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2006U - 一种集线器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线器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92006U
CN217692006U CN202221003035.7U CN202221003035U CN217692006U CN 217692006 U CN217692006 U CN 217692006U CN 202221003035 U CN202221003035 U CN 202221003035U CN 217692006 U CN217692006 U CN 217692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main body
hub
connecting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0303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智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0303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92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92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920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集线器以及电子设备组件,集线器包括集线器主体和抵接件。集线器主体可以包括主体部及第一连接部,主体部具有第一侧壁及伸出第一侧壁的第一电连接件,第一电连接件用于与电子设备上的第二电连接件电性连接;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侧壁且朝远离第一侧壁的方向延伸,且形成安装区间,安装区间用于容置至少部分电子设备。抵接件位于安装区间且连接集线器主体,抵接件具有与第一侧壁呈夹角设置的抵接面,抵接面用于抵接安装区间内的电子设备,抵接件与集线器主体可拆卸连接和/或抵接件具有弹性。解决了集线器不能与电子设备稳定连接,容易产生松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集线器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集线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线器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电子设备在生活娱乐和工作学习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市面上的电子设备的接口类型较为单一,当需要使用其他类型接口进行数据连接时,就需要用到集线器。但是,由于市面上的电子设备有不同的形状和厚度,使集线器与电子设备配合使用时匹配度不够,进而导致集线器不能与电子设备稳定连接,容易产生松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集线器以及电子设备组件,解决了集线器不能与电子设备稳定连接,容易产生松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线器,包括:
集线器主体,包括主体部及第一连接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一侧壁及伸出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用于与电子设备上的第二电连接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且朝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延伸,且形成安装区间,所述安装区间用于容置至少部分所述电子设备;
抵接件,位于所述安装区间且连接所述集线器主体,所述抵接件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呈夹角设置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用于抵接所述安装区间内的所述电子设备,所述抵接件与所述集线器主体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抵接件具有弹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电子设备位于集线器的安装区间内时,集线器的第一连接部与电子设备之间具有间隙,通过设置抵接件,抵接件可以填补间隙,使抵接件的抵接面更加稳固的抵接电子设备,当抵接件与集线器主体可拆卸连接时,可更换不同厚度的抵接件以适配不同厚度和形状的电子设备,进而使集线器和电子设备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通过更换不同的抵接件即可适配多种型号的电子设备,极大的提高了集线器的兼容性和适应性,且降低了集线器的使用成本,易于操作,结构简单,利于大批量生产。当抵接件具有弹性时,通过抵接件的弹性形变即可填补电子设备和第一连接部之间的间隙,提高了集线器与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的使用匹配度,且集线器的使用更加便利。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接件包括:
抵接板,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形成所述安装区间的第一表面,所述抵接板贴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抵接板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形成所述抵接面,所述抵接板与所述集线器主体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抵接板具有弹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接件还包括:
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安装区间内且与所述第一侧壁贴合,所述第一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连接所述抵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集线器主体可拆卸连接以实现所述抵接板与所述集线器主体的可拆卸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第一侧板贴合,使第一连接板与集线器主体的接触面积更大,便于抵接件与集线器主体的可拆卸连接,同时使抵接件与集线器主体的连接更加牢固。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线器主体还包括:
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侧壁且朝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主体部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安装区间,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安装区间且夹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配合夹紧第一连接板,提高了第一连接板与集线器主体的连接稳定度,且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主体部共同围合形成安装区间内,起到了保护第一连接部的作用,避免第一连接部磕碰受到损伤。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一侧壁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侧壁的表面平齐;和/或
所述抵接板背离所述第一侧壁的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侧壁的表面平齐。
基于上述实施例,由于第一连接部需要给抵接件提供支撑力,因此将第一连接部的宽度设计为大于第二连接部的宽度,即第一连接部的面积更大,增大了与电子设备抵接时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提供更大的支撑力;将第一连接板背离第一侧壁的表面设计为与第二连接部背离第一侧壁的表面平齐,使第一连接板能够完全位于安装区间内,更好的保护第一连接板,同时也使集线器的外观更加平整精致;将抵接板背离第一侧壁的表面设计为与第一连接部背离第一侧壁的表面平齐,避免了抵接板延伸过长产生的突兀感,使集线器的外观更加平滑美观。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卡合部、扣合部中的一种,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扣合部中的另一种,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扣合部可拆卸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卡合部和扣合部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使第一连接部与主体部的组装和拆卸更加方便快捷。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侧壁中设有所述卡合部的一个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进入段和锁紧段,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分布方向,所述卡合部包括挡板,所述挡板靠近所述锁紧段的开口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及所述第一侧壁中的一个连接,所述挡板与所述锁紧段的底壁之间留有第一间隙;
所述扣合部包括扣合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侧壁中的另一个,所述扣合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及所述第一侧壁中的另一个之间留有第二间隙,所述扣合板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内且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二间隙内。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卡槽,扣合部的扣合板能够通过卡槽的进入段伸入卡槽内,在滑动至锁紧段,以使扣合板位于挡板与锁紧段的底壁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内且挡板位于第二间隙内,卡合部和扣合部配合连接是一种划扣固定的方式。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合部还包括限位扣,所述限位扣位于所述第一间隙且连接所述锁紧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侧壁,所述扣合板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扣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扣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限位扣和限位槽,限位扣位于限位槽内时能够防止卡合部滑落,使卡合部和扣合部的连接更加牢固,同时限位扣还可以起到提醒用户组装到位的作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板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穿过所述安装孔。
基于上述实施例,将第一连接板设计为具有安装孔,为第一电连接件预留了与第二电连接件的电性连接空间,安装孔沿第一方向延伸,为第一连接板和集线器主体通过卡合部和扣合部这种划扣固定连接时,预留了第一电连接件的避位空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合部的数量及所述扣合部的数量相等且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卡合部与多个所述扣合部一一对应可拆卸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卡合部和扣合部,使第一连接部和主体部的连接更加牢靠。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集线器及所述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组件,通过设置抵接件,使集线器和电子设备的使用匹配度更佳,进而使电子设备通过集线器与多种类型接口进行数据连接时传输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在集线器与电子设备组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电子设备组件在集线器与电子设备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示出的电子设备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线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示出的集线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集线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示出的集线器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示出的集线器的又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示出的集线器在另一视角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示出的集线器中主体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6示出的集线器中抵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6示出的集线器中抵接件和部分集线器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集线器;110、集线器主体;111、主体部;1111、第一侧壁;1112、第一电连接件;112、第一连接部;1121、安装区间;1122、第一表面;113、第二连接部;120、抵接件;121、抵接面;122、抵接板;123、第一连接板;1231、安装孔;a、卡合部;a1、挡板;a2、限位扣;b、扣合部;b1、扣合板;b11、限位槽;b2、第二连接板;c、卡槽;c1、进入段;c2、锁紧段;d、第一间隙;e、第二间隙;200、电子设备组件;210、电子设备;211、第二电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电子设备在生活娱乐和工作学习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市面上的电子设备的接口类型较为单一,当需要使用其他类型接口进行数据连接时,就需要用到集线器。但是,由于市面上的电子设备有不同的形状和厚度,使集线器与电子设备配合使用时匹配度不够,进而导致集线器不能与电子设备稳定连接,容易产生松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线器以及电子设备组件,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请参见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线器100,包括集线器主体110和抵接件120。集线器主体110可以用于容置至少部分电子设备210。
请参见图2和图5,集线器主体110可以包括主体部111及第一连接部112,主体部111具有第一侧壁1111及伸出第一侧壁1111的第一电连接件1112,第一电连接件1112用于与电子设备210上的第二电连接件211电性连接;第一连接部112连接第一侧壁1111且朝远离第一侧壁1111的方向延伸,且形成安装区间1121,安装区间1121用于容置至少部分电子设备210。请参见图3至图5,抵接件120位于安装区间1121且连接集线器主体110,抵接件120具有与第一侧壁1111呈夹角设置的抵接面121,抵接面121用于抵接安装区间1121内的电子设备210,抵接件120与集线器主体110可拆卸连接和/或抵接件120具有弹性。
电子设备210位于集线器100的安装区间1121内时,集线器100的第一连接部112与电子设备210之间具有间隙,通过设置抵接件120,抵接件120可以填补间隙,使抵接件120的抵接面121更加稳固的抵接电子设备210,当抵接件120与集线器主体110可拆卸连接时,可更换不同厚度的抵接件120以适配不同厚度和形状的电子设备210,进而使集线器100和电子设备210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通过更换不同的抵接件120即可适配多种型号的电子设备210,极大的提高了集线器100的兼容性和适应性,且降低了集线器100的使用成本,易于操作,结构简单,利于大批量生产。当抵接件120具有弹性时,通过抵接件120的弹性形变即可填补电子设备210和第一连接部112之间的间隙,提高了集线器100与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210的使用匹配度,且集线器100的使用更加便利。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4至图5,抵接件120可以包括抵接板122,第一连接部112具有形成安装区间1121的第一表面1122,抵接板122贴设于第一表面1122且抵接板122背离第一表面1122的一侧形成抵接面121,抵接板122与集线器主体110可拆卸连接和/或抵接板122具有弹性。更进一步地,请参见图6至图7,当抵接板122具有弹性时,抵接板122可以为硅胶材质,硅胶材质具有防滑性,在集线器100连接电子设备210发生形变后还能有防滑的功能,增加了集线器100和电子设备210的匹配稳固性。抵接件120和集线器主体110还可以为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塑料材质更加轻便,便于用户携带集线器100;金属材质更加坚硬,使集线器100不易损伤,且金属散热性能较好,利于集线器100的长时间使用。
可以理解地,请参见图6至图7,抵接件120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板123,第一连接板123位于安装区间1121内且与第一侧壁1111贴合,第一连接板123背离第一侧壁1111的一侧连接抵接板122,第一连接板123与集线器主体110可拆卸连接以实现抵接板122与集线器主体110的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板123,第一连接板123与第一侧板贴合,使第一连接板123与集线器主体110的接触面积更大,便于抵接件120与集线器主体110的可拆卸连接,同时使抵接件120与集线器主体110的连接更加牢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至图7,集线器主体110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部113,第二连接部113与第一连接部112间隔设置,第二连接部113连接主体部111的第一侧壁1111且朝远离第一侧壁1111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112、第二连接部113和主体部111共同围合形成安装区间1121,第一连接板123位于安装区间1121且夹设于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二连接部113之间。通过设置第二连接部113,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二连接部113可配合夹紧第一连接板123,提高了第一连接板123与集线器主体110的连接稳定度,且第一连接部112位于第一连接部112、第二连接部113和主体部111共同围合形成安装区间1121内,起到了保护第一连接部112的作用,避免第一连接部112磕碰受到损伤。
可以理解地,请参见图7,沿垂直于第一侧壁1111的方向上,第一连接部112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接部113的宽度。由于第一连接部112需要给抵接件120提供支撑力,因此将第一连接部112的宽度设计为大于第二连接部113的宽度,即第一连接部112的面积更大,增大了与电子设备210抵接时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提供更大的支撑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23背离第一侧壁1111的表面可以与第二连接部113背离第一侧壁1111的表面平齐,使第一连接板123能够完全位于安装区间1121内,更好的保护第一连接板123,同时也使集线器100的外观更加平整精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抵接板122背离第一侧壁1111的表面可以与第一连接部112背离第一侧壁1111的表面平齐,这样设计可以避免抵接板122延伸过长产生的突兀感,使集线器100的外观更加平滑美观。
可以理解地,请参见图7至图9,第一连接板123上可以设有卡合部a、扣合部b中的一种,主体部111的第一侧壁1111上设有卡合部a与扣合部b中的另一种,卡合部a与扣合部b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卡合部a和扣合部b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使第一连接部112与主体部111的组装和拆卸更加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7至图9,第一连接板123与第一侧壁1111中设有卡合部a的一个上可以设有卡槽c,卡槽c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进入段c1和锁紧段c2,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二连接部113的分布方向。卡合部a可以包括挡板a1,挡板a1靠近锁紧段c2的开口设置且与第一连接板123及第一侧壁1111中的一个连接,挡板a1与锁紧段c2的底壁之间留有第一间隙d。扣合部b可以包括扣合板b1和第二连接板b2,第二连接板b2连接第一连接板123与第一侧壁1111中的另一个,扣合板b1连接第二连接板b2且与第一连接板123及第一侧壁1111中的另一个之间留有第二间隙e,扣合板b1位于第一间隙d内且挡板a1位于第二间隙e内。通过设置卡槽c,扣合部b的扣合板b1能够通过卡槽c的进入段c1伸入卡槽c内,在滑动至锁紧段c2,以使扣合板b1位于挡板a1与锁紧段c2的底壁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d内且挡板a1位于第二间隙e内,使卡合部a和扣合部b的配合连接是一种划扣固定的方式,结构简单,易于上手,便于用户操作组装和拆卸。
更进一步地,请参见图8至图12,卡合部a还可以包括限位扣a2,限位扣a2位于第一间隙d且连接锁紧段c2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侧壁,扣合板b1上设有与限位扣a2对应的限位槽b11,限位扣a2位于限位槽b11内。通过设置限位扣a2和限位槽b11,限位扣a2位于限位槽b11内时能够防止卡合部a滑落,使卡合部a和扣合部b的连接更加牢固,同时限位扣a2还可以起到提醒用户组装到位的作用。
请参见图9和图11,第一连接板123可以具有安装孔1231,安装孔1231沿垂直于第一侧壁1111的方向贯穿第一连接板123且安装孔1231沿第一方向延伸,主体部111的第一电连接件1112穿过安装孔1231。将第一连接板123设计为具有安装孔1231,为第一电连接件1112预留了与第二电连接件211的电性连接空间。安装孔1231沿第一方向延伸,为第一连接板123和集线器主体110通过卡合部a和扣合部b这种划扣固定连接时,预留了第一电连接件1112的避位空间。
卡合部a的数量及扣合部b的数量可以相等且均为多个,多个卡合部a与多个扣合部b一一对应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多个卡合部a和扣合部b,使第一连接部112和主体部111的连接更加牢靠。
第二方面,请参见图1至图3,其中图1为集线器100安装于电子设备2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200,电子设备组件200包括上述的集线器100及电子设备210。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组件200,通过设置抵接件120,使集线器100和电子设备210的使用匹配度更佳,进而使电子设备210通过集线器100与多种类型接口进行数据连接时传输更加稳定。其中,电子设备210可以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等。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集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线器主体,包括主体部及第一连接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一侧壁及伸出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用于与电子设备上的第二电连接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且朝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延伸,且形成安装区间,所述安装区间用于容置至少部分所述电子设备;
抵接件,位于所述安装区间且连接所述集线器主体,所述抵接件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呈夹角设置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用于抵接所述安装区间内的所述电子设备,所述抵接件与所述集线器主体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抵接件具有弹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包括:
抵接板,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形成所述安装区间的第一表面,所述抵接板贴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抵接板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形成所述抵接面,所述抵接板与所述集线器主体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抵接板具有弹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还包括:
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安装区间内且与所述第一侧壁贴合,所述第一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连接所述抵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集线器主体可拆卸连接以实现所述抵接板与所述集线器主体的可拆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线器主体还包括:
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侧壁且朝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主体部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安装区间,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安装区间且夹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线器,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一侧壁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侧壁的表面平齐;和/或
所述抵接板背离所述第一侧壁的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侧壁的表面平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卡合部、扣合部中的一种,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扣合部中的另一种,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扣合部可拆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侧壁中设有所述卡合部的一个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进入段和锁紧段,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分布方向,所述卡合部包括挡板,所述挡板靠近所述锁紧段的开口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及所述第一侧壁中的一个连接,所述挡板与所述锁紧段的底壁之间留有第一间隙;
所述扣合部包括扣合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侧壁中的另一个,所述扣合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及所述第一侧壁中的另一个之间留有第二间隙,所述扣合板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内且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二间隙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还包括限位扣,所述限位扣位于所述第一间隙且连接所述锁紧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侧壁,所述扣合板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扣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扣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板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穿过所述安装孔。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的数量及所述扣合部的数量相等且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卡合部与多个所述扣合部一一对应可拆卸连接。
11.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集线器及所述电子设备。
CN202221003035.7U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集线器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Active CN217692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03035.7U CN217692006U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集线器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03035.7U CN217692006U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集线器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92006U true CN217692006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4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03035.7U Active CN217692006U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集线器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920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83369B1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US8814443B2 (en)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fastening structures for fastening two tongues thereof together
US688107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57869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ver configured for heat dissipation
US792714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curved metal shell for anti-mismating
US2010024025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mounting portion
US809683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obust interengagement arranged between contacts and housing
US2007006614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inner printed circuit board
KR20100098318A (ko) 전기 커넥터
JP5747953B2 (ja) コネクタ
US2008003256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2006023455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metal housing
US7452234B2 (en) Socket connector with matchable padding
CN217692006U (zh) 一种集线器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US2008026867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33832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16354888U (zh) 电源适配器
US20090068872A1 (en) Electrical system
CN209045825U (zh) Fpc连接器
JP2014010938A (ja) 基板対基板用のコネクタ
US20090123117A1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fastening member
CN215070664U (zh) 电连接结构及托盘
CN218896837U (zh) 一种可兼容多种板厚基板的刺破式连接器
US20050003713A1 (en) Catchable plug
CN214706334U (zh) 一种快速对接的Type-C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