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27811U - 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27811U
CN217627811U CN202123098607.2U CN202123098607U CN217627811U CN 217627811 U CN217627811 U CN 217627811U CN 202123098607 U CN202123098607 U CN 202123098607U CN 217627811 U CN217627811 U CN 217627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aterial layer
pipe
water distribution
constructed wetl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986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珏
赵文兵
王刚
陈杰航
陈啟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inovast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inovast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inovast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inovast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986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278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27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278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属于污水处理领域,解决了现有人工湿地易发生淤堵、价格昂贵的问题。该系统包括滤料层,所述的滤料层下方设有过渡层,所述的过渡层下方设有配水层,所述的滤料层上方一侧设有出水管,所述的滤料层与过渡层之间设有反冲洗管,所述的配水层底部设排泥管,所述的配水层一侧设有进水管。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将有机污染物吸附、吸收或分解的同时充分利用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促进水生植物正常生长,从而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具有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因此国家也加强了对城镇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厂出水以及与生活污水性质相近的其他污水处理工程的出水水质要求。这些处理水质水体感官效果不佳,出水浊度、悬浮物和色度较高,水体浑浊、有颜色且透明度不高。针对此类现象,目前国内外的处理方法主要是采用絮凝沉淀或絮凝气浮技术,此法的优点是去除污染物见效快,但缺点是投加的絮凝剂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且消耗大量的化学药剂,增加了运行成本。因此,寻求绿色、环保、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处理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人工构造的湿地,主要利用填料、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等物理、化学、生物三重作用处理污水的一种自然生态处理系统。人工湿地系统具有耐冲击负荷,工艺简单,投资少,净化效果好,维护方便、兼具生态景观效益等优点,将污水处理和生态环境有机结合,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生态处理技术。近年来,一些通透性好、比表面积大、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多孔介质如沸石、石灰石、碎石、砾石、陶粒、火山岩等被广泛应用到人工湿地系统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但存在易发生淤堵、价格昂贵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将有机污染物吸附、吸收或分解的同时充分利用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促进水生植物正常生长,从而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具有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包括滤料层,所述的滤料层下方设有过渡层,所述的过渡层下方设有配水层,所述的滤料层上方一侧设有出水管,所述的滤料层与过渡层之间设有反冲洗管,所述的配水层底部设排泥管,所述的配水层一侧设有进水管,所述的滤料层、过渡层、配水层依次连通。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滤料层为由细砂、无烟煤、沸石和粉煤灰陶粒组成的混合物,且所述的细砂、无烟煤、沸石和粉煤灰陶粒的粒径均为5~1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滤料层的厚度为400~80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所述过渡层为由粗砂、碎砖瓦和水泥块组成的混合物,且所述的粗砂、碎砖瓦和水泥块的粒径均为10~20mm。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层的厚度为100~20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配水层为由砾石、鹅卵石组成的混合物,且所述的砾石、鹅卵石的粒径均为20~40mm。
进一步地,所述配水层的厚度为200~40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滤料层上部设有用于吸附氮磷的高炉炉渣。
进一步地,所述排泥管为穿孔管,所述的穿孔管孔径小于配水层填料最小粒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反冲洗管为穿孔管,所述的穿孔管孔径小于滤料层填料最小粒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污水从进水管进入配水层,配水层对悬浮物进行截留、过滤,并在底部设排泥管,便于对污染物、生物膜定期清理,避免较大悬浮物进入湿地造成淤堵,过渡层可以拦截粒径小的颗粒物,对污水进行净化,滤料层可以快速截留吸附污水中的氨氮,且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以吸附微小的颗粒,提高系统的净化能力,滤料层和过渡层之间设反冲洗管,定期对滤料层进行冲洗,防止堵塞,具有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其中:1-排泥管、2-进水管、3-配水层、4-过渡层、5-反冲洗管、6-滤料层、7-高炉炉渣、8-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包括滤料层6,滤料层6下方设有过渡层4,过渡层4下方设有配水层3,滤料层6上方一侧设有出水管8,滤料层6与过渡层4之间设有反冲洗管5,配水层3底部设排泥管1,配水层3一侧设有进水管2,滤料层6、过渡层4、配水层3依次连通,污水从进水管2进入配水层3,排泥管1上设有多个穿孔,排泥管1的孔径小于配水层3填料最小粒径,防止配水层3内的填料落入排泥管1中,造成堵塞。反冲洗管5呈网状布置,反冲洗管5与排泥管1之间设有多个支撑杆,支撑杆起到支撑反冲洗管5的作用,防止滤料层6填料时,反冲洗管5发生倾斜、扭曲,支撑杆使反冲洗管5始终保持水平状态,有利于对滤料层6进行定期冲洗,避免滤料堵塞影响处理效果。
具体的,滤料层6为由细砂、无烟煤、沸石和粉煤灰陶粒组成的混合物,且细砂、无烟煤、沸石和粉煤灰陶粒的粒径均为5~10mm,无烟煤具有良好的比表面积,与细沙配合使用提高截污能力,沸石具有独特的孔结构,可以快速截留吸附污水中的氨氮。
优选的,滤料层6的厚度为400~800mm。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层4为由粗砂、碎砖瓦和水泥块组成的混合物,且粗砂、碎砖瓦和水泥块的粒径均为10~20mm。
进一步地,过渡层4的厚度为100~200mm。
进一步地,配水层3为由砾石、鹅卵石组成的混合物,且所述的砾石、鹅卵石的粒径均为20~40mm。
进一步地,所述配水层3的厚度为200~400mm。
进一步地,滤料层6上部设有用于吸附氮磷的高炉炉渣7,强化人工湿地除磷效果。
进一步地,排泥管1为穿孔管,穿孔管孔径小于配水层3填料最小粒径,较大悬浮物落入穿孔管内,通过排泥管1定期排泥,避免较大悬浮物进入湿地造成淤堵。
进一步地,反冲洗管5为穿孔管,穿孔管孔径小于滤料层6填料最小粒径,反冲洗管5可实现滤料层6定期冲洗,避免滤料堵塞影响处理效果。
本实施例的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在使用时,污水从进水管2进入配水层3,配水层3底部设有排泥管1,排泥管1的孔径小于配水层3的填料最小粒径,配水层3填料成分为鹅卵石、砾石,粒径为20~40mm,将填料混合均匀,铺设在排泥管上部,铺设厚度为300mm。配水层3粒径相对较大可以截留、过滤进水悬浮物,通过排泥管1定期排泥,避免较大悬浮物进入湿地造成淤堵。配水层3的上方为过渡层4,污水从配水层3流入过渡层4,过渡层填料成分为砂石、碎砖瓦、水泥块,粒径为10~20mm,将填料混合均匀铺设在过渡层上部,铺设厚度为200mm,过渡层4可以拦截粒径小的颗粒物。过渡层4上部设有反冲洗管5,反冲洗管5为穿孔管,穿孔管孔径小于滤料层6填料最小粒径,反冲洗管5可实现滤料层6定期冲洗,避免滤料堵塞影响处理效果。反冲洗管5上部为滤料层6,污水从过渡层4流入滤料层6,滤料层6填料成分为细砂、无烟煤、沸石、粉煤灰陶粒,粒径为5~10mm,将以上四种填料混合均匀铺在反冲洗管上部,铺设厚度为600mm左右。填料均为多孔材料,无烟煤具有良好的比表面积,与细沙配合使用提高截污能力,沸石具有独特的孔结构,可以快速截留吸附污水中的氨氮,且吸附饱和后的吸附点位可以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再生,粉煤灰陶粒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且内部存在着铝、硅氧化物等活性点,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并且易于再生。滤料层上部铺设一层高炉炉渣,铺设厚度为50mm,强化人工湿地除磷效,最后污水净化后可从出水管8流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7)

1.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料层(6),所述的滤料层(6)下方设有过渡层(4),所述的过渡层(4)下方设有配水层(3),所述的滤料层(6)上方一侧设有出水管(8),所述的滤料层(6)与过渡层(4)之间设有反冲洗管(5),所述的配水层(3)底部设排泥管(1),所述的配水层(3)一侧设有进水管(2),所述的滤料层(6)、过渡层(4)、配水层(3)依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料层(6)的厚度为400~8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层(4)的厚度为100~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层(3)的厚度为200~4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料层(6)上部设有用于吸附氮磷的高炉炉渣(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1)为穿孔管,所述的穿孔管孔径小于配水层(3)填料最小粒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冲洗管(5)为穿孔管,所述的穿孔管孔径小于滤料层(6)填料最小粒径。
CN202123098607.2U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 Active CN2176278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98607.2U CN217627811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98607.2U CN217627811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27811U true CN217627811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19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98607.2U Active CN217627811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278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0506B (zh)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强化脱氮除磷生物滞留池
KR100648794B1 (ko) 하천수 및 호소수 정화 장치
CN107055871B (zh) 一种新型混凝沉淀截留过滤气水反冲洗一体化高效滤池
CN109534623A (zh) 基于生物炭添加提高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的系统
CN106995257A (zh) 一种城市初期雨水深度净化方法
CN217627811U (zh) 一种人工湿地防污堵系统
CN211873289U (zh) 一种净化初期雨水的雨水篦子
CN206783408U (zh) 用于高氨氮污水处理的复合型人工湿地系统
CN212713180U (zh) 一种净化污水的生态处理系统
CN108689496A (zh) 浮桥式复合人工湿地系统
CN113371956B (zh) 一种地表水体底泥的处理方法
CN213924213U (zh) 一种用于降低tp和bod的人工湿地填料结构
TWI383961B (zh) 用於處理含鹽污水之人工溼地
CN210457866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净化、蓄水储用系统
CN210367324U (zh) 污水口处理装置
CN113860634A (zh) 污水净化装置和排水沟渠
CN110422968A (zh) 一种河道径流雨水污染处理结构
CN207659259U (zh) 一种再生水处理系统
CN208345860U (zh) 一种表面流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
CN206580592U (zh) 一种处理雨水的黄土基改性滤料池
CN212982583U (zh) 一种人工湿地结构
CN111139784A (zh) 湖泊入湖口点源污染强化滞留净化人工湿地系统
CN215249881U (zh) 一种用于降低含氮总量的人工湿地填料结构
CN212954732U (zh) 一种污水渗滤净化装置
CN215712440U (zh) 一种面向水体深度脱氮除磷的生态净化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