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3061U - 一种热管散热功率单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管散热功率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93061U
CN217693061U CN202221618663.6U CN202221618663U CN217693061U CN 217693061 U CN217693061 U CN 217693061U CN 202221618663 U CN202221618663 U CN 202221618663U CN 217693061 U CN217693061 U CN 2176930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current branch
box body
copper bar
branch c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1866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春波
刘献强
王得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Xiandao Bell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Xiandao Bell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Xiandao Bell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Xiandao Bell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1866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930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93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930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热管散热功率单元,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传动技术领域;侧下横梁设置于主立柱的后下侧;侧上横梁设置于主立柱的后上侧;竖支撑梁设置于测下横梁的下侧;前后上梁设置于主立柱的上侧;前后中梁设置于主立柱的中侧;前后下梁设置于主立柱的下侧;二号交流支路铜排固定在散热片上;进线铜排的横端贯穿插设在箱体的一侧壁上,快熔与一号交流支路铜排相连接设置;一号直流支路铜排固定在散热片上;二号直流支路铜排固定在散热片上;正极汇流排与一号直流支路铜排连接;负极汇流排与二号直流支路铜排连接;正极引出排与正极汇流排连接;负极引出排与负极汇流排连接,用以满足人们对大功率设备的控制需求,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占地面积小,经济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热管散热功率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管散热功率单元。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常见的可控硅整流功率单元有很多种,其样式也不尽相同,市面上常见的基本上都是传统样式的铝合金散热器功率单元,各种整流用部件通过独立器件拼装式组合在一起,实现整流功能。
在使用过程中,传统的铝合金散热器功率单元内,电流的容量会受到散热功率的限制,风冷单管散热器的最大安全电流一般在3000A以下,如要获得更大的电流,就要采取并联形式或者采用水冷方式,并联形式占地面积大,系统接线复杂,造价高,水冷方式要用专用的水冷设备,不但结构复杂,而且维护成本高,这些类型单元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大功率设备的控制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热管散热功率单元,用以满足人们对大功率设备的控制需求,本新型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占地面积小,经济实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箱体和散热片,所述的箱体内部的上下两侧均等距分布有三个散热片;它还包含:
主立柱,所述的主立柱为两个,且其左右对称分布于箱体的内部;
侧下横梁,所述的侧下横梁为两个,且其一一对应设置于主立柱的后下侧;
侧上横梁,所述的侧上横梁为两个,且其一一对应设置于主立柱的后上侧;
竖支撑梁,所述的竖支撑梁为两个,且其一一对应设置于测下横梁的下侧;
前后上梁,所述的前后上梁为两个,且其前后对应设置于主立柱的上侧;
前后中梁,所述的前后中梁为两个,且其前后对应设置于主立柱的中侧;
前后下梁,所述的前后下梁为两个,且其前后对应设置于主立柱的下侧;
上盖板,所述的上盖板为六个,且其等量并等距从左至右设置于前后上梁、前后中梁上;
下垫板,所述的下垫板为六个,且其等量并等距从左至右设置于前后中梁、前后下梁上;
组件隔板,所述的组件隔板为八个,且其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散热片之间以及最侧边的两个散热片的外侧,组件隔板的上下两侧分别露设在上盖板以及下垫板远离于散热片的一侧;
二号交流支路铜排,所述的二号交流支路铜排为六个,且其一一对应固定在散热片上;
一号交流支路铜排,所述的一号交流支路铜排为六个,且其一一对应设置于二号交流支路铜排的前侧;
进线铜排,所述的进线铜排为三个,且其均呈“L”形设置,进线铜排的横端贯穿插设在箱体的一侧壁上,进线铜排的竖端呈竖直方向设置于箱体内;
快熔,所述的快熔为六个,且其两两对应固定在进线铜排的竖端的上下两端,快熔一一对应设置于一号交流支路铜排的前侧,快熔与一号交流支路铜排相连接设置;
一号直流支路铜排,所述的一号直流支路铜排为六个,且其一端一一对应固定在散热片上;
二号直流支路铜排,所述的二号直流支路铜排为六个,且其一端一一对应固定在散热片上;
正极汇流排,所述的正极汇流排设置于箱体的后内壁上,正极汇流排与一号直流支路铜排连接;
负极汇流排,所述的负极汇流排设置于箱体的后内壁上,负极汇流排与二号直流支路铜排连接;
正极引出排,所述的正极引出排与正极汇流排连接,正极引出排的下端悬设在箱体的内底部;
负极引出排,所述的负极引出排与负极汇流排连接,负极引出排的下端悬设在箱体的内底部。
优选地,所述的箱体的上侧壁上嵌设有风机。
优选地,所述的箱体一侧壁的后下侧固定有交流排固定板,进线铜排固定在交流排固定板上。
优选地,所述的箱体一侧壁的前下侧固定有直流排固定板,正极引出排与负极引出排均固定在直流排固定板上。
优选地,所述的箱体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均上下对称固定有汇流排固定板,汇流排固定板两两分别固定于正极汇流排和负极汇流排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的箱体的后侧壁上嵌设并通过门轴铰接有风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热管散热功率单元,用以满足人们对大功率设备的控制需求,本新型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占地面积小,经济实用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进线铜排1、快熔2、一号交流支路铜排3、二号交流支路铜排4、散热片5、一号直流支路铜排6、正极汇流排7、风门8、二号直流支路铜排9、负极汇流排10、正极引出排11、负极引出排12、竖支撑梁13、侧上横梁14、侧下横梁15、主立柱16、功率单元箱体17、前后下梁18、前后中梁19、前后上梁20、下垫板21、组件隔板22、上盖板23、风机24、交流排固定板25、直流排固定板26、汇流排固定板2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含箱体17和散热片5,所述的箱体17内部的上下两侧均等距分布有三个散热片5,箱体17的上侧壁上嵌设有风机24,箱体17的后侧壁上嵌设并通过门轴铰接有风门8;它还包含:
主立柱16,所述的主立柱16为两个,且其左右对称分布于箱体17的内部;
侧下横梁15,所述的侧下横梁15为两个,且其一一对应设置于主立柱16的后下侧;
侧上横梁14,所述的侧上横梁14为两个,且其一一对应设置于主立柱16的后上侧;
竖支撑梁13,所述的竖支撑梁13为两个,且其一一对应设置于测下横梁的下侧;
前后上梁20,所述的前后上梁20为两个,且其前后对应设置于主立柱16的上侧;
前后中梁19,所述的前后中梁19为两个,且其前后对应设置于主立柱16的中侧;
前后下梁18,所述的前后下梁18为两个,且其前后对应设置于主立柱16的下侧;
上盖板23,所述的上盖板23为六个,且其等量并等距从左至右设置于前后上梁20、前后中梁19上;
下垫板21,所述的下垫板21为六个,且其等量并等距从左至右设置于前后中梁19、前后下梁18上;
组件隔板22,所述的组件隔板22为八个,且其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散热片5之间以及最侧边的两个散热片5的外侧,组件隔板22的上下两侧分别露设在上盖板23以及下垫板21远离于散热片5的一侧;
二号交流支路铜排4,所述的二号交流支路铜排4为六个,且其一一对应固定在散热片5上;
一号交流支路铜排3,所述的一号交流支路铜排3为六个,且其一一对应设置于二号交流支路铜排4的前侧;
进线铜排1,所述的进线铜排1为三个,且其均呈“L”形设置,进线铜排1的横端贯穿插设在箱体17的一侧壁上,进线铜排1的竖端呈竖直方向设置于箱体17内,所述的箱体17一侧壁的后下侧固定有交流排固定板25,进线铜排1固定在交流排固定板25上;
快熔2,所述的快熔2为六个,且其两两对应固定在进线铜排1的竖端的上下两端,快熔2一一对应设置于一号交流支路铜排3的前侧,快熔2与一号交流支路铜排3相连接设置;
一号直流支路铜排6,所述的一号直流支路铜排6为六个,且其一端一一对应固定在散热片5上;
二号直流支路铜排9,所述的二号直流支路铜排9为六个,且其一端一一对应固定在散热片5上;
正极汇流排7,所述的正极汇流排7设置于箱体17的后内壁上,正极汇流排7与一号直流支路铜排6连接;
负极汇流排10,所述的负极汇流排10设置于箱体17的后内壁上,负极汇流排10与二号直流支路铜排9连接,箱体17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均上下对称固定有汇流排固定板27,汇流排固定板27两两分别固定于正极汇流排7和负极汇流排10的两侧;
正极引出排11,所述的正极引出排11与正极汇流排7连接,正极引出排11的下端悬设在箱体17的内底部;
负极引出排12,所述的负极引出排12与负极汇流排10连接,负极引出排12的下端悬设在箱体17的内底部,所述的箱体17一侧壁的前下侧固定有直流排固定板26,正极引出排11与负极引出排12均固定在直流排固定板26上。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使用前,要先校对风机24旋转方向,使风机24按本体标志箭头所示方向旋转,风流方向为从柜前方经过功率组件,进入功率单元箱体17向上,经过风机24向上排出柜外,经由进线铜排1接入正确电压等级的工频交流电,触发脉冲要正确接入相应组件的可控硅脉冲接口,在触发脉冲的控制下,可控硅按编号依次顺序导通,经过可控硅后转变为直流电,电流由电网发出,经过快熔2、一号交流支路铜排3、二号交流支路铜排4、散热片5、正极汇流排7、正极引出排11,通过用电设备,后经过负极引出排12、负极汇流排10、散热片5回到电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1、在满足传统功率单元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一体化的箱式结构,使结构及接线变得更简单,在功率单元发生故障时,更容易查找故障点,可以减小故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对外接口少,只有进出线接口及脉冲接口,简单易操作。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热管散热功率单元,它包含箱体(17)和散热片(5),所述的箱体(17)内部的上下两侧均等距分布有三个散热片(5);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
主立柱(16),所述的主立柱(16)为两个,且其左右对称分布于箱体(17)的内部;
侧下横梁(15),所述的侧下横梁(15)为两个,且其一一对应设置于主立柱(16)的后下侧;
侧上横梁(14),所述的侧上横梁(14)为两个,且其一一对应设置于主立柱(16)的后上侧;
竖支撑梁(13),所述的竖支撑梁(13)为两个,且其一一对应设置于测下横梁的下侧;
前后上梁(20),所述的前后上梁(20)为两个,且其前后对应设置于主立柱(16)的上侧;
前后中梁(19),所述的前后中梁(19)为两个,且其前后对应设置于主立柱(16)的中侧;
前后下梁(18),所述的前后下梁(18)为两个,且其前后对应设置于主立柱(16)的下侧;
上盖板(23),所述的上盖板(23)为六个,且其等量并等距从左至右设置于前后上梁(20)、前后中梁(19)上;
下垫板(21),所述的下垫板(21)为六个,且其等量并等距从左至右设置于前后中梁(19)、前后下梁(18)上;
组件隔板(22),所述的组件隔板(22)为八个,且其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散热片(5)之间以及最侧边的两个散热片(5)的外侧,组件隔板(22)的上下两侧分别露设在上盖板(23)以及下垫板(21)远离于散热片(5)的一侧;
二号交流支路铜排(4),所述的二号交流支路铜排(4)为六个,且其一一对应固定在散热片(5)上;
一号交流支路铜排(3),所述的一号交流支路铜排(3)为六个,且其一一对应设置于二号交流支路铜排(4)的前侧;
进线铜排(1),所述的进线铜排(1)为三个,且其均呈“L”形设置,进线铜排(1)的横端贯穿插设在箱体(17)的一侧壁上,进线铜排(1)的竖端呈竖直方向设置于箱体(17)内;
快熔(2),所述的快熔(2)为六个,且其两两对应固定在进线铜排(1)的竖端的上下两端,快熔(2)一一对应设置于一号交流支路铜排(3)的前侧,快熔(2)与一号交流支路铜排(3)相连接设置;
一号直流支路铜排(6),所述的一号直流支路铜排(6)为六个,且其一端一一对应固定在散热片(5)上;
二号直流支路铜排(9),所述的二号直流支路铜排(9)为六个,且其一端一一对应固定在散热片(5)上;
正极汇流排(7),所述的正极汇流排(7)设置于箱体(17)的后内壁上,正极汇流排(7)与一号直流支路铜排(6)连接;
负极汇流排(10),所述的负极汇流排(10)设置于箱体(17)的后内壁上,负极汇流排(10)与二号直流支路铜排(9)连接;
正极引出排(11),所述的正极引出排(11)与正极汇流排(7)连接,正极引出排(11)的下端悬设在箱体(17)的内底部;
负极引出排(12),所述的负极引出排(12)与负极汇流排(10)连接,负极引出排(12)的下端悬设在箱体(17)的内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散热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7)的上侧壁上嵌设有风机(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散热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7)一侧壁的后下侧固定有交流排固定板(25),进线铜排(1)固定在交流排固定板(2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散热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7)一侧壁的前下侧固定有直流排固定板(26),正极引出排(11)与负极引出排(12)均固定在直流排固定板(26)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散热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7)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均上下对称固定有汇流排固定板(27),汇流排固定板(27)两两分别固定于正极汇流排(7)和负极汇流排(10)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散热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7)的后侧壁上嵌设并通过门轴铰接有风门(8)。
CN202221618663.6U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热管散热功率单元 Active CN2176930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18663.6U CN217693061U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热管散热功率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18663.6U CN217693061U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热管散热功率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93061U true CN217693061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13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18663.6U Active CN217693061U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热管散热功率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930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6693A (zh) 一种高集成变流器模块
CN107070256B (zh) 一种功率模块及使用该模块的光伏并网逆变器
CN105305907B (zh) 一种新型大功率发电机励磁装置
CN204425196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功率柜散热装置
CN217693061U (zh) 一种热管散热功率单元
CN202076946U (zh) 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硅整流设备
CN106329954A (zh) 一种基于热管散热技术的大功率发电机励磁装置
CN109713914A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水冷散热功率模块
CN210608893U (zh) 功率模组、变流器功率模块及风能发电系统
CN113708668B (zh) 一种分立式igbt并联功率组件及双电机驱动系统
CN214100517U (zh) 一种高容量无功补偿电气柜
CN213185904U (zh) 一种风冷大功率整流器功率模组
CN113206586A (zh) 风电变流器功率柜和多能互补能源站
CN216599377U (zh) 风电变流器及其功率模块
CN209217958U (zh) 储能设备及其功率模块
CN220209744U (zh) 功率柜、功率柜组和风电变流器
CN219017827U (zh) 一种固态聚合物电芯的多功能模组结构
CN216981156U (zh) 变流器及包括该变流器的风力发电机组
CN104485802B (zh) 一种大功率光伏并柜柜体
CN218071320U (zh) 变频器及立式离心泵
CN215897301U (zh) 一种svg功率单元结构
CN216751501U (zh) 一种功率模块
CN219226543U (zh) 优化电芯串联排布的储能电池模块及储能电池
CN219458885U (zh) 一种制氢电源变流柜及制氢电源装置
CN204030926U (zh) 功率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