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39331U - 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39331U
CN217639331U CN202221265768.8U CN202221265768U CN217639331U CN 217639331 U CN217639331 U CN 217639331U CN 202221265768 U CN202221265768 U CN 202221265768U CN 217639331 U CN217639331 U CN 2176393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circuit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attery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6576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国强
王连忠
宋海飞
沈红伟
胡毅
原义栋
陆怀谷
庄重
陈亮
袁俊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martchip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Ch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martchip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Ch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martchip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Ch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martchip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6576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393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393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393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系统,包括:接口供电电路、电池供电电路、电源切换电路、LDO电路、电池采样芯片、分压电阻阵列和微控制器;接口供电电路从外部设备获取电能,接口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池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池连接,电池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与LDO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微控制器的数据采集端与电池采样芯片的数据输出端连接,电池采样芯片采集所述分压电阻阵列或电池的信息;电池采样芯片的供电端与接口供电电路的供电端及电池连接;分压电阻阵列的电源端与接口供电电路的供电端连接。

Description

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以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管理系统,通常由电池采样芯片(AFE)、微控制单元(MCU)、电流检测(CS)、保护开关等电路组成。AFE测量电池的电压和温度信息,MCU根据电池的当前工作状态,对电池的充放电进行管理,保证电池系统安全运行。
对于低电压的电池管理系统,通常整个系统的供电均源自于电池,即从电池系统的正负极直接取电,通过DC/DC转换成合适的电压为MCU和外围电路供电。AFE采集电池的电压、温度等数据后,MCU通过通信的方式读取相关数据,并根据电池的状态执行对应的控制策略。
由于低电压的电池管理系统供电均源自于电池,所以,用户对BMS进行测量、调试、控制等操作时,必须要配套合适的电池或者外部供电电源。一方面,电池是电化学能量存储媒质,在使用和操作时,可能会引发安全问题;另一方面,电池串并联需要专业的线材和工具,没有专业设备很难实将电池成组;最后,仅使用外部电源,无法模拟电池电压。
因此,对于不具备电池、电源或者不方便、没有能力、没有条件搭建测试系统的使用者,如何让BMS正常运转起来成为关键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系统,该电池管理系统具有接口供电电路和电池供电电路,在缺乏可供电的电池的情况下,当电池管理系统与测试上位机连接后,电池管理系统的接口供电电路可以从上位机获取电能,经电源切换电路后为LDO电路、微控制器、电池采样芯片和分压电阻阵列供电,分压电阻模拟电池电压,电池采样芯片采集分压电阻阵列的信息,从而完成电池管理系统的测量、调试、控制等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接口供电电路、电池供电电路、电源切换电路、LDO电路、电池采样芯片、分压电阻阵列和微控制器;所述接口供电电路从外部设备获取电能,所述接口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池连接,所述电池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LDO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LDO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数据采集端与所述电池采样芯片的数据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采样芯片采集所述分压电阻阵列或电池的信息;所述电池采样芯片的供电端与所述接口供电电路的供电端及电池连接;所述分压电阻阵列的电源端与所述接口供电电路的供电端连接。
当具有与电池管理系统配套的电池组时,电池的供电端与电池供电电路的输入端连通,经电源切换电路后为LDO电路和微控制器供电;同时,电池直接向电池采样芯片供电,微控制器读取电池采样芯片采集的电池的信息。当不具有与电池管理系统配套的电池组,但具有测试用的上位机时,电池管理系统与测试上位机连接后,电池管理系统的接口供电电路可以从上位机获取电能,经电源切换电路后为LDO电路、微控制器、电池采样芯片和分压电阻阵列供电,分压电阻模拟电池电压,电池采样芯片采集分压电阻阵列的信息,从而完成电池管理系统的测量、调试、控制等操作。
可选的,所述接口供电电路包括:接口模块、第一DC/DC电路和第一二极管,所述接口模块从外部获取电源,接口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一DC/DC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作为供电端与所述电池采样芯片的供电端以及所述分压电阻阵列的电源端连接。由于电池采样芯片和分压阵列所需的电压与LDO电路的电压不相同,因此设置第一DC/DC电路电压进行调整后为电池采样芯片和分压阵列供电。
可选的,所述接口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二DC/DC电路,所述第二DC/DC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接口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不同的接口模块从外部设备获取的电压存在差异,为了是接口模块的输出的电压符合电源切换电路及LDO电路等的需求,设置第二DC/DC电路对电压进行调整。
可选的,所述接口供电电路还包括:转换电路,所述转换电路的第一数据收发端与所述接口模块的数据收发端连接,所述转换电路的第二数据收发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数据收发端连接。转换电路实现接口对应的传输协议与串口数据进行转换,以便于上位机能够通过接口模块从微控制器获取数据。
可选的,所述接口模块为USB接口模块,所述转换电路为USB转串口电路。USB接口模块通用性强,且通过USB接口模块从外部设备获取的电能多为5V电能,符合电源切换电路及LDO电路等的需求,仅仅需要通过第一DC/DC电路电压进行调整后为电池采样芯片和分压阵列供电,有利于简化电路结构。
可选的,所述USB接口模块包括:type-C接口模块、mini USB接口模块以及microUSB接口模块。
可选的,所述接口模块为RS485接口模块,所述转换电路为RS485转串口电路。RS485接口通用性较强,可以通过配置使RS485接口具备从外部设备取电的功能。
可选的,所述电池供电电路包括第三DC/DC电路,第三DC/DC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池的电源端连接,第三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三DC/DC电路将电池提供的电源转换为符合电源切换电路及LDO电路等的需求的电源。
可选的,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源极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二MOS管的漏极以及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以及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三MOS管的源极以及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电源切换电路能够实现电池供电和接口供电的切换,在同时具有接口供电和电池供电的情况实现主备电源自动选择。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系统,包括:所述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及上位机,所述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通过接口供电电路与所述上位机连接。采用本申请的具备双库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系统,不需要额外准备供电电池组,在没有供电电池组的情况下,通过接口供电电路从上位机取电也能够实现电池管理系统的测量、调试、控制等操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系统,该电池管理系统具有接口供电电路和电池供电电路,在缺乏可供电的电池的情况下,当电池管理系统与测试上位机连接后,电池管理系统的接口供电电路可以从上位机获取电能,经电源切换电路后为LDO电路、微控制器、电池采样芯片和分压电阻阵列供电,分压电阻模拟电池电压,电池采样芯片采集分压电阻阵列的信息,从而完成电池管理系统的测量、调试、控制等操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结构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结构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切换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工作在仅电池供电的场景中的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工作在仅接口供电的场景中的原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工作在仅接口供电的场景中的原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工作在电池和接口共同供电的场景中的原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的实施例一;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的实施例二;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的实施例三;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的实施例四。
附图标记说明
D1-第一二极管,Q1-第一MOS管,Q2-第二MOS管,Q3-第三MOS管,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竖直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接口供电电路、电池供电电路、电源切换电路、LDO电路、电池采样芯片、分压电阻阵列和微控制器;所述接口供电电路从外部设备获取电能,所述接口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池连接,所述电池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LDO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LDO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数据采集端与所述电池采样芯片的数据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采样芯片采集所述分压电阻阵列或电池的信息;所述电池采样芯片的供电端与所述接口供电电路的供电端及电池连接;所述分压电阻阵列的电源端与所述接口供电电路的供电端连接。
当具有与电池管理系统配套的电池组时,电池的供电端与电池供电电路的输入端连通,经电源切换电路后为LDO电路和微控制器供电;同时,电池直接向电池采样芯片供电,微控制器读取电池采样芯片采集的电池的信息。当不具有与电池管理系统配套的电池组,但具有测试用的上位机时,电池管理系统与测试上位机连接后,电池管理系统的接口供电电路可以从上位机获取电能,经电源切换电路后为LDO电路、微控制器、电池采样芯片和分压电阻阵列供电,分压电阻模拟电池电压,电池采样芯片采集分压电阻阵列的信息,从而完成电池管理系统的测量、调试、控制等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接口供电电路包括:接口模块、第一DC/DC电路和第一二极管D1,所述接口模块从外部获取电源,接口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一DC/DC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作为供电端与所述电池采样芯片的供电端以及所述分压电阻阵列的电源端连接。由于电池采样芯片和分压阵列所需的电压与LDO电路的电压不相同,因此设置第一DC/DC电路电压进行调整后为电池采样芯片和分压阵列供电。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接口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二DC/DC电路,所述第二DC/DC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接口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不同的接口模块从外部设备获取的电压存在差异,为了是接口模块的输出的电压符合电源切换电路及LDO电路等的需求,设置第二DC/DC电路对电压进行调整。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接口供电电路还包括:转换电路,所述转换电路的第一数据收发端与所述接口模块的数据收发端连接,所述转换电路的第二数据收发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数据收发端连接。转换电路实现接口对应的传输协议与串口数据进行转换,以便于上位机能够通过接口模块从微控制器获取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电池供电电路包括第三DC/DC电路,第三DC/DC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池的电源端连接,第三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三DC/DC电路将电池提供的电源转换为符合电源切换电路及LDO电路等的需求的电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源极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二MOS管Q2的漏极以及第三MOS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源极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Q3的漏极与所述第二MOS管Q2的栅极以及第二电阻R2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三MOS管Q3的源极以及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接地。电源切换电路能够实现电池供电和接口供电的切换,在同时具有接口供电和电池供电的情况实现主备电源自动选择。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源切换电路会将接口供电电路默认设置为主供电电路,将电池供电电路设置为备用供电电路。当电池供电VDD_BAT_5V存在,接口供电VDD_IN_5V不存在,第一MOS管Q1导通,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关断,VDD_BAT_5V经第一MOS管Q1输出,此时基本无压降,VDD_BAT_5V为LDO电路及微控制器供电。同理,电池供电VDD_BAT_5V不存在,接口供电VDD_IN_5V存在,第一MOS管Q1关断,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导通,VDD_IN_5V经第二MOS管Q2输出,此时基本无压降,VDD_IN_5V为LDO电路及微控制器供电。当电池供电VDD_BAT_5V存在,接口供电VDD_IN_5V存在,第一MOS管Q1关断,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导通,VDD_IN_5V经第二MOS管Q2输出,此时基本无压降,VDD_IN_5V为LDO电路及微控制器供电。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进行交换,实现将电池供电电路设置为主供电电路,将接口供电电路默认设置为备用供电电路。
本申请提供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工作在三种场景中,三种场景分别为:仅电池供电的场景,仅接口供电的场景,电池和接口共同供电的场景。
如图6所示,为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工作在仅电池供电的场景中的工作原理图,在此场景中,电池或电池组向电池采样芯片直接提供电源V+;第三DC/DC电路将电源V+转换为5V电源后经电源切换电路输出给LDO电路,LDO电路的输出为微控制器提供3.3V电源。电池采样芯片测量电池电压及温度等信息,微控制器通过通信方式读取电池采样芯片采集的信息,实现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正常运行。
如图7所示,为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工作在仅接口供电的场景中的工作原理图,在此场景中,电池管理系统通过接口模块与外部设备连接,外部设备可以是PC。接口模块从外部设备获取电能,获取的电能经电源切换电路输出到LDO电路和第一DC/DC电路,第一DC/DC电路将电源转换为15V电源为电池采样芯片和分压电阻阵列供电,LDO电路的输出为微控制器提供3.3V电源。分压电阻阵列模拟电池电压,电池采样芯片测量分压电阻阵列电压及温度等信息,微控制器通过通信方式读取电池采样芯片采集的信息,实现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正常运行。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所示的原理图中,默认获取的电能符合电源切换电路的需求。
在仅接口供电的场景中,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还可以依据图8所示的原理进行工作,在图8所示的原理图中,默认获取的电能不符合电源切换电路的需求。在这种场景下,电池管理系统通过接口模块与外部设备连接。接口模块从外部设备获取电能,获取的电能经第二DC/DC电路转换为符合电源切换电路的需求的电能,然后传输到电源切换电路,经电源切换电路输出到LDO电路和第一DC/DC电路,第一DC/DC电路将电源转换为15V电源为电池采样芯片和分压电阻阵列供电,LDO电路的输出为微控制器提供3.3V电源。分压电阻阵列模拟电池电压,电池采样芯片测量分压电阻阵列电压及温度等信息,微控制器通过通信方式读取电池采样芯片采集的信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转换电路,微控制器通过转换电路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实现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正常运行。
如图9所示,为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工作在电池和接口共同供电的场景中的工作原理图,在此场景中,电池管理系统通过接口模块与外部设备连接,外部设备可以是PC。接口模块从外部设备获取电能,获取的电能经电源切换电路输出到LDO电路,LDO电路的输出为微控制器提供3.3V电源。电池或电池组直接为电池采样芯片提供电源,电池采样芯片测量电池电压及温度等信息,微控制器通过通信方式读取电池采样芯片采集的信息,实现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正常运行。
在电池和接口共同供电的场景中,微控制器还可以通过转换电路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实施例一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USB接口模块、第一DC/DC电路、第一二极管D1、第三DC/DC电路、电源切换电路、LDO电路、电池采样芯片、分压电阻阵列和微控制器;USB接口模块从外部获取电源,USB接口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一DC/DC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作为供电端与所述电池采样芯片的供电端以及所述分压电阻阵列的电源端连接;第三DC/DC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池的电源端连接,第三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LDO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LDO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数据采集端与所述电池采样芯片的数据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采样芯片采集所述分压电阻阵列或电池的信息;所述电池采样芯片的供电端还与电池连接。
USB接口模块通用性强,且通过USB接口模块从外部设备获取的电能多为5V电能,符合电源切换电路及LDO电路等的需求,仅仅需要通过第一DC/DC电路电压进行调整后为电池采样芯片和分压阵列供电,有利于简化电路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USB接口模块包括:type-C接口模块、mini USB接口模块以及micro USB接口模块。
实施例二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USB接口模块、第一DC/DC电路、第一二极管D1、第三DC/DC电路、电源切换电路、LDO电路、电池采样芯片、分压电阻阵列、微控制器以及USB转串口电路;USB接口模块从外部获取电源,USB接口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一DC/DC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作为供电端与所述电池采样芯片的供电端以及所述分压电阻阵列的电源端连接;第三DC/DC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池的电源端连接,第三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LDO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LDO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数据采集端与所述电池采样芯片的数据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采样芯片采集所述分压电阻阵列或电池的信息;所述电池采样芯片的供电端还与电池连接。USB转串口电路的第一数据收发端与USB接口模块的数据收发端连接,USB转串口电路的第二数据收发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数据收发端连接。USB转串口电路便于微控制器通过USB接口模块与外部设备通信。
实施例三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RS485接口模块、第一DC/DC电路、第二DC/DC电路、第一二极管D1、第三DC/DC电路、电源切换电路、LDO电路、电池采样芯片、分压电阻阵列和微控制器;RS485接口模块从外部获取电源,RS485接口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DC/DC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一DC/DC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作为供电端与所述电池采样芯片的供电端以及所述分压电阻阵列的电源端连接;第三DC/DC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池的电源端连接,第三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LDO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LDO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数据采集端与所述电池采样芯片的数据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采样芯片采集所述分压电阻阵列或电池的信息;所述电池采样芯片的供电端还与电池连接。
实施例四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RS485接口模块、第一DC/DC电路、第二DC/DC电路、第一二极管D1、第三DC/DC电路、电源切换电路、LDO电路、电池采样芯片、分压电阻阵列和微控制器;RS485接口模块从外部获取电源,RS485接口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DC/DC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一DC/DC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作为供电端与所述电池采样芯片的供电端以及所述分压电阻阵列的电源端连接;第三DC/DC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池的电源端连接,第三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LDO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LDO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数据采集端与所述电池采样芯片的数据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采样芯片采集所述分压电阻阵列或电池的信息;所述电池采样芯片的供电端还与电池连接。RS485转串口电路的第一数据收发端与RS485接口模块的数据收发端连接,RS485转串口电路的第二数据收发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数据收发端连接。RS485转串口电路便于微控制器通过RS485接口模块与外部设备通信。RS485接口通用性较强,可以通过配置使RS485接口具备从外部设备取电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其他经过配置后能够从外部设别获取电能的其他接口模块也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不需要配套电源,即可实现电池管理系统BMS测试和调试,提高了安全性,同时降低了操作难度。采用接口供电,通过DC/DC升压后,为电池采样芯片AFE提供电源,采用分压电阻阵列模拟电池。兼容当前常规测试方式,即利用电池进行测试;减少对电池电量的消耗,延长电池使用时长和寿命。主备电源自动切换,接口供电时,电池停止供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系统,包括:所述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及上位机,所述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通过通过接口供电电路与所述上位机连接。采用本申请的具备双库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系统,不需要额外准备供电电池组,在没有供电电池组的情况下,通过接口供电电路从上位机取电也能够实现电池管理系统的测量、调试、控制等操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接口供电电路、电池供电电路、电源切换电路、LDO电路、电池采样芯片、分压电阻阵列和微控制器;所述接口供电电路从外部设备获取电能,所述接口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池连接,所述电池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LDO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LDO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数据采集端与所述电池采样芯片的数据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采样芯片采集所述分压电阻阵列或电池的信息;所述电池采样芯片的供电端与所述接口供电电路的供电端及电池连接;所述分压电阻阵列的电源端与所述接口供电电路的供电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供电电路包括:接口模块、第一DC/DC电路和第一二极管,所述接口模块从外部获取电源,接口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一DC/DC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作为供电端与所述电池采样芯片的供电端以及所述分压电阻阵列的电源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二DC/DC电路,所述第二DC/DC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接口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供电电路还包括:转换电路,所述转换电路的第一数据收发端与所述接口模块的数据收发端连接,所述转换电路的第二数据收发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数据收发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模块为USB接口模块,所述转换电路为USB转串口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接口模块包括:type-C接口模块、mini USB接口模块以及micro USB接口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模块为RS485接口模块,所述转换电路为RS485转串口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供电电路包括第三DC/DC电路,第三DC/DC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池的电源端连接,第三DC/DC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源极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二MOS管的漏极以及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以及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源切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三MOS管的源极以及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10.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及上位机,所述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通过接口供电电路与所述上位机连接。
CN202221265768.8U 2022-05-23 2022-05-23 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系统 Active CN2176393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5768.8U CN217639331U (zh) 2022-05-23 2022-05-23 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5768.8U CN217639331U (zh) 2022-05-23 2022-05-23 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39331U true CN217639331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56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65768.8U Active CN217639331U (zh) 2022-05-23 2022-05-23 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393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7614A1 (zh) * 2022-10-14 2024-04-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采样芯片的方法和测试装置、控制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7614A1 (zh) * 2022-10-14 2024-04-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采样芯片的方法和测试装置、控制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60168Y (zh) 智能充电机
CN209389733U (zh) 锂电池保护板
CN111600353A (zh) 锂电池保护控制asic芯片系统
CN217639331U (zh) 具备双路供电的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系统
US11243457B2 (en) Multi-voltage output camera kit handle
CN208767836U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
CN102680908B (zh) 电池状态检测记录分析仪的内部控制方法
CN201341034Y (zh) 笔记本电脑电池充电器
CN116131388A (zh) 一种应用于通信基站的磷酸铁锂电池管理系统
CN213585206U (zh) 一种基站供电系统及基站
CN202676891U (zh) 电池状态检测记录分析仪
CN211856729U (zh) 一种多通信多功能三相智能电能表
CN211528668U (zh) 电压纹波检测装置及系统
CN109245237B (zh) 一种智能适配电源及其适配方法
CN208819055U (zh) 便携式lkj系统测试仪适配器
CN208459825U (zh) 一种用于粮情检测分机的传感器接口电路
CN113140814A (zh) 一种适用于多电芯的芯片级联采集装置
CN218586945U (zh) 一种隧道智能用电系统
CN110649678A (zh) 一种高压电池系统
CN219065706U (zh) 一种共享按摩椅软硬件结合断电检测上报系统
CN211377611U (zh) 手持式otdr以及电源
CN217654548U (zh) 一种用于智能表计的售后运维设备
CN220934882U (zh) 一种储能电池管理控制电路及电池组
CN215870802U (zh) 一种电动工具锂电池状态检测、保护装置
CN219760680U (zh) 一种重卡驻车启动锂电池管理系统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