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4073U - 一种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4073U
CN217654073U CN202221569639.8U CN202221569639U CN217654073U CN 217654073 U CN217654073 U CN 217654073U CN 202221569639 U CN202221569639 U CN 202221569639U CN 217654073 U CN217654073 U CN 2176540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air conditioner
pipe
waste heat
ou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6963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坤儒
龚理
邬哲诚
王品杰
王彦
傅家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56963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540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4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40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压缩机、蒸发器、毛细管和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外管,所述壳体与所述外管间填充有保温材料;所述外管呈螺旋方式盘绕;所述外管内穿设有内管;所述压缩机、所述内管、所述毛细管和所述蒸发器依次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所述压缩机中流出的热工质经所述内管换热冷却后,经所述毛细管和所述蒸发器后流入所述压缩机中。本实用新型的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空调余热的利用效率,且能够使换热后的水含有更多的热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的制冷实际上是一种热量的传递过程,经过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通过冷凝器将热量排放到室外,这种热量叫做空调废热,大量的废热直接排放到室外不仅会对环境造成热污染,还浪费了大量能源,因此对空调余热加以回收不仅节约了能量还能减缓空气热效应。但是现有的一些回收利用空调热量的装置,对空调余热回收利用率不高,甚至有些还会影响到空调的正常工作。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该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空调余热的利用效率,且能够使换热后的水含有更多的热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压缩机、蒸发器、毛细管和热交换器;
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外管,所述壳体与所述外管间填充有保温材料;所述外管呈螺旋方式盘绕;所述外管内穿设有内管;所述压缩机、所述内管、所述毛细管和所述蒸发器依次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所述压缩机中流出的热工质经所述内管换热冷却后,经所述毛细管和所述蒸发器后流入所述压缩机中;
所述外管的入口穿透所述壳体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外管的出口连接有保温水箱,冷水经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中的热工质换热后,流入所述保温水箱中。
现有技术中,一些回收利用空调热量的装置,对空调余热回收利用率不高,甚至有些还会影响到空调的正常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该装置通过内管和外管使热工质与冷水进行换热,既能够快速对热工质进行降温,又能够利用热工质的余热对冷水进行加热,从而实现了余热再利用,同时防止了余热对环境的热污染;通过将外管设置成螺旋状,能够在有限空间内增加管长,从而延长换热区间,进而提高对冷水的加热效果和余热的利用效率;通过在外管外设置壳体并在壳体内填充保温材料,进一步防止热量散失,从而提高余热利用效率。
优选的,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的流向相反。这样设置两个管路中的流向相逆,能够提高换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外管管径为所述内管管径的1.5-2倍。这样设置是为了限制外管内的流量,使外管内的冷水流量与内管中的热介质流量比例维持在一定范围,从而防止由于需要加热的冷水过多导致加热后的水温达不到要求。
优选的,所述保温水箱内侧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保温水箱底部设置有加热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加热器相连。温度传感器的临界温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当保温水箱内的水温达到温度传感器预设的临界温度时,加热器无需工作;当保温水箱内的水温低于预设温度时,温度传感器控制加热器工作,从而保证保温水箱内的水温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优选的,所述保温水箱内侧壁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阀相连。进一步的,所述保温水箱的外侧壁设置有报警器,当保温水箱内的水位达到设定的液位线时,液位传感器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停止外管内的供水,同时报警器报警提醒用户尽快排出保温水箱中的水。
优选的,所述保温水箱下部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使用时,可以将出水管与家中淋浴管路相连通,从而供日常淋浴使用。
优选的,所述保温材料为棉花。
优选的,所述蒸发器一侧设置有为所述蒸发器散热的风扇。
优选的,所述保温水箱顶部设置有保温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通过内管和外管使热工质与冷水进行换热,既能够快速对热工质进行降温,又能够利用热工质的余热对冷水进行加热,从而实现了余热再利用,同时防止了余热对环境的热污染;
(2)通过将外管设置成螺旋状,能够在有限空间内增加管长,从而延长换热区间,进而提高对冷水的加热效果和余热的利用效率;
(3)通过在外管外设置壳体并在壳体内填充保温材料,进一步防止热量散失,从而提高余热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蒸发器; 20-压缩机;
30-壳体; 40-内管;
50-保温材料; 60-外管;
70-进水管; 80-第一控制阀;
90-风扇; 100-毛细管;
110-保温水箱; 120-保温盖;
130-加热器; 140-温度传感器;
150-液位传感器; 160-报警器;
170-出水管; 180-第二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加清晰的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阐述,下面以具体实施例的形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
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压缩机20、蒸发器10、毛细管100和热交换器;
其中,热交换器包括壳体30,壳体30内设置有外管60,壳体30与外管60间填充有保温材料50;外管60呈螺旋方式盘绕;外管60内穿设有内管40;压缩机20、内管40、毛细管100和蒸发器10依次连接形成闭合回路,压缩机20中流出的热工质经内管40换热冷却后,经毛细管100和蒸发器10后流入压缩机20中;本实施例中的保温材料50为棉花。
外管60的入口穿透壳体30连接有进水管70,进水管70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80;外管60的出口连接有保温水箱110,冷水经进水管70进入外管60与内管40中的热工质换热后,流入保温水箱110中。实际上,使用时进水管70可直接与自来水管相连。
为提高换热效果,内管40与外管60的流向相反。
具体的,外管60管径为内管40管径的1.5-2倍。这样设置是为了限制外管60内的流量,使外管60内的冷水流量与内管40中的热介质流量比例维持在一定范围,从而防止由于需要加热的冷水过多导致加热后的水温达不到要求。
本实施例中,之所以设置壳体30而非直接在外管60外套设保温层,是因为有限空间内管40长较长时,螺旋间的距离较近,会对保温层的厚度造成限制,保温效果差;直接由壳体30内填充保温材料50的方式则能够提高保温效果,有效防止热量散失。
继续参阅图1,保温水箱110顶部设置有保温盖120。保温水箱110内侧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40,保温水箱110底部设置有加热器130,温度传感器140与加热器130相连。温度传感器140的临界温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当保温水箱110内的水温达到温度传感器140预设的临界温度时,加热器130无需工作;当保温水箱110内的水温低于预设温度时,温度传感器140控制加热器130工作,从而保证保温水箱110内的水温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另外,保温水箱110内侧壁还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50,液位传感器150与第一控制阀80相连。进一步的,保温水箱110的外侧壁设置有报警器160,当保温水箱110内的水位达到设定的液位线时,液位传感器150控制第一控制阀80关闭,停止外管60内的供水,同时报警器160报警提醒用户尽快排出保温水箱110中的水。
保温水箱110下部连接有出水管170,出水管170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80。使用时,可以将出水管170与家中淋浴管路相连通,从而供日常淋浴使用。
本实施例中,蒸发器10一侧设置有为蒸发器10散热的风扇90。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空调余热的利用效率,且能够使换热后的水含有更多的热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蒸发器、毛细管和热交换器;
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外管,所述壳体与所述外管间填充有保温材料;所述外管呈螺旋方式盘绕;所述外管内穿设有内管;所述压缩机、所述内管、所述毛细管和所述蒸发器依次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所述压缩机中流出的热工质经所述内管换热冷却后,经所述毛细管和所述蒸发器后流入所述压缩机中;
所述外管的入口穿透所述壳体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外管的出口连接有保温水箱,冷水经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中的热工质换热后,流入所述保温水箱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的流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管径为所述内管管径的1.5-2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水箱内侧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保温水箱底部设置有加热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加热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水箱侧壁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阀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水箱下部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材料为棉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一侧设置有为所述蒸发器散热的风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水箱顶部设置有保温盖。
CN202221569639.8U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 Active CN2176540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9639.8U CN217654073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9639.8U CN217654073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4073U true CN217654073U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83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69639.8U Active CN217654073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40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025309A1 (en) Energy-saving hot water-heating device and system applicable to the same
CN205373483U (zh) 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7654073U (zh) 一种空调余热再利用装置
CN108362031A (zh) 一种冷媒自平衡热泵系统
CN207702782U (zh) 一种冷媒加热装置和空调器
CN108332591A (zh) 一种蓄冷蓄热一体化装置
CN209926925U (zh) 一种新型冷热水机热交换器
CN214581438U (zh) 用于空调器的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CN201497245U (zh) 一种小型制冷装置
CN205593060U (zh) 冷暖一体机空调
CN101672544A (zh) 一种小型制冷装置
CN107576061A (zh) 一种热泵热水器
CN210320450U (zh) 一种空调换热系统
CN107461798B (zh) 空调余热集热供水装置
CN204006524U (zh) 相变蓄热部分热回收空调器
CN209605642U (zh) 一种基于水循环的相变储能系统
CN208025883U (zh) 冷媒自平衡热泵系统
CN101963413A (zh) 一种有冷媒输出的半导体加热式沐浴水箱
CN202792707U (zh) 新型耐腐蚀换热器及一体机空调器
KR100883323B1 (ko) 열매체유를 이용한 공기조화기
CN2308058Y (zh) 热泵型安全热水器
CN217716029U (zh) 一种多腔体组合式换热器
JP2003314947A (ja) 熱交換器ユニットおよび冷蔵庫
CN218469410U (zh) 一种风冷式水冷机
CN202581966U (zh) 一种制冷剂加热装置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