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5598U - 一种加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85598U
CN217685598U CN202221608081.XU CN202221608081U CN217685598U CN 217685598 U CN217685598 U CN 217685598U CN 202221608081 U CN202221608081 U CN 202221608081U CN 217685598 U CN217685598 U CN 217685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hole
lower cover
humidifier
circui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0808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喜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 Xiaoling
Original Assignee
Jiexi Daoheng E 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exi Daoheng E Commer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exi Daoheng E 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0808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855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85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855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加湿器,包括:顶盖、下盖、储水桶及消毒模块;所述下盖与所述顶盖配合组成盖体;所述下盖的下表面与所述储水桶的上端敞口配合安装;所述下盖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消毒模块设置在所述下盖的上表面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直射所述储水桶的内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加湿器的盖体中设置消毒模块,并使消毒模块能通过第一通孔直射储水桶的内腔,对水体进行消毒,能有效减少加湿器中的水体产生病毒及细菌。

Description

一种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湿器。
背景技术
加湿器是一种常见的家电,当环境中的空气比较干燥时,人们常常感到呼吸道不适,这时使用加湿器能增加空气中的湿度,舒缓人体不适感。现有的加湿器通常将水注入到储水桶中,通过电加热、冷雾或超声波等方式雾化以增加空气湿度。
发明人发现,由于无法确保注入的水是否已消毒杀菌,且水在储水桶中需要保存一段时间,因此使用加湿器中水体容易产生病毒及细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湿器,其通过在加湿器中设置消毒模块对水体进行消毒,能有效减少加湿器中的水体产生病毒及细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湿器,包括:顶盖、下盖、储水桶及消毒模块;
所述下盖与所述顶盖配合组成盖体;所述下盖的下表面与所述储水桶的上端敞口配合安装;所述下盖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消毒模块设置在所述下盖的上表面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直射所述储水桶的内腔。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盖的下表面往所述下盖方向延伸有第一安装柱,所述下盖的上表面在所述第一安装柱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所述消毒模块匹配的固定卡槽,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固定卡槽中;所述顶盖及所述下盖配合安装时,所述消毒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柱的顶部并陷入所述固定卡槽中以固定所述消毒模块。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消毒模块包括第一电路模块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模块上的紫外灯;所述第一电路模块与所述固定卡槽匹配,所述紫外灯与所述第一通孔匹配,所述第一电路模块用于为所述紫外灯供电。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盖还包括可透光的防水盖;所述下盖的下表面延伸有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柱包围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防水盖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柱可拆卸地组装在所述下盖的下表面上。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湿器还包括雾化片、海绵棒及用于控制所述消毒模块及所述雾化片的第二电路模块;所述顶盖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雾化片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下表面且对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下盖在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海绵棒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雾化片接触;所述第二电路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消毒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雾化片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孔为阶梯状通孔;所述阶梯状通孔远离所述下盖的孔径小于靠近所述下盖的孔径,所述远离下盖的孔径小于所述雾化片的直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湿器还包括与所述海绵棒匹配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的侧壁及底部镂空,所述下盖的下表面在所述第三通孔周围设有环形卡槽,所述保护罩的上端通过所述环形卡槽固定在所述下盖的下表面上。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湿器还包括第三电路模块;所述第三电路模块设有充电接口;所述第三电路模块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下表面且所述充电接口贴合所述顶盖的侧壁;所述顶盖在所述充电接口对应位置上设有与所述充电接口匹配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三电路模块与所述第二电路模块的第三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盖的下表面向所述储水桶的底部方向延伸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外壁与所述储水桶的内壁匹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盖的上表面向所述顶盖方向延伸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外壁与所述顶盖的内壁相匹配,所述第二限位环上设有连接卡槽,所述顶盖的内壁在所述连接卡槽的对应位置上设有连接卡扣,所述下盖与所述顶盖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组成盖体。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加湿器,包括:顶盖、下盖、储水桶及消毒模块;所述下盖与所述顶盖配合组成盖体;所述下盖的下表面与所述储水桶的上端敞口配合安装;所述下盖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消毒模块设置在所述下盖的上表面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直射所述储水桶的内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加湿器的盖体中设置消毒模块,并使消毒模块能通过第一通孔直射储水桶的内腔,对水体进行消毒,能有效减少加湿器中的水体产生病毒及细菌。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器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器的另一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器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器的下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器的防水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器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顶盖;11、第一安装柱;12、第二通孔;13、第四通孔;14、连接卡扣;15、第三安装柱;16、第四安装柱;20、下盖;21、第一通孔;22、固定卡槽;23、防水盖;231、连接槽;24、第二安装柱;241、连接扣;25、第三通孔;26、第一限位环;27、第二限位环;28、连接卡槽;29、第三限位环;30、储水桶;40、消毒模块;41、第一电路模块;50、雾化片;60、海绵棒;70、第二电路模块;80、保护罩;90、第三电路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6,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器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器的另一爆炸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未示出消毒模块);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器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器的下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器的防水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湿器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湿器,包括:顶盖10、下盖20、储水桶30及消毒模块40;
下盖20与顶盖10配合组成盖体;下盖20的下表面与储水桶30的上端敞口配合安装;下盖20上设有第一通孔21,消毒模块40设置在下盖20的上表面并通过第一通孔21直射储水桶30的内腔。
在本实施例中,消毒模块40透过下盖20中的第一通孔21对储水桶30中的水体进行消毒。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加湿器包括:顶盖10、下盖20、储水桶30及消毒模块40;下盖20与顶盖10配合组成盖体;下盖20的下表面与储水桶30的上端敞口配合安装;下盖20上设有第一通孔21,消毒模块40设置在下盖20的上表面并通过第一通孔21直射储水桶30的内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加湿器的盖体中设置消毒模块40,并使消毒模块40能通过第一通孔21直射储水桶30的内腔,对水体进行消毒,能有效减少加湿器中的水体产生病毒及细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顶盖10的下表面往下盖20方向延伸有第一安装柱11,下盖20的上表面在第一安装柱11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消毒模块40匹配的固定卡槽22,第一通孔21设置在固定卡槽22中;顶盖10及下盖20配合安装时,消毒模块40设置在第一安装柱11的顶部并陷入固定卡槽22中以固定消毒模块40。通过顶盖10上的第一安装柱11及下盖20上的固定卡槽22进一步固定消毒模块40。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柱11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消毒模块40具体设置在第一安装柱11的第一限位槽中。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消毒模块40包括第一电路模块41及设置在第一电路模块41上的紫外灯;第一电路模块41与固定卡槽22匹配,紫外灯与第一通孔21匹配,第一电路模块41用于为紫外灯供电。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下盖20还包括可透光的防水盖23;下盖20的下表面延伸有第二安装柱24,第二安装柱24包围第一通孔21,防水盖23通过第二安装柱24可拆卸地组装在下盖20的下表面上。为避免水汽通过第一通孔21进入盖体内部,本实施例利用防水盖23将第一通孔21包围,进而避免水汽进入盖体内部,同时,由于防水盖23具有可透光特性,紫外灯发出的紫外线能通过防水盖23照射到储水桶30的水体中进行消毒杀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防水盖23上设有连接槽231,第二安装柱24上设有连接扣241。防水盖23通过旋转卡扣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安装柱24上。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加湿器还包括雾化片50、海绵棒60及用于控制消毒模块40及雾化片50的第二电路模块70;顶盖10上设有第二通孔12,雾化片50设置在顶盖10的下表面且对应第二通孔12,下盖20在第二通孔12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三通孔25,海绵棒60穿过第三通孔25与雾化片50接触;第二电路模块70的第一端与消毒模块40连接,第二电路模块70的第二端与雾化片5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雾化片50通过海绵棒60吸收水分后进行雾化处理,实现加湿效果。第二电路模块70用于控制消毒模块40及雾化片50工作,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电路模块70可控制消毒模块40单独工作,仅对水体进行消毒,也可以控制雾化片50单独工作,仅进行加湿,还可以控制消毒模块40及雾化片50同时工作,实现边消毒边加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通孔12为阶梯状通孔;阶梯状通孔远离下盖20的孔径小于靠近下盖20的孔径,远离下盖20的孔径小于雾化片50的直径。阶梯状通孔可以有效固定雾化片50在通孔中,同时避免雾化片50穿过第二通孔12后滑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加湿器还包括与海绵棒60匹配的保护罩80。保护罩80的侧壁及底部镂空,下盖20的下表面在第三通孔25周围设有环形卡槽,保护罩80的上端通过环形卡槽固定在下盖20的下表面上。具体地,保护罩80的上端卡入环形卡槽中实现固定。海绵棒60通过保护罩80上的镂空吸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保护罩80利用可透光材质的材料制成。利用可透光的保护罩80保护海绵棒60,当消毒模块40工作时,可以同时对海绵棒60进行消毒,实现全面的消毒。可以理解的是,保护罩80上设有透水孔,让海绵棒60充分吸收储水桶30中的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加湿器还包括第三电路模块90;第三电路模块90设有充电接口;第三电路模块90设置在顶盖10的下表面且充电接口贴合顶盖10的侧壁;顶盖10在充电接口对应位置上设有与充电接口匹配的第四通孔13;第三电路模块90与第二电路模块70的第三端连接。第三电路模块90用于对外连接电源,为加湿器充电。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充电接口为micro USB接口。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路模块41、第二电路模块70及第三电路模块90可以设置在同一电路板上,也可以分别组合设置在两块电路板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三块电路板上,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下盖20的下表面向储水桶30的底部方向延伸有第一限位环26,第一限位环26的外壁与储水桶30的内壁匹配。第一限位环26用于将下盖20及储水桶30进行组装。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下盖20的上表面向顶盖10方向延伸有第二限位环27,第二限位环27的外壁与顶盖10的内壁相匹配,第二限位环27上设有连接卡槽28,顶盖10的内壁在连接卡槽28的对应位置上设有连接卡扣14,下盖20与顶盖10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组成盖体。在本实施例中,顶盖10及下盖20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形成盖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下盖20的上表面在第三通孔25外围设有第三限位环29,第三限位环29与海绵棒60匹配。第三限位环29用于固定海绵棒60在盖体中的位置,以更好地与雾化片接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电路模块41及第二电路模块70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电路板上时,顶盖10的下表面往下盖20方向延伸有第三安装柱15,第三安装柱15上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电路模块70通过第二限位槽设置在第三安装柱15上。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电路模块41及第三电路模块90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电路板上时,顶盖10的下表面往下盖20方向延伸有第四安装柱16,第四安装柱16上设有第三限位槽,第三电路模块90通过第三限位槽设置在第四安装柱16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下盖、储水桶及消毒模块;
所述下盖与所述顶盖配合组成盖体;所述下盖的下表面与所述储水桶的上端敞口配合安装;所述下盖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消毒模块设置在所述下盖的上表面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直射所述储水桶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下表面往所述下盖方向延伸有第一安装柱,所述下盖的上表面在所述第一安装柱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所述消毒模块匹配的固定卡槽,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固定卡槽中;所述顶盖及所述下盖配合安装时,所述消毒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柱的顶部并陷入所述固定卡槽中以固定所述消毒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模块包括第一电路模块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模块上的紫外灯;所述第一电路模块与所述固定卡槽匹配,所述紫外灯与所述第一通孔匹配,所述第一电路模块用于为所述紫外灯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还包括可透光的防水盖;所述下盖的下表面延伸有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柱包围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防水盖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柱可拆卸地组装在所述下盖的下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还包括雾化片、海绵棒及用于控制所述消毒模块及所述雾化片的第二电路模块;所述顶盖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雾化片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下表面且对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下盖在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海绵棒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雾化片接触;所述第二电路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消毒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雾化片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为阶梯状通孔;所述阶梯状通孔远离所述下盖的孔径小于靠近所述下盖的孔径,所述远离下盖的孔径小于所述雾化片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还包括与所述海绵棒匹配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的侧壁及底部镂空,所述下盖的下表面在所述第三通孔周围设有环形卡槽,所述保护罩的上端通过所述环形卡槽固定在所述下盖的下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还包括第三电路模块;所述第三电路模块设有充电接口;所述第三电路模块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下表面且所述充电接口贴合所述顶盖的侧壁;所述顶盖在所述充电接口对应位置上设有与所述充电接口匹配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三电路模块与所述第二电路模块的第三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下表面向所述储水桶的底部方向延伸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外壁与所述储水桶的内壁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上表面向所述顶盖方向延伸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外壁与所述顶盖的内壁相匹配,所述第二限位环上设有连接卡槽,所述顶盖的内壁在所述连接卡槽的对应位置上设有连接卡扣,所述下盖与所述顶盖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组成盖体。
CN202221608081.XU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加湿器 Active CN2176855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08081.XU CN217685598U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加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08081.XU CN217685598U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加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5598U true CN217685598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13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08081.XU Active CN217685598U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加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855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55469U (zh) 一种提高加湿效率的智能加湿器
CN217685598U (zh) 一种加湿器
CN204478474U (zh) 一种浴室暖风机
KR102148227B1 (ko) 가습기 내부에 넣는 플로팅 타입 uv led 소독장치
CN211245239U (zh) 一种有自洁自杀菌的光波房
CN210145128U (zh) 一种便携式紫外消毒容器的控制系统
CN105066313B (zh) 一种空气消毒与加湿装置
CN107940592B (zh) 家用空气生物净化器及其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CN210989881U (zh) 一种集成浴室柜
KR200271923Y1 (ko) 가습기
CN112432277A (zh) 一种具有杀菌加热功能的自动空气增湿装置
CN211526632U (zh) 加湿器
CN212654903U (zh) 一种灭菌装置及智能垃圾桶
CN211747903U (zh) 一种护理装置、鞋柜及衣柜
CN204787011U (zh) 一种空气加湿器
CN211084333U (zh) 一种多功能迷你香熏器
CN110319521B (zh) 一种带有监测器的加湿器
CN214969462U (zh) 一种人体感应杀菌灯装置
KR101836923B1 (ko) 휴대용 가습기
CN211410316U (zh) 一种香薰机
KR200373769Y1 (ko) 가습기
CN218033755U (zh) 多功能装饰罩及热水器
CN211922000U (zh) 一种分体式烘干消毒设备
CN213955545U (zh) 一种带uv灯的加湿器
CN210425407U (zh) 一种活氧雾化加湿消毒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22

Address after: 522000 No. 402, building B, Zhongyang Garden Phase II, Donghu Road, Xinxing Dongju Committee, Rongcheng District, Jiey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 Xiaoling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22000 building A1, Anchi Road, Hexi community, hEPO street, Jiexi County, Jiey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eXi Daoheng e-commer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