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08060U - 卷烟厂制丝线叶片加料区域异味粉尘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卷烟厂制丝线叶片加料区域异味粉尘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08060U
CN217708060U CN202222009559.3U CN202222009559U CN217708060U CN 217708060 U CN217708060 U CN 217708060U CN 202222009559 U CN202222009559 U CN 202222009559U CN 217708060 U CN217708060 U CN 217708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supply
pipe
return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095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静芬
李日南
崔升
吴敬华
刘鸿
邹克兴
李坚
廖寿学
杨晖
黄海松
黄贤飞
薛云
朱静
赵文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obacco Guangx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obacco Guangx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obacco Guangx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obacco Guangx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095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08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08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08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烟厂制丝线叶片加料区域异味粉尘控制系统,属于卷烟厂环保技术领域,其包括:送风管、进风管和回风口,送风管设置在加料区域的上方,送风管上设有多个送风孔,进风管与送风管连通,进风管上设有进风机,使送风管内的空气从送风孔喷出形成风幕,风幕在加料区域外侧形成封闭的控制区域;回风口设置在加料区域上方,回风口上连接有回风管,回风管上连接有排风机,回风管连接在工厂内的异味除尘设备中。通过将加料区域内扩散的异味粉尘抑制在控制区域内,不在车间内部以及厂外扩散,同时将控带有异味粉尘的空气输送至厂内的异味除尘设备内,满足排放要求再排放到外界环境中,降低对工厂周围环境的影响。

Description

卷烟厂制丝线叶片加料区域异味粉尘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烟厂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味粉尘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而在卷烟生产加工过程,尤其是制丝生产环节,需要很多增温增湿及加料加香工艺设备,对在制品进行增温增湿、切丝、烘干、加料加香等,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高湿、有异味的气体及粉尘;同时,由于卷烟工厂的制丝车间的工艺流程长,工序设备复杂,车间体积庞大,工序点产生的异味气体、粉尘距离除尘回风点较远,以及部分工序的排潮系统效率降低,如:加料筒的排潮过大,会导致香料损失等多方面原因,异味空气及粉尘经空调送风回风系统,不断扩散、累积并分布到整个车间1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环境中;基于现有技术的处理难度很大,行业内卷烟工厂在技术升级改造过程中,投入大量资金采用包括水洗、吸附、电离等大量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空气净化,但是空气处理量太大,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在生产操作实践中,为隔离外部气候环境对车间温湿度、人体舒适性、物料加工工艺要求、空调节能方面等的影响,制丝车间的空调系统一般需要保持5-10Pa微正压;在特定的组合条件下,包括:人员或物料进出时,部分负压设备停机,车间各类门窗洞口非完全密封,以及外部气候环境利于异味气体与粉尘扩散等,异味气体与粉尘从车间溢出量增加,并扩散到厂区外部,导致周边居民的投诉,这是处于城区内的许多卷烟厂面临的共同的环保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减少制丝线叶片加料设备运作过程中,异味粉尘在车间内的累计,并降低异味粉尘向厂外的扩散,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烟厂制丝线叶片加料区域异味粉尘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烟厂制丝线叶片加料区域异味粉尘控制系统,其包括:
送风管,设置在所述加料区域的上方,所述送风管上设有多个呈环形排列的送风孔;
进风管,与所述送风管连通,且所述进风管上设有进风机,以向所述送风管内送风,使送风管内的空气从所述送风孔喷出形成风幕,风幕在所述加料区域外侧形成封闭的控制区域;
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加料区域上方,所述回风口上连接有回风管,所述回风管上连接有排风机,所述回风管远离回风口的一端连接工厂内的异味除尘设备中。
可选地,所述送风孔包括:
第一送风孔,呈环形间隔排列在所述送风管上,并朝向所述加料区域的外侧设置;
和/或,第二送风孔,呈环形间隔排列在所述送风管上,并朝向所述回风口设置。
可选地,所述排风机的回风量与所述进风机的送风量的风量值,大于所述送风管上吹出的风幕所构建的空间体积。
可选地,所述送风管包括多个直管段以及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直管段的弯管段,所述直管段设置有所述第一送风孔、所述第二送风孔,所述弯管段设置有所述第一送风孔;和/或,所述送风管呈封闭的矩形结构,所述进风管与所述送风管通过三通阀连接。
可选地,所述回风口设置在所述送风管的上方;和/或,所述回风口设有多个并间隔分布。
可选地,所述进风管上设有进风电动截止阀;
和/或,所述回风管上设有回风电动截止阀。
可选地,所述回风管上设有防火阀。
可选地,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检测器、控制器,所述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加料区域内,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当前位置的PM2.5数值,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检测器、所述进风机、所述排风机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检测器包括:
第一检测器,位于所述加料机与所述出料振槽的连接处的垂直上方;
和/或,第二检测器,位于所述控制区域的中心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异味粉尘控制系统,通过将外界空气从送风孔内吹出形成风幕,在加料区域外侧构建封闭的控制区域,将加料区域内扩散的异味粉尘抑制在控制区域内,不在车间内部以及厂外扩散,同时再将控制区域内带有异味粉尘的空气从回风口抽入,并输送至厂内的异味除尘设备内进行除尘去味处理,满足排放要求再排放到外界环境中,降低对工厂周围环境的影响。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异味粉尘控制系统,送风孔分别为第一送风孔和第二送风孔,第一送风孔在送风管下方形成风幕,第二送风孔在送风孔与回风口之间形成风幕,在抑制了异味粉尘的前提下,还能有效的带动异味粉尘流入回风口内,提高对异味粉尘的吸收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卷烟厂制丝线叶片加料区域异味粉尘控制系统的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卷烟厂制丝线叶片加料区域异味粉尘控制系统送风管的俯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卷烟厂制丝线叶片加料区域异味粉尘控制系统送风管通风方向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卷烟厂制丝线叶片加料区域异味粉尘控制系统送风支管与第一回风口位置关系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卷烟厂制丝线叶片加料区域异味粉尘控制系统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进风管;2、进风电动截止阀;3、进风机;4、进风支管;5、送风管;6、第一回风口;7、第二回风口;8、加料区域;9、排风机;10、回风电动截止阀;11、回风管;12、防火阀;13、第一检测器;14、第二检测器;15、PLC控制柜;16、三通阀;17、第一送风孔;18、弯管段;19、第二送风孔;20、风幕;21、加料机;22、进料振槽;23、出料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卷烟厂制丝线叶片加料区域异味粉尘控制系统,其用于设置在卷烟厂制丝线叶片加料区域8中,加料区域8内可配置一台或多台加料机21,每一台加料机21上均设有进料振槽22和出料振槽23,在加料机21运作过程中,物料从加料机21移动至出料振槽23时,较高温度的物料会形成带有异味的烟雾粉尘并向外扩散。异味粉尘控制系统将产生的异味烟雾粉尘控制在加料区域8内,使异味粉尘不易向外界扩散,同时将控制在加料区域8内的烟雾粉尘抽走,从而降低异味粉尘在车间内的积累,为车间内的工人提供更健康的工作环境,并减少异味粉尘向厂外的扩散,保证厂区外界环境质量。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控制系统包括进风管1、送风管、回风口和回风管11,其中,送风管设置在加料区域8的上方,送风孔上开设有多个送风孔,送风孔在送风管上呈环形间隔排列,进风管1与送风管连通,且进风管1上设有进风机3,以向送风管内送风,并使送风管内的空气从送风孔内吹出形成风幕20,风幕20在加料区域8外侧形成封闭的控制区域。回风口同样设置在加料区域8上方,回风管11与回风口连通,回风管11上设置有排风机9,且回风管11远离回风口的一端与厂内的异味除尘设备连接。
上述的控制系统,加料区域8中扩散的异味粉尘,被风幕20限制在控制区域内,从而抑制异味粉尘向外界的扩散,同时,排风机9不断地将加料区域8内的空气从回风口抽入到回风管11内,并输送至厂内的异味除尘设备中进行除尘除味,符合排放标准后再排放到外界环境中,提高了车间内部以及卷烟厂外环境中空气的质量。
参照图2,具体地,送风管呈封闭的矩形环状布置在加料区域8上方,且加料区域8位于送风管所围绕的矩形内部,送风孔沿着送风管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布设置,即送风孔也沿着矩形形状排列,使送风孔吹出的风幕20所构成的控制区域是矩形的。
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送风管还可以设置为任意形状的,例如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结构,送风孔也同样的可以沿圆形、椭圆形或其他任意多变形排布设置,使加料区域8位于送风孔吹出的风幕20所构成的控制区域内即可。
其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送风孔包括第一送风孔17和第二送风孔19,第一送风孔17开设在送风管的底部,第一送风孔17竖直向下设置,使风经过第一送风孔17垂直向下吹出,在送风管下方形成风幕20,抑制异味粉尘向加料区域8四周的扩散。第二送风孔19设置在送风管的上方,第二送风孔19朝向回风口一侧倾斜设置,使风从第二送风孔19内吹出后向回风口流动,在送风管上方形成风幕20,以此构成封闭的控制区域,同时,第二送风孔19处形成的风幕20能够将加料区域8内扩散的异味粉尘直接带入到回风口内,加快对异味粉尘的吸收。
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第一送风孔17的开设方向也可以是倾斜的,令第一送风孔17朝向加料区域8的外侧吹风,在加料区域8外侧形成风幕20即可。
参照图3,送风管包括直管段5和弯管段18,本实施例中,呈矩形的送风管由四个直管段5和四个弯管段18相互拼接成型,弯管段18连接在两个相邻的直管段5之间。并且,其中一个直管段5上设置有三通阀16,三通阀16可以是Y型三通阀16、也可以是T型三通阀16,三通阀16上连接有进风支管4,进风支管4与进风机3连接,以此将进风管1和该直管段5连通,以向整个送风管内送风。
并且,第一送风孔17开设在每一个直管段5和每一个弯管段18上,第二送风孔19仅开设在每一个直管段5上。
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4所示,回风口呈四棱台形状,使回风口的底部开口面积较大,有利于吸入异味粉尘,并且,回风口设置有至少两个并间隔布置,以扩大对异味粉尘的吸收面积和吸收速度。在本实施例中,回风口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回风口6和第二回风口7,第一回风口6和第二回风口7均与回风管11连通,第一回风口6和第二回风口7均匀设置在加料区域8的中心点两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回风口位于送风管的上方,即第二送风孔19向斜上方设置,加速向上扩散的异味粉尘进入回风口内。当然,回风口也可以设置为与送风管平齐,或设置在送风管的下方,保证第二送风孔19能够将气流吹入到回风口内即可。
具体地,进风机3为高静压加压风机,排风机9为高静压负压风机,并且,排风机9的回风量与进风机3的送风量的风量值相比,大于所述送风管上吹出的风幕20所构建的空间体积的1.5倍,以保证加料区域8内散发的异味粉尘不易向外界扩散。
例如:进风机3采用5000立方米/小时的送风量,所形成的风幕20构建的控制区域为1000立方米,则排风机9的回风量设计值应大于6500立方米/小时(1.5*1000+5000=6500)。
进一步地,参照图1,进风管1上设有进风电动截止阀2,进风电动截止阀2安装在进风机3远离进风支管4的一侧,以控制进风管1的开启或关闭。回风管11上也设有回风电动截止阀10,回风电动截止阀10安装在排风机9远离回风口的一侧,以控制回风管11的开启或关闭。并且,回风管11上还设置有防火阀12,防火阀12为70℃防火阀,在出现火灾时快速封闭回风管11,防止火势蔓延,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地,控制系统还包括检测器和控制器,检测器设置在加料区域8内,以检测加料区域8内的PM2.5数值,控制器与检测器、进风电动截止阀2、进风机3、回风电动截止阀10、排风机9均通信连接,以此,可根据检测器所检测到的PM2.5数值控制进风电动截止阀2、进风机3、回风电动截止阀10、排风机9的启动或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器为PLC控制柜15,通过数据通信并编程设置在PLC控制柜15内,并通过PID模块实现自动控制,PLC控制柜15与本地监控计算机连接,并进一步与制丝生产线的中央控制计算机系统连接。
参照图5,其中,检测器包括第一检测器13和第二检测器14,第一检测器13设置在加料机21与出料振槽23连接处的垂直上方,以检测异味粉尘的散发源头的垂直上方的PM2.5数值;第二检测器14设置在整个控制区域的中心处,主要用于监控生产过料后受控区域内的异味粉尘浓度恢复状况。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控制系统对卷烟厂制丝线叶片加料区域异味粉尘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满足启动条件时,开启进风电动截止阀2和回风电动截止阀10,并启动进风机3和排风机9,使外界空气通过进风管1流入送风管内,并从第一送风孔17和第二送风孔19吹出形成风幕20,风幕20构成封闭的控制区域,同时排风机9将加料区域8内的空气从回风口抽入回风管11内,并输送至厂内的异味除尘系统中进行除尘去味,满足排放标准后排放到外界环境中。
其中,所述启动条件为加料机21启动或检测器检测的数值超过设定阈值。
步骤S2:在满足停止条件时,关闭进风电动截止阀2和回风电动截止阀10,并停止进风机3和排风机9的运作。
其中,所述停止条件为加料机21处于停机状态的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且所述检测器检测的数值小于设定阈值。例如:当停机时间大于15分钟后,第一检测器13和第二检测器14所检测到的PM2.5数值均小于设定阈值,此时加料区域8内的异味粉尘浓度低,满足环境要求,即可关闭控制系统。
步骤S3:在特殊条件时,可手动控制异味粉尘控制系统开启或关闭,特殊条件包括:生产前对加料机21的热机和对加料机21进行清理维修。
其中,生产前对加料机21的热机,此时进料振槽22、加料机21以及出料振槽23均处于运作状态,但此时设备内并无物料流动,不会产生异味粉尘,此时手动控制异味粉尘控制系统关闭,以降低卷烟厂的异味除尘设备负荷。
对加料机21进行清理维修,需要工人对设备进行清吹等操作,此时会将加料振槽、加料机21以及出料振槽23内残留的物料残渣吹出,也会形成异味粉尘散发到周围空气中,此时手动开启异味粉尘控制系统,保证工人的作业环境良好。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卷烟厂制丝线叶片加料区域异味粉尘控制系统,用于设置在卷烟厂制丝线叶片加料区域(8),所述加料区域(8)内配置有若干台加料机(21),每一台所述加料机(21)上均设有进料振槽(22)和出料振槽(23),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送风管,设置在所述加料区域(8)的上方,所述送风管上设有多个呈环形排列的送风孔;
进风管(1),与所述送风管连通,且所述进风管(1)上设有进风机(3),以向所述送风管内送风,使送风管内的空气从所述送风孔喷出形成风幕(20),风幕(20)在所述加料区域(8)外侧形成封闭的控制区域;
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加料区域(8)上方,所述回风口上连接有回风管(11),所述回风管(11)上连接有排风机(9),所述回风管(11)远离回风口的一端连接工厂内的异味除尘设备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味粉尘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孔包括:
第一送风孔(17),呈环形间隔排列在所述送风管上,并朝向所述加料区域(8)的外侧设置;
和/或,第二送风孔(19),呈环形间隔排列在所述送风管上,并朝向所述回风口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味粉尘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机(9)的回风量与所述进风机(3)的送风量的风量值,大于所述送风管上吹出的风幕(20)所构建的空间体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味粉尘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包括多个直管段(5)以及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直管段(5)的弯管段(18),所述直管段(5)设置有所述第一送风孔(17)、所述第二送风孔(19),所述弯管段(18)设置有所述第一送风孔(17);
和/或,所述送风管呈封闭的矩形结构,所述进风管(1)与所述送风管通过三通阀(1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味粉尘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设置在所述送风管的上方;
和/或,所述回风口设有多个并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味粉尘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1)上设有进风电动截止阀(2);
和/或,所述回风管(11)上设有回风电动截止阀(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味粉尘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管(11)上设有防火阀(12)。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异味粉尘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检测器、控制器,所述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加料区域(8)内,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当前位置的PM2.5数值,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检测器、所述进风机(3)、所述排风机(9)通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异味粉尘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包括:
第一检测器(13),位于所述加料机(21)与所述出料振槽(23)的连接处的垂直上方;
和/或,第二检测器(14),位于所述控制区域的中心处。
CN202222009559.3U 2022-08-01 2022-08-01 卷烟厂制丝线叶片加料区域异味粉尘控制系统 Active CN217708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09559.3U CN217708060U (zh) 2022-08-01 2022-08-01 卷烟厂制丝线叶片加料区域异味粉尘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09559.3U CN217708060U (zh) 2022-08-01 2022-08-01 卷烟厂制丝线叶片加料区域异味粉尘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08060U true CN217708060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80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09559.3U Active CN217708060U (zh) 2022-08-01 2022-08-01 卷烟厂制丝线叶片加料区域异味粉尘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080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7328B (zh) 一种智能空气品质保障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177337Y (zh) 包含净化湿度控制和新风功能的空气处理机
CN206547546U (zh) 一种畜禽舍通风除臭装置
CN106352532A (zh) 一种洁净手术室空调通风系统
CN105805854A (zh) 中央集控式恒温恒湿新风净化消毒机组
CN115123848A (zh) 卷烟厂制丝线叶片加料区域异味粉尘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869304A (zh) 具有自动除湿功能的智能快递柜
CN217708060U (zh) 卷烟厂制丝线叶片加料区域异味粉尘控制系统
CN205549987U (zh) 干燥剂可循环利用的智能快递柜
CN205137723U (zh) 舒适新风净化一体机
CN205717620U (zh) 中央集控式恒温恒湿新风净化消毒机组
CN204787019U (zh) 通风设备
CN206944371U (zh) 用于多个手术室的医用空气洁净系统
CN208059181U (zh) 一种通信机房智能新风空调系统
CN106091184A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全品质空调系统
CN211372645U (zh) 一种千级无尘室空调系统
CN209371399U (zh) 一种恒温恒湿新风净化机
CN205102281U (zh) 鲜氧供给和加湿相结合的室内空气监测处理器
KR101635322B1 (ko) 이산화탄소 및 산소 포집 모듈을 갖는 환기시스템
CN208320274U (zh) 一种整体厂房治理机组高效过滤段及治理机组
CN204799030U (zh) 一种室内外空气交换过滤装置
CN201766801U (zh) 无排风风机的双向自动除尘智能通风系统
CN209147294U (zh) 一种二级空气净化装置
CN2727616Y (zh) 独立通风笼的集中供排气装置
CN203024287U (zh) 整体式移动双风管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