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9111U - 一种新型电热暖菜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电热暖菜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9111U
CN217659111U CN202221389096.1U CN202221389096U CN217659111U CN 217659111 U CN217659111 U CN 217659111U CN 202221389096 U CN202221389096 U CN 202221389096U CN 217659111 U CN217659111 U CN 217659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heating
heating element
printing ink
glass pa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890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Jintaiche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Jintaiche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Jintaiche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Jintaiche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890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59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9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9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菜盘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热暖菜盘,包括壳体、发热组件、玻璃面板、变色油墨区、控制板和电线源,发热组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玻璃面板安装于壳体的表面,变色油墨区设置于玻璃面板的表面,变色油墨区设置有丝印网孔,壳体的内部且位于发热组件的下方固定设有温度探头,控制板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电线源设置于壳体的侧壁上,壳体的内部且位于发热组件和玻璃面板之间设置有恒温保温垫。本实用新型通过玻璃面板的丝印网孔和在发热组件与变色油墨区之间设置有恒温保温垫,使产品加热区域在常温状态不显示加热区域,温度加热后可以实现加热区域的显示效果,并且可以反复实现,常温状态加热区域消失。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电热暖菜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菜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热暖菜盘。
背景技术
暖菜盘是一种新兴起的家用电器,其主要用于保持饭菜的温度,将饭菜放到暖菜盘上,启动暖菜盘即可对饭菜进行恒温加热,以确保吃饭前和吃饭过程中,饭菜的温度。
目前的暖菜盘表面的温变油墨在电热组件的直接接触加热过程中,由于温度过于集中,会导致温控变色油墨经过多次加热后就无法恢复成常温状态下不显示颜色的效果,导致产品无法发到标识的效果,并且影响美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暖菜盘的温变油墨经过多次加热后就无法恢复成常温状态下不显示颜色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电热暖菜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电热暖菜盘,包括壳体、发热组件、玻璃面板、变色油墨区、控制板和电线源,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所述玻璃面板安装于壳体的表面,所述变色油墨区设置于玻璃面板的表面,所述变色油墨区设置有丝印网孔,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发热组件的下方固定设有温度探头,所述控制板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所述电线源设置于壳体的侧壁上,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发热组件和玻璃面板之间设置有恒温保温垫。
优选的,所述控制板的四角处均设有固定螺丝,所述控制板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安装于壳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恒温保温垫和变色油墨区均采用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发热组件采用电加热丝。
优选的,所述发热组件和温度探头均与控制板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安装有接头,所述电线源的一端插入于接头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热暖菜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新型电热暖菜盘,在发热组件与变色油墨区之间设置有恒温保温垫,可以使发热组件的热量均匀的传导到玻璃面板上,并且保证不会使部分区域加热温度过高导致温控变色油墨区的失效。
2、该新型电热暖菜盘,在玻璃面板的加热显示区域丝印预留有一定间距的丝印网孔,在常温情况下是看不到这个加热区域的,当发热组件加热后才能显示出油墨变温后的其他颜色。
3、该新型电热暖菜盘,通过设置的温度探头,温度探头能够对发热组件起到过热保护作用,确保了电热暖菜盘的使用效果。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通过玻璃面板的丝印网孔和在发热组件与变色油墨区之间设置有恒温保温垫,使产品加热区域在常温状态不显示加热区域,温度加热后可以实现加热区域的显示效果,并且可以反复实现,常温状态加热区域消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电热暖菜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1、玻璃面板;2、恒温保温垫;3、发热组件;4、温度探头;5、壳体;6、控制板;7、固定螺丝;8、电线源;9、变色油墨区;10、接头;11、丝印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2,一种新型电热暖菜盘,包括壳体5、发热组件3、玻璃面板1、变色油墨区9、控制板6和电线源8,发热组件3设置于壳体5的内部,玻璃面板1安装于壳体5的表面,变色油墨区9设置于玻璃面板1的表面,变色油墨区9设置有丝印网孔11,壳体5的内部且位于发热组件3的下方固定设有温度探头4,控制板6设置于壳体5的内部,控制板6的四角处均设有固定螺丝7,控制板6通过固定螺丝7固定安装于壳体5的内部,电线源8设置于壳体5的侧壁上,壳体5的侧壁安装有接头10,电线源8的一端插入于接头10的内部,电线源8的另一端与插座插接;壳体5的内部且位于发热组件3和玻璃面板1之间设置有恒温保温垫2,恒温保温垫2和变色油墨区9均采用环形结构;发热组件3采用电加热丝,发热组件3和温度探头4均与控制板6电性连接,温度探头4能够对发热组件3起到过热保护作用,确保了电热暖菜盘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由于在发热组件3与变色油墨区9之间设置有恒温保温垫2,可以使发热组件3的热量均匀的传导到玻璃面板1上,并且保证不会使部分区域加热温度过高导致温控变色油墨区9的失效,且在玻璃面板1的加热显示区域丝印预留有一定间距的丝印网孔11,在常温情况下是看不到这个加热区域的,当发热组件3加热后才能显示出油墨变温后的其他颜色。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电热暖菜盘,包括壳体(5)、发热组件(3)、玻璃面板(1)、变色油墨区(9)、控制板(6)和电线源(8),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3)设置于壳体(5)的内部,所述玻璃面板(1)安装于壳体(5)的表面,所述变色油墨区(9)设置于玻璃面板(1)的表面,所述变色油墨区(9)设置有丝印网孔(11),所述壳体(5)的内部且位于发热组件(3)的下方固定设有温度探头(4),所述控制板(6)设置于壳体(5)的内部,所述电线源(8)设置于壳体(5)的侧壁上,所述壳体(5)的内部且位于发热组件(3)和玻璃面板(1)之间设置有恒温保温垫(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热暖菜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6)的四角处均设有固定螺丝(7),所述控制板(6)通过固定螺丝(7)固定安装于壳体(5)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热暖菜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保温垫(2)和变色油墨区(9)均采用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热暖菜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3)采用电加热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热暖菜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3)和温度探头(4)均与控制板(6)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热暖菜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的侧壁安装有接头(10),所述电线源(8)的一端插入于接头(10)的内部。
CN202221389096.1U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新型电热暖菜盘 Active CN217659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89096.1U CN217659111U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新型电热暖菜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89096.1U CN217659111U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新型电热暖菜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9111U true CN217659111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05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89096.1U Active CN217659111U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新型电热暖菜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91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63297U (zh) 一种立体加热多功能烹调锅
CN217659111U (zh) 一种新型电热暖菜盘
CN206119971U (zh) 一种红外线加热方式的多功能锅
CN203010694U (zh) 一种新型电陶炉
CN207928043U (zh) 一种取暖桌
CN110811324A (zh) 一种用远红外加热的焗蛋杯
CN217088353U (zh) 保温组件以及保温装置
CN218154351U (zh) 烹饪器具
CN208491699U (zh) 养生壶
CN212691867U (zh) 一种陶瓷外壳触摸按键式电陶炉
CN207179740U (zh) 多炉头电热炊具
CN220546137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18246803U (zh) 电热水壶
CN214180172U (zh) 一种饭菜加热板
CN211831192U (zh) 一种陶瓷加热片的支撑固定隔热结构
CN210963564U (zh) 一种冷热电泳仪
CN208222579U (zh) 一种可远程控制定时的电陶炉
CN216797354U (zh) 检测组件、锅具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1511454U (zh) 一种用远红外加热的焗蛋杯
CN212912753U (zh) 底座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4760546U (zh) 方便安装的电热锅
CN216020488U (zh) 一种玻璃电水壶
JP2003133040A (ja) 加熱調理器
CN218500545U (zh) 一种不透明台面具有显示功能的热菜板
CN209360393U (zh) 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