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1598U - 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 - Google Patents

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91598U
CN217691598U CN202221858194.5U CN202221858194U CN217691598U CN 217691598 U CN217691598 U CN 217691598U CN 202221858194 U CN202221858194 U CN 202221858194U CN 217691598 U CN217691598 U CN 217691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waveguide
cavity
bridge
connect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5819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南
谢文青
刘建睿
刘爽
赵丽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gyinglian Microwa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gyinglian Microwa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gyinglian Microwa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gyinglian Microwa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5819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915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91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915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ve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涉及耦合电桥技术领域。所述电桥包括上壳体、中间板以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中间板之间形成有第一波导耦合腔,且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的两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边耦合电桥的同一侧的长边侧面上,所述中间板与下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二波导耦合腔,且所述第二波导耦合腔的两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边耦合电桥的另一侧的长边侧面上,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与第二波导耦合腔的中间部分在上下投影方向上具有重叠,且该重叠部分沿所述耦合电桥的宽边设置,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体与第二波导耦合腔体之间通过位于中间板上的耦合孔进行耦合连通。所述电桥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带宽宽等优点。

Description

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耦合电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
背景技术
波导3dB电桥是雷达馈线,卫星地面站馈线及微波测试设备中广泛应用的微波元件。可分为窄边耦合和宽边耦合。窄边耦合型又可分为电容匹配型和电感匹配型。宽边耦合可分为无内导体型和有内导体型。对雷达与通信系统而言,系统输出功率的提高,意味着系统具有更大的作用半径以及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但是在毫米波频段产生的输出功率要受到器件制造工艺、阻抗匹配与器件热耗散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加宽工作带宽的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带耦合电桥的整体结构为长方体,包括长方体结构的上壳体、长方体结构的中间板以及长方体结构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中间板以及下壳体依次从上到下的固定到一起,所述上壳体与中间板之间形成有第一波导耦合腔,且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的两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的同一侧的长边侧面上,所述中间板与下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二波导耦合腔,且所述第二波导耦合腔的两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的另一侧的长边侧面上,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与第二波导耦合腔的中间部分在上下投影方向上具有重叠,且该重叠部分沿所述耦合电桥的宽边设置,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体与第二波导耦合腔体之间通过位于中间板上的耦合孔进行耦合连通;
所述上壳体的下表面形成有上第一耦合槽,与所述上第一耦合槽相对应的所述中间板的上表面形成有下第一耦合槽,所述上第一耦合槽与所述下第一耦合槽相对设置后构成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
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体以及第二波导耦合腔体从两端开口向内延伸的部分采用缩窄内径的方式进行处理,使得两侧端部的腔体从外到内渐变缩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上第一耦合槽与所述下第一耦合槽的整体结构为U型,且两个结构类似,上第一耦合槽的两端开口位于所述上壳体的前侧面上,所述下第一耦合槽的两端开口位于所述中间板的前侧面上,所述上第一耦合槽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第三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沿所述上壳体的短边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段沿所述上壳体的长边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以及第三连接段的宽度首先保持不变后再逐渐减小再保持不变,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宽度不变,所述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段与第三连接段之间通过倒圆角的形式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中间板的下表面形成有上第二耦合槽,与所述上第二耦合槽相对应的所述下壳体的上表面形成有下第二耦合槽,所述上第二耦合槽与所述下第二耦合槽相对设置后构成所述第二波导耦合腔,所述耦合孔位于所述下第一耦合槽的中间,且通过所述耦合孔使得所述下第一耦合槽与所述上第二耦合槽相连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上第二耦合槽与所述下第二耦合槽的整体结构为U型,且两个结构类似,上第二耦合槽的两端开口位于所述中间板的后侧面上,所述下第二耦合槽的两端开口位于所述下壳体的后侧面上,所述下第二耦合槽包括第四连接段、第五连接段以及第六连接段,第四连接段和第六连接段沿所述下壳体的短边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段沿所述下壳体的长边方向设置,所述第四连接段以及第六连接段的宽度首先保持不变后再逐渐减小后再保持不变,所述第四连接段的宽度不变,所述第四连接段与第五连接段之间以及所述第五连接段与第六连接段之间通过倒圆角的形式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带耦合电桥的整体结构为长方体,包括长方体结构的上壳体、长方体结构的中间板以及长方体结构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中间板以及下壳体依次从上到下的固定到一起,所述上壳体与中间板之间形成有第一波导耦合腔,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的两个端口分别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两侧的短边侧面上,所述中间板与下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二波导耦合腔,且所述第二波导耦合腔的两个端口分别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两侧的短边侧面上;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与第二波导耦合腔的中间部分在上下投影方向上具有重叠,且该重叠部分沿所述耦合电桥的宽边设置,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体与第二波导耦合腔体之间通过位于中间板上的耦合孔进行耦合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带耦合电桥的整体结构为长方体,包括长方体结构的上壳体、长方体结构的中间板以及长方体结构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中间板以及下壳体依次从上到下的固定到一起,所述上壳体与中间板之间形成有第一波导耦合腔,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的两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的一个短边侧面上,另一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的一个长边侧面上,所述中间板与下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二波导耦合腔,且所述第二波导耦合腔的两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的一个短边侧面上,另一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的一个长边侧面上;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与第二波导耦合腔的中间部分在上下投影方向上具有重叠,且该重叠部分沿所述耦合电桥的宽边设置,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体与第二波导耦合腔体之间通过位于中间板上的耦合孔进行耦合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所述电桥结构中采用了宽边(宽边是指矩形电桥的长)耦合, 且波导腔由标准波导尺寸过渡到小波导尺寸(腔体的内径逐渐减小), 可以加宽工作带宽, 大大超过传统电桥的频带宽度。通过控制耦合孔的尺寸,数量及排布方式,可将耦合度,方向性,相位和幅度平坦度等指标达到良好的状态。此外,本申请中两个耦合波导腔体中宽边部分的上下重叠设置,因此减小了所述耦合电桥的宽度,进而可以缩小其尺寸。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耦合电桥内部的第一波导耦合腔和第二波导耦合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耦合电桥内部的第一波导耦合腔和第二波导耦合腔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耦合电桥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耦合电桥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耦合电桥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耦合电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耦合电桥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耦合电桥中中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耦合电桥中上壳体(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耦合电桥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耦合电桥内部的第一波导耦合腔和第二波导耦合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耦合电桥内部的第一波导耦合腔和第二波导耦合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述耦合电桥内部的第一波导耦合腔和第二波导耦合腔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壳体;2、中间板;3、下壳体;4、第一波导耦合腔;5、第二波导耦合腔;6、耦合孔;7、上第一耦合槽;7-1、第一连接段;7-2、第二连接段;7-3、第三连接段;8、下第一耦合槽;9、上第二耦合槽;10、下第二耦合槽;10-1、第四连接段;10-2、第五连接段;10-3、第六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所述电桥可以为波导3dB电桥,所述宽带耦合电桥的整体结构为长方体,包括长方体结构的上壳体1、长方体结构的中间板2以及长方体结构的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1、中间板2以及下壳体3都为金属材料制作。所述上壳体1、中间板2以及下壳体3依次从上到下的通过相互配合的螺钉以及螺钉孔等固定到一起。所述上壳体1与中间板2之间形成有第一波导耦合腔,且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的两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的同一侧的长边侧面上,所述中间板2与下壳体3之间形成有第二波导耦合腔5,且所述第二波导耦合腔5的两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的另一侧的长边侧面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以及第二波导耦合腔5外侧的端口为标准WR28接口,当然所述波导耦合腔外侧的端口还可以为其它尺寸的接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相关的选择。为了使两个波导腔体之间具有相应的耦合作用,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与第二波导耦合腔5的中间部分在上下投影方向上具有重叠,且该重叠部分沿所述耦合电桥的宽边设置,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体4与第二波导耦合腔体5之间通过位于中间板2上的耦合孔6进行耦合连通。
进一步的,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上壳体1的下表面形成有上第一耦合槽7,与所述上第一耦合槽7相对应的所述中间板2的上表面形成有下第一耦合槽8,所述上第一耦合槽7与所述下第一耦合槽8相对设置后构成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3的结构是相同的,分别使用不同的名称进行命名是为了方便描述。
进一步的,如图8-图10所示,所述上第一耦合槽7与所述下第一耦合槽8的整体结构为U型,且两个结构类似,上第一耦合槽7的两端开口位于所述上壳体1的前侧面上,所述下第一耦合槽8的两端开口位于所述中间板2的前侧面上。所述上第一耦合槽7包括第一连接段7-1、第二连接段7-2以及第三连接段7-3,第一连接段7-1和第三连接段7-3沿所述上壳体1的短边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段7-2沿所述上壳体1的长边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7-1以及第三连接段7-3的从外到内的宽度首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最后保持不变;所述第二连接段7-2的宽度不变,所述第一连接段7-1与第二连接段7-2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段7-2与第三连接段7-3之间通过倒圆角的形式进行连接。
与传统的窄边耦合方式不同,本申请采用了宽边耦合,且波导腔由标准波导尺寸过渡到小波导尺寸,可以加宽工作带宽,大大超过传统电桥的频带宽度。该电桥结构的耦合方式为宽边耦合, 输出端口需要使用的是标准WR28的尺寸,但是工作频段偏高,因此在耦合孔结构部分减小了矩形波导的尺寸以匹配工作带宽。
进一步的,如图7-图9 所述,本申请中第一连接段7-1以及第三连接段7-3的三个侧面中,位于外侧的侧面保持竖直不变,而其它两个侧面都部分倾斜设置,这样能够使得所述波导腔体的外侧端口为缩口形式。
进一步的,如图8和图10所示,所述中间板2的下表面形成有上第二耦合槽9,与所述上第二耦合槽9相对应的所述下壳体3的上表面形成有下第二耦合槽10,所述上第二耦合槽9与所述下第二耦合槽10相对设置后构成所述第二波导耦合腔5,所述耦合孔6位于所述下第一耦合槽8的中间,且通过所述耦合孔6使得所述下第一耦合槽8与所述上第二耦合槽9相连通。
由于设计上需要尽量小型化,为减小纵向尺寸且要保证足够的电磁场被耦合到副线波导中,需要耦合孔面积足够大且结构简单易加工,在各种类型的耦合孔中,矩形耦合孔最接近要求。在耦合孔选择的时候,既要保证耦合孔有足够大的面积使足够的电磁波可以耦合到副线波导中,又要保证纵向尺寸、隔离指标和足够的工作带宽。根据小孔耦合的原理,耦合孔个数越多,隔离度和工作带宽性能越好,综合考虑之后选择了双排6孔的耦合孔形式。在耦合孔尺寸和个数受限的情况下,减小耦合孔厚度和波导的b边尺寸可以有效增大耦合到副线波导中的能量。进一步的,所述耦合孔6呈阵列状设置在所述下第一耦合槽8的中间。
波导电桥的耦合度、隔离度、幅度/相位平衡等指标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应的结构中各个参数对于不同指标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孔厚度主要影响耦合度,孔间距、端口过度长度主要影响幅度平衡和相位平衡。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所述上第二耦合槽9与所述下第二耦合槽10的整体结构为U型,且两个结构类似,上第二耦合槽9的两端开口位于所述中间板2的后侧面上,所述下第二耦合槽10的两端开口位于所述下壳体3的后侧面上。所述下第二耦合槽10包括第四连接段10-1、第五连接段10-2以及第六连接段10-3,第四连接段10-1和第六连接段10-3沿所述下壳体3的短边方向设置,所述第五连接段10-2沿所述下壳体3的长边方向设置,所述第四连接段10-1以及第六连接段10-3从外到内的宽度首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最后再保持不变;所述第四连接段10-1的宽度不变,所述第四连接段10-1与第五连接段10-2之间以及所述第五连接段10-2与第六连接段10-3之间通过倒圆角的形式进行连接。
本申请通过设置以上结构,使得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体4以及第二波导耦合腔体5从两端开口向内延伸的部分采用缩窄内径的方式进行处理,进而使得两侧端部的腔体从外到内渐变缩小。
综上,本申请所述电桥结构中采用了宽边(宽边是指矩形电桥的长)耦合, 且波导腔由标准波导尺寸过渡到小波导尺寸(腔体的内径逐渐减小), 可以加宽工作带宽, 大大超过传统电桥的频带宽度。
实施例二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所述宽带耦合电桥的整体结构为长方体,包括长方体结构的上壳体1、长方体结构的中间板2以及长方体结构的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1、中间板2以及下壳体3依次从上到下的固定到一起,所述上壳体1与中间板2之间形成有第一波导耦合腔。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的两个端口分别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两侧的短边侧面上,所述中间板2与下壳体3之间形成有第二波导耦合腔5,所述第二波导耦合腔5的两个端口分别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两侧的短边侧面上,且第一波导耦合腔4上的两个端口靠上设置,第二波导耦合腔5上的两个端口靠下设置;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与第二波导耦合腔5的中间部分在上下投影方向上具有重叠,且该重叠部分沿所述耦合电桥的宽边设置,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体4与第二波导耦合腔体5之间通过位于中间板2上的耦合孔6进行耦合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主要不同于实施例一之处主要在于: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上的端口位置以及所述第二波导耦合腔5上的端口位置不同,其他结构与实施例结构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所述宽带耦合电桥的整体结构为长方体,包括长方体结构的上壳体1、长方体结构的中间板2以及长方体结构的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1、中间板2以及下壳体3依次从上到下的固定到一起。所述上壳体1与中间板2之间形成有第一波导耦合腔,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的两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的左侧的短边侧面上,另一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的前侧的长边侧面上,所述中间板2与下壳体3之间形成有第二波导耦合腔5,且所述第二波导耦合腔5的两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的左侧的短边侧面上,另一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的后侧的长边侧面上;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与第二波导耦合腔5的中间部分在上下投影方向上具有重叠,且该重叠部分沿所述耦合电桥的宽边设置,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体4与第二波导耦合腔体5之间通过位于中间板2上的耦合孔6进行耦合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主要不同于实施例一之处主要在于: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上的端口位置以及所述第二波导耦合腔5上的端口位置不同,其他结构与实施例结构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四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所述宽带耦合电桥的整体结构为长方体,包括长方体结构的上壳体1、长方体结构的中间板2以及长方体结构的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1、中间板2以及下壳体3依次从上到下的固定到一起。所述上壳体1与中间板2之间形成有第一波导耦合腔,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的两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的左侧的短边侧面上,另一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的前侧的长边侧面上,所述中间板2与下壳体3之间形成有第二波导耦合腔5,且所述第二波导耦合腔5的两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的右侧的短边侧面上,另一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的前侧的长边侧面上;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与第二波导耦合腔5的中间部分在上下投影方向上具有重叠,且该重叠部分沿所述耦合电桥的宽边设置,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体4与第二波导耦合腔体5之间通过位于中间板2上的耦合孔6进行耦合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主要不同于实施例一之处主要在于: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上的端口位置以及所述第二波导耦合腔5上的端口位置不同,其他结构与实施例结构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Claims (8)

1.一种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带耦合电桥的整体结构为长方体,包括长方体结构的上壳体(1)、长方体结构的中间板(2)以及长方体结构的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1)、中间板(2)以及下壳体(3)依次从上到下的固定到一起,所述上壳体(1)与中间板(2)之间形成有第一波导耦合腔,且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的两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的同一侧的长边侧面上,所述中间板(2)与下壳体(3)之间形成有第二波导耦合腔(5),且所述第二波导耦合腔(5)的两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的另一侧的长边侧面上;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与第二波导耦合腔(5)的中间部分在上下投影方向上具有重叠,且该重叠部分沿所述耦合电桥的宽边设置,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与第二波导耦合腔(5)之间通过位于中间板(2)上的耦合孔(6)进行耦合连通;
所述上壳体(1)的下表面形成有上第一耦合槽(7),与所述上第一耦合槽(7)相对应的所述中间板(2)的上表面形成有下第一耦合槽(8),所述上第一耦合槽(7)与所述下第一耦合槽(8)相对设置后构成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
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以及第二波导耦合腔(5)从两端开口向内延伸的部分采用缩窄内径的方式进行处理,使得两侧端部的腔体从外到内渐变缩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第一耦合槽(7)与所述下第一耦合槽(8)的整体结构为U型,且两个结构类似,上第一耦合槽(7)的两端开口位于所述上壳体(1)的前侧面上,所述下第一耦合槽(8)的两端开口位于所述中间板(2)的前侧面上,所述上第一耦合槽(7)包括第一连接段(7-1)、第二连接段(7-2)以及第三连接段(7-3),第一连接段(7-1)和第三连接段(7-3)沿所述上壳体(1)的短边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段(7-2)沿所述上壳体(1)的长边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7-1)以及第三连接段(7-3)的从外到内的宽度首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最后保持不变;所述第二连接段(7-2)的宽度不变,所述第一连接段(7-1)与第二连接段(7-2)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段(7-2)与第三连接段(7-3)之间通过倒圆角的形式进行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2)的下表面形成有上第二耦合槽(9),与所述上第二耦合槽(9)相对应的所述下壳体(3)的上表面形成有下第二耦合槽(10),所述上第二耦合槽(9)与所述下第二耦合槽(10)相对设置后构成所述第二波导耦合腔(5),所述耦合孔(6)位于所述下第一耦合槽(8)的中间,且通过所述耦合孔(6)使得所述下第一耦合槽(8)与所述上第二耦合槽(9)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第二耦合槽(9)与所述下第二耦合槽(10)的整体结构为U型,且两个结构类似,上第二耦合槽(9)的两端开口位于所述中间板(2)的后侧面上,所述下第二耦合槽(10)的两端开口位于所述下壳体(3)的后侧面上,所述下第二耦合槽(10)包括第四连接段(10-1)、第五连接段(10-2)以及第六连接段(10-3),第四连接段(10-1)和第六连接段(10-3)沿所述下壳体(3)的短边方向设置,所述第五连接段(10-2)沿所述下壳体(3)的长边方向设置,所述第四连接段(10-1)以及第六连接段(10-3)从外到内的宽度首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最后再保持不变;所述第四连接段(10-1)的宽度不变,所述第四连接段(10-1)与第五连接段(10-2)之间以及所述第五连接段(10-2)与第六连接段(10-3)之间通过倒圆角的形式进行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孔(6)为矩形孔,呈阵列状设置在所述下第一耦合槽(8)的中间;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外侧的两个端口以及所述第二波导耦合腔(5)外侧的两个端口为标准波导接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孔(6)设置有两行三列;所述上壳体(1)、中间板(2)以及下壳体(3)之间通过螺钉固定到一起。
7.一种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带耦合电桥的整体结构为长方体,包括长方体结构的上壳体(1)、长方体结构的中间板(2)以及长方体结构的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1)、中间板(2)以及下壳体(3)依次从上到下的固定到一起,所述上壳体(1)与中间板(2)之间形成有第一波导耦合腔,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的两个端口分别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两侧的短边侧面上,所述中间板(2)与下壳体(3)之间形成有第二波导耦合腔(5),且所述第二波导耦合腔(5)的两个端口分别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两侧的短边侧面上;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与第二波导耦合腔(5)的中间部分在上下投影方向上具有重叠,且该重叠部分沿所述耦合电桥的宽边设置,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与第二波导耦合腔(5)之间通过位于中间板(2)上的耦合孔(6)进行耦合连通。
8.一种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带耦合电桥的整体结构为长方体,包括长方体结构的上壳体(1)、长方体结构的中间板(2)以及长方体结构的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1)、中间板(2)以及下壳体(3)依次从上到下的固定到一起,所述上壳体(1)与中间板(2)之间形成有第一波导耦合腔,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的两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的一个短边侧面上,另一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的一个长边侧面上,所述中间板(2)与下壳体(3)之间形成有第二波导耦合腔(5),且所述第二波导耦合腔(5)的两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的一个短边侧面上,另一个端口位于矩形的宽带耦合电桥的一个长边侧面上;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与第二波导耦合腔(5)的中间部分在上下投影方向上具有重叠,且该重叠部分沿所述耦合电桥的宽边设置,所述第一波导耦合腔(4)与第二波导耦合腔(5)之间通过位于中间板(2)上的耦合孔(6)进行耦合连通。
CN202221858194.5U 2022-07-19 2022-07-19 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 Active CN2176915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58194.5U CN217691598U (zh) 2022-07-19 2022-07-19 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58194.5U CN217691598U (zh) 2022-07-19 2022-07-19 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91598U true CN217691598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17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58194.5U Active CN217691598U (zh) 2022-07-19 2022-07-19 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915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31902B2 (en) Waveguide slotted array antenna
CN109149116B (zh) 一种新型双极化喇叭天线
CN105071006B (zh) 一种新型正交模耦合器
CN107742767B (zh) 基于双脊台阶结构的鳍线型正交模耦合器
US11381000B2 (en) Low-sidelobe plate array antenna
US5047738A (en) Ridged waveguide hybrid
CN113113782A (zh) 一种宽带金属平板阵列天线、雷达、无线通信系统
CN107069189B (zh) 一种多频段宽带双极化加脊喇叭天线
CN101635383A (zh) 具有增强耦合和谐波抑制特性的微带双模滤波器
CN217691598U (zh) 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
CN109994350B (zh) 一种h面插入型矩形波导到交错双栅的能量耦合装置
CN111799548A (zh) 一种频率扫描天线
CN115051133A (zh) 波导宽边宽带耦合电桥
US20050184826A1 (en) Filter
CN215732192U (zh) 一种小型化具有五陷波特性的uwb-mimo天线
CN216928936U (zh) Vivaldi天线
CN108028450B (zh) 一种滤波单元及滤波器
US3315183A (en) Ridged waveguide magic tee
CN201812917U (zh) 一种空气带状线电桥
CN216529287U (zh) 一种平衡滤波器
CN217405676U (zh) 一种新型复合波导
CN216288894U (zh) 一种宽频带、低插损的波导平面传输线过渡结构
CN114284674B (zh) 一种具有低插入损耗的耦合型波导微带过渡结构
CN218448409U (zh) 一种大功率双定向耦合器主腔体
CN217035945U (zh) 超宽带高功率双定向耦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