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42474U - 线束扎带 - Google Patents

线束扎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42474U
CN217642474U CN202221185954.0U CN202221185954U CN217642474U CN 217642474 U CN217642474 U CN 217642474U CN 202221185954 U CN202221185954 U CN 202221185954U CN 217642474 U CN217642474 U CN 2176424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wire harness
strap
lock hole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8595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科
陈小滨
王占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chlemm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chlemm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chlemm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chlemm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8595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424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424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424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 Frames And Binding Ban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捆扎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束扎带。该线束扎带包括扎带条,设有卡齿;锁紧头,连接于扎带条,且开设有供扎带条穿过的锁孔,锁紧头具有相背设置的插入端和穿出端,扎带条从插入端插入锁孔内,并从穿出端穿出锁孔;锁孔内开设有卡槽和限位槽,卡齿能够随扎带条插入锁孔内而与卡槽相卡持,以锁紧扎带条;限位槽相对卡槽靠近穿出端设置,且靠近插入端的卡齿在脱离卡槽的过程中,限位槽能够与靠近穿出端的卡齿限位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锁孔内靠近穿出端一侧设置限位槽,从而防止卡齿在卡槽内发生退齿而脱落,导致线束扎带对线束的锁紧功能失效。

Description

线束扎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捆扎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束扎带。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制造业的发展也在突飞猛进,并且逐渐开始出现以机械代替人工的趋势。所以,机械、电子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机械的功能复杂化、结构节简化迫切的需要解决。而机械部件为了实现其功能势必需要众多的零部件及相应的电子产品相互配合,但是零件越多越复杂,排布固定也会越困难,固定件过大会导致空间利用率不高,固定件太小,又会导致捆扎固定不牢固,有脱落风险。
随即,繁多的紧固装置也随之被发明并逐渐的被完善,而流通在市场上的扎带在实现捆扎的同时,也或多或少有些许缺陷。主要原因还是性能和体积不对等,拥有小体积就无法保证良好的力学性能,大体积的固定件在拥有良好的性能的同时导致结构复杂、不易成型、价格相对昂贵及适用范围局限性比较大的问题。
现有的线束扎带中,在锁紧线束后通常需要使用扎带枪卡住扎带条,收紧线束扎带后,并在达到一定力值后切断线束扎带。然而,线束扎带在由扎带枪切断后会有退齿脱落的现象发生,从而降低了线束扎带对于线束的锁紧性能,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线束扎带对于线束的锁紧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锁紧性能的线束扎带。
一种线束扎带,所述线束扎带包括:扎带条,设有卡齿;锁紧头,连接于所述扎带条,且开设有供所述扎带条穿过的锁孔,所述锁紧头具有相背设置的插入端和穿出端,所述扎带条从所述插入端插入所述锁孔内,并从所述穿出端穿出所述锁孔;所述锁孔内开设有卡槽和限位槽,所述卡齿能够随所述扎带条插入所述锁孔内而与所述卡槽相卡持,以锁紧所述扎带条;所述限位槽相对所述卡槽靠近所述穿出端设置,且在靠近所述插入端的所述卡齿在脱离所述卡槽的过程中,所述限位槽能够与靠近所述穿出端的所述卡齿限位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通过在所述锁孔内靠近所述穿出端一侧设置所述限位槽,从而防止所述卡齿在所述卡槽内发生退齿而脱落,导致所述线束扎带对线束的锁紧功能失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具有抵接面,当靠近所述插入端所述卡齿朝向所述插入端方向脱离所述卡槽时,靠近所述穿出端的所述卡齿能够与所述抵接面抵接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孔内设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凸出于所述锁孔的孔壁,所述卡槽和所述限位槽均开设于所述配合部上;所述配合部靠近所述插入端一侧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够在所述配合部倾斜时抵接于所述锁孔的孔壁,以限制所述配合部继续倾斜。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所述配合部靠近所述插入端一侧设置所述限位部,从而通过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锁孔的孔壁上而避免所述配合部持续倾斜,进而提高所述配合部的保持力,增强所述线束扎带在锁紧线束时的力学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部和所述锁孔的孔壁之间具有连接部,所述配合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锁孔的孔壁;所述锁孔的孔壁、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限位部之间围设形成有形变槽,所述形变槽用于提供所述限位部运动行程,当所述配合部倾斜时,所述限位部压缩所述形变槽并抵接于所述锁孔的孔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形变槽的一侧呈弧形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形变槽的一侧呈弧形设置,从而在所述连接部相对所述锁孔孔壁发生形变时提高所述连接部的形变韧性,避免其形变过程中发生断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齿朝向所述锁紧头的方向倾斜设置形成倒钩部,所述卡槽朝向所述穿出端的一侧形成有钩状槽,所述倒钩部能够随所述扎带条插入所述锁孔而卡入所述钩状槽内。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所述倒钩部能够随所述扎带条插入所述锁孔而卡入所述钩状槽内,从而防止所述扎带条沿着所述穿出端朝向所述插入端的方向移动而导致所述线束扎带松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扎带条具有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卡齿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凹槽的槽深与所述卡齿的齿高相等。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所述凹槽的槽深与所述卡齿的齿高相等,从而在能够保证所述卡齿与所述卡槽正常配合的前提下,保护所述卡齿不受磨损,提高所述卡齿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具有工作段与触手段,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工作段;所述工作段与所述触手段之间设有过渡段,沿所述工作段到所述触手段方向,所述过渡段的高度逐渐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所述过渡段的高度逐渐减小,一方面用于所述工作段与所述触手段之间平稳的过渡;另一方面对于所述扎带条穿插于所述锁孔起到导向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扎带条还具有与所述第一面相背设置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远离所述锁紧头的位置设有增阻筋,所述增阻筋用于增加人手触碰时的阻力。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所述第二面上设置所述增阻筋,从而避免工人在将所述扎带条穿插入所述锁孔时打滑,不便于穿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扎带条远离所述锁紧头一端具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沿所述锁紧头到所述扎带条方向,所述导向部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导向部用于对所述扎带条插入所述锁孔内进行导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在所述锁孔内靠近所述穿出端一侧设置所述限位槽,从而防止所述卡齿在所述卡槽内发生退齿而脱落,导致所述线束扎带对线束的锁紧功能失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线束扎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线束扎带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线束扎带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线束扎带;10、扎带条;11、卡齿;111、倒钩部;12、第一面;121、凹槽;122、工作段;123、触手段;124、过渡段;13、第二面;131、增阻筋;14、导向部;20、锁紧头;21、锁孔;211、插入端;212、穿出端;22、配合部;221、卡槽;2211、钩状槽;222、限位槽;2221、抵接面;223、限位部;23、连接部;231、形变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6,本申请提供一种线束扎带100,线束扎带100通常用于锁紧固定线束。
现有的线束扎带中,在锁紧线束后通常需要使用扎带枪卡住扎带条,收紧线束扎带后,并在达到一定力值后切断线束扎带。然而,线束扎带在由扎带枪切断后会有退齿脱落的现象发生,从而降低了线束扎带对于线束的锁紧性能,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线束扎带对于线束的锁紧失效。
为解决现有的线束扎带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束扎带100,该线束扎带100包括:扎带条10,设有卡齿11;锁紧头20,连接于扎带条10,且开设有供扎带条10穿过的锁孔21,锁紧头20具有相背设置的插入端211和穿出端212,扎带条10从插入端211插入锁孔21内,并从穿出端212穿出锁孔21;锁孔21内开设有卡槽221和限位槽222,卡齿11能够随扎带条10插入锁孔21内而与卡槽221相卡持,以锁紧扎带条10;限位槽222相对卡槽221靠近穿出端212设置,且在靠近插入端211的卡齿11在脱离卡槽221的过程中,限位槽222能够与靠近穿出端212的卡齿11限位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通过线束扎带100锁紧线束时,将扎带条10从插入端211插入锁孔21内,此时扎带条10和锁紧头20之间围设形成线束容置空间,线束处于线束容置空间内,再将扎带条10从穿出端212穿出锁孔21,扎带条10从穿出端212穿出锁孔21的过程中,线束容置空间会越来越小,缩小至能够将线束锁紧的状态停止。此时,在锁孔21内部,卡齿11与卡槽221之间互相配合卡持,卡齿11固定在卡槽221内,使得扎带条10只能在锁孔21内沿让线束容置空间逐渐变小的方向运动,而无法反向运动,以此来保持对线束的锁紧固定状态,避免线束松动脱落。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使用线束扎带100将线束锁紧后,已从锁孔21穿出端212穿出的扎带条10部分通常会过长,不仅妨碍了线束和线束之间的堆叠,也使得线束和线束之间不美观整洁。基于此,在使用线束扎带100将线束锁紧后,通常会使用扎带枪卡住已从锁孔21穿出端212穿出的扎带条10部分,先进一步外拉收紧线束容置空间,待达到一定固定强度后再切断扎带。但是切断扎带后,由于已从锁孔21穿出端212穿出的扎带条10部分长度骤降,难免会使得卡齿11具有朝向插入端211方向脱离卡槽221的趋势,当产生该趋势的力较大时,卡齿11会与卡槽221处于正在脱离的过程中,完全脱离后发生退齿现象。退齿的发生使得线束容置空间变大,线束扎带100对线束的锁紧力降低,严重时甚至会使得线束扎带100对线束锁紧失效。
因此,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本申请提供的线束扎带100在锁孔21内设置限位槽222,该限位槽222相对卡槽221靠近穿出端212设置,卡齿11能够卡入限位槽222内实现限位。由于在卡齿11未与卡槽221发生脱离的时候,本就有卡齿11落入限位槽222内,但是此时并未形成限位配合,当卡齿11在脱离卡槽221的过程中,落入限位槽222内的卡齿11会与限位槽222槽壁接触并实现限位配合,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阻碍卡齿11与卡槽221发生脱离;还存在一种情况,就是如果卡齿11与卡槽221已经发生脱离了,最先脱离卡槽221的是靠近插入端211的卡齿11,其余卡齿11会朝向退齿方向顺位到相应卡槽221内卡持。此时,在相对卡槽221靠近穿出端212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槽222,便能够使得靠近穿出端212且未与卡槽221相配合的卡齿11卡入限位槽222内进行卡接配合,该卡齿11与限位槽222之间的限位配合便限制了线束扎带100进一步发生退齿,以此保证了线束扎带100对于线束的锁紧性能。
如图1至图4所示,锁孔21内设有配合部22,配合部22凸出于锁孔21的孔壁,卡槽221和限位槽222均开设于配合部22上。需要说明的是,卡槽221为了与卡齿11更好的配合,需要与卡齿11设置成同样适配的形状;但是限位槽222只要在能够实现限位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简化加工工艺,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限位槽222具有抵接面2221,卡齿11抵接于抵接面2221上,以限制卡齿11朝向插入端211的方向脱离。为了进一步增强限位槽222对卡齿11的卡接限位性能,本申请将限位槽222设置成“L”型槽。
优选地,限位槽222的设置数量为2~4个。也就是说,限位槽222的设置数量可以为2个、3个或者4个。限位槽222的数量不能设置过多,过多会导致扎带条10插入锁孔21内的插入力变大,不满足性能要求;限位槽222的数量也不能设置过少,过少会导致限位槽222对于卡齿11的限位不足。
进一步地,配合部22和锁孔21的孔壁之间具有连接部23,配合部22通过连接部23连接于锁孔21的孔壁。当线束扎带100锁紧于线束时,扎带条10上的卡齿11抵接在卡槽221内,整体会对配合部22施加朝向插入端211方向的力,在该力作用下,配合部22靠近穿出端212的位置会朝向远离连接部23的方向倾斜,配合部22靠近插入端211的位置会朝向靠近连接部23的方向倾斜,配合部22倾斜过程中,连接部23则会发生形变,当配合部22倾斜达到一定程度,连接部23便会存在断裂的风险,造成线束扎带100的锁紧失效。
为避免连接部23在形变过程中发生断裂,进一步提升线束扎带100的锁紧固定性能,本申请在配合部22靠近插入端211一侧还设有限位部223。限位部223能够在配合部22倾斜时抵接于锁孔21的孔壁,以限制连接部23继续变形,从而提高配合部22的保持力,增强线束扎带100在锁紧线束时的力学性能。
具体地,锁孔21的孔壁、连接部23和限位部223之间围设形成有形变槽231,形变槽231用于提供限位部223运动行程,当配合部22发生变形时,限位部223压缩形变槽231并抵接于锁孔21的孔壁。基于此理念,也可以通过减少限位部223的运动行程来降低配合部22的形变,即,使得限位部223朝向其运动方向凸出设置,这样就能够通过减少限位部223的运动行程来降低配合部22的形变。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23和配合部22设置为一体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部223和配合部22还可以分体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连接部23靠近形变槽231的一侧呈弧形设置。在配合部22倾斜并带动限位部223朝向锁孔21孔壁方向运动时,连接部23靠近穿出端212一侧受拉,靠近插入端211一侧受压,为了在连接部23相对锁孔21孔壁发生形变时提高连接部23的形变韧性,将连接部23靠近形变槽231的一侧呈弧形设置,以此避免连接部23在形变过程中发生断裂。
优选地,连接部23靠近形变槽231的一侧的弧形的圆心朝向插入端211一侧,此时连接部23的抗形变能力进一步增强。
如图4及图5所示,卡齿11朝向锁紧头20的方向倾斜设置形成倒钩部111,卡槽221朝向穿出端212的一侧形成有钩状槽2211,倒钩部111能够随扎带条10插入锁孔21而卡入钩状槽2211内,从而防止扎带条10沿着穿出端212朝向插入端211的方向移动而导致线束扎带100松动。
在本实施例中,扎带条10上设有多个卡齿11,多个卡齿11沿扎带条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且,配合部22上也设有多个卡槽221,多个卡槽221沿着从插入端211至穿出端212的方向间隔布置。
如图1至图5所示,扎带条10具有第一面12,第一面12具有工作段122与触手段123,工作段122上开设有凹槽121,多个卡齿11排布设置于凹槽121内,且凹槽121的槽深与卡齿11的齿高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如若卡齿11的齿高高于凹槽121的槽深,那么在平时装箱运输线束扎带100时,卡齿11会与其他物体直接接触导致卡齿11磨损;如若卡齿11的齿高低于凹槽121的槽深,则会在扎带条10穿入锁孔21时,卡齿11无法与卡槽221配合固定。因此,卡齿11的齿高等于凹槽121的槽深,从而在能够保证卡齿11与卡槽221正常配合的前提下,保护卡齿11不受磨损,提高卡齿1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扎带条10还具有与第一面12相背设置的第二面13,第二面13靠近触手段123的位置设有增阻筋131,增阻筋131用于增加人手触碰时的阻力。增阻筋131为多个间隔设设置的长方体条柱。工人在将扎带条10插入锁孔21内时,需要手握住触手段123将扎带条10进行穿插。通过在第二面13靠近触手段123的位置设置增阻筋131,从而避免工人在将扎带条10穿插入锁孔21时打滑,不便于穿插。
如图6所示,工作段122与触手段123之间设有过渡段124,沿工作段122到触手段123方向,过渡段124的高度逐渐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工作段122与触手段123之间设置高度逐渐减小的过渡段124,一方面用于工作段122与触手段123之间平稳的过渡;另一方面对于扎带条10穿插于锁孔21也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便于扎带条10更好的插入锁孔21。
进一步地,扎带条10远离锁紧头20一端具有导向部14,导向部14位于第一面12和第二面13之间,即,导向部14设置于扎带条10靠近触手段123一侧的侧壁;沿锁紧头20到扎带条10方向,导向部14的宽度逐渐减小,导向部14用于对扎带条10插入锁孔21内进行导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束扎带100,通过在锁孔21内靠近穿出端212一侧设置限位槽222,从而防止卡齿11在卡槽221内发生退齿而脱落,导致线束扎带100对线束的锁紧功能失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线束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扎带包括:
扎带条(10),设有卡齿(11);
锁紧头(20),连接于所述扎带条(10),且开设有供所述扎带条(10)穿过的锁孔(21),所述锁紧头(20)具有相背设置的插入端(211)和穿出端(212),所述扎带条(10)从所述插入端(211)插入所述锁孔(21)内,并从所述穿出端(212)穿出所述锁孔(21);
所述锁孔(21)内开设有卡槽(221)和限位槽(222),所述卡齿(11)能够随所述扎带条(10)插入所述锁孔(21)内而与所述卡槽(221)相卡持,以锁紧所述扎带条(10);
所述限位槽(222)相对所述卡槽(221)靠近所述穿出端(212)设置,且在靠近所述插入端(211)的所述卡齿(11)在脱离所述卡槽(221)的过程中,所述限位槽(222)能够与靠近所述穿出端(212)的所述卡齿(11)限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222)具有抵接面(2221),当靠近所述插入端(211)所述卡齿(11)朝向所述插入端(211)方向脱离所述卡槽(221)时,靠近所述穿出端(212)的所述卡齿(11)能够与所述抵接面(2221)抵接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孔(21)内设有配合部(22),所述配合部(22)凸出于所述锁孔(21)的孔壁,所述卡槽(221)和所述限位槽(222)均开设于所述配合部(22)上;
所述配合部(22)靠近所述插入端(211)一侧设有限位部(223),所述限位部(223)能够在所述配合部(22)倾斜时抵接于所述锁孔(21)的孔壁,以限制所述配合部(22)继续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22)和所述锁孔(21)的孔壁之间具有连接部(23),所述配合部(22)通过所述连接部(23)连接于所述锁孔(21)的孔壁;
所述锁孔(21)的孔壁、所述连接部(23)和所述限位部(223)之间围设形成有形变槽(231),所述形变槽(231)用于提供所述限位部(223)运动行程,当所述配合部(22)倾斜时,所述限位部(223)压缩所述形变槽(231)并抵接于所述锁孔(21)的孔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3)靠近所述形变槽(231)的一侧呈弧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齿(11)朝向所述锁紧头(20)的方向倾斜设置形成倒钩部(111),所述卡槽(221)朝向所述穿出端(212)的一侧形成有钩状槽(2211),所述倒钩部(111)能够随所述扎带条(10)插入所述锁孔(21)而卡入所述钩状槽(22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扎带条(10)具有第一面(12),所述第一面(12)上开设有凹槽(121),所述卡齿(11)设置于所述凹槽(121)内,且所述凹槽(121)的槽深与所述卡齿(11)的齿高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束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12)具有工作段(122)与触手段(123),所述凹槽(121)开设于所述工作段(122);
所述工作段(122)与所述触手段(123)之间设有过渡段(124),沿所述工作段(122)到所述触手段(123)方向,所述过渡段(124)的高度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束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扎带条(10)还具有与所述第一面(12)相背设置的第二面(13),所述第二面(13)远离所述锁紧头(20)的位置设有增阻筋(131),所述增阻筋(131)用于增加人手触碰时的阻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束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扎带条(10)远离所述锁紧头(20)一端具有导向部(14),所述导向部(14)位于所述第一面(12)和所述第二面(13)之间;
沿所述锁紧头(20)到所述扎带条(10)方向,所述导向部(14)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导向部(14)用于对所述扎带条(10)插入所述锁孔(21)内进行导向。
CN202221185954.0U 2022-05-17 2022-05-17 线束扎带 Active CN2176424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85954.0U CN217642474U (zh) 2022-05-17 2022-05-17 线束扎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85954.0U CN217642474U (zh) 2022-05-17 2022-05-17 线束扎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42474U true CN217642474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54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85954.0U Active CN217642474U (zh) 2022-05-17 2022-05-17 线束扎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424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38246B2 (en) Cable tie
US8474104B2 (en) Cable tie
US8407863B2 (en) Cable tie structure
CN105167340B (zh) 一种金属线材及使用该金属线材的拉链
US4788751A (en) Cable tie
EP2706274B1 (en) Cable tie
US3761999A (en) Cable strap with multiple tooth pawl
EP0331711A4 (en) PUSH MOUNT CLIP.
US3672003A (en) Cable strap
CN217642474U (zh) 线束扎带
CN212951998U (zh) Pe鱼骨扎带
CN100344512C (zh) 捆扎带中的装置
TWI576530B (zh) Reusable tie belt
CN210149938U (zh) 一种扎带
TWM562265U (zh) 連接式束帶
US20030070263A1 (en) Cable tie style tail with improved grip
CN212075009U (zh) 一种可拆装交叉组合式束线扣
CN215437775U (zh) 一种扎带
TWM526543U (zh) 可重複利用的紮束帶
CN214047795U (zh) 一种绳尾扣
CN219928465U (zh) 一种扎带
JP2015058973A (ja) 合成樹脂製結束バンド
CN216360138U (zh) 一种防滑尼龙扎带
CN218418691U (zh) 一种绳尾扣结构
CN217806342U (zh) 扎带包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