所述第一下端板10连接,所述下壳体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上端板22,所述第二下端板11上设置有与所述缺口12配合使用的延伸部23;
所述粉碎箱体1内设置有转轴26,所述转轴26上设置有若干个粉碎刀90,本实施例中,各个粉碎刀90与转轴26可拆卸连接,便于对其进行更换。所述转轴26的一端可转动的穿过所述第一下端板10,并与动力源2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轴26的另一端与所述延伸部23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位于弧形板8上中间一排的若干个粉碎凸台9上均开设有通孔28;弧形板8通过人手取出,为了更加便于取出弧形板8,通孔28的设置,便于在取出弧形板8时,用钩子(图中未示出)勾住通孔28将弧形板8拉出;相邻的两排粉碎凸台9错位设置能够进一步配合粉碎刀90提高粉碎速度和效果。
所述连接块13的个数为四个,每两个连接块13为一组,一组位于所述第二下端板11的左侧,另一组位于所述第二下端板11的下侧;
各所述导向杆15的一端与各所述限位块16连接,各所述导向杆15的另一端同时与弧形连接板29连接,所述弧形连接板29的外侧通过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杆同时与所述转杆17连接,所述弧形连接板29的内侧与所述第二下端板11 的外侧间隔设置。
所述底座18的个数为两个,各所述底座18的上端通过若干个连接座30与所述下壳体3的外壁连接。
为了进一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所述底座18内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转杆17的下端可转动的穿过所述底座18,并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底座18上设置有可开启和关闭的门302。
锁紧单元20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一能够实现该功能的结构均可。本实用新型作为优选,所述锁紧单元2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下端板11上的第一锁紧板 32,所述第一锁紧板32上螺纹连接有锁紧杆33,所述锁紧杆33的前端设置有转动盘35,所述锁紧杆33的后半段与设置在所述下壳体3外壁上的第二锁紧板 36螺纹连接。第二下端板11上设置有把手96。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稳定性,所述导向杆15上还可设置限位件37,所述限位件37包括第一弧形块38的第二弧形块39,所述第一弧形块38与所述第二弧形块39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二弧形块39和所述第一弧形块 38的另一侧通过螺栓50可拆卸连接。所述动力源27为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电机安装座51与所述第一下端板10的外壁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动力源27带动转轴26和粉碎刀90转动,通过粉碎刀90的转动配合设置在弧形板8上的粉碎凸台9对菌粒进行粉碎,有效的提高了粉碎的效果和质量,当需要取出弧形板8时,首先松开锁紧单元20和限位件37,使其锁紧单元20和限位件37不在对第二下端板进行限位,人手抓住把手96将第二下端板 11向外拉,第二下端板11通过连接块13沿导向杆15的长度方向滑动,随后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杆17转动,从而转动第二下端板11,此时将弧形板8拉出即可,拉出弧形板8后,不仅便于对弧形板8或粉碎凸台9进行检修,同时也便于对附在粉碎凸台9上的打碎料进行清洗,另外,由于将弧形板8取出,从而使其下壳体3的内壁光滑,更利于对下壳体3进行清洗。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菌粒用加工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粉碎箱体(1),所述粉碎箱体(1)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上壳体(2)和下壳体(3);
所述下壳体(3)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5),所述上壳体(2)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6);
所述下壳体(3)的上端相互对称的设置有两个限位台(7),各所述限位台(7)的长度与所述下壳体(3)的长度相同,各所述限位台(7)的上端与所述下壳体(3)的上端齐平;
所述下壳体(3)内可活动的设置有弧形板(8),所述弧形板(8)的两侧上端分别位于各所述限位台(7)的下端,并通过各所述限位台(7)进行限位,所述弧形板(8)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粉碎凸台(9);
所述下壳体(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下端板(10),所述下壳体(3)的另一端可活动的设置有第二下端板(11),所述第二下端板(11)上开设有缺口(12),所述第二下端板(11)的内侧与所述弧形板(8)的一端贴合;
所述第二下端板(11)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块(13),各所述连接块(13)可活动的穿设在导向杆(15)上,所述导向杆(15)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16),所述导向杆(15)的另一端与转杆(17)连接,所述转杆(17)的下端与底座(18)转动连接,所述转杆(17)的上端与设置在所述底座(18)上的支撑座(19)转动连接,所述粉碎箱体(1)设置在所述底座(18)上;
所述第二下端板(11)与所述下壳体(3)通过锁紧单元(20)连接;
所述上壳体(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上端板(21),所述第一上端板(21) 与所述第一下端板(10)连接,所述下壳体(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上端板(22),所述第二下端板(11)上设置有与所述缺口(12)配合使用的延伸部(23);
所述粉碎箱体(1)内设置有转轴(26),所述转轴(26)上设置有若干个粉碎刀(90),所述转轴(26)的一端可转动的穿过所述第一下端板(10),并与动力源(27)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转轴(26)的另一端与所述延伸部(23)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粒用加工结构,其特征是:位于弧形板(8)上中间一排的若干个粉碎凸台(9)上均开设有通孔(28);相邻的两排粉碎凸台(9)错位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粒用加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块(13)的个数为四个,每两个连接块(13)为一组,一组位于所述第二下端板(11)的左侧,另一组位于所述第二下端板(11)的下侧;
各所述导向杆(15)的一端与各所述限位块(16)连接,各所述导向杆(15)的另一端同时与弧形连接板(29)连接,所述弧形连接板(29)的外侧通过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杆同时与所述转杆(17)连接,所述弧形连接板(29)的内侧与所述第二下端板(11)的外侧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粒用加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8)的个数为两个,各所述底座(18)的上端通过若干个连接座(30)与所述下壳体(3)的外壁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粒用加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8)内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转杆(17)的下端可转动的穿过所述底座(18),并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底座(18)上设置有可开启和关闭的门(30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粒用加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锁紧单元(2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下端板(11)上的第一锁紧板(32),所述第一锁紧板(32)上螺纹连接有锁紧杆(33),所述锁紧杆(33)的前端设置有转动盘(35),所述锁紧杆(33)的后半段与设置在所述下壳体(3)外壁上的第二锁紧板(36)螺纹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粒用加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向杆(15)上还可设置限位件(37),所述限位件(37)包括第一弧形块(38)的第二弧形块(39),所述第一弧形块(38)与所述第二弧形块(39)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二弧形块(39)和所述第一弧形块(38)的另一侧通过螺栓(50)可拆卸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粒用加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动力源(27)为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电机安装座(51)与所述第一下端板(10)的外壁可拆卸连接。
CN202221344351.0U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菌粒用加工结构 Active CN217709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4351.0U CN217709460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菌粒用加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4351.0U CN217709460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菌粒用加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09460U true CN217709460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97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44351.0U Active CN217709460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菌粒用加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094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39597U (zh) 一种新型碎冰机
CN217709460U (zh) 一种菌粒用加工结构
CN209251142U (zh) 锤片式秸秆粉碎机
CN211709785U (zh) 一种废弃塑胶回收装置
CN209531081U (zh) 一种便于卸除料渣的硫酸锌制备原料的破碎过筛装置
CN212040792U (zh) 一种食品原料加工用冻干柠檬打粉装置
CN211160079U (zh) 一种便于清洁的密封式制糖用粉碎机
CN210857072U (zh) 一种树叶清扫处理机
CN216506888U (zh) 基于仙人掌果汁高效加工系统
CN212732372U (zh) 一种复合肥生产链磨机
CN216722132U (zh) 一种割草机集草箱结构
CN215936198U (zh) 一种番茄打浆机
CN212524863U (zh) 一种农业生产用筛选机
CN109225403B (zh) 一种适用于加工生产过程中的捣碎装置
CN110756301A (zh) 一种粮食加工用谷物粉碎装置
CN220328887U (zh) 一种方便清理的粉碎机
CN216678510U (zh) 一种新型藏柏枝叶粉碎装置
CN220191536U (zh) 一种高效的麦秆粉碎机
CN215353833U (zh) 一种具有高效筛分功能的药物粉碎装置
CN217446469U (zh) 一种骨头粉碎结构
CN215655533U (zh) 一种农业经济作物多功能加工装置
CN216399959U (zh) 一种木材粉碎装置
CN209660008U (zh) 一种生物碳生产用植物秸秆切割机
CN217190020U (zh) 一种制备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过程中用粉碎装置
CN213549616U (zh) 一种用于饲料加工的预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5

Address after: 310000, No. 63 Jiuhuan Road, Shangche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Standard Factory Building 14)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GRAND BIOLOGIC PHARMACEUTICAL Inc.

Address before: 400039 No. 101-109, Erlang Chuangye Road,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12 / F, zone B, Erlang high tech entrepreneurship Park)

Patentee before: Broad life sciences (Chongq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