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43549U - 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43549U
CN217643549U CN202220109102.7U CN202220109102U CN217643549U CN 217643549 U CN217643549 U CN 217643549U CN 202220109102 U CN202220109102 U CN 202220109102U CN 217643549 U CN217643549 U CN 2176435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laser
depth camera
projection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091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勇
朱力
吕方璐
汪博
黄龙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angj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ang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angj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ang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0910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435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435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435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RGB模组、IR模组和投射模组;所述RGB模组,用于拍摄目标对象的RGB图像;所述投射模组,用于根据IR模组信号向目标对象发射出泛光;所述IR模组,用于获取所述拍摄目标反射的所述泛光,并根据时间飞行数据计算得到深度数据;所述IR模组与所述投射模组在基壳呈对角线布置,以使两者间的基线最大。本实用新型改变基壳形状,通过将投射模组与IR模组的基线移动,不再与基壳的边平行,而是呈现一定的夹角,使得模组的空间利用率更高,器件布置更加紧密,同时抵抗外力的水平增强。

Description

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摄像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3D计算机图形中,Depth Map(深度图)是包含与视点的场景对象的表面的距离有关的信息的图像或图像通道。其中,Depth Map类似于灰度图像,只是它的每个像素值是传感器距离物体的实际距离。通常RGB图像和Depth图像是配准的,因而像素点之间具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在现有技术中,投射模组,RGB模组以及IR模组都在同一条基线上,模组基本呈现长方形的状态,是为长方形模组方案设计。这种设计方案利于生产制造,但是这种设计方案无法充分利用模组的空间,导致空间利用率不高、集成度不高,从而使得模组尺寸无法更小。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改变基壳形状,通过将投射模组与IR模组的基线移动,不再与基壳的边平行,而是呈现一定的夹角,使得模组的空间利用率更高,器件布置更加紧密,同时抵抗外力的水平增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RGB模组、 IR模组和投射模组;
所述RGB模组,用于拍摄目标对象的RGB图像;
所述投射模组,用于根据IR模组信号向目标对象发射出泛光;
所述IR模组,用于获取所述拍摄目标反射的所述泛光,并根据时间飞行数据计算得到深度数据;
所述IR模组与所述投射模组在基壳呈对角线布置,以使两者间的基线最大。
可选地,上述的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驱动芯片、功率晶体管、TOF光源和低感值电容;
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端连接所述TOF光源的正极,以输出直流电压至所述TOF光源的正极;
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晶体管的栅极,以输出栅极电压,所述功率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TOF光源的负极,所述功率晶体管的源极接地。
可选地,上述的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射模组,包括反射器件、准直镜头、分光器件、扩散片以及边缘发射激光器;
所述边缘发射激光器,用于发射激光;
所述准直镜头位于所述边缘发射激光器的出光侧,用于对入射的所述激光进行准直,并出射准直光束;
所述反射器件位于所述准直镜头的出光侧,用于将所述准直光束折转后投射至所述分光器件;
所述分光器件位于所述反射器件的出光侧,用于将所述反射器件投射出的激光分成多束激光。
可选地,上述的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射模组,还包括扩散器;
所述扩散器设置在所述分光器件的出光侧,用于对所述多束激光进行扩散,并使所述多束激光泛光出射。
可选地,上述的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射模组包括激光器阵列,准直元件,分光器件,扩散器;
所述激光器阵列,用于发射点阵激光;
所述准直元件,用于将入射的点阵激光进行准直,生成准直光束;
所述分光器件,用于将入射的所述准直光束分成多束激光;
所述扩散器,用于根据所述IR模组的信号对所述多束激光进行扩散,以使所述多束激光泛光出射。
可选地,上述的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RGB模组与所述IR模组相邻布置,用于提高深度图与RGB图像对齐质量。
可选地,上述的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RGB模组位于所述投射模组与所述IR模组连线上,用于提高深度图与RGB图像对齐质量。
可选地,上述的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射模组与所述IR模组连线与所述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边的较小夹角为15度~45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任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
可选地,上述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手机、无人机、机器人、汽车、轮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高,更加适应于小空间的应用场景。在同样的横向尺寸下,本实用新型的深度摄像模组基线更长,可以获得更高精度的深度数据,从而得到更加精细的深度图像数据。本实用新型的基壳的长宽比更小,结构更加稳定,从而使得模组更加稳定,不易受外力干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空间利用率更高,成型后的模组的尺寸更小,有利于应用于更多的场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的光源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投射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投射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投射模组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的模块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包括RGB模组101、IR模组102和投射模组103。
RGB模组101,用于拍摄目标对象的RGB图像。RGB模组101采用CCD或者CMOS均可采集到RGB图像。采集的原理都是将光子转换为电子,其中光子数目与电子数目成比例。由于RGB图像均采用拜尔滤光片的方式获得,其对不同波长的光子的响应弱于灰度相机,并且在很多应用场景中其表现不足以满足场景需求,需要从深度的维度对其进行增强。
IR模组102,用于获取深度数据。IR采集的是红外波段,不同于RGB模组中采用拜尔滤光片的方式获得颜色,IR模组获得的是在红外波段上面采集到的全色图像。本实施例中的IR模组102既可以基于所述投射点阵结构光的反射获得深度数据,又可以根据泛光的飞行时间获得深度数据。IR模组102采用的结构只要能满足接收本实用新型所需要的数据即可,本实用新型对具体的结构不进行限制。
投射模组103,用于根据IR模组信号向目标对象发射出点阵结构光或泛光。点阵结构光是从摄像头发射出多达数百万条投射光线到目标对象上,形成三维立体图像,能够更精确的识别物体,尤其是在近距离的识别上优势非常明显。而泛光是从摄像头发射出的近红外(~850nm或940nm)的脉冲波,脉冲波遇到物体以后反射回来,被传感器(sensor) 收集到,通过脉冲波之间的频率差或时间差,得到深度数据,这就是TOF(time of flight) 技术的工作原理。投射模组103既可以发射点阵结构光,又可以发射泛光,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既可以在近距离采用点阵结构光获得深度数据,又可以是远距离采用泛光获得深度数据,使得模组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IR模组102与投射模组103在基壳上呈对角线布置,以使两者间的基线最大。基壳是摄像模组安装的壳体。IR模组102的中心点与投射模组103的中心点的边线称为基线,是获取深度数据的重要参数。基线越长,获取的深度数据越准确。在现有技术中,为保证基线的最大化,通常将IR模组102和投射模组103以平行于某一边的方式分别布置于基壳的两端。但是由于基壳通常为长方形,所以对角线的长度大于任意一边的长度,因此本实施例将IR模组102与投射模组103在基壳上呈对角线布置,可以使得基线在基壳的范围内达到最大。基壳的长宽比为3:1~1:1。
请参见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的光源电路示意图。光源包括电源模块201、TOF光源202、功率晶体管203、驱动芯片204和低感值电容205。低感值电容(CL)是与一般电容长宽边相反的低ESL电容器,可以降低输出电压时产生的涟波,可用于高频去耦应用。电源模块201为光源提供电能,并且其输出电流为直流电。电源模块201的输出端与TOF光源202的阳极相连。TOF光源202的阴极与功率晶体管203的漏极相连。功率晶体管203的栅极与驱动芯片204的输出端相连,功率晶体管12的源极接地。TOF光源202的阳极还连接至低感值电容205的一端,而低感值电容205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施例采用驱动芯片控制光源的工作状态,从而导通电路,使TOF光源发射TOF光线。同时,本实施例在TOF光源相邻位置设置低感值电容,使得TOF电源的启动速度更快,提高了TOF光源的响应速度,从而可以缩短系统的响应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投射模组可以有多种形式。请参见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投射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模组包括光源301、准直镜头302、反射器件303、分光器件304以及投影镜头305;
光源301,用于发射激光;在本实施例中光源为边缘激光发射器。边缘激光发射器相比于垂直腔面激光发射器具有更高的功率,可以有更大的适用范围。
准直镜头302,用于将光源301发射的激光进行准直,生成准直光束;
反射器件303,用于将激光进行角度转换,从而可以减小投射模组在纵向上的尺寸,使得投射模组的安装更加灵活。反射器件303可以将激光转换任意角度再发射。
分光器件304位于光源301的出光侧,用于将光源301投射出的激光分成随机分布的多束激光,同时,使得光束的数量增加,可以提供更多的激光图案;
投影镜头305,用于将所述激光汇聚于所述显示基板上的一透光区域后将所述激光投射至目标对象。
本实施例采用准直镜头将光束进行准直,从而使得射出的光束更加可控。本实施例中最终出射的光束不同于传统泛光,而是多束离散光束,使得光束既可以大面积照射,又可以呈现一定的光束图案,从而提高了信息载量,有利于获得更多的三维数据。本实施例中光源可以根据不同的装置情况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模组适应于更多的应用场所,提高了模组的应用范围。
请参见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投射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相比于上一实施例,投射模组103还包括扩散器405。
扩散器405设置在分光器件304的出光侧,用于对所述多束激光进行扩散,并使所述多束激光泛光出射到所述投影镜头上。
本实施例增加了扩散器,使得出射的光线更加分散,分布更加均匀,照射更加全面,可以获得更大范围内的深度数据,从而提升了数据的获取范围,更加适合在较广的范围内的应用。
请参见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投射模组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投射模组103包括激光器阵列501,准直元件502,分光器件503,扩散器504。
激光器阵列501,用于发射点阵激光。激光器阵列501是由多个子光源构成的激光器阵列。光源类型既可以是垂直腔面激光(VCSEL),也可以是边发射激光。激光器阵列 501发射出的激光垂直射向准直元件502。
准直元件502,用于将入射的点阵激光进行准直,生成准直光束。经过准直后的光束更加接近平行,光束在传播过程中光束的直径几乎保持不变,可以更好地进行光束投射和识别携带信息。
分光器件503,用于将入射的所述准直光束分成多束激光。分束后的激光的数量级是分束前的激光的数量级的1-2倍。
扩散器504,用于对所述多束激光进行扩散,以使所述多束激光泛光出射。扩散器504将光束扩散,并在距离扩散器504出光侧形成泛光。扩散器504可以是凸透镜,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发散功能的器件。
本实施例结构紧凑,简单稳定,抗外力能力强。本实施例将光束进行准直,使得结构光束更加稳定,携带信息更加可靠,提升模组的稳定性。
请参见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RGB模组101与IR模组102相邻布置,用于提高深度图与RGB图像对齐质量。 RGB模组101与IR模组102的中心点的连线与基壳的一个边平行。投射模组103与IR 模组102对角线布置,可以使得基线的长度最大。所述投射模组与所述IR模组连线与所述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边的较小夹角为15度~45度。
本实施例将IR模组与RGB模组沿基壳边缘布置,并将IR模组与投射模组沿对角线布置,在使得基线最大化的同时,也使得摄像主体位于边缘,从而使得基壳上的元器件更加方便布置,有利于提高基壳上元器件的集成度,有利于模组的小型化、集成化。
请参见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RGB模组101与IR模组102相邻布置,用于提高深度图与RGB图像对齐质量。 RGB模组101、IR模组102和投射模组103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投射模组103 与IR模组102对角线布置,可以使得基线的长度最大。
本实施例将RGB模组与IR模组相邻布置,并与投射模组位于同一直线上,使得拍摄得到的RGB图像和深度数据的视角几乎相同,合同深度图时,对齐效果更好,最大程度地保证拍摄质量。
请参见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801拍摄端布置有深度摄像模组802。深度摄像模组802为前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为简便起见,图8中采用与图7中的深度摄像模组相同的布置进行示意。根据设备的不同,深度摄像模组802的位置可以不同,既可以位于边缘,也可以位于中间。图8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扫描仪、无人机、机器人、汽车、轮船等。
电子设备801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处理单元、至少一个存储单元、连接不同平台组件(包括存储单元和处理单元)的总线、显示单元等。
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以被处理单元执行。
总线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显示单元可以用于显示前述实施例中的任一个获取的深度图,从而完成深度图的展示。显示单元既可以是集成于电子设备801上,又可以是外接设置,而由电子设备 801提供相应的接口。所述接口可以是HDMI、USB等多种接口类型。
电子设备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 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进行。并且,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网络适配器可以通过总线与电子设备的其它模块通信。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Claims (10)

1.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RGB模组、IR模组和投射模组;
所述RGB模组,用于拍摄目标对象的RGB图像;
所述投射模组,用于根据IR模组信号向目标对象发射出泛光;
所述IR模组,用于获取所述拍摄目标反射的所述泛光,并根据时间飞行数据计算得到深度数据;
所述IR模组与所述投射模组在基壳呈对角线布置,以使两者间的基线最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驱动芯片、功率晶体管、TOF光源和低感值电容;
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端连接所述TOF光源的正极,以输出直流电压至所述TOF光源的正极;
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晶体管的栅极,以输出栅极电压,所述功率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TOF光源的负极,所述功率晶体管的源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射模组,包括反射器件、准直镜头、分光器件、扩散片以及边缘发射激光器;
所述边缘发射激光器,用于发射激光;
所述准直镜头位于所述边缘发射激光器的出光侧,用于对入射的所述激光进行准直,并出射准直光束;
所述反射器件位于所述准直镜头的出光侧,用于将所述准直光束折转后投射至所述分光器件;
所述分光器件位于所述反射器件的出光侧,用于将所述反射器件投射出的激光分成多束激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射模组,还包括扩散器;
所述扩散器设置在所述分光器件的出光侧,用于对所述多束激光进行扩散,并使所述多束激光泛光出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射模组包括激光器阵列,准直元件,分光器件,扩散器;
所述激光器阵列,用于发射点阵激光;
所述准直元件,用于将入射的点阵激光进行准直,生成准直光束;
所述分光器件,用于将入射的所述准直光束分成多束激光;
所述扩散器,用于根据所述IR模组的信号对所述多束激光进行扩散,以使所述多束激光泛光出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RGB模组与所述IR模组相邻布置,用于提高深度图与RGB图像对齐质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RGB模组位于所述投射模组与所述IR模组连线上,用于提高深度图与RGB图像对齐质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射模组与所述IR模组连线与所述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边的较小夹角为15度~45度。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手机、无人机、机器人、汽车、轮船。
CN202220109102.7U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76435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9102.7U CN217643549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9102.7U CN217643549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43549U true CN217643549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42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09102.7U Active CN217643549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435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7603B (zh) 基于vcsel阵列光源的深度相机
CN111123289B (zh) 一种深度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US10652513B2 (en) Display device, display system and three-dimension display method
JP2022516854A (ja) 増加したチャネル用のハイサイド及びローサイドスイッチを備えた固体電子走査レーザアレイ
US20190355136A1 (en) Reduced power operation of time-of-flight camera
CN212694038U (zh) 一种tof深度测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505713A (zh) 距离测量装置及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CN207706284U (zh) Tof电路模块及tof模组
CN212135135U (zh) 3d成像装置
CN113344839B (zh) 深度图像采集装置、融合方法和终端设备
CN217643549U (zh) 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0028066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amera on basis of external ligh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KR102507746B1 (ko) 복수의 파장대역을 감지할 수 있는 카메라를 이용하여 복수의 정보를 생성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한 전자 장치
CN220171253U (zh) 一种3d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0327827U (zh) 光发射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7883646U (zh) 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7643548U (zh) 一种长基线深度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505836B (zh) 一种三维成像的电子设备
KR20200101803A (ko) 뎁스 맵을 생성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EP4033757A1 (en) Depth image gene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reference image gene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240056669A1 (en) Camera module
US20210264625A1 (en) Structured light code overlay
CN113052884A (zh)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KR20220151932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11024626A (zh) 光源模组、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