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35850U - 一种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35850U CN217635850U CN202220212950.0U CN202220212950U CN217635850U CN 217635850 U CN217635850 U CN 217635850U CN 202220212950 U CN202220212950 U CN 202220212950U CN 217635850 U CN217635850 U CN 2176358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valve
- water
- communicated
- h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包括热泵机组、电锅炉、蓄热水箱和第一板式换热器;热泵机组用于为热泵机组的用户侧提供热水;电锅炉用于为热泵机组提供的热水进行补热;蓄热水箱用于为蓄热水箱的用户侧提供热水;第一板式换热器设有第一热端回流通道和第一冷端回流通道,第一热端回流通道与热泵机组连接为循环回流结构,第一冷端回流通道与蓄热水箱连接为循环回流结构;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用于监测热泵机组供水是否过热,在热泵机组供水过热时,第一板式换热器用于控制第一热端回流通道和第一冷端回流通道进行换热;即蓄热水箱可以蓄热,提高了换热效率,切实解决了现有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中,仅仅利用了热泵机组和电锅炉之间相互供热,却未蓄热,即换热效率低。
为此需要一种能够提高换热效率的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解决现有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以解决现有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包括热泵机组、电锅炉、蓄热水箱和第一板式换热器;所述热泵机组用于为所述热泵机组的用户侧提供热水;所述电锅炉用于为所述热泵机组提供的热水进行补热;所述蓄热水箱用于为所述蓄热水箱的用户侧提供热水;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设有第一热端回流通道和第一冷端回流通道,所述第一热端回流通道与所述热泵机组连接为循环回流结构,所述第一冷端回流通道与所述蓄热水箱连接为循环回流结构;所述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用于监测所述热泵机组供水是否过热,在所述热泵机组供水过热时,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热端回流通道和所述第一冷端回流通道进行换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热水箱与所述蓄热水箱的用户侧之间设有第二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设有第二热端回流通道和第二冷端回流通道,所述第二热端回流通道与所述蓄热水箱连接为循环回流结构,所述第二冷端回流通道用于与所述蓄热水箱的用户侧连接为循环回流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分水通路、补热循环通路和蓄热循环通路;所述第一分水通路上设有温度计、压力表、第一电磁阀、热水循环泵、第一止回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分水通路的一端与所述热泵机组的出水端连接导通,所述第一分水通路的另一端串联接通有所述温度计和所述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的另一端并联接通有所述补热循环通路和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热泵机组的用户侧连接导通,所述热泵机组的用户侧与所述热水循环泵的进水端连接导通,所述热水循环泵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止回阀的一端连接导通,所述第一止回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连接导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泵机组的进水端连接导通;所述补热循环通路上设有第二止回阀、第三电磁阀、补热循环泵、第三止回阀和第四电磁阀,所述补热循环通路的一端接通于所述压力表与所述第一电磁阀之间,所述补热循环通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锅炉的进水端连接导通,所述电锅炉的出水端与所述补热循环泵的进水端连接导通,所述补热循环泵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三止回阀的一端连接导通,所述第三止回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磁阀的一端连接导通,所述第四电磁阀的另一端接通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热泵机组的用户侧之间;所述蓄热循环通路上设有第一闸阀、第五电磁阀、蓄热泵、第四止回阀和第二闸阀,所述蓄热循环通路的一端与所述蓄热水箱的底部端口连接导通,所述蓄热循环通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闸阀的一端连接导通,所述第一闸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磁阀的一端连接导通,所述第五电磁阀的另一端与所述蓄热泵的进水端连接导通,所述蓄热泵的出水端与所述第四止回阀的一端连接导通,所述第四止回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冷端回流通道连接导通,所述第一冷端回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闸阀的一端连接导通,所述第二闸阀的另一端与所述蓄热水箱的顶部端口连接导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二分水通路,所述第二分水通路上设有第六电磁阀、放热泵和第五止回阀,所述第二分水通路的一端接通于所述第二闸阀与所述第一冷端回流通道之间,所述第二分水通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磁阀的一端连接导通,所述第六电磁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放热泵的进水端连接导通,所述放热泵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五止回阀的一端连接导通,所述第五止回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热端回流通道连接导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端回流通道上接通有第一热端回流阀和第一出水阀;所述第一热端回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热水进口连接导通,所述第一热端回流阀的另一端接通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热泵机组的用户侧之间;所述第一出水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热水出口连接导通,所述第一出水阀的另一端接通于所述热水循环泵和所述热泵机组的用户侧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端回流通道上接通有第一冷端回流阀和第一进水阀;所述第一冷端回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冷水出口连接导通,所述第一冷端回流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闸阀连接导通;所述第一进水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冷水进口连接导通,所述第一进水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止回阀连接导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热端回流通道上接通有第二热端回流阀和第二出水阀;所述第二热端回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第二热水进口连接导通,所述第二热端回流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止回阀连接导通;所述第二出水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第二热水出口连接导通,所述第二出水阀的另一端接通于所述第五电磁阀和第一闸阀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端回流通道上接通有第二冷端回流阀和第二进水阀;所述第二冷端回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冷水出口连接导通,所述第二冷端回流阀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蓄热水箱的用户侧连接导通;所述第二进水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冷水进口连接导通,所述第二进水阀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蓄热水箱的用户侧连接导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热水箱设有呼吸阀、排污阀和补水装置;所述呼吸阀设于所述蓄热水箱顶部;所述排污阀设于所述蓄热水箱的底部;所述补水装置设于所述蓄热水箱外壁,所述补水装置包括补水端、第一补水阀、第二补水阀、软化水设备和补水管;所述蓄热水箱外壁通过所述第二补水阀与所述补水管的一端连接导通,所述补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软化水设备的进水端连接导通,所述软化水设备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补水阀连接导通,所述第一补水阀的另一端与所述补水端连接导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第三过滤器、第四过滤器和第五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接通于所述第一出水阀和所述热水循环泵之间;所述第二过滤器接通于所述电锅炉和所述补热循环泵之间;所述第三过滤器接通于所述第五电磁阀和所述蓄热泵之间;所述第四过滤器接通于所述第六电磁阀和所述放热泵之间;所述第五过滤器接通于所述第一补水阀和所述补水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设有第一热端回流通道和第一冷端回流通道,所述第一热端回流通道与所述热泵机组连接为循环回流结构,所述第一冷端回流通道与所述蓄热水箱连接为循环回流结构;所以第一热端回流通道可以实现热泵机组内的热水循环,第一冷端回流通道可以实现蓄热水箱中的冷水循环;即热泵机组内的热水可以通过第一板式换热器与蓄热水箱中的冷水进行换热,实现了热泵机组为蓄热水箱蓄热,提高了换热效率,切实解决了现有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流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热泵机组;
20、电锅炉;
30、蓄热水箱;31、呼吸阀;32、排污阀;33、补水装置;331、补水端;332、第一补水阀;333、第二补水阀;334、软化水设备;335、补水管;
40、第一板式换热器;41、第一热端回流通道;411、第一热端回流阀;412、第一出水阀;42、第一冷端回流通道;421、第一冷端回流阀;422、第一进水阀;
50、第二板式换热器;51、第二热端回流通道;511、第二热端回流阀;512、第二出水阀;52、第二冷端回流通道;521、第二冷端回流阀;522、第二进水阀;
61、第一分水通路;611、温度计;612、压力表;613、第一电磁阀;614、热水循环泵;615、第一止回阀;616、第二电磁阀;62、第二分水通路;621、第六电磁阀;622、放热泵;623、第五止回阀;
71、补热循环通路;711、第二止回阀;712、第三电磁阀;713、补热循环泵;714、第三止回阀;715、第四电磁阀;72、蓄热循环通路;721、第一闸阀;722、第五电磁阀;723、蓄热泵;724、第四止回阀;725、第二闸阀;
81、第一过滤器;82、第二过滤器;83、第三过滤器;84、第四过滤器;85、第五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泵耦合电锅炉20的换热装置,其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热泵机组10、电锅炉20、蓄热水箱30和第一板式换热器40;热泵机组10用于为热泵机组10的用户侧提供热水;电锅炉20用于为热泵机组10提供的热水进行补热;蓄热水箱30用于为蓄热水箱30的用户侧提供热水;第一板式换热器40设有第一热端回流通道41和第一冷端回流通道42,第一热端回流通道41与热泵机组10连接为循环回流结构,第一冷端回流通道42与蓄热水箱30连接为循环回流结构;热泵耦合电锅炉20的换热装置用于监测热泵机组10供水是否过热,在热泵机组10供水过热时,第一板式换热器40用于控制第一热端回流通道41和第一冷端回流通道42进行换热。
需要指出,热泵机组10的用户侧是热泵机组10的应用场景,蓄热水箱30的用户侧是蓄热水箱30的应用场景。
在进行应用时,热泵机组10提供热水分别送至电锅炉20、热泵机组10的用户侧和蓄热水箱30使用。
为了实现热泵机组10的用户侧所使用到的热水温度刚刚好,此实施例优选设置为图1所示,此时的热泵耦合电锅炉20的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分水通路61,第一分水通路61上设有温度计611、压力表612、第一电磁阀613、热水循环泵614、第一止回阀615和第二电磁阀616,第一分水通路61的一端与热泵机组10的出水端连接导通,第一分水通路61的另一端串联接通有温度计611和压力表612,压力表612的另一端并联接通有补热循环通路71和第一电磁阀613,第一电磁阀613的另一端用于与热泵机组10的用户侧连接导通,热泵机组10的用户侧与热水循环泵614的进水端连接导通,热水循环泵614的出水端与第一止回阀615的一端连接导通,第一止回阀615的另一端与第二电磁阀616的一端连接导通,第二电磁阀616的另一端与热泵机组10的进水端连接导通。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热泵机组10的用户侧一定能使用到热水,此实施例优选设置为图1所示,此时的热泵耦合电锅炉20的换热装置还包括补热循环通路71,补热循环通路71上设有第二止回阀711、第三电磁阀712、补热循环泵713、第三止回阀714和第四电磁阀715,补热循环通路71的一端接通于压力表612与第一电磁阀613之间,补热循环通路71的另一端与电锅炉20的进水端连接导通,电锅炉20的出水端与补热循环泵713的进水端连接导通,补热循环泵713的出水端与第三止回阀714的一端连接导通,第三止回阀714的另一端与第四电磁阀715的一端连接导通,第四电磁阀715的另一端接通于第一电磁阀613和热泵机组10的用户侧之间。
在进行应用时,温度计611用于监测热泵机组10提供的热水温度,压力表612用于监测第一分水通路61中的压力,当温度计611显示的温度低于热泵机组10用户侧所需温度时,关闭第一电磁阀613,热泵机组10提供的热水便经过电锅炉20进行加热,然后进入热泵机组10的用户侧使用;当温度计611显示温度超过热泵机组10的用户侧所需温度时,热泵耦合电锅炉20的换热装置将会启动第一板式换热器40进行工作,此时热泵机组10内的热水在第一热端回流通道41内流动,蓄热水箱30中的冷水在第一冷端回流通道42内流动,所以在第一热端回流通道41内的热水散发的热量传递至第一冷端回流通道42内的冷水后,第一热端回流通道41便可将降温后的热水送回热泵机组10,而第一冷端回流通道42便可将升温后的冷水送回蓄热水箱30进行存储。
其中,第一热端回流通道41的连接方式和第一冷端回流通道42的连接方式并不唯一,此实施例优选设置为图1所示,第一热端回流通道41上接通有第一热端回流阀411和第一出水阀412;第一热端回流阀411的一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40的第一热水进口连接导通,第一热端回流阀411的另一端接通于第一电磁阀613和热泵机组10的用户侧之间;第一出水阀412的一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40的第一热水出口连接导通,第一出水阀412的另一端接通于热水循环泵614和热泵机组10的用户侧之间;第一冷端回流通道42上接通有第一冷端回流阀421和第一进水阀422;第一冷端回流阀421的一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40的第一冷水出口连接导通,第一冷端回流阀421的另一端与第二闸阀725连接导通;第一进水阀422的一端与第一板式换热器40的第一冷水进口连接导通,第一进水阀422的另一端与第四止回阀724连接导通。
另外,热泵耦合电锅炉20的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板式换热器50,此实施例优选设置为图1所示,第二板式换热器50设有第二热端回流通道51和第二冷端回流通道52,第二热端回流通道51与蓄热水箱30连接为循环回流结构,第二冷端回流通道52用于与蓄热水箱30的用户侧连接为循环回流结构。
在进行应用时,蓄热水箱30提供的热水在第二热端回流通道51内流动,蓄热水箱30的用户侧中的冷水在第二冷端回流通道52内流动,所以在第二热端回流通道51内的热水散发的热量传递至第二冷端回流通道52内的冷水后,第二热端回流通道51便可将降温后的热水送回蓄热水箱30,而第二冷端回流通道52便可将升温后的冷水送回蓄热水箱30的用户侧进行使用。
其中,第二热端回流通道51的连接方式和第二冷端回流通道52的连接方式并不唯一,此实施例优选设置为图1所示,第二热端回流通道51上接通有第二热端回流阀511和第二出水阀512;第二热端回流阀511的一端与第二板式换热器50的第二热水进口连接导通,第二热端回流阀511的另一端与第五止回阀623连接导通;第二出水阀512的一端与第二板式换热器50的第二热水出口连接导通,第二出水阀512的另一端接通于第五电磁阀722和第一闸阀721之间;第二冷端回流通道52上接通有第二冷端回流阀521和第二进水阀522;第二冷端回流阀521的一端与第二板式换热器50的第二冷水出口连接导通,第二冷端回流阀521的另一端用于与蓄热水箱30的用户侧连接导通;第二进水阀522的一端与第二板式换热器50的第二冷水进口连接导通,第二进水阀522的另一端用于与蓄热水箱30的用户侧连接导通。
而热泵机组10、电锅炉20和蓄热水箱30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并不唯一,此实施例优选设置为图1所示,此时热泵耦合电锅炉20的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二分水通路62和蓄热循环通路72;第二分水通路62上设有第六电磁阀621、放热泵622和第五止回阀623,第二分水通路62的一端接通于第二闸阀725与第一冷端回流通道42之间,第二分水通路62的另一端与第六电磁阀621的一端连接导通,第六电磁阀621的另一端与放热泵622的进水端连接导通,放热泵622的出水端与第五止回阀623的一端连接导通,第五止回阀623的另一端与第二热端回流通道51连接导通;蓄热循环通路72上设有第一闸阀721、第五电磁阀722、蓄热泵723、第四止回阀724和第二闸阀725,蓄热循环通路72的一端与蓄热水箱30的底部端口连接导通,蓄热循环通路72的另一端与第一闸阀721的一端连接导通,第一闸阀721的另一端与第五电磁阀722的一端连接导通,第五电磁阀722的另一端与蓄热泵723的进水端连接导通,蓄热泵723的出水端与第四止回阀724的一端连接导通,第四止回阀724的另一端与第一冷端回流通道42连接导通,第一冷端回流通道42的另一端与第二闸阀725的一端连接导通,第二闸阀725的另一端与蓄热水箱30的顶部端口连接导通。
在进行应用时,控制第一闸阀721和第二闸阀725打开,便可利用蓄热泵723和放热泵622将蓄热水箱30中的水输送至热泵耦合电锅炉20的换热装置的各处,以完成各种操作。
例如,打开第一闸阀721、第二闸阀725和第六电磁阀621,关闭第五电磁阀722,蓄热水箱30中的水便可通过第二板式换热器50给蓄热水箱30的用户侧提供热水。
为了实现蓄热水箱30中不会缺水,此实施例优选设置为图1所示,蓄热水箱30设有呼吸阀31、排污阀32和补水装置33;呼吸阀31设于蓄热水箱30顶部;排污阀32设于蓄热水箱30的底部;补水装置33设于蓄热水箱30外壁,补水装置33包括补水端331、第一补水阀332、第二补水阀333、软化水设备334和补水管335;蓄热水箱30外壁通过第二补水阀333与补水管335的一端连接导通,补水管335的另一端与软化水设备334的进水端连接导通,软化水设备334的出水端与第一补水阀332连接导通,第一补水阀332的另一端与补水端331连接导通。
在进行应用时,关闭排污阀32,打开第一补水阀332和第二补水阀333,然后往补水端331注水,水利用软化水设备334降低水硬度,再通过补水管335进入蓄热水箱30中;呼吸阀31则平衡蓄热水箱30中的气压,保护蓄热水箱30,同时减少蓄热水箱30内水的蒸发损失;最后完成注水,关闭第一补水阀332和第二补水阀333,打开排污阀32,去除污垢、沉积物和水垢。
为了实现换热效率最大化,此实施例优选设置为图1和图2所示,根据电价的不同时间段,选择热泵机组10、电锅炉20和蓄热水箱30供热。
在进行应用时,可以通过控制不同阀门,以完成各种操作。
峰段时,选择蓄热水箱30为蓄热水箱30的用户侧供热,打开第一闸阀721、第二闸阀725、第六电磁阀621、第二热端回流阀511、第二冷端回流阀521、第二出水阀512和第二进水阀522,其余阀门关闭。放热循环泵将蓄热水箱30中的热水送至蓄热水箱30的用户侧,通过第二板式换热器50与蓄热水箱30的用户侧进行热量交换,热水回水流经第二出水阀512和第一闸阀721回到蓄热水箱30中,构成一个供热循环;结束后,关闭所有阀门。
平段时,选择热泵机组10为热泵机组10的用户侧供热,热泵机组10产生的热水流经温度计611和压力表612,当温度计611显示供热温度大于热泵机组10所需温度tc时,打开第一电磁阀613和第二电磁阀616,热泵机组10直接为热泵机组10的用户侧供热,热水回水通过热水循环泵614回到热泵机组10再次进行加热,构成一个供热循环;当温度计611显示供热温度低于热泵机组10的用户侧所需温度tc时,关闭第一电磁阀613,同时打开第三电磁阀712和第四电磁阀715,热泵机组10产生的热水进入电锅炉20中进行补热,然后通过补热循环泵713进入用户侧,实现另一个供热循环;其中供热温度由t供表示。
谷段时,选择热泵机组10为用户侧供热,运行模式与平段时一样,当温度计611显示供热温度大于热泵机组10的用户侧所需温度tc时,打开第一电磁阀613和第二电磁阀616,热泵机组10为热泵机组10的用户侧供热;同时,热泵机组10为蓄热水箱30蓄热,打开第一热端回流阀411、第一冷端回流阀421、第一出水阀412、第一进水阀422、第一闸阀721、第二闸阀725和第五电磁阀722,蓄热水箱30中的冷水通过蓄热循环泵流至第一板式换热器40处,与热泵机组10产生的热水进行热量交换后通过第二闸阀725回到蓄热水箱30中,实现蓄热循环,热泵机组10进入边蓄边供模式;当温度计611显示温度低于热泵机组10的用户侧所需温度tc时,关闭第一电磁阀613,同时打开第三电磁阀712和第四电磁阀715,热泵机组10产生的热水进入电锅炉20进行补热,完成边蓄边供模式,结束后,关闭上诉所有阀门;其中温度计611显示温度由t蓄表示。
其中,tc的温度范围:48℃~60℃。
特别的,为了去除水中的污物,此实施例优选设置为图1所示,此时的热泵耦合电锅炉20的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滤器81、第二过滤器82、第三过滤器83、第四过滤器84和第五过滤器85;第一过滤器81接通于第一出水阀412和热水循环泵614之间;第二过滤器82接通于电锅炉20和补热循环泵713之间;第三过滤器83接通于第五电磁阀722和蓄热泵723之间;第四过滤器84接通于第六电磁阀621和放热泵622之间;第五过滤器85接通于第一补水阀332和补水端331之间。
需要指出,各阀门的选择方式并不唯一,而此实施例则优选设置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热端回流阀411、第一冷端回流阀421、第二热端回流阀511、第二冷端回流阀521和第一补水阀332均为电磁阀,第一出水阀412、第一进水阀422、第二出水阀512、第二进水阀522和第二补水阀333均为闸阀。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热泵机组、电锅炉、蓄热水箱和第一板式换热器;
所述热泵机组用于为所述热泵机组的用户侧提供热水;
所述电锅炉用于为所述热泵机组提供的热水进行补热;
所述蓄热水箱用于为所述蓄热水箱的用户侧提供热水;
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设有第一热端回流通道和第一冷端回流通道,所述第一热端回流通道与所述热泵机组连接为循环回流结构,所述第一冷端回流通道与所述蓄热水箱连接为循环回流结构;
所述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用于监测所述热泵机组供水是否过热,在所述热泵机组供水过热时,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热端回流通道和所述第一冷端回流通道进行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水箱与所述蓄热水箱的用户侧之间设有第二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设有第二热端回流通道和第二冷端回流通道,所述第二热端回流通道与所述蓄热水箱连接为循环回流结构,所述第二冷端回流通道用于与所述蓄热水箱的用户侧连接为循环回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分水通路、补热循环通路和蓄热循环通路;
所述第一分水通路上设有温度计、压力表、第一电磁阀、热水循环泵、第一止回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分水通路的一端与所述热泵机组的出水端连接导通,所述第一分水通路的另一端串联接通有所述温度计和所述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的另一端并联接通有所述补热循环通路和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热泵机组的用户侧连接导通,所述热泵机组的用户侧与所述热水循环泵的进水端连接导通,所述热水循环泵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止回阀的一端连接导通,所述第一止回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连接导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泵机组的进水端连接导通;
所述补热循环通路上设有第二止回阀、第三电磁阀、补热循环泵、第三止回阀和第四电磁阀,所述补热循环通路的一端接通于所述压力表与所述第一电磁阀之间,所述补热循环通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锅炉的进水端连接导通,所述电锅炉的出水端与所述补热循环泵的进水端连接导通,所述补热循环泵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三止回阀的一端连接导通,所述第三止回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磁阀的一端连接导通,所述第四电磁阀的另一端接通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热泵机组的用户侧之间;
所述蓄热循环通路上设有第一闸阀、第五电磁阀、蓄热泵、第四止回阀和第二闸阀,所述蓄热循环通路的一端与所述蓄热水箱的底部端口连接导通,所述蓄热循环通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闸阀的一端连接导通,所述第一闸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磁阀的一端连接导通,所述第五电磁阀的另一端与所述蓄热泵的进水端连接导通,所述蓄热泵的出水端与所述第四止回阀的一端连接导通,所述第四止回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冷端回流通道连接导通,所述第一冷端回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闸阀的一端连接导通,所述第二闸阀的另一端与所述蓄热水箱的顶部端口连接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二分水通路,所述第二分水通路上设有第六电磁阀、放热泵和第五止回阀,所述第二分水通路的一端接通于所述第二闸阀与所述第一冷端回流通道之间,所述第二分水通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磁阀的一端连接导通,所述第六电磁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放热泵的进水端连接导通,所述放热泵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五止回阀的一端连接导通,所述第五止回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热端回流通道连接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热端回流通道上接通有第一热端回流阀和第一出水阀;
所述第一热端回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热水进口连接导通,所述第一热端回流阀的另一端接通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热泵机组的用户侧之间;
所述第一出水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热水出口连接导通,所述第一出水阀的另一端接通于所述热水循环泵和所述热泵机组的用户侧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端回流通道上接通有第一冷端回流阀和第一进水阀;
所述第一冷端回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冷水出口连接导通,所述第一冷端回流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闸阀连接导通;
所述第一进水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冷水进口连接导通,所述第一进水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止回阀连接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热端回流通道上接通有第二热端回流阀和第二出水阀;
所述第二热端回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第二热水进口连接导通,所述第二热端回流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止回阀连接导通;
所述第二出水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第二热水出口连接导通,所述第二出水阀的另一端接通于所述第五电磁阀和第一闸阀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冷端回流通道上接通有第二冷端回流阀和第二进水阀;
所述第二冷端回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冷水出口连接导通,所述第二冷端回流阀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蓄热水箱的用户侧连接导通;
所述第二进水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冷水进口连接导通,所述第二进水阀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蓄热水箱的用户侧连接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水箱设有呼吸阀、排污阀和补水装置;
所述呼吸阀设于所述蓄热水箱顶部;
所述排污阀设于所述蓄热水箱的底部;
所述补水装置设于所述蓄热水箱外壁,所述补水装置包括补水端、第一补水阀、第二补水阀、软化水设备和补水管;
所述蓄热水箱外壁通过所述第二补水阀与所述补水管的一端连接导通,所述补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软化水设备的进水端连接导通,所述软化水设备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补水阀连接导通,所述第一补水阀的另一端与所述补水端连接导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第三过滤器、第四过滤器和第五过滤器;
所述第一过滤器接通于所述第一出水阀和所述热水循环泵之间;
所述第二过滤器接通于所述电锅炉和所述补热循环泵之间;
所述第三过滤器接通于所述第五电磁阀和所述蓄热泵之间;
所述第四过滤器接通于所述第六电磁阀和所述放热泵之间;
所述第五过滤器接通于所述第一补水阀和所述补水端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12950.0U CN217635850U (zh) | 2022-01-26 | 2022-01-26 | 一种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12950.0U CN217635850U (zh) | 2022-01-26 | 2022-01-26 | 一种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35850U true CN217635850U (zh) | 2022-10-21 |
Family
ID=83642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212950.0U Active CN217635850U (zh) | 2022-01-26 | 2022-01-26 | 一种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35850U (zh) |
-
2022
- 2022-01-26 CN CN202220212950.0U patent/CN21763585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79087B (zh) | 储热水式供热水机 | |
CN217635850U (zh) | 一种热泵耦合电锅炉的换热装置 | |
CN202229403U (zh) | 速热式热泵热水器 | |
CN109237781A (zh) | 热水器、热泵系统及热水器的控制方法 | |
CN209623114U (zh) | 一种多台燃气热水炉并联加热组成的换热式热水机组 | |
CN205919555U (zh) | 带有双地埋管群的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 | |
CN201056561Y (zh) | 瓶装啤酒的杀菌装置 | |
JP6427052B2 (ja) | 太陽熱利用給湯システム | |
CN208983606U (zh) | 热水器、热泵系统 | |
CN211650811U (zh) | 空压机冷却水余热回收系统 | |
CN107228402A (zh) | 一种中央热水系统 | |
CN203857708U (zh) | 一种供冷供热供热水调节系统 | |
CN208936240U (zh) | 锅炉循环系统 | |
CN111110049A (zh) | 一种饮水机用多级控温热交换装置 | |
CN113375212A (zh) | 集中供热管网回水高效回收热泵系统 | |
CN207262520U (zh) | 一种中央热水系统 | |
CN206819181U (zh) | 发动机冷热冲击温度控制设备 | |
CN206724777U (zh) | 一种制药设备的余热回收系统 | |
CN219530811U (zh) | 一种储能供热装置 | |
CN221686995U (zh) | 一种全自动液体售卖机即热和即冷水浴装置 | |
CN109959043A (zh) | 一种具有供热水及供暖功能的锅炉供热系统 | |
CN210485840U (zh) | 一种生活和采暖联供的系统 | |
CN220931209U (zh) | 一种热水箱控制设备 | |
CN108916978A (zh) | 一种防结垢的太阳能集中供水系统 | |
CN219141171U (zh) | 一种采暖提温式热泵以及供暖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