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77212U - 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77212U
CN217677212U CN202221698312.0U CN202221698312U CN217677212U CN 217677212 U CN217677212 U CN 217677212U CN 202221698312 U CN202221698312 U CN 202221698312U CN 217677212 U CN217677212 U CN 217677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water
pipe
laminated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83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chuan Beij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chuan Beij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chuan Beij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chuan Beij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83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772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77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772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处理系统,旨在解决目前农村污水处理设备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且处理后的水质达不到预期的问题;其中,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包括预处理区,以对输入的初始原水过滤、沉淀,获取第一原水;循环区,通过导流通道与预处理区开设的溢出口连通,以储存溢出的第一原水;叠层生物过滤区,用于对抽取的第一原水过滤,获取第二原水;空气循环装置,用于为叠层生物过滤区供应氧气;集水区,用于容纳第二原水;调节装置,用于控制集水区与循环区的连通或隔绝;清水区,开设有用于调节装置的出口贯穿的通孔;盖板,覆盖滤池。本申请整合度高,占地面积小,灵活控制循环过滤次数,获得预期水质。

Description

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农村人口多,覆盖面积大,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致使农村污水处理发展滞后,农村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居民聚集区内生活用水后排放的污水在分散型农村难于收集,并且农村水量较小,主要为间歇性排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叠层生物滤池进行处理,但是目前公开的叠层生物滤池都是安装在地面上,并需要对叠层滤池周围的外观进行布置安装美化或者建造房子,同时需要单独配套地埋的预处理池、循环池和清水池;此外现有叠层生物滤池还需要在现场安装,这样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施工周期长,建设费用大,同时增加了安装过程中的施工质量风险,导致出水水质达不到预期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针对农村污水的污水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农村污水处理设备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且处理后的水质达不到预期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处理系统。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包括:
预处理区,用于对输入的初始原水过滤、沉淀,获取第一原水;所述预处理区开设有溢出口;
循环区,通过导流通道与所述溢出口连通,以储存溢出的第一原水;
设置于所述循环区上方的叠层生物过滤区,用于对抽取的第一原水过滤,获取第二原水;
空气循环装置,用于为所述叠层生物过滤区供应氧气;
集水区,用于容纳第二原水;
设置于所述集水区底部的调节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集水区与所述循环区的连通或隔绝;
清水区,开设有用于所述调节装置的出口贯穿的通孔;
盖板,设置于所述预处理区、所述叠层生物过滤区、所述清水区的顶部;
在第一状态下,所述集水区与所述循环区隔绝,第二原水通过所述调节装置输送至所述清水区,完成污水处理;
在第二状态下,所述集水区与所述循环区连通,第二原水进入所述循环区进行其内水的稀释,通过所述叠层生物过滤区进行再次过滤,以获得预期的第二原水,通过所述调节装置输送至所述清水区,完成污水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污水处理的嵌套设置,整合度高,占地面积小,且该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能够根据初始原水的污浊级别,灵活控制叠层生物过滤区的循环过滤次数,保证输出至清水区内的水质达到预期要求。
优选地,所述预处理区与所述叠层生物过滤区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
所述第一隔板的高度不小于所述预处理区的高度,以将所述循环区与所述预处理区隔开;
所述溢出口开设于所述第一隔板远离所述循环区的端部;
所述导流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远离所述预处理区的侧部;
所述导流通道的入口端与所述溢出口连通,另一端悬伸至所述循环区;
所述预处理区设置有与进水管连通的过滤装置,以对初始原水过滤拦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初始原水的过滤拦渣、沉淀,通过预处理区的溢出设置,有效降低进入循环区的水质含泥量。
优选地,所述循环区的内部设置有循环装置;
所述循环装置包括污水泵、污水管和布水管组件,所述污水泵设置于所述循环区;
所述污水管用于所述污水泵与所述布水管组件的连通;
所述布水管组件设置于所述叠层生物过滤区的内部上方,且形成覆盖所述叠层生物过滤区的均匀布水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从循环区抽取的水均匀供应至叠层生物过滤区中的生物填料上,提高过滤效果。
优选地,所述清水区与所述叠层生物过滤区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
所述第二隔板的高度不小于所述清水区的高度,以将所述循环区与所述清水区隔开;
所述清水区的内部设置有抽水装置;所述抽水装置包括抽水泵和出水管,所述抽水泵设置于所述清水区的底部;
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抽水泵连接,另一端悬伸至所述清水区的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过滤后水的及时抽出,不影响后续过滤后水的存储。
优选地,所述叠层生物过滤区包括上层滤区和下层滤区;
所述上层滤区设有第一栅板以及敷设于所述第一栅板顶部的第一生物滤料,所述第一栅板的周侧与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的侧壁连接;
所述下层滤区设有第二栅板以及敷设于所述第二栅板顶部的第二生物滤料,所述第二栅板的周侧与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的侧壁连接;
所述第二栅板与所述第一栅板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形成叠层过滤区域,通过不同类型生物滤料的设置,提高过滤效果。
优选地,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包括上层滤区进气组件和下层滤区进气组件;
所述上层滤区进气组件包括第一空气通道、第一空气进气管以及第一通气帽,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用于与所述上层滤区连通;所述第一空气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空气通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气帽连接,且所述第一通气帽设置于外界;
所述下层滤区进气组件包括第二空气通道、第二空气进气管以及第二通气帽,所述第二空气通道用于与所述下层滤区连通;所述第二空气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气帽连接,且所述第二通气帽设置于外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上层滤区、下层滤区的充氧,提高生物滤层的过滤效果。
优选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输出管、启闭件以及液位检测计;
所述输出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水区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清水区连通;
所述启闭件用于控制所述输出管与所述清水区的连通且与所述循环区的隔绝,或者用于控制所述输出管与所述清水区的隔绝且与所述循环区的隔绝;
所述液位检测计用于检测所述循环区内的液面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灵活进行过滤次数的设置,保证输出至清水区的水质符合预期。
优选地,所述启闭件为自适应浮球装置;
所述自适应浮球装置包括三通管、第一变径管、芯管、第二变径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芯管内部的浮球;所述第一变径管设置于所述三通管的出口;所述芯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变径管与所述第一变径管之间;
所述芯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变径管、所述第一变径管的内径;
所述芯管开设有通孔;
所述输出管包括第一段输出管和第二段输出管,所述三通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段输出管与所述第二段输出管之间;
所述浮球的直径大于所述三通管的管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循环区内液面的高度控制,实现对输出水质的自动调控,控制精度高,能够实现预期水质的污水处理。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基于所述的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还包括总控中心,所述总控中心与所述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循环区内部的循环装置、设置于所述清水区内部的抽水装置信号连接;
该处理系统还包括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装设于所述盖板,以获取所述预处理区的水质图像信息;
在工作状态下,所述总控中心基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获取到的水质图像信息为一级信息时,控制循环装置的转速,以通过所述调节装置实现所述叠层生物过滤区与所述循环区的连通,实现对水质的多次过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智能化程度高,可根据输入的待处理的污水状态,灵活制定过滤方案,效率高,节约资源。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的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可以实现污水处理的嵌套设置,整合度高,占地面积小,且该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能够根据初始原水的污浊级别,灵活控制叠层生物过滤区的循环过滤次数,保证输出至清水区内的水质达到预期要求。
2.本申请公开的方案可针对农村水量较小、间歇性排放的特点,灵活控制过滤进程,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反应快捷高效,实现污水的有效处理。
3.本申请公开的方案可以直接设置于地下,无需现场安装,集成度高,针对不同污浊程度的污水分解转换效率高,同时有效提高整体使用寿命。
4.本申请公开的方案结构简单,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中的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部分构成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各个处理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正视图。
图5是图1中的自适应浮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箱体;11、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右侧板;20、进水阀;30、出水阀;40、盖板;50、第一隔板;51、溢出口;60、导流通道;70、第二隔板;100、预处理区;110、过滤装置;120、挡板;200、循环区;210、循环装置;211、污水泵;212、污水管;213、布水管组件;300、叠层生物过滤区;310、上层滤区;320、下层滤区;330、容纳腔;400、集水区;500、清水区;510、抽水装置;511、抽水泵;512、出水管;600、空气循环装置;610、上层滤区进气组件;620、下层滤区进气组件;700、自适应浮球装置;710、三通管;720、第一变径管;730、芯管;740、第二变径管;800、输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处理系统。
以下结合附图1至附图5对本申请中的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的一种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包括箱体10,以及设置于箱体10内部的预处理区100、循环区200、叠层生物过滤区300、集水区400和清水区500;箱体10用于该滤池的周侧密封。
待处理的污水通过进水阀20、进水管进入到预处理区100,然后进到循环区200,然后通过循环区200内设置的循环装置210将水抽取至叠层生物过滤区300的顶部,将水均匀布置到叠层生物过滤区300上,然后在重力作用下,经过叠层生物过滤区300的过滤后,汇聚至集水区400,通过输出管与清水区500连接;当清水区500内的水汇聚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清水区500设置的抽水装置510抽出,并通过出水阀30输送至外界。
具体地,箱体10包括前侧板11、后侧板12、左侧板13、右侧板14和底板,构成各个处理区的周侧封挡。
其中,预处理区100用于对输入的初始原水过滤、沉淀,获取第一原水;预处理区100开设有溢出口51;循环区200通过导流通道60与溢出口51连通,以储存溢出的第一原水;预处理区100与叠层生物过滤区300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50,第一隔板50的设置同时将循环区200与预处理区100的底部隔离,保证进入循环区的水为经过充分沉淀后的。
具体地,溢出口51开设于第一隔板50远离循环区200的端部;导流通道60设置于第一隔板50远离预处理区100的侧部;导流通道60的入口端与溢出口51连通,另一端悬伸至循环区200;预处理区100设置有与进水管连通的过滤装置110,以对初始原水过滤拦渣,溢出口51靠近预处理区100顶部的设置,可以实现经过过滤装置110过滤后的水的有效沉淀,有效降低进入循环区200的水质含泥量。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导流通道60为第一L型板与第一隔板50、后侧板形成的通道。
过滤装置110包括安装筒和提篮格栅,安装筒设置于预处理区100的上方区域,通过连接板焊接于箱体10;提篮格栅设置于安装筒的内部。
叠层生物过滤区300设置于循环区200的顶部,用于对抽取的第一原水过滤,获取第二原水;通过叠层生物过滤区300与循环区200的空间设置,大大降低占地面积,有效提高整体过滤设备的集成化程度。
进一步地,在箱体10的侧壁装设有空气循环装置600,用于为叠层生物过滤区300供应氧气,有效提高叠层生物过滤区300内部的滤料层的好氧环境,利于对第一原水中的污染物分解。
集水区400设置于叠层生物过滤区300的底部,用于容纳第二原水。
叠层生物过滤区300包括上层滤区310和下层滤区320;上层滤区310设有第一栅板以及敷设于第一栅板顶部的第一生物滤料,第一栅板的周侧与第一隔板50、第二隔板70、前侧板11、后侧板12连接,即第一栅板与盖板40之间构成上层滤池。
下层滤区320设有第二栅板以及敷设于第二栅板顶部的第二生物滤料,第二栅板的周侧与第一隔板50、第二隔板70、前侧板11、后侧板12和底板连接,即第二栅板与第一栅板之间构成下层滤池;其中,第二栅板与第一栅板平行设置;通过叠层生物过滤区300的叠层过滤,通过不同类型生物滤料的设置,提高过滤效果。
集水区为收集板与第二栅板构成的空间。
优选地,第一栅板、第二栅板的材料为均矩形管60X4。
进一步地,第一栅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格栅支架,第一栅板上填充第一生物滤料,通过第一格栅支架的设置,提高对第一栅板、第一生物滤料的承载强度。
第二栅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格栅支架,第二栅板上填充第二生物滤料,通过第二格栅支架的设置,提高对第二栅板、第二生物滤料的承载强度。
集水区400的底部设置有调节装置,用于控制集水区400与循环区200的连通或者隔绝;具体地,调节装置包括输出管、启闭件以及液位检测计;输出管的一端与集水区400连通,另一端与清水区500连通;启闭件用于控制输出管与清水区500的连通且与循环区200的隔绝,或者用于控制输出管与清水区500的隔绝且与循环区200的隔绝;液位检测计用于检测循环区200内的液面高度,处理装置的设置可灵活进行过滤次数的设置,保证输出至清水区500的水质符合预期。
清水区500,开设有用于调节装置出口贯穿的通孔。
清水区500与叠层生物过滤区300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70,第二隔板70与右侧板14构成清水池。
盖板40,设置于预处理区100、叠层生物过滤区300、清水区500的顶部。进一步地,盖板40包括多个启闭板,以分别控制对应区域顶部的开启或封闭,便于检修、观测。
参照图3和图4,第一隔板50的高度不小于预处理区100的高度,以将循环区200与预处理区100隔开。
预处理区100内部还设置有挡板120,挡板120固定于盖板40的内顶部,挡板120悬空设置,且挡板120的两侧分别与左侧板13、第一隔板50固定,挡板120的底部与底板之间留有过水空间;预处理区100的底部设置有集泥装置,集泥装置包括构成V型的集泥板和挡水板,防止短流。
循环区200的内部设置有循环装置210;循环装置210包括污水泵211、污水管212和布水管组件213,污水泵211设置于循环区200;污水管212用于污水泵211与布水管组件213的连通。
布水管组件213设置于叠层生物过滤区300的内部上方,且形成覆盖叠层生物过滤区300的均匀布水区。保证从循环区200抽取的水均匀供应至叠层生物过滤区300中的生物填料上,提高过滤效果。
第二隔板70的高度不小于清水区500的高度,以将循环区200与清水区500隔开。
清水区500的内部设置有抽水装置510;抽水装置510包括抽水泵511和出水管512,抽水泵511设置于清水区500的底部;出水管512的一端与抽水泵511连接,另一端悬伸至清水区500的外部,实现对过滤后水的及时抽出,不影响后续过滤后水的存储。
空气循环装置600包括上层滤区310进气组件和下层滤区320进气组件;上层滤区310进气组件设置有两个,两个上层滤区310进气组件分别设置与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并且两个上层滤区310进气组件对称设置;下层滤区320进气组件设置有两个,两个下层滤区320进气组件分别设置与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并且两个下层滤区320进气组件对称设置。
具体地,上层滤区310进气组件包括第一空气通道、第一空气进气管以及第一通气帽,第一空气通道用于与上层滤区310连通;第一空气进气管的一端与第一空气通道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通气帽连接,且第一通气帽设置于外界。
下层滤区320进气组件包括第二空气通道、第二空气进气管以及第二通气帽,第二空气通道用于与下层滤区320连通;第二空气进气管的一端与第二空气通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通气帽连接,且第二通气帽设置于外界。上层滤区310进气组件、下层滤区320进气组件的设置,实现对上层滤区310、下层滤区320的充氧,提高生物滤层的过滤效果。
进一步地,叠层生物过滤区300设置有容纳腔330,该容纳腔330的底部与循环区200连通,便于循环装置210的取放,同时也可作为箱体10内部构件的检修通道。
参照图5,启闭件为自适应浮球装置700;该自适应浮球装置700包括三通管710、第一变径管720、芯管730、第二变径管740以及设置于芯管730内部的浮球;第一变径管720设置于三通管710的出口;芯管730设置于第二变径管740与第一变径管720之间;芯管730的内径大于第二变径管740、第一变径管720的内径;芯管730开设有通孔。
输出管包括第一段输出管和第二段输出管,三通管710设置于第一段输出管与第二段输出管之间,三通管710的两个口分别通过法兰与第一段输出管、第二段输出管固定连接。
浮球的直径大于三通管710的管径,用于在浮起时封堵,防止集水区400与循环区200的连通。
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当循环区200内的液面处于第一预设高度时,浮球在水力作用下上浮并堵塞三通管710与第一变径管720连接的出口,此时,第二原水通过输出管输送至清水区500,完成污水处理。
在第二状态下,当循环区200内的液面处于第二预设高度时,即液面低于浮球的最低位置,无法对浮球进行浮起作用时,第一段输出管通过三通管710、第一变径管720、芯管730与循环区200连通,第二原水进入循环区200与后续溢出的第一原水混合,进行后续待处理污水的稀释,通过叠层生物过滤区300进行再次过滤,以获得预期的第二原水,通过所述调节装置输送至所述清水区500,完成污水处理。
通过循环区200内液面的高度控制,实现对输出水质的自动调控,控制精度高,能够实现预期水质的污水处理。
优选地,三通管710、第一变径管720、芯管730、第二变径管740的材质均为UPVC。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的实施原理为:在第一状态下,集水区与循环区隔绝,第二原水通过调节装置输送至清水区,完成污水处理。
在第二状态下,集水区与循环区连通,第二原水进入循环区进行其内水的稀释,通过叠层生物过滤区进行再次过滤,以获得预期的第二原水,通过调节装置输送至清水区,完成污水处理。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基于所述的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还包括总控中心,总控中心与调节装置、设置于循环区内部的循环装置、设置于清水区内部的抽水装置信号连接;该处理系统还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装设于盖板,以获取预处理区的水质图像信息。
在工作状态下,总控中心基于图像采集装置获取到的水质图像信息为一级信息时,控制循环装置的转速,以通过调节装置实现叠层生物过滤区与循环区的连通,实现对水质的多次过滤;其中,一级信息为待处理的污水为较混浊的状态。
或者,总控中心基于图像采集装置获取到的水质图像信息为二级信息时,控制循环装置的转速,以通过调节装置实现叠层生物过滤区与清水区的连通,实现处理后水的输出;其中,二级信息为待处理的污水为一般混浊的状态。
本申请第二方面公开的方案,智能化程度高,可根据输入的待处理的污水状态,灵活制定过滤方案,效率高,节约资源。
本申请还包括一种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污水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基于所述的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包括以下步骤:
输入初始原水至预处理区,进行过滤、沉淀,获取预处理后的第一原水;
第一原水通过溢出口、导流通道溢出至循环区;
抽取第一原水至叠层生物过滤区的上方,通过叠层生物过滤区对第一原水叠层过滤,获取第二原水,并存储至集水区;
通过调节装置控制集水区与循环区的连通或者控制集水区与清水区的连通;
当输入的初始原水处于一级浑浊状态时,通过调节装置控制集水区与循环区的连通,使第二原水进入循环区与新进污水混合,以稀释待处理的污水;混合后的污水抽取至叠层生物过滤区的上方,通过叠层生物过滤区对其过滤;直至集水区中获取的水质符合预设要求;
当集水区中获取的水质符合预设要求时或者当输入的初始原水处于二级浑浊状态时,通过调节装置控制集水区与清水区的连通,输出处理后的水质至清水区。
通过清水区内部设置的抽水装置抽出。
实现对农村污水浑浊状态的对应性处理,有效降低叠层生物过滤区的过滤荷载,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处理区(100),用于对输入的初始原水过滤、沉淀,获取第一原水;所述预处理区(100)开设有溢出口(51);
循环区(200),通过导流通道(60)与所述溢出口(51)连通,以储存溢出的第一原水;
设置于所述循环区(200)上方的叠层生物过滤区(300),用于对抽取的第一原水过滤,获取第二原水;
空气循环装置(600),用于为所述叠层生物过滤区(300)供应氧气;
集水区(400),用于容纳第二原水;
设置于所述集水区(400)底部的调节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集水区(400)与所述循环区(200)的连通或隔绝;
清水区(500),开设有用于所述调节装置的出口贯穿的通孔;
盖板(40),设置于所述预处理区(100)、所述叠层生物过滤区(300)、所述清水区(500)的顶部;在第一状态下,所述集水区(400)与所述循环区(200)隔绝,第二原水通过所述调节装置输送至所述清水区(500),完成污水处理;
在第二状态下,所述集水区(400)与所述循环区(200)连通,第二原水进入所述循环区(200)进行其内水的稀释,通过所述叠层生物过滤区(300)进行再次过滤,以获得预期的第二原水,通过所述调节装置输送至所述清水区(500),完成污水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区(100)与所述叠层生物过滤区(300)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50);
所述第一隔板(50)的高度不小于所述预处理区(100)的高度,以将所述循环区(200)与所述预处理区(100)隔开;
所述溢出口(51)开设于所述第一隔板(50)远离所述循环区(200)的端部;
所述导流通道(60)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50)远离所述预处理区(100)的侧部;
所述导流通道(60)的入口端与所述溢出口(51)连通,另一端悬伸至所述循环区(200);
所述预处理区(100)设置有与进水管连通的过滤装置(110),以对初始原水过滤拦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区(200)的内部设置有循环装置(210);
所述循环装置(210)包括污水泵(211)、污水管(212)和布水管组件(213),所述污水泵(211)设置于所述循环区(200);
所述污水管(212)用于所述污水泵(211)与所述布水管组件(213)的连通;
所述布水管组件(213)设置于所述叠层生物过滤区(300)的内部上方,且形成覆盖所述叠层生物过滤区(300)的均匀布水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区(500)与所述叠层生物过滤区(300)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70);
所述第二隔板(70)的高度不小于所述清水区(500)的高度,以将所述循环区(200)与所述清水区(500)隔开;
所述清水区(500)的内部设置有抽水装置(510);所述抽水装置(510)包括抽水泵(511)和出水管(512),所述抽水泵(511)设置于所述清水区(500)的底部;
所述出水管(512)的一端与所述抽水泵(511)连接,另一端悬伸至所述清水区(500)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生物过滤区(300)包括上层滤区(310)和下层滤区(320);
所述上层滤区(310)设有第一栅板以及敷设于所述第一栅板顶部的第一生物滤料,所述第一栅板的周侧与所述第一隔板(50)、所述第二隔板(70)、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的侧壁连接;
所述下层滤区(320)设有第二栅板以及敷设于所述第二栅板顶部的第二生物滤料,所述第二栅板的周侧与所述第一隔板(50)、所述第二隔板(70)、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的侧壁连接;
所述第二栅板与所述第一栅板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600)包括上层滤区(310)进气组件和下层滤区(320)进气组件;
所述上层滤区(310)进气组件包括第一空气通道、第一空气进气管以及第一通气帽,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用于与所述上层滤区(310)连通;所述第一空气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空气通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气帽连接,且所述第一通气帽设置于外界;
所述下层滤区(320)进气组件包括第二空气通道、第二空气进气管以及第二通气帽,所述第二空气通道用于与所述下层滤区(320)连通;所述第二空气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气帽连接,且所述第二通气帽设置于外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输出管、启闭件以及液位检测计;
所述输出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水区(40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清水区(500)连通;
所述启闭件用于控制所述输出管与所述清水区(500)的连通且与所述循环区(200)的隔绝,或者用于控制所述输出管与所述清水区(500)的隔绝且与所述循环区(200)的隔绝;
所述液位检测计用于检测所述循环区(200)内的液面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启闭件为自适应浮球装置(700);
所述自适应浮球装置(700)包括三通管(710)、第一变径管(720)、芯管(730)、第二变径管(740)以及设置于所述芯管(730)内部的浮球;所述第一变径管(720)设置于所述三通管(710)的出口;所述芯管(730)设置于所述第二变径管(740)与所述第一变径管(720)之间;
所述芯管(730)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变径管(740)、所述第一变径管(720)的内径;
所述芯管(730)开设有通孔;
所述输出管包括第一段输出管和第二段输出管,所述三通管(710)设置于所述第一段输出管与所述第二段输出管之间;
所述浮球的直径大于所述三通管(710)的管径。
9.一种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系统基于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还包括总控中心,所述总控中心与所述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循环区内部的循环装置、设置于所述清水区内部的抽水装置信号连接;
该处理系统还包括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装设于所述盖板,以获取所述预处理区的水质图像信息;
在工作状态下,所述总控中心基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获取到的水质图像信息为一级信息时,控制循环装置的转速,以通过所述调节装置实现所述叠层生物过滤区与所述循环区的连通,实现对水质的多次过滤。
CN202221698312.0U 2022-07-01 2022-07-01 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处理系统 Active CN217677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8312.0U CN217677212U (zh) 2022-07-01 2022-07-01 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8312.0U CN217677212U (zh) 2022-07-01 2022-07-01 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77212U true CN217677212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15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8312.0U Active CN217677212U (zh) 2022-07-01 2022-07-01 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772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3079A (zh) * 2022-07-01 2022-09-23 尚川(北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3079A (zh) * 2022-07-01 2022-09-23 尚川(北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85369B (zh) 一种采用物联网技术的养殖基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17677212U (zh) 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处理系统
CN101693585B (zh) 化粪池-人工湿地农村生活污水庭院式景观化处理装置
CN106396323A (zh) 一种新型三格化粪池
CN106745755A (zh) 一种太阳能微动力智能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16106532U (zh) 一种太阳能无动力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8471841U (zh) 一种用于厕所循环水使用的净化装置
CN106277593B (zh)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7986566A (zh) 水利水电环境工程用污水净化处理设备
CN210001734U (zh) 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及系统
RU198098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очистки хозяйственно-бытовых сточных вод
CN107585958A (zh) 养殖废水处理循环装置
CN115093079A (zh) 地埋式叠层生物滤池、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10294568A (zh) 一种用于改良uct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4150593B (zh) 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
CN205367870U (zh) 一种反硝化深床生物反应器
CN204550348U (zh) 高集成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2174598U (zh) 一种水体微生物活菌培殖溶氧装置
CN212024903U (zh) 一种采用mbbr工艺的污水处理反应池
CN209412022U (zh) 一种用于农村家庭式生活污水处理微型塔式生物滤池设备
CN207958060U (zh) 餐厨废水处理装置
CN207375907U (zh) 养殖废水处理循环系统
CN207330659U (zh) 养殖废水净化处理系统
CN207075417U (zh) 鱼粪收集装置
CN215208708U (zh) 一种间歇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